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第二节东南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过程与方法强化位置的重要性;强化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二、讲授新知(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2.范围3.位置(1)纬度位置(10°S──23°26′N) :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2节 东南亚
第二节东南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图,学会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南亚的人口、民族、语言的了解,增强对该地区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1.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意义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三、教学工具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地图册、东南亚景观图片。
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旅游情景方式导入。
设计到东南亚旅游的情景,向学生提一些问题,如你知道著名的狮城是哪座城市吗?你知道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哪个国家吗?如果不知道的话,那就随着老师到东南亚旅游一趟你就有答案了。
【讲授新课】1.“十字路口”的位置学生阅读p20页课文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东南亚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东南亚的位置在哪里?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由于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所以又称“十字路口”学生读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完成“活动”第2题分析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由于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也是中国运输石油的重要通道,中国约有85%的石油进口量经马六甲海峡运至中国。
故而拓宽能源的供给渠道对我国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里的农业情况学生看图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 新人教版
《东南亚》一、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确定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分析东南亚位置的特殊性,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利用东南亚地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特征,认识主要的国家、河流,分析主要城市的分布与地形、河流的关系;明确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分析这种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2.引导学生探究并认识河流与城市分布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位置与气候形成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日常消费习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树立地理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3.通过阅读“方便面对东南亚红猩猩的影响”材料,增强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观念,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认识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提高对东南亚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点、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又有人文地理中农业及旅游业等知识的拓展。
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时政要闻、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等教学资源,将地理学习设计成为一次拯救行动(地理考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考察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技能,以及地理归纳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地理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与马航失联相关的文字内容及图片,带学生回顾马航事件的影响。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到东南亚的国家有一天可能会与自己产生联系,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激起学生学习、认知东南亚地区相关地理知识的兴趣。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7)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
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在图中填注出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称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4.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季,季节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5.农业生产: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东南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油棕、椰子
和焦麻产地,有‘世界油王’之称得为油棕。
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
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
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6.东南来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
沃灌溉水源丰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充足的劳动力。
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7、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8.东南亚居民大多是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一定比重。
中国人旅居国外并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华人。
保留中国国籍的称华侨。
中国华人华侨最多的省是广东和福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东南亚》一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东南亚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南亚地区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2.难点: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特点;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业等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然后进行分享。
5.拓展(10分钟)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特色,如饮食、服饰、节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和文化。
本节内容丰富,涉及到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东南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东南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南亚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理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东南亚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和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和文化。
2.难点: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使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特点。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的课件。
2.教学资料:收集与东南亚相关的地理、经济、文化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地理,提问学生对亚洲的了解,然后引入东南亚的话题。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和地理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东南亚的基本概述,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其他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3.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国家为例,讲解东南亚的地理特点;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东南亚的了解和看法;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东南亚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3.教学PPT;4.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城市等内容,让学生对东南亚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PPT演示,回答问题。
例如:“东南亚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东南亚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等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东南亚的了解和看法。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东南亚的趣味性知识,如东南亚的特色美食、旅游景点等,激发学生对东南亚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的风景【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法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地形与城市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地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东南亚的地形与城市分布。
课前准备课件、地图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
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oS—25oN之间。
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
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2东南亚 教案
学
过
程
(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东南亚降水较多,这对该地区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板书)“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2.学生读图:“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找东南亚都有什么河流?
(2)这些河流的流向有没有共同特点?
(3)这些河流的上游的在什么地方?
(4)河流与山脉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视频链接:东南亚华侨华人)
(小品表演)“老华侨”。 一个学生戴上黑边眼镜,穿上西装,手拿拐杖,扮演老华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在哪个国家,祖籍是哪里,回国来准备干什么等等。
(小结)华人、华侨对东南亚和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承转)
1.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你觉得我们这个地方有哪些值得你去逛一逛的景点呢?它们为什么会吸引你?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备课时间:
课题
第二节东南亚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过程与方法
角色扮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东南亚的位置
教学重点
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
综合法
教具
教学地球仪
(5)找一找这些河流的沿岸都有哪些大城市?
3.学生小组讨论:分布在河流沿岸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4.学生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巩固课堂知识。
(承转)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到东南亚,英语水平较差的人,会不会有语言障碍?
