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论文
音乐剧悲惨世界论文

音乐剧悲惨世界论文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悲惨世界》音乐剧论文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姓名学号2013年5月19日题目:《悲惨世界》音乐剧论文摘要:《悲惨世界》用音乐诠释了冉阿让的一生,从一个刑满释放的盗窃犯,到一市之长,再到后来东躲西藏的生活,都被影片中的音乐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音乐不仅仅诠释了冉阿让的生命历程,更是那段历史的写照。
音乐抒发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憎恨,对未来和谐的向往。
音乐驱散了黑暗,洗涤了心灵。
音乐是心与心的沟通,是爱与爱的交汇。
关键词:黑暗现实希望勇敢音乐电影《悲惨世界》是根据雨果的小说创作的电影。
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的是十九世纪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法国。
电影中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冉阿让从刑满释放,直到死去的一生的历程。
电影讲述了十九世纪,生活在法国巴黎的一位穷苦的百姓,冉阿让因为快要饿死的侄子去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获刑20年。
刑满出狱后的冉阿让再次走投无路,在好心的主教收留后头走银器逃走,后被警察捉回。
主教不但没有怪他,还说银器是自己送给冉阿让的,并且给了冉阿让一对更加贵重的烛台。
从此,冉阿让被感化。
利用这些银器成为了成功的商人并当上了市长。
这时,以前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再次出现,一心要找他的麻烦。
在此期间,冉·阿让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惨遭遇,并承诺照顾她的私生女柯赛特。
八年过去了,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柯赛特爱上了共和派青年马吕斯,轰轰烈烈的巴黎人民起义爆发了,而多年来从未放弃追捕冉·阿让的警长沙威又出现在冉·阿让的面前......最终大革命以失败告终,但是沙威警长被冉阿让感化,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冉阿让也安详的死在了主教的教堂里。
电影《悲惨世界》中,以音乐诠释了冉阿让的一生的历程。
以歌声打动了每一个观众。
【经典西方歌剧鉴赏】 论文5篇

《论浪漫主义时代的歌剧》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
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
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
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述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发展浪漫主义的交响曲所表达的情感热烈、夸张、充满主观性和幻想性;交响曲形式不拘一格,随内容而确立;内容常源自于文学、美术、戏剧等艺术类型“标题交响曲”盛行一时;音乐语言上许多革新,如旋律的抒情性和描绘性增加,和声表现功能扩大,使用半音和声和不协和和旋,调性多变,乐队色彩丰富,新型乐器加入。
舒伯特的交响曲开创了歌唱抒情性交响曲的新领域,门德尔松和舒曼的交响曲,表达了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特殊青睐;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贯穿发展的手法是贝多芬的进一步推进,布鲁克纳的交响曲采用管风琴式的对位写作和古老的众赞歌式的和声,带有浓郁的宗教气息。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
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
音乐剧《猫》赏析__论文

音乐剧《猫》赏析__论文“猫”是在1981年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所编写的歌曲,并以同名歌曲“猫”为基础,发展成为一部充满着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大型音乐剧。
这部音乐剧讲述了一群废弃的猫,落魄在一起,分享和回忆着它们的生活故事的故事。
这篇论文将对音乐剧《猫》进行赏析。
首先,音乐剧《猫》的音乐和歌词是这部音乐剧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编写的歌曲中充满了旋律丰富的微调曲式,美妙的和弦进程和长久的高音。
音乐上的变化和多样性与其神奇的背景,与舞蹈所讲述的故事相互融合。
歌词方面,多变的曲调,词语的精准配合,通过深入的情感和隽永的情景描述来呈现故事的情节,这些都是音乐剧《猫》的成功之处。
其次,音乐剧《猫》的舞蹈是别具一格的。
这部音乐剧伴随着人物的舞蹈,建立起了一个充满着动感和神秘色彩的世界。
表演者的舞蹈技巧和演员的视觉效果突出了整部音乐剧的美感。
由约翰·内皮尔执导,他在剧中创造了一系列精致和深沉的舞蹈节目,如“猫之舞”,“阿斯珀拉比斯之舞”等等,所有这些节目都考虑到了音乐剧的真正精髓,每个舞蹈场景都使观众感受到了新鲜感。
第三,音乐剧《猫》在剧情安排上也是相当出色的。
整部音乐剧讲述了废弃猫的故事是很传统的剧情安排方法,但剧中又有很多其他的情感线在其中铺展。
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心境交替在故事中展开,唤起了观众多方面的情感和共鸣,让观众从中获得了真实的感受。
综上所述,音乐剧《猫》凭借其丰富的音乐,独特的舞蹈和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成为了一部真正的伟大的音乐剧。
它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欢迎,开创了一个新的音乐剧时代。
无论从音乐、舞蹈、剧情安排、场景设计、灯光效果等各方面来看,这部音乐剧都是充满着人性和美感。
音乐剧赏析论文

