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六碳和硅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六碳和硅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六碳和硅

碳的多样性

一、碳单质的多样性

1.同素异形体

(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碳:金刚石、石墨、C60;氧:氧气、臭氧(O3)。

2.金刚石、石墨、C60

(1)结构:①金刚石:每个碳原子与另外4个碳原子以一种较强的相互作用相连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伸展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②石墨: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同一层内,碳原子排列成正六边形(碳原子位于正六边形的顶点上),一个个正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网状结构,每一个碳原子都跟其他3个碳原子相连。在同一层内,相邻的碳原子以较强的相互作用相结合,但层与层之间以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相结合。

③C60: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组成。分子内部,碳原子间以较强的相互作用结合,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1.常见的含碳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油脂、以及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的主要成分;

(2)无机化合物:CO、CO2、H2CO3、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方解石、白云石、菱锌矿、菱镁矿、菱铁矿等。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①热稳定性不同。分别加热少量固体,若发生分解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试剂是NaHCO3,另一个为Na2CO3。

②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分别取一定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应快、产生气体相应多的为碳酸氢钠,另一个为碳酸钠。

③阴离子不同。分别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原试剂为碳酸钠,另一个为碳酸氢钠(特别注意:该方法必须取极稀溶液)。

(3)Na2CO3和NaHCO3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溶液中:NaHCO3+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

△△

固体中:NaOH+NaHCO3Na2CO3+H2O,2NaHCO3Na2CO3+CO2↑+H2O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溶洞的形成原理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会慢慢变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

在自然界里不断发生上述反应,石灰岩逐渐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掉,形成溶洞;碳酸氢钙不断分解,生成的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2.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原料:焦炭、铁矿石;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CO、CO2、Fe2O3、N2等;

CO生成的化学方程式:C+O2加热CO2;C+CO2加热2CO

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Fe2O3 +3CO加热2 Fe +3CO2

(2)木炭燃烧:C+O2=CO22C+O2=2CO 2CO+O2=2CO2 C+CO2 =2CO

生成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加热CO+H2

(3)水垢的形成:

①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加热CaCO3↓+CO2↑+H2O

②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加入醋酸,可以将CaCO3物质等溶解。

(4)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间的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限。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对人的生活、生产来说意义重大。

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半导体材料与单质硅

1.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特指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材料。最早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锗,但因其含量低,提炼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而不适合广泛使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该元素全部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常见的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等形式存在。

2.单质硅

(1)存在:自然界中无单质硅,硅元素全部以化合态存在,如二氧化硅、硅酸盐等。化合态的硅是构成地壳的矿石和岩石的主要成分,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2)物理性质: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呈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熔点很高(1410℃),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3)化学性质:

①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O2、Cl2、H2SO4、HNO3等发生反应,但能与F2、HF和强碱反应。例如:Si + 2NaOH + H2O =Na2SiO3 + 2H2↑;Si + 2F2=SiF4;Si + 4HF =SiF4↑+ 2H2↑。

②在加热时纯硅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如研细的硅能在氧气中燃烧:Si + O2SiO2

(3)硅的制备

由于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硅的存在,因此我们使用的硅,都是从它的化合物中提取的。在工业上,用碳在高

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将粗硅提纯后,可以得到半导体材料的高纯硅。 制粗硅: SiO 2+2C Si +2CO ↑

制高纯硅: Si +2Cl 2

SiCl 4 SiCl 4

+2H 2

Si +4HCl

(4)硅的用途:

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硅整流器等。硅合金可用来制造变压器铁芯,耐酸设备等。 二、二氧化硅与光导纤维 1、二氧化硅的存在

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与自然界中,天然二氧化硅叫硅石。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晶体,透明的石英晶体叫做水晶,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晶体叫做玛瑙。另外二氧化硅也是构成岩石的重要成分。 2、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二氧化硅晶体呈无色,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其他一般的溶剂。 3、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二氧化硅在常温时可以与碱溶液缓慢反应生成盐和水:SiO 2+ 2NaOH = Na 2SiO 3 + H 2 O ②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 2 + CaO

