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导学案-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教案)教学内容《秋晚的江上》是一首描绘秋天江边夜景的诗歌,通过对江上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对其中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情感。
2.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秋晚的江上》。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诗歌分析工具,如修辞手法表、情感分析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引发学生对秋天美丽景象的思考和感受。
2. 诗歌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秋晚的江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诗歌分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写读后感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所描绘景象的感受和体会。
5. 艺术欣赏:通过欣赏与诗歌相关的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板书设计1. 《秋晚的江上》2. 诗歌内容概括:描绘秋天江边夜景的美丽与宁静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拟人等4. 诗歌意境和情感:秋天的美丽与宁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作业设计1. 朗读《秋晚的江上》,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并举例说明。
3.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所描绘景象的感受和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秋晚的江上》的内容和意义,学习并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积累“归巢”“芦苇”“驮着”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与节奏。
3.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图片一、新课导入1.出示白居易的《暮江吟》前两句,引出课题。
2.齐读诗题——《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2.学生读诗。
第一遍,读准字音。
强调巢(cháo),和苇(wěi)的读音,辨析多音字尽的读音。
图片第二遍,读出节奏,并讨论读完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倦鸟归巢,驮着斜阳凌江飞过,江边的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三、赏析诗歌(一)学习第一小节1.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节描写的景物。
说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鸟儿、斜阳)2.说说看到了怎样的鸟儿?(倦了的鸟儿驮着斜阳的鸟)3.小组交流:“倦了”、“驮着斜阳”带给你怎样的画面?展开想象讨论。
小结画面:第一段写了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的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1.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这一段描写的景物。
想一想:第二节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斜阳、芦苇)图片2.在画面的描写中,你觉得这一段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妙?(翻、掉、妆、红颜)(1)做一做:请学生上台做一做“翻”的动作?理解文中“双翅一翻”的含义。
翻:把画面由天空降落到了江面,跳跃感很强。
这一翻,斜阳的余晖都掉到江面,这一翻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活泼。
(2)换一换:能不能把“掉”换成洒?不能,掉表示是一下落下,表现出瞬间的变化,洒没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3)猜一猜:“红颜”是指什么?1.红的颜色2.貌美的女子(4)论一论:“也妆成一瞬的红颜”的表达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①拟人,“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2、点拨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构一致)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第1篇】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通过扩词法,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课时]1课时一、学习《秋晚的江上》(一)脑力风暴,走进诗歌在黑板上呈现“()的江上”和“江上的()”,请学生进行自由联想,提出各自的想法并描述一幅画面。
(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画面美学生自由朗读,呈现问题:找出诗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来,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里的景色。
(三)展开想象,品析诗歌语言美1.在第一节中找出最传神的两个词(倦,驮)。
试着用“驮”造句,你在生活中“驮”过最重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不用“背”“带”?想象一下飞鸟驮着斜阳的画面,诗人眼前呈现的是怎样的景观呢?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2.找出第二节中的两个动词(翻,掉)。
想象一下,飞鸟一翻翅膀,把斜阳掉在江上,诗人眼前是怎样的景观?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飞鸟更活泼,还是你见到的飞鸟更活泼?为什么?查字典理解“妆”和“红颜”,这是什么修辞?为什么芦苇“妆成红颜”只是“一瞬的”?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自由朗读,分享本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
(对景物的细节描写,大胆想象,运用修辞)(四)诵读诗歌,领悟诗歌意境美教师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学生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朗诵诗歌,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的意境。
诗人在诗歌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怎样感受到的?(五)了解小诗体会对比《秋晚的江上》与《暮江吟》。
(六)尝试去认真观察你身边秋天的景物,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以及你的感受,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二、学习《花牛歌》(一)读课题,想象画面板书课题,引导交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花牛歌》,齐读诗题。
说一说:读了诗题,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1《秋晚的江上》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1《秋晚的江上》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秋晚的江上》的内容,并能朗读流畅。
2.能够感受诗歌中描述的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风景。
4.能够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对诗歌中描绘的秋天景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意思。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三、教学难点1.表达对秋天景色的情感。
2.用简短的词语组织语言。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歌《秋晚的江上》课文、课件、录音机、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一遍诗歌《秋晚的江上》。
2. 学习诗歌让学生跟读诗歌,重点掌握每句话的意思。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朗读诗歌的不同部分。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情诠释诗歌。
4. 共同探讨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引导他们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景色的感觉。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秋天的景色和氛围对我们的感受。
