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技术和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第8号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第8号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正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009年12月16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2号公布根据2016年5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21年3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第二批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权益,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为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开展的系统建设、技术维护、运行管理、监测监管、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负责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

第五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实施干扰广播电视信号、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为。

第六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

从事广播电视播出、集成、传输、分发、覆盖等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相关活动。

第七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全面负责。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对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广电行业是指什么

广电行业是指什么

广电行业是指什么广电行业,即广播电视行业,是指涉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电视等与广播电视传播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各项工作和业务范畴的综合性行业。

1. 广电行业的定义及背景广电行业是一种特殊的传媒行业,它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传播。

广电行业在传媒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服务对象广泛,覆盖了大部分人群。

广电行业与其他传媒行业(如报刊、杂志、互联网等)的区别在于,它主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形式传递信息。

广电行业传递的信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新闻、电视剧、电影、体育赛事、纪录片、综艺节目等。

广电行业通过广播电视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推广和社会教育功能,也承载着传播国家政策、宣传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

2. 广电行业的组成和职能广电行业主要由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络、卫星广播电视运营商、在线视频平台等组成。

各个机构在广电行业中发挥不同的职能,形成了广电行业的多元化格局。

2.1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广电行业的核心单位,它们负责制作和播出各类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通过电波或电缆传播节目,覆盖了大部分地区和人群。

它们的节目种类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2 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网络是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家庭的媒介,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可以收看到广播电视台的节目。

有线电视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选择,还可提供互动娱乐、电影点播等增值服务。

2.3 卫星广播电视运营商卫星广播电视运营商是利用卫星传输广播电视信号的企业。

它们通过建设和运营卫星通信系统,将广播电视信号传送到全国各地,使用户可以通过卫星接收器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2.4 在线视频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视频平台逐渐兴起。

在线视频平台通过互联网传播视频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在线观看各类视频节目。

3. 广电行业的发展与挑战广电行业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3.1 技术变革的挑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15号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15号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正文:----------------------------------------------------------------------------------------------------------------------------------------------------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15号)《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经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二OO三年二月十日起施行。

局长:徐光春二OO三年一月七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加强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中开办各种视听节目栏目,播放(含点播)影视作品和视音频新闻,转播、直播广播电视节目及以视听节目形式转播、直播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中开办广播电视频道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由《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范,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信息网络,是指通过无线或有线链路相联接,采用卫星、微波、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具体物理形态,架构在互联网或其它软件平台基础上,用于信息传输的传播系统。

本办法所称的视听节目,是指在表现形式上类同于广播电视节目或电影片,由可连续运动的图像或可连续收听的声音组成的节目。

本办法所称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是指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信息网络,将视听节目登载在网络上或者通过网络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在线收看或下载收看的活动,包括流媒体播放、互联网组播、数据广播、IP广播和点播等。

本办法所称的视听节目的网络传播者,是指组织、编排视听节目并将其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信息网络经营者,是指提供信息网络硬软件平台及其它技术支持的机构。

第四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发展规划,确定视听节目网络传播者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网络技术的引入使得广播电视工程在内容制作、传输、管理和展播等方面都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本文将从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容制作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内容制作环节。

传统的广播电视内容制作过程中,需要依靠专门的设备和线路进行采集、编辑和制作。

而通过网络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的内容制作过程可以实现远程协同作业,制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对素材进行采集、编辑和共享,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

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远程摄像头、音频设备等的远程控制和监控,使得内容制作过程更加灵活和便捷。

二、传输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传输。

传统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需要依靠专门的传输线路和设备,成本较高且受到地域和设备限制。

而通过网络技术,广播电视信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进行传输,实现了远程传输和分发。

利用网络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实现基于IP的传输和打包,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传输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保障了广播电视信号的稳定传输。

三、节目管理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还体现在节目管理方面。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管理需要依靠专门的管理系统和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管理效率较低。

通过网络技术,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调度,节目播出计划、节目单、广告插播等管理工作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了节目管理的自动化和集中化。

利用网络技术,广播电视台可以实现跨地域、跨平台的节目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灵活性。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网络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开发的,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展广播电视的功能,而且可以提高节目质量,更好地为大多数电视观众提供服务。

标签:网络技术;广播电视;应用前言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传统的广播电视受广播的时间,地点和互动的限制,收视率呈下降趋势。

因此,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节目赢得更多的市场,提高档次,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1、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优势1.1促使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自动化通过创建广播电视网络的形式并构建用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自动广播模块,可以促进广播電视节目的快速自由开发,有效地提高了节目播放过程中的资源使用率。

另外,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调整原始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内容和播放顺序,有助于促进广播电视项目的自动化开发过程。

1.2实现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资源共享为了确保所有广播机构都能顺利播放节目,计算机室必不可少,且每个计算机室都有不同的职责。