音乐剧赏析论文音乐剧赏析论文音乐剧《悲惨世界》赏析法国人克劳德勋伯格根据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音乐剧自从1985年上映之后就常演不衰,并且这部音乐剧与他自己的另一部音乐剧《西贡小姐》以及英国人安德鲁韦伯的《猫》和《歌剧魅影》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悲惨世界》的多数配乐都是以古典音乐作为基础的,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古典音乐,但还是很喜欢《悲惨世界》这部音乐剧。
然而无法现场亲身体验这部经典名剧实在是非常遗憾。
除了在课堂上欣赏过该剧后,我在课余时间又完整地看了两遍,每一次欣赏这部音乐剧都会给我深深地震撼。
虽然没有看过雨果的原著,但这部音乐剧通过视觉和听觉对我的冲击,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原作中所要反映的东西。
下面就就我印象最深的几个音乐片段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触动我的音乐片段是《At the End of the Day》,描述的是工厂里有一个叫芳汀的女工,她的美丽遭到其他女工的妒忌;当她们看到芳汀因对老板的轻薄不从,而且得知芳汀有一个寄人篱下的私生女时,便以此为借口怂恿厂主将其开除。
这首曲子的节奏很快,演员们的词也都很多,但同样的曲调、同样的节奏在两类人的演绎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感觉。
一类人就是那几个带头的女工,她们一人一句,歌词就像连珠炮似的从她们嘴里蹦出来,好像巴不得一口把芳汀吃掉,言语中透露出来的轻蔑、鄙夷,让人不禁对她们产生厌恶之情。
而她们几个人与跟风起哄的女工们的一唱一和――一句独唱一句合唱相间的安排,则把女工们急于赶走芳汀之心暴露无遗。
另一类人就是孤独的芳汀。
虽然还是一样的曲调,一样的节奏,但演员那略带哭泣的唱腔、委屈无奈的表情则表现出了芳汀孤独无依的窘境。
芳汀一个人还辩驳不上几句,就被女工们更多更大声的无理指责给压了下去。
同样的快节奏,放在芳汀身上,与其说是表现其有力地反驳,倒不如说是表现其在众女工以多欺少的情况下艰难无奈地抓紧仅有的一点喘息之机进行反驳。
随着工厂主的一句“On your way!(马上滚吧)”,芳汀无奈地被赶出了工厂,她也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浅析音乐剧

浅析音乐剧《一路寻找》姓名:程波班级:高分子121 学号:5701112014摘要:2008年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各国人民的心,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
地震后中国武警政治部文工团本着“深刻的思考是对灾难最好的纪念”的情感创作了全国首部抗震救灾题材的大型音乐剧《一路寻找》,本文将浅析《一路寻找》中所创造的独特艺术之美。
关键词:音乐剧、《一路寻找》、美每一部音乐剧,都有其独特之处,或是音乐的震撼,或是画面的触动。
作为灾难之后所创作出的剧,《一路寻找》也有着其无与伦比的美。
首先,《一路寻找》有着大时代之下大题材的壮丽之美。
这里所说的壮丽之美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壮美,这种美蕴涵在看似柔弱之后。
在讲述大题材时,作者却只是选择了从小切口入手,采用“小题大做”的手法,从两个并不壮美甚至有些娇小的小女子的寻找之路出发,画下了一个完美的轨迹,其间展现的是武警官兵抗争救灾的英雄壮举和战斗风采。
音乐剧再现了那毁灭性的破坏、那天地同悲的哀悼、那举国团结的空前凝聚,那云垂海立、石破天惊的骇人场面,让人们在灾难的面前得到了灵魂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灾难已然发生,从灾难中获得的体验和取得的经验是珍贵的血的财富。
这壮丽庄严之美书写的是一笔宝贵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其次,该剧有其所创作出的戏剧冲突之中的和谐之美。
戏剧性是音乐剧创作必不可忽略的关键之处,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情节。
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的整合》中说道:“冲突是生存的本质,少了它,人的生命就毫无意义,充其量也只能得到生存中更为表面的价值。
”①冲突应当是戏剧所具备的普遍特征。
《一路寻找》通过赵颖与方诚、姣姣和木木的感情线路,在享受和奉献、自私和无私、爱与不爱、大家和小家之家,在灾难与尊严、在使命与职责之间,在生与死之间设置了无数的矛盾冲突。
赵颖的追求并没有错误,但方诚的人生坐标更为高尚,在现实和理想的碰撞之中,作品让赵颖真切地感受生命、感受爱的意义,并通过矛盾的化解,荡涤了赵颖的心灵,这对矛盾得到了解决,并且两人更加珍惜对方和这来之不易的爱情。
2021音乐剧论文(精选10篇)范文1

2021音乐剧论文(精选10篇)范文 音乐剧是由“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通俗易懂,富于喜剧色彩,由于其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因此很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
本文整理了10篇专业的“音乐剧论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对音乐剧有更深刻的认识。
音乐剧论文(精选10篇)之第一篇:浅析中国音乐剧的现状 摘要:本文在研究音乐艺术与音乐产业的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音乐剧行业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鼓励音乐剧中小型产业的发展,为中小型音乐剧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创新,使我国音乐剧得到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剧,产业化,现实,振兴之道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走上了一条以原创为基础,辅以红色的道路。
一些专业院校和教学单位在播放欧美经典音乐剧时更加关注中国和中国原创作品,音乐作品的不断增多也促进这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
一、中国音乐剧产业的现状 中国当前音乐剧行业比较低迷,只有少部分音乐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
而大部分音乐剧产业发展低迷的原因有很多,不仅在于本身音乐剧作品并不出众,而且大部分音乐剧没有好的选题,没有好的立意,而且相关专业性人才的缺乏,导致创作不出经典的作品,国家对音乐剧行业的支持不足够音乐剧产业没有好的政策引导,没有国家政策的指领,相关音乐剧投资领域不够活跃,音乐剧成本较高,音乐剧收益较低等这些问题在我国音乐剧行业比较严重,因此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可以促使音乐剧行业改善相关问题,并在自身创作过程中,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专业型人才不足 我国音乐剧行业缺乏专业型人才,在演出过程中,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
比如导演参与演出等现象。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但是却有着极为严重的弊端。
专业型人才的不足也制约了我国音乐剧行业的发展,限制了我国创作出经典作品的数量,。
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只有专业的人才才能明晰音乐剧创作过程中各个细小的问题,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音乐剧猫赏析论文

