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计-课堂讲义】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练习: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2 Word版含解析
2020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 课后习题:第三章 归纳推理
[A 组 基础巩固]1.观察(x 2)′=2x ,(x 4)′=4x 3,(cos x )′=-sin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 ) A .f (x ) B .-f (x ) C .g (x )D .-g (x )解析:由所给函数及其导数知,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奇函数.因此当f (x )是偶函数时,其导函数应为奇函数,故g (-x )=-g (x ). 答案:D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0=1,a n =a 0+a 1+…+a n -1(n ≥1),则当n ≥1时,a n 等于( ) A .2n B.12n (n +1) C .2n -1D .2n -1解析:a 0=1,a 1=a 0=1,a 2=a 0+a 1=2a 1=2,a 3=a 0+a 1+a 2=2a 2=4,a 4=a 0+a 1+a 2+a 3=2a 3=8,….猜想当n ≥1时,a n =2n -1. 答案:C3.把1,3,6,10,15,21,…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这是因为这些数的点数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下图).试求第七个三角形数是( ) A .27 B .28 C .29D .30解析:第七个三角形数是1+2+3+4+5+6+7=28,故选B. 答案:B4.数列5,9,17,33,x ,…中的x 等于( ) A .47 B .65 C .63D .128解析:5=22+1,9=23+1,17=24+1,33=25+1, 归纳可得:x =26+1=65.答案:B5.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A .289 B .1 024 C .1 225D .1 378解析:由图形可得三角形数构成的数列通项a n =n2(n +1),同理可得正方形数构成的数列通项b n =n 2,若a 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则a +1为偶数,a 为奇数,故排除B 、D ;由n2(n +1)=289=17×17,知n ∉N ,所以排除A ,而1 225=352=35×35×22=49×502=1 225,满足题意,故选C. 答案:C6.f (n )=1+12+13+…+1n (n ∈N +),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3,f (32)>72,推测当n ≥2时,有________. 解析:f (4)=f (22)>2+22,f (8)=f (23)>3+22,f (16)=f (24)>4+22,f (32)=f (25)>5+22.答案:f (2n )>n +227.观察下列等式1=12+3+4=93+4+5+6+7=254+5+6+7+8+9+10=49照此规律,第五个等式应为________.解析:由于1=12,2+3+4=9=32,3+4+5+6+7=25=52,4+5+6+7+8+9+10=49=72,所以第五个等式为5+6+7+8+9+10+11+12+13=92=81.答案:5+6+7+8+9+10+11+12+13=818.观察下列不等式:1+122<3 2,1+122+132<53,1+122+132+142<74,……照此规律,第五个...不等式为________.解析:归纳观察法.观察每行不等式的特点,每行不等式左端最后一个分数的分母与右端值的分母相等,且每行右端分数的分子构成等差数列.∴第五个不等式为1+122+132+142+152+162<116.答案:1+122+132+142+152+162<1169.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他的1228年版的《算经》一书中记述了有趣的兔子问题:假定每对大兔子每月能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过了一个月就可以长成大兔子,如果不发生死亡,那么由一对大兔子开始,一年后能有多少对大兔子呢?我们依次给出各个月的大兔子对数,并一直推算下去到无尽的月数,可得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233,…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此数列中,a1=a2=1,当n≥3时,归纳出a n与a n-1间的递推关系式.解析:因为2=1+1,3=1+2;5=2+3,8=3+5,…,逐项观察分析每项与其前几项的关系易得:从第三项起,它的每一项等于它的前面两项之和,即a n=a n-1+a n-2(n≥3,n∈N+).10.已知sin230°+sin290°+sin2150°=32;sin25°+sin265°+sin2125°=32,通过观察上述两等式的规律,请你写出对任意角度α都成立的一般性的命题,并给予证明. 解析:一般形式:sin 2α+sin 2(α+60°)+sin 2(α+120°)=32.证明:左边=1-cos 2α2+1-cos (2α+120°)2+1-cos (2α+240°)2=32-12[cos 2α+cos 2αcos 120°-sin 2αsin 120°+cos 2α·cos 240°-sin 2αsin 240°] =32-12[cos 2α-12cos 2α-32sin 2α-12cos 2α+32sin 2α]=32=右边 (将一般形式写成sin 2(α-60°)+sin 2α+sin 2(α+60°)=32,sin 2(α-240°)+sin 2(α-120°)+sin 2α=32等均正确.) [B 组 能力提升]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解析:每行的各个方格中的白圈个数分别为9,8,7,排除B 项、D 项.黑圈按照依次向右,右边无圆圈则向下的顺序每次移动两格(下幅图中被消去的白圈不计算在移动格子内),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C 项. 答案:C2.数列2,5,11,20,x,47,…中的x 的值为________.解析:5-2=3,11-5=6,20-11=9,看出x -20=12,47-x =15,∴x =32. 答案:323.设函数f (x )=xx +2(x >0),观察:f 1(x )=f (x )=x x +2,f 2(x )=f (f 1(x ))=x 3x +4, f 3(x )=f (f 2(x ))=x7x +8, f 4(x )=f (f 3(x ))=x15x +16,……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当n∈N+且n≥2时,f n(x)=f(f n-1(x))=________.解析:依题意,先求函数结果的分母中x项系数所组成数列的通项公式,由1,3,7,15,…,可推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2n-1.又函数结果的分母中常数项依次为2,4,8,16,…,故其通项公式为b n=2n.所以当n≥2时,f n(x)=f(f n-1(x))=x(2n-1)x+2n.答案:x(2n-1)x+2n4.(1)如图(a)(b)(c)(d)为四个平面图形.数一数,每个平面图形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它们分别围成了多少个区域?请将结果填入下表(按填好的例子做).(2)(3)现已知某个平面图形有1 005个顶点,且围成了1 005个区域,试根据以上关系确定这个图形有多少条边.解析:(1)填表如下:(2)由该表可以看出,所给四个平面图形的顶点数、边数及区域数之间有下述关系:4+3-6=1,8+5-12=1,6+4-9=1,10+6-15=1.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任何平面图形的顶点数、边数及区域数之间都有下述关系:顶点数+区域数-边数=1.(3)由上面所给的关系,可知所求平面图形的边数. 边数=顶点数+区域数-1=1 005+1 005-1=2 009.5.某少数民族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图①②③④所示,为她们刺绣的最简单的四个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规律相同),设第n 个图形包含f (n )个小正方形.(1)求出f (5)的值;(2)利用合情推理的“归纳推理思想”,归纳出f (n +1)与f (n )之间的关系式,并根据你得到的关系式求出f (n )的表达式; (3)求1f (1)+1f (2)-1+1f (3)-1+…+1f (n )-1的值. 解析:(1)f (5)=41. (2)f (2)-f (1)=4=4×1, f (3)-f (2)=8=4×2, f (4)-f (3)=12=4×3, f (5)-f (4)=16=4×4, ……由上述规律,得f (n +1)-f (n )=4n .∴f (n +1)=f (n )+4n ,f (n )=f (n -1)+4(n -1)=f (n -2)+4(n -1)+4(n -2) =f (1)+4(n -1)+4(n -2)+4(n -3)+…+4 =2n 2-2n +1.(3)当n ≥2时,1f (n )-1=12n (n -1)=12(1n -1-1n),∴1f (1)+1f (2)-1+1f (3)-1+…+1f (n )-1=1+12[(1-12)+(12-13)+(13-14)+…+(1n -1-1n )]=1+12(1-1n )=32-12n .。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练习: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合情推理的妙用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关于合情推理的试题多与其他学问联系,以创新题的形式消灭在考生面前.下面介绍一些推理的命题特点,揭示求解规律,以期对同学们求解此类问题有所挂念.一、归纳推理的考查1.数字规律周期性归纳例1观看下列各式:55=3 125,56=15 625,57=78 125,…,则52 013的末四位数字为()A.3125 B.5625 C.0625 D.8125解析∵55=3 125,56=15 625,57=78 125,58末四位数字为0625,59末四位数字为3125,510末四位数字为5625,511末四位数字为8125,512末四位数字为0625,…,由上可得末四位数字周期为4,呈规律性交替消灭,∴52 013=54×502+5末四位数字为3125.答案A点评对于具有周期规律性的数或代数式需要多探究几个才能发觉规律,当已给出事实与所求相差甚“远”时,可考虑到看是否具有周期性.2.代数式形式归纳例2设函数f(x)=xx+2(x>0),观看:f 1(x)=f(x)=xx+2,f2(x)=f(f1(x))=x3x+4,f3(x)=f(f2(x))=x7x+8,f4(x)=f(f3(x))=x15x+16,……依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当n∈N+且n≥2时,f n(x)=f(f n-1(x))=________.解析依题意,先求函数结果的分母中x项系数所组成数列的通项公式,由1,3,7,15,…,可推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2n-1.又函数结果的分母中常数项依次为2,4,8,16,…,故其通项公式为b n=2n.所以当n≥2时,f n(x)=f(f n-1(x))=x(2n-1)x+2n.答案x(2n-1)x+2n点评对于与数列有关的规律归纳,肯定要观看全面,并且要有取特殊值最终检验的习惯.3.图表信息归纳例3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外形来争辩数,比如:图(1)图(2)他们争辩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的,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A.289 B.1 024 C.1 225 D.1 378分析将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分别视作数列,则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数字是上述两数列的公共项.解析设图(1)中数列1,3,6,10,…的通项公式为a n,其解法如下:a2-a1=2,a3-a2=3,a4-a3=4,…,a n-a n-1=n.故a n-a1=2+3+4+…+n,∴a n=n(n+1)2.而图(2)中数列的通项公式为b n=n2,因此所给的选项中只有1 225满足a49=49×502=b35=352=1 225.答案C点评此类图形推理问题涉及的图形构成的元素一般为点.题目类型为已知几个图形,图形中元素的数量呈现肯定的变化,这种数量变化存在着简洁的规律性,如点的数目的递增关系或递减关系,依据此规律求解问题,一般需转化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等.二、类比推理的考查1.类比定义在求解类比某种生疏的定义产生的类比推理型试题时,可以借助原定义来求解.例1等和数列的定义是:若数列{a n}从其次项起,以后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和都是同一常数,则此数列叫作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和数列的公和.假如数列{a n}是等和数列,且a1=1,a2=3,则数列{a n}的一个通项公式是________.解析由定义,知公和为4,且a n+a n-1=4,那么a n-2=-(a n-1-2),于是a n-2=(-1)n-1(a1-2).由于a1=1,得a n=2+(-1)n即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答案a n=2+(-1)n点评解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等和数列的定义,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等比数列来求解.2.类比性质从一个特殊式子的性质、一个特殊图形的性质入手,提出类比推理型问题.求解时要认真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分,深化思考两者的转化过程是求解的关键.