六、课堂作业1.写一篇关于秋天景色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七、扩展活动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描绘秋天景色的画作,并在班级展示。
八、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评定。
2.作业评定。
本教案是针对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1《秋晚的江上》的优质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秋天景色的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
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学情分析对儿童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建议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课时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精品教案
4现代诗二首第1课时《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秋天写下了精彩的诗歌,你都知道哪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指生说,相机点评)(预设: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是呀,在不同诗人的笔下,秋天是不一样的,有忧愁的,有秋高气爽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现代的诗人刘大白笔下的秋天,去看看他的眼中秋晚的江上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指生说。
(我知道了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地点是江边。
)4、同学们,你们对刘大白了解多少呢?谁能将课前预习的资料分享给大家?(指生简介刘大白,师总结)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5、著名的诗人刘大白在一个美丽的秋天来到夕阳西下的江边,他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打动,写下了——《秋晚的江上》这首诗。
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一下字典。
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2、解决生字障碍,读通诗歌。
出示生字: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3、指生读诗歌,师纠错,点评。
4、分小组读诗歌,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秋晚的江上》教案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秋晚的江上》教案一、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是部编语文四年级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和小孩在秋天的傍晚划船的故事。
这篇课文既富有情感,又具有启发性,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听懂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故事情节;2.能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语音语调;3.能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4.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难点1.听懂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2.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3.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谈论秋天的特点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3.理解课文: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4.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课时1.复述课文:学生分组复述课文,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阅读理解测试: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口头表达:考察学生是否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课外拓展1.邀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类似情感表达的短文;2.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对自然美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秋晚的江上》这篇课文,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积极投入和收获满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选自《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
由于学生接触现代诗较少,因此我把本课作为讲读课文进行了处理,旨在使学生学习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并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体会诗歌,积累诗歌。
本首诗歌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诗歌极富画面感,同时画面又充满情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诗的句式长短不一,使诗歌富有很强的节奏感。
简洁的勾勒,夸张独特的想象,修辞的妙用,让倦鸟、斜阳、芦苇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
【设计理念】“课标”对小学中段诗歌的学习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结合学校融合课程理念,尝试通过语文课堂上美术元素的加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丰富语文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同时渗透美学教育,进而体会诗画结合,情景交融带给学生的较高层次审美体验。
与此同时,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学习目标】1.认识“巢、苇”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歌中美好生动的画面。
3.通过诗配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表现美的能力,给学生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诗歌画面美的能力。
2.引导学生想象,通过画面表现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想象法,诗画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
课前诵读学过的现代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时令?我们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秋晚的江上》。
通过课题,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营造学诗氛围。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刘大白。
图片2. 明确学诗方法: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3.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巢苇4. 初读诗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三课第一课时《秋晚的江上》教案含反思
第三课第一课时《秋晚的江上》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如何阅读和欣赏现代诗。
2. 通过阅读《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所表达的内涵。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阅读《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理解其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习诗歌的节奏、押韵、意象等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对于现代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欣赏方法。