音乐剧<猫>赏析论文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剧的赏认识和赏析有了很大的提高。
音乐剧,不仅仅是音乐。
他还融入了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等,表演形式比较随意,多元。
音乐剧不同于歌剧,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或者加入一些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
使音乐剧里的音乐部分显得更加多元化,也更加流行,通俗易懂,容易被我们大众欣赏。
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的舞蹈成分,有些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情的舞蹈表演,有些音乐剧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比如第一堂课上看的《破铜烂铁》,用生活中的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和舞蹈结合起来,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把我深深的带入了音乐剧欣赏的世界里。
在表达形式上,音乐剧与其他歌舞片也不一样,他是属于现实主义的,在一部剧中,时空可以被压缩或者放大,地点也可以随意转换,有时主角也不一定是人,正是音乐剧这种富于变化的表现形式和众多元素的加入深深的吸引了我。
这学期的音乐剧欣赏课上,我看到了许多音乐剧,感觉都很精彩,就以最后一堂课的《猫》为例谈谈我得感受吧。
《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
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
剧中一曲《回忆》(Memory),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当我看过之后,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能如此所向披靡。
《猫》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并且指出猫有三个名字:家庭里常使用的名字、较高压的名字和秘密的名字。
剧中有“领袖猫”、“迷人猫”“魅力猫”“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
这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他们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音乐剧艺术论文---音乐剧情缘

我与音乐剧的情缘浙江大学周雅旋音乐剧艺术的课已接近尾声,这过程中,我或感收获颇多,或觉极尽享受,或震撼,或轻松。
很庆幸我能赶上最后一届音乐剧的课程,我对音乐剧有太多话要说,却因羞于不善表达而从未在课后感言中表达我对音乐剧的感情。
因此这最后一篇论文,我必献给它了。
要说初识音乐剧,应该大部分FANS都有相似的经历。
小时候音乐知识尚模糊的我,对于著名的《音乐之声》,是没有多大想法的,只是觉得其中的“哆唻咪”“雪绒花”还算好听。
对音乐剧真正产生感情应是高中接触《歌剧魅影》了。
韦伯不愧为一代大师,魅影不愧为旷世奇作,看诸多FANS的感言,几乎所有人都将《魅影》奉为最钟爱的剧。
关于《魅影》的评价太多,我怕自己表达不准对它的想法而毁了对《魅影》的情感,可是最终仍然不得不讲到它。
只要接触音乐剧,恐怕都会或早或晚走近《魅影》。
高中音乐课上,老师让我们初识了《歌剧魅影》,当时甚至不知道作者韦伯,只是纯属将《歌剧魅影》当做一部电影来看的,其中的音乐也仅是当做电影配乐。
当时觉得女主好美;觉得魅影这么爱她这么有才华,为什么没有得到女主的爱,魅影的结局太悲惨了;甚至觉得子爵有些讨厌。
对音乐也是有震撼的感觉的,有一段时间对think of me、angle of the music、all I ask of you、phantom of the opera极为钟爱。
哈,典型的欣赏电影的态度啊。
可能是我本人对电影这种形式就很喜爱的缘故吧。
大学音乐剧课上,再看《魅影》,电影版的只是略看片段,现场版的看了好几个版本。
现场版在空间、场景上也许远不如电影版豪华宏大,甚至魅影将克里斯丁带到地宫中那段仅是以两人在天梯上来回走代替。
但我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现场版的《歌剧魅影》。
当所有版本的魅影唱起all I ask of you时,我真正懂得了何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
每个魅影都用自己独特的嗓音诠释着魅影或深情或冷酷的性格,惊为天人的才华,伤痕累累的内心,似真似幻的爱情。
北京交通大学歌剧欣赏论文

歌剧欣赏论文一个学期的歌剧欣赏课,一场听觉与知识的饕餮盛宴。
歌剧,这种台词全部或大部分用人声演唱加上乐器伴奏的戏剧作品,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意大利。
一开始主要是神话题材,后来逐渐取材于身边的小人物。
独唱中分为宣叙调(叙述性强,通常用来表达剧情)、咏叹调(情感抒发,如《魔笛》中的夜后咏叹调)、谣唱曲、咏叹叙、卡巴莱塔(速度快,展示歌唱家的技巧,90%放在咏叹调后)。
除了独唱外,还有重唱和合唱(比才《卡门》最后一幕的合唱、《弄臣》最后一幕的合唱)。
第一部歌剧《达芙妮》产生于1597年的佛罗伦萨。
之后,歌剧在意大利落地生根,迅速发展。
17世纪上半夜,蒙特威尔第创作了《奥菲欧》、《尤利乌斯还乡》等一系列以神话为题材的歌剧,对于歌剧的传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威尼斯歌剧中,通常可以看见阉人歌手的身影。
这个时期,人们重视音乐家的演唱水平,而非歌剧本身内容。
意大利歌剧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时期,然后是文艺复兴时期,再之后是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几乎为美声运动和其歌剧代表作所占据)。
我们来看看浪漫时期的两大代表人物——德国的瓦格纳和意大利的威尔第。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承接了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
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在瓦格纳生活的时代,在德国人们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意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故瓦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
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
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
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
但瓦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
音乐剧艺术赏析论文范文怎么写

