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谱考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氏家谱考略
《孔子世家谱》是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延时之长,纂辑之广被誉谱牒之冠,是世界上连续传承时间最悠久,记录最完整,资料最详谨,内容最广泛的家族谱牒。

2005年,《孔子世家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孔氏族谱虽然最早由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刊行于元丰八年,迄今已有九百三十三年,但是孔氏世系早已散见于各种史籍和官方谱碟及孔氏著述。

如《左传》、《史记·孔子世家》、《汉书·孔光传》、《后汉书·孔僖传》、《后汉书》太子贤注、《南史·孔愉传》、《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有被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刘义庆《世说新语》所引用的《孔氏谱》及唐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今已亡佚)。

孔氏家学著作《孔子家语》、《孔丛子》记载孔氏家学渊源和世系传承。

这些史料也同时佐证无论官修还是私修均有孔氏家谱历代相承并广泛流传。

孔宗翰创刊孔氏族谱就是凭依家传古谱而作。

但是此古谱只是记载袭封嫡长一系,所以他感叹“吾族家谱,但次承袭一人,疏略之敝,识者痛之。

盖先圣之后,于今千五百余年,世有贤俊,苟非见于史册,即后世泯然不闻,是可痛也。

”于是他搜集史料,汇集成册,“用广流传”。

从前面史料内容看早期孔氏族谱并非仅仅限于袭封一系,而是记载很多旁系孔氏如《孔氏谱》载会稽孔氏,《宰相世系表》记有下博孔氏。

孔宗翰元丰谱之后,孔氏族谱刊修不断,如:南宋绍兴谱(南宗)、南宋景定谱(南宗)、元大德阙里世系图(北宗)、元天历谱(南宗)、元中兴重立宗支图(北宗)、元至正谱(南宗)、明洪武谱(南宗)、明成化谱(南宗)、明天启谱、清顺治谱、清康熙谱、清乾隆谱、民国谱直至2009年。

另有收录孔氏世系和闻达子孙的《东家杂记》、《孔氏祖庭广记》、《阙里志》和《阙里文献考》。

纵览孔氏不同历史时期的家谱,从内容到体例是逐步发展,由简单粗略渐次充实完善,以致成为今日详尽完备的煌煌巨著,不愧为世界谱碟之冠。

下面就从家谱的名称、内容、体例、世系等方面对不同时期的孔氏族谱进行比较以说明孔氏族谱的演变发展脉络。

一、名称
孔宗翰元丰八年所纂孔氏族谱名为《阙里谱系》(一曰《阙里世系》)。

阙里为孔氏祖居,所以往往用“阙里”代指孔氏家族或孔氏大宗。

根据历代家谱序言可以看到《阙里谱系》一直沿用到元天历二年五十三代孔涛所续修的孔氏家谱(五十四代孔思模《东家举要序》言:“涛公乃祖述练塘旧谱,手编成书,锓梓以传,仍题曰《阙里谱系》。

”)元至正五十四代孔思朴再次续修或仍然沿用《阙里谱系》(通议大夫兵部尚书鄱阳周伯琦谱跋云《阙里世谱》恐只是对孔氏族谱的通称,而非实际谱名。


元延祐三年五十四代袭封衍圣公孔思晦作孔氏宗支图,命名为《中兴重立宗支图》,明洪武八年五十四代孔思模诚恐自己续修孔氏族谱有所僭越,题曰:《东家举要》。

明朝成化谱封面题名已脱落,只用标贴曰“孔氏宗谱一本吏房发还毋错”,或其谱名为《孔氏族谱》。

因其续修者未有再纂写序跋无从确认。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载明朝永乐七年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因有孔末后裔企图以伪乱真而再次刻立《孔氏世系》碑。

《曲阜志》载明朝六十一代孔承懿续修家谱,名《孔氏新谱》,已亡佚。

《阙里文献考·孔氏著述》称“厥后时有増辑,然书只抄录,未有刻本。


明朝天启二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率六十一代孔弘颙、孔弘颢等刊印族谱,定名《孔氏族谱》。

清朝雍正十年六十六代衍圣公孔兴燮与六十五代孔衍淳纂修族谱,依旧定名《孔氏
族谱》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和六十四代孔尚任修撰《孔子世家谱》。

