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水资源的供给分析

水资源的供给分析
影响水资源供给量的其他因素表示为Φ
本文之所以得出S=(V-E-P)*A,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水资源总量等于这个国家的多年平均径流量R,它主要取决于降水量V和蒸发量E,而降水量主要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气候和海陆位置,蒸发量主要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温度和风速。影响一个国家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为污染P和水资源的利用率i。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和人的道德素质。水资源的利用率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
在短期内,径流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所以假定径流量是不变的。污染与这个国家的水资源供给量成负相关关系,水资源的利用率与这个国家的水资源供给量成正相关关系。
水资源的供给分析
本文建立了一个水资源的供给模型,为S=(R-P)*i+Φ
其中R=
径流量表示为R(runoff),
降水量表示为V(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precipitation),
蒸发量表示为E(evapotraspiration),
水资源利用率表示为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污染表示为P
水资源供给量表示为S。

水资源分析计算

水资源分析计算
溢流坝段位于大坝中段,为开敞式溢流形式,溢流段长度21.0m,分五 孔,没空静宽3.0m,高3.0m,堰顶高程990.0m,末端采用挑流鼻坎消 能,设计洪水最大泄量28.2m3/s,校核洪水最大泄量38.7m3/s。
流域图(边界)绘制
山脊、山谷、山峰、洼地、鞍部
芦 林 湖 流 域 地 形 图
200L/d. 人 , 游 客 300L/d. 人 , 其 他 季 节 居 民 120L/d.人,游客250L/d.人。
表1 平水年××站逐月降水量表
单位:mm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全年 433.3 175.6 246.5 78.1 263.5 67.3 87.0 37.3 41.1 46.5 140.7 151.2 1768.1
——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水库调度计算、排涝计算
水文测验(测验方法、仪器、标准)
水文学研究
(自然、理论)
水文模拟(径流实验、产汇流理论)
水文预测(水文预报)
水旱灾害研究 (水多水少)
洪水过程模拟 灾害损失估算

减灾防灾措施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计算)

水资源研究

(社会、水量) 水资源规划配置(水资源开发,跨流域调水)
地下水资源:地下径流量。指多年平均下, 每年可更新的那部分地下水量。
当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减去 河川基流量(计算中的重复 水 量 ) , 即 为 当 地 水 资源量
可利用水资源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 环境容许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 的不重复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从今年5月开始计算到明年4月止。以集水区的来水量减去用水 量(逐月计算),如该月计算值为负值,说明需动用水库水量 进行补充,则水库蓄水量下降,但水库蓄水量最小不能小于死库 容;如该月计算值为正,则有余水,余水首先蓄在水库中,但 超出兴利库容(99×104m3)部分作为弃水。列表计算(见表2, 单位:m3)。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Q总=Q地表+Q地下-Q重 Q重=ρ(Q渠+Q田) 可利用总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Q总-可利用总量;Q地表-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Q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重复计算量; 地下-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Q重-重复计算量;Q渠 -渠系渗漏补给量;Q田-田间地表水灌溉入渗补 渠系渗漏补给量; 给量; 给量;ρ-可开采系数(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 可开采系数( 量的比值) 量的比值)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可供水量与可利用量的区别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根据需 可供水量:从供需分析的角度出发, 可供水量 水要求, 水要求,既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所能提供的河道 外用水量,也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和非常规 外用水量, 水源的利用, 水源的利用,水量平衡的对象是用水量 —可利用量: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开发利 可利用量: 可利用量 用的量, 用的量,不考虑回归水和非常规水源的重复利 用量, 用量,水量平衡的对象是耗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 行分析计算,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行分析计算 , 以反映流域上下游 、 干 支流、左右岸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性 支流、 • 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 按独立流域或 自治区、 直辖市) 控制节点进行计算 • 流域机构按一级区协调汇总
三、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总量:水资源可 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在统筹考虑生活、 ,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 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 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 源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可供水量的涵义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