通过引入网络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协调每个机房的运作,提高信息资源的传输效率,其他广播电视节目也有助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质量和广播电视项目的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引入网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可以说它对提高节目的整体通信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时效性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不仅可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及时性,而且可以减轻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并为观众提供首次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常规的广播电视节目通常需要在录制完成后播放,并且要有一定的时间延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观看节目的兴趣。

通过应用技术网络,可以将收集到的现场信息快速发送给程序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程序的记录效率,并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2、网络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广播电视产业仍不能停止,有必要学习拥抱网络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来追求自我发展。

广播电视播出机房技术操作及维护研究

广播电视播出机房技术操作及维护研究

广播电视播出机房技术操作及维护研究一、机房技术操作研究1.节目制作技术操作节目制作是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环节,机房技术人员需要掌握节目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他们需要熟悉编码器、录像机、音频设备等相关设备的操作,以及剪辑、混音等专业软件的使用。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节目制作的流程和规范,确保节目的质量和准时播出。

2.节目播出技术操作机房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调度技术,保证节目的正常播出。

他们需要熟悉调度器、广播发射机、卫星接收器等设备的操作,以及信号的输入、输出和切换。

在播出过程中,他们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信号中断、画面故障等问题,确保节目的连续性和清晰度。

3.网络技术操作随着广播电视向网络化发展,机房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网络传输技术,保证节目的在线传输和网络直播。

他们需要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以及网络安全和带宽控制技术。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流媒体技术,确保在线节目的流畅播放和稳定性。

二、机房维护研究1.设备维护机房内设备众多,包括服务器、播出控制器、视频处理器等,机房技术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他们需要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修手册,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及时更换故障部件,延长设备寿命。

此外,他们还需要进行设备的定期校准和调试,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电力维护机房内的设备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机房技术人员需要进行电力维护工作。

他们需要熟悉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配电设备的使用,确保电力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他们还需要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插座的连接情况,排除电力故障和隐患,保证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

3.环境维护机房内的温度、湿度和清洁度对设备的运行有重要影响,机房技术人员需要进行环境维护工作。

他们需要掌握温度和湿度的测量方法和调节技巧,保持机房的温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此外,他们还需要定期清洁机房设备和排风设备,防止灰尘和杂质对设备的损害。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播出机房技术操作及维护是保证广播电视台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

广播电视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广播电视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广播电视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一、网络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系统中,主要采用以太网和ATM网。

在现实的工作中,以太网和ATM网可以共同组成混合网,以太网是基于PC机,主要用于文稿的综合管理;ATM网是基于服务器的,主要用于节目的后期制作及播出,二者主要是通过浏览服务器连接起来。

媒体服务器将一个高质量的3:1JPEG压缩的镜像传送给浏览服务器,浏览服务器又将此镜像进行高倍压缩后传送给以太网下的PC机,以供编排文稿,视频配音等。

在网络的应用中,数据的存储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连接在网络中的每个工作站都有很多的素材、数据需要存储,工作人员经常都是在工作站内建立一个数据库存储在硬盘上,但是大量的素材、节目不能长时间地占用硬盘,这就需要建立素材库及节目库。

素材库一般采用高速磁盘阵列和DTL数字线性磁带。

高速磁盘阵列的容量为10h~100h。

DTL磁带的特点是记录数据的误码率小,数据存储量大,成本比较低,检索容易,适于存储素材。

因此应该把暂时不用或长期不用的素材或数据记入DTL磁带作备份。

节目库一般采用可读写光盘,可读写光盘的存储量小,寿命长,价格较贵,适合于存储完成的节目及音乐素材。

二、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整个电视中心,节目的制作还有节目存储和管理、节目的播出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整个数字化和网络化。

在整个网络的建设中我们要综合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系统的需求;二是所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

而在整个网络系统的建设中我们也要考虑电台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就是技术是否先进,可靠性高不高、性能高不高、是否具有可扩展性和配置是否灵活等。

电视台的网络和别处的不同,它需要有足够的带宽来满足的它的那些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的应用需求,而这些应用需求主要是电视台的业务性质决定的,因此在网络建设中,采用最新的组网技术和最新的'产品,一定要保持网络系统的先进性。

通过网络数据库可以管理全局的网络素材,用户已经不用再需要为那些素材找可靠的路径了,只是需要填写一些素材的基本的属性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由网络服务器来完成。

短波电台的音频编码和网络传输技术

短波电台的音频编码和网络传输技术

短波电台的音频编码和网络传输技术短波电台是一种广播传输媒介,通过无线电波将音频信号进行传播。

在传统的短波广播中,音频信号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和解码处理后,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接收器,再经解码还原成音频信号。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波电台也开始采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高质量的音频传输。

