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王昭耀以小城镇为重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我国80年代初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对这条道路进行了初步尝试;80年代中期提出的“小城镇、大政策”,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深入探索。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这是对多年探索的充分肯定和总结升华,也是对走这条道路的总体部署。
深刻理解、认真贯彻中央的这一战略方针,是在新的世纪加快发展小城镇,不断把农村改革与发展推向新的阶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
一、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不仅影响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形成,而且极大地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加快小城镇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小城镇是坚持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经济进步与城市发展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80%,有的高达9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0%左右,我国只有30%。
如何处理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大中城市发展和小城市建设的矛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大中城市数量少、容量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特殊的中国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式单纯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道路。
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必须在适量适度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大中小并举的城镇网络体系。
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距离近、迁移成本低,是我国低收入低素质农村人口的最佳选择。
特别是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传媒大大缩小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感,功能完善的小城镇对农民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
遍布农村的小城镇将成为今后农村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农村商品、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据农村和小城 镇内部 自然要素禀赋 的差异性 、产业结构 的不均衡性, 来发展具有区域特 色的农村和小城镇经济。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 ,农村不仅可 以充分利用 自身特 有的
村 生产社会化 、合理布局 乡镇工业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 力、 提高农 民和农村的文明程度等都 发挥着主要作用。 然
而也必须看到 ,一些 小城镇 的建设对农村 资源、环境的
村可持续发展的互动 融合 。即发展 农村要跳 出 “ 城市抓 工业 ,农村抓农业”的思维 定式 ,用现代工业、现 代城
镇发展 的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的发展 ,用工业化 、城镇
要注意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通过集聚 ,农村和小城镇 企业都可 以共享 社会生产条件 , 节约基础设施 的费用 , 共
享辅助行业提供的专 门服务,以及专 业化分工和规模化
生产带来的好处,减少企业实际生产 费用 ,扩大企业的
资本积 累,促进 企业的发展。在 以农业 为主 的地 区,小
城镇 的产业规划要时刻注意为农业产业化服 务 。在农业 产业 化过程 中,关键是要建设l 联市 场、下联 农户 的龙 上 头企业 ,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各种市场 中介组织和农村社 会化服 务中心 ,依托小城镇连接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的 功能 ,把供 、产、销 串联起来 ,有利 于推动产 品市场相 对局 限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带动广大农村经济 的
品和特色产品 “ 卖难 ”的 问题 。 解决 “ 卖难 ”问题的思路 之一是通过政府和一些 民间公会 , 建立起一 些专业市场 ,
发展 。
化的方式组织农业、农村的生产经 营,构建工农 、城乡
互动机制 ,形成城镇与农村相互发展,促进 国民经济 良
性循 环 发 展 。具 体 来 讲 ,主 要体 现 在 :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
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其中乡村小城镇化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之一。
加快乡村小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平衡。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加快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小城镇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小城镇化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乡村小城镇化才能真正实现。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度,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乡村小城镇化,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和项目,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加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
三、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小城镇化也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推动乡村振兴。
