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医学影像学 名解
总论3、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4、CT: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骨、关节系统2、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早期在哈氏管周围,X线表现破坏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则呈虫蚀状。
3、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其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骨皮质边缘模糊,骨骼可见到各种变形,及假骨折线等征象。
4、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其X线表现是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的骨破坏和缺损。
5、关节强直:可分为骨性与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是关节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连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
明显狭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
纤维性强直X线表现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并且无骨小梁贯穿,但临床功能丧失。
6、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死骨的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7、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
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致密影,同骨皮质间可见1~2mm宽的透亮间隙。
以后可随增生骨小梁排列形式不同而表现各异。
8、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褶,凹陷或隆突。
呼吸系统1、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
2、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的代替,常见于急性炎症。
3、支气管气象:实变的肺组织与支气管相衬托,在实变区可见支气管影。
4、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三者共同形成哑玲状表现。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影像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影像学中,有许多“征象”(sign)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本文将综合介绍影像学中常见的各种“征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征象。
一、密度征象密度在影像学中指的是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
由于不同组织密度的差异,影像上可以呈现出不同的亮度。
常见的密度征象有:1.高密度征象:如钙化、铅笔线样改变等。
2.低密度征象:如囊性病变、脂肪、气体等。
3.等密度征象:密度相似的结构,如葡萄状肉芽肿、淋巴结增大等。
二、形态征象形态征象是指影像上所显示的结构的外形和形态特征,它可以提示潜在的疾病。
常见的形态征象有:1.结节征象:可以是实性结节、囊性结节、假性结节等,通过结节周围的边界、大小、形状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2.边界征象:包括锐利边界、毛刺征象、不规则边界等,不规则的边界往往提示恶性病变。
3.器官位移征象:某器官的异常位置或移位,如肝脏移位、充盈不良等。
三、功能征象功能征象是指通过影像表现出来的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状态,常见的功能征象有:1.血供不良征象:通过影像上的灌注状态来判断器官或组织的血供情况,如肾脏灌注不良、心肌梗塞等。
2.蠕动征象:体现肠道蠕动的情况,如肠粘连、肠道梗阻等。
3.脏器功能减退征象:如心功能不全、肝功能减退等。
四、代偿征象代偿征象是指在某个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时,其他器官或组织通过代偿性增加功能以维持整体正常功能,从而在影像上显示出来。
常见的代偿征象有:1.反馈性增大征象:如肝硬化时脑室增大等。
2.远端扩张征象:如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扩大等。
五、构造征象构造征象是指影像上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置、相互关系等。
常见的构造征象有:1.衬垫征象:如腔隙征、移位征等。
2.压迫征象:如血管受压、呼吸道受压等。
3.分隔征象:如胸腔积液时出现的液气分隔线等。
总结:影像学中的“征象”涵盖了密度征象、形态征象、功能征象、代偿征象和构造征象。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神经系统部分)
01、常春藤征:该征是指烟雾病患者MR检查增强扫描时图像上观察到沿柔脑膜分布的点状或线状强化信号影,因类似爬行在石头上的常春藤而命名。
文献报道这种征象出现率约70%,并提出其对烟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其形成主要是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颈外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参与代偿性供血的侧支循环血管,包括大脑后动脉、脑膜中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沿双侧大脑皮层柔脑膜分布。
有研究报道FLAIR图像亦可观察到常春藤征,表现为柔脑膜弥漫性高信号改变。
FLAIR序列是水信号为零时的反转脉冲序列,由于FLAIR能够有效地克服脑脊液在T2WI呈高信号所致的部分容积效应和伪影的影响,敏感地反映蛛网膜下腔轻微信号强度的改变,对蛛网膜下腔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和脑膜转移瘤等比常规T2WI敏感。
在烟雾病患者FLAIR图像上的常春藤征的产生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1)脑底异常血管网和脑表面代偿性侧支循环血管与柔脑膜血管吻合,形成皮层柔脑膜侧支血管网,由于其血流速度缓慢,而表现为高信号;2)皮层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网的柔脑膜动脉扩张;3)皮层柔脑膜充血、水肿、增厚。
