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合集下载

4.(第四章)-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4.(第四章)-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采空区的处理方法 disposal method for gob
工艺中是如 何实现的?
煤柱支撑法(刀柱法):pillar propping method 缓慢下沉法:lentitude subsidence method 充填法:filling method 垮落法:caving method
其中全部垮落法具有回采率高、成本低、简单的优点, 在条件适宜时,尽量采用这种方法。采用全部垮落法时, 随着工作面推进,回采工作面空间形状变化见下图。
砌体梁模型与传递岩梁模型的对比
比 较 砌体梁模型
垮落步距采用梁假说 认为岩梁可以传递水平力
传递岩梁模型
考虑成层性,假定分组一致下沉
相同点
岩块的受力与平衡 梁的几何特征(双
不同点
(推断) 曲线关系,实测) 给定荷载与给定变 给定变形与限定变 形工作状态 形工作状态 顶板压力估算应防 顶板压力取决于岩 止台阶下沉 梁的位态(控制)
(岩梁位态与支架无关): A≤PT≤(A+hE·γE· A/2LK) L
位态方程式

“限定变形”工作方式: 支柱与顶板的作用结果,使岩梁在 图中所示的虚线位置接触。此时,支柱受力大小由限定的岩 梁位态(用对应的采场顶板下沉量ΔhT表示)决定,而与支 柱的刚度无关。在该方式条件下,顶板施予支架的作用力由 岩梁的位态方程得出,即: PT=A+PE· T Δh PE=B/ ΔhT B=(hE· E· A/2LK) · A γ L Δh
采场矿压假说总结
前面所介绍的一些主要的矿压假说都是
第四章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4.1 概述
在煤层或矿床开采过程中,一般把直接进行采煤 或开采有用矿物的工作空间称为回采工作面或简称 为采场coal face 。 顶板:位于煤层之上的岩层称为顶板。 按顶板与煤层的位置关系、冒落性能及冒时对回采 工作面的影响分为: (1)直接顶(immediate roof):直接顶位于 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通常由具 有一定稳定性且一般随回柱放顶而垮落,由页岩或 砂页岩等岩层组成。也有人认为采空区冒落带内的 岩层统属于直接顶。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第三章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第一节概述一、煤层顶底板岩层的构成煤层处于各种岩层的包围之中。

处于煤层之上的岩层称为煤层的顶扳;处于煤层之下的岩层称为煤层的底板。

依据顶、底板岩层离煤层的距离及对开采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同,煤层的顶、底板岩层可分为:(l)伪顶。

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称为伪顶。

通常由炭质页岩等脆弱岩层组成,厚度一般小于0.5m,随采随冒。

(2)直接顶。

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具有肯定的稳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通常由泥质页岩、页岩、砂质页岩等不稳定岩层组成,具有随回柱放顶而垮落的特征。

直接顶的厚度一般相当于冒落带内的岩层的厚度。

(3)老顶。

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坚硬而难垮落的岩层称为老顶。

常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坚硬岩石组成。

(4)直接底。

直接位于煤层下面的岩层。

如为较坚硬的岩石时,可作为采煤工作面支柱的良好支座;如为泥质页岩等松软岩层时,则常造成底臌和支柱插入底板等现象。

二、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及其破坏在承受长壁采煤法时,随着采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动,暴露出来的上覆岩层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将产生变形、移动和破坏。

依据破坏状态不同,上覆岩层可划分为三个带(图3-l)。

冒落带。

指承受全部垮落法治理顶板时,采煤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的煤层直接顶的破坏范围(图3-l,Ⅰ)。

