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步法三维编织变截面薄壁壳体RTM工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rtm工艺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科研热词 复合材料 非屈曲经编织物(ncf) 树脂传递模塑(rtm) 无纺布 层间性能 层间增韧 t型接头 rtm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韧性 非等温rtm 迎风格式 超支化聚硅氧烷 热性能 热传递 数值模拟 控制体/有限元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rtm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rtm 碳纳米管 渗透率 混杂多尺度 力学性能 预成型体 翘曲 织物形式 纳米复合预制体 纤维屈曲 碳纳米管膜 电性能 溶体温度 渗流阈值 树脂传递模塑 层间改性 天然纤维 复合材料叶片 复合材料 保压压力 z向流动 "离位"增韧
推荐指数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Hale Waihona Puke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细菌纤维素 1 管状复合材料 1 渗透率 1 液体复合模塑成型工艺(lcm) 1 有限元单元法 1 实验 1 天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1 单胞 1 力学模型 1 力学性能 1 光降解 1 不饱和聚酯树脂 1 三维机织 1 darcy定理 1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复合材料 2 铺放成型工艺 1 超支化聚合物 1 苯并噁嗪 1 翼盒 1 缠绕成型工艺 1 热固性树脂 1 流动模拟 1 水溶性型芯 1 模压成型工艺 1 树脂转移模塑 1 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1 树脂传递模塑(rtm) 1 接触低压成型工艺 1 损伤演变 1 拉挤成型工艺 1 圆管结构 1 固化行为 1 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 1 力学模型 1 力学性能 1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 1 rtm成型工艺 1 rtm工艺 1
RTM-模压工艺制备厚截面复合材料研究
目录摘要 (i)第一章绪论 (1)1.1 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TM)及其衍生工艺概述 (1)1.1.1树脂传递模塑工艺 (2)1.1.2 软模辅助RTM工艺 (3)1.1.3 真空辅助RTM工艺(VARTM) (4)1.1.4 高压RTM工艺(HP-RTM) (5)1.2 RTM-模压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6)1.2.1 RTM-模压工艺基本原理及特点 (7)1.2.2 RTM-模压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 (7)1.2.3 RTM-模压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及其影响 (8)1.3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0)第二章RTM-模压工艺制备厚截面复合材料试验方案设计及试样制备 (12)2.1 主要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12)2.1.1树脂体系的选择 (12)2.1.2增强材料的选择 (13)2.1.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5)2.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15)2.3 RTM-模压工艺制备厚截面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 (16)2.4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18)第三章RTM-模压工艺用模具分析及设计 (22)3.1 RTM-模压模具设计方案 (22)3.2 RTM-模压工艺用模具的基本性能要求及设计方案 (23)3.2.1 RTM-模压工艺用模具的基本性能要求 (23)3.2.2 模具材料的选择 (23)3.2.3 模具结构的设计 (25)3.3 RTM-模压工艺模具受力分析及尺寸确定 (29)3.4模具加工与检测 (33)3.5本章小结 (36)第四章RTM-模压工艺制备厚截面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38)4.1 正交试验分析及参数优化 (38)4.1.2结果分析与参数优化 (38)4.2RTM-模压工艺制备厚截面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43)4.2.1制备异形厚截面复合材料 (43)4.2.2厚截面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44)4.2.3 厚截面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 (46)4.2.4厚截面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48)4.3RTM-模压工艺制备厚截面制品孔隙率计算与分析 (50)4.3.1复合材料的孔隙率计算 (50)4.3.2RTM-模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分析 (51)4.3.3小结 (52)4.4RTM-模压工艺制备厚截面制品断面形貌分析 (52)4.4.1厚截面复合材料横截面的SEM分析 (52)4.4.2厚截面复合材料弯曲破坏断裂面的SEM分析 (53)4.4.3厚截面复合材料压缩破坏断裂面的SEM分析 (55)4.4.4厚截面复合材料层间剪切破坏断裂面的SEM分析 (56)4.5本章小结 (57)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9)5.1全文总结 (59)5.2 研究展望 (60)致谢 (61)参考文献 (63)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8)表2.1 实验所采用的树脂体系 (12)表2.2 树脂体系室温(25℃)的基本性能参数 (13)表2.3 常用玻璃纤维的性能[62] (14)表2.4 实验中E玻纤主要性能参数 (15)表2.5 实验设备 (15)表2.6 试验因素及水平 (16)表2.7 正交表 (16)表3.1 常见模具材料的特点 (24)表3.2 常见模具材料的适用范围 (24)表3.3 45号钢常温下的基本性能 (25)表3.4 模具材料的基本性能 (33)表4.1 正交试验结果 (38)表4.2 试样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45)表4.3 试样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 (47)表4.4 试样的层间剪切强度 (49)表4.5 主要测试数据 (50)表4.6 试样的孔隙率 (51)图1.1 RTM工艺流程简图 (2)图1.2 软模辅助RTM工艺原理示意图 (4)图1.3 VARTM工艺原理示意图 (5)图1.4 VIMP工艺原理示意图 (5)图1.5 HP-RTM原理示意图 (6)图1.6 RTM-模压工艺原理示意图 (7)图2.1 环氧EP CYD-128/70#酸酐60℃时的粘度-时间特性曲线 (13)图2.2 环氧EP CYD-128/70#酸酐80℃时的粘度-时间特性曲线 (13)图2.3 斜纹布及其示意图 (14)图2.4 RTM-模压工艺工艺的基本流程 (16)图2.5 经过处理的RTM-模压平板模具 (17)图2.6 纤维增强体的铺放 (17)图2.7 定位螺杆 (17)图2.8 热电偶位置示意图 (18)图2.9 试验采用的固化制度 (18)图2.10 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力试样的形状及尺寸 (20)图2.11 排水法测量密度装置 (20)图3.1 常见RTM-模压模具设计方案 (23)图3.2 平板构件模具的流道设计 (26)图3.3 异形构件模具进胶口、出胶口及流道设计 (26)图3.4 压缩密封原理图 (27)图3.5 活塞系统结构图 (28)图3.6 两种密封方式示意图 (28)图3.7 限位方式示意图 (29)图3.8 阳模受力位置 (30)图3.9 网格划分及阳模位移云图 (31)图3.10 网格划分及阴模位移云图 (32)图3.11 异形模具剖面图 (33)图3.12 平板构件模具的主要尺寸 (34)图3.13 异形构件模具的主要尺寸 (35)图3.14 平板构件模具实物图 (36)图3.15 异形模具实物图 (36)图4.2 因素和参数对试样压缩性能的影响权重和影响情况 (39)图4.3 因素和参数对试样剪切性能的影响权重和影响情况 (40)图4.4 因素和参数对试样孔隙率的影响权重和影响情况 (40)图4.5 不同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2)图4.6 不同参数组合下四种性能的比较 (43)图4.7 异形构件 (44)图4.8 厚截面复合材料板弯曲性能测试及破坏试样 (45)图4.9 不同平面RTM-模压试样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变化曲线 (46)图4.10 厚截面复合材料板压缩性能测试及破坏试样 (47)图4.11 不同平面RTM-模压试样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变化曲线 (48)图4.12 厚截面复合材料板弯曲性能测试及破坏试样 (49)图4.13 不同平面RTM-模压试样的层间剪切强度变化曲线 (50)图4.14 两种工艺试样孔隙率的比较 (51)图4.15 不同平面试样孔隙率变化曲线 (51)图4.16 试样的截面扫描电镜图 (53)图4.17 试样上下弯曲破坏断裂面扫描电镜图 (55)图4.18 试样压缩破坏断裂面扫描电镜图 (56)图4.19 试样剪切破坏断裂面扫描电镜图 (57)摘要采用传统RTM及其衍生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制品的纤维体积分数较低(一般为40%),孔隙率难以有效降低,限制了复合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和工艺的推广应用,尤其难以应用于制备高纤维体积分数的厚截面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件。
RTM工艺树脂流动过程数值模拟
RTM工艺树脂流动过程数值模拟
李海晨;王彪;周振功
【期刊名称】《复合材料学报》
【年(卷),期】2002(019)002
【摘要】RTM工艺过程数值模拟对模具设计、工艺过程控制及参数优化非常重要.本文作者简介了RTM工艺过程及特点,给出了树脂渗流控制方程,阐述了RTM工艺过程数值模拟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贴体坐标/有限差分法和网格分区划分法模拟了模具内有插入物情形下的RTM工艺树脂渗流过程,给出了不同时刻树脂流动前沿曲线、计算网格及终止时刻压力场分布,确定了排气孔位置,计算结果与其它研究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贴体坐标/有限差分法和网格分区划分法适合解决复杂边界及可移动边界问题.