有研究者观察到有效的血管重建术后烟雾血管和皮层柔脑膜点状或线状高信号减少甚至消失,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提示FLAIR图像上柔脑膜点状或线状高信号信号改变为皮层柔脑膜血管充血、水肿和增厚。
这种表现是由于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后,颈外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参与代偿性供血,通过DSA检查可见扩张的颈外动脉系统及大脑后动脉参与形成的柔脑膜侧支血管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越严重,柔脑膜高信号的范围越广泛,其常春藤征表现越明显。
常春藤征的轻重与病情进展情况有关。
根据DSA表现,烟雾病的病程分为6个阶段:1)颈内动脉分叉段狭窄,通常为双侧性,仅见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狭窄;2)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3)颅底烟雾状血管更明显,大脑前、中动脉进一步狭窄或闭塞;4)随病程进展,烟雾状血管开始减少,经颈外动脉代偿供血增加;5)第4阶段进一步进展;6)颅内主要动脉完全消失,颅底异常血管网亦消失,此时大脑主要依靠颈外动脉代偿供血。
医学影像征象汇集解析
肝脏体积缩小,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囊内、胆囊管及胆总管下段多发大小不等高密度影;脾脏体积增大;胰腺体部上方见类圆形等密度影,边缘见弧形钙化灶。
增强后门静脉未见确切显示,肝门部血管影较细;脾动脉增粗、多发迂曲,部分呈囊状扩张。
左肾上极前方类圆形等密度影,增强后门静脉期病灶与门静脉血管密度相等。
门静脉的始末两段均为毛细血管,一端始于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一端终于肝小叶的窦状隙,当血流速度减慢时易形成血栓,也易于癌栓及其他栓子的停留。
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静脉瓣,一旦栓塞形成,即可迅速蔓延至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
栓塞一般起源于门静脉,可蔓延至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及门脉系统的任何部分。
在肝门区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与相应的胆管伴行,有1/4的门静脉管壁薄、弹性差并与胆管及肝动脉系统共同包被于Glision鞘内,门静脉的上述特点易使肝门区门静脉形成血栓,但胆道系统炎症也易累及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完全或部分阻塞。
根据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发生的部位,临床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以肝内型多见,门静脉左支病变较右支病变多见与解剖学特点有关,左支较右支粗大,横部与矢状部呈90度角。
而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较少。
董晓秋等根据管腔走行和行程的特点,将CTPV分为直线型和迂曲型。
我们观察的病人则表现为一部分门静脉管系显示不清,完全被蜂窝状或迂曲扩张管状结构所代替;另外一部分则表现为门静脉变细或管壁增厚,伴周围迂曲扩张的改变。
门静脉癌栓多伴有门静脉的明显扩张,当肝癌伴有门静脉明显扩张时,要注意是否有形成,癌栓有充满型和未充满型。
弥漫性肝癌有时与肝硬化难以鉴别,门静脉内癌栓的发现有助于弥漫性肝癌的诊断。
弥漫性肝癌继发门脉海绵样变性的较少见,因弥漫性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机体为保护肝脏正常血流量灌注的一种代偿性病变。
门静脉与肝动脉为入肝血流,若门静脉阻塞范围局限,其周围侧支静脉扩张跨越阻塞部位与肝内的门静脉相沟通,从而保证了肝脏门静脉的血流灌注;当门静脉阻塞范围较广时,周围侧支循环再通不够、代偿不足时,可引起门静脉血流淤滞,导致肝前型门静脉高压。
中医专业医学影像学重点整理汇总
1、人工对比:即造影检查,当人体内器官和组织缺乏自然对比时,人为将密度高或低的物质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造成其密度差产生对比。
2、肺实变: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被渗出的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常见于各种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少见于肺梗死。
3、肺内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除后形成空腔,分为厚壁空洞和薄壁空洞,前者多见于肺脓肿、肺癌,后者多见于肺结核,虫蚀样空洞多见于干酪样肺炎。
4、肺充血:指肺动脉内血容量增多,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5、龛影:是胃肠道壁因病变产生溃烂、坏死、液化,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切线位观察表现为突出于腔外的含钡影,轴位显示为局限性高密度钡斑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
6、充盈缺损:指充盈钡剂的胃肠道轮廓局部向腔内突出而未被钡剂充盈显示为低密度影响,常见于肿瘤。
7、半月综合征:指龛影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内,龛影外以宽窄不等的透明节形成环提。
8、阳性结石:结石成分以钙盐含量高,在X平片上显示为高密度,常见于尿路结石。
9、阴性结石:少数结石以尿酸盐为主要成分,在X平片上不能显示。
10、骨质疏松:是单位体积内正常骨组织含量减少,骨组织内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含量比例仍正常。
11、骨质破坏:局部正常的骨组织被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常见于炎症,结核、肿瘤等。
12、骨质坏死:骨组织血供中断、局部代谢停止所致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多见于慢性骨髓炎、骨缺血坏死、骨结核等。
支气管阻塞性病变:定义:原因:腔内阻塞或腔外压迫腔内:异物分泌物肿块血块水肿痉挛等腔外:肿大淋巴结肿块等CT可直接显示病因,支气管壁增厚、腔内肿瘤、异物等三种后果:1、阻塞性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肺泡壁破坏。
