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排版)
2023年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2023年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主要涉及图书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质量评估以及违规处罚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详细说明的2000字说明:一、图书质量标准为了确保出版的图书质量,2023年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
根据规定,图书的质量主要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以及形式的规范性、美观性等方面。
内容的准确性要求图书所阐述的内容真实可靠、科学精确,不得含有虚假、迷信、非法等内容。
图书的内容应当完整,不得有重大遗漏或缺失。
图书的权威性要求作者具有相应的学术地位和专业知识,并能够提供充分的研究依据和参考文献。
形式的规范性要求图书的排版布局、字体字号、插图设计等符合相应的规范,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此外,图书的美观性也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封面设计精美、印刷质量好,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二、图书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图书的质量,2023年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图书的出版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其次,图书的内容应当经过严格的审稿和审校,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出版单位要加强对作者的指导和规范,帮助作者提高文笔水平和学术造诣。
对于涉及的专业领域不擅长的作者,出版单位要及时向其提供专业指导,并对图书的相关内容进行核实和审查。
此外,在图书的排版印刷过程中,出版单位应当加强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图书的印刷质量和装帧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出版单位还应当建立图书质量反馈机制,接受读者的反馈意见,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
三、图书质量评估2023年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图书质量评估体系,对图书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图书质量评估主要包括专业评审和读者评价两个方面。
出版单位在出版图书前应当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对图书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评估。
评审专家应当具备相应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图书出版后,出版单位还应当加强对读者评价的回收和分析,了解读者的反馈意见,以此为基础改进图书的内容和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1. 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详细描述了企业的质量目标、质量政策、质量管理程序和相关流程。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要点和步骤。
2. 质量目标和政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以企业的质量目标和政策为基础。
质量目标明确了企业为提高质量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质量政策概述了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原则和承诺。
在编写质量目标和政策时,建议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2.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追踪,以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例如,通过减少产品退货率、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来设定质量目标。
2.2 质量政策质量政策应准确、简明扼要地概述企业的质量管理原则和承诺。
例如,强调客户满意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承诺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等。
3. 质量管理程序和流程质量管理程序和相关流程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核心内容。
质量管理程序描述了实施质量管理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相关流程则具体描述了各个流程的输入、输出、责任及流程图等。
在编写质量管理程序和流程时,可以参考以下要点:3.1 质量管理程序质量管理程序应具体明确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执行过程,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
例如,编写产品质量控制程序时,可以包括产品检验、测试和纠正措施等步骤。
3.2 相关流程相关流程应包括输入、输出、责任、流程图等内容,以确保各个流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供应商评估流程中,输入可能包括供应商信息和评估标准,输出可能包括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等。
4. 质量管理文件的更新和控制质量管理文件的更新和控制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企业应建立文件控制程序以确保质量管理文件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4.1 文件更新质量管理文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
例如,在产品设计改进时,相应的质量管理文件也需要进行相应修改和更新。
4.2 文件控制质量管理文件应分级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编写格式与排版
该文件制订参与人:文件变更列表目录1范围 (4)2职责 (4)3内容 (4)3.1文件的排版的基本要求 (4)3.2文件的结构 (4)3.3文件的格式 (4)3.3.1页面设置 (4)3.3.2文件的封面 (5)3.3.3文件变更列表 (6)3.3.4目录 (7)3.3.5正文 (7)3.3.6附件 (8)3.3.7记录 (8)3.3.8文件的排版要求 (8)1 范围质量体系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及其他制度性文件,其排版均需按此文件执行。
2 职责文件起草人员在起草/修订文件时均应按照本文要求进行初步排版,质量部人员负责最终的排版。
3 内容3.1 文件的排版的基本要求质量体系内所有文件均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7进行起草、修订。
3.2 文件的结构文件由封面、文件变更列表、目录(用于内容较多的文件)、内容、附件和记录(不包括其他类文件)等结构组成。
3.3 文件的格式3.3.1 页面设置3.3.1.1 除记录以外的文件组成部分的页面设置:—页面上边距:1.8厘米,下边距:2.8厘米,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5厘米,页眉顶端距离:4.1厘米,页脚底端距离:1.3厘米。
—页眉内容包括:公司徽标、文件类型、文件题目、文件代码及页码,整个页眉由表格组成,其中高1.52厘米、宽15.94,边框使用0. 5磅双实线。
—公司徽标由公司Logo组成,高1.63厘米,宽3.42厘米。
徽标占用的表格宽度为4.19厘米。
—文件题目包括:“文件名称:”字样与文件名称,“文件名称:”使用小四号加粗黑体字,垂直对齐方式:靠上,水平对齐方式:左对齐;具体的文件名称使用三号加粗黑体字,位置居中,段前间距1.5行;该表格高1.52厘米,宽7.75厘米。
—“代码:”和“页码:”字样为五号加粗黑体字,具体的代码和页码使用五号Arial 字体表示,页码格式为“N/M”,“N”为当前页数,“M”为总页数(包含附件及记录)。
某报社印刷工艺流程质量管理操作规范
某报社印刷工艺流程质量管理操作规范1. 工艺流程概述报社印刷工艺流程包括排版、制版、印刷、装订等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对印刷品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对印刷工艺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印刷品质量的关键。
2. 质量管理要求(1) 传达质量要求:要求印刷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客户要求,确保印刷品达到预期效果。
(2) 工艺控制:对排版、制版、印刷、装订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符合要求。
(3) 设备保养:定期对印刷设备进行保养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 材料检验:对印刷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5) 人员技能培训:对印刷工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确保操作规范。