【总页数】6页(P18-23)
【作者】李海晨;王彪;周振功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12
【相关文献】
1.厚截面构件RTM注射工艺树脂流动过程模拟 [J], 戴福洪;张博明;杜善义;武湛君
2.RTM工艺树脂流动过程数值模拟及实验比较 [J], 秦伟;李海晨;张志谦;吴晓宏
3.用贴体坐标法模拟RTM工艺树脂流动过程 [J], 李海晨;王彪;林新
4.RTM多孔注射工艺树脂流动过程数值模拟 [J], 李海晨;王彪;周振功
5.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J], 孔晋峰;张彦飞;刘亚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薄壁件切削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及变形预测
中图分类号 : T G5 0 6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4 5 X ( 2 0 1 5 ) 0 7 - 0 1 1 2 — 0 4
每一个产生 的增量步在开始 的时候所产生 的速度 以 及加速度决定 了在结束时产生 的步值 。这样 的方法
作者简介 : 唐毅 青( 1 9 6 8 一) , 男, 满族 , 北 京市 人 , 博士在读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机械制造 、 机车柴油机配件的设计与研究 。
1 1 2
E q u i p me n t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No . 7, 2 0 1 5
切 削 加 工 薄 壁 件 的 过 程 是 一 项 较 为 繁 琐 的 过
进 行精 准 的控制 [ 1 1 。
1 . 1 金属 切 削加 工机 理分 析
切削的变形全过程都是经过弹性 变形 、塑性变 材料 挤裂 以及 材料 分 离这 四个 阶段 。切削 刀具 在 所加工的零件 的精度。传统 的办法 一般运用的是试 形 、 错法来取得经验值 , 但耗费较长的时 间, 并且花费十 进 行 移动 的过 程必 须 应 对 切削 层 的材 料在 弹性 变 形 分 巨大 , 无法 实 现对 于切 削机 的定量 分析 和研 究 。为 过 程 中所 产 生 的抵 抗 力 以及 塑 性 变 形 过程 中所 产 生 同时 , 还要 克 服 切 削刀 具 前 刀 面 和 切 削层 了提升切削加工薄壁件的精度 以及 工作效率 ,薄壁 的抵抗 力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尺寸效应的实验研究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尺寸效应的实验研究1王宝来,梁军,方国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E-mail:wangbaolai1979@摘要:通过拉伸、压缩宏观实验,观测了不同载荷形式下和不同几何尺寸情况下材料的破坏模式和断口形貌,对不同受拉长度、不同受压长度、不同横截面面积对材料拉伸和压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由于材料的尺寸效应和边界效应带来的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讨论了材料力学性能分散性与几何尺寸的关系,所获结果为进一步进行三维编织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的刚度、强度预报和强度准则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关键词:三维编织,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拉压实验,分散性中图分类号:TB3321. 引言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可设计性,在航空航天领域和学术界倍受关注,尽管国内外对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过系列的报道[1~6],但由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编织方式、制作工艺、切边状况、组分材料体积百分含量等,因此对它的实验研究还不够充分,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来它们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本文针对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从宏观角度进行了拉伸压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获得了这些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并对破坏后的试件断口进行观察,从细观角度对材料的破坏形貌做了简单的分析,又由于三维编织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分散性,因此对不同几何尺寸的材料进行了尺寸效应分析,研究了材料强度、应力应变曲线与材料几何尺寸的相关性,得到一些重要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编织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本构关系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2. 