该局部岩层在采空区内已经垮落,而且越靠近煤层的岩石就越紊乱、裂开。

在采煤工作面内这局部岩层由支架临时支撑。

裂隙带。

指位于冒落带之上、弯曲带之下的岩层。

这局部岩层的特点是岩层产生垂直于层面的裂缝或断开,但仍能整齐排列(图3-l,Ⅱ)。

弯曲下沉带。

一般是指位于裂隙带之上的岩层,向上可进展到地表。

此带内的岩层将保持其整体性和层状构造(图3-l,Ⅲ)。

生产实践和争论说明,采煤工作面支架上受到的力远远小于其上覆岩层的重量。

只有接近煤层的一局部岩层的运动才会对工作面四周的支承压力和工作面支架产生明显的影响。

所谓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掌握,也就是对这局部岩层的掌握。

2 采场围岩的基本概念及其活动规律

2 采场围岩的基本概念及其活动规律

σ = N 0e
p y
2 f x 1+ sin φ 1sin φ m
2,煤壁前方应力分布: ,煤壁前方应力分布:
2 f x 1+ sin φ m 1sin φ
σ yp = 岩分区: 极限平衡区 D 围岩分区 弹性区 E 原始应力区 F 减压区 A 应力分区 增压区 B 稳压区 C (二者有交叉)
一 采场围岩的基本概念
(六)支承压力及其分布
3,特征 , 回采工作面前后的支承压力分布与采空区处理方法有关. 回采工作面前后的支承压力分布与采空区处理方法有关. 假如采空区采用的是刚性支撑,例如采用刀柱法 留煤柱 留煤柱), 假如采空区采用的是刚性支撑,例如采用刀柱法(留煤柱 ,工 作面前后的支承压力分市应类似于巷道两侧. 作面前后的支承压力分市应类似于巷道两侧.其情况如下图 曲线1,即前后均有几乎相等的压力分布. 曲线 ,即前后均有几乎相等的压力分布.假设采空区处理采 用垮倍法或充填法,则将导致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急剧增加, 用垮倍法或充填法,则将导致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急剧增加, 而采空区支承压力则大幅度降低,如下图曲线 . 而采空区支承压力则大幅度降低,如下图曲线2.
一 采场围岩的基本概念
(二)底板
1,定义 , 与煤层顶板相对应,采煤时称煤层下面的岩层为底板. 与煤层顶板相对应,采煤时称煤层下面的岩层为底板. 直接在煤层下面的岩层叫做直接底. 直接在煤层下面的岩层叫做直接底. 2,特征 , 底板岩层在岩层控制中涉及两类问题: 底板岩层在岩层控制中涉及两类问题:一是煤层开采后 引起的底板破坏;二是从采场支护系统而言, 引起的底板破坏;二是从采场支护系统而言,支护系统的刚 度是由"底板-支架 顶板"所组成, 支架-顶板 度是由"底板 支架 顶板"所组成,因此底板岩层的刚度将直 接影响到支护性能的发挥. 接影响到支护性能的发挥. 底板比压: 底板比压:将支架底座对单位面积底板上所造成的压力 称为底板载荷集度. 称为底板载荷集度.

煤矿顶板管理与支护新技术2019.10.28

煤矿顶板管理与支护新技术2019.10.28

二、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3)铰接岩块假说 (前苏联库兹涅佐夫,1950)
讨论:
(1)正确解释了顶板分带情况。 (2)提出了老顶铰接岩块结构形 式。 (3)没有解决结构平衡条件。
假说观点:(1)采场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和裂隙带,二者差别在
于,裂隙带岩块间存在有规律的水平挤压力的联系,从而相互铰合 形成一条多环节的铰链。三铰拱式的平衡。
由于它们在推进方向上不能够始终保持传递力的联系, 因此一旦运动,其重量将由支架全部承担。
直接顶指采空区已经冒落岩层的总合。
二、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1、基本概念
伪顶: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 极 易 垮 落 ( 随 采 随 冒 ) 的 软 弱 岩 层 , 称 为 伪 顶 。 ( false roof) 基本顶: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 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基本顶/老 顶。 (main roof)
基本顶破断以后,破裂岩块始终能保持向煤壁前方和 采空区矸石上传递力的联系,它的运动对回采工作面矿山 压力显现有明显影响,但是其作用力无须由支架全部承担。
二、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2、有关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
“假说”就是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关于未 知事实(如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事物的存在或原因、未来事 件的出现等)的假设性解释。
上覆岩层结构的骨架是覆岩中的坚 硬岩层。可将上覆岩层划分为若干组,每 组以坚硬岩层为底层,其上部的软弱岩层 可视为直接作用于骨架上的载荷,同时也 是更上层坚硬岩层与下部骨架联结的垫层。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采空区上方坚 硬岩层在裂缝带内将断裂成排列整齐的岩 块,岩块间将受水平推力作用而形成铰接 关系。岩层移动曲线的形态经实测呈开始 为下凹、而后随工作面的推进逐渐恢复水 平状态,由此决定了断裂岩块间铰接点的 位置。

3.2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3.2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ki 由材力知曲率与弯矩关系为:
(M i ) x Ei J i
且 k1 kΒιβλιοθήκη 2 k n(M 1 ) x E1 J 1 故有: (M 2 ) x E2 J 2