例2平面内的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有多个,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类似地,写出空间中的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两个充要条件:充要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要条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类比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可得,两组相对侧面相互平行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类比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可得,两组相对侧面分别全等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类比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得,一组相对侧面平行且全等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可得,主对角线相互平分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可得,对角面相互平分是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充要条件.点评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类比到平行六面体的性质,留意结论类比的正确性.3.类比方法有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具有类比性,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类比应用到其他问题的求解中,留意学问的迁移.例3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的乘积T n=3n+1,则其通项公式a n=________.解析类比数列前n项和S n与通项a n的关系a n=S n-S n-1(n≥2),得到数列前n(n≥2)项的乘积T n与通项a n 的关系.留意对n=1的状况单独争辩.当n=1时,a1=T1=31+1=4.当n≥2时,a n=T nT n-1=3n+13n-1+1,a1不适合上式,所以通项公式a n=⎩⎪⎨⎪⎧4,n=13n+13n-1+1,n≥2.答案⎩⎪⎨⎪⎧4,n=13n+13n-1+1,n≥2.2各有特长的综合法与分析法例1已知a>b>c,求证:1a-b+1b-c+4c-a≥0.分析首先使用分析法查找证明思路.证法一(分析法)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1a-b+1b-c≥4a-c.通分,得(b-c)+(a-b)(a-b)(b-c)≥4a-c,即证a-c(a-b)(b-c)≥4a-c.由于a>b>c,所以a-b>0,b-c>0,a-c>0.只需证(a-c)2≥4(a-b)(b-c)成立.由上面思路可得如下证题过程.证法二(综合法)∵a>b>c,∴a-b>0,b-c>0,a-c>0.∴4(a-b)(b-c)≤[(a-b)+(b-c)]2=(a-c)2.∴a -c(a -b )(b -c )≥4a -c ,即(b -c )+(a -b )(a -b )(b -c )-4a -c ≥0. ∴1a -b +1b -c +4c -a≥0. 从例题不难发觉,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其优缺点:从寻求解题思路来看,分析法“执果索因”,经常根底渐近,有期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简洁奏效.从表达过程而论,分析法叙述繁琐,文辞冗长;综合法形式简洁,条理清楚.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因此,在实际解题时,把分析法和综合法孤立起来运用是脱离实际的,两者结合,相互弥补才是应当提倡的;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达解题过程.最终,提示一下,对于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不论是从“已知”推向“未知”,还是由“未知”靠拢“已知”,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单靠分析法或综合法显得较为困难.为保证探究方向精确 及过程快捷,人们经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两者并列起来使用,即常实行同时从已知和结论动身,查找问题的一个中间目标的“两头凑”的方法去寻求证明途径:先从已知条件动身,看可以得出什么结果,再从要证明的结论开头寻求,看它成立需具备哪些条件,最终看它们的差距在哪里,从而找出正确的证明途径.例2 设f (x )=ax 2+bx +c (a ≠0),若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求证:f (x +12)为偶函数.证明 方法一 要证f (x +12)为偶函数,只需证f (x +12)的对称轴为x =0,只需证-b 2a -12=0,只需证a =-b .由于函数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即x =-b 2a -1与x =-b2a 关于y 轴对称,所以-b2a -1=--b 2a,所以a =-b ,所以f (x +12)为偶函数.方法二 要证f (x +12)是偶函数,只需证f (-x +12)=f (x +12).由于f (x +1)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而f (x )与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所以f (-x )=f (x +1),f (-x +12)=f (-(x -12))=f ((x -12)+1)=f (x +12),所以f (x +12)是偶函数.点评 本题前半部分是用分析法证明,但查找的充分条件不是明显成立的,可再用综合法证明,这种处理方法在推理证明中是常用的.3 体验反证法的独到之处反证法作为一种证明方法,在高考中,虽然很少单独命题,但是有时运用反证法的证明思路推断、分析命题有独到之处.下面举例分析用反证法证明问题的几个类型: 1.证明否定性问题例1 平面内有四个点,任意三点不共线.证明:以任意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不行能都是锐角三角形. 分析 假设以四点中任意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先固定三点组成一个三角形,则第四点要么在此三角形内,要么在此三角形外,且各个三角形的内角都是锐角,选取若干个角的和与一些已知结论对比即得冲突.证明 假设以任意三点为顶点的四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四个点为A ,B ,C ,D .考虑△ABC ,则点D 有两种状况:在△ABC 内部和外部.(1)假如点D 在△ABC 内部(如图(1)),依据假设知围绕点D 的三个角∠ADB ,∠ADC ,∠BDC 都小于90°,其和小于270°,这与一个周角等于360°冲突.(2)假如点D 在△ABC 外部(如图(2)),依据假设知∠BAD ,∠ABC ,∠BCD ,∠ADC 都小于90°,即四边形ABCD 的内角和小于360°,这与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冲突.综上所述,可知假设错误,题中结论成立. 点评 结论本身是否定形式、证明唯一性或存在性命题时,常用反证法. 2.证明“至多”“至少”“唯一”“仅仅”等问题例2 A 是定义在[2,4]上且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的函数φ(x )组成的集合: ①对任意的x ∈[1,2],都有φ(2x )∈(1,2);②存在常数L (0<L <1),使得对任意的x 1,x 2∈[1,2],都有|φ(2x 1)-φ(2x 2)|<L |x 1-x 2|. 设φ(x )∈A ,试证:假如存在x 0∈(1,2),使得x 0=φ(2x 0),那么这样的x 0是唯一的. 证明 假设存在两个x 0,x ′0∈(1,2),x 0≠x ′0,使得x0=φ(2x0),x′0=φ(2x′0),则由|φ(2x0)-φ(2x′0)|<L|x0-x′0|,得|x0-x′0|<L|x0-x′0|.所以L>1.这与题设中0<L<1冲突,所以原假设不成立.故得证.点评若直接证明,往往思路不明确,而运用反证法则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从而简便得证.3.证明较简单的问题例3假如△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2B2C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A.△A1B1C1和△A2B2C2都是锐角三角形B.△A1B1C1和△A2B2C2都是钝角三角形C.△A1B1C1是钝角三角形,△A2B2C2是锐角三角形D.△A1B1C1是锐角三角形,△A2B2C2是钝角三角形解析由于正弦值在(0°,180°)内是正值,所以△A1B1C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因此△A1B1C1是锐角三角形.假设△A2B2C2也是锐角三角形,并设cos A1=sin A2,则cos A1=cos(90°-A2).所以A1=90°-A2.同理设cos B1=sin B2,cos C1=sin C2,则有B1=90°-B2,C1=90°-C2.又A1+B1+C1=180°,∴(90°-A2)+(90°-B2)+(90°-C2)=180°,即A2+B2+C2=9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冲突,所以原假设不成立,故选D.答案D例4已知a+b+c>0,ab+bc+ca>0,abc>0.求证:a>0,b>0,c>0.分析若从正面证明,比较简单,需要考虑的方面比较多,故接受反证法来证明.证明假设a<0,由abc>0,知bc<0.由a+b+c>0,知b+c>-a>0,于是ab+bc+ca=a(b+c)+bc<0.这与已知冲突.又若a=0,则abc=0,与abc>0冲突.故a>0.同理可证b>0,c>0.点评至于什么状况下用反证法,应依问题的具体状况而定,切忌滥用反证法.一般说来,当非命题比原命题更具体、更明确、更简捷,易于推出冲突时,才便于用反证法.运用反证法证题时,还应留意以下三点:1.必需周密考察原结论,防止否定有所遗漏;2.推理过程必需完全正确,否则,不能确定非命题是错误的;3.在推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已知条件,推出的冲突必需很明确,毫不模糊..。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练习: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4
明目标、知重点 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1.反证法在证明数学命题时,先假定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相冲突,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冲突,或与假定相冲突,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行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2.反证法的证题步骤(1)作出否定结论的假设;(2)进行推理,导出冲突;(3)否定假设,确定结论.[情境导学]王戎小时候,爱和小伴侣在路上玩耍.一天,他们发觉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伴侣一哄而上,去摘李子,独有王戎没动,等到小伴侣们摘了李子一尝,原来是苦的!他们都问王戎:“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肯定是苦的.”这就是有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王戎的论述,运用的方法即是本节课所要学的方法——反证法.探究点一反证法的概念思考1通过情境导学得上述方法的一般模式是什么?答(1)假设原命题不成立(提出原命题的否定,即“李子苦”),(2)以此为条件,经过正确的推理,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早被路人摘光了”),(3)判定该结论与事实(“树上结满李子”)冲突,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白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思考2反证法证明的关键是经过推理论证,得出冲突.反证法引出的冲突有几种状况?答(1)与原题中的条件冲突;(2)与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等冲突;(3)与假设冲突.思考3反证法主要适用于什么情形?答①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楚;②假如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争辩,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争辩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探究点二用反证法证明几何问题例1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假如a⃘α,bα,且a∥b,求证:a∥α.证明由于a∥b,所以经过直线a,b 确定一个平面β.由于a⃘α,而aβ,所以α与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由于bα,且bβ,所以α∩β=b.下面用反证法证明直线a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假设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P,如图所示,则P∈α∩β=b,即点P 是直线a与b的公共点,这与a∥b冲突.所以a∥α.反思与感悟数学中的一些基础命题都是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明显事实,它们的判定方法极少,宜用反证法证明.正难则反是运用反证法的常见思路,即一个命题的结论假如难以直接证明时,可考虑用反证法.跟踪训练1 如图,已知a∥b,a∩平面α=A.求证:直线b与平面α必相交.证明假设b与平面α不相交,即bα或b∥α.①若bα,由于b∥a,a⃘α,所以a∥α,这与a∩α=A相冲突;②如图所示,假如b∥α,则a,b确定平面β.明显α与β相交,设α∩β=c,由于b∥α,所以b∥c.又a∥b,从而a∥c,且a⃘α,cα,则a∥α,这与a∩α=A相冲突.由①②知,假设不成立,故直线b与平面α必相交.探究点三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例2 求证:2不是有理数.证明假设2是有理数.于是,存在互质的正整数m,n,使得2=mn,从而有m=2n ,因此m2=2n2,所以m为偶数.