CaSiO 3

(2)特性

①SiO 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②二氧化硅在常温下与氢氟酸反应: Si O 2+4HF = SiF 4↑+2H 2O

③二氧化硅中的硅为+4价,具有弱的氧化性,如在高温时,二氧化硅中的硅可以被碳置换出来。 思考:1.如何制取硅酸? 2.保存氢氟酸、NaOH 溶液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1.不能通过SiO 2与H 2O 反应的方法来制取其对应的水化物——硅酸(H 2SiO 3).制取H 2SiO 3的方法如下: Na 2SiO 3 + 2HCl =2NaCl + H 2SiO 3↓或 Na 2SiO 3 + CO 2 + H 2O =Na 2CO 3 + H 2SiO 3↓[硅酸(H 2SiO 3)不溶于水,其酸性比H 2CO 3还弱。]

2.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应保存在塑料瓶中。NaOH 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塞的玻璃瓶中,应保存在橡胶塞的玻璃瓶中或塑料瓶中。 45(1)石英可用于制作石英表和石英玻璃。 (2)石英砂常用作制薄玻璃和建筑材料。

(3)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眼镜片等。

高温

高温

(4)玛瑙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饰品。

(5)SiO 2 被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现代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6、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就是一种能利用光的全反射作用来传导光线的透明度极高的玻璃细丝。如果将许多根经过技术处理的光纤绕在一起,就得到我们常说的光缆。光导纤维是用石英玻璃制造的,制作时需要较高的技术,它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

光导纤维还可用于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许多方面。 三、硅酸盐与无机非金属材料 1.硅酸盐

(1)硅酸盐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硅酸盐是构成地壳中岩石的主要成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天然硅酸盐矿石,约占地壳的5%,粘土的主要成分也是硅酸盐。粘土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高岭土和一般粘土,前者含杂质较少,后者含杂质较多。 (2)硅酸盐组成的表示方法

硅酸盐的种类很多,结构复杂,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制成的硅酸盐,其组成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① 化学式法: 一般用于组成较简单的硅酸盐。如: 硅酸钠 Na 2SiO 3; 硅酸钙Ca 2SiO 3 ② 氧化物法:常用的表示方法。 如: 镁橄榄石(Mg 2SiO 4) 2MgO ·SiO 2

高岭石〔Al 2(Si 2O 5)(OH)4〕 Al 2O 3·2SiO 2·2H 2O 正长石(2KAlSi 3O 8 ) K 2O ·Al 2O 3·6SiO 2

说明: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时,各氧化物的排列顺序为: 较活泼金属氧化物→ 较不活泼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硅→ 水 (3)硅酸钠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它是一种矿物胶,具有粘合性。 2.无机非金属材料

(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① 玻璃

原料: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Na 2CO 3),石灰石(CaCO 3)和石英(SiO 2 )。 主要设备:玻璃熔炉

反应原理:将粉碎混匀的原料加强热使之熔化,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冷却即成玻璃。其中主要化学反应是: CaCO 3 + SiO 2

CaSiO 3 + CO 2 ↑ Na 2CO 3 + SiO 2

Na 2SiO 3 + CO 2 ↑

主要成分: 制造玻璃的原料中,石英是过量的,所以,普通玻璃是CaSiO 3,Na 2SiO 3和SiO 2 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4,因此玻璃可表示为:Na 2O ·CaO ·6SiO 2。 主要性质:硬而脆,受热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没有一定的熔点,故作玻璃态物质,耐酸腐蚀(HF 除外)。 ②水泥

a. 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为硅酸三钙(3CaO ·SiO 2),硅酸二钙(2CaO ·SiO 2)和铝酸三钙(3CaO ·Al 2O 3)等。

b. 水泥的特点是水泥具有水硬性,与水搀和搅拌并静置后,很容易凝固变硬。

c. 混凝土是指水泥、沙子和碎石的混合物,混凝土常用钢筋作结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钢筋混凝土。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温