音乐剧艺术赏析论文范文怎么写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兴艺术品种,是改革开放以后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对音乐剧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陶冶情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剧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剧赏析论文篇一:《试谈中国原创音乐剧》[摘要]当前,国内音乐剧的演出剧目令人应接不暇,无论是国外引进剧,还是中文版的外国音乐剧,亦或本土原创音乐剧,都在努力掠夺新兴的音乐剧市场。
本文以东莞原创音乐剧为例,从制作模式的角度来探索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并分析这一模式的利弊:它的利在于推动了音乐剧在现阶段的发展,而它的弊端在于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音乐剧制作模式本土化说起音乐剧,美国百老汇是世界戏剧界的奇葩。
百老汇是音乐剧产业的发源地,也是美国最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剧场聚集区。
它的制作与运营模式在一百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己经形成非常完备与经典的制作体系。
它在商业上的成功运作方式给许多国家的音乐剧发展都带来了启迪。
在中国,音乐剧从近几年开始频繁走入大众的视野,身贴“舶来品”的标签,以其丰富多彩的舞台呈现方式吸引了大众的眼球。
当前,国内音乐剧演出剧目令人应接不暇,但笔者意识到,目前的音乐剧发展状态仍处于本土化探索和市场培育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以东莞原创音乐剧为例,试图探索原创音乐剧的发展之路。
一、基本概念界定(一)什么叫原创音乐剧?对于“原创音乐剧”的概念,目前学界未能给出准确的概念。
“原创”指的是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而不是由复制、改编、剽窃、模仿、抄袭、二次创作,或系列创作的衍生作品。
“原创是独一的,是母本不是幕本”。
而又因为音乐剧属于舶来品,属于外来文化,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是指在西方音乐剧元素的基础上,能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情感、表现当地文化、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音乐剧,并在其组织、制作、演出过程中按照本国的运行规律产生的全新作品。
介于以上的定义,关于“海外引进的原版音乐剧”和“中文版音乐剧”这两个音乐剧类型暂不作讨论。
音乐剧欣赏课论文、总结

音乐剧欣赏课总结一、我所认识的音乐剧在中国,音乐剧并不为许多人所熟知,甚至有小部分人将音乐剧等同于我们习惯的歌剧或轻歌剧,其实不然。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演变而成的。
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今天的音乐剧主要包含了三个元素:1.歌、舞、道白发挥到极至的综合性表演。
2.豪华,场面气派的舞台布景大制作。
3.娱乐和文化交流相交融的现代艺术水准。
此外,音乐剧是一种年轻的、有生命力的表演形式,它能得到这么大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1、音乐剧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
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表演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音乐剧融合了音乐、舞蹈、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其二、音乐艺术形式的多元性。
音乐剧中,演唱可能有古典唱法,也可能有通俗唱法;音乐可能有传统的爵士乐、也可能有摇滚乐、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还可能有现代的电子音乐。
其三、题材的多样性。
一部音乐剧,可以是悲剧、喜剧、正剧;可以是单纯的爱情剧,也可以是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可以是古代故事、现代故事,甚至想象未来的故事。
其四、它可以接受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同台表演。
这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其五、音乐剧与电影、文学之间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很多著名的音乐剧往往就是由一些文学作品改编而来,比如《猫》就是改编自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许多音乐剧被人们搬上银幕并获得成功,如《贝隆夫人》、《窈窕淑女》;2、音乐剧能紧贴时代的步伐,非常具有现代感。
它的灯光、布景等都极具现代感,而且,很多曾经用在音乐剧中的歌曲都名列当年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前列。
如《贝隆夫人》中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猫》中的“回忆”等。
3、具有高度的商业性。
给从事音乐剧创作、演出的人带来很大的收益。
在我国音乐剧事业起步较晚,而且由于音乐剧多数使用英语表演,对我国的普通观众来说,理解上还有点困难,因此,目前我国的音乐剧事业尚未得到从分发展。
音乐剧[优秀范文五篇]
![音乐剧[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96179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3.png)
音乐剧[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音乐剧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
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音乐剧特点和歌剧的区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
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卡门却有对白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
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乐剧与歌舞片很多音乐剧后来又被移植为歌舞片,而剧场版本和电影版本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剧场擅长于场面调度和较为抽象的表达形式,利用观众的想像去幻想故事发生的环境,而电影则择长于实景的拍摄和镜头剪接的运用。
音乐剧欣赏结课论文