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估算: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地表水资源可利 用量+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用量 +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 平原区 浅层地下水的渠系渗漏和渠灌田间 入渗补给量的开采利用部分与地表 水资源可利用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三,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的一些思路: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 , 可在考虑技术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 沿海地区独流入海的河流 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和防洪要求的基础上, 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和防洪要求的基础上,估 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国际河流应根据 有关国际协议及国际通用 国际河流应根据有关国际协议及国际通用 国际河流应根据 的规则, 的规则,结合近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估算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确定密切相关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特性
—流域水系独立性与完整性 流域水系独立性与完整性 流域和水系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对独立 —动态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而变化 —相对极限性 相对极限性 合理利用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注意: 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注意:
统一到 近 期 下 垫 面 条 件 下 各分 区 1956 ~ 统 一 到近 各分 2000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2000年的水资源总量系列 :
—1956~2000年地表径流量系列 1956~2000年地表径流量系列 1956 —1956~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系列 1956~ 1956 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系列 —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 1956~ 1956 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

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项目区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汛期地表水及引黄补源水,由于地表水为季节性水,利用量极少。

浅层地下水主要包括自然降雨的入渗,引黄补源渠道的侧渗补给等。

(1)可供水量计算1、降雨入渗补给量W1=p×a×F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m3;a---入渗系数,取0.25;p---年降雨量,单位mm,多年平均降雨量p=623mm,F----控制面积1.19km2W1 =0.623×0. 25×1.19×100=18.53(万m3);2、灌溉回归补给量W2=Q定×U×F灌式中:Q定—灌溉定额,立方/公顷;当p=75%,Q定=800m3/公顷;F灌——灌溉面积,亩;F灌=102.39公顷;U回归系数,取0.18。

计算可得W2=1.47万m33、河渠渗漏补给量W3=K×J×A0×L×t式中:W3-----河渠渗漏补给量,m3;K------渗透系数0.9m/d;J----垂直于河渠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0039;A0----单位长度河渠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2/m;A0=26m2/m;L----沟河长度,km,L=13.82km;t-----渗漏时间,d,t=180d。

W2=0.9×0.0039×13.82×26×180=227.02(万m3)3、地下水可采量地下水可采量等于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可开采系数。

取可利用量的85%为开采量,则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W供=(W1+W2+W3)*0.85=(189.34+227.02+68.14)*0.85=474.279(万m3)。

水资源总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总排
泄量计算,相当于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两种水量之 间的重复计算量是河川基流量。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 为:
Wh=Whr+Uh-Dh
(4-15)
Wh:一般山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m3); Whr:
一般山丘区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亿m3) ;Uh:一般
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3) Dh:一般山丘 区多年平均重复水量(亿m3)
P ( R s R s ) Q rs ( E s E s ) ( E g E g ) (U g U g ) Q mc
Qmc为浅层地下水开采量的净消耗量,Qrs为河流补给地下水量,△
表示相应的减少或增加量,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低与高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使河川基流量变为 河水补给地下水量。
m3) ;qm:多年平均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亿m3)
重复计算量:
Dh=Whrd
(4-17)
由式(4-15、16、17)可得一般山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计算公式 :
Wh=Whr+Uu+Uf+Us+Ehu+qm (4-18)
(二)岩溶山丘区:
岩溶山丘区地下水埋深比一般山丘区大,地表各类岩溶 形态不同程度发育,有利于降雨入渗,地下水向中、 深层入渗量大,在侵蚀基准面上,河流多为干谷,水 资源总量为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即
所以,山间盆地区(包括周围山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公式为: Wb=Wbs+Ub-Whrd-Us(1-K’)-Wbr(Ubp/Ut) (4-20) 式中:Wb:山间盆地区水资源总量;Wbs:山间盆地河川径流 量;Ub:山间盆地(包括周围山区)地下水资源量;Us:山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课件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计算课件
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量计算公式:Q3=Q×γ
其中:Q3为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量;Q为工业废水总 量;γ为工业废水回收率。
计算实例及分析
01
02
03
04
以某地区为例,根据其水源工 程设计来水量和水质情况,计 算出该地区的地表水可用资源
量。
根据灌排工程设计情况,计算 出该地区的灌溉和排水工程可
供水量。
根据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计算 出该地区的工业废水可回收利
用量。
分析该地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 情况,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
建议。
0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概念及重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概念
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需求与总供 给的平衡状况。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性
水资源供需平衡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02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及计算范围
水资源可利用量
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某一时间段内某区域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它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等。
计算范围
应考虑自然条件、工程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具体包括水源工程可供水 量、灌排工程可供水量、污水处理再利用水量、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量等。
01
水资源总量 = 降水量 + 地表水 + 地下水 + 土壤水 + 生物水等
02
具体计算方法:将各个来源的水 量加总,得到水资源总量。
计算实例及分析
以某地区为例,根据收集整理的降水 量数据、地表水数据、地下水数据等 ,计算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分析计算结果:分析水资源总量的变 化趋势、影响因素等,为水资源管理 和保护提供参考。