孔尚任在《凡例》第一条云:家谱标题旧曰:《孔氏族谱》,与编氓家乘何异?昔太史公叙孔氏世次,特称曰《孔子世家》,素王之尊等于侯国,此家谱所托始也。

今即以为名。

这是孔氏族谱首次以“孔子世家”冠名。

此后清朝乾隆十年孔子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和六十九代孔继汾、民国二十六年孔子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以及2009年七十七代孔德墉所续修之孔氏族谱均沿用《孔子世家谱》题名。

《孔子世家谱》是孔氏统族宗谱,现在外地孔氏自修分谱也往往冠以《孔子世家谱》甚为不妥。

自乾隆二十八年孔继汾始修大宗户谱也只是称《东家嫡系小谱》,后来乾隆三十九年、嘉庆元年、道光三年、道光二十三年、同治十二年历次续修都称《孔氏大宗支谱》。

另外还有孔宪辅《光绪丙子纂修宗谱》和孔宪璜《丁未重修大宗支谱》
二、体例
宋元丰孔宗翰家谱久已亡佚,所幸有《黄氏日抄·卷三十二》和《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八》抄录了南宋景定年间的孔应得家谱,尚可一窥端倪。

《黄氏日抄》所录《阙里谱系》缺十八代至二十二代,而《续文献通考》无缺,另外还有其他不一致的内容,说明两个抄本并非是承接关系,而是原本各有所自。

两个版本的的《阙里谱系》体例基本一致,可以推知抄本遵循了宋景定谱的原貌,但是否与元丰谱一贯就不得而知。

宋景定谱体例如下:
卷首为孔子年谱。

由洪兴祖《修阙里谱系序》可知孔子年谱始于绍兴谱,元丰谱未有。

代次均上提一格,其余每列均空一格。

代次后直接书各代袭封者,其余人不回行,止间空一格,遇回行仍然保持空格。

袭封者未书父名,可能是因为孔宗翰所凭古本如此。

其余人书某人之子,上代有名失考者书有名讳者孙、曾孙或几代孙。

也有书某人兄弟子、某人弟、
某人从弟者。

只有代次而不知世系者,也不表其所自。

五十代起多未记父名。

每代首列袭封者,其余人未按昭穆次序排列,如将殷绍嘉公公孔吉列于最末。

北宗元朝所修《阙里世系图》和《中兴重立宗支图》,大约如明朝所刻《孔氏世系》碑只是世系传承图,并未如《阙里世系》纂写谱文。

明朝所修《孔氏新谱》已经亡佚,也不知后续家谱是否传承其体例。

南宗元朝所修天历《阙里谱系》、至正《阙里谱系》和明朝《东家举要》也均已不存。

但是曲阜孔子博物馆所藏南宗明成化《孔氏族谱》保留着以五十三代孔涛自称按注,推知此谱体例规模大约依循天历《阙里谱系》,也即孔氏所称涛公谱。

成化谱的体例特点罗列如下:抄录历代续修序跋列于卷首,但是止于永乐八年五十四代孔思模谱序。

也进一步佐证续修者只是抄录旧谱并附入后续人丁。

代次均上提两格,代次后直接书各代袭封者。

每人均回行单列,名讳提一格。

所有人均在名下小字书某人子,兄弟几人者有书某人长、次、幼子者,或有书某人弟者,也有在长兄名下书某人几子者,不一而足。

每代首列袭封者。

元朝孔洙让绝后仍以孔洙直系后裔列于曲阜袭封前。

其余人未按昭穆次序排列。

考证、注解、评论等按语用小字。

曲阜明天启谱、清顺治谱已经亡佚,不知其体例如何。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称曲阜师范大学黄立振先生藏有天启谱前三卷。

版式为“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单边,单尾鱼,版心镌有书名、卷数、页码。

”卷首署:“六十一代孙洙泗书院学录弘颙督刻,六十一代孙四氏家庠廪生弘颢校阅”,并钤有衍圣公印及曲阜县印。

书前有六十五代袭封衍圣公孔胤植序,曲阜县世职知县孔闻简《孔氏族谱叙》。

一代为孔子年谱。

清朝康熙谱今藏于曲阜孔子博物馆,共二十四卷,另有卷首一册未见。

半页九行,每行二
十字,满格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字数与大字同,版心镌有书名、卷数、页码,朱印。