许多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和支持,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土地流转也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加有利于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发展乡村小城镇化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
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鼓励农村青年人才留在家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乡村小城镇化发展也需要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增强乡村自治和自治能力。
通过推进村务公开,加强村民参与决策,改善乡村治理,提升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效率。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摘要】现代化的农村建设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引发对问题的关注。
随后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和政策支持的必要性,提出了推动小城镇建设的措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同时强调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本文强调了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指出,优先发展小城镇是实现现代化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建设新农村、优先发展、小城镇、政策建议、重要性、措施、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引言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建设新农村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政策选择。
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具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
一方面,随着乡村人口的流出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需要有一个现代化的服务体系来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小城镇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优先发展小城镇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资源压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已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减少、农业发展面临困难、农村社会经济结构落后等问题逐渐凸显。
传统农村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在这种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发展和建设小城镇 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说, 现代农业是 以规模经济为特征 , 农业生产规模 的 扩 大是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前 提 和基 础 。 然 而 , 期 以来 , 长
我 国农 业 人 多 地 少 , 国耕 地 只 占全 国 国 土 面 积 的 全
收 稿 日期 :06— 1—1 20 0 7
作者简 介:吴艳春 , , 女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编 , 副教授。
总量 , 为农业 规 模 化 、 约化 经 营 创 造 条 件 。一 般 来 集
农 村 工业 化 是农 村 现 代 化 的基 本 内容 。 中国农 村工 业化 曾经 作 为 中 国农 村经 济 及 整 个 国 民经 济 的 重要 组成 部 门 , 为增 加 农 民收 人 、 展 农 村 经 济 立 下 发 了汗 马功 劳 。但是 , 国 乡村工 业 的发展 脱 离城 乡 一 我
维普资讯
20 0 6年 4月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THE CENTRAL NS TUTE OCI I TI OF S ALI M S
Apr 2 0 ., 0 6
第 2期( 总第 1 4 0期 )
N 2 Ge.4 ) O. ( 11 0
展 小城 镇能 够拓 展农 业 产前产 后 的空 间 , 为孕 育 和培
现代 化 , 最终 实 现 中国 现代 化 , 着 特殊 的不 可 替 代 有 的作 用 。
一
植 大批 龙头 企业 和农 副 产 品交 易 市场创 造 条件 , 而 从 为农业 产 业 化 向 深 层 次 发 展 提 供 有 效 载 体 和 依 托 。 通 过 发展小 城镇 , 挥小 城镇 连接 大 中城 市 和辐射 农 发 村 的功能 , 以促进 各种 市场 中介 组织 和农 村 社会 化 可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认识、新要求,为新时期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城镇化是释放农业农村需求的重要战略基点十八大报告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农村户籍人口仍是我国人口主体,农业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扩大内需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应把重点转向农业农村。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农业农村内部消费潜力,保持“三农”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农村市场规模。
在投资需求方面,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教育、交通、电力和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投入,能够创造巨大的投资空间。
在消费需求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消费需求,把国内丰富的工业品和商品变为满足农村居民消费的宝贵财富。
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突出表现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农”短板现象仍然明显。