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2023最新版)

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2023最新版)

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2023最新版)本文档旨在介绍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计算方法。

1. 引言水资源利用率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评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阐述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和考虑因素。

2. 计算方法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水资源利用率 = (实际用水量 / 可利用水资源量) × 100%其中,实际用水量是指特定时间段内实际使用的水量,可利用水资源量是指特定时间段内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

3. 考虑因素在计算水资源利用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水资源计量单位:在计算过程中,应统一使用相同的计量单位,例如立方米或升。

- 时间段选择: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需基于特定的时间段,通常选择年、季度或月份作为计算周期。

- 考虑损失量:在计算可利用水资源量时,需考虑水资源的损失情况,如蒸发、渗漏等因素。

- 考虑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在计算可利用水资源量时,需考虑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和持续供给能力,以反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4. 应用案例以下为一个简单的应用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过程:假设某市在2023年度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000万立方米,实际用水量为800万立方米,则该年度的水资源利用率为:水资源利用率 = (800万立方米 / 1000万立方米) × 100% = 80%5. 结论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规则提供了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应用该计算规则,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规划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请注意,本文提供的计算规则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综合评估。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水资源量的计算

水资源量的计算
般点据和参考点据。 如果在一个随机系列中,有一个或几个完整的丰、枯周期,其中又包含长系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种统计特征相对稳定,则一般
认为这个系列的代表性较好。 根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将山丘区划分为:一般基岩山丘区、岩溶山区; 年径流的周期变化规律分析
2地)表若(水设资计2源区)量域计内绘算气主候图要及内下前容垫包面,括条:件要1差、别多充不年大平分均年分径流析量;了解研究区内水汽来源、降水主要成
2)若设计区域内气候及下垫面条件差 别不大
W 设 F 代 1F 代 2 F 设 .. .F .代 .n.W 代 1 W 代 2.. .W .代 .n.
代表站法计算区域不同频率年径流量
(1)用代表站法求得的设计区域逐年径 流量,构成了该区域的年径流系列 (2)在此基础上进行频率计算,即可推 求设计区域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
地表水资源量通常用地表水的动态水量即河川径流量表示。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主要内容包括:1、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 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3、河川径流量的年内分配;4、年际变化 和地区分布等。
二、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根据区域的气候及下垫面条件,综合考虑气象站、水文站点的 分布、实测资料的年限及质量等情况,河川径流量的计算可选用:
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具有丰水年组和枯水年组交替出现 的周期性趋势。
周期分析的方法较多,通常采用差积曲线法,将每年的降 水量(径流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径流量)的离差依次累加, 然后绘制差积值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周期分析的方法。
年降水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的绘制:1、计算系列多年的平 均值及各年的模比系数Ki;2、将开始年份至当前年份各年的 (Ki-1)依次累加,得到一个系列Σ(Ki-1) ;3、以t为纵坐标, Σ(Ki-1) 为横坐标,即可绘制出年降水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

临时用水指标如何计算公式

临时用水指标如何计算公式

临时用水指标如何计算公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减少浪费,许多地方都制定了临时用水指标来监控和管理水的使用。

临时用水指标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某一地区或单位所使用的水量的标准。

通过制定临时用水指标,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水资源的使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那么,临时用水指标是如何计算的呢?下面我们将介绍临时用水指标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内容。

一、临时用水指标的计算公式。

临时用水指标的计算公式一般是根据特定的情况和需求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临时用水指标的计算公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总量,首先需要确定某一地区或单位所拥有的水资源总量。

这包括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其他水源的总量。

2. 用水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某一地区或单位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用水需求量。

这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3. 临时用水指标,通过对水资源总量和用水需求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某一地区或单位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临时用水指标。