原因:活瓣性呼气性阻塞X线表现:(1)肺透过度增加(2)肺体积(容积)增大胸廓、肋间隙、横隔、纵隔不同程度改变(3)肺纹理稀疏、变细(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4)肺大泡:壁菲薄、囊状透光区(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2、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完全阻塞以后,肺泡内的气体在18-24小时内被吸收,肺组织萎陷.原因:支气管完全阻塞X线表现:(1)肺透度降低。
影像学中的那些“征”汇总--呼吸系统
影像学中的那些“征”汇总--呼吸系统(转自丁香园)01、鼠尾征:中央型肺癌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壁型、管外型三类。
支气管壁增厚(早期改变):正常支气管壁表现为“线”样影,“线”样影均匀一致,走行然柔和,壁增厚表现为“线”样增粗,且粗细不均或呈串珠样,其走行略显僵硬,在右上叶,右中间段支气管生的概率较大;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内癌浸润和管壁外淋巴结浸润包埋,致管腔狭窄,狭窄管腔可以形态不则,但也可以很规则;肺门区肿块:中央型肺癌以形成肺门区肿块为特征,受累的支气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鼠尾状,有时可见腔内肿物,肿块的边缘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脐凹征,无强化的液化坏死区等。
以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并合并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为其病理特征,依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内型、管壁型、管型3 类。
管内型瘤体呈息肉状突入腔管,可以只侵犯支气管黏膜层,局限于支气管内壁一侧,也可以侵犯黏膜层,CT 表现为管腔的狭窄、阻断。
管壁型为肿瘤在支气管壁内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方式扩展,CT 表现为壁的增粗,呈小结节状或串珠状,且管壁略显僵硬。
管外型肿瘤组织在向支气管壁直接蔓延和淋巴蔓延的同时破支气管壁的外膜层向肺内浸润,CT 表现为肺门肿块。
淋巴结转移显示为淋巴结的肿大,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呈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晰,可有轻度强化,肿大的淋结互相粘连、融合可表现为不规则的肿块影,其境界不清,与周围血管、气道粘连,增强扫描有助于纵隔解剖构的清晰显示,区分血管、淋巴结、纵隔肿块,以及显示较复杂的肺门结构。
中央型肺癌可以直接侵犯纵隔,纵隔内生长,形成纵隔肿块,与肺内肿块分界不清,甚至融为一体,以至于有时候纵隔肿块较大时,难以鉴别块是来源于纵隔或是肺内;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肺内转移,转移结节多分布在肺的外周,呈边光整的圆形或类圆结节,多数密度均匀;中央型肺癌转移到胸膜、胸壁,表现为局部胸膜的增厚,胸壁软组织肿胀,以及胸腔积液中央型肺癌可侵犯肋骨及椎体,导致肋骨和椎体的骨质吸收、破坏表现;中央型肺癌可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脏移,脑转移等。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这些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波和核医学影像等。
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和影像征象。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各种征象。
1. X射线征象X射线是最常见的医学成像技术之一。
通过投射X射线束到人体,然后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的差异来生成影像。
常见的X射线征象包括骨折、肺部病变、胸腔积液、软组织肿块等。
骨折的X射线征象通常表现为骨骼的断裂和错位。
肺部病变征象可以是肺纹理增多、实变灶、结节或阴影增长。
胸腔积液表现为胸腔内液体积聚。
软组织肿块则可能呈现为局部组织密度增加。
2. CT扫描征象CT扫描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并且对软组织和血管有更好的分辨。
CT扫描常用于检查颅脑、腹腔、胸部和骨骼等部位。
在颅脑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在腹腔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肝脏肿瘤、结石、胰腺炎等。
在胸部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肺部感染、结节、胸腔积液等。
在骨骼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骨折、骨肿瘤、退行性关节病变等。
3. 磁共振成像征象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由于其无辐射的特点,磁共振成像在某些情况下比CT扫描更受青睐。
常见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包括脑部病变、脊椎病变、关节损伤和肿瘤等。
脑部病变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可能是脑梗死的高信号灶、脑肿瘤的异常信号等。
脊椎CT扫描中可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脊柱畸形等征象。
关节损伤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包括韧带撕裂、软骨损伤等。
肿瘤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可以是异常信号和异常组织强化等。
4. 超声波征象超声波成像利用高频声波来生成图像。
它在产前检查和妇科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见的超声波征象包括胎儿发育、腹部肿块、甲状腺结节等。
胎儿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到胎儿发育情况、羊水量、脐带位置等。
影像征象汇总
020简述常见的肺叶变异及X线表现。
?常见的肺叶有4个:1.奇叶是奇静脉在胚胎发育中嵌入右肺上叶尖部,被其分隔的内侧肺组织即为奇叶。
奇叶副裂在胸部正位片上,表现为自肺尖纵行向下的弧形线状影,凸面向外,一般止于肺门上方,呈倒置的逗点状。
2.下副叶又称心后叶,系下副裂自横膈的内侧,向下叶基底部深入所致,可高达肺门,把内基底段分隔成独立的肺叶。
在正位胸片上,下副裂呈细线条状影,始于膈面内侧,向内上斜行,长短不一。
3.后副叶系下叶背段下缘的后副裂,呈水平方向深入,把背段分隔成单独的肺叶,以右侧多见。
后副裂与水平裂约在同一水平,似为水平裂向后伸延而成。
4.左中副叶这一副叶相当于右肺中叶,系左横副裂把舌段与上叶其他部分分隔成独立的肺叶。