学生: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1.课堂小结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梳理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当堂检测
-设计一份关于东南亚的当堂检测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当堂完成检测试卷,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学生应在课后一周内完成拓展任务,并提交调研报告。
拓展任务旨在巩固学生对东南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和实地调查,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东南亚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状况,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撰写调研报告,能够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拓展进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拓展任务。
1.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以及主要国家的分布。
2.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使学生能够理解该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民俗风情。
3.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了解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关系等。
3.检测内容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东南亚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的掌握情况。
-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写东南亚的主要国家、经济作物和特色文化等相关信息。
-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4.检测要求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试卷,教师应及时批改并给予评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国家等。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于我国周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东南亚的详细情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国家。
3.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国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
2.准备东南亚的案例资料。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国家。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东南亚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发展动态,了解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情况。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理解东南亚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
2.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学资料,呈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回答问题。
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加深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东南亚的位置、范围、气候、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资源等。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位置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针对东南亚的气候、物产、旅游资源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等基本概况。
2.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资源。
3.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阅读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东南亚的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资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东南亚的典型国家,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情况。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旅游资源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东南亚国家介绍的案例材料。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如越南、柬埔寨、泰国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情况。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材料,总结东南亚的物产和旅游资源。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东南亚旅游资源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对东南亚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位置较为模糊,对东南亚地区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2.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图、黑板等;3.参考资料: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东南亚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内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概括东南亚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呈现的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2)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对农业和旅游业有何影响?4.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东南亚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2节《东南亚》精品教案(13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2节《东南亚》精品教案(13页)课题东南亚(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2、说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思想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东南亚这一案便的学习,学会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2、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资料分析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成因教学用具:东南亚风光视频资源、东南亚位置图片等资料,并制作课件班班通设备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师生活动预测与调控时间一、“十字路口”的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1、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丰沛2、农业: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气候有利于水稻(一)位置和范围:1、出示世界地图,学生在图中指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并描述。
2、质疑:如果我想走水路去东南亚可以有哪些路线呢?分别可以先到达哪些国家?学生根据自学回答:3、重点探究:(1)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①读图说位置②分析位置重要性:海上生命线③拓展:出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及石油供应状况简单资料,质疑:如果马六甲海峡关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2)学生提出的疑问(根据课堂生成确定)(二)气候与农业1、提问:(1)现在去东南亚需要准备哪个季节的衣物才合适呢?为什么?(2)到了东南亚我们又可以吃到哪些美食呢?主要产于哪些国家?(3)东南亚还有哪些国家出产哪些特色的热带经济作物?2、讨论探究:(1)东南亚的农业为什么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为通过前面的自学,描述位置就比较容易了,“质疑”的问题则比较难了一些,应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不着着急。
资料要短而精,才能有更强的说服力。
提问部分要抓紧时间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主?(2)学生提出的疑问(根据课堂生成确定)四、迁移深化师叙述:东南亚的热带气候,不但使这里成为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而且这里也有一些独特的热带动物如:红猩猩(出示红猩猩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东南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
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
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强化位置的重要性;强化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对相关课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增加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二、讲授新知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
(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
(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范围
3.位置
(1)纬度位置(10°S──23°26′N) :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设计意图】区域位置和范围的学习,主要采用了读图用图的学习方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图观察和根据地图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
读图点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会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对学生学会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
过渡:用多媒体展示泰国等国受暴雨侵袭、洪灾肆虐的情景,过渡到对东南亚气候类型与特点的认识。
师出示探究问题:
(1)泰国主要是哪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多发洪涝灾害?
(2)东南亚的稻米与气候条件有何关联?
(3)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除稻米外,东南亚还成为了世界上哪些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地,这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地区如何分布?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发现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思考其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师要求学生观察下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
(1)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
(2)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得出相关结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3.师继续出示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图思考,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1)假如你是A地的一位农民,应该在何时播种何时收获?
(2)在B地又该如何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A地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应该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拓展延伸:6─10月盛行西南季风,是雨季;11—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是旱季);B地位于马来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应该随时播种,全年都有收获。
4.师继续出示探究问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又有什么影响呢?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收获和以前所学的知识,先自己进行推理,然后查阅教材上的“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验证,小组成员间再进行合作交流。
生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1)水稻生长喜高温多雨,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2)湿热的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马来西亚: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菲律宾: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5.教师出示反馈练习:假设你去东南亚旅途,就会有这样一个发现:东南亚人喜欢吃米饭,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提升: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物产是影响居民食物结构的主要原因。
6.拓展延伸:多媒体播放东南亚丰富的物产景观图片,培养学生感悟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范围 2.位置 3. 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气候类型 2.农业生产
四、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