这个指标一般是以单位时间内的用水量来表示,比如每天、每月或每年的用水量。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得出临时用水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临时用水指标 = 用水需求 / 水资源总量。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可以确定某一地区或单位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临时用水指标,从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二、临时用水指标的应用。

临时用水指标的计算和应用对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临时用水指标,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水资源的使用,减少浪费,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临时用水指标还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未来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临时用水指标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和领域。

比如,在城市和乡村的生活用水管理中,可以根据临时用水指标来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引导居民合理使用水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临时用水指标来监控和管理工业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公用介质用量计算公式

公用介质用量计算公式

公用介质用量计算公式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各种介质的用量,以便合理地使用资源并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公用介质用量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介质的用量,从而有效地管理资源和成本。

公用介质用量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介质的性质和使用条件来确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计算。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公用介质用量计算公式,并讨论它们的应用。

1. 水的用量计算公式。

在很多工程项目中,水是一种常用的介质。

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水的用量,以便合理地使用水资源。

水的用量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水的流量和使用时间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水的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用量 = 流量×使用时间。

其中,流量是水的流动速度,一般以升/分钟或者立方米/小时来计量;使用时间是指水的使用时间,一般以分钟或者小时来计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水的用量,从而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使用。

2. 燃气的用量计算公式。

燃气是另一种常用的介质,它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燃气的用量,以便合理地使用燃气资源。

燃气的用量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燃气的热值和使用时间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燃气的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用量 = 热值×使用时间。

其中,热值是燃气的燃烧热值,一般以焦耳/千克或者千焦/立方米来计量;使用时间是指燃气的使用时间,一般以小时来计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燃气的用量,从而合理地安排燃气资源的使用。

3. 电能的用量计算公式。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电能的用量,以便合理地使用电能资源。

电能的用量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电能的功率和使用时间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电能的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用量 = 功率×使用时间。

其中,功率是电能的功率,一般以千瓦或者瓦来计量;使用时间是指电能的使用时间,一般以小时来计量。

第五章水资源总量计算

第五章水资源总量计算

Wp Rp Qp Drgp
Rp—河川径流量;Qp—地下水资源量;Drgp—重复计算量
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平原区地下水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分
析,我国北方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占平原区地下水总 补给量的53%,而其他各项之和占47%。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较少的地区(我国南方),降水入
Qm Rgm ugm QCS Qsm Egm Qgm
ugm—河床潜流;QCS—山前侧向流出量;Qsm—未计入河 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量;Egm—山区潜水蒸发量;Qgm— 实际开采净消耗量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北方地区,由于河流封冻期较长,10月份以后河川
径流基本由地下水补给,其变化较为稳定,因此稳定 封冻期的河川基流量,可以近似用实测河川径流量来 代替。
渗补给中有一部分要排入河道,成为平原区河川基流, 及称为平原区河川径流的重复量,此部分水量:
Rgp Qsp Rgm / Qp 1Qsp
式中,Rgp—降水入渗补给中排入河道的水量;Qsp—
降水入渗补给量;Qp—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θ1—平 原区河川基流占平原区总补给量的比例;Rgm—平原区 河道的基流量,可通过分割基流或由总补给量减去潜 水蒸发量求得
将区域内水资源总量W定义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
地下的产水量,则:
W Rs Up P Es
W R Ug Eg
第二节 水资源总量计算
在水量评价中,我们把河川径流量作为地表水资源量,
把地下水补给量作为地下水资源量,由于地表水、地 下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了一部 分地下水排泄量,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来自 于地表水体的入渗,故不能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 资源量直接相加,而应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

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水资源供给量计算公式

项目区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汛期地表水及引黄补源水,由于地表水为季节性水,利用量极少。

浅层地下水主要包括自然降雨的入渗,引黄补源渠道的侧渗补给等。

(1)可供水量计算1、降雨入渗补给量W1=p×a×F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m3;a---入渗系数,取0.25;p---年降雨量,单位mm,多年平均降雨量p=623mm,F----控制面积1.19km2W1 =0.623×0. 25×1.19×100=18.53(万m3);2、灌溉回归补给量W2=Q定×U×F灌式中:Q定—灌溉定额,立方/公顷;当p=75%,Q定=800m3/公顷;F灌——灌溉面积,亩;F灌=102.39公顷;U回归系数,取0.18。