于是可设m=2k(k是正整数),从而有4k2=2n2,即n2=2k2,所以n也为偶数.这与m,n互质冲突.由上述冲突可知假设错误,从而2不是有理数.反思与感悟当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行能”、“不存在”等否定形式的命题时,由于此类问题的反面比较具体,适于应用反证法.跟踪训练2已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不成等差数列.证明假设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即a+c+2ac=4b,而b2=ac,即b=ac,∴a+c+2ac=4ac,∴(a-c)2=0.即a=c,从而a=b=c,与a,b,c不成等差数列冲突,故a,b,c不成等差数列.探究点四含至多、至少、唯一型命题的证明例3 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那么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实根.证明假设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少有两个实根,设α、β为其中的两个实根.由于α≠β,不妨设α<β,又由于函数f(x)在[a,b]上是增函数,所以f(α)<f(β).这与假设f(α)=0=f(β)冲突,所以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有一个实根.反思与感悟当一个命题的结论有“最多”、“最少”、“至多”、“至少”、“唯一”等字样时,常用反证法来证明,用反证法证明时,留意精确写出命题的假设.跟踪训练3若a,b,c均为实数,且a=x2-2y+π2,b=y2-2z+π3,c=z2-2x+π6.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证明假设a,b,c都不大于0,即a≤0,b≤0,c≤0,所以a+b+c≤0,而a+b+c=(x2-2y+π2)+(y2-2z+π3)+(z2-2x+π6)=(x2-2x)+(y2-2y)+(z2-2z)+π=(x-1)2+(y-1)2+(z-1)2+π-3,所以a+b+c>0,这与a+b+c≤0冲突,故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1.证明“在△ABC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第一步应假设()A.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B.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直角或钝角C.三角形中没有直角或钝角D.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直角或钝角答案B2.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应先假设这个三角形中()A.有一个内角小于60° B.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C.有一个内角大于60° D.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答案B3.“a <b ”的反面应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或a >b 答案 D4.用反证法证明“在同一平面内,若a ⊥c ,b ⊥c ,则a ∥b ”时,应假设( ) A .a 不垂直于c B .a ,b 都不垂直于c C .a ⊥bD .a 与b 相交答案 D5.已知a ≠0,证明:关于x 的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证明 由于a ≠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个根x =ba.假如方程不止一个根,不妨设x 1,x 2是它的两个不同的根,即ax 1=b , ① ax 2=b . ②①-②,得a (x 1-x 2)=0.由于x 1≠x 2,所以x 1-x 2≠0,所以应有a =0,这与已知冲突,故假设错误. 所以,当a ≠0时,方程ax =b 有且只有一个根. [呈重点、现规律] 1.反证法证明的基本步骤(1)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反设)(2)从这个假设动身,经过规律推理,推出与已知条件、公理、定义、定理、反设及明显的事实冲突;(推缪) (3)由冲突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确定原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结论) 2.反证法证题与“逆否命题法”的异同反证法的理论基础是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但其证明思路不完全是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反证法在否定结论后,只要找到冲突即可,可以与题设冲突,也可以与假设冲突,还可以与定义、定理、公式、事实冲突.因此,反证法与证明逆否命题是不同的.一、基础过关1.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冲突.这个冲突可以是( )①与已知条件冲突 ②与假设冲突 ③与定义、公理、定理冲突 ④与事实冲突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 D2.否定:“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 ) A .a ,b ,c 都是偶数 B .a ,b ,c 都是奇数 C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D .a ,b ,c 中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答案 D解析 自然数a ,b ,c 的奇偶性共有四种情形:3个都是奇数,1个偶数2个奇数,2个偶数1个奇数,3个都是偶数,所以否定“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a ,b ,c 中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3.有下列叙述:①“a >b ”的反面是“a <b ”;②“x =y ”的反面是“x >y 或x <y ”;③“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的反面是“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④“三角形最多有一个钝角”的反面是“三角形没有钝角”.其中正确的叙述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答案 B解析 ①错:应为a ≤b ;②对;③错:应为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或在三角形的边上;④错:应为三角形可以有2个或2个以上的钝角.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ab 可被5整除,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应为( )A .a ,b 都能被5整除B .a ,b 都不能被5整除C .a ,b 不都能被5整除D .a 不能被5整除答案 B解析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即“a ,b 都不能被5整除”.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有理根,那么a ,b ,c 中存在偶数”时,否定结论应为______________.答案 a ,b ,c 都不是偶数解析 a ,b ,c 中存在偶数即至少有一个偶数,其否定为a ,b ,c 都不是偶数. 6.“任何三角形的外角都至少有两个钝角”的否定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存在一个三角形,其外角最多有一个钝角解析 “任何三角形”的否定是“存在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的否定是“最多有一个”.7.设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中,a 、b 、c 均为整数,且f (0),f (1)均为奇数.求证:f (x )=0无整数根. 证明 设f (x )=0有一个整数根k ,则 ak 2+bk =-c .①又∵f (0)=c ,f (1)=a +b +c 均为奇数,∴a +b 为偶数,当k 为偶数时,明显与①式冲突;当k 为奇数时,设k =2n +1(n ∈Z ),则ak 2+bk =(2n +1)·(2na +a +b )为偶数,也与①式冲突,故假设不成立,所以方程f (x )=0无整数根. 二、力量提升8.已知x 1>0,x 1≠1且x n +1=x n ·(x 2n +3)3x 2n +1(n =1,2,…),试证:“数列{x n }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满足x n >x n +1”,当此题用反证法否定结论时应为( ) A .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x n =x n +1 B .存在正整数n ,使x n =x n +1 C .存在正整数n ,使x n ≥x n +1 D .存在正整数n ,使x n ≤x n +1 答案 D解析 “任意”的反语是“存在一个”.9.设a ,b ,c 都是正数,则三个数a +1b ,b +1c ,c +1a ( )A .都大于2B .至少有一个大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答案 C解析 假设a +1b <2,b +1c <2,c +1a<2,则(a +1b )+(b +1c )+(c +1a )<6.又(a +1b )+(b +1c )+(c +1a )=(a +1a )+(b +1b )+(c +1c)≥2+2+2=6,这与假设得到的不等式相冲突,从而假设不正确,所以这三个数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10.若下列两个方程x 2+(a -1)x +a 2=0,x 2+2ax -2a =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2或a ≥-1解析 若两方程均无实根,则Δ1=(a -1)2-4a 2=(3a -1)(-a -1)<0,∴a <-1或a >13.Δ2=(2a )2+8a =4a (a +2)<0,∴-2<a <0,故-2<a <-1.若两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则a ≤-2或a ≥-1. 11.已知a +b +c >0,ab +bc +ca >0,abc >0. 求证:a >0,b >0,c >0. 证明 用反证法:假设a ,b ,c 不都是正数,由abc >0可知,这三个数中必有两个为负数,一个为正数, 不妨设a <0,b <0,c >0,则由a +b +c >0, 可得c >-(a +b ),又a +b <0,∴c (a +b )<-(a +b )(a +b ), ab +c (a +b )<-(a +b )(a +b )+ab , 即ab +bc +ca <-a 2-ab -b 2, ∵a 2>0,ab >0,b 2>0,∴-a 2-ab -b 2=-(a 2+ab +b 2)<0, 即ab +bc +ca <0,这与已知ab +bc +ca >0冲突,所以假设不成立. 因此a >0,b >0,c >0成立.12.已知a ,b ,c ∈(0,1),求证:(1-a )b ,(1-b )c ,(1-c )a 不行能都大于14.证明 假设三个式子同时大于14,即(1-a )b >14,(1-b )c >14,(1-c )a >14,三式相乘得(1-a )a ·(1-b )b ·(1-c )c >143,①又由于0<a <1,所以0<a (1-a )≤(a +1-a 2)2=14.同理0<b (1-b )≤14,0<c (1-c )≤14,所以(1-a )a ·(1-b )b ·(1-c )c ≤143,②①与②冲突,所以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成立.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f(x)是R上的增函数,a,b∈R.证明下面两个命题:(1)若a+b>0,则f(a)+f(b)>f(-a)+f(-b);(2)若f(a)+f(b)>f(-a)+f(-b),则a+b>0.证明(1)由于a+b>0,所以a>-b,b>-a,又由于f(x)是R上的增函数,所以f(a)>f(-b),f(b)>f(-a),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f(a)+f(b)>f(-a)+f(-b).(2)假设a+b≤0,则a≤-b,b≤-a,由于f(x)是R上的增函数,所以f(a)≤f(-b),f(b)≤f(-a),所以f(a)+f(b)≤f(-a)+f(-b),这与已知f(a)+f(b)>f(-a)+f(-b)冲突,所以假设不正确,所以原命题成立.。
推荐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章末复习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
题型探究
类型一 合情推理 例1 (1)观察下列等式: sinπ3-2+sin23π-2=43×1×2; sinπ5-2+sin25π-2+sin35π-2+sin45π-2=43×2×3; sinπ7-2+sin27π-2+sin37π-2+…+sin67π-2=43×3×4; sinπ9-2+sin29π-2+sin39π-2+…+sin89π-2=43×4×5; …… 照此规律,
√C.ba2≥2b-a
D.ba2≤2b-a
解析 因为ba2-(2b-a)=b2-2aab+a2=b-aa2≥0,
所以ba2≥2b-a.
12345
解析 答案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3+ax+b=0至少有一 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方程x3+ax+b=0没有实根
B.方程x3+ax+b=0至多有一个实数 C.方程x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
a,b 的直线,类比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在 x,y,z 轴上截距分别为 a,b,
c(abc≠0)的平面方程为
√A.ax+by+cz=1
B.axb+byc+cza=1
C.axyb+byzc+czax=1
D.ax+by+cz=1
12345
解析 答案
3.若a>0,b>0,则有
A.ba2>2b-a
B.ba2<2b-a
A为P圆4长心为,半径画弧,……,如此继续下去,画出的第8道弧的半径是_8_,
nn+1
画出第n道弧时,这n道弧的弧长之和为___4____π_.