高温

碳化硅陶瓷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耐高温,且在

室温下能导电

电热元件

生物陶瓷氧化铝陶瓷

氧化锆陶瓷

强度高,耐磨,无毒,不溶于水,

对人体组织有较好的适应性,可直

接植于人体

人造牙齿、人造骨骼

压电陶瓷钛酸钡陶瓷

钛酸铅陶瓷

可将极其微弱的机械振动转换成

信号

声呐系统、气象检测、遥控环境

保护、家用电器、压电地震仪

习题

1.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

A.同素异形体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D.同一种物质

2.小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3.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2.24L,则所得CaCO3沉淀的质量为() A. 一定为10g B. 一定小于10g C. 可能为0 D. 不可能大于10g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碱、纯碱、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均会变质B.将固体烧碱熔化时,可选择瓷坩埚

C.NaHCO3和Na2CO3溶解性比较,前者略大于后者

D.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XX年我国首创用CO2合成可降塑料聚二氧化碳,使用该塑料仍然产生白色污染

B.“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C.氢氟酸能和玻璃发生化学反应,故氢氟酸要存放在塑料瓶中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6.欲使0.1 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小,其方法是()A.通入CO2气体B.加入饱和Ca(OH)2溶液

C.通入HCl气体D.加入NaOH固体

7.无色气体X跟灼热的炭反应得到一种无色气体Y,Y跟灼热的CuO反应又得到无色气体X,则X,Y 分别是() A. O2 CO2 B.CO2 CO C. CO CO2 D. O2CO

8.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质量:Na2CO3>NaHCO3

D .常温时溶解度:Na 2CO 3>NaHCO 3

9.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的方法是 ( )

A .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

B .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 .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

D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0 .足量CO 2通入NaOH 和Ba (OH )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 )和通入CO 2体积(V )的关系如图,图中AB 段表示的先后离子方程式是 ( )

①CO 2+OH -

=HCO 3-

②CO 2+2OH -

=CO 32-

+ H 2O

③CO 32-

+Ba 2+=BaCO 3↓ ④ BaCO 3+CO 2+H 2O =Ba 2++2HCO 3-

⑤CO 32-

+CO 2+H 2O =2HCO 3-

A .②⑤

B .⑤④

C .④②

D .④①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实验室制取CO 2的离子方程式为 , 少量CO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过量CO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混合物成分

提纯所用试剂或方法 化学方程式 (1)Na 2CO 3固体中含少量NaHCO 3杂质 (2) NaHCO 3溶液中含少量Na 2CO 3杂质 (3) Na 2CO 3溶液中含少量NaHCO 3杂质

13.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III

IV

I

II

澄清 石灰水 盐酸

稀盐酸

(1)只根据图I、II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

(2)图III、IV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实验III相比,实验IV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

A.IV比III复杂B.IV比III安全

C.IV比III操作简便D.IV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III不行

(3)若用实验IV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14.在标准状况下,向100 mL0.1mol·L-1某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某浓度的稀盐酸,滴加盐酸的体积与生成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假设生成的CO2全部逸出)。

请回答:(1)滴加盐酸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

是.(写化学式)。

(2)该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为.

(3)滴加稀盐酸至50mL时共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1.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

A.硅胶B.水晶C.玛瑙D.硅石

2.NaOH、KOH等碱性溶液可以贮存在下列哪种试剂瓶中()A.具有玻璃塞的细口瓶B.具有玻璃塞的广口瓶

C.带滴管的滴瓶D.具有橡胶塞的细口瓶

3.可以用来制取半导体材料(如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是()A.二氧化硅B.粗硅C.高纯硅D.硅酸盐

4.下列不是水玻璃用途的是()

A.肥皂填料B.木材防火剂C.纸板黏胶剂D.建筑装饰材料

5.下列不属于传统硅酸盐产品的是()

A.玻璃B.水泥C.光导纤维D.陶瓷

6.钢筋混凝土强度大,常常用来建造高楼大厦、桥梁涵洞、高速公路等,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成分的是()