计算可得W2=1.47万m33、河渠渗漏补给量W3=K×J×A0×L×t式中:W3-----河渠渗漏补给量,m3;K------渗透系数0.9m/d;J----垂直于河渠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0039;A0----单位长度河渠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2/m;A0=26m2/m;L----沟河长度,km,L=13.82km;t-----渗漏时间,d,t=180d。

W2=0.9×0.0039×13.82×26×180=227.02(万m3)3、地下水可采量地下水可采量等于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可开采系数。

取可利用量的85%为开采量,则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W供=(W1+W2+W3)*0.85=(189.34+227.02+68.14)*0.85=474.279(万m3)。

水资源总量计算

水资源总量计算

⽔资源总量计算五、地下⽔开采条件下⽔资源总量的计算由于地下⽔开采后必然会引起地下⽔位下降,从⽽使地下⽔的降⽔⼊渗补给量增加(在⼀定的地下⽔埋深范围内),包⽓带⼟壤⽔的蒸发量增加,⽽地表径流量、河川径流量和潜⽔蒸发量则相应减少,因此,地下⽔开采条件下⽔资源总量的计算分两种情况:(1)地下⽔开采时间长,各年开采量⽐较⼀致:统⼀采⽤地下⽔开采条件下相应的河川径流量和地下⽔补给量资料,按式(4-24)或(4-26)计算。

(2)地下⽔开采时间短,或各年开采量相差较⼤:先利⽤地下⽔开采前后的河川径流量资料,结合相应的地下⽔开采量,推求地下⽔现状开采⽔平(或设计开采⽔平)下河川径流的减少量,以此修正地下⽔开采前和⾮现状开采年份的河川径流资料(扣除不同年份的相应减少量),使之满⾜⼀致性,然后采⽤地下⽔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补给资料和相应的河川径流量资料,按(4-24)或(4-26)计算⽔资源总量。

第三节⽔量平衡分析概念:⽔量平衡分析是指通过特定区域的⽔资源分析计算,确定该区域各种⽔体的数量,结合⽔⽂、⽓象以及⽔⽂地质条件等⾃然因素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体在空间和时程两⽅⾯是否满⾜⽔量平衡关系。

⽔量平衡分析的⽬的在于验证设计区域各种⽔体数量的计算精度、检查⽔资源计算成果的合理性。

⼀、河川径流量的平衡分析从闭合流域、⼲⽀流或河段两⽅⾯进⾏分析(⼀)闭合流域河川径流量平衡分析闭合流域在多年平均条件下,可忽略降⽔⼊渗补给引起的地下潜流量,有平衡⽅程式:Wr=Wrs+Wrd(4-29)P=Wrs+Wrd+E(4-30)V=P-Wrs=Wrd+E(2-31)式中:Wr:多年平均年河川径流量(108m3);Wrs:多年平均年地表径流量(108m3);Wrd:多年平均年河川基流量(108m3);p:多年平均年降⽔量(108m3);E:多年平均年流域蒸发量(108m3);V:多年平均年地表和⼟壤总截补量(108m3)根据以上⽔量平衡式,可检查河川径流量及其组成部分计算成果的合理性由于总截补量V⼤部分消耗于蒸发散,另⼀部分补给地下⽔,因此,也可计算各平衡要素的不同⽐值,如E/V、Wrd/v、Wr/p、Wrs/p、Wrd/Wr等,将设计流域的这些⽐值与⽓候⼀致区内其它流域的相应⽐值⽐较,即可分析设计流域河川径流的计算成果是否合理,符合地区分布规律(⼆)⼲⽀流或河段的⽔量平衡分析A、B、C、D、E等为径流站,在特定时段和特定区域内,天然河川径流量应满⾜下列关系:Wr,u+Wr,q=Wr,d(4-32)式中Wr,u:上游站河川径流量(108m3);Wr,q:区间流域产⽔量(108m3);Wr,d:下游站河川径流量(108m3)ABCDE根据上式,有下列各河段的⽔量平衡⽅程式WA+△WA-B=WB(4-33)WB+WC+△WBC-D=WD(4-34)WD+△WD-E=WE(4-35)式中WA、WB、WC、WD、WE为各站同⼀时段的河川径流量;WA-B、WBC-D、WD-E为上下游及⼲⽀流、区间产⽔量通过平衡计算可检查各代表站河川径流成果的合理性⼆、⽔资源总量的平衡分析可从两⽅⾯进⾏分析⽐较:⼀是把全流域作为⼀个整体同周围或邻近流域对⽐,分析是否符合地区分布规律,⼆是将流域分成若⼲分区(如分为⼭丘区和平原区、或⼦流域),分析各分区⽔资源总量之间是否符合⽔量平衡和地区分布规律,或者分析各⽔⽂计算要素之间的⽔量平衡关系及相互对⽐关系。