农业现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加速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是 推进 城市 化 、 速农 村现 代 化 的 战略选 择 。 加
一
、
积极 稳妥地 发 展小城镇 应该 走 中
国式 的城市化道路
城 市 化 , 人 类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 其 是 工 业 是 尤
化发 展 的普 遍 规 律 。就 像 社会 生 产方 式 的 更迭 ,
自然经 济— — 商 品 经济 ( 市场 经 济 ) — 信 息 经 — 济 ( 知识 经 济 ) —— 产品 经 济形 式 演 进不 能 随 意 逾 越 哪个 阶段 一 样 , 国也决 不 能 逾 越城 市 化发 中 展过 程 。城 市化 是社 会 分工 、 会 生 产 力发 展 及 社
中, 差不 多 每3 人 中就 有 1 生存 在 5 万 人 口以 个 人 0 上 的大 城市 中。城 市 人 口恶 性 膨 胀 , 现 了特 大 出 型城 市 。例 如 , 敦6 0 人 ( 8 0 8 .万 人 ) 伦 8万 10 年 65 ,
占英 国人 口的 1 % ; 2 墨西 哥 城 2 0 万 人 (9 0 00 15 年
的。
些 国家越 来 越 多地 把 城 市 人 口、 厂 和 企业 迁 工
往 市 郊 周 围或 小 城 镇 。 这 种 现 象 被 学 者 们 称 为
“ 城市 化倾 向” 富裕 的迁 移 ” 休 闲的迁 移 ” 城 反 “ “ 。 市人 口 比重 下 降 , 村 人 口 回升 。但 这 也 并不 意 农 味 着 大城 市 的衰 落 , 是 在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 而 现
维普资讯
…
~
・
…
一
倔所 研宪考 2 02 年 第 考 0
一 、 …
7 期 ( 第 15 5 总 6 1期 )
浅谈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建 设在 新 农村建 设 中的重要 性 。 关键词 : 农村建设 新
规 划 与建 设
小城 镇
[ 中图分类号]3 03 F2 . [ 文献标识码] A
中央 2 0 年 1 文 件 于 推 06 号 关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若 干 意 见》 明确要 求 “ 学 制定 社会 主义 新 科 农村 建设 规 划 , 按 照统 筹 城 乡 经 要
生把小城镇定义为: 一种 比农村社
区更 高 一 层 次 的 社 会 实 体 , 种 社 这
会实 体是 以一 批 并不 从事 农 业生 产
小城镇, 比进入大 中城市的社会成 本要低的多 。加快小城镇建设, 更 有 利于促 进农业 人 口转 为城镇 人
口, 小 城 镇 成 为 农 民市 民化 的 转 使 化地 , 推动 农村 城镇 化进 程 。
过委托经营、 股份制合作经营 、 有偿 转包等形式, 使土地使用权向种 田 能手集 中, 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有 利 于 农 业 种植 结 构 的调 整 , 进 促
劳动 的人 口为 主 体组 成 的社 区 。无
论从地域 、 口、 人 经济 、 环境等因素 看, 它们都 既具有与农村相异的特 点, 又都 与周 围的农村保持着 不可 缺少的联系。我们把这样的社会实
小城镇建设来带动新农村 的建设是 最有 效的途径 , 必须高度重视小城
镇 的规划 与建设 。
1 小城 镇是 统筹 城 乡经 济社 进 新农 村建 设 的重 要平 台 。 会发展桥 梁 2 1 有 利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 .
转 移 小城 镇是 大 中城 市联 系 农村 的 桥 梁 和纽 带 , 大 中城 市 向农 村 辐 是 加 快 小 城 镇 建 设 , 利 于 实 现 有 农 村 富余 劳动 力 转移 。农村 剩余 劳
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加速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h at yd v lp n ain c n my Ta ig it c o n ec re t i ain C ia s o d n t p a t ewa , r m g rg t n t e l e eo me t n o a e o o . k n oa c u t h u rn t t , h n h u o e t h y f h f o t l n t su o l e r o a g e ai o o
d c nr ie wh c e eo dw se nc u t e a x e e c d a s r i gh g o n s rl o u ain it i e dt e ip r— e e t z , ih d v lp e tr o nr s d e p r n e : ob n u ea u t r a p p t o oct sa n d s e s l a e i h i b m f on l n i n h
t e l p S alTo o D ve o m l wnsAc v l y tPr d n l t ey e u e ty i
H A GY j U N ui e
Ab t a t u a d r iain i R o tn n iao fC iaStr ig it d eaey d v lp d c u t e . o b i maltw s sr c :R l mo en z t s n i r o mp r t d c tro h n ’ u n n omo r tl e eo e o nr s T ul s l o n , a i n i d
蹈 西 方 经 济 发 达 国 家 曾经 走 过 的 先 集 聚 ( 纳 大 量 农 村 人 口进 城 )出现 “ 吸 , 大城 市病 ” 分 散 , 先 发 展 后 治 理 ” 覆 辙 。我 再 “ 的
加快小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加快小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1.1农业现代化1.2农村现代化1.3我国农村现代化主要面临四大难题2.小城镇建设2.1什么是小城镇建设2.2小城镇建设的思路2.3我国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意义3.小城镇建设与农业现代化4.案例说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发展也算顺利,但是,农业发展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再加上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的道路,但是要实现这些,很大程度上需要城镇现代化的带动,那么就需要加快小城镇的建设。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链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现代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