Mn M1 M2 E1 J 1 E2 J 2 En J n
由 M =ΣMi 有:
(M 1 ) x E1 J 1 (M 1 ) x E1 J 1 ;(M ) E J ;… ; ( M ) E J 3 x 3 3 n x n n
2、老顶梁式结构力学分析: (按固定支座) 1)支座反力:(对称)
ql R1 R2 2
ql 2 M1 M 2 12
2)任意截面剪力:(D—D’)
ql ql 2 x Qx R1 qx qx 1 2 2 l
ql Q | x 0 2 Q| l 0
隔离煤柱
4)简支支座时老顶的力学分析:
ql 剪力 Q x R1 qx qx 2
q
Qx
Mx
x ql q 2 M R x qx x x 弯矩 x 1 2 2 2
最大弯矩在梁中间
ql 2 M| l x 8 2
最大剪力在梁的两端 Q | ql x 0
2
综上:老顶岩梁破坏形式有两个
h ql 2 h M max 2 3 ql 8 2 2 1 3 Jz 4h 2 h 12
当 max Rt 时,岩梁被拉断裂。
3ql 2 此时由 Rt 2 有: 4h
简支梁按弯矩计算的极限跨距: LLT
Rt 2h 3q
老顶按梁式结构计算其极限跨度为:
固定梁 按弯矩计算 LLT 简支梁
q 的计算公式:

采场顶板在采面推进方向运动规律探析

采场顶板在采面推进方向运动规律探析
煤矿 现 代化
21- 00r第6 期
总第9 期 9
栗锡 丁 j 在 采 面才 方 白 动 规 锋 才 页f j i 、 经 罘析
郭 璋
( 内蒙古伊泰集 团有 限公司 大地精煤矿 。内蒙伊金 霍洛旗 0 7 0 10 0)
摘 要 分 析 了采 场 上覆 岩 层初 次运 动 阶 段和 周 期 性运 动 阶 段 的特 征 , 讨 了岩 层 运 动 的相 对 稳 定 过 探 程和 显著 运 动 过 程 , 影 响 岩 层 运 动 的 影 响 因 素及 影 响 程度 进 行 了阐述 。 对 关 键 词 岩 层 ;采 面 ;运 动规 律 ;探 析 中图 分 类 号 :D 2 1 T 35.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0 9 ( 0 00 — 14 0 10 — 7 7 2 1 )6 0 4 — 2 我 们 把 岩 梁 运 动 幅度 小 ,对 采 场 矿 压 的影 响不 明显 的 过
程, 称为岩梁处于相对稳定过程。描述该过程长短 的参数是岩 粱 的相对稳定 步距 ,即岩梁处 于相对稳定状态 时工作 面推进 的距 离 , b 示 , 图 1a 、c 、e所 示 。 用 表 如 ( )( )( )
程和描述 岩层运动 的参数 ,从 而揭示岩层运动在推进 方向上 的运动发展规律和影响 。

f} c
场 在 初次 来 压 期 间 的 安 全 。
1 周 期 性 运 动 阶段 . 2

_ 豳 6 锺 瞄 ~L ~ h
() d
从 岩 层 初 次运 动结 束 到 工 作 面 采 完 ,顶 板 岩层 按 一 定 周 期 有 规律 的 断 裂运 动 , 做 周 期 性 运 动 阶 段 ( 图 11 ~ f) 称 如 (, ()。 2 )