解析 答案
(2)设P是△ABC内一点,△ABC中BC,AC,AB边上的高分别为hA,hB, hC,P到BC,AC,AB三边的距离依次为la,lb,lc,则有hlaA+hlbB+hlcC=1, 类比到空间,设P是四面体ABCD内一点,A,B,C,D四个顶点到对面 的距离分别是hA,hB,hC,hD,P到这四个面的距离依次是la,lb,lc, ld,则hl有aA+__hlb_B+__h_lcC_+__h_ldD_=__1_____.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第3章推理与证明本章整合
一个数恰好为前 n-1 行数字的个数,且第 n 行左边第 1 个数为第 n-1 行的最
后一个数加 1.
-5-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Z 知识网络 HISHI WANGLUO
Z 专题探究 UANTI TANJIU
解析:前 n-1 行共有数字 1+2+3+…+(n-1)=������(���2���-1),则第 n(n≥3)行的从左 至右的第 3 个数为������(���2���-1)+3=������2-2n+6.
=
������������1 ������������2
·������������������������12.如图②,若从点
O
所作的
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射线 OP,OQ 和 OR 上分别有点 P1,P2,点 Q1,Q2,点
R1,R2,则类似的结论为
.
图①
图②
-9-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
������������1 ������������2
·������������������������12
·������������������������12.
答案:������������������������--������������12������������12������������12
-7-Βιβλιοθήκη 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Z 知识网络 HISHI WANGLUO
Z 专题探究 UANTI TANJIU
专题二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也是猜测、发现数学结论的重要思维模式.它是通过两个已知 事物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去推测这两个事物在其他方面也具有 相同或类似的属性,从而大胆地猜测结论.类比推理分结论类比、性质类比 和运算类比,学习类比推理可以培养创新精神.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本章知识体系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ax1(ax2-x1-1)+x23+x12-xx1+1 1. 因为 x2-x1>0,又 a>1,所以 ax2-x1>1. 而-1<x1<x2,所以 x1+1>0,x2+1>0. 所以 f(x2)-f(x1)>0. 所以 f(x)在(-1,+∞)上为增函数.
【例 4】 已知{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lga1、 lga2、lga4 成等差数列.又 bn=a12n,n=1,2,3,….
类比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思维,它是通过两个已知 事物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去推测这两个事物在其 他方面也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属性,从而大胆猜测得到结 论.类比推理还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下面我们一 起来探讨常见的类比.
【例 1】 (1)如图所示的三个图形是由若干盆花组成 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顶点)有 n(n>1)盆花,每 个图案花盆总数为 Sn,按此规律推断,Sn 与 n 的关系式是 _______n},归纳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3)求 a10,并说明 a10 表示的实际意义; (4)已知 an=9 900,问 an 是数列的第几项?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
【解析】 (1)当 m=2 时,表示一个 2 行 3 列的士兵 方阵,共有 6 人,依次可以得到当 m=3,4,5,…时的士兵 人数分别为 12,20,30,….故所求数列为 6,12,20,30,….
[1+n+21]·n+1=n2+32n+2.
【答案】
(1)Sn=3n-3
n2+3n+2 (2) 2
[规律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找每 一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果 我们把(2)中每个图形的方格总数算出来,是很难找到其中 的规律的.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精品学案: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章末小结
第三章章末小结问题1: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它们都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思维方法,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的作用;演绎推理则具有证明结论,整理和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是公理体系中的基本推理方法.问题2: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三段论的公式包括三个判断:第一个判断是大前提,它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第二个判断是小前提,它指出了一种特殊情况,这两个判断联合起来,提示了一般原理和特殊情况的内在联系,从而产生了第三个判断——结论.问题3: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解决某些“疑难”问题的有力工具.问题4:解答证明题时,要注意是采用直接证明还是间接证明.直接证明时,综合法和分析法往往可以结合起来使用.综合法的使用是“由因索果”,分析法证明问题是“执果索因”,它们是两种思路截然相反的证明方法,分析法便于寻找解题思路,而综合法便于叙述,因此往往联合使用.分析法要注意叙述的形式:要证A,只要证明B,B应是A成立的充分条件.题型1:与数列结合的推理问题在数列{a n}中,a1=1,a n+1=,n∈N+,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这个猜想正确吗?说明理由.【方法指导】先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寻找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再作出猜想,最后证明.【解析】在数列{a n}中,a1=1,a2==,a3===,a4==,…,所以猜想{a n}的通项公式a n=.这个猜想是正确的.证明如下:因为a1=1,a n+1=,所以==+,即-=,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1+(n-1)=n+,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小结】归纳推理的常见形式:一是“具有共同特征型”,二是“递推型”,三是“循环型”(周期性),本题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第一类型;这种猜测不一定正确,需进一步证明.题型2:与立体几何结合的推理问题在△ABC中,若∠C=90°,AC=b,BC=a,则△ABC的外接圆半径r=,把上面的结论推广到空间,写出相类似的结论.【方法指导】【解析】取空间中有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四面体A-BCD,且AB=a,AC=b,AD=c,可以将四面体补成一个长方体,则对角线长即为外接球的直径,即2R=,即R=, 则此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R=.【小结】此题考查的是平面到空间的类比推广.解答这类题目不能只满足结论形式上的相似,还必须是真命题,结论的推导还是要从平面结论下手,一般在推导空间的结论时要用到平面的结论,或利用类似平面结论推导的方法,如等面积类比等体积,直线类比平面,等等.题型3:与三角结合的证明问题证明:=-.【方法指导】要证明=成立,可证AD=BC,因此在证明本题时,可以先将右侧进行通分,然后证明其对应的“AD=BC”成立.【解析】(法一)分析法要证原式成立,即证=成立;(1)当cos α=sin α时,上式显然成立,故原式成立;(2)当cos α≠sin α时,即证2(1+sin α)(1+cos α)=(1+sin α+cos α)2,即证2+2sin α+2cos α+2sin αcos α=1+sin2α+cos2α+2sin α+2cos α+2sin αcos α,即证1=sin2α+cos2α成立,显然成立,故原式成立.(法二)综合法。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精品学案: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第1课时 合情推理
第1课时合情推理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了解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含义.2.能利用归纳方法进行简单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3.掌握类比推理的一般方法,会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类比,得出新的结论,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难点:用归纳、类比进行推理,作出猜想.历史上,人们提出过许多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有人采用“螺旋汲水器”的原理,有人利用轮子惯性原理,有人利用水的浮力或毛细作用的原理,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人们纷纷认为:不可能制造出永动机.问题1:他们为什么认为不可能制造出永动机?通过大量失败的例子归纳推理得到的,并由后人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彻底说明永动机不可制造.问题2: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及其特点(1)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有这种属性,我们把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②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种方向.(2)类比推理: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类比是从人们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正在研究的事物的属性,是以旧有的认识为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②类比是从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推测另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③类比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它却有发现的功能.问题3: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1)归纳推理: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如果归纳的个别情况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就越可能为真.归纳推理的一般思维过程:(2)类比推理:①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②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③检验猜想.类比推理的一般思维过程:问题4:合情推理及其意义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最常见的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实验与实践的结果、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定义、公理、定理等),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方式.尽管合情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是,在数学、科学、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合情推理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基础.数学中有一条三角形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根本不存在一条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三角形.这个数学原理被一位科学家成功地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他认为,历史上如果三个割据势力并存,就形成了三足鼎立,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构.如果强者侵犯了弱者,被侵犯的弱者就会与另一个弱者联合起来.结盟之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稳定的三足结构就不会被破坏.只有当强者的力量超过了两个弱者之和,三国鼎立的局面才会结束.这位科学家利用类比推理表达自己的思想,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论述更加形象,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1.数列{a n}的前四项为,1,,,由此可以归纳出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a n=B.a n=C.a n=D.a n=【解析】将前四项分别写成,,,,即可作出归纳.【答案】B2.由数列1,10,100,1000,…猜测该数列的第n项可能是().A.10nB.10n-1C.10n+1D.11n【答案】B3.已知点A(x1,)、B(x2,)是函数y=x2的图像上任意不同两点,依据图像可知,线段AB总是位于A、B两点之间函数图像的上方,因此有结论>()2成立.运用类比思想方法可知,若点C(x1,lg x1)、D(x2,lg x2)是函数y=lg x(x>0)的图像上的不同两点,则类似地有成立.【解析】因为线段总是位于C、D两点之间函数图像的下方,所以有<lg.【答案】<lg4.观察圆周上n个点之间所连的弦,发现两个点可以连一条弦,3个点可以连3条弦,4个点可以连6条弦,5个点可以连10条弦,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规律?【解析】设f(n)为n个点可连的弦的条数,则f(2)=1=,f(3)=3=,f(4)=6=,f(5)=10=,…,故f(n)=.归纳推理的应用已知函数f(x)=,设f1(x)=f(x),f n(x)=f n-1[f n-1(x)](n>1,n∈N+),则f3(x)的表达式为,猜想f n(x)(n∈N+)的表达式为.【方法指导】写出f1(x),f2(x),f3(x),观察f n(x)的特点,从而归纳出f n(x).【解析】由f1(x)=f(x)得f2(x)=f1[f1(x)]==,f3(x)=f2[f2(x)]==,…,由此猜想f n(x)=(n∈N+).