2. 对于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的现代诗歌的辨析和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述诗人刘大白和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阅读《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请学生分别阅读这两首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其语言和情感的特色。
3. 诗歌分析:请学生分别分析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所表达的内涵。
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4. 诗歌表现手法学习:通过分析两首诗的节奏、押韵、意象等表现手法,学习如何欣赏现代诗歌的艺术价值。
5. 拓展阅读:请学生阅读其他一些现代诗歌,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再别康桥》等,进一步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6. 课堂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7. 作业布置:请学生自选一首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赏析,写下读后感或分析文章,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文《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
2. 其他现代诗歌作品。
3.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
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鼓励多元化的理解和解读。
2. 对于诗歌中的难点和疑点,教师应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确保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 在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的诗歌作品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
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
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
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通过扩词法,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课时]1课时一、学习《秋晚的江上》(一)脑力风暴,走进诗歌在黑板上呈现“()的江上”和“江上的()”,请学生进行自由联想,提出各自的想法并描述一幅画面。
(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画面美学生自由朗读,呈现问题:找出诗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来,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里的景色。
(三)展开想象,品析诗歌语言美1.在第一节中找出最传神的两个词(倦,驮)。
试着用“驮”造句,你在生活中“驮”过最重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不用“背”“带”?想象一下飞鸟驮着斜阳的画面,诗人眼前呈现的是怎样的景观呢?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2.找出第二节中的两个动词(翻,掉)。
想象一下,飞鸟一翻翅膀,把斜阳掉在江上,诗人眼前是怎样的景观?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飞鸟更活泼,还是你见到的飞鸟更活泼?为什么?查字典理解“妆”和“红颜”,这是什么修辞?为什么芦苇“妆成红颜”只是“一瞬的”?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自由朗读,分享本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
(对景物的细节描写,大胆想象,运用修辞)(四)诵读诗歌,领悟诗歌意境美教师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学生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朗诵诗歌,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的意境。
诗人在诗歌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怎样感受到的?(五)了解小诗体会对比《秋晚的江上》与《暮江吟》。
(六)尝试去认真观察你身边秋天的景物,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以及你的感受,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二、学习《花牛歌》(一)读课题,想象画面板书课题,引导交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花牛歌》,齐读诗题。
秋晚的江上 优秀导学案
秋晚的江上【学习目标】1.认识“巢、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想象力,激发写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学习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写诗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资料链接。
1.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2.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二、预习课文。
1.给加点的汉字写拼音。
归巢.()芦苇.()2.精挑细选。
装妆()扮假()3.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2)鸟或蜂、蚁等的窝。
()4.课文整体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5.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cháo wěi2.妆装3.一瞬巢4.归巢倒映江面5.(1)秋天。
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导学案-部编版
《秋晚的江上》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导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夕阳西下,倒映江面,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殷红。
让我们一起到“秋晚的江上”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学习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学习难点:学会抓住主要景物描绘画面。
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充满诗意的画面:【欣赏美丽画面】向晚的清江之上,斜阳夕照,倦鸟回巢。
而一个“驮”字,让我们看到了本就疲倦的归鸟的沉重。
这是一幅看似静态的图画,但是突然,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抖落夕阳的鸟儿轻盈自山地展翅远飞,我们仿佛听到了斜阳落入江水的扑通之声。
一“翻” 一“掉”两个动词,让我们欣赏了鸟儿展翅、夕阳渐落的动态美。
此时,夕阳入江,余晖斜照江面,头白的芦苇也被“妆”成了红颜,此时的斜阳倒成了一位化妆师,让落日余晖下的芦苇展现出了瑰丽的色彩。
果然如《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展开想象,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
【学习习作技巧】这首诗,7行,49个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夕照图景。
标题:秋晚的江上一一季节(秋)、时间(晚)、地点(江上)。
告诉了我们整个优美景致的大背景。
选择的景物:符合季节和时间特点、动静结合、绘形绘色。
秋季,正是江上芦苇盛开的季节,芦苇的花是白色的,故曰头白。
晚上,正是太阳西落时,所以是斜阳,而鸟儿忙碌一天,归巢时更显倦意。
首节三句,虽有动词“驮”,但感觉是一幅静态图;直到第二节的一翻一掉, 整个画面动起来了。
可谓动静结合。
此时,头口的芦苇也被夕阳妆上了红颜。
一白一红,色彩明艳。
lll⅛,作者选取了典型的景物(芦苇、斜阳、倦鸟),自上而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斜阳夕照、倦鸟归巢图。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名为《秋晚的江上》。
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描写了秋天傍晚时分江面上的景象,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好,还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秋晚的江上》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江面上的景象。
