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摘要:

1.土壤地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2.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4.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5.思考题解答

正文:

一、土壤地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土壤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土壤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成因、特性和演变过程。土壤地理学对于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环境、指导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土壤,包括自然土壤和人为土壤。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演变等方面。

三、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土壤地理学经历了从描述性土壤学、发生土壤学到现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数值模拟等。

四、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指导土壤改良、种植制度安排等。同时,土壤地理学对环境保护也有重要意义,如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恢复

等。

五、思考题解答

1.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土壤,包括自然土壤和人为土壤。

2.土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演变等方面。

3.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指导土壤改良、种植制度安排等。

4.土壤地理学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应用?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摘要:

一、土壤地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1.土壤地理学的定义

2.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古代对土壤的认识

2.现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

三、土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2.土壤形成与演变

3.土壤资源评价与利用

四、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土壤调查与观测

2.土壤分类与命名

3.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五、土壤地理学在我国的应用

1.农业生产与土壤改良

2.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3.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正文:

土壤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土壤的学科,主要研究土壤的类型、形成、分布、演变、资源评价与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土壤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在我国,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土地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土壤产生了认识,但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 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土壤地理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土壤调查、观测、分类、命名、形成因素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内的科学体系。

土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形成与演变、土壤资源评价与利用等。其中,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研究是土壤地理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土壤类型的划分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土壤与地形、气候、生物、水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对土壤类型的鉴定和评价,可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土壤与作物的合理搭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方面,土壤地理学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土壤地理学也为土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壤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发展、分布和利用的学科。通过对土壤的研究,可以了解土壤的特性、组成和功能,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在学习土壤地理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习题,下面将给出一些

常见的土壤地理学课后习题的答案。

1. 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答:土壤是由无机颗粒、有机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其中,无机颗粒主要

包括砂、粉砂、粉土和黏土等,有机物质主要是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排泄物

等形成的,水分和空气则填充在土壤孔隙中。

2. 土壤的形成过程有哪些?

答: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的来源、物质的转化和物质的迁移。物质的

来源是指土壤中各种成分的来源,主要包括母质、气候、植被和生物等。物质

的转化是指母质中的无机和有机物质在气候、植被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和

生物学变化的过程。物质的迁移是指土壤中各种成分在水分和空气的作用下向

下迁移的过程。

3. 土壤的分层是如何形成的?

答:土壤的分层是由土壤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土壤形成过

程中,各种物质在土壤剖面中会发生分异,形成不同的土壤层。这些土壤层在

形成过程中,受到母质、气候、植被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土壤

特征和性质。

4. 土壤的类型有哪些?

答:土壤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根据土壤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可以将土壤分为砂土、粉土和黏土等。根据土壤的发育程度,可以将土壤分为原生土壤和次生土壤。根据土壤的利用功能,可以将土壤分为农田土壤、林地土壤和草地土壤等。

5. 土壤的利用有哪些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含答案)

5.2土壤

考点基础练

考点一观察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野外对土壤观察所需进行的方面有()

①土壤颜色②土壤水分③土壤质地④土壤剖面构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从土壤质地看,土壤可分为()

A.砂土、黑土、壤土B.砂土、壤土、黏土C.壤土、黏土、黑土D.壤土、黏土、红土【答案】1.C2.B

【解析】1.土壤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其中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观察的是土壤颜色。土壤的水分不属于土壤的观察内容。①③④正确,C正确。C正确。

2.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壤土质地中,三类不同粒径土壤比例差别较小,砂土、粉土、黏土均以一种粒径为主。读实验相关数据表,回答问题。

C.黏土D.粉土4.丁土壤属于()

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

5.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高一地理《土壤》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土壤》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土壤》练习题含答案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

2.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

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5.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

A.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

7.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

8.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

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图1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图2示意东北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完整word版)土壤学答案