实验设备与试件三维编织细编穿刺C/C复合材料为三向细编横观各向异性材料,它的织物结构是XY向为碳纤维布,Z向为一定根数和间距的穿刺纤维束,对材料Z向和XY向两个方向的性能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试件形状尺寸如图1、2所示,所有实验均通过INSTRON(5569)电子拉伸机对试件进行加载,采用位移控制加载,拉伸加载速率为1mm/min,压缩加载速率为0.5mm/min;用BE120-10AA(11)-X30应变计(汉中中原电测仪器厂)通过YE6261B 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江苏联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测量其变形;通过OLYMPUS (SZX 12)体式显微镜观察试件细观断口形貌。
“复合材料RTM工艺2”软件介绍
玻璃钢2008年第4期“复合材料RTM工艺2”软件介绍冯晓钰译王强华校(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1404)摘要PPE是一个国际性的技术转移中心,专门研究热固性或热塑性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艺。
PPE 正在为复合材料行业中上游人员开发软件,以提供一种有效并且用户友好的方法,使他们能迅速全面地了解一个项目,并做出决定。
这个软件的目的是为复合材料行业人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设计师和转包商)提供一个有效且用户友好的方法以解决(1)设计复合材料零件或工装的一般问题;(2)复合材料RTM(传统、轻型)、灌注或模压工艺方面的问题。
这个软件的优点是它涉及了复合材料结构的所有研发阶段,并包含了一个材料数据库。
通过对树脂、芯材、增强材料和其他材料性能(渗透性测量法、机械性能等)的精确表征,可以把该数据库建立得尽可能的全面,用于设计分析、模拟、部件成本分析等。
软件用户可采用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使用软件数据库:(1)把PPE(与不同供应商合作)填充的数据库作为一个参考,或者(2)用户用自己的材料数据来填充数据库,用它们的性能进行分析。
图1该软件由六个模块组成本软件由六个模块组成复合材料结构的初步设计;部件填充模拟;工艺选择标准;工装结构;部件成本评估;材料数据库(机械性能、渗透性等)。
31321高附加值复合材料RTM 工艺2软件是一个很简单的工具,有互动的界面和使用指南。
通过每年升级数据库,可以确保用户跟上市场成本的趋势,更主要的是跟上复合材料的发展。
与当前市场上其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程序相比,它有突出的优点,可以和SI 、US 单位系统兼容,并提供语言(法语或英语)选择。
2怎样使用软件软件模块可以让用户为想要设计的零件确定参数:材料选择、初步机械性能设计、零件制造数据,如充模时间和注射压力、工艺和经济成本。
这使用户迅速做出全面的结论。
软件的模块提供了可能需要的所有信息:(1)为零件选择最佳材料;通过模拟承重点和结构所承受的力获得结构屈曲机械性能数据,以及结构所承受的预计载荷。
RTM成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RTM成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肖红波;王钧;杨小利
【期刊名称】《建材世界》
【年(卷),期】2006(027)001
【摘要】树脂传递模塑(Resin transfer molding, RTM)是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以RTM成型三维编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述了三维编织增强体RTM成型技术、RTM成型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及该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3页(P8-9,12)
【作者】肖红波;王钧;杨小利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
【相关文献】
1.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及其RTM成型工艺 [J], 马立
2.RTM成型技术在码头钢筋混凝土结构修复中的应用 [J], 何斌;杨振国;景永伟;徐凯
3.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RTM成型工艺研究及应用进展 [J], 朱怡臻; 王瑛; 陈鸣亮; 王春林; 张崇印; 高缘; 史旦达; 邵伟; 吴新锋
4.RTM成型工艺技术应用及加工工艺性研究浅析 [J], 景新荣;刘向丽;苏霞
5.真空辅助RTM成型技术应用及适用树脂体系 [J], 刁岩;陈一民;洪晓斌;李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TM成型工艺中纤维体积密度不均匀性对树脂流动的影响