本文将介绍短波电台音频编码和网络传输技术的相关内容。

1. 音频编码技术音频编码是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的过程。

传统短波电台采用调频调幅(FM/AM)等模拟调制技术,通过模拟信号的传输来实现音频的收听。

而在数字化时代,音频信号需要先进行数字化编码,然后才能在网络上进行传输。

常见的音频编码技术有以下几种:1.1 PCM(脉冲编码调制)PCM是一种基本的音频编码技术,通过对原始音频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将连续的音频信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数据。

PCM编码的优点是简单、稳定,但数据量较大。

1.2 MP3(MPEG Layer-3)MP3是一种有损压缩音频格式,通过对音频数据进行去除听不到或听不太清楚的部分等处理,降低数据量,从而实现高压缩比和较好的音质。

MP3广泛应用于网络音乐传输和存储。

1.3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AAC是一种先进的音频编码格式,它采用了高效的压缩算法,既能实现高质量的音频还原,又能保证较小的文件大小。

AAC常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和数字广播中。

2. 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指将编码后的音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器的过程。

传统的短波电台主要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号,但其传输距离有限,受天气等因素干扰大。

而使用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音频传输,质量更高,使用更方便。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网络传输技术:2.1 流媒体传输流媒体传输是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音频或视频数据。

用户在接收端通过流媒体播放器对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和播放。

常见的流媒体传输协议有RTSP、RTMP、HLS等。

流媒体传输可以在任何具备网络连接的终端设备上收听音频,不受传统短波电台范围的限制。

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分析

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分析

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分析作者:刘韬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第20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从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进行概述入手,对数字化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随着多媒体技术与数字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可以采用的媒介也越来越多,这极大地促使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处理加工、信息传播等工作的效率提升有着极大助力。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应当注重数字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从而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纷呈的广播电视节目。

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概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通常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对播出内容进行有效组织和制作。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通常需要按照相应的时间段来进行划分,同时需要按照非线性的传播的方式来进行传播,从而有效提升传播效率并更好地追求节目表现内容的有效传达。

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从1940年开始,至今已经有了七十余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七十余年中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共有三个发展阶段。

分别为1940-1978、1978-1997、1997至今。

在1940年到1978年间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极为落后,并且技术也多为从先进国家学来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革新近乎于零。

并且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也多为政治性、宣传性的节目,因此其内容相对单一。

这从侧面上也反映了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落后。

1978年到1997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与电视机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也随之上升。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5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5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正文:----------------------------------------------------------------------------------------------------------------------------------------------------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56号)《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31日起施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第一条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护公众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秩序,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公众提供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以下简称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作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实施监督管理,统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内容建设和安全监管。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作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电信行业管理职责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和地方电信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及接入服务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及其相关网络运营单位,是重要的网络文化建设力量,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和维护网络文化信息安全的责任,应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接受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和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中的应用1. 引言1.1 信息化时代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改变。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技术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转型和升级。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技术让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服务、监测与管理等环节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技术促进了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远程制作、实时传输和交互式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节目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技术还能让广播电视行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行业的合作与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制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云端制作和存储,提高节目制作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节目制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技术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体验,助力广播电视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2. 正文2.1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网络化是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化制作流程:传统的广播电视制作流程需要通过各种独立的设备和线路连接,造成制作效率低下以及成本高昂的问题。

而通过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制作人员可以在不同地点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实现远程实时制作,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和降低了制作成本。

2. 网络化播出系统:传统的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受限于硬件设备的限制,往往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进行管理和维护。

而网络化播出系统可以将所有设备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了播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1、广播电视应用网络技术的优点网络它是一个广域分布的信息系统,是依靠高性能计算与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来实现的,它将在全国范围内来为我国的各行各业及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一体化的、高性能计算技术环境和信息服务。

1.1 自动化播出利用自动播放设备来控制与调整节目的播出内容及播出顺序。

如果在节目播出前有突发情况出现或是节目的内容有错误,应用网络技术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将节目做出更换,不会耽误节目的正常播放。

1.2 媒体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技术联网以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它的局域网将每一工作地点连接在统一的媒介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缩短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加速电视工作的进行,减少电视节目工作出错的环节。

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使的网络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所进行的资料查询、检索更为方便。

此外,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利用好网络技术还可以将制作的各环节分在不同的机房内进行,然后再利用好网络将他们合成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效率。

而且,制作工作人员还可以对编辑的意图进行数次的修改,不用担心节目的质量,这样还可以大大加强制作人员创作的随意性,创作出更好的电视节目。

现场性、时间性是电视节目的两大要求,部分电视节目的现场性、时间性都非常的强。

记者在现场采集完信息之后,现场记者就可以将采集到的新闻素材直接下载到随身携带的编辑器中进行现场的草编,还可以在设备上进行联机编辑后再进行播放,这样不仅提高了电视后期制作编辑的效率,还大大缩短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