X线所示横副裂的部位与右侧水平裂相似,多为不完整的线状影。
015简述小儿心脏影的X线表现哪些特点。
小儿心脏影的X线表现有以下特点:1.由于小儿主动脉和肺动脉几乎同高,又由于胸腺影重叠,使心影基底部比成人宽。
2.新生儿、婴儿的心影横径大,心胸比率新生儿可为60%,婴儿可为55%。
3.心尖位置高,一般认为心尖位置高是右室增大的表现,但未满六个月的婴儿心尖位置高是正常现象.4.至学龄期,心影的右缘才可分辨出二弓,左缘可分辨出三弓。
5.气管偏左应疑为右位主动脉弓。
6.在小儿,肺血管纤细,肺血少不如肺血多容易确定。
012简述间位结肠形成的相关因素。
间位结肠是部分结肠位于肝膈之间,偶而也可以是部分小肠,位于肝膈之间。
一般认为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1.肠管异常由于先天结肠系膜过长,活动度过大,加之肠管内积气迫使横膈上移,致使结肠位于肝膈之间。
2.肝脏异常维持肝膈之间的支持韧带松弛,致使肝脏下垂或因粘连使肝胃韧带牵引而使肝脏向胃移位,以致结肠位于肝膈之间。
3.横膈病变可由于膈肌发育菲薄或退行变,膈神经麻痹、胸内压力的改变等使膈肌升高而引起结肠突入肝膈之间。
090简述胃石症的发病原因及X线表现。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利用各种影像技术来诊断、治疗疾病的学科。
通过医学影像学的各种征象,医生可以准确地观察和评估病人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征象。
一、X线征象X线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它可以通过透射影像显示病人的内部结构。
在X线影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骨骼结构、器官大小和位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
常见的X线征象包括骨折、骨质疏松、肺部感染和肺结核等。
骨折通常在X光片上显示为骨骼的不连续性,骨质疏松则表现为骨骼的密度变化。
肺部感染和肺结核则可在X光片上显示为肺组织的浸润阴影。
二、超声征象超声是一种利用声波进行成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观察器官结构、血流情况和病变区域。
在超声影像中,常见的征象包括囊肿、肿块和血管狭窄等。
囊肿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且具有清晰的界限。
肿块则可能是良性的或恶性的肿瘤,并显示为不规则或异质性的结构。
血管狭窄则可以通过超声来观察血流的速度和方向来判断。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CT是一种通过旋转X射线来获得横断面影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信息。
在CT影像中,常见的征象包括肿瘤、脑梗死和肺栓塞等。
肿瘤可以在CT影像中显示为异常的组织密度区域。
脑梗死通常呈现为脑组织缺血区域,并在CT影像中显示为低密度区域。
肺栓塞则显示为肺动脉阻塞的影像征象。
四、核磁共振成像(MRI)征象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影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信息,尤其适用于软组织的观察。
在MRI影像中,常见的征象包括脑卒中、脊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炎等。
脑卒中通常显示为脑血管的异常信号和灌注变化。
脊椎间盘突出则表现为椎间盘向椎管突出,并压迫神经根。
关节炎则显示为关节软骨的损伤和炎症信号。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宝贵的征象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些征象包括X线征象、超声征象、CT征象和MRI征象等。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领域,通过运用各种影像技术,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病变的信息。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影像学的各种征象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学中的各种征象及其综合应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X射线影像学中的征象。
在常见的X线胸片中,肺纹理增加和磨玻璃影是肺实质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例如肺炎和肺水肿。
而空洞和结节则提示可能存在肺结核或恶性肿瘤。
此外,肺门淋巴结增大和纵隔阴影增宽可能是肺癌的转移。
在骨骼系统的X线影像中,骨折、骨赘和骨质疏松是常见的征象,它们通常与外伤、炎症和骨质疏松症相关。
通过对X射线影像的综合判断,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另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是超声波。
超声波可以显示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也可以检测器官的血流情况。
在超声心动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了解心脏功能的状态。
在腹部超声中,肝脏、胰腺、肾脏等器官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可以通过超声波得到。
此外,超声波在妇科和产科领域也广泛应用,可用于监测胎儿的生长和检查女性生殖器官的病变。
通过超声波的应用,医生可以快速、无创地评估患者的器官形态和功能,指导临床的诊疗过程。
放射性核素扫描是另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注射放射性标记物质,再通过探测器记录放射性信号来获得影像结果。
在骨骼系统中,我们常见的骨显像可以帮助骨科医生检测骨骼肿瘤和骨骼转移。
心脏核素显像则可以评估心脏的供血情况和心脏肌肉的功能状态。
通过核素扫描,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医学影像学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被认为是较为高级的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人体的横断面影像,对于骨骼系统、腹腔和头颅的病变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MRI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对于观察脑部和脊髓的病变以及关节软骨的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