RTM成型工艺中纤维体积密度不均匀性对树脂流动的影响詹东;杨睿;孙士勇
【期刊名称】《玻璃钢/复合材料》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主要研究局部区域纤维体积密度改变对树脂流动前沿的影响.利用RTM-Worx模拟仿真软件,分析局部渗透率对流动前沿的变化及对填充该区域所用时间的影响规律.在模拟仿真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厚度垫片改变局部区域纤维体积密度,以对模拟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当局部纤维体积密度增大到一定值之后,该局部区域流动前沿出现包络现象,并且树脂填充该局部区域所用时间也开始急剧增加;当纤维体积密度继续增大时,该区域会出现树脂填充不完整的现象,最终导致制件出现干斑缺陷.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詹东;杨睿;孙士勇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 116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32
【相关文献】
1.真空辅助成型工艺中亚麻纤维增强体树脂流动性能的研究 [J], 薛道顺;胡红
2.模压树脂传递成型工艺中的树脂流动性研究 [J], 宋璐璐;张佐光
3.用数值模型研究树脂传递成型工艺中的树脂流动和温度变化 [J], 陈仁良;李明成
4.树脂传递成型工艺中树脂流动和凝固过程的非等温仿真 [J], 陈仁良;桂冰;李明成;梁志勇
5.RTM中纤维结构对树脂浸渍影响的数值模拟 [J], 周云飞;方荀;王文琪;郭卫红;戴干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薄壁件切削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及变形预测
薄壁件切削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及变形预测唐毅青【摘要】薄壁件在工业产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强度较高而重量较轻的特点,广泛的受到工业领域的青睐.但由于薄壁件本身的刚度较低,在切削过程中易发生变形,极大影响薄壁件的质量以及精度.从切削加工薄壁件的数值模拟原理入手,分析了薄壁件切削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和变形预测的方法.【期刊名称】《装备制造技术》【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薄壁件;切削加工;数值模拟;变形预测【作者】唐毅青【作者单位】资阳晨工电器有限公司,四川资阳641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506.1切削加工薄壁件的过程是一项较为繁琐的过程,涉及到大塑性整体的变形。
薄壁件的重要作用引发了很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探讨,目的是为了提升所加工的零件的精度。
传统的办法一般运用的是试错法来取得经验值,但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且花费十分巨大,无法实现对于切削机的定量分析和研究。
为了提升切削加工薄壁件的精度以及工作效率,薄壁件加工切削引入有限元技术进行仿真研究。
这种办法与传统的办法相比较,更加贴近于工业生产的实际。
但是,就目前对于切削加工薄壁件的成果研究来看,对于薄壁件的切削加工仅仅停留在对于单一的若干因素实现数值的仿真,切削热以及切削力经常运用弱耦合的形式呈现,所使用的计算方式是隐式计算,耗时较长并且难以收敛。
而本文则是创新了传统的研究和办法,提出有限元的模拟方法,使用显示计算,最终建立起高效准确的切削加工薄壁件的切削温度以及切削力、残余应力等等。
1 切削加工薄壁件过程对于数值模拟的原理通过切削加工,可以获取形状复杂的工件,提升对于工件的加工精度。
这种加工方法十分重要,无法取代。
通过切削进行金属加工往往被认为是工业加工制造业中最为常用的加工方式。
各个国家在这一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是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与实际的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仍然没有一个好的工艺能够应对不断推出的新材料的变化,对于尺寸以及薄壁件表面的粗糙程度进行精准的控制[1]。
RTM模拟实验
RTM工艺模拟过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复合材料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意义;2.了解复合材料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组成;3.了解RTM工艺模拟分析的原理;4.了解RTM工艺数值模拟过程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2.1 RTM工艺技术定义及原理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工艺技术是目前低成本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之一,也是目前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一个主要研究热点。