2.能力目标:–能够听、说、读、写课文中的内容;–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入秋天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好奇和兴趣。
2.学习课文(20分钟)–先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氛围;–分段解读,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逐句解释,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听读练习(10分钟)–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掌握情况。
2.分组讨论(15分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句子,然后汇报。
3.语文实践(20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要求使用课文中的词语。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从多个方面接触了《秋晚的江上》这篇文章,对秋天的景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但是也发现在分组活动中,有一些学生表现得比较不积极,未能充分参与讨论。
下节课可以采用更活跃的分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听说训练方面也需要加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单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 部编版
秋晚的江上导学单【学习目标】1.认识“巢、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想象力,激发写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学习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写诗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1.边读课文边圈画本课生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霸占:指仗势占为己有。
剪秋罗:石竹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约60cm。
偷渡:1. 秘密地渡过某一水域。
2. 偷越关隘或国境。
本课指太阳悄悄地落山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
2.反复朗读这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在文中圈画出来。
抓关键词,借助插图,边读边想象画面。
3.你看过的夕阳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夕阳映照下,有些疲倦的鸟儿飞翔的样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第1小节!归巢的鸟儿是怎样飞的?倦了的鸟儿是怎样驮着斜阳的?4.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请你模仿诗歌写一写。
二、预习课文。
1.给加点的汉字写拼音。
归巢.()芦苇.()2.精挑细选。
装妆()扮假()3.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2)鸟或蜂、蚁等的窝。
()4.课文整体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5.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滴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坐,。
花牛在草地里眠,。
花牛在草地里走,。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秋晚的江上-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秋晚的江上-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熟记并朗读《秋晚的江上》课文;2.能够理解并词汇正确使用文章中的生词;3.能够正确使用所学过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写出简单的描述性文章;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色;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想象和意境。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整理好教学资料;2.准备好朗读的语音节奏;3.布置课前作业。
导入新课1.老师朗读《秋晚的江上》课文,并模仿千古诗人苏轼的风格,将文章朗读得浑然天成,如水一般顺畅。
2.让学生体验这篇课文所表现的意境,引导其感受到江边的秋天,以及诗文中的音韵之美和文笔之妙。
3.分享课文的作者,“朱自清是一位爱好文学的语文教师,他的散文以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著称。
”鼓励学生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感。
学习主体1.给学生分发文本,研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词语和语调,帮助其理解文章内容。
2.词语解释。
介绍文章中的生词:徘徊、潺潺、纵情等,以及相关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3.学生阅读时,注意传达出透着凉意的江水、水波荡漾的画面,和苏轼的安逸诗趣。
4.模仿写作。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调和句式,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鼓励学生找灵感写一段描述自己身边自然景色的文字。
课堂讨论1.针对在写作时让学生遇到的困难和不足进行讨论;2.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成果,提供互相的建议;3.帮助学生成长自信。
课堂总结1.老师指导学生用简短的话来回顾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所传达的情感;2.老师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梳理课堂要点。
课后作业1.写出一段两百字的感恩状,感谢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色;2.熟记《秋晚的江上》课文,让文章的印象深植于心中。
小结《秋晚的江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经典散文,通过它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和读懂生动的语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好文章的情感和文笔,提高作文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秋晚的江上》选自《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
由于学生接触现代诗较少,因此我把本课作为讲读课文进行了处理,旨在使学生学习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并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体会诗歌,积累诗歌。
本首诗歌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诗歌极富画面感,同时画面又充满情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诗的句式长短不一,使诗歌富有很强的节奏感。
简洁的勾勒,夸张独特的想象,修辞的妙用,让倦鸟、斜阳、芦苇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
【设计理念】“课标”对小学中段诗歌的学习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结合学校融合课程理念,尝试通过语文课堂上美术元素的加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丰富语文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同时渗透美学教育,进而体会诗画结合,情景交融带给学生的较高层次审美体验。
与此同时,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学习目标】1.认识“巢、苇”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歌中美好生动的画面。
3.通过诗配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表现美的能力,给学生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诗歌画面美的能力。
2.引导学生想象,通过画面表现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想象法,诗画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
课前诵读学过的现代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时令?我们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秋晚的江上》。