【答案】f3(x)=f n(x)=(n∈N+)【小结】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1)经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有明确结论的一般性命题.利用类比推理猜想结论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 n=a1+a2+…+a19-n(n<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 n}中,若b9=1,则有等式成立.【方法指导】寻找类比对象,理解等差数列性质,结合等比数列性质给出结论.【解析】等差数列用减法定义性质用加法表述(若m,n,p,q∈N +,且m+n=p+q,则a m+a n=a p+a q);等比数列用除法定义性质用乘法表述(若m,n,p,q∈N +,且m+n=p+q,则a m·a n=a p·a q).由此,猜测本题的答案为b1b2…b n=b1b2…b17-n(n<17,n∈N+).【答案】b1b2…b n=b1b2…b17-n(n<17,n∈N+)【小结】本题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类比问题的关键是找好对应的类比对象,理解类比前问题成立的条件也是个关键.通过类比方法解题通过计算可得下列等式:22-12=2×1+132-22=2×2+142-32=2×3+1……(n+1)2-n2=2×n+1将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n+1)2-12=2×(1+2+3+…+n)+n,即1+2+3+…+n=.类比上述求法,请你求出12+22+32+…+n2的值.【方法指导】利用提示的思路求得(n+1)3-n3=3×n2+3×n+1,再叠加即可.【解析】23-13=3×12+3×1+133-23=3×22+3×2+143-33=3×32+3×3+1……(n+1)3-n3=3×n2+3×n+1将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n+1)3-13=3×(12+22+32+…+n2)+3×(1+2+3+…+n) +n,所以12+22+32+…+n2=[(n+1)3-1-n-3··n]=n(n+1)(2n+1).【小结】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其关键就是注重本质的推导方式,通过这种推导方式对解决另一个问题起到指导作用.(1)设函数f(x)=(x>0),观察:f1(x)=f(x)=,f2(x)=f(f1(x))=,f3(x)=f(f2(x))=,f4(x)=f(f3(x))=,……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当n∈N+且n≥2时,f n(x)=f(f n-1(x))=.(2)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解析】(1)观察给定的各个函数解析式,可知分子都为x,分母都为关于x的一次式的形式且各个式子的常数项分别为2,4,8,16,…,这样f n(x)对应的函数的分母的常数为2n,x的系数比常数少1即为2n-1,因此f n(x)=f(f n-1(x))=.(2)由题中等式可知第i个等式左边为1到i+1的立方和,右边为1+2+…+(i+1)的平方,所以第五个等式为13+23+33+43+53+63=212.【答案】(1)(2)13+23+33+43+53+63=212下列是用类比法进行猜测的几个结论:①由“a=b∈ac=bc”类比得到“a>b∈ac>bc”;②由“a(b+c)=ab+ac”类比得到“sin(A+B)=sin A+sin B”;③由“=(a>0,b>0,c>0)”类比得到“=(a>0,b>0,c>0)”;④由“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非零的数,分数值不变”类比得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非零的式子,分数值不变”.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0B.1C.2D.3【解析】当c≤0时,①类比的结论不正确;②类比的结论是学生刚学习三角时经常出现的错误;③类比的结论也是学生在学习对数时常犯的错误,即类比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④类比的结论是正确的.【答案】B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之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求它们的体积之比.【解析】由类比推理得,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1∶8.下面计算验证,假设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分别为1和2,如图,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取BC的中点E,作AO∈ED于O,则OD=ED=×=,又在Rt∈AOD中,AO===,则V正四面体ABCD=S∈BCD·AO=××=.同理,可算得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体积V正四面体A'B'C'D'=2.∶V正四面体ABCD∶V正四面体A'B'C'D'=∶=1∶8.1.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456×9+7等于().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9+5=1111112345×9+6=111111A.1111110B.1111111C.1111112D.1111113【答案】B2.对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出: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体().A.各正三角形内一点B.各正三角形的某高线上的点C.各正三角形的中心D.各正三角形外的某点【解析】正四面体的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其内切球与正四面体的四个面相切于各正三角形的中心.【答案】C3.在数列{a n}中,a1=2,a n+1=(n∈N+),可以猜测数列的通项a n的表达式为.【答案】a n=(n∈N+)4.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SB,SB∈SC,SA∈SC,且SA、SB、SC和底面ABC所成的角分别为α1、α2、α3,三侧面∈SBC、∈SAC、∈SAB的面积分别为S1、S2、S3,类比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给出空间情形的一个猜想.【解析】在∈DEF中,由正弦定理得==,于是类比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在四面体S-ABC中,猜想:==.(2019年·陕西卷)观察下列等式:12=112-22=-312-22+32=612-22+32-42=-10……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可为.【解析】设等式右边的数的绝对值构成数列{a n},∶a2-a1=2,a3-a2=3,a4-a3=4,…,a n-a n-1=n,以上所有等式相加可得a n-a1=2+3+4+…+n,即a n=1+2+3+…+n=,再观察各式的符号可知第n 个等式为12-22+32-42+…+(-1)n+1n2=(-1)n+1·.【答案】12-22+32-42+…+(-1)n+1n2=(-1)n+1·1.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等于().A.f(x)B.-f(x)C.g(x)D.-g(x)【解析】由给出的例子可以归纳推理得出:若函数f(x)是偶函数,则它的导函数是奇函数,因为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即函数f(x)是偶函数,所以它的导函数是奇函数,即有g(-x)=-g(x),故选D.【答案】D2.下图所示的是一串白黑相间排列的珠子,若按这种规律从左往右排起来,则第36颗珠子的颜色为().A.白色B.黑色C.白色的可能性大D.黑色的可能性大【解析】把三颗白珠子与两颗黑珠子看作一个整体,即5个珠子一个周期,故第36颗珠子与第1颗珠子的颜色相同.【答案】A3.已知经过计算和验证有下列正确的不等式:+<2,+<2,+<2,根据以上不等式的规律,写出对正实数m,n成立的条件不等式:.【答案】当m+n=20时,有+≤24.将全体正奇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135791113151719……按照以上规律的排列,求第n(n ≥3)行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解析】前n-1行有1+2+3+…+(n-1)=个数,加上第n行(n ≥3)从左向右的3个数共有(-+3)个数,故第n(n≥3)行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2(-+3)-1=n2-n+5.5.观察下列各式:72=49,73=343,74=2401,…,则72019的末两位数字为().A.01B.43C.07D.49【解析】∶75=16807,76=117649,77=823543,78=5764801,…,发现74k-2的末两位数字为49,74k-1的末两位数为43,74k的末两位数为01,74k+1的末两位数为07,k∈N+,∶72019=74×504-2,∶末两位数为49.【答案】D6.观察式子:1+<,1++<,1+++<,…,则可归纳出的式子为().A.1+++…+<(n≥2)B.1+++…+<(n≥2)C.1+++…+<(n≥2)D.1+++…+<(n≥2)【答案】C7.在平面几何体中,∈ABC的内角∈C的平分线CE分AB所成线段的比=.把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在三棱锥A—BCD中(如图),DEC平分二面角A—CD—B且与AB相交于E,则得到类比的结论是.【答案】=8.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1=-,且S n-1++2=0(n≥2,n∈N+),计算S1,S2,S3,S4,并猜想S n的表达式.【解析】当n=1,S1=a1=-;当n=2时,=-2-S1=-,∶S2=-;当n=3时,=-2-S2=-,∶S3=-;当n=4时,=-2-S3=-,∶S4=-;猜想:S n=-(n∈N+).9.在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b n}中,若T n是数列{b n}的前n项积,则有,,仍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4100;类比上述结论,在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a n}中,若S n是{a n}的前n项和,则有也成等差数列,且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答案】S20-S10,S30-S20,S40-S3030010.在数列{a n}中,a1=1,当n≥2时,其前n项和S满足=a n(S n-).(1)求,,,并求(不需证明);(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解析】(1)当n≥2时,由a n=S n-S n-1和=a n(S n-),得=(S n-S n-1)(S n-),即=2+,所以=2+=2+1=3,=2+=5,=2+=7,……=2+=2n-1.(2)由(1)知S n=,当n≥2时,a n=S n-S n-1=-=-,显然a1=1不符合上述表达式,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归纳推理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2
3.1归纳与类比归纳推理教材依据“归纳推理”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归纳推理的原理,并能运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实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美感。
教学重点:归纳推理的原理教学难点:归纳推理的具体应用。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空间多面体模型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1.情景㈠:苹果落地的故事,正是基于这个发现,牛顿大胆地猜想,然后小心求证,终于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理”思考:整个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科学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观察,也离不开猜想和证明”。
2.情景㈡:陈景润和他在“歌德巴赫猜想”证明中的伟大成就: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如:6=3+3,8=3+5,10=5+5, 12=5+7,14=7+7, 16=5+11,…,1000=29+971,1002=139+863,……2.探求研究:探究1.学生根据自备的多面体进行观察,统计多面体的面数、顶点数和棱数;(学生实验与教师课件演示结合)探究2.观察、猜想它们之间是否有稳定的数量关系?探究3.整理所得结论,并尝试证明;若得证,则改写成定理,否则修改猜想,进一步尝试证明。
教师指导,合作交流,归纳:22V V V =棱柱棱台棱锥=-,32E E E =棱柱棱台棱锥=,1F F F 棱柱棱台棱锥==+,F+V-E=2等等,其中“F+V -E=2”为“欧拉公式”。
3.概念讲解结合情景问题和探究过程所得,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归纳推理的概念及分析。
定义: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的每一个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说明:⑴归纳推理的作用: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试验、观察→概括、推广→猜测一般性结论→证明;⑶归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成立。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22-2021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练习: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3