每卷署六十七代袭封衍圣公孔毓圻鉴定、江南道监察御史孔衍埥和原武进知县孔衍洪监修、六十一代族长孔弘依和六十三代林庙举事孔贞枚督刊、六十四代孔尚任编次、六十六代孔兴钊等主要续谱人员。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说明卷首有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序》、历代旧序、《凡例》等内容。

康熙谱体例如下:
单立卷首一册录谱序、凡例等各项修谱事宜。

姓源、孔子年表、二代至四十二代、中兴祖至五十二代分四卷分别表述。

五十三代二十派,每派一卷,共分二十卷表述。

每卷首页书谱名卷号,页末书第几派,小字书分几户。

中缝书谱名《孔子世家谱》,鱼尾下书卷号、页码和户号。

每卷末页最后一行书孔子世家谱某卷终。

谱末第二十四卷后附《流寓记》记录外迁孔氏十支。

代次序号阴刻,单列一行,后书本代总人数和存世人数。

每代第一人顶格书写,其余各行空一格。

同代其余人不回行循序书写,止间空一格,如遇回行仍再空一格。

每人书子数某某,如没有子嗣书无传。

有功名者录字、号及功名,闻著者有小传,其余止书名讳。

清乾隆谱根据编次孔继汾《阙里文献考》记述并未对康熙谱的体例有重大改动,由康熙谱的半页九行改为八行,并取消了流寓记。

《阙里文献考·卷三十宗谱》卷末言:“乾隆甲子修谱同事者为宁遗毋滥之说,请于宗主,则削此一卷。

汾争之不得,然于心中窃有未安。

”但是由于发现乾隆谱未避清帝庙讳、御讳,遂于乾隆四十八年收缴进行改正。

改正本削去姓源一卷,共计二十三卷。

还削去卷首中旧序。

民国谱也基本遵循旧例,也可以见乾隆谱也是遵循康熙谱体例。

民国谱承乾隆谱版式仍半页八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

体例则都有细微调整改动说明如下:
单立卷首一册录谱序、凡例等各项修谱事宜。

中兴祖后裔六十户为初集,分户前外迁各支为二集,中兴祖前外迁支为三集,上代失考支为四集。

初集中孔子至四十二代为卷一,中兴祖至分户为卷二,六十户每户一卷,合计六十二卷;二集中每派支各一卷,合三十四卷;三集也每一派支一卷,合十卷;四集上代失考各支分两卷序,共计一百零八卷。

一卷为一册,但是大的派户支又分若干册,如大宗户三册、衢州派十册,又共计一百五十四册。

每卷首页首行书谱名,小字书集号卷号,第二行书派户支名称。

中缝书谱名《孔子世家谱》,鱼尾下书集号,小字书卷号、派户支名和页码。

每卷末页最后一行书孔子世家谱,小字书某集某卷终。

代次序号单列一行,后小字书本代总人数和存世人数。

每一支末书本支总人数和总在世人数。

每代第一人顶格书写,其余各行空一格。

同代其余人不回行循序书写,止间空一格,如遇回行仍再空一格。

名讳以大字,其余内容以小字,较之前谱更便于查阅。

每人书子数某某,如没有子嗣书无传。

不能确定是否有传者空白。

名讳失考者书“某”
有功名者录字、号及功名,闻著者有小传,其余止书名讳。

三、孔子年谱
南宋绍兴续修,洪兴祖《修阙里谱系序》曰:“采《左传》、《史记》,作先圣年谱列于卷首。


南宋景定谱孔应得《修阙里谱系跋》也云:“洪先生……又作先圣年谱,列于卷首。

”似孔子年谱首作于洪兴祖绍兴谱,而元丰旧谱未有孔子年谱。

但是明成化谱孔子年谱中所依然转抄的洪兴祖按注多称旧谱。

由此可见元丰旧谱已经刊立孔子年谱,只是简陋而多讹误。

《黄氏日抄》和《续文献通考》所录宋《阙里谱系》中孔子年谱并未见洪兴祖按注,内容也较成化谱简单,次序有以鲁公年号(仅首列周灵王年号以尊周正也),有以孔子年岁,有年岁与年号并列。