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

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

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了解总量的计算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

地表水资源是指江河湖泊、水库、湿地以及人工水体等所有以地表水形式存在的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流域面积的确定: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将水文断面按照所在流域划分,并测定流域面积。

2.年降水量的估算: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模型,估算出流域内的年降水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降水场插值法和统计回归方法。

3.枯水年径流量的估算:通过对流域内历史水文数据的分析,确定枯水年(即降水量最少、径流量最低的一年)的径流量,该值可作为该流域的枯水年径流量。

4.截留蒸发量的计算:截留蒸发量是指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蒸发损失的水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水热平衡法和气候划分法。

通过测量蒸发器内液体的蒸发量,结合气象资料,求得截留蒸发量。

5.基准年流量的计算:基准年流量是指假设各自然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流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的均值。

一般选择历史水文资料中流量最充沛的年份作为基准年,将这一年的年降水量作为基准年降水量,年径流量作为基准年径流量。

6.地表水总量的计算:将基准年流量减去截留蒸发量,即可得到地表水资源的总量。

地下水资源是指埋藏在地下的地下水体。

地下水资源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地下水埋深的确定:通过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等手段,确定地下水位的位置和地下水埋深。

2.地下水透水层面积的测算:利用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探测等技术手段,测算透水层的面积。

3.地下水蓄量的计算:利用水井和钻孔等手段,测算地下水的储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影像测井法和底波测井法。

4.地下水再生率的确定:地下水再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下水的再充实率。

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文监测等手段,测算地下水再生率。

5.地下水总量的计算:将地下水蓄量乘以地下水再生率,即可得到地下水资源的总量。

地下水自然补给量计算公式

地下水自然补给量计算公式

地下水自然补给量计算公式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地下水的自然补给量则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下水的自然补给量是指地下水在一定时间内由自然补给途径(如降水、地表水渗漏等)所补给的水量,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依据。

因此,对地下水自然补给量的计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地下水自然补给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水文地质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氢氧同位素方法等来进行计算。

其中,水文地质方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通过地下水位、地下水流速等参数来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Q = K A (P E)。

其中,Q为地下水自然补给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年;K为补给系数,无量纲;A为补给面积,单位为平方米;P为降水量,单位为米;E为蒸发量,单位为米。

在这个计算公式中,补给系数K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地下水补给的效率。

补给系数的大小受到地下水补给途径、地下水流动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需要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监测来进行确定。

补给面积A则是指地下水自然补给的范围,它通常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位监测来确定。

降水量P和蒸发量E则是地下水自然补给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它们通常通过气象站的监测数据来获取。

除了水文地质方法外,数值模拟方法也是地下水自然补给量计算的重要手段之一。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的补给过程,从而得出地下水自然补给量。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地下水流动的复杂性、地下水补给途径的多样性等,但其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氢氧同位素方法则是通过地下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含量变化来推断地下水的补给过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下水的自然补给量,但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在实际应用中,地下水自然补给量的计算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对比和验证来得出比较可靠的结果。