(完整word版)土壤学答案

二、名词解释

1.碳氮比:碳氢比就是C/H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是以C的质量比上H的质量

2.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

3.土壤容重:土壤容重应称为干容重,又称土壤假比重,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

4.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5.毛管孔隙:毛管孔隙又称小孔隙。具有明显毛管作用的孔隙。其孔隙直径一般小于0.1毫米。因土粒小、排列紧密而形成

6.盐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7.富铝化过程:指土体中二氧化硅淋失,而铁铝氧化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8.基质势:是指在土壤基质(固体颗粒)的吸附作用下,土壤水较自由水降低的自由能(势值)

9.毛管断裂含水量: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土面蒸发和作物蒸腾损失的速率起初很快,而后逐渐变慢;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较粗毛管中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出现断裂,但细毛管中仍充满水,蒸发速率明显降低,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10.悬着毛管水:在地形部位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旱地,降雨或灌水后借毛管力而保持在上层土壤中的水分

11.毛管持水量:又称最大毛管水量,是指当土壤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12.吸湿系数:以100g干土置于潮湿空气中任其吸引空气中水分,当饱和时(土壤重量不再增加)超过100克的部分即为吸湿水量或吸湿系数。

13.吸湿水:又称紧束缚水,是干燥土粒从土壤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分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土壤地理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土壤地理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A.

B.

2

【判断题】(10分)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A.

B.

3

【判断题】(10分)

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有名的“矿质营养学说”,认为土壤的矿质养料是植物吸收的主要营养物质,由于植物长期吸收的结果,致使土壤矿质养料储量减少,必须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如数归还土壤,以保持土壤肥力的永续不变。()

A.

B.

4

【单选题】(10分)

世界上有关土壤记述的最早著作是()。

A.

《齐民要术》

B.

《周礼》

C.

《尚书·禹贡篇》

D.

《管子•地员篇》

5

【单选题】(10分)

土壤()是指通过扩散、稀释、淋洗、挥发、吸附、沉淀等作用使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或活性降低的过程。

A.

化学自净

B.

物理自净

C.

生物自净

6

【单选题】(10分)

土壤()是指通过氧化还原、化合分解、酸碱反应、络合作用等过程,使土壤中污染物浓度降低、毒性减小或者消失的过程。

A.

物理自净

B.

化学自净

C.

生物自净

7

【单选题】(10分)

土壤()是指通过生物生理代谢,即生物降解与转化作用使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或者活性降低、毒性减少或者消失的过程。

A.

化学自净

B.

生物自净

C.

物理自净

8

【单选题】(10分)

()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又是地理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

A.

李比希

B.

洪堡

C.

道库恰耶夫

D.

法鲁

9

【多选题】(10分)

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学课后作业答案

土壤学课后作业答案

土壤学课后作业

第十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1、名词解释

(1)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容纳、吸收、净化污染物质,维护水和空气洁净的能力;土壤环境因子对人类及陆地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程度。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为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维护人体健康所制订的土壤中污染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容许含量值。

(3)土壤污染指数

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等级所用的一种相对的无量纲指数,以单因子表示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的等级为单项污染指数

(4)土壤单项污染指数

评价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等级所用的一种相对的无量纲指数。以单因子表示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的等级为单项污染指数

(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污染物积累趋势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预测的调查评估工作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过程中为什么要考虑污染物的不同暴露途径?

3、国家1995年出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划分为几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土壤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

2.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4.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正文

一、土壤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成因、特性和演变过程的学科,属于自然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与地理环境、生物、气候、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的关系,对于农业生产、土地资源评价、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分布规律、土壤成因、土壤特性、土壤演变等方面。为了揭示这些内容,土壤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实验室分析等。同时,土壤地理学还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使研究更加精确、高效。

三、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土壤地理学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土壤资源评价、土壤改良、作物适宜性评价等信息,从而指导农业生产。此外,土壤地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土壤污染监测、污染土壤修复等。

四、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地理学在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的土壤地理学将更加注重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土壤分布规律、成因、特性和演变过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土壤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学

1-1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

(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以及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质量具有可变性,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

(4)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

1-2什么是土壤、土壤圈?土壤有什么功能?何谓土壤肥力?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1-3土壤与地球各圈层之间有何关系?