3. 控制措施(1) 制定印刷工艺流程标准操作规范,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及操作流程。
(2) 进行印刷设备的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对每一批印刷品进行抽检,确保印刷品质量符合要求。
(4) 建立质量档案,对每一批印刷品进行档案管理,以便追溯。
(5) 定期评估印刷工艺流程的质量管理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以上是报社印刷工艺流程质量管理操作规范,经过严格执行,可以有效提高印刷品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报社印刷工艺流程质量管理操作规范4. 印刷工艺流程管理规范(1) 排版环节- 对排版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版面设计、文字排版的敏感度和专业水平。
- 严格遵守排版规范,确保文字排列整齐、版面层次清晰。
- 进行版面设计审查,避免出现错误或不合适的排版设计。
(2) 制版环节- 选择合适质量的版材,避免出现印刷质量问题,例如印刷粗糙度。
- 进行正版和逆版的检查,确保版面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 制版后进行印刷样张的检验,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3) 印刷环节- 对印刷机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印刷质量稳定。
- 控制印刷速度和压力,避免出现墨点模糊、油墨量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
设计质量管理措施
设计质量管理措施
1. 制定详细的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确保设计师按照一定标准
和要求进行设计的重要工具。
这些规范可以包括设计风格、色彩搭配、排版要求等方面的指导,以保证设计作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2. 定期进行设计评审:设计评审是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控制点,可以确保设计符合预期目标和要求。
通过定期的设计评审会议,项
目团队可以共同讨论和审查设计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3. 引入用户反馈: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积极听取用户的反
馈和建议。
用户的反馈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并
根据其反馈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4. 使用设计工具和技术:设计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设计
的效率和质量。
设计师可以利用各种设计软件和工具,如Adobe Creative Suite、Sketch等,来辅助设计过程,并提高设计的准确性
和创造力。
5. 建立设计标准库:设计标准库是一个集成常用设计元素和资
源的数据库,可以提供给设计师使用。
通过建立和维护设计标准库,设计师可以更快速、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的设计元素和资源,从而提
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6. 培训和提升设计团队的能力:定期的培训和提升可以帮助设
计团队掌握最新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提高设计的质量和创造力。
通
过不断研究和提升,设计团队可以保持与行业前沿的接轨,并为项
目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设计作品。
通过采取上述设计质量管理措施,项目团队可以有效提高设计
的质量和效果,确保项目成功达成设计目标。
质量管理文件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文件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文件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记录和规范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为了确保质量管理文件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制定一套适用的文件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文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文件管理基本原则1. 有效性和及时性:质量管理文件应具备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特点,并在需要时进行及时的修订和更新。
2. 统一性和标准化:质量管理文件应统一规范,采用相同的文档格式、排版风格和命名规则,以保持一致性。
3. 可追溯性和可检索性:质量管理文件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存储和检索,以便于追溯和审查。
4. 安全性和保密性:质量管理文件应妥善保存、备份和保密,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二、文件编制和修订1. 文件编制: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制应由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或团队完成,确保文档内容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2. 格式规范:质量管理文件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编写,包括文档标题、版本号、生效日期、页码等信息,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3. 审批流程:质量管理文件的编制和修订应按照明确的审批流程进行,确保文件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4. 修订记录:质量管理文件的修订应做好记录,并在文件中注明修订内容、修订日期和责任人,以便追溯和了解修订历史。
三、文件存储和控制1. 存储方式:质量管理文件可以采用电子存储和纸质存储相结合的方式,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中建立和管理相应的文件库。
2. 文件分类:质量管理文件可以按照文件类型、功能、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进行分类,建立合理的文件目录结构。
3. 文件编号:为了方便文件的管理和检索,可以对每个文件进行编号,使用规范的命名规则,避免重复和混淆。
4. 权限控制:质量管理文件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和权限进行访问控制,确保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文件使用和培训1. 文件发布:质量管理文件应在适当的时机发布给相关人员,并明确告知文件的用途、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2. 文件培训:相关人员应接受与质量管理文件相关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文件的内容和使用方式,并能正确应用到工作中。
出版物印刷管理规定(4篇)
出版物印刷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出版物印刷行为,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安全,保护读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出版物印刷活动。
第三条出版物印刷应遵循国家有关出版物质量管理、印刷质量标准等规定。
第四条出版物印刷应坚持正确导向,推动健康文化,不得印刷、发行有害、淫秽、色情等非法出版物。
第五条出版物印刷企业应具备良好的印刷设备和技术条件,确保印刷质量和出版物的完整性。
第二章出版物印刷管理流程第六条出版物印刷前,出版机构应对出版物进行审核,确认内容合法合规。
第七条出版物印刷前,印刷企业应根据出版机构的要求进行印刷方案的设计和制定。
第八条出版物印刷过程中,印刷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印刷质量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印刷品质量符合出版要求。
第九条出版物印刷完成后,印刷企业应进行自检,并尽快将印刷品送交出版机构。
第十条出版机构收到印刷品后,应进行验收,确认印刷品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发行。
第三章出版物印刷质量管理第十一条出版物印刷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印刷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出版物印刷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排版、印刷、装订等环节,保证印刷品整体质量。
第十三条设计师、印刷技术人员等参与印刷过程的职业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保证印刷质量的可控性。
第十四条出版物印刷应按照出版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印刷材料和工艺,确保印刷品的合理性和美观度。
