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变化共30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今年秋天我和爸爸、妈妈回东北农村的爷爷家,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乐得合不拢嘴,说:“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前,爷爷所在的村子是有名的贫困村,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现在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楼房了,就连平房也逐渐变少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千百年来农民头顶烈日收割庄稼的情景,深深烙在我们心里。
而今,秋收时节,耕牛马匹在田野上已经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是农业机械化忙碌的身影。
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变成了“水泥路”。
现在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派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载满了高大的树。
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
现在农业税等好多要交的税都取消了,国家还给每亩地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至少60元钱。
并且农民孩子上学的学杂费也免了,以前村里那些穷孩子上不起学,现在都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心里美滋滋的。
看到这些变化,我下定了决心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年级(4)班陈柳
指导教师:郑彦。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1
中国农村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摘要:中国农村经济改革30年,经济制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的变化,从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敞开农村改革大门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市场配置资源;从农村税费改革到义务教育“二免一补”;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景象。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30年,经济制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的变化,正如邓小平1984年所说,“这几年进行的农村的改革,是一种带有革命意义的改革”;农村产业结构以至城乡关系在计划向市场的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时期;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运行开始转入现代社会经济即新农村经济的运行轨道并逐步融为一体。
农村改革30年其来势之猛,速度之快,变化之巨,远为人们所始料不及。
中国农村的改革进入第三十个年头,其业绩超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经验,不能不令国人振奋,世人惊叹。
从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敞开农村改革大门;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市场配置资源;从农村税费改革到义务教育“二免一补”;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景象。
1 大包干红手印昭示出一个方向——农村经济的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改革改革开放的阳光最先照到农村,但阳光是农民迎来的。
“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安徽风阳,1978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只有18户的小岗村家家讨过饭。
此年11月24日晚,小岗村农民立下了一份大包干“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粮要钱。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因“契约”上按满了手印,有人称之为大包干红手印。
小岗村农民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冒着风险,提出“包产到户”,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开路先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率先闯关。
我国农业30年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30年发展历程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0年第03期2009年,我们经受住了蔓延全球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风波的考验,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列车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平稳行驶,与坚实的农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稳固,亿万农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畅,农村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谐。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农业政策的深刻变革,不断激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产品市场琳琅满目,如今,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从农业部传来喜讯:今年粮食总产有望超过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五年增产。
这是举世瞩目的巨变。
30年前,城里人的食品还得凭票供应,许多生产粮食的人吃不饱肚子。
是小岗村农民的18个指印,启发更多地区的农民进行“包产到户”的探索。
“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亩地能多打几十斤呢!”山西省寿阳县佰僧庄村农民李正华记忆犹新。
农民焕发了活力,土地焕发了青春。
数据显示,1978年~198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保持了7.7%的增长速度,其中约有一半来自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央支持了农民的首创精神。
从1982~1986年,中央连续发出5个关于农村发展的一号文件,确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包产到户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大锅饭”,使得农业发展越过了长期短缺阶段。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不减,然而农业发展却陷入窘境。
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持续走低,农民增收缓慢。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
党中央连续下发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纳税的历史,逐步建立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稳定的反哺农业的投入机制;——开直补农民种粮之先河,逐步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制度:——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农业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步伐。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变化保定市徐水县釜山乡南陈庄小学四年级陈春妍辅导教师:李海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巨变,集中反映了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的辉煌成就。
下面我就以我们小学生的视觉来简单说说。
先说“衣”。
爷爷奶奶所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颜色以青绿蓝一统天下的局面更是一去不复返。
如今的服装不论从款式、质地、颜色、舒适度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
就是我和身边的小伙伴穿的学生装也是五颜六色,样式也是五花八门,不仅穿出了我们的朝气,更彰显了自己的个性。
再说说“食”。
都说“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过去农村人的温饱问题一直梦魇般缠绕着每一个人。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简直就让人难以置信。
爷爷奶奶口中的各种“票”,什么粮票、油票、……早已黄鹤一去不复返。
农村生活更是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了可喜的一大步接着说“住”。
过去成为农村住房象征的茅草房、土坯房早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一以及一栋栋鳞次栉比的楼房,厨房、洗浴室、卫生间等更是一应俱全。
就连我的哥哥和我都有了各自的小书房,另有一台电脑更是我的最爱。
通过它,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沟通交流,真是方便极了。
最后说“行”。
三十年前,农村的代步工具几乎没有。
自行车已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是摩托车、轿车了。
过去的村路、街道人们戏称“水泥路”——晴天扬灰、雨天水泥。
如今你看,村路是宽阔的真正水泥路,可容得下三两大卡车并行。
各式各样的摩托车、电瓶车乃至高级轿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每想至此,我就会对“改革——必由之路”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是啊,三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改革是完全正确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像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一条辉煌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农村五大变化
如何更好地使农民脱贫致富,更 好地发展农业,10月24日,中 国访谈特地邀请到著名农业经济 和农村发展经济学家严瑞珍教授, 和大家谈谈他的一些思路。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农村的改 革开始的。我们知道,您是新中 国成立以后第一批专门从事农业 经济问题研究的专家,这三十年 以来,在您的眼里中国农村最大 的变化是什么?