明目标、知重点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2.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1.综合法的含义从命题的条件动身,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2.分析法的含义从求证的结论动身,一步步地探究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理等.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情境导学]证明对我们来说并不生疏,我们在上一节学习的合情推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就是要证明的,并且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较多的证明数学问题的阅历,但这些阅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一节我们将通过生疏的数学实例,对证明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较完整的生疏.探究点一综合法思考1请同学们证明下面的问题,总结证明方法有什么特点?已知a,b>0,求证:a(b2+c2)+b(c2+a2)≥4abc.证明由于b2+c2≥2bc,a>0,所以a(b2+c2)≥2abc.又由于c2+a2≥2ac,b>0,所以b(c2+a2)≥2abc.因此a(b2+c2)+b(c2+a2)≥4abc.小结此证明过程运用了综合法.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终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思考2综合法又叫由因导果法,其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答由于综合法的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规律推理,因此所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中的“猜想”,所以综合法是演绎推理.例1 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有2B=A+C,①由于A,B,C为△ABC的三个内角,所以A+B+C=π.②由①②,得B=π3,③由a,b,c成等比数列,有b2=ac,④由余弦定理及③,可得b2=a2+c2-2ac cos B=a2+c2-ac,再由④,得a2+c2-ac=ac,即(a-c)2=0,从而a=c,所以A=C.⑤由②③⑤,得A=B=C=π3,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反思与感悟综合法的证明步骤如下:(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确定已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合理选择相关定义、定理等;(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将条件合理转化,书写出严密的证明过程.跟踪训练1在△ABC中,ACAB=cos Bcos C,证明:B=C.证明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sin Bsin C=cos Bcos C.于是sin B cos C-cos B sin C=0,即sin(B-C)=0,由于-π<B-C<π,从而B-C=0,所以B=C.探究点二分析法思考1 回顾一下:基本不等式a +b2≥ab (a >0,b >0)是怎样证明的?答 要证a +b2≥ab ,只需证a +b ≥2ab , 只需证a +b -2ab ≥0, 只需证(a -b )2≥0,由于(a -b )2≥0明显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思考2 证明过程有何特点?答 从结论动身开头证明,查找使证明结论成立的条件,最终把要证明的结论变成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小结 分析法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动身,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终,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思考3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区分是什么?答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动身,逐步推向未知,每步查找的是必要条件;分析法是从待求结论动身,逐步靠拢已知,每步查找的是充分条件. 例2 求证:3+7<2 5.证明 由于3+7和25都是正数,所以要证3+7<25,只需证(3+7)2<(25)2, 开放得10+221<20, 只需证21<5,只需证21<25,由于21<25成立,所以3+7<25成立.反思与感悟 当已知条件和结论联系不够明显、直接,证明中需要用哪些学问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接受从结论动身,结合已知条件,用结论反推的方法. 跟踪训练2 求证:a -a -1<a -2-a -3(a ≥3). 证明 方法一 要证a -a -1<a -2-a -3,只需证a +a -3<a -2+a -1, 只需证(a +a -3)2<(a -2+a -1)2, 只需证2a -3+2a 2-3a <2a -3+2a 2-3a +2,只需证a 2-3a <a 2-3a +2,只需证0<2,而0<2明显成立,所以 a -a -1<a -2-a -3(a ≥3). 方法二 由于a +a -1>a -2+a -3,所以1a +a -1<1a -2+a -3, 所以a -a -1<a -2-a -3.探究点三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应用思考 在实际证题中,怎样选用综合法或分析法?答 对思路清楚,方向明确的题目,可直接使用综合法;对于简单的题目,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先用分析法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 ;再依据结构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 .若P ⇒Q ,则结论得证.例3 已知α,β≠k π+π2(k ∈Z ),且sin θ+cos θ=2sin α, ① sin θcos θ=sin 2β. ②求证:1-tan 2α1+tan 2α=1-tan 2β2(1+tan 2β).证明 由于(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1, 所以将①②代入,可得 4sin 2α-2sin 2β=1. ③另一方面,要证1-tan 2α1+tan 2α=1-tan 2β2(1+tan 2β), 即证1-sin 2αcos 2α1+sin 2αcos 2α=1-sin 2βcos 2β2(1+sin 2βcos 2β),即证cos 2α-sin 2α=12(cos 2β-sin 2β),即证1-2sin 2α=12(1-2sin 2β),即证4sin 2α-2sin 2β=1.由于上式与③相同,于是问题得证.反思与感悟 用P 表示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应用可用框图表示为:P ⇒P 1→P 1⇒P 2→…→P n ⇒P ′ ⇓Q ′⇒Q m ←…←Q 2⇒Q 1←Q 1⇒Q跟踪训练3 若tan(α+β)=2tan α,求证:3sin β=sin(2α+β). 证明 由tan(α+β)=2tan α 得sin (α+β)cos (α+β)=2sin αcos α,即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① 要证3sin β=sin(2α+β),即证3sin[(α+β)-α]=sin[(α+β)+α], 即证3[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 =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 化简得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 这就是①式.所以,命题成立.1.已知y >x >0,且x +y =1,那么( )A .x <x +y 2<y <2xyB .2xy <x <x +y 2<yC .x <x +y 2<2xy <yD .x <2xy <x +y 2<y答案 D解析 ∵y >x >0,且x +y =1,∴设y =34,x =14,则x +y 2=12,2xy =38,∴x <2xy <x +y 2<y ,故选D. 2.欲证2-3<6-7成立,只需证( ) A .(2-3)2<(6-7)2 B .(2-6)2<(3-7)2 C .(2+7)2<(3+6)2 D .(2-3-6)2<(-7)2 答案 C解析 依据不等式性质,a >b >0时,才有a 2>b 2, ∴只需证:2+7<6+3, 即证:(2+7)2<(3+6)2.3.已知1-tan α2+tan α=1,求证:cos α-sin α=3(cos α+sin α).证明 要证cos α-sin α=3(cos α+sin α), 只需证cos α-sin αcos α+sin α=3,只需证1-tan α1+tan α=3,只需证1-tan α=3(1+tan α),只需证tan α=-12,∵1-tan α2+tan α=1,∴1-tan α=2+tan α, 即2tan α=-1.∴tan α=-12明显成立,∴结论得证. [呈重点、现规律]1.综合法证题是从条件动身,由因导果;分析法是从结论动身,执果索因. 2.分析法证题时,肯定要恰当地运用“要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3.在解题时,往往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一、基础过关1.已知a ,b ,c ∈R ,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c 2>bc 2B .若a c >bc ,则a >bC .若a 3>b 3且ab <0,则1a >1bD .若a 2>b 2且ab >0,则1a <1b答案 C解析 对于A :若c =0,则A 不成立,故A 错;对于B :若c <0,则B 不成立,B 错;对于C :若a 3>b 3且ab <0,则⎩⎨⎧ a >0b <0,所以1a >1b ,故C 对;对于D :若⎩⎨⎧a <0b <0,则D 不成立.2.A 、B 为△ABC 的内角,A >B 是sin A >sin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 =2R ,又A 、B 为三角形的内角,∴sin A >0,sin B >0,∴sin A >sin B ⇔2R sin A >2R sinB ⇔a >b ⇔A >B .3.已知直线l ,m ,平面α,β,且l ⊥α,m 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 ⊥m ;②若l ⊥m ,则α∥β;③若α⊥β,则l ⊥m ;④若l ∥m ,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解析 若l ⊥α,m β,α∥β,则l ⊥β,所以l ⊥m ,①正确; 若l ⊥α,m β,l ⊥m ,α与β可能相交,②不正确; 若l ⊥α,m β,α⊥β,l 与m 可能平行或异面,③不正确; 若l ⊥α,m β,l ∥m ,则m ⊥α,所以α⊥β,④正确. 4.设a ,b ∈R +,且a ≠b ,a +b =2,则必有( )A .1≤ab ≤a 2+b 22B .ab <1<a 2+b 22C .ab <a 2+b 22<1 D.a 2+b 22<ab <1答案 B解析 由于a ≠b ,故a 2+b 22>ab .又由于a +b =2>2ab ,故ab <1,a 2+b 22=(a +b )2-2ab2=2-ab >1,即a 2+b 22>1>ab .5.设a =2,b =7-3,c =6-2,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a >c >b解析 ∵a 2-c 2=2-(8-43)=43-6=48-36>0,∴a >c .∵cb =6-27-3=7+36+2>1,∴c >b .6.已知p =a +1a -2(a >2),q =2-a 2+4a -2(a >2),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答案 p >q解析 p =a -2+1a -2+2≥2·(a -2)·1a -2+2=4,-a 2+4a -2=2-(a -2)2<2,∴q <22=4≤p .7.求证:1log 519+2log 319+3log 219<2.证明 由于1log b a=log a b ,所以左边=log 195+2log 193+3log 192=log 195+log 1932+log 1923=log 19(5×32×23)=log 19360.由于log 19360<log 19361=2,所以1log 519+2log 319+3log 219<2.二、力量提升8.已知a ,b 为非零实数,则使不等式:a b +ba ≤-2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ab >0B .ab <0C .a >0,b <0D .a >0,b >0 答案 C解析 ∵a b 与ba 同号,由a b +b a ≤-2,知a b <0,ba<0, 即ab <0.又若ab <0,则a b <0,ba<0.∴a b +b a=-⎣⎡⎦⎤⎝⎛⎭⎫-a b +⎝⎛⎭⎫-b a ≤-2⎝⎛⎭⎫-a b ·⎝⎛⎭⎫-ba =-2, 综上,ab <0是a b +ba ≤-2成立的充要条件,∴a >0,b <0是a b +ba≤-2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9.已知a 、b 、c ∈R ,且a +b +c =0,abc >0,则1a +1b +1c 的值( )A .肯定是正数B .肯定是负数C .可能是0D .正、负不能确定 答案 B解析 ∵(a +b +c )2=a 2+b 2+c 2+2(ab +bc +ca )=0, 又abc >0,∴a ,b ,c 均不为0,∴a 2+b 2+c 2>0. ∴ab +bc +ca <0,∴1a +1b +1c =ab +bc +caabc <0.10.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 1B 1C 1D 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不必考虑全部可能的情形). 答案 对角线相互垂直解析 本题答案不唯一,要证A 1C ⊥B 1D 1,只需证B 1D 1垂直于A 1C 所在的平面A 1CC 1,由于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所以B 1D 1⊥CC 1,故只需证B 1D 1⊥A 1C 1即可.11.若-1<x <1,-1<y <1,求证:(x -y 1-xy)2<1.证明 要证明(x -y1-xy )2<1,只需证明(x -y )2<(1-xy )2,即x 2+y 2-2xy <1-2xy +x 2y 2,只需证明x 2+y 2-1-x 2y 2<0,只需证明(y 2-1)(1-x 2)<0,即(1-y 2)(1-x 2)>0.(*) 由于-1<x <1,-1<y <1,所以x 2<1,y 2<1.从而(*)式明显成立, 所以(x -y1-xy)2<1.12.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求证: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与x =-p2相切.证明(如图)作AA ′、BB ′垂直于准线,取AB 的中点M ,作MM ′垂直于准线.只需证|MM ′|=12|AB |.由抛物线的定义:|AA ′|=|AF |,|BB ′|=|BF |,所以|AB |=|AA ′|+|BB ′|.因此只需证|MM ′|=12(|AA ′|+|BB ′|),依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可知上式是成立的.所以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与x =-p2相切.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且0<x <1.求证:log x a +b 2+log x b +c 2+log x a +c2<log x a +log x b +log x c .证明 要证log x a +b 2+log x b +c 2+log x a +c2<log x a +log x b +log x c ,只需证log x (a +b 2·b +c 2·a +c2)<log x (abc ).由已知0<x <1,得只需证a +b 2·b +c 2·a +c2>abc .由公式a +b 2≥ab >0,b +c2≥bc >0,a +c2≥ac >0.又∵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a +b 2·b +c 2·a +c 2>a 2b 2c 2=abc .即a +b 2·b +c 2·a +c 2>abc 成立. ∴log x a +b 2+log x b +c 2+log x a +c 2<log x a +log x b +log x c 成立.。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练习: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2 含解析
AC2=BC2”.拓展到空间(如图),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
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设三棱锥 A—BCD 的三个侧面 ABC、ACD、ADB 两两互相垂直,则 S2△ABC+S2△ACD+
=2S,类比以上性质,体积为 V 的三棱锥的第 i 个面的面积记为 Si(i=1,2,3,4),若S1=S2=S3
k
123
=S4=K,则 4
H1+2H2+3H3+4H4
等于多少?