大采高浅埋藏综采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与控制研究

大采高浅埋藏综采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与控制研究

1 ~1。 。 3 ,覆岩厚度 14~2 8 0 2 m,采用 全部垮 落法一 次采全 高 ,工作面压力 大 ,来 压频 繁 ,老顶 周期 来 压步 距 为 9~ 1 m,平均来压步距 1m。12 5综 采工 作 面位 于 1 煤西 4 2 20 二盘区 ,工作面长 3 8 0 m,推进长度 4 4 m,采用双巷布置 , 33 北邻 12 4工作 面采 空 区 ,南接 12 6准 备工 作 面。依据 2o 20
工作 面控 制顶板 所 需的 支护 阻力及 支 架工作 阻 力。
关键词 :大采 高 ;浅埋藏 ;台阶岩 梁 ;短砌 体 梁
中图分 类号 :T 3 D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7 0 5 ( 0 0 1 _0 3( 6 1— 9 9 2 1 ) 2( 4 -3 ) )
S 5 b8 I b 、S l 、S6五个 钻孔 资 料 来 看 ,该 工 作 面 煤 层 直 接 顶 ) 为 砂 质 泥 岩 和 粉 砂 岩 ,老 顶 为 中 粒 、细 粒 砂 岩 ,顶 板 赋 存
表 1 12 5综 采 工 作 面 钻 孔 特 征 20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8—1 2
作 者 简 介 :王 春 雷 ( 9 3一) 18 ,男 ,河 北 巨 鹿 人 ,采 矿 工 程 硕 士 研 究 生 ,现 在 神 东 煤 炭 集 团 公 司上 湾 煤 矿 综 采 队 从 事 生 产技术管理工作。
12 5 采 工 作 面 内 沿 推 进 方 向 依 次 打 设 的 S 2 、S 、 20 综 b2 M
随后 大量单体被鼓帮折 断 ;2 1 00年 5月上旬 回采至 距切 眼
9 0 时 ,在 机 尾 段 发 生 了 长 5 m 范 围 的 大 面 积 架 前 漏 顶 , 0m 0 停 产 4 ;2 0 d 0 5年 8月 中 旬 ,12 5综 采 工 作 面 以 北 与 其 并 20 行 布 置 的 12 1 作 面 回 采 至 距 切 眼 15 m 时 ,机 尾 老 顶 20 工 40 突然 切 落 ,将 两 台 支架 压死 。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第三章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第三章

2:实际测得的不同类型覆岩开采后的破坏情况
上覆松软岩层
上覆中硬岩层
1—冒落带;
2—裂隙带
上覆坚硬岩层
3、工作面附近顶板移动观测曲线:
上覆岩层移动实测曲线
4、上覆岩层随工作面推采位移路径:
开采后上覆岩层沿走向方向水平与垂直移动轨迹图
5、倾角对顶板位移的影响:
观测点在沿煤层倾斜剖面上的移动
6、顶板移动一般规律:
第五节 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假说 一、压力拱假说: (1928,德国,哈克)
在上覆岩层中,形成一个 “压力拱”,前方煤壁及后方垮落 矸石分别为拱的两脚,工作面处 于拱的保护之下。
“压力拱”将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
二、悬臂梁假说: (1916,德国,施托克) 工作面和采空区上覆岩层,可视为一端固定于岩体
1、梁式结构——将顶板视为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梁,按 照梁式结构承载变形破坏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2、板式结构——将顶板岩层视为一个板或经断层、裂隙 切割后,多块板相互咬合组成的板,按板式结构承载变形及 强度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3、顶板结构端部支撑条件: 固定支座——顶板被煤岩层夹持,未断裂,无自由端; 简支梁支座——顶板端部断裂或埋深较浅(可转动);
2) q 的计算公式:
由材力知曲率与弯矩关系为: ki
(M i )x Ei Ji
且 k1 k2 kn
即 M1 M2 Mn
E1 J1 E2 J 2
En Jn
故有:(M 1 ) x E1J1
(M 2 )x E2 J2
(M 1 ) x
;(M 3 ) x
E1 J1
E3 J 3;…
;(M 1 ) x E1 J1
二、直接顶的离层:

采场顶板管理

采场顶板管理
端头支架和排头支架,采用在机头、机尾上方架两对走向 3.2m花边工字钢连锁托棚进行支护。
(四)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 从1986年开始,公司逐步引进单体液压支柱,到1990年, 公司使用的摩擦支柱几乎全部淘汰。所使用的金属铰接顶
梁长度有1.2m和1.0m两种,以后逐步改为1.0m长顶梁,
留有少量1.2m长顶梁作为特殊支护用。工作面柱距0.5m, 排距1.0m,允许误差±100mm,架设齐头梁、直线柱、 正悬臂。控顶方法:二三排控顶,最大控顶距3.0m,最 小控顶距2.0m,见三回一,放顶步距1.0m。
(二)金属摩擦支柱支护
• 从1962年开始到1978年结束,开始全部推广使用金属摩 擦支护和金属铰接顶梁。支架布置方式采用齐粱直线柱正
悬臂架设。柱距0.5~0.6m,排距1.2m。普采工作面一般
采用错粱直线柱支护。顶梁上方用4~6根小棍背顶。作业 方式为“两采一准”,八点班、夜班生产,四点班检修。 控顶方式为见“四回一”,即打齐四排支护后,回撤老塘 侧最后一排支护。
(三)超前动压区支护
• 炮采工作面风、机两巷20m动压区超前支护为:距煤墙8—10m为替 棚段,沿上、下两帮分别打两排铰接顶梁支护,10m内未替棚部分打 双排点柱。向外10m—20m内打单排点柱,并连锁。 • 综采工作面机、风巷两巷替棚长度根据采面推进度保持3—5m,替棚 段一般采用1.2m长悬臂梁沿走向架设3至4排,一梁一柱,距帮不大 于0.6m。替棚段外采用1.2m悬臂梁沿走向打2至3排超前支护,一梁 一柱,保证10m。外段沿走向打一排支护,一梁一柱。 • 压力大时,两巷超前支护长度不低于50m,压力大的地点坚持一梁二
低于3m,机尾不低于1m。
• 综采工作面采用端头支架支护。如果机、风两巷 压力大,巷道变形严重,而且底板松软,组支架一般托巷道 棚子0.2~1m,机尾最后一组支架一般托巷道棚 子0.5~1.5m;两端头支护时,采用在机头、机 尾上方架两根走向3.2m花边工字钢连锁托棚进行 支护,一梁三柱。花边工字钢连锁长度1.6m,随 工作面推进交替前移;花边工字钢距基本架间距 不大于0.7m,不小于0.2m。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基本知识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基本知识
(1)垮落带老顶岩块压坏采场支架; (2)垮落带老顶岩块冲击压坏采场支架; (3)裂隙带老顶岩块压坏采场支架。
2.漏冒型冒顶
(1)大面积漏垮型冒顶 ; (2)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 (3)采场两端(机头、机尾)的局部冒顶; (4)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
3.推垮型冒顶
(1)金属网下的推垮型冒顶; (2)采空区冒矸冲入采场的推垮型冒顶。
老顶的运动及来压程度不仅对直接顶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而且对是否造成大面积的切顶起着决定作用。采用全部跨 落法管理顶板的采煤工作面,一般情况下,老顶对工作面 顶板压力影响主要决定与直接顶的厚度及其稳定性。
当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采煤后,直接顶跨度达到6~20M 时,直接顶开始冒落,为减轻上覆岩层的压力,工作面开 始初次放顶,若有老顶跨落的影响时,初次放顶期还包括 老顶的初次跨落,将对工作面造成较大的威胁,容易发生 冒顶,必须加强支护等安全措施,直接顶初次跨落后,随 着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直接顶不断冒落,老顶的悬露跨 度增大,直到达到极限跨度时,老顶将出现断裂,进而发 生跨落。这时,将对工作面产生较大影响,顶板下沉量增 加,支架载荷增大,煤壁片帮。
2020/1/20
28
注意:超前工作面20m范围内的两端巷道,因受 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的作用,受压大。为防止压 坏支架,应加强支护。
2020/1/20
29
(三)漏冒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发生的条件:直接顶板软弱破碎。 防治对策:护.采用各种方法将顶板护好。综
采面:选用掩护式或支撑掩护式支架。单体面: 支柱加顶梁,顶梁上加背板,甚至背严。支柱 柱距小于0.7m。
2020/1/20
18
当老顶岩梁达到极限跨距时,弯曲、下沉、断裂。工作

深井开采采场顶板活动规律研究

深井开采采场顶板活动规律研究

0———一 广 ~—一 [—I— - 一 …— 一 —— 一一 — —— 一~ —j . ¨ 一 = — … —
2 顶板 动态 仪 现 场 实 测 14 ( ) 作 面 在
7 月8日 7月9目 7月 船日 1 :4 1:8 1:6 1:2 95 i : I:0 84 03 0 2 2 3 3 3 43 53 :6 04 5 1 1 : 3 0 : 0 :6
顶 板下 沉 速 度 。 表 1 插 值 法处 理 的插 值 点 顶 板 下沉 速 度 统计 表 ( 单位 : mm/ ) h
观侧日期
插值点
日 搁

1:5 01

1:0 80

图 1 顶 板 岩层 剪切 运 动 形式 示意 图
j 由
02 2
0 05
插 值点
日 搁 9 5 1:5 1 ∞ :5 0- 2 t
07 7 Q4
7 4 月1 目
7 5 月1 日
2 :
S4
7 1日 月 6
35 : 8
20
1:【 92 1 : 1 :6 l 6 43 2 0C = 8 05 : 2 1 6 0
? 6 Qb
1 14
06 06
口9 n4
03 Q5
I9 Lj .
i6 n 6 _ Q4 2
03 L6
11 - 。8
l 1 . 曲沉 降 运 动 形式 2弯 与顶 板 岩层 剪 切 运 动 形 式 相反 , 其矿 山压 力 显 现 特征 如 下 述 。 硎 日 期 1 .老 顶 端 部 断裂 线 距 煤 壁 较远 。在 工 作 面 向 前 推进 过 程 中 , 插 冉 .1 2 值