1.3 远程编辑控制由于网络技术它自身具有自动播放的功能,这就让电视节目的控制管理人员更加方便的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网络技术自身还可以设置相应的自动排序或是定时播放节目,而且网络技术的自动应用功能还能够保障节目播出的质量,还能摆脱现场控制,实现远距离的编辑,大幅度地缩短了节目录制的时间,电视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包括了现场素材的采集,中间阶段则包括了节目的制作以及后期的合成,由于很多节目的素材都是需要现场及时拍摄的,只有电视制作中心才有专业的编制设备,就导致了在传统电视节目及新闻制作中的用时比较长,而将网络技术应用在电视节目中,在制作过程中如需节目素材,采编的工作人员则只要连接网络就可以轻松快捷的在网络上收集大量信息,并通过随身所携带的无线型设备进行编辑,或是使用书面记载编辑设备来对素材进行现场编辑,所编辑成形的新闻文件还可以保存好后送到电视台或是通过网络联机的方式来将实时新闻向外传送,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调整整个节目的编辑时间,而且这样编辑下来的的素材还能够再次利用,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多次传送到电视制作中心,电视中心保存合成之后就可以播出了,从而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长距离编辑,突破了传统形式上无法进行远程编辑消息的局限,更好的满足了现代媒体节发展的迫切需求。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技术愈来愈重要。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网络技术也成为必要的应用。

网络技术对于广播电视工程的影响很大,其应用涉及到广播电视行业的制作、后期制作、传输、分发、以及观众互动等各个环节。

下面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制作环节:网络技术在制作环节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素材采集与交换、节目制作协同与实时监控等方面。

通过数码化后的采集设备、数据库、FTP等技术手段,制作人员不仅可以方便地采集音视频素材,而且可以方便地切换、导出素材,与其它制作人员共享素材。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在制作节目时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提高素材的利用率和重利用效果。

而且,用数字信号和IP传输理念来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还能实现多个协同制作的全过程控制,达到即时交互和实时监控的目的。

后期制作环节: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包括特效制作、后期剪辑、音乐编排等。

网络技术主要应用在后期特效制作、音效混合、色彩修正、字幕输出等方面。

通过网络,多个后期制作人员可以在同一编辑室进行协同制作,通过窗口共享等方式实现同步监控。

此外,网络也为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处理保障、实时音乐编排保障、精细字幕制作保障。

一些广电公司采用“网络存储”的方式存储媒体信息,实现了素材管理的自动化、可视化。

传输环节: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环节的应用,则是一项更为关键的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播电视台之间的传输,二是信息的上传和下载。

网络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有助于实现高带宽、多样性的媒体传输。

除却广电卫星传输和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传输技术将成为传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传输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实现数据的即时分发,这种方式在冬奥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中得到全面的应用。

分发环节:广电节目的分发方式包括有线、卫星、地面数字传输以下三种方式。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背景下,网络传输逐渐成为主要的广播电视节目分发途径之一。

广播播出安全关键技术分析

广播播出安全关键技术分析
电 台 逐 渐 出现 , 影 响 着 着 广 大 听 众 。 并 然 而 即 便 是 这 样 .我 国 的 民间 电 台 也
信 息 的 准 确 性 与 可 靠 性 , 是 播 出 过 二
程 中 尽 量 避 免 停 播 、 播 和 错 播 等 不 劣
良事 故 , 节 目切换 、 声 、 画 、 如 卡 卡 黑
18 1
尚 未 平 息 . 安 全 信 息 的 传 播 对 社 会 不
有 3种 , 在 线 存 储 、 线 存 储 和 离 线 即 近