年谱未作分行。

年谱末附以孔子先世。

明成化谱孔子年谱以周王年号顶格逐年编次,并附以干支纪年。

每年有事则书,无事则空白。

谱文中每以鲁公年号始,孔子年岁终。

各种考证辨析以小字双行标注。

孔子先世调整到第一段孔子降生后,异于《黄氏日抄》和《续文献通考》抄本。

明弘治谱、明天启谱和清顺治谱不可得知其孔子年谱内容。

根据康熙谱《凡例》云:“旧谱叙黄帝契汤至叔梁公俱系于圣祖下,殊觉颠倒,今特别为《姓源》一卷,冠之于首,庶不昧于发祥所自。

”山东大学图书馆钟淑娥《孔子世家谱探析》:“若把二书的内容对照一下,可知《姓源》仍来源于天启谱,所不同的是把天启谱的第一卷析为《姓源》、《年表》和《世系》三卷。

”由此可见可知,康熙谱孔子年谱承自天启谱。

康熙谱孔子年谱单独成卷,孔子未言其名,只书“讳”以代。

篇首列孔子历代尊封和至圣庙、圣林、尼山和汶上书院的祭祀。

后以孔子年岁及干支纪年为编次,附以小字周王和鲁公年号。

按注用小字双行。

从内容看康熙谱所录孔子年谱与宋《阙里谱系》及明成化谱没有继承关系。

乾隆谱孔子年谱继承康熙谱,但是又进行了修订。

钟淑娥《孔子世家谱探析》称乾隆谱删去康熙谱孔子年表中十九条按语,并驳斥了孔子摄相事诛少正卯的问题。

民国谱孔子年谱仍承乾隆谱,但见孔子名讳“丘”。

在孔子生日考辨前增入《祖庭广记》关于尼山祝祷、孔子降生异相等内容。

仍以孔子年岁干支纪年编次附以周王鲁公年号,但是孔子年岁顶格书写,较之康熙谱一目了然。

孔子历代尊封调整至年谱末。

四、内容
孔氏成化谱以前旧谱除世系谱文外只有历代序跋,可见内容比较简单。

成化谱收录周伯琦、孔思模、孔宗翰、孔端朝、洪兴祖、孔应得、孔淑、孔涛等人旧序跋,未见成化续修之新序跋。

天启谱内容较之前谱除了新旧谱序(旧谱序只录孔宗翰序),增加了孔弘颢撰《孔氏宗传总论》和《伪孔考》以及《凡例》。

《凡例》六则俱为修谱事宜。

康熙谱仿天启谱在新序后依次收录元丰、天启和顺治旧谱序。

除《孔氏宗传总论》、《伪孔考》、《凡例》。

康熙谱《凡例》有二十则详述修谱各项规则。

另増有《修谱榜示》、《修谱条规》、《纂谱日号》、《刊谱字数》、《各户捐输》、《各项支销》、《嫡裔考》、《分二十派图》、《二十派分六十户图》。

以上内容合为一册以为卷首。

卷末有孔尚任跋。

乾隆谱一仍康熙谱卷首内容,但根据孔毓佶《孔子世家谱纂要》,乾隆谱增加了《南宗相承图》、《嫡裔相承图》。

民国谱是首次全国合族统谱,卷首仍仿前谱旧例,但是增添了《目录》;《修谱职务》详列总裁、提调、监修、编次、校阅、收掌、文牍、书记、收发、庶务、会计、交际和督刊等人员名单;在《各支派领谱》中列外地各支派族人代表名单;重新收录乾隆删除的《姓源》;另外在《伪孔辨》后添加了《内院真孔与外院伪孔图》(或许是前谱就有之图)。

至此《孔子世家谱》体例内容详尽完备。

五、世系
早期家谱因为资料所限缺漏依然很多,世系衔接与今之家谱也多有不吻合之处。

限于篇幅不能一一罗列。

先就主要的进行说明。

南朝袭封
宋代家谱均未记载南朝袭封者,明成化谱在二十六代孔鲜名下注:“《通典》云: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封孔隐之为奉圣侯。