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汇集医学影像在当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医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身体内部情况,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汇集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征象解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于医学影像学的初步认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常见的X射线影像征象。
X射线是一种常用而基础的医学影像技术。
肺部X射线片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胸廓疾病。
一个常见的征象是肺实质显像。
在正常情况下,肺实质的显像应该清晰,呈现出黑色。
若出现密度增加,指的是肺实质出现病变,如肺炎、结核等。
进一步探讨,我们来了解核磁共振影像征象。
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
在MRI扫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各种不同的影像征象。
例如,脑部MRI扫描中的脑梗死影像征象。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痉挛或栓子阻塞导致的局部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MRI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受影响区域的信号减弱以及梗死区周围的缺血区。
此外,超声影像征象也是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超声影像是通过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
在胎儿超声影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胎儿的各个器官和结构。
例如,胎儿头部超声影像中的脑室扩张征象。
脑室扩张可能是由于脑脊液排出受阻所致,这可能是由于脑脊液循环异常或脑部病变引起的。
此外,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
在胸部CT影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征象。
例如,肺部肿块征象。
肺部肿块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在CT影像中,肺部肿块通常呈现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区域,密度均匀,边缘清晰。
CT影像还可以提供关于肿块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信息。
由上述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和影像征象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影像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十大典型影像学征象
十大典型影像学征象影像学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影像化显示,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疾病情况。
本文将介绍十大典型影像学征象,帮助读者了解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 肺部阴影肺部阴影是胸部X线片或CT扫描中可见的密度异常区域。
根据形状和分布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
圆形阴影可能是肺结节,长条形阴影可能是血管影。
2. 骨折线骨折线是骨折部位周围X线片上可见的线状影像。
通过骨折线的形态和位置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 脑梗死影像学表现脑梗死是由于脑血流中断导致的神经细胞坏死。
在MRI或CT扫描中,梗死区域表现为低密度或高信号区,通常与供血动脉的分布有关。
4. 肝内占位病变肝内占位病变是指肝脏内部出现的异常结构,常见的有肝癌和肝血管瘤等。
通过CT或MRI扫描,可以观察到占位病变的形状、边界和血供情况,辅助判断肿瘤良恶性。
5. 胆石胆石是胆囊或胆道中形成的结石,主要由胆固醇或胆红素组成。
在腹部超声或CT扫描中,可见胆石呈强回声或高密度灶。
6. 食管癌食管癌是食管上皮内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通过胃镜和内镜超声,可以观察到增厚、溃疡和狭窄等征象。
7.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导致骨骼易碎的疾病。
骨质疏松患者的X线片上可见薄而虚化的骨皮质,骨密度也可以通过DEXA扫描进行评估。
8. 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壁膨出形成的疾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在腹部CT或MRI扫描中,可以观察到动脉瘤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评估破裂风险。
9. 中风影像学表现中风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急性血液供应不足,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
在MRI或CT扫描中,可以观察到脑梗死灶或脑出血的影像学表现,辅助诊断和治疗。
10. 结肠息肉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上出现的肿瘤样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
在结肠镜检查中,可以观察到息肉的形态、大小和血供情况,进行病理学评估。
通过对以上十大典型影像学征象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特点。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成像技术,帮助医生对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医学影像学中,各种征象是医生们判断疾病性质和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征象。
征象一:溶骨性骨损害在X线摄影中,溶骨性骨损害是常见的一种征象。
溶骨性骨损害通常表现为骨质破坏,其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
溶骨性骨损害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骨髓内的肿瘤细胞或肿瘤转移所引起的。