A.水泥、沙子和钢筋B.水泥、沙子、碎石和钢筋

C.水泥、碎石和钢筋D.水泥、沙子和碎石

7.构成地壳基本骨架的非金属元素的是(双选)()A.Al B.O C.Si D.C

8.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几乎所有的酸都不与其反应,但有一种酸能够和二氧化硅发生反应,这种酸是()

A.浓盐酸B.硫酸C.硝酸D.氢氟酸

9.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10.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理由是()A.Si是非金属元素B.SiO2对应的水化物是可溶性弱酸

C.SiO2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SiO2不能与酸反应

11.下列物质中,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双选)()A.碳酸钠B.硅酸钠C.二氧化硅D.氢氧化铝

12.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CO2→H2CO3B.SiO2→Na2SiO3C.Na2O2→Na2CO3D.SiO2→H2SiO3

13.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有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又有沉淀产生,下列溶液中符合此条件的是(双选)()

A.Ag+、Al3+、K+ B.SiO32-、AlO2-、K+

C.Ag+、Cu2+、Na+ D.Ag+、Ba2+、Na+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双选)()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 +2OH- +CO2 ===CaCO3↓+H2O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CO32- +SiO2==SiO32- +CO2↑

C.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SiO2 +2OH- === SiO32-+H2O↑

D.硅酸与烧碱溶液中和:H2SiO3+2OH- === SiO32-+2H2O

15.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的古铜色硬铝制造。取硬铝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每一步试剂均过量),由此可以推知硬铝的组成为()

A.Al、Cu、Mg、Si、Mn

B.Al、Mg、Si、Zn

C.Al、Fe、C、Cu

D.Al、Si、Zn、Na

16.在SiO2+3C SiC+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A.36∶30 B.60∶36 C.2∶1 D.1∶2

三、填空题:

17.(12分)用多种方法鉴别下列两组白色粉末物质(注:①能够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②

鉴别方法可以不用填满,若序号不够也可以自己再添)。

(1)Na2CO3和SiO2

①②

(2)CaCO3和Na2SiO4

①②

高考化学专题有机化学复习精选

高考化学专题有机化学复习 七、有机反应类型与对应物质类别 1.取代反应 (1)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①烷烃:光照条件下与X2取代; ②芳香烃:Fe(FeX3)条件下与X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水浴下的硝化反应;与浓硫酸在70~80℃水浴条件下的磺化反应;在光照下与X2发生烷基上的取代; ③醇:与HX取代;与含氧酸酯化;分子间脱水; 注:醇与钠的反应归入置换反应. ④酚:与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与浓硝酸生成2,4,6-三硝基苯酚; 注:液态酚与钠的反应仍属于置换反应. ⑤酯:酯的水解; ⑥羧酸:羧酸的酯化反应; ⑦卤代烃:与NaOH溶液共热水解. (3)典型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CH3CH2OH+HOCH2CH3 CH3CH2OCH2CH3 2.加成反应 (1)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 (2)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包括含C=C、C C、-CHO、羰基、苯环的物质,具体如下: ①烯烃:与H2、X2、HX、H2O、HCN等加成; ②炔烃:与H2、X2、HX、H2O、HCN等加成; ③苯及同系物:与H2在Ni催化下加成、与Cl2在紫外光下加成;

④醛:与HCN、H2等; ⑤酮:H2; ⑥还原性糖:H2; ⑦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H2、H2O、X2等; ⑧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如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等.说明: 一般饱和羧酸、饱和酯不发生加成反应. (3)典型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3.加聚反应 (1)定义: 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2)特征:①是含C=C双键物质的性质.②生成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