简析音乐剧与歌舞类电影之区别——主要谈谈歌舞类电影相对于音乐剧的特点论文纲要: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了音乐剧与歌舞类电影之间的区别。
偏重对歌舞类电影的分析,和与音乐剧的比较。
在这篇论文中,通过一些例子,我将主要从概念、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观后感受来谈谈我的见解。
音乐剧的灵魂是音乐,而歌舞类电影则重在表达思想、反映现实。
二者之间的区别最终被我概括为三方面:中心主题、借助手段、发展形势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论文中的例子都是我个人比较喜爱的音乐剧和电影,所以个人观点比较浓重。
关键词:音乐绝、歌舞类电影、异同、芝加哥、歌剧魅影、黑暗中的舞者、理发师陶德正文:作为两种不同却又相似的艺术形式,音乐剧和歌舞类电影近年来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关注。
正如在第八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休杰克曼所呼喊的:The musical is back! 作为一名音乐和电影爱好者,我利用业余时间观看了多部音乐剧和歌舞类电影,从中发现了二者之间的一些共同点和区别。
在这篇论文中,通过一些例子,我将主要从概念、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观后感受来谈谈我的见解。
首先说一说音乐剧的。
说到给音乐剧定义,首先必须提到著名音乐剧作词人奥斯卡?小哈姆斯坦的一句话,他说:“It can be anything it wants to be.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a musical absolutely must have - music.”(它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
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是音乐剧绝对包括的,这就是音乐!)每部音乐剧尽管对戏剧、音乐和舞蹈侧重点不同,比如《悲惨世界》是以唱为主的,《爱的接触》是以跳为主的,《屋顶上的提琴手》是以戏剧为主的,但音乐才是它的灵魂。
至于歌舞类电影,目前尚没有比较严格的定义。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歌舞类电影仍然属于电影的一种,又将音乐歌舞融入其中,所以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它既有电影的特点,又有音乐剧的影子。
音乐剧欣赏论文

音乐剧欣赏论文浅谈音乐剧欣赏摘要:艺术分为摹象艺术和意象艺术两类。
音乐剧起源于20世纪,流行于纽约和伦敦。
音乐剧是音乐和戏曲的综合体,是一种独立的大众表演体系。
音乐剧具有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等特点。
在音乐剧欣赏课上,宋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几部音乐剧的经典之作,如《发胶星梦》,《歌剧魅影》,《妈妈咪呀》等等。
在文中我阐述了一下印象较深的几部音乐剧的感受。
关键字:艺术音乐剧起源发展特点观后感一、音乐剧的起源于发展阶段在先谈音乐剧之前,我先简单地说一下艺术。
艺术分为两类,摹像艺术和意象艺术。
摹像艺术注重模仿生活,重客观的再现,是再现性的艺术。
比如,影视剧、油画、小说等等。
而意象艺术则重主观表现,创作者以形传神使观众产生传神的幻觉感,是表现性艺术。
比如戏曲、国画、诗歌、舞蹈、音乐。
音乐剧是商业化的音乐、戏剧、情境的综合体,起源于偶然的历史事件,刚开始是短小、吸引人眼球的“姑娘剧”。
音乐剧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以音乐、歌舞、滑稽小丑和女人大腿为主,以踢踏舞或踢踏舞风格为代表。
(2)20世纪40年代,不愿被人歧视为市民艺术,其以古典芭蕾舞风格为代表,成为音乐剧发展的全盛时期。
(3)20世纪50-60年代,以电影《西区故事》所开创的民族舞和爵士舞风格为代表的音乐剧风格。
(4)80年代以后,以《歌剧魅影》、《西贡小姐》为代表开创了多样化情节、华丽多变的舞台背景和人物角色灵活的音乐剧,其中以韦伯为代表。
二、音乐剧的特点与分类音乐剧的特点是艺术的一种。
它具有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
综合性是指音乐剧将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现代性是说音乐剧在音乐和表演都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而多元性指的是创作者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不再坚持单一的艺术形式,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灵活性是指音乐剧不拘一格可以大胆的想象,用各种方法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商业性是指它非常注意把音乐家、制作人和商业化运作的机构用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
音乐剧毕业论文