第十五条出版机构应建立出版物印刷质量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出版物印刷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
第四章违规行为处理第十六条出版物印刷企业存在印刷质量低劣、违反印刷质量管理制度等违规行为的,由出版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给予处罚。
第十七条出版机构违反审核程序,印刷违法出版物的,由出版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对于出版物印刷中存在的新技术、新工艺,出版机构和印刷企业应及时学习和推广,不断提升印刷质量和效率。
文件排版及编号管理规定
1.0 目的为了规范管理本公司的各种文件和记录,对其编号方法做出统一规定。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所有文件与记录。
3.0 内容3.1文件的编制格式3.1.1文件编制时,正文部分都要加上文件头用来明示文件信息,文件类别的填写请按照后附《文件类别对照表》中的文件类别进行填写,文件头中的具体设置参照附件。
(文件模板可以在OA 系统的“模板”文件夹中下载使用。
)3.1.2文件编写条目按照以下格式。
1.01.11.1.11.1.1.12.0 依此类推,层次分级最多不超过4 级。
3.1.3文件页边距设置如下:竖版:上1.8cm 下1.5cm 左2.5cm 右1.8cm横版:上2.5cm 下1.8cm 左1.8cm 右1.5cm3.1.4文件正文字体为仿宋或宋体,字号13 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 磅,数字序列字体为Arial ,字号与正文相同,小标题可以加粗。
3.1.5文件文档为word 文件,表单不限。
3.1.6页眉:1.5cm页脚:1.0cm页眉页脚及其他部分的未尽事宜以附件范本为准。
3.2表格记录的编制格式3.2.1表格编制时,要加入公司标示,公司标示如下图。
图(1)集团公司logo 标示公司所有下发的公文, logo 图标均用带字母标识的,文件头模板可以在O A导航系统中下载3.2.2表格具体排版样式参照附件的样本设置。
TY-QW-WI-001整理部门企管部生效日期2013-8-10 版本G3.2.3表格中所有字体均为仿宋或宋体,表头字号为16 号,表格正文字号13 号,表格编号及表格正文之外的附属信息字号均为10 号。
3.3文件的编号3.3.1公司、分厂及部门代码(详见附件)3.3.2管理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包含ISO9001 质量体系文件,OHSAS18001安全体系文件,ISO14001环境体系文件。
3.3.2.1一阶文件(质量手册、安全手册、环境手册)X1-X2-01流水号:01—99 文件类型标示:QM质量手册SM安全手册EM 环境手册公司代码:参照附件说明:质量手册以后将分为集团公司质量手册和分公司质量手册,分公司质量手册的部分内容可引用集团公司质量手册。
印刷排版管理制度模板
印刷排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印刷排版工作的管理,提高印刷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印刷排版工作的管理和操作。
第三条本公司对印刷排版工作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印刷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客户需求。
第四条本公司印刷排版工作应遵循效率、质量、成本、安全的原则,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五条公司设立印刷排版部门,负责印刷排版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六条印刷排版部门应设立管理员,负责印刷排版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七条印刷排版部门应设立技术员,负责印刷排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第八条印刷排版部门应设立操作员,负责印刷排版的实际操作。
第三章印刷排版流程第九条印刷排版前,应根据客户要求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排版设计。
第十条排版设计应遵循美观、实用、简洁的原则,确保印刷效果和质量。
第十一条排版设计完成后,应进行校对和审核,确保排版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第十二条校对和审核无误后,将排版设计文件传输给印刷厂进行印刷。
第四章印刷排版质量控制第十三条印刷排版部门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印刷排版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第十四条印刷排版部门应制定印刷排版质量标准,并对印刷排版质量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十五条对印刷排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改进,确保印刷质量符合标准。
第五章人员培训与管理第十六条印刷排版部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第十七条印刷排版部门应对员工进行考核,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第十八条印刷排版部门应建立员工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六章安全与环保第十九条印刷排版部门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生产安全。
第二十条印刷排版部门应加强环保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文件的质量管理要求
文件的质量管理要求在现代工作中,文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法律文件、商业合同还是组织内部的文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对于文件的质量管理要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将讨论文件的质量管理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I. 文件准确性要求文件的准确性是其最基本的质量管理要求。
无论是文字还是数据,文件中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
为保证文件准确性,可采取以下措施:1. 仔细校对和审查:在编写文档和文件之前,作者应该仔细校对和审查相关信息,确保其正确性。
在校对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数字、日期、名称、术语等,杜绝任何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
2. 合理使用引用和注释:为了提高文件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引用和注释的方式,对引用的内容或使用的数据进行来源标注和说明。
这不仅可以增加文件的可信度,也方便读者对相关信息的查证和理解。
II. 文件完整性要求除了准确性外,文件的完整性也是质量管理的关键要求。
文件的内容应该全面、完整地反映所涉及的事务。
为确保文件完整性,可采取以下措施:1. 细致的规划和组织:在编写文件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规划和组织工作,明确文件的结构和内容,确保所有相关信息都得到详尽的呈现。
2. 完整记录所有必要信息:在编写文件时,应仔细考虑所需要记录的所有必要信息。
例如,在商业合同中,应包括合同各方的详细信息、合同条款、支付方式等。
记录完整的信息能够减少信息缺失和误解的可能性。
III. 文件可读性要求文件的可读性是指文件的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为确保文件的可读性,可采取以下措施:1. 均匀的字体和大小:选择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并保持字体大小一致。
这样可确保文件的可读性,并减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扰。
2. 适当的段落和标题:将文件按照逻辑顺序分为段落,并使用适当的标题对内容进行分类和引导。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浏览文件,迅速获取所需信息。
IV. 文件存档和归档要求文件存档和归档是确保文件质量管理长期有效的重要环节。
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
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一、引言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或者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控制流程图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工具,用于描述质量控制的流程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的标准格式1. 标题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描述流程的内容,突出流程的主要目标。
例如,"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或者"服务质量管理流程图"。
2. 图形符号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应使用统一的图形符号,以便于理解和识别。
常用的图形符号包括:- 方框:表示流程的步骤或者活动。
- 椭圆:表示起始或者结束的节点。