一 … . … 一 … 一 一 二 二 二 二二 二 < Mi a en 一. 一 _ 一… 二 二 < e n mt < dma e a g  ̄
技术, 以便 能 为音 频 广 播 的 健 康 发 展 起 到 一 定 的 积 极 作 用 。
【 键词】 播 电台 数字音频 关 广
播 出安 全
技 术 分析
广 播 电 台诞 生 缘 于无 线 电波 的发
连续重 放来 产 生一 个演 奏 ;S D P数 字
信 号 效 果 处 理 可 以 在 一 个 片 断 或 整
意识 .开展 技术 培训 和应急 培训 ; 其
次 . 强 设 备 日常 维 护 , 时 发 现 和 加 及 解 决 存 在 的 、 潜 在 的 问 题 ; 外 对 或 另
时 .节 目信息素材 的制编效果 和节 目
制 作 的 质 量 , 将 直 接 影 响 到 节 目播 都
出的效 果 和安全 性 。除上 述之外 , 在
解析 , 从而 获取音频文件 的基本信息 ;
而后 者 是通 过对 整个 文件 的解析 , 获
取音 频 文件 的一些 个性 化 的元信 息 ,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技术和网络化发展趋势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技术和网络化发展趋势
工 作效率 、 降低 节 目成本 的必要 要求 。
是应 用 在 线存 储设 备进 行 存储 , 一般 都 是采 用 大 型 的数 据 出设 备, 这样 储 存 的 内容较 多。磁 带 机 、光 盘 塔 等 用 作访 问较少 的 数 字信 息 的 近 线存 储 。 而软 盘 、光 盘 、u 盘 等 可 以存 储 完信 息 后随 身携 带 。 1 . 3 信源 采录技 术 这种 技 术 可 以通过 数 字 、模拟 或 文件 格 式 对 信 息源 进行 收 集和 记 录 。在 信源 采录 过 程 中 , 可 以使 用 多种 设 备 完成 信 息 的 采 录 ,比如采 访机 、 录 音机 、 闪存 设备 、数 码 产 品等 , 而信 源 采录 的传 送可 以应用 光纤 、有 线 、无 线等 进行 传输 。 1 . 4 节 目制编 技术 就 是利 用 网络 技术 或 设 备对 收集 到 的广 播 信 息 材料 进 行 编 辑 的技 术 , 利 用技 术 完 成特 效 、节 目合 成 制 作 , 这 也是 广 播 电 台 制作 网络 技术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在广 播 节 目播 出前 , 需 要采
1广播电台制作播出采用的主要技术
广 播 电 台制 作 播 出 中采 用 的 网络 技 术 都是 以音频 节 目为基 本 出发 点 ,围绕 音 频 节 目的资料 收集 、节 目制作 、 播 出等 , 利 用 网络技 术 提 高节 目的 质量 作提 供 监控 、存 储等 安 全性 工 作 , 提 高 了广 播 电 台节 目的
台制 作播 出网络化发 展趋 势 。
关键 词 广播 电台制作播 出 ; 主要 技 术 ; 功 能特 点 ; 发展趋 势 中 图分 类号 : T N 9 3 4 文 献标识 码 : h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 7 5 9 7( 2 0 1 4 )0 2 - 0 1 2 6 - 0 2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10-13T03:43:17.23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1期6月作者:李国贤[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渗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李国贤桂平市融媒体中心广西桂平 537200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渗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广播电视工程领域同样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素材的收集、视频的剪辑编辑、后期的制作合成、节目的播放等方方面面,都运用了网络技术手段。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利用网络技术,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活动的顺利展开,满足人民大众对获取信息和娱乐的要求。

本文分析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应用的重要性及优势,提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字:网络技术;广播电视工程;信息传递引言网络技术可将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机协作,吸引着大量用户加入网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看直播,可见广播电视工程引进网络技术极为必要。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要积极创新发展,使媒体行业不断壮大与进步。

1.广播电视工程融合网络技术的意义广播电视工程也称广播电视系统,主要是在无线电或导线的作用下传输播送图像、声音等内容至各大地区的一种大众媒介,虽然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媒介,但与其他播放方式相比,广播电视的地位和作用依然不可替代,这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大众获取信息的正规途径,而且传播的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产物,容纳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有着独特的品牌价值,故深受大众喜爱和信赖。

然而受不同思想文化潮流和网络平台的影响,民众难以对信息的真假做出正确的辨别,甚至因此上当受骗,广播电视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无疑为其敲响了警钟。

故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解决信号不通畅、传输速率低的现实问题,同时基于数字信号的应用,丰富节目内容,改善节目质量,满足民众实际需求,这样一来,广播电视节目的时效性和质量会大大提高,还可将播出自动化变为现实,显然有助于广播电视工程的快捷发展。

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的常用音频传输技术

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的常用音频传输技术

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的常用音频传输技术
1. 线缆传输技术:线缆传输技术是最早使用的一种音频传输技术,通过电缆将音频
信号传输到广播电台的播音室。

这种技术传输质量稳定可靠,传输距离较远,适合长距离
传输。

3. 网络传输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输技术越来越常用。

广播电台可以使
用互联网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播音室,这种技术传输速度快,成本较低,同时也能实现即时
直播。

4. 网络音频编码技术:网络音频编码技术是将音频信号通过特定的编码方式来传输,包括压缩和解压缩过程。

常用的音频编码技术有MP3、AAC等,这些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减小音频文件的大小,降低网络传输的带宽要求。

5. 网络实时流传输技术:网络实时流传输技术可以使广播电台实现实时的音频直播。

常用的实时流传输技术有RTMP(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HLS(HTTP Live Streaming)等,这些技术可以将音频实时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实现直播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的音频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目
前主要使用的是线缆传输技术、卫星传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

在网络传输技术中,网络
音频编码技术和网络实时流传输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广播电台实现高质量的音频
传输和实时直播。

多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注意事项

一、新形势下广播电台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今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在北京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已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