音乐剧毕业论文音乐剧毕业论文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它以歌曲和对白的形式讲述故事,给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
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音乐剧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本篇论文将探讨音乐剧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艺术和文化的影响。
首先,音乐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那个时代,音乐剧是一种受到上流社会欢迎的娱乐形式,它结合了古典音乐、戏剧和舞蹈。
最早的音乐剧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歌剧,如吉尔伯特与沙利文的作品《彼得·潘》和《哈姆雷特》。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包含流行音乐元素的艺术形式,如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和英国西区音乐剧。
其次,音乐剧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在20世纪,音乐剧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
例如,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以ABBA的歌曲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单亲妈妈和她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强调了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
这样的音乐剧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探讨。
另外,音乐剧还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表达方式。
音乐剧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体验。
它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情感。
此外,音乐剧还为音乐和舞蹈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音乐剧的演出展示自己的技巧和表演能力。
最后,音乐剧对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音乐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方式。
它可以通过故事情节、音乐和舞蹈来传达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例如,音乐剧《狮子王》以非洲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责任和成长的故事,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
这样的音乐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综上所述,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仅给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更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创作艺术特色论文.doc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创作艺术特色《悲惨世界》是现今是国际各国之间最卖座的优质音乐剧之一。
将文学转变为音乐剧,让音乐成为核心,将文学形象转变为音乐形象,并且借助一些独特的表浈方式来让其更加丰富,例如舞蹈、舞美、喜剧等等。
接下来笔者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音乐剧的创作艺术特点。
关键词:音乐剧; 《悲惨世界》;舞蹈;舞美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art features Abstract: ’’Les miserables” is the most popular one is high quality mus ical international between countries. The literature into a musical let the music as the core, the literature image into the image of music,and with the aid of some unique performance to make it more rich,such as dance, dance, comedy etc.. The brief analysis of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music.Key word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dance; dance目录弓IW (3)一、文学语言通俗简洁 (3)、传统歌剧式的情节结构三、音乐语言——主题交织的运用 (4)四、舞台美术在符合历史真实、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使视觉形象更具有浓郁的诗意、表现的美结论..致谢#考対伏 (9)引言音乐剧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身,它之所以这么成功,就是将多门艺术适当的融合在~起,囊括舞蹈、音乐、剧木、舞美、剧诗等元素。
探究一部音乐剧的每一个部分,能够看清艺术融合体的内部细节,进而知晓这部音乐剧的特点与性质。
音乐剧毕业论文

音乐剧毕业论文音乐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和戏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迅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和追捧。
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教育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音乐剧的发展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首先,音乐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它将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戏剧来讲述故事和传递信息。
音乐剧的剧本和歌曲都是经过精心创作的,既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又能够给观众带来愉悦和享受。
音乐剧的演出方式独特,通过演员的唱、跳、演来表达情感,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其次,音乐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教育意义。
音乐剧通常会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为题材,通过音乐和戏剧来讲述这些故事,传递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在音乐剧《狮子王》中,主人公辛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后最终成长为勇敢和负责任的国王,这个故事告诉观众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逃避责任。
音乐剧的教育意义不仅限于儿童,也适用于成年观众,它可以帮助观众思考人生、价值观和未来的发展。
再次,音乐剧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音乐剧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可以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音乐剧的演出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精神愉悦,更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和文化的繁荣。
例如,百老汇音乐剧在美国就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娱乐性、教育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它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同时传递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音乐剧的发展和繁荣不仅仅与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有关,也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有关。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

歌剧赏析论文--猫5篇第一篇:歌剧赏析论文--猫音乐剧《猫》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穿行奔走在各个角落、叙写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人间的悲喜剧一天又一天的上演在名为社会的大舞台上。
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一百个人心中恐怕有着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那么,若是以猫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又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情景呢?现代歌剧《猫》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猫世界中的“猫”生百态。
《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话般意味的现代浮世绘——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聚集在一起,纷纷展开各自本领,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
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
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
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一曲感人至深的“回忆”过后,她奇迹般的得到了众猫的推选,成为了那得以升上天堂的猫。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在作曲大师安德鲁·韦伯与导演特雷沃尔努恩的创作下,成功的以歌舞剧的形式焕发出了熠熠的光彩。
《猫》的开场非常精彩。
初次接触《猫》时,我就是首先被第一场中富于节奏感的歌曲、独特新颖的造型以及奇妙的氛围所吸引了。
一开场,身着宛若猫的毛皮般服装的演员们接连登场,虽然每位演员都以猫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的造型又全然各异——“毛皮”的花纹、颜色以及脸部的妆容似乎已经在预示着每只猫的性格特点。
歌剧欣赏的论文

歌剧欣赏的论文第一篇:歌剧欣赏的论文歌剧《贝隆夫人》观后感电影的开篇是在两组葬礼中交叉着进行的。
一边是举国上下为EVITA夫人的哀悼,最豪华的葬礼,最隆重的仪式,布宜诺斯艾利斯城的街道上阳台里站满来自四面八方的前来送行同时为了瞻仰他们精神领袖最后的遗容的恸哭着的人民,每一个地方都摆放着她高贵的遗像和那张自信的笑容。
而另一边,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葬礼,人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一个小姑娘突然闯进来的,为死者献上了鲜花,轻轻的亲吻死者的额头,被粗暴的拒绝在父亲葬礼教堂的门外,因为她是父亲和下等女人生下来的私生子!只配远远的看着父亲的灵车离去,“肮脏的东西”不容许靠近家族的荣誉!艾薇塔,这位传奇的女士在阿根廷人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出生贫寒,但对未来充满憧憬,在那个时代,为此她付出许多代价。
在她年仅十五岁时,就跟一个抒情歌手跑到首都,但歌手已婚,她只有流落街头成了一名舞女。
但具有美丽容颜的她,很快在一个摄影师的镜头下成名,从此辗转在富人和官员中,直到她遇到贝隆上校一个声望上升的军官,她才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政治明星。
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既深受人民爱戴,被称为“穷人的旗手”,也被富人们称为“不择手段的女人”。
人们忘不了她对社会、劳工、教育所做出的贡献。
其悲剧性的早逝(年仅33岁),令人惋惜。
她曾哀感“永远也不会被理解”,其实,阿根廷人民对她的缅怀是很深的,毕竟,她悲惨的过去,不是她本人的过错。
如果她处的时代是一个公平、富足的时代,象她一样天真无邪的女孩就不必为生存而做不愿做的事,而能选择她所喜爱的生活方式。
I’d be surprisingly good for you 整个曲调宛如调情,狡黠魅惑,而且,萨克斯管真是性感入骨的一种乐器啊。
的确适合被称为“冷音乐”和“最佳调情音乐”。
这首歌是影片《贝隆夫人》的插曲,写的是麦当娜饰演的伊娃在宴会邂逅贝隆,以身相许。
在一次慈善晚会上,Eva邂逅了炙手可热的胡安.贝隆上校。
歌剧欣赏论文