第二个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前, 我们是用计划来配置资源的。从 这以后,我们是通过市场来配置 资源,所以资源的配置、资源的 利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第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在 技术上有很大的变化。另外,在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的 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特别 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农村当中 的交通、运输、信息的直通、干 净清洁的饮水等方面都有了根本 性的变化。
所以我们说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 三十年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 在人类的历史上,在这么一个人 口大国发生这么一个巨大的变化 是很少见的。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中国农村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细分起来大 概可以分做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实现了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这个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农民 发展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点非 常重要。因为农户是整个经济的一个基 本细胞,只有细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 动起来,农村经济才能够得到动力,才 能得到发展。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农村 五大变化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 地位显而易见,可以说“农业丰 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 村稳则社会安”。改革开放之初 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短时 间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 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将目 光聚焦“三农”,对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
第四个方面,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 现在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 农村中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有了 极大的发展,当中包括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 制度等等,覆盖面快速的在发展。 这说明现在的农民慢慢不太发愁老 和病了,这是农村当中非常 现在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 农村中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有了 极大的发展,当中包括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 制度等等,覆盖面快速的在发展。 这说明现在的农民慢慢不太发愁老 和病了,这是农村当中非常大的一 个变化。
中国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
(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粮食等主 要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 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基本格局。粮 食等农产品供应丰富,为市场稳定和城 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支持 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入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 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 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影响,农产品 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阶段性变化。 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商品流 通增加,商品粮需求上升。目前在主要 农产品中,小麦和大米等口粮供求基本 平衡,玉米正在从供求平衡向供不应求 转化,棉花产销均大幅增长。蔬菜和水 果产销两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 成。
上升了0.6、19.2和7.9个百分点。
2020/3/24
•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 形成
• 在资源比较优势的驱动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农产品逐 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种植业的区域 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河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 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 80%以上;全国已经形成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 区花生、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 的棉花产业带。畜牧业生产也更加向区域化集中发展。四 川、湖南等13个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已占到全国的75%以 上。内蒙古、黑龙江等7个奶业主产省牛奶产量占全国的 60%以上。农产品产量品种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为 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 物质生活水平。
2020/3/24
四、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 活水平持续改善
•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 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 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 入为主体、以粮食收入为 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 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 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 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 化的趋势明显,农民收入 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新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新变化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
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接下来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多年的新变化吧。
衣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
服装历来是潮流的眼珠,是时尚的风向标。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习惯。
俗话说“盛世有华服”。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在着装习惯和潮流更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
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70年代:不爱红妆爱武装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
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
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
与美苏两个大国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对峙,使中国处于长期战备状态,而国内空前激烈的政治斗争使各种思想的对抗发展成生活形态的剑拔弩张,因此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中国人的服饰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和战斗化色彩。
从农业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 PPT课件
13、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
“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 定能做得到。”
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使得当时 我国的农业状况犹如一潭死水,生产的粮食根 本不够养活全国的人口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送来改革开放的春风。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全国农 村工作会议纪要》,对如何完善和稳定农业 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推进农业 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生产条件等 作了明确规定。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 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 包干到户到组等等。这个文件已公布之后, 全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马上增加了。
泰国限制粮食出口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士兵押解一 辆装载大米的军车离开政府粮库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却是处变不惊。为什么?因为今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又 是一个空前的好收成。中国没有粮荒问题。
中国为什么能走到今天这样繁荣 的局面呢?