但是溶骨性骨损害并不是特异性的,它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如骨髓炎、骨折等。
征象二:增强性病变增强性病变是指在造影剂注射后,病变区域的密度或信号强度增加。
在CT和MRI等成像技术中,增强性病变的出现可能意味着病变组织中血管的增生、炎症或肿瘤的存在。
通过增强性病变的形态、位置和强度等特点,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征象三:空气-液平面空气-液平面是胸部X线摄影中常见的一种征象。
它通常出现在感染性疾病、囊性病变或肿瘤内部。
空气-液平面是由于液体和气体在体内分层引起的,常见于腹腔积液、肺脓肿和脑室积液等。
通过观察空气-液平面的位置、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医生可以推测病变的性质和病程。
征象四:血管影血管影在血管造影中广泛应用。
血管影是通过在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并使用X光或其他成像技术观察造影剂在血管内的分布和轮廓。
血管影可用于检测血管病变、评估血管供应和排除血管阻塞等。
通过观察血管影的形态、直径和血流动力学等特点,医生可以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案。
征象五:弥漫性病变弥漫性病变是指在一个器官或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病变。
例如,在肺部的影像学检查中,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病变,它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网状网格状影和蜂窝样改变。
弥漫性病变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感染、代谢障碍或遗传因素等引起的。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中的各种征象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影像诊断学征象
呼吸系统下三角征:正位胸片上,右上叶严重肺不张时,肺体积明显缩小,右侧横膈上出现幕状阴影。
空气支气管征:实变的密度增高影中有含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 一3mm 的气体样低密度影,称为空泡征,多见于肺癌。
血管集聚征:由于肿瘤内瘢痕组织的牵拉作用,肺癌周围的血管向肿瘤集聚,称血管集聚征。
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呈多个弧形凸起,称为分叶征,多见于肺癌。
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的结节因其内的瘢痕收缩牵拉胸膜,可形成胸膜凹陷征,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空气半月征:空洞内有球状物见于曲菌球,曲菌球与洞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空气影,称~。
树芽征:在小叶中心有小结节及短线影像,与支气管血管束分支相连,如树芽状,为“树芽征”。
见于细支气管的多种炎性病变及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
横膈征:当腹水或胸腹水存在时,横膈有时可显示为弧形线状影,该线状影内侧的液体为腹水,外侧的液体为胸腔积液。
膈脚移位征:胸腔积液积聚在膈脚与脊柱间,可使膈脚向前外侧移位,而腹水积聚在膈脚的前外侧,可将膈脚推向后内侧。
常以对侧作比较。
界面征:腹水直接贴着肝,腹水与肝的交界面清楚,而胸腔积液和肝之间隔有横膈,因此胸腔积液与肝的交界面模糊。
裸区征:肝裸区阻断腹腔致腹水不能达到脊柱侧,因此腹水不能贴近脊柱。
胸腔积液则可聚集于脊柱侧。
胸膜尾征:在CT 纵隔窗上侧胸壁的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透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龟多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形成胸膜尾征。
轨道征:当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CT 检查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状,称为~印戒征:当扩张的支气管和检查平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厚壁的圆形透亮影,此时,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表现为印戒状,称为~。
哑铃征/双极征:肺结核典型的原发综合征显示原发病灶、淋巴管炎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连接在一起,形成哑铃状。
垂柳征:空洞型肺结核由于广泛的纤维收缩,常使同侧肺门上提,肺纹理垂直向下呈垂柳状。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甄选.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优选.含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象)是指肺实变时,其内含气,支气管呈树枝状低密度影的现象,多见于炎症病变。
印戒征:是支气管扩张患者的CT表现。
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性或三角形影,尖端指向病变,在胸膜陷入的部位结节可形成明显的凹陷。
多见于肺内恶性肿瘤。
轨道征(双轨征):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毛刺征:肿块边缘不同程度棘状或毛刺样突起,仅见于肿块和肺实质交界面月晕征: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中常见,表现为肿瘤周围环绕毛玻璃样影,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和癌组织细胞浸润。
串珠征:双环或三环征:肝脓肿CT表现脓肿壁和分隔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肿不强化袖口征:溶骨型骨肉瘤,骨膜新生骨亦被破坏,边缘部分残留,成三角形,称Codman‘s三角,又叫“袖口征”。
支气管扩张:肺纹理增多,粗大,紊乱或呈网状;可见“双轨征”或蜂窝状阴影原发综合征:以中上肺野多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组成。
三者并存时称双极现象或哑铃征。
垂柳征:肺结核三阻征象:中央型肺癌的表现阻塞性肺气肿(出现早、病程短、实际工作中难于发现)阻塞性肺炎(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炎性实变)阻塞性肺不张(不张范围取决于肿瘤部位)反“S”征:右上肺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其凹面向下的下缘与肺门肿块下凸的下缘相连,形成反置横向的“S”状,称为反“S”征项圈征:狭颈征:牛眼征:是肝转移瘤的典型表现,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形如牛眼,成“牛眼征”。