2-1 常见的成土母质有那些?什么叫残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风积母质?

(1)残积母质: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原地的风化物;

(2)洪积母质:山洪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平原的沉积物。

(3)冲击母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流常年性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的沉积物。沉积物具有成层性。

(4)风积母质:风积母质是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也是风蚀作用的产物,没有风蚀作用也就没有风积作用。

2-2岩石风化作用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1) 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以机械破碎为主的物理风化占优势,只有最易淋失的Cl、S发生移动;2) 风化壳中主要是粗大碎屑,产生碎屑风化壳,释放易溶于水的简单盐类,粘土矿物以水化度低的水云母为主;3)土壤类型为石质幼年土。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6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

高中地理课后作业16土壤的形成含解析湘教版

土壤的形成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1.C 2.A[第1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第2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富铝土在我国分布广,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富铝土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B.气候

C.生物D.地形

4.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B.砖红壤

C.红壤D.黄壤

3.B 4.B[第3题,据材料可知,富铝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中多数矿物易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故B项正确。第4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读图可知,砖红壤所处气候条件最为湿热,故B项正确。]

自然地理要素——土壤(参考答案)

自然地理要素——土壤(参考答案)

自然地理要素——土壤(参考答案)

1. B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可推知由沼泽植被至高山草甸,海拔在不断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

2.C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与海拔成正相关,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生长不旺盛,消耗有机碳少,导致土壤有机碳积累多,所以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3.A 读图可知,在该时间段内,气温均值降低,蒸发量减少,而降水量均值增加,土壤中含水量增加,A 对。降水增加,气温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C错。降水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年降水量是波动上升的,所以地表径流不会逐年增加,D错。由于年均降水量增加,气温降低,土壤水分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B错。故选A。

4.A 读图可知,该地年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而且在某些时间段里降水会大于800毫米,因此该地应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地区,三江平原位于北方半湿润地区,而且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会在某些时间段大于800毫米, A对。塔里木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小于400毫米,B错。闽江下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于800,C错误;渭河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于400毫米,但是小于800米,D错误。故答案选A。

5.C 读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0-20cm土壤的PH值减小到小于7,使土壤呈酸性,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故选A。6.D 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致减缓大棚内土壤酸化及退化速度,故选D。

土壤地理学_重点及答案解析

土壤地理学_重点及答案解析

绪论

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水平切面近似六边形,垂直于地表的面即为土壤剖面。是土壤的最小体积单位。

4.聚合土体——由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是具体的土壤景观单位,是土壤野外调查与制图的重要对象。

5.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土壤发生层(最基本有三个A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

7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看,它正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交接地带,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有机自然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

8.俄罗斯B.B.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形成受制于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要素。五大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土壤的组成、性质与分布。

第一章

3.土壤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分化的碎屑物,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4.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花学成分和构造都经过改变,不同于原生矿物。

5.土壤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矿质养分,对植物体起支撑作用。

6.土壤次生矿物主要种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A氧化锰矿物B氧化铁铝矿物C次生铝硅酸盐类D氧化硅矿物

7.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1∶1型、2∶1型、2∶1+K+型

土壤地理学课后习题

土壤地理学课后习题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3.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哪种类型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矿物颗粒粒级的影响,随着粒级的减小,土壤颗粒的孔隙度、吸湿度、持水量、毛管含水量、比表面面积、膨胀潜能、吸附性能、塑性和黏结性将增加,而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土壤密度将降低;二是矿质元素的影响,土壤溶液中的养分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植物生长。

综上可知,上砂下黏的土壤对肥力更有利。

4.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类型:单粒状结构、粒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大块结构

在农业生产上最有价值的土壤结构型是水稳性的团粒结构,其原因主要有:①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的总孔隙度高,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在土壤团粒之间为非毛管孔隙,在土壤团粒内部则为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良好吸水、蓄水与保肥性能;②由于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较好地解决了土壤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的矛盾,因而就能够较好地调节土壤导热性、热容量状况,使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和适度;③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都比较丰富,同时,有机质分解过程相对缓慢,这有利于养分的保存;④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黏着性、黏结性和可塑性均较小,利于耕作。