RTM又称树脂传递模塑,是指低粘度树脂在闭合模具中流动、浸润增强材料并固化成型的一种技术,属于复合材料的液体成型(LCM)和结构液体成型技术(SLM)范畴。
该种工艺基本的成型原理为首先在模腔中铺放好按性能和结构要求设计好的增强材料预成型体,采用注射设备将专用树脂体系注入闭合模腔或加热熔化模腔内的树脂膜,模具具有周边密封和紧固及由CAD辅助设计的注射及排气系统,以保证树脂流动顺畅并排除模腔中的全部气体和彻底浸润纤维,并且模具具有加热系统可进行加热固化而成型复合材料。
RTM制品具有强度及性能可靠性高、成型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外表光滑、环保性能好等优点。
但是,由于RTM工艺过程在闭合模腔内完成,有很多影响成型和产品性能的工艺参数:注射压力/流动速率、树脂豁度、纤维渗透率、模具和树脂温度、构件几何形状、材料属性、注射口和溢料口形状、数目、位置及其大小等。
工艺参数之间组合方式很多,使得RTM工艺的优化非常复杂。
如果通过传统的试验方法来优化工艺参数,既耗时工艺成本又高。
随着RTM制件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制造、船舶、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进一步降低RTM工艺的成本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应用计算机技术对RTM工艺进行模拟仿真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可以得到对整个RTM工艺过程有指导意义的数据,有利于合理设计模具、优化工艺参数,能起到很好的辅助设计和指导作用。
2.2复合材料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复合材料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RTM 模具设计中应用广泛。
基于PAM-RTM软件仿真的RTM工艺复合材料前边条流道设计研究
基于PAM-RTM软件仿真的RTM工艺复合材料前边条流道设计研究李延平;郭鹏亮;苏亮;万建平;殷俊;辛洪南【摘要】采用PAM-RTM软件的RTM模块对RTM工艺整体成型复合材料前边条流道设计进行模拟仿真研究,通过模拟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型腔内树脂的流动、压力分布以及充模时间,最终选出最佳的注胶流道方案,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期刊名称】《教练机》【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PAM-RTM;RTM工艺;流道设计【作者】李延平;郭鹏亮;苏亮;万建平;殷俊;辛洪南【作者单位】航空工业洪都,江西南昌,320024;航空工业洪都,江西南昌,320024;航空工业洪都,江西南昌,320024;航空工业洪都,江西南昌,320024;航空工业洪都,江西南昌,320024;航空工业洪都,江西南昌,320024【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工艺是目前最常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之一,其工艺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低粘度树脂注入闭合模腔,浸润增强材料并固化。
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产品尺寸精度高、制造周期短、结构整体性高、制造成本低、设备投入少等。
基于RTM成型工艺的诸多优点,它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复合材料制件的设计及制造领域,也实现了在飞机主承力结构的成型。
树脂注胶流道设计是RTM工艺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注胶流道设计不仅可以缩短树脂在预制体内的渗透时间,而且还可以避免渗透过程中干斑、富树脂等缺陷的形成。
传统模具树脂流道设计是以工程经验为主,辅以试错法,而实际零件树脂流动轨迹复杂程度仅靠工程试验很难准确掌握树脂在复杂结构预制体中的流动状态,而且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若在RTM工装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借助数字化仿真技术对树脂在模具型腔内的状态及变化规律进行模拟仿真,可大大降低产品研制周期和风险,降低研制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孔晋峰;张彦飞;刘亚青
【期刊名称】《绝缘材料》
【年(卷),期】2008(41)4