- 菱形:表示判断或者决策的节点。
- 箭头:表示流程的方向和顺序。
3. 流程步骤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应按照流程的顺序描述各个步骤或者活动。
每一个步骤应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编号:用于标识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便于参预者理解和交流。
- 步骤名称:简明扼要地描述该步骤的内容和目标。
- 输入:描述该步骤所需的输入数据或者信息。
- 操作:描述该步骤所需的操作或者活动。
- 输出:描述该步骤的输出结果或者产出物。
4. 控制节点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中的控制节点用于表示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或者决策点。
常用的控制节点包括:- 检查节点:用于表示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检查或者测试的环节。
- 审核节点:用于表示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或者评估的环节。
- 纠正措施节点:用于表示对质量问题进行纠正或者改进的环节。
5. 连接线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中的连接线用于表示各个步骤或者节点之间的关系和流程的顺序。
连接线应清晰、简洁,方便读者理解和跟踪流程的流向。
6. 文本说明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中的文本说明用于进一步解释和描述流程的细节。
文本说明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和复杂的描述。
7. 样式和排版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流程图应使用统一的样式和排版,以便于阅读和理解。
企业排版制作管理制度
企业排版制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内部排版制作流程,提高排版质量,降低排版错误率,保证企业形象统一和品牌有效传播,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排版制作的部门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企业排版制作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排版制作流程、责任分工、审核监督、排版质量要求等。
第二章排版制作流程第四条排版制作的流程包括需求确认、排版设计、制作输出、审核审定、交付使用等环节。
第五条需求确认阶段,相关部门负责人应与需求方充分沟通理解排版需求,明确排版目的和要求。
第六条排版设计阶段,由专业设计师根据需求方提供的要求和设计原则进行排版设计,确定排版风格、排版元素等。
第七条制作输出阶段,根据排版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制作,包括文字编辑、图片处理、页面编排等。
第八条审核审定阶段,由专门的审定人员对排版成品进行审核,确保排版质量符合要求。
第九条交付使用阶段,将审核通过的排版成品交付给需求方使用,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第三章责任分工第十条排版制作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各部门和人员需明确责任,并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需求方负责提供准确清晰的排版需求,协助确认排版方案。
第十二条设计师负责根据需求方提供的排版需求进行排版设计工作。
第十三条制作人员负责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制作输出工作。
第十四条审核人员负责对排版成品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排版质量。
第十五条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间的合作,监督排版制作流程。
第四章审核监督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排版制作质量监督机制,定期对排版制作流程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七条排版制作质量监督应由专门负责的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定期向企业领导汇报排版制作情况。
第十八条发现排版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相关工作,进行问题排查和整改,确保排版质量。
第十九条对于多次出现排版质量问题的部门和人员,应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和处罚。
第五章排版质量要求第二十条排版质量要求包括版面设计规范、文字排版规范、图片处理规范等。
排版车间管理制度
排版车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排版车间的生产经营秩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排版车间是本公司的重要生产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第三条排版车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印刷排版工作,按照客户要求完成图文排版,保证印刷成品的质量和数量。
第四条排版车间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该车间工作的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排版车间生产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任务分配由主管领导根据生产情况合理安排。
第六条员工必须按照生产任务完成工作,不得擅自调整生产顺序,如有特殊情况需请示主管领导。
第七条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印刷质量。
第八条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由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九条生产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生产区域内不得放置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第十条生产过程中不得私自带食品、饮料及动物进入生产车间。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排版车间必须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第十二条员工必须配戴劳动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确保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
第十三条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不得使用超过规定寿命的设备。
第十四条发现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报告,及时整改,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第十五条禁止在生产车间内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六条排版车间的印刷成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以劣质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出厂。
第十七条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八条每批次产品必须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方可出库。
第十九条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第二十条质量问题必须及时通报给相关责任人,并与客户进行沟通,确保及时处理。
第五章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排版车间的员工必须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擅自离岗或旷工。
第二十二条禁止在工作中进行赌博、私闯民宅等违法行为。
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2011-3-1起实施)(经排版)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已于2010年10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O一一年一月十七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
第三条本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第四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坚持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一节原则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的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存、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