通过课题,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营造学诗氛围。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刘大白。
图片2. 明确学诗方法: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3.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巢苇4. 初读诗歌。
秋晚的江上导学案
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4)四、中心思想 (5)五、读文感知 (5)六、考试常见题型及答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能够理解和感受诗中描绘的秋晚江上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们要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归巢的鸟儿”、“斜阳”、“江上的渔火”等,理解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要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诗歌的形式去观察和表达生活中的美好。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诗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边晚景图。
2. 诗中“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鸟儿和斜阳之间的关系。
二、选择题1. 下列对《秋晚的江上》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B. “头白的芦苇”是这首诗描写的中心。
C.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不但写活了鸟和太阳,也写活了芦苇和江。
D. “还驮着斜阳回去”写出了一个疲倦的鸟儿驮着太阳飞行的情景,突出表现了鸟儿不畏艰辛的精神。
2.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中的“翻”和“掉”两个动词用得极为巧妙,其妙处是()A. 描写了鸟儿飞翔的动作轻盈敏捷。
B. 突出了鸟儿倦的程度。
C. 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使鸟儿和斜阳的形象跃然纸上。
D. 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三、简答题1. 诗中“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秋晚的江上》预习检测题目答案一、填空题1.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的作者是刘大白,诗中描绘了鸟儿、斜阳、江面、芦苇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边晚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晚的江上》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导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夕阳西下,倒映江面,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殷红。
让我们一起到“秋晚的江上”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学习难点:学会抓住主要景物描绘画面。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充满诗意的画面:
【欣赏美丽画面】
向晚的清江之上,斜阳夕照,倦鸟回巢。
而一个“驮”字,让我们看到了本就疲倦的归鸟的沉重。
这是一幅看似静态的图画,但是突然,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抖落夕阳的鸟儿轻盈自由地展翅远飞,我们仿佛听到了斜阳落入江水的扑通之
声。
一“翻”一“掉”两个动词,让我们欣赏了鸟儿展翅、夕阳渐落的动态美。
此时,夕阳入江,余晖斜照江面,头白的芦苇也被“妆”成了红颜,此时的斜阳倒成了一位化妆师,让落日余晖下的芦苇展现出了瑰丽的色彩。
果然如《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展开想象,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
【学习习作技巧】
这首诗,7行,49个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夕照图景。
标题:秋晚的江上——季节(秋)、时间(晚)、地点(江上)。
告诉了我们整个优美景致的大背景。
选择的景物:符合季节和时间特点、动静结合、绘形绘色。
秋季,正是江上芦苇盛开的季节,芦苇的花是白色的,故曰头白。
晚上,正是太阳西落时,所以是斜阳,而鸟儿忙碌一天,归巢时更显倦意。
首节三句,虽有动词“驮”,但感觉是一幅静态图;直到第二节的一翻一掉,整个画面动起来了。
可谓动静结合。
此时,头白的芦苇也被夕阳妆上了红颜。
一白一红,色彩明艳。
由此,作者选取了典型的景物(芦苇、斜阳、倦鸟),自上而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斜阳夕照、倦鸟归巢图。
鸟儿(倦)上(静态)驮翻(动态)
太阳(斜)
妆
(红)芦苇(白)掉(动态)
江下
小朋友,你欣赏了优美的诗歌意境,是不是又收获了描写景物的技巧了呢?
那就是:写景要抓住典型的景物,写景要动静结合,写景要绘形绘色。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画,圈出图画中的景、物,然后给每个词语的前面加一个修饰语,想象画面。
讲解:
通过观察,从左往右,我们看到图片里有:藤蔓、树、乌鸦、马、溪水、桥、房子、路、树木、山、夕阳。
如果表现悲凉的意境,图画左边的景物时最有表现力的,树都枯萎了,一匹瘦马,几只乌鸦,另外,空无一人的小路是不是也让我们心生孤独意味呢?
我们可以怎么形容这几种景物呢?
枯藤、老树、昏鸦、瘦马。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道路荒凉,道旁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归巢,叫声里传递着悲凉。
读到此处,你肯定想到了一首特别熟悉的诗词——《天净沙·秋思》。
一起来朗读一下吧!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抒发的是一个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为了表达这一情感,诗人着重选择那些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的景物,如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让我们读完
不禁内心沉重,心情悲凉。
无论是肃杀的悲凉,还是丰收的喜悦,秋天的美丽令无数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舒心惬意。
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这首《秋天》,找一找秋天在哪里。
秋天(节选)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多美妙的秋景图啊,请你赶快找一找你身边的秋的影子吧。
(答题时间: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归巢.(cáo cháo)芦苇.(wēi wěi)睡眠.(mán mián)
二、我来说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浙江绍兴人,著名()、()。
三、按要求写句子。
1. 归巢的鸟儿,尽管
..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了一瞬的红颜了。
(用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1. 《秋晚的江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鸟儿的劳累,________、_________又写出了鸟儿卸去重担后的轻松。
【素养能力提升】
五、阅读《秋晚的江上》,回答问题。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cháo wěi mián
解析:此题考查认读生字的认读情况。
根据字形和形声字来识记这几个生字。
二、刘大白诗人文学史家
三、1. 尽管冷风透骨,他还坚持在河边写生。
解析: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表现了鸟儿在疲倦的状态下,依然得托着斜阳的无奈。
2. 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竞相开放,小蝴蝶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呢!
解析:“妆”是化妆的意思,在这里,把芦苇当作了人来写,所以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四、倦驮翻掉
解析:因为驮着而疲倦,所以“倦、驮”体现出了鸟儿的劳累。
“翻”写出了鸟儿摆脱束缚的姿态,“掉”写出了斜阳将要下山时的情景,体现了鸟儿卸去重担后的轻松。
五、1. 倦鸟残阳芦苇
解析:诗中写了有鸟儿归巢,夕阳将要下山,芦苇被染红的样子。
2. 对江晚秋景的喜爱之情,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解析:通过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秋天傍晚的江面风景图。
“落日、飞鸟、芦苇”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