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尤其是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农村地区手机支付、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数、电子商务平台收入同比均增长30%以上。

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必备工具,极大促进了“衣食住行”的升级体验。

《报告》也首次将产业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纳入日程,这充分表明,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网络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平台下相互渗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发展,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的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隐蔽,那么广播电台一名技术人员,在节目制作和播出高度依赖计算机技术上的情况下,最起码要懂得网络安全维护常识,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识别计算机各种风险性开机和操作,对那些利用黑客技术恶意查找系统,攻击数据库和网络协议等方面的漏洞以及网络病毒感染等方面的问题,技术人员都能熟练识别和有效应对,尤其是对那些由于网络危险造成的各种广播安全播出的问题更能驾轻就熟。

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平日里要不断加强对网络科技知识的学习,在干中学,学中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播电台节目制作播出的安全系数。

当广播电台遇到多媒体互联网时代,广播电台作为主流信息资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信息发布的工作模式和安全状态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过去传统单一的电台制作网,播出网渐渐发展成为云计算和移动化的互联网形态,由此造成的广播信息安全也面临巨大的威胁。

互联网将世界各国联系得更为紧密,也将各个国家机密的防护工作提到重要日程,几乎每年都会有来自国内外恶意的计算机病毒软件和黑客攻击,虎视眈眈地偷窥着我们国家领域的网络信息安全,尤其是地方广播网络信息,更是对方觊觎的对象,同样受到巨大的安全威胁。

因此,要把电台网络的信息安全当作广播系统内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网络化制播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网络化制播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网络化制播的概念及相关技术一、网络化制播的概念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带来了通信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通信方式正在迅速地被方便、快捷、多样的电话、网络通讯所取代。

随之,现代广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坐在收音机旁,等待几天甚至十几天前的“旧闻”,而是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在第一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最新信息。

面对人们的新要求,广播电台必须改变原有的播出模式,使节目制作播出方式更多样、更灵活,克服广播在现代传媒竞争中显示的不足,抓住更多的受众。

这就对广播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充分应用先进的制播技术成为了关键。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缩短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时间。

网络的引人,提供了节目制作播出方式的更多选择。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节目制作播出系统成为了新的需要,集中体现在几个环节。

二、网络化制播的特点新闻的时效性、内容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性能的采录设备。

存储技术是决定采录设备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采录设备通常采用磁记录方式,其稳定性及抗干扰性不佳,大量精密机械伺服及高速机械运动,使其故障率较高,可靠性、抗磨损及维护都存在问题。

而1:1的拷贝速度及编码、A/D、D/A转换,浪费了大量时间并影响了声音品质。

在通用数码产品中,广泛使用的存储技术为半导体存储。

因其读写装置的固化,读写完全是电子式的,没有任何机械装置,可靠性非常高,读写的速度也非常快。

电子读写装置和存储介质的体积都非常小,容量却很大。

并且半导体存储是传统电子和IT工业共享的技术,其更适应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趋势。

因此,最新的采录设备基于半导体存储技术。

该类采录设备多采用NCU+DSP架构,其中Mcu(微处理器)负责系统运行、数据存储、人机交互、设备管理等,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则只专心负责信号处理。

由于操作系统的分层机制,标准的功能模块都是可以外挂的,这就带来了高度的可扩展性。

支持包括MUSICAM 在内的多种音频编码格式,如:MPEG I Layer Ir和 Layer III,MPEG II Layer III,PCM 等。

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的常用音频传输技术

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的常用音频传输技术

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的常用音频传输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台直播报道的音频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和改进。

在过去,广播电台通过卫星信号和电话线路来传输音频,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播电台也开始使用网络技术来进行音频传输。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常用的音频传输技术,包括卫星传输、电话线路传输和网络传输等方面的内容。

一、卫星传输卫星传输是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常用的音频传输技术之一。

通过卫星传输,广播电台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音频传输,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偏远地区都可以接收到高质量的音频信号。

卫星传输的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信号稳定可靠。

卫星传输可以克服地面线路传输受地形、地势和建筑物遮挡等因素的影响,确保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

二、电话线路传输电话线路传输的优点是成本低廉,易于使用,传输质量稳定可靠。

而且,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电话线路传输仍然是广播电台音频传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网络传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传输成为了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常用的音频传输技术之一。

通过网络传输,广播电台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音频传输,不仅可以用于新闻报道和现场直播,还可以用于网络连线节目和在线直播等形式的广播。

网络传输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无地域限制。

网络传输还可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包括音频、视频和文字等信息,为广播电台的报道和节目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混合传输在实际的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通常会采用混合传输的方式,即同时使用卫星传输、电话线路传输和网络传输等多种音频传输技术。

通过混合传输,广播电台可以灵活地选取不同的传输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报道环境和节目需求。