第六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应当共同参与并承担各自的责任。
第七条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节质量保证第八条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同时建立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保证系统有效运行。
第九条质量保证系统应当确保:(一)药品的设计与研发体现本规范的要求;(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三)管理职责明确;(四)采购和使用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正确无误;(五)中间产品得到有效控制;(六)确认、验证的实施;(七)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检查、检验和复核;(八)每批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后方可放行;(九)在贮存、发运和随后的各种操作过程中有保证药品质量的适当措施;(十)按照自检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评估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教辅排版管理规章制度
教辅排版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1.1 为了规范教辅排版工作,提高教辅质量,确保教辅出版周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教辅排版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1.3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教辅排版工作。
二、排版流程管理2.1 教辅排版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2.1.1 排版前的准备工作:(1)确认教辅稿件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排版性;(2)根据教辅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排版软件和字体;(3)制定排版方案,包括版面设计、字体大小、行间距等。
2.1.2 排版过程:(1)按照排版方案进行教辅排版,确保版面整洁、美观、易读;(2)遵循教辅排版规范,统一符号、公式、图表等;(3)与作者或编辑保持沟通,及时解决排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3 排版后的检查:(1)检查教辅排版是否符合原稿要求和排版方案;(2)检查版面是否存在错别字、漏字、标点错误等问题;(3)对排版结果进行审核,确保教辅质量。
2.2 排版时间管理:2.2.1 按照教辅排版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排版时间,确保教辅出版周期。
2.2.2 紧急排版任务应立即处理,尽快完成。
2.2.3 排版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影响排版进度。
三、人员管理3.1 排版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熟悉排版软件和教辅排版规范;(2)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3)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3.2 排版人员职责:(1)负责教辅排版工作,确保教辅质量;(2)按时完成排版任务,遵守排版工作计划;(3)积极参与团队协作,提供排版相关建议。
四、质量管理与监督4.1 排版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教辅排版符合原稿要求,版面整洁、美观、易读。
4.2 排版质量管理措施:(1)建立排版质量检查制度,对排版过程进行监督;(2)定期对排版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排版质量;(3)设立排版质量奖惩机制,激励排版人员提高质量。
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
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学术期刊是推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而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则是确保学术期刊出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度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就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探讨,从目标设定、稿件审核、同行评议、编辑决策、版面编排等方面介绍如何保障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
一、目标设定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期刊的定位和目标,确保期刊在出版过程中始终秉持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
在目标设定方面,期刊应该明确其学术方向、学术影响力以及读者群体,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稿件审核稿件审核是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的基础。
在稿件审核过程中,学术期刊应该建立科学严谨的审核机制,包括审稿人的选拔、稿件的初审、专家评审以及编辑部门的综合评价等环节,确保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原创性。
三、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通过同行专家的评审,可以有效保证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
在同行评议方面,学术期刊应该建立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客观和匿名性,同时要尊重专家评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四、编辑决策编辑决策是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稿件的录用与否、修改意见的反馈以及编辑部门对稿件的整体质量评估等。
在编辑决策方面,学术期刊应该遵循学术原则,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要尊重作者的权益和学术贡献。
五、版面编排版面编排是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中的最后一道环节,它涉及到学术期刊的格式、排版、图表、标注、参考文献等方面。
在版面编排方面,学术期刊应该遵循学术规范,确保版面的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图表的清晰可读,以提升学术期刊的可读性和学术影响力。
六、质量监控与改进质量监控与改进是学术期刊出版质量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学术期刊的质量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学术期刊出版质量。
出版社质量管理
出版社质量管理引言出版社作为一个专业的出版机构,在出版各类图书、期刊、报纸等出版物时,需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出版社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内容质量、技术质量和编辑质量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出版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
重要性出版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良好的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质量管理可以确保出版物的技术质量和编辑质量,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促进市场竞争力。
内容质量管理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是评判其专业性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出版社需要制定科学的内容质量管理机制,确保每一本出版物的内容均符合相关的学术规范和专业要求。
在内容质量管理方面,出版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审稿出版社应建立完善的审稿制度,组织专业编辑和学术专家对稿件进行审查。
审稿人应具备丰富的领域知识和专业经验,确保审稿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只有通过了严格审稿的稿件才能进行后续编辑和出版流程。
2. 定期培训编辑人员编辑人员是出版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们负责对稿件进行编辑修订、排版等工作。
出版社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履行编辑职责,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3. 建立反馈机制出版社应建立起与作者、读者的良好沟通渠道,及时接收和处理他们的反馈意见。