1.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1.1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装备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和经济组织与制度现代化,即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机物质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机械工具、矿物能源、生物工程以及化学产品,大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培植农业经济组织和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实现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要求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高素质的农民,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要实现这些还有很大的困难,必须要依靠小城镇化的带动。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技型、 创新型非公有制企业到小城镇落户。 这必将有力推进 小城镇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现又好
叉 决发 展, 合 第 一要 义是 发展 的要求 。 符 加快 建 设 现 代化 新型小 城镇 , 从根本 目的上讲, 是要通 过加快 现代农 业、 就
一
农村现代工业和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 不断增加农民的收
入, 从城 乡居 民收入 二元 结 构 这一 关键环 节 来缩 小城 乡发 展 差 距 , 断提 高农 村 的生 活质 量 和 水平。 符 合 以人 为 不 这
.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促进城多一体化, 是
本,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 标的要求。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 型小城镇, 就是要以人与自 然和谐为宗旨, 强调人与自然、 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打造舒适的宜居环境,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实现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引导小城镇发展走 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就是要以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
镇建设 发展规划与基础设 施、 环境保护、 社会事业 发展等
专项规划相协调, 与县域规划、 市域规划、 省域规划有机衔 接, 成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突破
口。
此 外, 快建 设现 代化新 型小城镇 , 是社 会主 义新农 加 还
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 这符合统
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要求。 由此可见, 加快现代化新型小城 镇建设在本质上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 是全面贯彻落实
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发展意义及建设措施[论文]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及建设措施【摘要】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体系。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当前形势下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做好小城镇建设工作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扩大内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意义建设措施实施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可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效扩大内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当前形势下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建设小城镇不仅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扩大内需,而且可通过城镇发展过程中人口的集中和资本的聚集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小城镇与农村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的联系,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培育城镇积累功能和自我发展机制,使已经在非农产业就业的、过剩的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从而减轻有限的耕地所超载的农业人口,以保证中国农业有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小城镇为主要载体与龙头,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这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道路。
1.1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治本之策小城镇位于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城镇的集聚效应能够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从而可源源不断地吸收与容纳从广阔的农村田野上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
小城镇比城市更接近农村,在行政关系上,小城镇一般与周围的乡村同属一个镇或者乡,这使从农村转移来的就业人口能够很快地融入其行政组织、经济组织与社会人口组成的关系之内,因而不会像进城“民工”因受城市的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而困难重重,而且所需付出的个人转移成本要低得多,心理压力也会随之轻松很多。
伴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住宅、环保等建设,投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有一部分转化为农民工资报酬性收入,直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民现代化
二、要 实现城 乡一体 化 ,首先要实 现农 民从 农村 向城镇 的转移 。