由于每种音频传输技术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实际的广播电台直播报道中,往往会根据报道的具体情况和现场的环境来选择合适的音频传输技术。

有时,在同一次报道中,广播电台可能会同时使用多种音频传输技术,以确保音频信号的稳定传输和高质量的播出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技术和网络化发展趋势摘要:本文介绍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结构,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特点。

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实际,探讨广播网络化技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播制播网技术,网络化技术,发展趋势◎人民广播电台1.引言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台技术建设带来了巨大变革。

从节目录制、编排存储到播出等功能的实现形式由过去单工设备、人工衔接的模式.发展到现在由相对独立的广播制作播出网的网络化模式来替代.从而促进了广播节目质量的提高.改善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方式和工艺加强了广播节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广播节目制作的效率和播出安全的可靠性。

目前.正处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深化.各种技术相互不断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为广播电台建设高质量的制作播出网(简称制播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根据统计,全国市级以上广播电台都建设和安装了网络化音频工作站系统。

广电总局也于2007年2月6日审定通过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值此.深入探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构建、功能实现方式以及网络化发展趋势.对于广播电台的事业建设和发展十分必要。

下面以一种较为实用的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为例.阐述制作播出网络的结构主要技术和网络特点。

并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发展实际.探讨网络化发展趋势。

2.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主要技术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是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节目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资料管理以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活动的网络。

2.1制播网络系统构建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系统构建主要涉及网络服务器、存储、终端和系统管理与应用,【1)网络链接普遍采用以太网技术构建,应用IP/CIP协议管理。

远距离以千兆光纤为主干,同时采用光纤布线到楼层.百兆光纤或超五类线上桌面的计算机以太网。

其中主干网交远换机采用负载均衡、全冗余主备方式,以保证高可靠性。

(2)网络结构制作播出网由播出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和工作站等构成。

对于主要直接参与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服务器一般都采用群集方式进行冗余备份。

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采用WINDOWS系统,以域的方式对广播制播网进行管理和监控。

(3)网络的主要功能:广播制播网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涵盖整个广播内容生产业务流程,是节目生产且安全级别较高的主要功能网。

可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播出单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资料管理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生产活动。

采用安全的技术手段和其他功能网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台网资源,拓展广播制播网自身的业务范围。

(4)终端设备:制作工作站、编审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其他一些管理工作站.通过它们完成广播电台节目生产的整个流程。

它们将本地系统相结合.并配备网络检测手段.以形成安全的应用操作环境.既能方便用户对应用系统各功能的操作.同时又能保证制作播出网的系统安全。

2.2制播网络技术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功能的设计,另一方面是设备的合理使用。

下面主要从系统功能的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1)节目源的存储技术节目存储方式:制作播出网普遍采用在线、近线、离线方式实现数字内容的存储。

在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盘阵列柜作为存储设备.即资料服务器,主要存储频繁访问的数字内容。

近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机、光盘塔等作为存储设备,主要存储较少访问的数字内容。

离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光盘等媒介.主要存储很少访问的数字内容。

节目源存储技术:广播制播网使用的磁盘阵列按照存放内容安全级别的高低,采用不同级别的RAID技术进行数据存储。

对直接参与播出的音频文件的保存,一般采用RAID10方式。

对于素材资料等需要长期保存的音频文件一般采用RAID5方式.同时再配以冗余存储系统进行数据保存.以保证素材资料的安全。

节目源版权保护技术:对数字音频信号嵌入数字水印技术,保证被嵌入的信息能保持可被读出.而且即使经过诸如MP3压缩/解压过程或模拟传输过程等处理后仍然可读。

加密的地址数据包含在数字音频节目之中.既不会丢失,也不会轻易地被破译。

(2)信源采录技术实现数字、模拟或文件等格式广播素材的采集。

信源采录通过电信、光缆、卫星、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种途径,采访机、多轨录音机、机顶盒、CD、MD、FLASH MEMORY等多种设备和媒介实现素材的采集。

多样化的采集途径和多类别的采集设备拓展了信源采录的范围。

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 AV、MP3居多。

(3)节目制编技术实现对广播素材的录音、剪辑、特效、合成等节目制作。

节目制编是播出前的重要环节,利用各种音频工作站上的编辑软件对节目素材进行剪辑,也可使用特效进行处理,最终合成为节目音频文件,完成节目的编辑制作,编好地址信息条后存入音频服务器里。

节目播出前,需将制作完成的节目提交播出申请,经栏目监制者对节目进行内容和质量审核后,编入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以便节目播出时调用。

(4)播出分发技术节目的播出:可分为录播和直播,其形式有定时播出、链接播出和手动播出。

定时播出是指,播出工作站在指定时间自动播放播出单上的节目,这种播出方式一般用于录播节目和直播时的频率呼号、报时语、片头、广告等节目。

链接播出是指,两个节目之间的自动连续播出,一般用于批量节目的顺延播出。

手动播出是指,主持人手动点击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上的节目,一般用于直播节目。