解 对平面凸四边形:
S=12a1h1+12a2h2+12a3h3+12a4h4 =1(kh1+2kh2+3kh3+4kh4)
并证明你的猜想.
解 由平面类比到空间,有如下猜想:“在三棱锥 P-ABC 中,三个侧面 PAB,PBC,PCA
两两垂直,且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则 cos2α+cos2β+cos2γ=1”.
证明:设 P 在平面 ABC 的射影为 O,延长 CO 交 AB 于 M,记 PO=h,
由 PC⊥PA,PC⊥PB,得 PC⊥面 PAB,从而 PC⊥PM,又∠PMC=α,
探究点一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类比
阅读下面的推理,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1.科学家对火星进行研究,发现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类似的特征:
(1)火星也是绕太阳运行、绕轴自转的行星;
(2)有大气层,在一年中也有季节变更;
(3)火星上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适合地球上某些已知生物的生存,等等.科学家猜想:火星上
也可能有生命存在.
2
=2k(h1+2h2+3h3+4h4), 所以 h1+2h2+3h3+4h4=2kS;
高中数学选修1-2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docx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课时目标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1.归纳与类比定义 特征归纳 推理 由某类事物的__________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______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________概括出________的推理归纳推理是由__________,由__________的推理类比 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____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________,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由____________的推理2.合情推理归纳和类比都是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B .合情推理必须有前提有结论C .合情推理不能猜想D .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不能判断正误2.已知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a n =2a n -1+1,依次计算a 2,a 3,a 4后,猜想a n 的一个表达式是( )A .n 2-1B .(n -1)2+1C .2n -1D .2n -1+13.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456×9+7等于( ) 1×9+2=11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A .1111110B .1111111C .1111112D .1111113 4.给出下列三个类比结论:①(ab )n =a n b n 与(a +b )n 类比,则有(a +b )n =a n +b n ;②log a (xy )=log a x +log a y 与sin(α+β)类比,则有sin(α+β)=sin αsin β; ③(a +b )2=a 2+2ab +b 2与(a +b )2类比,则有(a +b )2=a 2+2a·b +b 2.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5. 观察图示图形规律,在其右下角的空格内画上合适的图形为( )A .■B .C .□D .○二、填空题6.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高的13,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8.观察下列等式: ①cos 2α=2c os 2α-1;②cos 4α=8cos 4α-8cos 2α+1;③cos 6α=32cos 6α-48cos 4α+18co s 2α-1;④cos 8α=128cos 8α-256cos 6α+160cos 4α-32cos 2α+1;⑤cos 10α=m cos 10α-1 280cos 8α+1 120cos 6α+n cos 4α+p cos 2α-1. 可以推测,m -n +p =________.三、解答题9.观察等式sin 220°+sin 240°+sin 20°·sin 40°=34;sin 228°+sin 232°+sin 28°·sin 32°=34.请写出一个与以上两个等式规律相同的一个等式.10.已知正项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12⎝⎛⎭⎫a n +1a n (n ∈N *),求出a 1,a 2,a 3,并推测a n 的表达式..能力提升11.观察(x 2)′=2x ,(x 4)′=4x 3,(cos x )′=-sin x ,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f (x ),记g (x )为f (x )的导函数,则g (-x )等于( )A .f (x )B .-f (x )C .g (x )D .-g (x )12.已知椭圆C :x 2a 2+y 2b2=1 (a >b >0)具有性质:若M 、N 是椭圆C 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点P 是椭圆C 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 、PN 的斜率都存在时,记为k PM 、k PN ,那么k PM与k PN 之积是与点P 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双曲线C :x 2a 2-y 2b2=1写出具有类似的特性的性质,并加以证明.1.归纳推理具有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2.运用类比推理必须寻找合适的类比对象,充分挖掘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在应用类比推理时,其一般步骤为:①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性(或一致性).②用一类对象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性质,从而得出一个猜想.③检验这个猜想.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答案知识梳理 1. 定义特征 一般步骤归纳 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 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由特殊 到一般 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共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 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类比 推理 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 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类似(或相同)的性质的推理由特殊 到特殊1.找出两类事物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到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2.不一定是正确的 作业设计1.B [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必须有前提有结论.]2.C [a 2=2a 1+1=2×1+1=3,a 3=2a 2+1=2×3+1=7,a 4=2a 3+1=2×7+1=15,利用归纳推理,猜想a n =2n -1.故选C.]3.B [由数塔可以猜测,结果是各位都是1的七位数,即1111111.] 4.B5.A [图形涉及□、○、三种符号;其中○与各有3个,且各自有两黑一白,所以缺一个□符号,即应画上■才合适.]6.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的14解析 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S =12ah =3×12ar ⇒r =13h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V =13Sh =4×13Sr ⇒r =14h ,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的14.7.13+23+33+43+53+63=212 8.962解析 观察各式容易得m =29=512,注意各等式右面的表达式各项系数和均为1,故有m -1 280+1 120+n +p -1=1,将m =512代入得n +p +350=0.对于等式⑤,令α=60°,则有cos 600°=512·1210-1 280·128+1 120·126+116n +14p -1,化简整理得n +4p +200=0,联立方程组⎩⎪⎨⎪⎧ n +p +350=0,n +4p +200=0,得⎩⎪⎨⎪⎧n =-400,p =50. ∴m -n +p =962. 9.解 ∵20°+40°=60°,28°+32°=60°,而cos 60°=12,sin 60°=32,由此题的条件猜想,若α+β=60°,则sin 2α+sin 2β+sin α·sin β=sin 2(α+β)=34.10.解 由a 1=S 1=12⎝⎛⎭⎫a 1+1a 1得,a 1=1a 1, 又a 1>0,所以a 1=1.当n ≥2时,将S n =12⎝⎛⎭⎫a n +1a n , S n -1=12⎝⎛⎭⎫a n -1+1a n -1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减得a n =12⎝⎛⎭⎫a n +1a n -12⎝⎛⎭⎫a n -1+1a n -1, 整理得a n -1a n =-⎝⎛⎭⎫a n -1+1a n -1,所以a 2-1a 2=-2,即a 22+2a 2+1=2, 又a 2>0,所以a 2=2-1.同理a 3-1a 3=-22,即a 23+22a 3+2=3, 又a 3>0,所以a 3=3- 2. 可推测a n =n -n -1.11.D [由所给函数及其导数知,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奇函数.因此当f (x )是偶函数时,其导函数应为奇函数,故g (-x )=-g (x ).]12.证明 类似性质为:若M 、N 为双曲线x 2a 2-y 2b2=1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双曲线上任一点,当直线PM 、PN 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 PM ,k PN 时,那么k PM 与k PN 之积是与P 点位置无关的定值.其证明如下:设P (x ,y ),M (m ,n ),则N (-m ,-n ),其中m 2a 2-n 2b 2=1,即n 2=b 2a 2(m 2-a 2). ∴k PM =y -n x -m ,k PN =y +nx +m ,又x 2a 2-y 2b 2=1,即y 2=b 2a2(x 2-a 2), ∴y 2-n 2=b2a2(x 2-m 2).∴k PM ·k PN =y 2-n 2x 2-m 2=b 2a2.故k PM ·k PN 是与P 点位置无关的定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类比推理明目标、知重点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类比推理的意义.2.会用类比推理对具体问题作出判断.1.类比推理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两类事物特征之间的推理.2.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定义、公理、定理等),推测出某些结果的推理方式.合情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探究点一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类比阅读下面的推理,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1.科学家对火星进行研究,发现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类似的特征:(1)火星也是绕太阳运行、绕轴自转的行星;(2)有大气层,在一年中也有季节变更;(3)火星上大部分时间的温度适合地球上某些已知生物的生存,等等.科学家猜想:火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2.根据等式的性质猜想不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猜想不等式的性质:(1)a=b⇒a+c=b+c; (1)a>b⇒a+c>b+c;(2)a=b⇒ac=bc; (2)a>b⇒ac>bc;(3)a=b⇒a2=b2等等. (3)a>b⇒a2>b2等等.思考1 这两个推理实例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答 类比推理的定义:这种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思考2 猜想正确吗? 答 不一定正确.例1 如图所示,面积为S 的平面凸四边形的第i 条边的边长记为a i (i =1,2,3,4),此四边形内任一点P 到第i 条边的距离记为h i (i =1,2,3,4),若a 11=a 22=a 33=a 44=k ,则h 1+2h 2+3h 3+4h 4=2S k ,类比以上性质,体积为V 的三棱锥的第i 个面的面积记为S i (i =1,2,3,4),若S 11=S 22=S 33=S 44=K ,则H 1+2H 2+3H 3+4H 4等于多少? 解 对平面凸四边形: S =12a 1h 1+12a 2h 2+12a 3h 3+12a 4h 4=12(kh 1+2kh 2+3kh 3+4kh 4) =k2(h 1+2h 2+3h 3+4h 4), 所以h 1+2h 2+3h 3+4h 4=2Sk ;类比在三棱锥中,V =13S 1H 1+13S 2H 2+13S 3H 3+13S 4H 4=13(KH 1+2KH 2+3KH 3+4KH 4) =K3(H 1+2H 2+3H 3+4H 4). 故H 1+2H 2+3H 3+4H 4=3VK.