我 国资源 环境局 限性大 ,缺乏 大规模 发 展大 中城 市的地理 条件 ,不可能走 只发展大 中城 市 的路 子。农村 剩余 劳动力滞 留在有 限 的土 地上 ,即使土地 回报率 很高 ,收入总量 也难 以富裕 农 民。由此必须 减少农 民,形成 新一 代 的农 民,才 能完成农 民转移 到城镇 , 才能最终实现农 村现 代化 。小城镇地处农村 , 加快 小城镇建 设步伐 ,吸纳大 量农 民进入城 镇 ,是减少农 民 的有 效途径 ,这也是 实现可 持续发展 的正确选 择。 1 、加快城镇 建设步伐,吸引农 民从农业 转 向第 三产业 。通过城 镇建设 的上规模 、上 档次 ,聚集人 流,增加 消费 ,提供商机 ,增 大物流 ,促进 信息流 ,使更 多的农 民从事流 通 业 、 商 业 和 餐 饮 业 以 及 社 区服 务 业 , 同 时 使他们 也成 为城镇 中的消费者 ,实现 从业方 式的转移 到生 活方式 的转 移 。而 这种转移 能 较多 的促 进在 农村剩余 劳动力 中的闲散人 员 的转移 。 2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吸收农 民从农业 转 向工业 。通过城 镇工业 化的集 约化 、规模 化 ,城镇工 业 区就 提供 了更多 、更好 、收 入 更 高的就业 岗位 ,促进农 民进城进镇 务工 , 提 高经济来 源 ,提 升生活质 量 。更好地促进 和繁 荣城镇三产业 。 3 、加快 城镇 建设步伐,吸纳农 民从农村 转 到城 镇 。通 过农业 规模化种 植 、规 模化经
三 、要实现农 村现代化 ,首先要实 现城镇城市化 。
城镇 城市化是 中 国特 色城市化 道路的现 实选择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发展 ,伴 随着工业 化进程 ,人类 都在不 断提 高城市化水 平 ,这 是世界 发展 的客观规律 。农 民生活 富裕 ,迫 切需要改变 自己的生活方式 ,就近进入城镇 , 是符合 中国 国情和 未来趋 势的现代化 发展的 现实选择 。而且 ,小城镇 的城市化建 设,更 能使农村 市场得 到启动 ,促 进生产资料 ,农 副产 品和 工业 品的生产 、创 优和销售 , 由于 物质文 明的发展 ,推进城 镇精神文 明软、硬 件 程度 的提升 。并逐步使农 民从思想上 改变 愚昧和 陈腐 ,逐步 形成与社 会化生产 、现代 科技和现 代社会 管理相适应 ,在推进农 村现 代化进程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 1 、城 镇建设必须在规划上坚持前瞻科学 的理念 。一是要吸 收 国内外先 进的经验 ,规 划 建设起 点高 、意 识前 ,要有 现代化 的本质 要 求,不 搞重复建 设;二是 因地制宜 ,实事 求 是:三 是解放思想 ,大胆探 索并体现 区域 特色 ,选准 自己的发 展路子 。要 处理好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 的关系;生产 与生活的关 系; 当前和长远 的关系 ;需要和可 能的关系 。要 规划 出相对集 中的 生活区 、工业 区、基础 功 能配套区 、农 业产业 区;要注重 公共设施 的 配套 能力建设 ,提高城镇 现代化 带动其它各 业现代 化 的承 载能力 ;要注重城镇 规划建设 的文化 特色 ;要把一个 城镇 的规划 融入一个 区市的整体规划之 中,注重全局性 。 2 、城镇建设必须在经济上坚持规模经营 的理念 。要实现 城镇现代 化建设 ,资金来源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摘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特色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宏观方面(国家及自治区政策的支持)三部委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上部署了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打造、培育、建设、政府资金等多个方面内容。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首要任务是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通过产业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来改变当地的维稳形势,从而带动农村发展。
同时,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坏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乌恰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从未来较长时期来看,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其主导产业将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旅游业等重要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强调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明确未来发展核心产业。
1、两大特色产业包括柯尔克孜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乌恰城郊休闲产业带项目,主要是依托现有农业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逐步延伸产业链,参与整个区域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协作分工,并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整体产业格局。
2、一、三产业发展指引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现代科技、现代管理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将农业发展与观光休闲旅游等农业服务业以及食品加工等农业加工业相结合,将农业从一产逐步向三产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的发展
续 。高起点、 可持续的规划可以使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 ,
而 目光 短 浅的 规划 会 给老 百姓和 社 会 留下无 尽 的遗 憾 和
痛苦 。 以在编制和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中, 所 首先要提高规 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 由经济发展水平
杂 , 条 件 的城 镇在 功 能 区之 间要 用 绿地 或 自然 景 观 隔 有
和资源 的最佳配置 , 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 、 上档次, 加快
发展 步伐 , 走有 中 国特色 的农村 工 业 化道 路 。同 时, 村 农
企业转变增长方式 ,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发展农村经 济必须面对 的重要问题 。发展小城镇可 以加强对资源利
2 加快 发 展农 村小 城 镇建 设 。 促进 农村 经济 发展 的措施 21 用科 学规 划作 为发展 小城 镇 的奠基 工程 .