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或建议,出版社应认真倾听,及时改进出版物的不足之处。
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满足读者的需求。
技术质量管理技术质量是指出版物的表现形式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质量。
对于不同类型的出版物,其技术质量的要求也不同。
出版社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技术质量的提升。
以下是一些提升技术质量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印刷厂商出版社在选择印刷厂商时,应考虑其设备和技术水平。
只有选择有资质、设备先进、技术过硬的印刷厂商,才能保证印刷质量的稳定可靠。
2. 质量控制流程出版社应建立起完整的质量控制流程,从编辑、排版、校对到印刷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验收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编校质量管理流程
编校质量管理流程
编校质量管理啊,就是确保文章、书籍这些文字活儿质量杠杠的过程,得步步精心。
咱们这样聊聊:
初稿过过目:
先是作者自己上手,像给自己孩子挑毛病一样,查查错字、语法,看看故事讲得通不通。
然后编辑大大们上场,第一遍粗略看看,文章结构乱不乱,故事讲得溜不溜,事实对不对头。
细细打磨内容:
先是调整文章的骨架,就像盖房子前得先把图纸画好,哪部分放哪儿,得条理清晰。
接着润色语言,每个词、每句话都得琢磨,既要文雅又要接地气,让人读起来顺畅。
事实查证也不能少,数字、例子、名人名言,都得一个个核对,不能有半点水分。
校对三部曲:
第一遍校对,就像挑刺儿,专找错别字、标点符号这些小细节。
第二遍,更细一层,看格式对不对,图表配得合适不合适,就像装修房子,细节得精致。
最后一遍,再整个过一遍筛子,确保之前改的都改对了,一切完美无瑕。
专家过目和沟通:
专业性强的内容,得请行家来把把脉,确保说的都对,不会误导人。
和作者沟通也很关键,有啥疑问或者需要调整的地方,得及时反馈,一起讨论怎么改。
最后把关和美化:
总编辑就像是最后的守门员,得确保整本书或文章质量过硬,符合出版标准。
法律这块儿也不能马虎,得确保内容不违法,不惹麻烦。
排版啊,格式啊,都得弄得漂漂亮亮的,让人看了舒服。
发布后的事儿:
发出去了,得听听读者怎么说,好评差评都得收着,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根据反馈,继续调整优化,就像软件更新一样,越来越好用。
这一套流程下来,就像是给文字做SPA,从头到脚,里里外外,都得照顾到,保证出来的作品既好看又耐读。
公文质量管理
公文质量管理公文质量管理是指对公文的内容、格式、语言、排版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公文的规范、准确、清晰、简明易懂,提高公文的办理效率和工作效果。
以下是我对公文质量管理的一些见解。
一、公文的内容质量公文的内容是重中之重,要保证其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编写公文时,首先要明确公文的主题和目的,根据需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公文的内容真实、客观、全面,避免出现误导、夸大或缺乏关键信息的情况。
另外,在公文中也要注意避免出现漏洞和疑虑,对各项内容进行仔细推敲和较验,以免出现错误或不当的表述。
二、公文的语言质量公文的语言质量直接影响到其对读者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因此,公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清晰、简明,尽量避免含糊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免产生歧义和理解上的困难。
另外,在用语上也要避免出现夸大、浮夸、虚假的情况,保证语言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公文的格式质量公文的格式是一种套路性的设计,能够反映出机关的形象和管理水平。
公文的格式中包括了字体、字号、行距、缩进、对齐等一系列设计规范,其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影响到公文的质量。
因此,编写公文时,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格式的设计,保证其整齐美观、整体协调,并且符合机关的形象和特点。
四、公文的排版质量公文的排版是公文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排版能够使公文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更加容易阅读和理解。
合理的排版应该包括标题、导言、主体、结论、签署等部分,符合阅读习惯和规范要求,避免排版上出现不规范、不美观的情况。
五、公文的审定、颁发和归档对于草拟好的公文,在经过审定和颁发之前必须进行校对,以确保公文的内容准确无误。
然后,统一印制和分发,使公文更加规范,统一并且公平公正。
最后,完成归档,以方便之后的查阅和使用。
综上所述,公文质量管理的工作十分重要,包括了公文的内容、语言、格式、排版、审定、颁发和归档等多个环节。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做好了质量管理之后,才能够保证公文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属于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统计质量控制)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属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ISO9000:2005)标准中对审核的定义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形式审查)主要是对文件的格式、编号、审批、发放、修改等管理状况进行审查/(现场检查)是整个审核工作的关键部分,审核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这个上面/(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质量方针)是服务质量体系的灵魂,是服务企业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员工)是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服务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无形性)是服务的最主要特征/1:1993年9月1日起,凡是在《产品质量法》规定范围内的产品引起的产品责任诉讼,均实行(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6:6σ水平对应的缺陷率是(3.4ppm)/C:采用过程检查表的缺陷是(部门有重复审核)/产品检验由认证机构向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查认可、计量认证合格的承担产品质量认证检测任务的检验机构下达“(产品检验委托书)/常用于寻找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的图是(因果图)/抽查方案的抽检特性曲线称为(OC)曲线/查看供方的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核实性的检查属于(批量进货检验)的工作/抽样检验中如果样本不合格品数d小于等于合格判定数Ac,则认为该批产品(符合要求)/产品交货后,因产品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是(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处在质量改进区域内的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或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大于(70%)/《产品质量法》(第31条)规定:“生产者不得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D:对一批产品的每一个产品、每一个过程或每一项服务都进行检验属于(全数检验)/对于一个理想的抽检方案,当p≤p。
时(批接收概率L(p)=1,即该批产品应以100%的概率接收)/F:返修分析中当销售量位于u1和u2之间时,为(部分返修区)/服务质量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服务的定义是(无形产品,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是不可预测的,要解决该问题应该是(增加服务弹性)/G: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7 )年正式发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孤岛形直方图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夹杂了其他分布的少量数据)/广义的质量控制包括了质量环中(11)个环节的所有质量控制职能活动/根据正态分布的结论,在生产正常的条件下,控制图中点子超出控制界限一侧的概率只有(1‰)左右/工序需加以控制,否则易产生较多的不合格品的情况。