(完整版)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1)气态: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 有机物的溶解性 有机化学知识点梳理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 个大气压、20℃左右)] ① 烃类:一般 N(C)≤4 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 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 3Cl ,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 2F 2,沸点为-29.8℃) (1) 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 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 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 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 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 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 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 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 NaOH ,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9.3g (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 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 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 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 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 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 有机物的密度 (1)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 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 苯 氯乙烯(CH 2==CHCl ,沸点为-13.9℃) 甲醛(HCHO ,沸点为-21℃) 氯乙烷(CH 3CH 2Cl ,沸点为 12.3℃) 一溴甲烷(CH 3Br ,沸点为 3.6℃) 四氟乙烯(CF 2==CF 2,沸点为-76.3℃) 甲醚(CH 3OCH 3,沸点为-23℃) 甲乙醚(CH 3OC 2H 5,沸点为 10.8℃) 环氧乙烷( ,沸点为 13.5℃) (2) 液态:一般 N(C)在 5~16 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 CH 3(CH 2)4CH 3 环己烷 甲醇 CH 3OH 甲酸 HCOOH 溴乙烷 C 2H 5Br 乙醛 CH 3CHO 溴苯 C 6H 5Br 硝基苯 C 6H 5NO 2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 固态:一般 N(C)在 17 或 17 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 C 12 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特殊:苯酚(C 6H 5OH )、苯甲酸(C 6H 5COOH )、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 4. 有机物的颜色 ☆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 三硝基甲苯( 俗称梯恩梯 TNT )为淡黄色晶体; ☆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 2,4,6—三溴苯酚 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逆。 V正=V逆改变条件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V正=V逆 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 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 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又如:若某化学平衡体系原温度为50℃,现升温到100℃(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温度变为50℃~100℃。 2、适用范围: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3、推广:该原理适用于很多平衡体系: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 考点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

2019年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部分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有机化学部分 1.[2019全国卷Ⅰ] 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写出B的结构简式,用星号(*)标出B 中的手性碳。 (3)写出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只需写出3个) (4)反应④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 (5)⑤的反应类型是。 (6)写出F到G的反应方程式。 (7)设计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羟基

(2) (3) (4)C2H5OH/浓H2SO4、加热 (5)取代反应 (6) (7) 【解析】 【分析】有机物A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羟基转化为羰基,B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中的羟基被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羧基,则D的结构简式为。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中与酯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正丙基取代生成F,则F的结构简式为,F首先发 生水解反应,然后酸化得到G,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则根据B的结构简式可知B中的手性碳原

子可表示为。 (3)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中含有醛基,则可能的结构为 。 (4)反应④是酯化反应,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乙醇/浓硫酸、加热。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⑤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6)F到G的反应分两步完成,方程式依次为: 、 。 (7)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可以先由甲苯合成 ,再根据题中反应⑤的信息由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最后根据题中反应⑥的信息由合成产品。具体的合成路线图为: ,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 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 .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若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则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C.达到平衡时,有amol A消耗的同时有b mol B生成 D.若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且a+b=c+d,则当升高容器内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15.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化学》专题突破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化学》专题突破 【考纲要求】 1.理解甲烷、乙烯和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3.了解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掌握其化学性质 4.了解油脂、糖类、蛋白质的组成、结构、重要性质 重点:官能团的概念、有机物化学性质 难点: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知识网络】 几种重要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必修有机化学容较为简单,包括主要容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其知识网络如下: 【考点梳理】 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 甲烷 CH4 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剩余 价键被氢原子“饱和”,链状 (1)氧化反应:燃烧 (2)取代反应:卤代 乙烯 CH2=CH2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链状 (1)氧化反应:燃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与H2O加成为乙醇苯 分子中含有苯环,苯环中碳 碳之间有介于单键和双键 之间的独特的键,环状 (1)取代反应:卤代、硝化 (2)加成反应:与H2加成生成环己烷乙醇CH3CH2OH 分子中含有羟基;羟基与链 烃基直接相连 (1)取代反应:与活泼金属Na、K等制取H2 (2)氧化反应:催化氧化时生成乙醛;完全燃烧 生成CO2和H2O 乙酸CH3COOH 分子中含有羧基,受C=O 双键影响,O—H键能够断 裂,产生H+ (1)酸性: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2)酯化反应:与乙醇等醇类物质反应生成酯物质的类别分子结构特征重要化学性质用途 糖 类 单 糖 葡萄糖 C6H12O6 多羟基醛,与果糖是同 分异构体 具有醛和多元醇的性质,能与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反 应,也能与乙酸等反应生成酯 1.医用:静脉注射,为体 弱和血糖过低的患者补 充营养 2.用于制镜工业、糖果工 业的等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无醛基不具有醛的性质,1mol蔗糖 水解生成1mol葡萄糖和1mol 果糖 作甜味食品,用于糖果 工业