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第4章 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1、如何理解矿山压力和矿山压力显现的关系?
2、什么是直接顶,伪项和老顶,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3、简述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主要假说及其评价。

4、采空区处理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对于难冒落并易发生大面来压的顶板,采空区应采取什么处理方法?
5、某回采工作面采高为3.5m ,直接顶为砂质页岩,其碎胀系数K p =1.4,直接顶冒落的厚度∑h=8m ,直接顶冒落后,破碎矸石最上部距老顶岩层的距离是多少?
6、简述直接顶初次垮落前易离层的原因。

7、在目前针对老顶断裂形式的研究中,一般有哪几种理论?
8、试分析老顶达到极限跨距时,以剪切断裂为主还是以弯曲断裂为主?
9、有一缓斜煤层,其顶板由四岩层组成,各岩层的数据如下表,如采用刀柱法处理采空区,刀柱间的距离应该是多少?
10、某回采工作面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老顶岩层厚度h=3m ,其容重γ=24.5kN/m 3,在初次来压前老顶的跨距L=20m ,这时,此老顶已和上部岩层离层,试问,此时老顶中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何处,其数值是多少?
11、采场上覆岩层结构失稳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2、简述采场上覆岩层所形成结构的失稳条件。

13、怎样理解长壁工作面顶板在初次来压前的“拱“或“梁”式结构?
14、某一缓斜煤层顶板为中砂岩,岩层厚度h =4m 抗拉强度R T =14000kPa ,作用在岩层上的载荷q=190kN /m 2,求其极限跨距L T ,设 0,8.0tan ==θϕ,计算说明当岩层达到极限跨距时,能否形成三铰拱式平衡?
15、老顶破断时在岩体内将引起什么性质的扰动?其特点是什么?有何实际意义?。

采煤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及控顶原则

采煤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及控顶原则

M——煤层采高, m; K — — 直 接 顶 岩 层 初 始 碎 胀 系 数 , 1 3 .; 为 . 1 3 5
h — 直 接 顶 厚度 , — m。 根据 Ah可 以进 行 单 体 液 压 支 柱 的 的选 型 。 控 顶 原 则用“ ”“ ” 周期 来 压 信 号 掌 握 。 支 、切 及 据 生 产 实 践 及 理 论 分 析 , 确 定 基 本 支 护 的 初 撑 力 , 护 可 支 密 度 及 排 柱 距 ; 切 顶 排 另 增 切 顶 支柱 的 初 撑 力 平 衡 采 空 区 上 用 方 最 大 冒落 岩 重 , 而 确 定沿 切 顶 排 每 米 应 增 加 切 顶 支 柱 的 初 从 撑 力及 线密 度 。 在 采 空 区 设 布 信 号 柱 , 时 撑 握 了解 周 期 来 压 及 规 律 , 高 切 顶 密 柱 质量 , 下 出 口重 要 部 位 增 设 丛 柱等 。 提 上
细 粉 砂 岩 , 接 底 为 中厚 层 状 的细 砂 岩 。对 矿 井 主要 煤 层 顶 板 间 进行分析 , 掌握活动规律 , 取有针性的顶板控制设计和管理 , 采 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平部分 3 7号煤层 的顶板, 对于这类顶板应注重老顶活动规律 。 最 大 控 顶 距 L女 顶 板 下 沉 量 △h可 按下 式估 算 : 处
以 l 考 虑 。根 据 上 述 定 出切 顶 排 所 应 增 加 切 顶 支 柱 的 线 密度 。 进
22 第 二类 顶板 及其 控顶 原则 .
中等 冒落 性 顶 板 。回柱 后 , 煤层 直 接 顶 随 之 垮 落 , 因 厚 度 但 不大 , 能 填 满 采 空 区 , 顶 则 置 于 悬 露 状 态 , 工 作 面 推 进 一 不 老 当 段 距 离 后 老顶 开始 垮 落 , 时 因 采 空 区落 差 大 , 使 工 作 面 呈 现 此 致 周期来压状态 , 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如我矿北三采 区 O水