这属于哪种工序能力分析的解决方案(工序能力够用)/顾客满意一般采用(CS)表示/顾客满意指数的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质量研究中心费耐尔博士于(1994年)开始创建的/贯彻执行“三检”制,组织本班组员工严格执行质量文件,正确填写质量检验记录的人员是(班组长)/根据企业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要求,认真执行自检、互检和首件交检,做好工号标记,主动挑出和隔离废、次品是(工人)的责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令、法规和政策,领导、组织和检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经理)/I: ISO9000:2005(2000)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的创始成员国有(25)个/J: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属于一个组织的(高层)管理活动/检验的职能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预防职能)/检验的目的就是按(标准)检验产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K: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的质量管理专家是(休哈特)/L:六西格玛管理中的DMAIC模式是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M: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某厂的质量方针是“科技领先、优质高效、顾客至上”,其工厂的质量目标为:“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8%,工序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3%,顾客满意率为98%。
”对该案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本例中的“科技领先”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以便进行考核)/N:能够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是(因果图)/P:PDCA循环包括的四个阶段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中“回答5W1H”属于(P)阶段的工作任务/排列图法在质量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有(寻找主要原因)/排列图中按照累记百分数把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三类,其中0~80%的叫(主要因素)/Q:汽车的速度、牵引力、耗油量、废弃排放量等属于(技术性的质量特性)/全面质量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但真正取得成效的却是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简称是(TQM)/企业对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及通过首检的供方以后提供的批产品进行的相应检验属于(批量进货检验)/企业为了保证质量水平符合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也即防止不合格和故障的产生而支付的费用为(预防成本)/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企业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R:认证委员会根据《认证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符合认证条件的企业,予以批准认证,并向申请认证单位颁发产品质量(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准许使用规定的/S:社会质量管理简称(SQM)/所谓(合格认证),是指对一般产品依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所进行的用以证明产品符合标准要求的认证活动/设计初审在(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进行,目的是判断设计方案是否反映了用户的需要/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本身的检验应以(操作者自检为主,专职检验人员巡检为辅)/首先提出PDCA是(戴明)/散布图中x增加,y随之明显增加的关系称(强正相关)/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指(消除了系统因素的影响)/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比较稳定的产品或工序适合采用(抽样检验)/实施服务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服务质量体系),也是实施服务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什么是吸引购买者最有效的因素(提高商品质量与价值)/什么是顾客购买过程中最敏感的因素(产品价格)/T: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由(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质量管理工作/通常内部损失成本发生在(生产一线)/X:下列方法中,可进行定量分析的是(矩阵数据分析法)/下列选项中,不是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正确用途的是(作为体系认证的依据)/Y:与产品质量形式有关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可概括为(5M1E)/由于刀具磨损所形成的直方图是(平顶型)直方图/因果关系图法最主要的用途是帮我们解决(寻找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环节的问题/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的长度,一定的面积或任何一定的单位中所出现的不合格数目的控制图是(c控制图)/由于轮流使用两台设备或由两位操作人员轮流进行操作会引起控制图(连续14中相邻点上下交替)/以下哪项费用属于外部损失成本(索赔费)/以下哪项费用属于内部损失成本(废品损失费)/要搞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搞好(质量控制),充分发挥现有控制系统能力,使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要消费核心服务,顾客必须消费(助消服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其诉讼时效为(2年)/ Z:质量检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权分立)/指出下面哪一个标准不是第四版ISO9000系列标准文件中的核心标准?(ISO90012:2008)/组织应采取什么方法处置不合格品?(以上都可以)/在进行放宽检验时,有一批“附条件合格”,则(从放宽检验转正常检验)/增加鉴定费用后,下列(外部损失成本)会减少/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 )于20世纪50年代初最早提出的(费根堡姆)/在PDCA循环图中,(组织或供方的执行管理者)负有执行质量管理的职责/质量改进工作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指导质量改进活动的最新国际标准是(ISO9004)/在顾客满意指数测评中,将(三级)指标展开即构成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在一个订单的流程中共有4个步骤,每一步骤的首次产出率均是90%,则该流程的流通产出率是(65.6%)/在六西格玛管理组织结构中,下面的陈述(黑带大师是技术级别最高的专家,属于指导层)是正确的/多选;A:AQL值在10.0及以下的,表示(百分不合格品率, 每百万单位的缺陷数)/C:产品“汽车”是(全选)等类型产品的组合/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是指由公正的第三方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测试, 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准许使用认证标志的方式来证明某产品符合要求的活动的制度规定/常用的计量值控制图有(样本平均数控制图, 中位数控制图)/F: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服务市场研究和开发, 服务设计过程, 服务提供过程)/服务企业产品的基本组合是由(核心服务, 助消服务和助消产品, 辅助服务和辅助产品)组成的/G:观察分析控制图的常用准则有(判稳准则, 判异准则)/顾客购买的总价值可以从(产品价值, 服务价值, 形象价值)等方面表现出来/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产品质量责任分(经济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I:ISO 2859是调整型抽样检验,共有(放宽, 正常, 加严)三种不同的抽样方案/J:具有(有一个高峰, 对称分布)特征的直方图属于正常型直方图/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检查水平要求(如无特殊要求,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Ⅱ, 特殊检查水平一般用于破坏性检查,或产品及检验费用高的情况)/检验机构的工作应该遵循(全选)原则/N:内部顾客满意度的调查方法常见的有(问卷调查, 不记名意见箱)/P:排列图上各项目的排列有以下特点(按频数大小从左到右排列, 其他一项排在最后)/Q: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包括(全面的质量概念,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方法灵活多样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过程, 制造过程, 辅助和服务过程, 