腊肠征:梗阻扩张的回肠多表现为连贯的均匀透明的肠管,形似腊肠,多位于中下腹部,称为“腊肠征”。
鱼肋征: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称之为“鱼肋征”,多位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
假瘤征:由于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故称“假瘤征”。
影像学各种征像
支气管袖套征
支气管袖套征(亦 称界面征):正常肺 血管和支气管边缘光 滑锐利,如果支气管 和血管与相邻肺组织 的界面变得不规则, 提示周围结缔组织增 厚,是间质性病变的 征象,称为界面征。 最常见于间质性肺水 肿。
树芽征
树芽征:多见 于弥漫性泛细支气 管炎、肺结核支气 管播散等。在CT检 查时可见直径 3~5mm的结节状和 短线状影像,并与 支气管血管束相连 ,病变的支气管如 树枝芽状。
图1: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右肺横断面CT扫描。一小圆形软 组织密度影邻接一围绕大圆形低密度空气影的环状软组织 密度影构成印戒征(箭号)。
图2: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大体标本。注意到小的肺动脉邻 接巨大扩张支气管,两者在横断面上都可以见到。
图3:珍珠戒指照片。
含气支气管征
含气支气管征: 肺实变区内可见含 气的支气管影,双 上叶和右中叶较常 见,一般作为良性 病变的诊断依据, 但不是金标准,如 肺泡癌也可以出现 类似的征象。
常见于原发性
硬化性胆管炎 ,ERCP及 MRCP表现肝 内外胆管多发 较短的环行狭 窄,并伴正常 或轻度扩张的 胆管,形成典 型的串珠状改 变。
支气管双轨征
轨道征( 亦称双轨征) 多见于慢性支 气管炎和支气 管扩张。
新月征
新月征: 常见肺曲菌 病的空洞内,以 曲菌球和空洞形 成的新月样间隙 得名。
毛刺征
毛刺征:肿块 边缘不同程度棘状 或毛刺样突起,仅 见于肿块和肺实质 交界面。(有的书 将这种毛刺称为短 毛刺,而将结核球 、慢性炎症的长而 稀疏毛刺称长毛刺 。)
帆征
帆征:小儿胸腺的 经典征象,注意两点 ,一是和纵隔积液、 肿大淋巴结的鉴别, 二是纵隔气肿时胸腺 膨出而继发性出现的 大三角帆征,此时常 两侧均可见胸腺并可 见胸腺与心脏之间透 亮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01、视神经轨道征:表现:在增强的横断面视神经CT或脂肪抑制的T1加权磁共振图像上最明显. 在这些图像上,视神经表现为相对于其两侧强化的视神经鞘的条状低密度(信号)带.解释:视神经轨道征最常用于描述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常表现为节段性或弥漫性视神经鞘增厚.当注入增强剂后,视神经在CT或MR图像上表现为非强化的低密度(信号)线样结构,被周围强化的脑膜瘤包绕.在横断面或矢状面上产生类似轨道的征像,其两条轨道即被低信号的视神经分隔开的肿瘤的两部分.在冠状面上表现为炸面包圈样结构.当肿瘤发生线样钙化时,该征像在非增强CT 上也可看到,但不如增强CT者常见.讨论:轨道征用于鉴别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无论何种生长类型,都与视神经紧密相连,因而肿瘤与视神经之间没有明确界限,表现为视神经-鞘结构均质性增大,没有可分辨的低密度视神经结构.视神经鞘脑膜瘤起源于沿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上皮细胞,早期于硬膜下生长,包绕视神经,而不侵犯视神经,沿视神经生长,位于眶内、视神经管内、颅内视神经管开口者都可具轨道征表现。
于增强CT表现为a)视神经低密度,b)脑膜瘤组织肿块样高密度,c)与视神经邻近的平行线样高密度增强区。
轨道征并非特异性征像,也可见于其他眶内疾病,如眶内炎性假瘤,视周神经炎,结节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瘤,视周出血等,均需注意鉴别.02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这是脑外肿瘤,特别是脑膜瘤与脑内肿瘤相鉴别非常重要的两个征象增强冠状面示白质坍陷征(箭头)及脑膜尾征(三角)。
Gd-DTPA时,脑膜瘤可显示肿瘤相邻脑膜强化,多呈短、细规则的条状高信号的强化影,此即脑膜尾征。
其形成原因可能与脑膜瘤长期刺激压迫邻近的脑膜,造成脑膜充血有关;也可能为脑膜瘤直接侵犯脑膜所致。
脑膜尾征并不是脑膜瘤所独有的征象,只要病变侵犯或长期刺激脑膜均可形成脑膜尾征,如脑膜转移瘤、神经瘤等。
白质塌陷征可理解为脑外肿瘤对脑实质的推移压迫。
另外其它一些脑外肿瘤的特点还有邻近肿瘤的蛛网膜下腔增宽或脑沟、池内异常占位影等。
03剪影征边缘轮廓征(silhouette sign 剪影征,边缘掩盖征):叫法很多,用法也不少,但是实际应用得比较多的是右中叶和左舌叶病灶的判定。
1、右中叶、左舌叶炎症的时候,常规后前位胸片上可使心缘模糊。
如果心缘清楚的话说明病灶在心后下叶肺组织。
2、病灶如果位于上叶前段,可使升主动脉、左肺门模糊,若在后段则清楚。
3、主动脉结部边缘模糊为左上叶尖后段病变或临近淋巴结改变所致,若清晰则病灶位于较远隔的部位如上叶前段或下叶背段。
4、降主动脉边缘不清,提示病灶为左下叶后基底段。
5、后纵隔肿瘤与心脏和升主动脉距离较远,心影和升主动脉边缘清晰,若模糊,提示病灶位于前纵隔。
6、引起横膈模糊的为前肋膈角区的炎症,反之为后肋膈角炎症。
04含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象(含气支气管征):经典征象,实变区内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双上叶和右中叶较常见,一般作为良性病变的诊断依据,但不是金标准,如肺泡癌也可以出现类似的征象。
05剑鞘样气管剑鞘样气管:常见于慢阻肺,测量点取主动脉弓上方1cm,气管指数<2/3。
诊断必须除外纵隔外压性改变及气管肿瘤本身造成的狭窄。
06印戒征印戒征表现:印戒征见于胸部CT扫描。
它是由一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影邻接一围绕大圆形低密度空气影的环状软组织密度影构成。
说明:在横断面CT扫描上,环状软组织密度影代表扩张的支气管壁,圆形低密度空气影代表扩张的支气管内气体。
与环邻接的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代表与扩张支气管伴行的肺动脉的横断面影像。
讨论:印戒征是支气管扩张患者的CT表现。
支气管扩张定义为不可逆性支气管异常扩张。
扩张的支气管一般在中等大小的支气管最广泛。
同时,可以发生支气管肌肉萎缩,支气管壁破坏,支气管周围炎症和纤维化。
由于纤毛活动减弱和支气管动力学异常,大量粘液聚集在这些扩张的支气管内。
支气管扩张常由于坏死性病毒性或细菌性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壁损伤引起,常发生在婴幼儿期。
支气管扩张也可发生在阻塞的支气管远端,当分泌物聚集在阻塞支气管的远端导致它们扩张。
进展期肺纤维化或放射性肺损伤也能引起支气管扩张。