【摘要】简述了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的树脂流动特点,介绍了RTM工艺过程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同时介绍了几种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的进展和数值模拟软件应用于RTM工艺的情况。
【总页数】4页(P52-55)
【关键词】树脂传递模塑;数值模拟
【作者】孔晋峰;张彦飞;刘亚青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山西省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205
【相关文献】
1.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树脂微观流动行为数值分析 [J], 王柏臣;黄玉东;刘丽
2.复合材料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 [J], 杨选宏;门军新
3.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J], 于延军;董桂伟;张娜;于利伟;谢光辉
4.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中嵌套效应引起渗透率变异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J], 刘文超;晏石林;李永静;何龙飞
5.汽车保险杠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充模过程的数值模拟 [J], 梁继才;李义;李忠然;张巍;柳承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i 1 单元 z i 1 坐标 处的渗 流速度 和横截 面面积;
vz ( i) ( z ) 、Si ( z ) 分别为变截面壳体第 i 单元内任意 z
坐标处的渗流速度和横截面面积。将方程( 2) 代入
方程( 1) 整理得
p i- 1 ( zi- 1 ) v z( i- 1) ( z i- 1 )
dp dz
+
g
( 1)
式中: K z 为 z 方向上的渗透率; dp / dz 为 z 方向 上的压力降; 为树脂的粘度; 为树脂密度; g
为重力加速度。
假设树脂浸润变截面壳体第 i 单元, 树脂呈非 饱和流动状态, 根据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条件[ 7]
v z ( i- 1) ( z i- 1 ) Si- 1 ( z i- 1 ) = v z ( i) ( z ) Si ( z ) ( 2) 式中: v z ( i- 1) ( z i- 1 ) 、Si- 1 ( z i- 1 ) 分别为变截面壳体
=
z i ( z)
Ki zi- 1
Si- 1 ( z i- 1 ) Si ( z )
dz
+
g [ z i ( z) - z i- 1 ] v z ( i- 1) ( z i- 1 )
( 3)
将方程( 2) 代入方程( 3) 整理得
vz(i) ( z ) =
K zi p i- 1 ( z i- 1 ) - g [ z i ( z ) -
z i( z* )
[ p0( z0) -
i- 1
zn
gz i( z)]
z i- 1
S
i
1 (z
)
d
Hale Waihona Puke zz i ( z)
-
Ki
n= 1
1 Kn
S
n
1 (z
)
dz
z n- 1
+
1 dz z i- 1 Si ( z )
g [ z i ( z * ) - z i- 1 ]
( 9)
1 2 3 树脂充模时间 ti ( z ) 方程 树脂前沿流动运动学条件[ 9]
1 数学模型的建立
1 1 分段 集合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RT M 充模的实质是液体树脂饱和充满纤维预
制件孔隙并排除其内部所含空气的过程。考虑到三
收稿日期: 2004 05 26; 收修改稿日期: 2004 08 03 基金项目: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23604811)
通讯作者: 张国利,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成型理论与加工技术 E mail: guoliz hang@ t jpu . edu. cn
处的压力 p i ( z * ) 方程为
p i- 1 ( z i- 1 ) =
z i( z )
[ p0(z0) -
i- 1
zn
gz i- 1 ]
z i- 1
S
i
1 (z
)
dz
z i( z )
+
Ki
n= 1
1 K n z n- 1
1 Sn( z)
dz
+
1 dz z i- 1 Si ( z)
张国利, 等: 二步法三维编织变截面薄壁壳体 RT M 工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z n- 1
+
K i zi- 1
Si
1 (z
)
d
z
( 1- Vif) ( p0 ( z 0) - gz i ( z ) )
dz +
i- 1 z m Sm ( z )
m= 1z m- 1
m- 1 n= 1
zn
K n zn-
1
1 Sn( z)
dz
zm (z )
+ Km
S
m
1 (
z
)
d
z
z m- 1
dz
( 1 - V mf) [ p 0 ( z 0 ) - gz m ( z ) ]
图 1 变截面薄壁壳体结构简图 Fig 1 T he sk et ch of t he s hel l w it h varyi ng s ect ion