高考化学专题有机化学复习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化学 七、有机反应类型与对应物质类别 1.取代反应 (1)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①烷烃:光照条件下与X2取代; ②芳香烃:Fe(FeX3)条件下与X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水浴下的硝化反应;与浓硫酸在70~80℃水浴条件下的磺化反应;在光照下与X2发生烷基上的取代; ③醇:与HX取代;与含氧酸酯化;分子间脱水; 注:醇与钠的反应归入置换反应。 ④酚:与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与浓硝酸生成2,4,6-三硝基苯酚; 注:液态酚与钠的反应仍属于置换反应。 ⑤酯:酯的水解; ⑥羧酸:羧酸的酯化反应; ⑦卤代烃:与NaOH溶液共热水解。 (3)典型反应 CH4+Cl2 CH3Cl+HCl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CH3CH2OH+HOCH2CH 3 CH3CH2OCH2CH3 2.加成反应 (1)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 (2)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包括含C=C、 C C、-CHO、羰基、苯环的物质,具体如下: ①烯烃:与H2、X2、HX、H2O、HCN等加成; ②炔烃:与H2、X2、HX、H2O、HCN等加成; ③苯及同系物:与H2在Ni催化下加成、与Cl2在紫外光下加成; ④醛:与HCN、H2等; ⑤酮:H2;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⑥还原性糖:H2; ⑦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H2、H2O、X2等; ⑧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如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等。 说明: 一般饱和羧酸、饱和酯不发生加成反应。 (3)典型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梳理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 点梳理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有机化学知识点梳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 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 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 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 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 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 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 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 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 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 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 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 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 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 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 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 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 .体 .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

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 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 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 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 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 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 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 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 的 有 : 多 氯 代 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2018年高考化学母体题源专练-专题19 有机化学基础 含

【母题来源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 n H2m O 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4)F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CO2,W共有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d;(2)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3)酯基、碳碳双键;消去反应;(4)己二酸; 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 +(2n-1)H2O(5)12;;(6) 。 【试题解析】(1)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糖,没有甜味,错误;b.麦芽糖是二糖,水解只生成2个分子的葡萄糖,错误;c.无论淀粉是否水解完全,都会产生具有醛基的葡萄糖,因此都可以产生银镜反应,故不能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都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故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高考真题解析(30页)

高考题分类汇编(化学部分) 有机化学 (1)11. 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解析】易知发生四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下图所示,显然Y、Z中只含一种官能团,即可! 【答案】B 【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与HX加成,与H2O加成,双键被氧化剂氧化,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的条件及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 【点评】本题很有新意,不过貌似一些反应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了:如烯烃的氧化,烯烃与水加成!但总体还可以,有些创意,赞一个!有机结构—性质—官能团这条主线

能够推陈出新难能可贵的! (2)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 C.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D. 阴极射线、α-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试题解析: A、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来自高中化学课本体系的不同位置,但,都是所在部分的重点识记的知识内容。考察学生化学知识面的宽度,考察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和重点知识的敏感度。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棉花是天然纤维,油脂是天然混甘油酯,棉花和油脂是天然有机高分子,ABS树脂是合成有机高分子。 B、核能、太阳能、甲醇汽油、无磷洗涤剂分据不同章节,和社会生活热点息息相关。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并不是书本知识。要了解低碳的含义,更要明确化学知识对低碳的实际意义。考察学生的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或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应用积极性。其中无磷洗涤剂不能直接降低碳排放。 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基本实验仪器,课本集中在选修模块中。考察重点实验方法,体现重点知识与化学强调实验的特点。 D、阴极射线、α-粒子散射现象、布朗运动同样是实验方法,但,分别出现在课本的不同单元和模块中。阴极射线在物理中出现,α-粒子散射实验研究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布朗运动设计分散系知识,是悬浊液特有现象。 本题答案:C 教与学提示: 要重视实验、重视实验原理的解释。本题极具迷惑性的选项是D,因为D中的实验学生不会很熟悉,所以无所适从。和大学接轨的分析探究性实验是重点,注重分析、研究问题的手段的运用。强调学以致用,强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热点问题。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 D.6NO+4NH3 5N 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 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 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 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 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67%B.50%C.25%D.5% - 6 -