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由于采矿工程涉及到岩层内的原岩应力场以及岩体性质的复 杂性,针对采场的矿山压力现象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这种解 释(即揭示矿山压力现象内在联系的推测或科学的概括)称为矿 山压力假说,它们丰富和促进了矿山压力理论的发展。
12
3.2.1 压力拱假说
(德国哈克等,1928)
假说观点:
由于岩层自然平衡 的结果而形成一个前拱 脚(支撑点)在工作面 前方煤体,后拱脚(支 撑点)在采空区内已垮 落的矸石上或采空区充 填体上。在前后拱脚间 形成了一个减压区,回 采工作面的支架只承受 压力拱内岩石的重量。
讨论:悬臂梁假说解释了:
(1)采场煤壁处顶板下沉量小,支架载荷也小,而距煤壁 越远则两者均大的现象。
(2)采场出现前支承压力、周期来压现象。 该假说提出了各种计算方法,但由于并未查明开采后上覆 岩层活动规律,因此仅凭悬臂梁本身计算所得的顶板下沉量和 支架载荷与实际所测得的数据相差甚远。
14
3.2.3 铰接岩块假说
(前苏联库兹涅佐夫,1950)
讨论:
(1)正确解释了顶板分带情 况。 (2)提出了老顶铰接岩块结 构形式。 (3)没有解决结构平衡条件。
假说观点:(1)采场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和裂隙带,二者 差别在于,裂隙带岩块间存在有规律的水平挤压力的联系, 从而相互铰合形成一条多环节的铰链。三铰拱式的平衡。
矿膏体充填工业化试验项目。
8
3.1 概述
太平煤矿站
小屯煤矿站
朱村煤矿站
岱庄煤矿站
中国矿业大学设计建立的部分膏体充填站 9
3.1 概述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煤矿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全部垮落 法管理顶板,在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回采一定宽度出现顶板 破断冒落以后,回采工作面便是处于一侧是待采的煤壁,另 一侧是冒落破坏的采空区。

矿山压力与顶板灾害

矿山压力与顶板灾害
4. 摩擦支柱面,采用“整体支架”防推。
(四)、预防冒顶事故的控顶设计—特点
1.要求支架(支柱)有一定(较高)的 初撑力来防压、防漏、防推。--工 作阻力是压出来的,而初撑力是主 动支撑顶板的
2.均按最不利的条件,确定支护参数。 --因为对于顶板事故是不允许有半 点差错的。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1.1720.11.17Tues day, November 17,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17:29:2817:29: 2817:2911/17/2020 5:29:28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717:29:2817:29Nov-2017-No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17:29:2817:29: 2817:29Tuesday, November 17, 2020
(1)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 (2)单体支柱工作面两端的局部冒顶,包
括机头、机尾处的局部冒顶,工作 面与巷道交接处的局部冒顶。 (3)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
3)推垮型冒顶
(1)金属网下的推垮型冒顶。 (2)采空区冒矸冲入采场的推垮型冒
顶。
4)其他类型的冒顶
(1)厚层难冒顶板导致的大面积冒 顶。
(2)断层带附近的冒顶。 (3)直接顶中出现游离岩块导致的
①老顶在采空区受剪力时;
②老顶上位岩层对老顶施加力时;
老顶的断裂性质不变,而且位置更 深入煤体内。
(二)、采区平巷矿压显现规律
➢ 矿山压力显现就是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 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承物产生种种力学 现象。
➢ 本区段工作面采完后留下供下区段工作面 复用的下部运输顺槽,从巷道开始掘进到 开采工作完全结束巷道被废弃的全过程中, 矿压显现要经历五个阶段,或分为5个不 同的矿压显现带

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采场顶板管理制度1. 规章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采场顶板,确保采矿作业过程中采场顶板的安全稳定,减少事故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资产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采矿作业采场的顶板管理。

3. 定义3.1 采场顶板:指采矿作业区域上方的岩层和覆岩层。

3.2 顶板管理:指对采场顶板进行监测、评估、支护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

4. 顶板管理责任4.1 企业管理负责人有责任确保顶板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4.2 部门负责人有责任组织并监督采场顶板的管理和支护工作; 4.3 承包商有责任依照企业的顶板管理要求,执行采场顶板管理工作; 4.4 员工有责任严格遵守顶板管理制度,并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

5. 顶板管理措施5.1 顶板稳定性评估 5.1.1 在采场开展前,应进行顶板稳定性评估,并订立相应的支护方案; 5.1.2 采场开展后,应定期对采场顶板进行评估,确保采场的稳定性。