二十八年更授孔惠云。

孝武大明二年又以孔迈为奉圣侯。

迈卒,子荂嗣。


康熙谱在二十七代孔乘名下注:“其时有孔隐之者,公从父也,袭封奉圣亭侯于南朝。

其后有孔惠云、孔迈、孔荂、孔英哲相继袭封,谓之南宗。

嗣绝罢封,兹不叙。


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五·世系第一之五》:今汾以臆度之,亭与靖之、继之三人,或系二十二代震之冢裔,至隐之、惠云、迈、荂等,或以大宗无人,遂取旁支代表,后因鼎祚屡移,子孙不嗣,家乘失传,殆由于此。

至灵珍崛起,北朝大约由于支别,自溯祖父以接大宗。

如懿、鲜,未必尽主其所封爵,或系追崇。

”孔继汾认为北朝未必都是袭封,而可能属于追认。

民国谱在二十六代孔隐之名下按注:“继之奉圣亭侯亭五世孙也,亭绍奉在晋明帝太宁年间。

以上世系不可考。

隐之即失爵至二十八代乃更封迈,迈卒子荂嗣,有罪夺爵,系皆不可考,附识于此。


南朝袭封除孔隐之均未被历代家谱正式收录,只是在按注中予以说明。

北朝袭封始于孔灵珍,应该只是大宗近支。

南渡大宗失爵是否因为绝嗣,还是因为南朝未北朝所灭也未可知。

孔尚世系
宋谱载十六代孔尚为孔霸曾孙,明成化谱仍之。

永乐家谱碑记孔尚为孔黄孙。

康熙谱未说明孔尚为何人后裔,应该属于上代失考。

孔继汾《文献通考·卷三十·宗谱第十》记:“黄子孙失名,其曾孙巨鹿太守尚。

”可能也是乾隆谱的记载。

民国谱记为:福子二,房、某;某子尚。

由此将尚记录孔福之孙,落实了宋谱孔尚为孔霸曾孙的记载。

孔尚之后,十九代孔宙和二十代孔昱在宋谱分别记为霸六世孙和七世孙。

明成化谱仍之。

康熙谱记:尚子二方、畴,畴子贤,贤子三宙、翊、彪,宙子五晨、谦、褒、融、昱。

会稽孔氏
会稽孔氏始于二十二代孔潜,但是宋谱没有说明潜为何人之后。

成化谱注曰:“《世说·谱》云:魏相斌十四世孙。

”魏相斌即孔氏八世祖孔谦。

康熙谱记:彪子乂,乂子三毓、恂、郁,郁子二扬、潜。

民国谱仍之。

如此会稽孔氏至孔霸就有完整的世系。

不过唐《元和姓纂》记载孔潜为宋公孔吉的八世孙。

另《晋书·孔愉传》言其先世居梁国。

梁国与宋公初封的沛国及后迁的宋公国为邻,会稽孔氏出于宋公也很有可能。

下博孔氏
宋谱未记载下博孔氏祖下博亭侯孔扬,但是二十九代孔灵龟却记为孔扬七世孙。

成化谱记:二十一代孔郁,福七世孙,冀州刺史;二十二代扬,郁子,下博亭侯因家焉。

康熙谱记:二十一代孔郁子二扬、潜。

下博孔氏与会稽孔氏均接在孔郁下,为孔福后裔。

孔扬后成化谱仍记二十九代孔灵龟为孔扬七世孙。

但是康熙谱记:二十七代孔乘子二灵珍、景进,景进子三伏承、白鸟、灵龟。

如此孔灵龟从孔扬七世孙改为孔乘孙。

康熙谱未说明此改动的依据,大约是承天启谱记载。

民国谱则又将孔灵龟改回孔扬后裔,并增加了孔扬至孔灵龟的六代名讳,即节、旻、纪、源、基、祥。

也未说明更改的依据。

查献县派雍正谱记载同宋谱,孔灵龟为孔扬七世孙。

临江派民国谱却记载另一个明显拼凑出的世系:二十五代懿生鲜、安固,安固生沉,沉生灵龟,灵龟生景伟、滔,滔生硕。

广东番禺小龙房光绪谱记载孔扬无传,孔灵龟世系与康熙谱同。

而广东罗格房民国谱记载了孔扬至孔灵龟之间的节、旻、纪、源、基、祥六代世系。

广东南海孔铭根2005年抄谱记载有节至祥的世系,但是孔灵龟却接续在孔景进名下。

由此可见此世系最早见于岭南孔氏族谱,而岭南各房的表述并不一致。

总之。

民国谱依据岭南罗格房谱完成了孔扬至孔灵龟的世系。