7.试分析土体硅铁铝率与黏粒硅铁铝率的差异性,阐述其土壤地理意义。

差异性:土体硅铁铝率:土体部分中的分中的SiO2/R2O3摩尔比率。

黏粒硅铁铝率:土壤黏粒部分中的SiO2/R2O3摩尔比率。

硅铁铝率土壤地理意义:硅铁铝率可定量刻画土壤矿物的风化强度。将土体和母质的硅铁铝率加以比较,如土体硅铁铝率明显小于母质,则说明该土壤具有较强的脱硅富铁铝化过程。黏粒的硅铁铝率数值也可用来推断黏土矿物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指示土壤的形成;

•反映土壤理化性质;

•反映土壤工程性质;

•反映肥力状况。

7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类型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及黏土三大类。

砂土由于土壤颗粒是以砂粒占优势,土壤中大也隙多而毛管孔隙少,因此,砂土的通气性,透水性好,而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砂土热容量小,故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冻的威胁。但是春季砂土升温较快、发苗早,故称为暖性土,通气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不易累积,肥力相对贫瘠。但它又有易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的特点。黏土由于土粒微小,土壤中的非毛管水孔隙少,毛管孔隙多,毛管作用力强,土壤透水通气性能差,但保水蓄水能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帮土壤养分丰富,黏土的热容量大、温度变化迟缓,特别是春季升温慢影响幼苗的生长,有“冷性土”之称。同时黏土不易耕作,其地表易形成超渗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壤土由于土壤中的砂粒、粉粒鳄鱼眼泪黏粒的含量比较适中,壤土既具有一定的非毛管孔隙,又有适量的毛管孔隙,兼顾砂土和黏土的优点。

另外土壤质地的构型也会对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上砂下黏有利于耕作、发苗,又托水保肥,相反上黏下砂,既不利于耕作,又漏水漏肥。

因此,单一看来,壤质土壤对肥力保持最有利。如果考虑结合状况的话,上砂下黏比较有利于肥力的保持。

8 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类型分为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粒状、团粒状、团块状)、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以及大块结构。

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是因为: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总孔隙度可达55%,其中毛管孔隙度占40%,非毛管水占60%,比较适均,团粒之间是非毛管孔隙,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而在团粒内部是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较好的蓄水和保肥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土壤透水性与蓄水性的矛盾。

由于团粒结构的土壤较好的解决了土壤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的矛盾,因而能较好的调节土壤导热性、热容量状况,使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和适度。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有机质与各种养分的含量都比较丰富,这是因为在团粒结构表面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下,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与供应;同时,在团粒结构内部的有机质则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持。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其黏着性、黏结性和可塑性较小,有利于耕作。

9 说明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土壤容重:田间状态下单位体积土体的重量,变化于1~1.5g/cm3

比重:单位体积的干土重与同体积4°C时的水重之比。

孔隙度:孔隙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土壤孔隙度及其孔隙组成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及通气状况,也影响土壤中的物质转化的速度与方向。(P61)

10 说明土壤呼吸过程及其意义。

土壤从大气中吸收氧气、向大气排放CO2的过程。其动力机制是微生物活动

意义:

关系到土壤中氧气的存在及其量的多少

保证植物根系呼吸

保证土壤微生物活动

维系碳循环

11 说明土壤矿物类型及其来源和意义。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它只受有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并未改变。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原生矿物供给土壤水分以可溶性成分,并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矿质营养元素如磷钾硫和其它微量元素。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包括各种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

可溶性矿物

12 硅铁铝率的概念及意义。P28

硅铁铝率即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的SiO2/R2O3摩尔比率。将土体和母质的硅铁铝率与加以比较,如果土体的硅铝铁率明显小于母质,说明该土壤有较强的胶硅富铝化过程。

13 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