反思与感悟 解决此类问题注意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当条件变化时,问题的本质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变化,如本题中平面图形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类比三棱锥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平面图形中的面积类比三棱锥中的体积,进而计算出结果.跟踪训练1 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 的两边AB 、AC 互相垂直,则AB 2+AC 2=BC 2”.拓展到空间(如图),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设三棱锥A —BCD 的三个侧面ABC 、ACD 、ADB 两两互相垂直,则S 2△ABC +S 2△ACD +S 2△ADB =S 2△BCD解析 类比条件: 两边AB 、AC 互相垂直――→平面→空间、边垂直→面垂直侧面ABC 、ACD 、ADB 互相垂直.结论:AB 2+AC 2=BC 2――→边长→面积S 2△ABC +S 2△ACD +S 2△ADB =S 2△BCD .探究点二 定义、定理或性质中的类比例2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0=0,证明:等式a 1+a 2+…+a n =a 1+a 2+…+a 19-n (n <19,n ∈N +)成立,并类比上述性质相应的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b 9=1,则有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答案 b 1b 2…b n =b 1b 2…b 17-n (n <17,n ∈N +)解析 在等差数列{a n }中,由a 10=0,得a 1+a 19=a 2+a 18=…=a n +a 20-n =a n +1+a 19-n =2a 10=0,∴a 1+a 2+…+a n +…+a 19=0,即a 1+a 2+…+a n =-a 19-a 18-…-a n +1, 又∵a 1=-a 19,a 2=-a 18,…,a 19-n =-a n +1,∴a 1+a 2+…+a n =-a 19-a 18-…-a n +1=a 1+a 2+…+a 19-n . 相应地,类比此性质在等比数列{b n }中, 可得b 1b 2…b n =b 1b 2…b 17-n ,(n <17,n ∈N +).反思与感悟 (1)运用类比思想找出项与项的联系,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非常类似的运算和性质,一般情况下等差数列中的和(或差)对应着等比数列中的积(或商).跟踪训练2 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4,S 8-S 4,S 12-S 8,S 16-S 12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积为T n ,则T 4,______,________,T 16T 12成等比数列. 答案T 8T 4 T 12T 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B .合情推理必须有前提有结论C .合情推理不能猜想D .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不能判断正误 答案 B解析 根据合情推理可知,合情推理必须有前提有结论.2.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 答案 1∶8解析 ∵两个正三角形是相似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之比是相似比的平方.同理,两个正四面体是相似的几何体,体积之比为相似比的立方,∴它们的体积比为1∶8.3.若数列{c n }是等差数列,则当d n =c 1+c 2+…+c nn时,数列{d n }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若数列{a 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当b n=________时,数列{b n}也是等比数列.答案na1a2…a n[呈重点、现规律]1.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数学研究中,在得到一个新结论前,合情推理能帮助猜测和发现结论,在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为证明提供思路与方向.2.合情推理的过程概括为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归纳、类比―→提出猜想一、基础过关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把a(b+c)与log a(x+y)类比,则有log a(x+y)=log a x+log a yB.把a(b+c)与sin(x+y)类比,则有sin(x+y)=sin x+sin yC.把a(b+c)与a x+y类比,则有a x+y=a x+a yD.把a(b+c)与a·(b+c)类比,则有a·(b+c)=a·b+a·c答案 D2.下面几种推理是合情推理的是()①由圆的性质类比出球的有关性质;②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③张军某次考试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是100分;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五边形内角和是540°,由此得凸n边形内角和是(n-2)·180°.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④答案 C解析①是类比推理;②是归纳推理;④是归纳推理.所以①、②、④是合情推理.故C正确.3.对命题“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中点”可类比猜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面体各正三角形的( )A .一条中线上的点,但不是中心B .一条垂线上的点,但不是垂心C .一条角平分线上的点,但不是内心D .中心 答案 D解析 由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可知,内切球切于四个侧面的中心.4.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ABC 的面积为S ,内切圆半径为r ,则r =2Sa +b +c,类比这个结论可知:四面体S -ABC 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内切球半径为r ,四面体S -ABC 的体积为V ,则r 等于( )A.V S 1+S 2+S 3+S 4B.2VS 1+S 2+S 3+S 4C.3V S 1+S 2+S 3+S 4D.4VS 1+S 2+S 3+S 4 答案 C解析 设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为O ,则球心O 到四个面的距离都是R ,所以四面体的体积等于以O 为顶点,分别以四个面为底面的4个三棱锥体积的和.则四面体的体积为V 四面体A -BCD =13(S 1+S 2+S 3+S 4)R ,∴R =3VS 1+S 2+S 3+S 4.5.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重点G (x ,y )的坐标公式⎩⎨⎧x =x 1+x 2+x33y =y 1+y 2+y33(其中A (x 1,y 1)、B (x 2,y 2)、C (x 3,y 3),猜想以A (x 1,y 1,z 1)、B (x 2,y 2,z 2)、C (x 3,y 3,z 3)、D (x 4,y 4,z 4)为顶点的四面体A —BCD 的重点G (x ,y ,z )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x =x 1+x 2+x 3+x 44y =y 1+y 2+y 3+y44z =z 1+z 2+z 3+z 446.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a n }中,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则数列S 20-S 10,S 30-S 20,S 40-S 30也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100d ,类比上述结论,相应地在公比为q (q ≠1)的等比数列{b n }中,若T n 是数列{b n }的前n 项积,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T 20T 10,T 30T 20,T 40T 30也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 1007.如图(1),在平面内有面积关系S △P A ′B ′S △P AB =P A ′·PB ′P A ·PB ,写出图(2)中类似的体积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 类比S △P A ′B ′S △P AB=P A ′·PB ′P A ·PB ,有V P —A ′B ′C ′V P —ABC =P A ′·PB ′·PC ′P A ·PB ·PC证明:如图:设C ′,C 到平面P AB 的距离分别为h ′,h . 则h ′h =PC ′PC, 故V P —A ′B ′C ′V P —ABC =13S △P A ′B ′·h ′13S △P AB·h=P A ′·PB ′·h ′P A ·PB ·h =P A ′·PB ′·PC ′P A ·PB ·PC.8.在△ABC 中,若∠C =90°,则cos 2A +cos 2B =1,用类比的方法,猜想三棱锥的类似性质,并证明你的猜想.解 由平面类比到空间,有如下猜想:“在三棱锥P -ABC 中,三个侧面P AB ,PBC ,PCA 两两垂直,且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则cos 2α+cos 2β+cos 2γ=1”. 证明:设P 在平面ABC 的射影为O ,延长CO 交AB 于M ,记PO =h , 由PC ⊥P A ,PC ⊥PB ,得PC ⊥面P AB ,从而PC ⊥PM ,又∠PMC =α,cos α=sin ∠PCO =h PC ,cos β=h P A ,cos γ=hPB.∵V P -ABC =16P A ·PB ·PC =13(12P A ·PB cos α+12PB ·PC cos β+12PC ·P A cos γ)·h ,∴(cos αPC +cos βP A +cos γPB )h =1,即cos 2α+cos 2β+cos 2γ=1.二、能力提升9.把下面在平面内成立的结论类比地推广到空间,结论仍然正确的是( ) A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也与另一条相交 B .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也与另一条垂直 C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则这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 D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答案 B解析 推广到空间以后,对于A 、C 、D 均有可能异面,故选B.10.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若a m =a ,a n =b (n -m ≥1,m ,n ∈N +),则a m +n =nb -man -m.类比等差数列{a n }的上述结论,对于等比数列{b n }(b n >0,n ∈N +),若b m =c ,b n =d (n -m ≥2,m ,n ∈N +),则可以得到b m +n =________. 答案 n -m d nc m解析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因为a n =a 1+(n -1)d ,b n =b 1q n -1,a m +n =nb -ma n -m ,所以类比得b m +n =n -m d nc m11.如图所示,在△ABC 中,射影定理可表示为a =b ·cos C +c ·cos B ,其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类比上述定理,写出对空间四面体性质的猜想.解 如图所示,在四面体P -ABC 中,设S 1,S 2,S 3,S 分别表示△P AB ,△PBC ,△PCA ,△ABC 的面积,α,β,γ依次表示面P AB ,面PBC ,面PCA 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我们猜想射影定理类比推理到三维空间,其表现形式应为:S =S 1·cos α+S 2·cos β+S 3·cos γ.12.(1)椭圆C :x 2a 2+y2b2=1(a >b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是椭圆C 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直线P A 、PB 分别与y 轴交于点M 、N ,求证:AN →·BM →为定值b 2-a 2.(2)类比(1)可得如下真命题: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是双曲线C 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直线P A 、PB 分别与y 轴交于点M 、N ,求证:AN →·BM →为定值,请写出这个定值(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1)证明 设点P (x 0,y 0),(x 0≠±a ). 依题意,得A (-a,0),B (a,0),所以直线P A 的方程为y =y 0x 0+a(x +a ),令x =0,得y M =ay 0x 0+a .同理得y N =-ay 0x 0-a .所以y M y N =a 2y 20a 2-x 20.又点P (x 0,y 0)在椭圆上,所以x 20a 2+y 20b2=1,因此y 20=b 2a2(a 2-x 20). 所以y M y N =a 2y 20a 2-x 20=b 2.因为AN →={a ,y N },BM →=(-a ,y M ), 所以AN →·BM →=-a 2+y M y N =b 2-a 2. (2)解 定值为-(a 2+b 2). 三、探究与拓展 13.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两邻边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则cos 2α+cos 2β=1,则在立体几何中,给出类比猜想. 解 在长方形ABCD 中,cos 2α+cos 2β=(a c )2+(b c )2=a 2+b 2c 2=c 2c2=1.于是类比到长方体中,猜想其体对角线与共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如图. 则cos 2α+cos 2β+cos 2γ=1.证明如下:cos 2α+cos 2β+cos 2γ =(m l )2+(n l )2+(g l )2=m 2+n 2+g 2l 2=l 2l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