这个学期很高兴能够选到“歌剧欣赏”这样一门很有艺术人文素养的通识课。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歌剧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也有了很多。
当今著名的音乐剧大多是由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的,因此这些剧目也带有了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特征和运作方式。
而《巴黎圣母院》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少数几部闻名世界却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影响的著名音乐剧。
也正是由于这个“另类”的特点,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
“相当好听”是我对《巴黎圣母院》的第一印象、这些风格独特的曲子很吸引人、琅琅上口,而且还有一种咄咄逼人得磅礴的气势,甚至在DVD版本中也能感受到类似于现场的宏大气势。
在看完DVD版本后,真的有一种想去买一张现场门票的冲动,但是它就是有这样的独特的魅力。
对《巴黎圣母院》表现形式的感受歌剧的本质无论是在细节上还是在整体上都是由音乐的表达所决定的,都必须借由音乐这个中心艺术媒介来展示出来。
音乐在歌剧中承担起了它的重要责任,如承载剧中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感情;塑造情节、人物心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用音乐的感性思维来营造建立歌剧的独特世界等,在《巴黎圣母院》中音乐同样起到了极强的渲染作用。
从《大教堂时代》作为开篇之曲中游吟诗人般的演绎,到“钟楼怪人”加西莫多一曲《孤儿》述说了悲凉身世;从菲比斯与恋人在月下互诉情语,到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在绞刑前凄美的为爱而活;还有最后一幕加西莫多在死去的艾丝美拉达前唱起《舞吧,爱斯梅拉达》时的撕裂哀恸……一连好几首感染力极强的歌曲与唱段,无不牵动着我的心,真的是听得如痴如醉。
《巴黎圣母院》一大突出的特点,主要是在“淡化”名著叙事作用的同时,突出了歌舞和音乐的表演,且让歌唱与舞蹈既可以一分为二可以合二为一,分合自如,并特别注重以舞蹈音乐刻画原著中的也是剧中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而且该剧完美的音乐呈现极其意蕴,如:大幕拉开,由那位身材高大挺拔、极具雕塑感且作为全剧叙述者的游吟诗人葛林果,像观众唱出的开场歌曲《大教堂时代》,旋律之唯美激昂,歌词之气势磅礴,令人惊叹不止——“大教堂时代已经来临/世界迈进了/新的千年/人们向星空的高度攀登/在那里记下了他们的历史/镌刻在玻璃上/镌刻在岩石上”——体现出浪漫主义艺术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剧欣赏
在音乐剧中徜徉
摘要:音乐剧诞生于上世纪初,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程。
本文主要回顾音乐剧的历史及发展脉络,并且结合自身在课堂上观看到的音乐剧和老师所讲的音乐剧有关知识谈谈自身对音乐剧的理解及观后感触。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回顾音乐剧发展历史和课堂知识;第二部分为对课堂所欣赏到的经典音乐剧的观后感;第三部分为自身对音乐剧的理解。
关键词:音乐剧发展脉络观后感音乐感触
一、音乐剧历史回顾和课堂知识
总览艺术,可以分为两类:摹象艺术和意象艺术,两种艺术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是不一样的。
摹象艺术注重模仿生活,重客观的再现,是再现性的艺术,典型的摹象艺术有影视剧、油画和小说;意象艺术重主观表现,创作者异形传神使观众产生传神的幻觉感,是表现性的艺术,典型的意象艺术有戏曲、国画、诗歌、舞蹈、音乐等。
音乐剧作为一种20世纪新兴起的戏剧表演,又称为歌舞剧,可以说它追求的是综合的舞台艺术,想给观众一种感觉上的完美结合,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
随着音乐剧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要分为七个流派,分别为:古典音乐剧流派;倾向古典的小歌剧流派;概念音乐剧流派;史诗流派;现代流派音乐剧;浪漫主义流派;后现代流派音乐剧。
音乐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这个时期欧洲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音乐为音乐剧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音乐剧随着人们的需求的增加也应运而生。
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是约翰·凯的《乞丐的歌剧》,首演于1728年伦敦,当时被称为“民间歌剧”,它采用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歌曲作为穿插故事情节的主线。
1随着不断地发展,20世纪初音乐剧正式形成,音乐剧经过了不同的发展时期,现在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二、课堂欣赏音乐剧的观后感
在整个的音乐剧欣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非常幽默和愉快的,在课堂上我们观看了很多经典的音乐剧著作,都在不同方面触动了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某些还能激发人的一些对自身的反思。
音乐剧的四大代表作有《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
其中《歌剧魅影》、《猫》是由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