1 2 控制方程
1 2 1 树脂渗流速度方程
根据一维 Darcy s 定律, 图 1 所示的变截面薄
壁壳体 z 方向上的渗流速度为
vz = - Kz
( Co mpo sites Resear ch Institute of T ianjin P olytechnic U niv ersity , T ianjin 300160, China)
Abstract: T he filling pro cess of R T M for the tw o step 3D braid shell pr efo rm w ith a var ying sectio n w as investi g ated theor etically by emplo ying a calculating metho d of div ide integ rat ion. Sever al for mulatio ns r elated to the resin velo city , r esin filling time and resin f low pr essure wer e pro po sed accurately. Go od ag reement w as found betw een the ex perimental results and numerical predictiv e values. T he deduced for mulatio ns co uld pro vide the theo retical basis for suitably desig ning RT M filling parameters. Keywords: composites; t wo step 3D br aiding; RT M ; divide integr atio n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 n
采用增强纤维三维空间交织成整体网状结构的 三维整体编织( 或机织) 预成型体, 通过合理选择不 同的增强纤维、树脂基体和交织结构, 可制造具有 整体机械性能优 异、结构尺寸 稳定性好、耐 热烧 蚀、耐低温和优良的介电性能的新型结构和功能三 维编织( 或机织) 复合材料。目前三维整体编织( 或 机织) 变截面薄壁壳体 RT M 成型复合材料已替代 传统的 2D 织物铺层壳体复合材料[ 1] , 成为运载火 箭壳体、复合裙、雷达天线罩等构件的首选承载结 构之一。由于此类型壳体结构件尺寸大、纤维体积 含量高、型面曲线和壁厚公差要求严格[ 2] , 采用金 属闭模 RT M 成型工艺进行加工时, 提高树脂对纤 维预制件的宏观和微观浸渗程度[ 3] , 是确保复合材 料质量和性能的技术关键。为解决 RT M 工艺充模 过程中树脂流动规律的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的技术
-
pn(z n) v z( n- 1) ( z n- 1 )
式中:
zn
= Kn
S n- 1 ( Sn(
z n- 1 ) zn)
dz
+
g ( z n - z n- 1 ) v z ( n- 1) ( z n- 1 )
( 5)
z n- 1
n= 1, 2, 3, , i - 2, i- 1。由方程( 5) 求
136
复合 材料 学 报
维整体编织变截面薄壁壳体的厚度与其直径和高度 相比, 数量级较小, 且薄壁壳体 RT M 模具树脂流 道的设计一般采用环线注射结构方式, 因此树脂充 模过程中的流动规律可近似为多孔介质中的一维渗 流, 即在柱面坐标系统( r, , z ) 中, 压力和速度值 仅沿 z 方向变化。分段 集合计算方法是根据制件 截面形状方程的种类数, 沿轴线将壳体分成若干单 元, 利用 Darcy s 定律依次计算出各单元段内树脂 流体的运动状态参数, 经过数学变换, 求得变截面 薄壁壳体内不同位置的树脂流动速度场、压力场、 位移场和充模时间的分布规律。为简化薄壁壳体树 脂流动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作如下假设: 充模过程 中三维编织预制件不会发生纤维移动和变形; 充模 过程中不考虑由于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粘度变化, 树 脂的粘度值为一定值; 充模过程中仅考虑宏观树脂 流动现象, 惯性和毛细作用忽略不计; 树脂注入压 力为 P 0 ( z 0 ) , 树脂流动前沿处压力为 0。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RESIN FLOW IN RTM PROCESSING FOR TWO STEP 3D BRAID SHELL PREFORM WITH VARYING SECTION
Z H A N G G uo li* , L I Jialu, L I Xueming
v z( i) ( z ) =
1 dz ( 1- Vif ) dt
( 10)
式中: V if 为第 i 单元三维编织 预制件纤维体 积含 量。将方程( 7) 代入方程( 10) 积分得
ti ( z ) =
zi( z) Si ( z)
z i- 1
i- 1 n= 1
zn
z i(z)
Kn
1 Sn (
z
)
dz
zi ( z )
z i- 1 ]
( 4)
Si(z )
z i- 1
S
i
1 (z
)
dz
当树脂浸润变截面壳体第 i 单元时, 其第 1, 2, 3,
, i - 2, i- 1 单元已充满树脂, 树脂呈饱和流动
状态[ 8] , 根据 D ar cy s 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