5.水资源总量计算

5.水资源总量计算

二、水资源总量估算
在水资源评价中,一般采用下式进行水资源总量估算:
W R Q D
式中:R是地表水资源;Q是地下水资源;D是地表水资 源和地下水资源相互转化的重复量。 分别计算地表水资源R,地下水资源Q,再考虑重复 量D。就可以估算水资源总量。
三、河川径流量计算
1.代表站法
选取能控制全区的、实测径流资料系列长、精度高的代 表站,如果径流条件相似,可以移用。
量的计算方法 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方法 潜水蒸发、降水入渗与哪些因素有关? 径流系数、干旱指数与降水的关系?
式中:Qf平原地下水资源;Up降水入渗补给量;Ur河道渗 漏补给量;Uk2是山前侧向流入补给量;Uc渠系渗漏补给 量;Ud水库湖泊蓄水渗漏补给量;Uf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 ;Uj1越流补给量;qm人工回灌补给量。
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平原地下水的重要来源。
五、山丘区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山丘区水资源量计算公式:
Qm Rmg Ru Uk1 Qs Eg q
式中:Qm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Rmg河川基流量;Ru河 床潜流量;Uk1是山前侧向流出量;Qs山前泉水出露量 ;Eg潜水蒸发量;q实际开采的消耗量。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以Rmg为主。
2.平原区
计算公式:
Q f U p Ur Uk 2 Uc Ud U f U j1 qm
同时,根据下式可以得出另一个公式:
P Rs Rg Es Eg U g
上面(1)、(2)式的区别:前者把河川基流量归并
入地下水补给量中,后者把河川基流量归入河川径流 量。避免水量重复计算。 可见,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有重复部分。 潜水蒸发可以由地下水开采而夺取,故算水资源。

第六章水资源总量

第六章水资源总量

第六章 水资源总量的计算与水量平衡分析第一节 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在分析计算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后,尚需进行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过去,有的部门将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和作为水资源总量。

由于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而地下水补给量中又有一部分由河川径流所提供,因此将两者简单地相加作为水资源总量,成果必然偏大,只有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水量才等于真正的水资源总量。

据此,一定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重复地下河川总W u W W -+= (6-1)式中,总W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m 3);河川W ——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亿m 3);地下u ——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 3);重复W ——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重复量(亿m 3)。

若区域内的地貌条件单一(全部为山丘区或平原区),公式(6-1)中右端各分量的计算比较简单;若区域内既包括山丘区又包括平原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则比较复杂。

在后一种情况下,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河川径流量的计算将计算区域划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两大地貌单元,分别计算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计算方法参见第四章。

二、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山丘区和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不同,其计算方法也不相同。

1.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如前所述,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量难以直接计算,目前只能以地下水的排泄量近似作为补给量,计算公式为(6-2)式中,山u ——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亿m 3);山基W ——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亿m 3); 潜u ——多年平均河床潜流量(亿m 3);开山潜泉侧潜山基山q E u u u W u +++++=侧u ——多年平均山前侧向流出量(亿m 3);泉u ——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多年平均山前泉水出露量(亿m 3);山潜E ——多年平均潜水蒸发量(亿m 3); 开q ——多年平均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重复水量的计算(亿m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区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汛期地表水及引黄补源水,由于地表水为季节性水,利用量极少。

浅层地下水主要包括自然降雨的入渗,引黄补源渠道的侧渗补给等。

(1)可供水量计算
1、降雨入渗补给量
W1=p×a×F
式中:W1—降雨入渗补给量m3;
a---入渗系数,取0.25;
p---年降雨量,单位mm,多年平均降雨量p=623mm,
F----控制面积1.19km2
W1 =0.623×0. 25×1.19×100=18.53(万m3);
2、灌溉回归补给量
W2=Q定×U×F灌
式中:Q定—灌溉定额,立方/公顷;当p=75%,Q定=800m3/公顷;
F灌——灌溉面积,亩;F灌=102.39公顷;
U回归系数,取0.18。

计算可得W2=1.47万m3
3、河渠渗漏补给量
W3=K×J×A0×L×t
式中:W3-----河渠渗漏补给量,m3;
K------渗透系数0.9m/d;
J----垂直于河渠单侧剖面的水力坡度,取0.0039;
A0----单位长度河渠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剖面面积,m2/m;A0=26m2/m;
L----沟河长度,km,L=13.82km;
t-----渗漏时间,d,t=180d。

W2=0.9×0.0039×13.82×26×180=227.02(万m3)
3、地下水可采量
地下水可采量等于地下水补给量乘以可开采系数。

取可利用量的85%为开采量,则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W供=(W1+W2+W3)*0.85=(189.34+227.02+68.14)*0.85=474.279(万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