宋谱载三十五代务本为颖达族孙。

成化谱如之。

康熙谱记载三十四代珪子务本,务本子如
珪。

这样孔巢父系就接为孔颖达后裔。

《阙里文献考·卷三十·宗谱》一如康熙谱,民国谱同样一承康熙谱。

曲阜孔氏
曲阜是孔氏祖庭,林庙所在,国史方志中有大量关于孔氏,尤其是中兴祖后裔的文献记载。

但是由于战乱鼎革,家谱未能及时修订,不同时期和不同分支的世系记载矛盾之处不胜枚举,列举主要异同如下:
(一)名讳完全不同
宋谱端操三子??、玮、玖与成化谱、康熙谱及民国谱记载的瑄、璠、瑱完全不同;
成化谱载元祗子二之与、之誉,元祐子二之康、之怀;但是民国谱记为元祗子三之泰、之才、之恭,元祐子四之忠、之绪、之可、之起、之谦;
成化谱思忠子四,克椎、克惠、克敬、克诚,民国谱载克忠子一克善。

(二)世系不同
宋谱记端廉为端操弟,但是成化谱及后谱均改为若虚子端本弟;
成化谱载汭为之肃子,康熙谱和民国谱记为之载子;
成化谱应迁为圣时子,但是在民国谱中为应选、应法之弟;
成化谱载思友子五,克文、克行、克忠、克信、克常,但是民国谱没有克文、克行,还增加了克纲、克己;
(三)增添后代
宋谱载若拙子二端中、端申,成化谱、康熙谱记若拙子四增加了端美端常,民国谱又增加端孜,为牟平派始祖;
成化谱记载思忠子一克伸,民国谱增加为子三,克伸、克静、克恪。

(四)很多没有后代繁衍下来的没有记载
成化谱记载琥子二,抟和拂。

抟生子元泰、元让,孙之则、之逊、之典。

元孝有兄元直,元直生子二,之经和之文。

康熙谱记载琥仅子一拂,没有记抟;
成化谱记载思蹈有孙四人,希温、希恭、希良、希俭,民国谱仅记传一世绝;
成化谱记载藻有曾孙希昇和希蒙,但是民国谱记传一世绝。

以上仅仅例举部分各谱间的不同记载。

成化谱对于曲阜孔氏的记载应该是本于元朝和明朝早期从曲阜收集的资料,并不完整。

但同时说明在曲阜天启谱以前没有连续的谱谍编撰。

派户支
宋谱和明成化谱并未见派户分支。

天启谱首见分五十七户,康熙谱修正为六十户。

《阙里文献考·卷三十·宗谱》记:“子姓蕃衍,枝远益分。

始而纪以五位,复别以二十派,继又分为五十七户,再增为六十户……称宗愿为袭封位……舜亮为中散大夫称袭封位…宗翰为刑部侍郎称侍郎位…宗寿为太子中舍称中舍位…宗彀为国子博士称博士位,此四十六世所分也……五十三代兄弟共六十有一,有传者仅二十人……即从五位中所分出之二十派。

接着有详述于五十五至五十七代有传者再分六十户。

康熙谱《流寓记》和《阙里文献考》均罗列外迁孔氏概况但是并未予以命名,直至民国全国合修才将外地孔氏依迁居地予以命名。

中兴祖后四派:南宗派、牟平派、慈溪派、衢州派;中兴祖前九派:平阳派、郏县派、宁陵派、献县派、丹阳派、岭南派、临江派、平江浏阳派、鲁山派。

其余皆以支命名。

民国谱并未说明当时称派或支的依据。

由于各种原因原因民国谱并没有能够收录全部孔氏,更没有记载衢州孔洙后裔五经博士一系。

只是在《嫡裔相承图》中记载了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又在《南宗相承图》中记载了孔端友至五十六代五经博士孔彦绳。

但是孔端友与四十九代衍圣公间无挂线,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洙嗣子孔思许接在四十七代孔庭族长孔若古名下,殊不合宗法。

这也反映出南北宗的矛盾并未因南宗孔彦绳袭五经博士而彻底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