囊性纤维化;通气压增高,例如正压通气;纤毛功能紊乱,如Kartagener 综合症以及各种免疫缺陷都同样与支气管扩张有关。
支气管扩张一般分为三种形态学类型。
柱状支气管扩张,最轻的形式,特征是支气管轻度均匀扩张。
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中度扩张,呈不规则串珠样。
囊状扩张是最严重的,支气管显著囊样扩张,伴有数量不等的分泌物池。
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常为非特异性的。
慢性咳嗽,过量痰,反复肺部感染,咯血都可以出现。
尽管胸部平片可以显示扩张的支气管,CT可以提高我们发现支气管扩张的能力。
事实上,CT已经取代支气管造影,成为评估支气管扩张可能的研究选择。
薄层CT对发现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为87%-97%,特异性为93%-100%。
支气管扩张的胸部平片表现包括扩张的充气支气管,支气管壁增厚,肺实质体积减小,支气管聚集。
也能见到由于肺炎或纤维化所致的肺透亮度异常。
在薄层CT可见到支气管扩张,缺乏支气管尖端变细,在胸膜1cm内见到支气管,支气管壁增厚和印戒征等。
支气管与动脉比率随不同参数而变化,例如CT扫描的海拔高度,因此,仅发现支气管直径大于相邻动脉不足以诊断支气管扩张。
以CT为基础诊断支气管扩张有几个缺陷,包括呼吸运动或心脏搏动所致的运动伪影,与层厚和窗相关的技术因素。
因此常需要用薄层CT来诊断支气管扩张。
再发一个“印戒征”图1:支气管扩张患者,右肺横断面CT扫描。
一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影邻接一围绕大圆形低密度空气影的环状软组织密度影构成印戒征(箭号)。
图2: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大体标本。
注意到小的肺动脉邻接巨大扩张支气管,两者在横断面上都可以见到。
图3:珍珠戒指照片。
是否珍珠比印章更像在图1中见到的肺动脉?07胸膜凹陷征胸膜凹陷征(pleural indenlation sign 兔耳征、胸膜尾征):为肿瘤内成纤维反应收缩牵引胸膜所致帐幕状改变,以和X线方向不同而呈线形、V形或Y形,完全横断时可呈星形。
出现率:肺泡癌>腺癌>鳞癌>未分化癌。
早年曾将此作为肺癌的金标准,如今CT普遍应用以后已基本改观。
慢性炎症、结核瘤也可以有此表现。
炎症时线样纤维的表现有时可误为此征。
08空泡征空泡征(bronchus encapsulated air sign ):指肿块内1~3mm(或说1~2mm)的低密度区,多见于直径1~3(一说1~2mm,总之不会很大),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
发生率肺泡癌>腺癌>鳞癌。
与支气管气象的区别在于支气管扭曲变形甚至闭塞。
09支气管双轨征轨道征(tram line sign,亦称双轨征):经典征象,随便一本参考书都可以看到,多见于慢支炎和支扩。
010癌性淋巴管炎这几幅图像显示的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癌性淋巴管炎:表现有:(与左肺对比看)肿块周围肺纹理明显增多、增粗,部分成网格状,其间有小结节影。
(主要表现为间质改变)产生原因:肿瘤沿淋巴道扩散,并堵塞淋巴管,致使其回流不畅,产生渗出,从而表现为间质改变。
011新月征新月征:局限性曲霉菌病,常见于净化空洞内,以曲菌球和空洞形成的新月样间隙得名。
012毛刺征毛刺征:肿块边缘不同程度棘状或毛刺样突起,仅见于肿块和肺实质交界面。
(有的书将这种毛刺成为短毛刺,而将结核瘤、慢性炎症的长而稀疏毛刺称长毛刺。
)013帆征帆征(sail like sign):小儿胸腺的经典征象,看过一次都会记住。
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和纵隔积液、肿大淋巴结的鉴别,二是纵隔气肿时胸腺膨出而继发性出现的大三角帆征,此时常两侧均可见胸腺并可见胸腺与心脏之间透亮区。
014横S征横S征(inverted s sign 横S征):肿瘤或淋巴结压迫上叶支气管导致肺015界面征不张,由肿块和不张肺边缘形成。
多见于肺癌,但是并非特异性征象。
支气管袖套征(peribronchial cuffing sign 亦称界面征):正常肺血管和支气管边缘光滑锐利,如果支气管和血管与相邻肺组织的界面变得不规则,提示周围结缔组织增厚,是间质性病变的征象,称为界面征。
最常见于间质性肺水肿。
016树芽征树芽征:多见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播散等。
在HRCT检查时可见直径3~5mm的结节状和短线状影像,并与支气管血管束相连,使病变的支气管树状如枝芽,病理上为腺泡结节、小叶中心或小叶范围内实变,病理基础可为渗出、干酪坏死、肉芽组织增生。
017毛玻璃样征毛玻璃样(ground glass opacity,GGO)征:在CT图像上,GGO征定义为肺密度云雾样增高,但病变中的血管仍然清晰可见。
多在分化较好(中、高分化)的肿瘤出现,在小腺癌有较高的显示率,常提示肿瘤手术切除后,病人有良好的预后。
病理基础: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lepidic growth),有残留的含气肺泡,在CT图像上的血管影清晰可见,这是由于肿瘤区血管(稍高密度)与其周边的含气肺泡(低密度)构成对比所致。
018CT晕征CT晕征表现:CT晕征,也叫作晕征,是指CT图像上肺内结节或肿块周围的磨玻璃密度区。
见于多种肺部疾病,最常与结节出血有关,很少与肿瘤细胞或炎症浸润有关。
尽管它多种疾病有关,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CT晕征是有用的诊断线索,可能是肺霉菌感染的第一证据。
《临床CT诊断学》.李果珍对此征象评价甚高。
再来一个病例50岁,女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为减轻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所致的脑水肿而使用大剂量的类固醇。
横断面CT显示右肺下叶巨大肿块,被较宽区域的磨玻璃密度影包围(箭号),为晕征;在左肺下叶可见稍小的肿块,它边界清楚,未见明确晕征。
019Kerley线kerley线是一种X线征象,病变导致肺血管周围有滲出液,使血管纹理失去锐利的轮廓,而变得模糊,小叶间隔中的积液使得间隔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即kerley线。
在肺野内呈异常线状阴影,共分三种:1.A线由肺门向外呈放射状的线影,一般长约5cm~6cm,个别可达10cm,宽约0.5mm ~1mm,较致密,多见于上肺野。
2.B线外端抵胸膜缘的水平横线,长约2cm~3cm,宽约1mm~3mm,密度低于A线,多见于肋融角区。
3.C线系互相交织成网格状的线状阴影,多见于中下肺野。
其形成的病理基础一般认为系小叶间隔增厚所致,故目前统称为间隔线。
暂时未找到相关图片020融化征融化征(melting sign):肺梗塞吸收时(一般3w),一般从周边开始向心性吸收,前后对照仅表现为面积缩小,但基本形状不同,如冰块融化般,称为融化征。
图片暂缺漩涡征The Whirl Sign最常见于系膜血管围绕某一中轴旋转聚集,在CT上形成所谓的“漩涡状”改变,主要为SMA和SMV,也可见于结肠系膜,甚至肠曲(少数文献这样讲,但是绝大多数所指为肠系膜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