由此来配置设备、设计系统。

节目的分发技术:播出分发是以音频服务器为核心,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播出节目和管理控制信息,实现广播电台节目的播出及分发。

(5)音频节目传输技术格式转换:通过网内各类格式转换设备,可实现从单一模拟或数字音频到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问的双向转换。

还可实现模拟音频、数字音频的双向转换和分配。

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AV、MP3、居多,便于剪辑、储存、管理和传输等。

交换调配:交换调配是播控传输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播控控制面板或终端控制软件,可便捷地把任何音频输入信号切换到任何指定的输出通道,实现在机房间、设备间信号路由的调配。

音频处理:音频处理是音频信号传输的核心,此功能基于播控网各类设备的DSP (数字处理)芯片,完成对播控传输网内任意一路或多路音频信号的处理,包括合成、均衡、限幅、增益控制等功能。

信号传输:播控传输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传数,近距离采用五类线传输,远距离发送或接收通过光纤传输,通过网络交换机实现多节点的双向多路传输。

监测控制:实现播控传输网内信号及设备状态的监测和控制,通过采集播控网内各类状态信息,完成对系统的监测。

监测控制以软件或者硬件的方式,根据相关要求对设备进行系统配置或对设备进行指定操作。

(6)网络系统的容灾技术音频服务器采用多块scsI硬盘,构成RAID-5级阵列,资料库备份,传输网组成闭环型结构等。

异地备份远程容灾,例如.将备份音频服务器放在发射台机房等。

2.3制播网络功能特点(1)安全可靠:安全播出是广播电台的生命线,广播制播网承担了广播电台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任务。

应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应具有完善的应急预案。

(2)实时高效:实时性是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特点,广播制播网在多个方面提供了大量技术手段,以满足广播节目(特别是新闻类节目)实时高效的要求。

如现场直播、主持人主持节目等。

(3)运行可控运行可控是对网内生产业务的运行状态、异态故障等过程进行监测、分析、控制,是实现广播制作播出安全的必要条件。

(4)资源共享:音频资料是广播电台业务生产的重要资源.通过音频服务器和资料库节目管理工作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有利于挖掘素材的利用和节目生产的潜力。

(5)并发处理:采用了千兆以太网的联结方式,保证了广播的共享要求网络及服务器等设备具有较高的并发处理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资源的同时访问和使用。

(6)流程化操作:广播制播网贯穿了素材采集、节目制作、播出申请、质量审核、节目编排、节目播出、资料管理等的全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多个岗位协同实现的流程化操作。

另外,编制工作层次清晰、上下游分工明确的流程化操作警示程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责任明确。

3网络化发展趋势广播制播网可采用安全技术手段与其他功能网实现互联互通,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广播制播业务范围。

这仅仅是制播网络化的雏形。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和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制播形式的不断创新,未来广播电台将突破传统的模式,呈现出适应内容信息化、服务现代化、发布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3.1 内容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为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广播电台将大力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个性化的数字内容,建立从信息采集、内容生产、资源共享到分发服务的数字内容产业链技术系统。

(1)逐步发展数据、图片,视频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

根据市场需求,向受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实现广播电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2)建立高效率的资源使用机制的技术保障系统。

对内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高效利用内容资源,避免内容资源的重复生产无为丢失,确保内容资源的保值升值。

(3)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建设。

实现市场预测、内容设计、资源整合、技术实现、内容生产、过程监控、内容交易和发布的全信息化处理.构建和完善各类业务管理和决策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3.2发布多元化技术发展趋势传统广播的发布主要通过地面调幅、调频广播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的发布渠道日趋多元化.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应与这种变化相适应。

广播可发展的发布渠道主要包括:(1)数字地面广播:是指以数字调制的方式.通过地面覆盖手段发送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

广电总局已颁布了我国的数字地面广播标准。

它具有频率利用率高.抗干扰性强.可高速移动接收等诸多优越性。

借助数字编码、调制技术.数字地面广播除了可以承载音频.还可承载数据、图片及视频,拓展了广播的业务空间。

(2)数字卫星广播:是指通过卫星传输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

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区域广、不受地理障碍限制、传输质量好等优点,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

我国幅员辽阔,借助卫星广播.可以有效地提高广播信号的覆盖面。

(3)有线数字音频广播:是指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数字音频的广播方式。

随着数字有线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有线数字音频广播将成为室内获取高质量数字音频广播内容的有效途径。

(4)互联网广播:是指利用流媒体等技术在互联网上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

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许多方面,是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

广播电台可以利用互联网.用音频、数据、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供个性化、大众化、互动化的内容服务。

(5)移动通信网广播:是指借助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