小城 镇 的发 展 不 能靠搞 运 动 和行 政 命令 ,要 依靠市 场 机 制 的作用 , 民进小 城 镇 要靠 市场 吸 引 。但 是 , 农 小城 镇 不是 完全 自发 能够 形 成 的 , 别 是 宏观布 局 上要有 控制 , 特 城 镇 建设 上要 有规 划 。小城 镇 规划 要 体现 高起 点 、可 持
中 国未来城 市 的城市 化 发展 道 路 ,可 能 的选 择 方案 将
是走总体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 的道路 ,即在发
展大 中城 市 的同时 , 有计 划 地推 行 农 村城 市 化 , 点建 设 重 好一 批县城 镇和 中心 镇 , 使其 逐 步 具 有城 市 功 能 , 为 总 成 体城 市化 的组成 部分 。显而 易见 , 没有 农 村城 市化 , 整体 城市 化将难 以实现 。 因此 , 快 农村 小城 镇 建设 既 是整体 加 城 市 化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是其 重 要推 动 力量 。 又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文 德 祥 文 4 0 , 0冈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 区新华 乡经管站 , 黑龙江 绥化 1 2 0 ; 50 1
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 黑龙江绥化 12 6 ) 0 2 5
摘 要 : 六 大提 出繁 荣农 村 经济 , 快推进 城 镇化 进程 的战略 目标 中 , 十 加 小城 镇是 具 有 中 国特 色的城镇 化 道路
发展水平决定的, 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 以及 市场流通的活跃 , 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 。
民的 大 学校
2 . 强精神 文明建设 , 小城镇建设成 为培养新型 市 3加 把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 全面进步的社会, 社会主
-
1 - 0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 - g3 09 ̄ 期 -
的重要选择 。建设和发展 小城镇 , 不仅是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 更是解决农业、 农村、 农民这一事关 中 国现代化 建设根本 问题的重 大战略举措 。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 战略的精神 , 清建设和发展 小城镇 理
的思路 , 小城 镇 的健 康发展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对 关键词 : 小城镇 建 设 ; 村 经 济 ; 农 发展
2 . 2用科 学规划作为发展 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小城 镇 的发 展不 能靠 搞 运动 和 行 政 命令 , 依靠 市 要
重点 建设好一 批县城镇 和 中心镇 , 使其逐 步具有 城市 功 能 , 为 总 体 城 市 化 的组 成 部 分 。显 而 易 见 , 有 农 成 没
村 城 市 化 , 体城 市 化 将 难 以实 现 。 因此 , 快 农 村 小 整 加
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习先进 经 验 , 拓 创 新 , 开 大胆 实践 , 思 想 集 中到 把
小城镇建设提速农村现代化
的必然趋势 。长 期 以来 ,我 国实 行城 乡 隔离的户籍政 策 , ” 工人 ”和 ” 民 ” 农
成 为 一 种 身 份 .而 不 仅 是 职 业 的 差 别 , ” 里 人 ” 和 ” 下 人 ”壁 垒 分 明 。 这 城 乡
城镇 .都要把大量农 村人 口转移 到城镇 中从 事非农业 的生产 活动并定居 下来。 目前 ,我 国农 村 富裕劳 动力 已超过 2 亿 人 ,加 上其 家庭还 有4 多农 村过剩 人 亿
如 拉 美 的一 些 国家 、 印度 等 国 ,在 大
批农 民没有相应 的就业 、土地 、社会福 利 治安等配套 制度下涌入城市 ,在 城
市 边 缘 形 成 大 量 贫 民 窟 ” ,给 整 个 社 会 带 来 严 重 的安 全 隐 患 . 引发 了 一 系 列
体 化的新型社会 不断涌现 。加快农 村
圆
维普资讯
口 文/ 唐传阳
农 村城 镇 化 是 农 村 工 业 化 和 现代 化
镇 的功能与定位 。问题 的实质在 于 ,无
论 是 重 点 发 展 大 中城 市 还 是 重 点发 展 小
因此 ,我 国 转 移 农 业 劳 动 力 和 农 村 人 口不 可 能 主 要依 靠 大 中城 市 。 如 果 不
数量多 、基础设施投 资成本低 、体
包袱 轻 、新建扩建都 有潜力等优 势 而吸纳 农村人 口的潜 力大。加之 农民
入 小 城 镇 的 门 槛 和 转 移 难 度 、转 移 风 较 低 ,其 经 济 技 术 结 构 、职 业 结 构 同
度 加快 现在 这个趋势还 未得到遏止 。 城 乡差距扩大 不仅表现 在城 乡居 民收
成 共 识 。 而 通 过 大 中 城 市 来 吸纳 农 村 人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谈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中国有9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和政局稳定,必然要解决“三农”问题。
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一、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小城镇是一对“孪生兄弟”,不抓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退不出来。
相应地,不发展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就失去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就要减慢,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难以生成。
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也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两个战略要同步实施,才能使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找到共同点。
因此,促进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发展既是乡镇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二个月用来过年,三个月用来耕田,其他时间都是空闲”是部分农民的现实写照。
这是长期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隐忧,一些农民盲目外流打工,涌向省内外大中城市,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给城市带来巨大负担,引发了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城市病”,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务农劳动者的素质。
乡镇企业虽然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生产方式和运行模式落后,其扩张就业所需的资源(主要是资本)不足,导致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的容量有限。
要制定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小城镇、让先富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办厂经商,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小城镇就业、创业、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重组,整合资源,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增加就业空间,创建发展的平台,这样才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
视点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九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握重点任务,坚持系统思维、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城乡一体的合理布局。
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城镇产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
大中城市要提升功能品质,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要素条件良好、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较大的小城市要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要素集聚能力、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吸引力。
坚持规模适度、突出特色、强化功能,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
发挥好乡村特别是县城连接城乡的特殊优势,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顺应县城人口流动趋势,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作为示范地区重点发展,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更多地集聚产业和人口。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对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往户延伸,为生产生活提供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
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已有小城镇5.6万多个,聚集在小城镇的人口2亿多人,其中有80%是八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
这些小城镇已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中心,它们谱写着农村工业化的篇章,铺就着乡村城市化的道路,构筑起农业现代化的基石。