使用过程)/S:世界质量奖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三大质量奖是(MBNQA, EQA, 日本戴明奖)/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性分析包括(新产品开发的经济分析,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质量改进的经济分析)/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主要有(生产者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义务, 生产者提供产品标识的义务, 生产者对特殊产品包装方面的义务)/T:TQM与ISO9000系列标准差异性体现在(控制要素范围不同, 检查方不同, 动力机制不同, 执行标准不同)/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目的包括(降低劣质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追求零缺陷,变革企业文化, 持续改进,提高顾客满意度)/W:外部损失成本一般包括(全选)/我国企业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中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质量活动,主要有(质量小组活动, 科技攻关活动,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X:下述费用中属于预防成本的有(质量评审费, 工序检验费, 质量奖励费)/下列哪些属于质量改进的工具和技术(调查表, 流程图, 树图)/下面哪些是组织的外部顾客?(全选)/下列哪些指标是与服务有关的指标(服务人员的态度, 送货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全选)/Y:运用控制图的主要目的有(全选)/有关“废品损失费”正确叙述的是(生产有缺陷产品直接或间接发生的有关费用, 制造有缺陷的产品所造成的损失)/影响顾客评价服务质量的因素有(自身知识, 能力, 素养)/以下属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七大类条款的是(测量、分析与改进, 经营结果)/ Z:质量特性可以分为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以及(全选)等方面的质量特性/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以及(全选)/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有(因果图, 调查表, 直方图)/直方图可用于(全选)/质量检验部门的基本职责包括(贯彻和执行质量方针, 制订质量检验计划, 参与质量审核)/质量改进的PDCA结构图中,产品实现的过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 支持活动, 顾客关系)/判断,下面都是正确的:C:抽样检验适用于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比较稳定的产品或工序的生产情况/产品完成交易以后,产品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产生的损失费用为外部损失成本/《产品质量法》第33条明确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产品质量法是指调整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领域中因产品质量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DMAIC模式的A阶段即分析阶段,主要是找出影响过程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F:服务常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购买劣质服务的消费者通常无货可退,只能做到某种程度的弥补/G:顾客与服务人员相互接触是决定顾客服务经历的关键时刻/高质量的有形/技术环境对顾客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传递着无形服务的线索和信息/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是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核心部分/贯彻“质量第一”的战略方针是我国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之一/《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既是对刑法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产品质量法》的补充和完善/根据《产品质量法》及其它有关法律的规定,目前关于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出厂检验制度、质量认证制度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和进口商品检验制度等/I: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是各国政府保护本国利益的有力武器/K:控制图由中心线(UCL)、上控制线(CL)和下控制线(LCL)构成/Q:确定西格玛质量水平时,是考虑了过程输出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相对目标值有±1.5σ偏移的情况,是过程在长期运行中出现缺陷的概率/ S:散布图中x增加,y基本上随着减少的关系,分布宽度大,称弱负相关/生产要素5MIE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Y:因果分析图要求将影响质量的原因分类,先按大的方面分,然后由大到中由中到小依次细分,直到可以直接采取措施为原则并用箭头表示到图上/Z: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早期大多仅仅局限于产品,以后又逐渐延伸到了服务,而如今则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扩展到了过程、活动、组织乃至它们的结合/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社会质量管理阶段,人们认为质量系统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更大的社会系统中发展/组织必须动态地聚焦于顾客,及时掌握变化着的顾客要求,开展质量改进,力求同步地满足顾客要求并使顾客满意/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产品使用质量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在目的或结果都有二个以上,而要找出原因或对策时,适合采用矩阵图法/质量控制要充分运用作业技术,及时发现并排除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使每个过程、每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质量检验的目的之一是看生产出的产品是否合格/注册登记表由企业以小组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发放、登记编号和统一保管/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防止差错或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而改进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能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PDCA循环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或阶段,并且是其螺旋式上升的基础/组织的内部顾客主要有上下级关系顾客、平行职能关系顾客、流程关系顾客/阅读理解K;著名的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教授根据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简称是(TOM)/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发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它的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以下不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的是(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不合格的产品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J: 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等单位调研得出的结论:(1)100个.顾客满意一般采用(CS )表示/顾客满意度源自于日本企业提出的顾客满意战略,它是顾客满意的(量化统计)指标,描述了顾客对产品的认知(期望值)和感知(实际感受)之间的差异/增强顾客满意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顾客忠诚)/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三个原因变量是:(顾客期望)、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顾客购买的总价值主要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和(形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