2019年高考化学有机化学汇编(全国卷、地方卷)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有机化学汇编 1.[2019全国卷Ⅰ] 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写出B的结构简式,用星号(*)标出B 中的手性碳。 (3)写出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只需写出3个) (4)反应④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 (5)⑤的反应类型是。 (6)写出F到G的反应方程式。 (7)设计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1)羟基

(2) (3) (4)C2H5OH/浓H2SO4、加热 (5)取代反应 (6) (7) 【解析】有机物A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羟基转化为羰基,B与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中的羟基被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羧基,则D的结构简式为。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中与酯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正丙基取代生成F,则F的结构简式为,F首先发生水 解反应,然后酸化得到G,据此解答。 【拓展】(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知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则根据B的结构简式可知B中的手性碳原

子可表示为。 (3)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中含有醛基,则可能的结构为 。 (4)反应④是酯化反应,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乙醇/浓硫酸、加热。 (5)根据以上解析可知⑤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6)F到G的反应分两步完成,方程式依次为: 、 。 (7)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可以先由甲苯合成,再根据题中反应⑤的信息由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最后根据题中反应⑥的信息由 合成产品。具体的合成路线图为: ,

2019届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题—有机选择专题练习(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专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模型可表示为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新制的氢氧化铜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乙醇 D.丁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2.指甲花中存在的β-紫罗蓝酮属于一种萜类化合物,可作为合成维生素A 的原料。下列有关β-紫罗蓝 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蓝酮的分子式为C10H14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与足量的H2反应后,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一种 D.和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分子式为C14H15O6NBr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 该有机物最多消耗4 mol NaOH 4.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有4 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B.和互为同系物 C.乙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3 种 B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C .饱和(NH 4)2SO 4 溶液和福尔马林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其原理相同 D .聚合物(—[ C H 2—CH 2—CH —CH 2—]n )可由单体 CH 3CH =CH 2 和 CH 2=CH 2 加聚制得 C |H 3 7. 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盆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B .苯与棱晶烷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 C .上述三种物质中,与甲苯互为同系物的只有苯 D .上述三种物质中,只有棱晶烷的所有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8. 增塑剂 DCHP 可由环己醇制得。环已醇和 DCHP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CHP 的分子式为 C 20H 14O 4 B 环已醇和 DCHP 的二氯代物均有 4 种 C.1molDCHP 水解时消耗 2mol NaOH D.环已醇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9、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祛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氧化、加聚反应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与苯甲酸苯甲酯属同系物 D.水解生成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3 种 10. 化合物 X 是一种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 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 X 的分子式为 C 16H 16O 6 HO HO B. 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O C. 1mol 化合物 X 最多可与 5molNaOH 、7mol H 2、4molBr 2 发生反应 D. 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H 3C O O OH CH 3

2020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化学试汇编--有机化学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有机化学 (05上海)1、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 A 、三溴笨酚 B 、烧碱 C 、乙酸乙脂 D 、石碳酸 (05上海)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最简式C 2H 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 C 2H 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 :C .. Cl ..Cl :Cl D 、臭氧的分子式O 3 (05广东)18、背景材料:①2020年夏季,特氟隆不粘锅事件引起公众关注;②2020年冬季,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蛋白质的科学家;③2020年初春,广东大部分地区进行人工降雨;④2020年春末,某高速公路发生液氯运输车翻倒泄露事故。下列相应说法正确的是 A 、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氟利昂 B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形成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有丁达尔现象 C 、AgI 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D 、附近人员应迅速远离液氯泄露地点,并逆风往安全区域疏散 (05江苏)1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 .配制50 g 质量分数为5% NaCl 溶液:将45 mL 水加入到盛有5 g NaCl 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B .制备乙酸乙酯: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C .鉴定SO 24: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 .鉴别环已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环已烯和苯中 (05广东)12、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色素。苏丹红是一系列人工合成染料,其中“苏丹红4号”的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苏丹红4号”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属于芳香烃衍生物 C 、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属于甲苯同系物 (05江苏)13.某有机化合物X ,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 是 A C 2H 5OH B C 2H 4 C CH 3CHO D CH 3COOH 乙醇 乙酸 碳酸钠 饱和溶液 HO N=N N=N CH 3 CH 3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 有机化学合成与推断(选修)