小城镇的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过程中的极其亮丽的一道风景,逐步实现着千千万万农民向往城市生活的梦想,向世人充分展示着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
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其主要标志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大力推进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改变农业弱质地位,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
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村工业化是工业在农村不断发展,生产和就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比重和非农劳动力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农村工业化能大量吸收和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非农化,有效冲击二元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促进农业生产活动不断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基本任务。
农村城镇化则是指农村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劳动力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不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
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农村城镇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由于城镇特有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反哺效应、联接效应及融合效应,它不仅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农村现代化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农村城镇由于其对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普及现代生活方式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的巨大作用,它几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测量器,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指示器。
加速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根本任务。
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结果,是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不同阶段。
农村工业化是农村经济社会脱离乡村走向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没有农村工业化的支撑,就没有农村城镇化。
而农村城镇化则是农村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经济结构转换的后续和更高级阶段,它综合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水平,是农村现代化的集中体现。
我国农村城镇化走的是发展小城镇的道路。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实行就地转移或向小城镇集聚,这种劳动力转移方式被概括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我国之所以选择发展小城镇来推动农村城镇化,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这个基本国情就是我国人口多,人口的大
部分是农民,全国大部分地区是农村,这是长期来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从以上基本国情出发,我国80年代初选择了走发展小城镇的道路,即对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除了让现有的大中城市根据可能的条件容纳一部分人口外,作为主要的流向,引导向小城镇集聚。
这是有效突破我国农村现代化所面临的障碍的现实选择。
进入90年代,尽管小城镇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但由于以上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今后应继续加强小城镇的发展。
1.发展小城镇是继续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需要
近十多年来,尽管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我国12亿人口,9亿是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亩左右的现实并没有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近年来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如苏州市1997年乡镇企业职工数比最高的1994年减少了39万人,农村约有30%的农民没有工作,不仅影响这部分农民的收入,而且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苏州市尚且如此,其他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富余情况可想而知。
我国大城市吸收外来人口的能力有限,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会冲击大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而小城镇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能有效转移农村剩余村劳动力,且成本和风险较小,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2.发展小城镇是继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
近二十年来,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小城镇的发展虽然有效冲击了城乡二元结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甚至比改革开放初还有所扩大。
目前,农村工业化已有一定基础,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成为现实。
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出来,农村人均耕地就会发生变化,使得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同时,农民转变为小城镇的居民,他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劳动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会得到提高。
缩小城乡差距、弱化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减少农民增加市民。
3.发展小城镇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在全国形成统一、城乡通开的市场体系。
十多年来,尽管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但市场发育程度仍处于低水平的封闭半封闭状态。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改变城乡分割的局面,形成全国统一、3.1 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
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3.2 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
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
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
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3.3 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
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
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4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
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4.1 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
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4.2 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
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工作。
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
的,要严考核、硬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
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
4.3 搞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
项目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制度,项目经理不搞个人说了算。
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推行“厂务公开”,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