答案其实很明显——得益于改革 开放!
30年前,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其 实是很低的。当时中国要养活自己的 十亿人口,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只 能说勉强养活。农民靠自己种地,过 的是半饥不饱的生活;城市居民呢, 所有日常用品都是配给的,从柴米油 盐到衣裤鞋袜。所以,当时的人们普 遍都吃不饱。
农业农村改革30年
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农业又好又快发提供了稳定支撑30年业,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一大批农林动植物新品种、优质高种养殖技术、农业资源高效与环境保护技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等的应用,使我国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增加增加农民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科研条件不断改善,我国农村科技的创新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并在转基因植物新品种培育、超高产农作物育种和栽培等领域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其中生物技术种植面积已达6500余万亩,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80%,为农村科技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断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大幅度上升,由十五初期的不足30%高到了50%左右,标志着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正逐步增大。
2.农业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加快了现代农业造传统农业的步伐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到农业科研的各个领域,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
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助育种技术、细胞克隆技术、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户j应用于动植物新品种培育;水稻、家蚕基因测序已经完成;数字农i精准农业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在对农业生产过程与管理、作物栽培、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生产力提高和生产方式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物代谢工程、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农业生物制造技术与精细加工技术开始在农产品加工与转化中发挥作用。
农业生物药物研制取得较大进展,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基因、DNA疫苗和载体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和抗独特型抗体等新型疫苗不断研制成功,在动物用疫苗中比例逐年增加,我国科学家研制的H5Nl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禽流感重组鸡症病毒载体活疫苗、禽流感(H5亚型)-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等,为扑灭禽流感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PPT课件
关于进一步稳 全国推行“延包”政策,明确规定集体“机
定和完善农村 动地”不得大于耕地面积的5%,农户承包土
土地承包关系 地在30年期限内发生转包,其地租收益归原
的通知
承包农户。
关于农业和农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 村工作若干重 变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 大问题的决定 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
我们是“明组暗户”,不 准任何人向上面和外人讲, 谁讲谁不是人。
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 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 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 小孩养到18岁。
10
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制度改革 社会制度改革
11
经济体制改革
三个阶段
1978年-1985年,改革过去人民公社的经营体 制,标志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给农民充分的 自主权,让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市 场的需求去发展生产,去选择自己愿意干的职 业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
1
改革前中国的现状
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倒数第四 绝对贫困人口数量2.5亿,贫困发生率30%
2
改革三十年农村发展的成就
农业生产总值快速发展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5
农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数量不断上升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PPT课件
17
农村税费改革
改革之前
农业税种和税率
农业税:全国的平均税率规定为常年产量的15. 5%
畜牧税:3% 特产税:不同品种税率不同,如柑桔香蕉荔枝苹
果梨税率为12%,其他水果干果税率为10%,果 用瓜税率为8%
18
此外,1992年《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 》,农 民还需要缴纳
粮食直补 良种补贴 农业生产机械购置补贴 综合生产资料补贴
26
粮食直补
出台背景
粮食产量下降:1998年 5.12亿吨到2003年4.31亿吨
粮食种植面积下降:1998 年17亿亩到2003年15亿亩
流通企业补贴属于黄箱政 策,入世后必须要改革
发展时间
2002年开始试点: 2003年13个粮食主产区 2004年全面补贴
5 0 1978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中国官方贫困线
PPP1美元标准
7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行政村通路率:94% 行政村通电率:100% 行政村通电视信号 行政村通电话信号
我们是“明组暗户”,不 准任何人向上面和外人讲, 谁讲谁不是人。
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 而蹲班房,他家的农活由 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 小孩养到18岁。
10
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制度改革 社会制度改革
11
经济体制改革
三个阶段
1978年-1985年,改革过去人民公社的经营体 制,标志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给农民充分的 自主权,让农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市 场的需求去发展生产,去选择自己愿意干的职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