5.2 顶板监测 5.2.1 采用适当的监测技术,对采场顶板进行实时监测; 5.2.2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依照规定进行分析和处理;5.2.3 如发现顶板异常情况,应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5.3 顶板支护 5.3.1 依据采场顶板稳定性评估结果和监测数据,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5.3.2 采用可靠的支护料子和设备,确保支护效果; 5.3.3 支护施工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5.3.4 支护施工过程中,应严格依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5.3.5 完成支护工作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确保通道畅通。

5.4 顶板检查 5.4.1 定期进行顶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4.2 检查应包含顶板是否有裂缝、变形、滑落等异常情况; 5.4.3检查结果应记录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5.4.4 依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或加固措施。

5.5 顶板应急措施 5.5.1 订立采场顶板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形下的安全应对; 5.5.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本领; 5.5.3 遇到突发情况时,应依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

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采场顶板管理制度1. 引言采场顶板是矿山采矿作业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矿山安全和生产效率具有紧要作用。

为了稳定和管理采场顶板,确保矿山作业的顺当进行和职工的安全,订立本《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采矿作业工程,包括采场顶板管理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3. 管理标准3.1 顶板稳定性评估1.在每次作业前,应对采场顶板进行稳定性评估,评估结果应包括顶板的坚固程度、裂缝情况、地质构造等信息。

2.依据评估结果,确定采矿作业的实在方案,包括支护形式、支护间距、使用的支护材料等。

3.依据评估结果和方案,编制顶板稳定性管理计划,包括定期检查、支护维护等措施。

3.2 采场顶板支护1.依据顶板稳定性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确保采场顶板的稳定性。

2.支护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验合格。

3.采纳合适的支护间距,确保采场顶板的稳定性。

4.定期对采场顶板支护进行检查,发觉异常情况要适时处理或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3 煤矿顶板管理1.对于采煤工程中的顶板管理,要定期进行情形检查,发觉问题适时处理。

2.确保采矿工作面定时施工,不得显现逾期施工现象。

3.在施工过程中,必需依照工程方案进行施工,不得任意变更。

4.对于顶板的变形、裂缝等异常情况,要适时实行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3.4 人员培训与责任1.企业应定期对从事采矿的员工进行培训,包括顶板管理的学问和技能培训。

2.对于顶板管理部门的员工,应具备相关专业学问和阅历,并负有管理顶板的责任和职责。

4. 考核标准4.1 顶板稳定性评估考核1.考核内容:顶板稳定性评估的精准性、详实性和适时性。

2.考核方法:通过随机抽查和定期考核,对顶板稳定性评估工作进行评估。

3.考核结果:评估结果符合要求的,予以表扬和嘉奖;评估结果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整改,并可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2 采场顶板支护考核1.考核内容:采场顶板支护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采场顶板活动规律
1、如何理解矿山压力和矿山压力显现的关系?
2、什么是直接顶,伪项和老顶,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3、简述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主要假说及其评价。

4、采空区处理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对于难冒落并易发生大面来压的顶板,采空区应采取什么处理方法?
5、某回采工作面采高为3.5m ,直接顶为砂质页岩,其碎胀系数K p =1.4,直接顶冒落的厚度∑h=8m ,直接顶冒落后,破碎矸石最上部距老顶岩层的距离是多少?
6、简述直接顶初次垮落前易离层的原因。

7、在目前针对老顶断裂形式的研究中,一般有哪几种理论?
8、试分析老顶达到极限跨距时,以剪切断裂为主还是以弯曲断裂为主?
9、有一缓斜煤层,其顶板由四岩层组成,各岩层的数据如下表,如采用刀柱法处理采空区,刀柱间的距离应该是多少?
10、某回采工作面直接顶冒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老顶岩层厚度h=3m ,其容重γ=24.5kN/m 3,在初次来压前老顶的跨距L=20m ,这时,此老顶已和上部岩层离层,试问,此时老顶中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何处,其数值是多少?
11、采场上覆岩层结构失稳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2、简述采场上覆岩层所形成结构的失稳条件。

13、怎样理解长壁工作面顶板在初次来压前的“拱“或“梁”式结构?
14、某一缓斜煤层顶板为中砂岩,岩层厚度h =4m 抗拉强度R T =14000kPa ,作用在岩层上的载荷q=190kN /m 2,求其极限跨距L T ,设
0,8.0tan ==θϕ,计算说明当岩层达到极限跨距时,能否形成三铰拱式平衡?
15、老顶破断时在岩体内将引起什么性质的扰动?其特点是什么?有何实际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