1.【2018新课标1卷】化合物W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1∶1)______________。 (7)苯乙酸苄酯()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氯乙酸取代反应乙醇/浓硫酸、加热C12H18O3羟基、醚键 、

【解析】分析:A是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氯乙酸钠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水解又引入1个羧基。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在催化剂作用下F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酯基均转化为醇羟基,2分子G发生羟基的脱水反应成环,据此解答。 (7)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合成苯乙酸卞酯的路线图为 。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涉及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知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反应条件的选择、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书写及物质转化流程图的书写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掌握常见的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与各类官能团的数目关系,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设计合成路线图时有关信息隐含在题干中的流程图中,

高考理综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完整版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 3CH 2CH 3和 (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 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 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 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 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 ⑸ C n H 2n +2O :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H 2CH 2OH 、CH 3CH(OH)CH 3、CH 3OCH 2CH 3 ⑹ C n H 2n O :醛、酮、环醚、环醇、烯基醇。如:CH 3CH 2CHO 、CH 3COCH 3、CH 2=CHCH 2OH 、 、 、 ⑺ C n H 2n O 2:羧酸、酯、羟醛、羟基酮。如:CH 3CH 2COOH 、CH 3COOCH 3、HCOOCH 2CH 3、HOCH 2CH 2CHO 、 CH 3CH(OH)CHO 、CH 3COCH 2OH ⑻ C n H 2n +1NO 2:硝基烷、氨基酸。如:CH 3CH 2NO 2、H 2NCH 2COOH ⑼ C n (H 2O)m :糖类。如: CH 2 CH 2—CH 2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3 CH 3 CH 3O CH 2—CH —CH 3 CH 2—CH 2 O CH 2 CH 2 CH 2—CH —OH

核心素养提升28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核心素养提升○ 28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广泛 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素养说明:化学核心素养要求考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化学平衡在化工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控制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平衡向着理想的方向移动,是近几年高频考点,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1.总体原则 (1)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条件原则 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太慢 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二者影响的矛盾性 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从实际生产能力分析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能力等从催化剂的使用活性分析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2)平衡类问题需考虑的几个方面 ①原料的来源、除杂,尤其考虑杂质对平衡的影响。 ②原料的循环利用。 ③产物的污染处理。 ④产物的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⑤气体产物的压强对平衡造成的影响。 ⑥改变外界条件对多平衡体系的影响。 2.典型实例——工业合成氨 (1)反应原理 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

(2)反应特点:①反应为可逆反应;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③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3)反应条件的选择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 速率的影响 对平衡混合物中 氨含量的影响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增大压强增大反应 速率 平衡正向移动, 提高平衡混合物 中氨的含量 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需 要动力大,对材料、设备的要求高。 故采用10~30 MPa的高压 升高温度增大反应 速率 平衡逆向移动, 降低平衡混合物 中氨的含量 温度要适宜,既要保证反应有较快 的速率,又要使反应物的转化率不 能太低。故采用400~500 ℃左右 的温度,并且在该温度下催化剂的 活性最大 使用催化剂增大反 应速率 没有影响工业上一般选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4)原料气的充分利用 合成氨反应的转化率较低,从原料充分利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中可采用循环操作的方法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题型专练] 1.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2A(g)+B(g)2M(g)ΔH<0。下列有关该工业生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放热的熵减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该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B.若物质B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B,以提高A的转化率 C.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M,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解析这是一个放热的熵减反应,只有当ΔH-TΔS<0时,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A错误;加入过量的B,可以提高A的转化率,B正确;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