下边我就观看后印象最深刻的三部音乐剧表述自己的感想。
1/view/9921.htm#5
(1)《雨中曲》
《雨中曲》是我观看到的第一步音乐剧,创作于大萧条时期,是该时期的代表作,是一部类似于电影的音乐剧。
我认为此部音乐剧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剧中的幽默成分,可以说幽默是音乐剧的一个亮点,是最能吸引人的部分。
在剧中琳娜·莱蒙和唐·洛克伍德是无声电影明星,被观众视为一对绝佳的银幕情侣,但随着事情的发展,唐·洛克伍德爱上了他在大街上邂逅的普通舞蹈演员凯茜·谢尔登。
随着有声电影的兴起,琳娜陷入了巨大的困境,虽然她有自认为傲人的美貌,但她的嗓音却尖利的能刺痛人的耳膜,套用电影中的原话,她是“既不会演,也不会唱和跳”,对于改变后的歌舞剧,她只能充当“无声的漂亮的女主角”,唐纳和公司老总研究,想出了由凯茜为琳娜配音,琳娜只是在前台对口型假唱的办法。
影片公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琳娜却处于对凯西的嫉妒,向公司提出了过分要求,她要求凯茜只能作为她的配音,不得走向前台,并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凌驾于公司老总之上,她的傲慢自大激怒了老总,老总站到了唐纳和凯茜的一边,最终向观众揭露了假唱的事实。
《雨中曲》的舞蹈也是造就它成功的主要因素,震撼人心的舞蹈,作为音乐剧里的舞蹈,主演吉恩凯利的几段唱与跳完美结合的表演,让整个影片的感染力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杂耍演员一般的身手配合着宏亮浑厚的嗓音,演绎出了音乐剧的经典。
特别是在雨中跳舞踩水那一段,踢踏舞天生的强烈的节奏感伴随着水花随着节奏飞溅的视觉享受,观众彻底陶醉在了这个画面之中。
也在另一方面和该剧的主旨完美吻合。
除去雨中欢唱的那一段,还有女主角凯西和一群女舞蹈演员在派对的开场舞蹈也非常有活跃气氛的效果。
她们展现出的热情让人倍受感染,感觉到激情和年轻。
而仅有舞蹈是不够的。
《雨中曲》的音乐也是它的一大魅力。
吉恩凯利的演唱自然是达到一定的境界了。
他融入声音里的感情,他声音的磁性,我在看完整场之后,脑海里总是会回响起“singing in the rain,I’m singing in the rain”的美妙旋律。
音乐的演唱很成功,这更要得益于音乐在整部音乐剧中的地位。
因为,很多时候,剧情是在歌唱与舞蹈的伴随下展开的,男主角用歌唱来回忆自己的成名之路,用歌唱来表达陷入爱河的喜悦,用音乐来表达自己获得有声电影的灵感。
本剧的内容也向人们反映了真实的世界,这是一部具有尖锐的讽刺意味的电影。
无声电影像有声电影的转化过程中,一些丑陋现象的产生。
通是批判了人们过于功利的心态,琳娜对唐态度的前后转变;老板与唐的关系,都是在揭露和批判赤裸裸的利息和金钱关系,尖锐在幽默中得到了缓冲,讽刺的真实现象却更为深入人心。
这是《雨中曲》带给我的深刻感触。
(2)《发胶星梦》
可以说这是带我深入思考的一部作品。
看完它以后我被剧中女主角的执着和热情感动,我开始反省自己性格中的内向和自卑,突然有一种想释放自己心中热情和年轻的欲望和冲动,心里暗暗学习女主角的乐观自信和快乐,坚持自己的梦想,知道成功,做一个在学习和生活中乐观快乐的人。
我想它多多少少带给我一点改变,或者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女主角特蕾西是一个出身卑微、身材肥胖却可爱动人的女孩,她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到电视选秀节目中去表演。
她凭着自己的热情、大方、开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部影片一个较为沉重的背景是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而特蕾西更是凭着勇敢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喊出了“从此以后,美国电视将再没有种族歧视”的口号,当她携手黑人兄弟一同用舞蹈释放自己激情的时候,她知道那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种族之间的尊重和融合。
我想现代社会中的很多人都应该向特蕾西学习,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恰当的释放自己的压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梦想的支撑下,剔除生活中的空虚和不快乐,在追逐梦想的路程中一路高歌,展现自我,她身上的这种执着和勇敢正是我性格中所缺的,我想我会努力的向她学习。
这应该是这部经典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3)《猫》
《猫》是我个人看的,给我的综合感觉是场面宏大,又注重细节。
它传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剧中各种各样的猫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领袖猫、魅力猫、英雄猫、迷人猫、富贵猫、铁路猫等,从猫的角度投射出社会人的影像,是对真实社会的直观缩小反映。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领袖猫和铁路猫,领袖猫从外表来看,他是只大灰猫,不像其他猫那样有着满身的花纹和亮丽的外表,他的身材硕大,个子很高,非常有领导气质,年纪很大,给人的感觉是充满了智慧和经验,睿智,这不正是生活中领导需要的潜质吗?铁路猫塑造的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猫,他出场的时候全场都显得特别忙碌,他负责整个卧铺车厢,火车没有他就不能按时车站,给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实干家,勤奋,乐观务实的形象,我想我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追逐铁路猫精神。
此外,《猫》中的舞蹈和音乐更是让人为之一震,剧中用大量的舞蹈来表现不同猫的不用性格和特征,既有踢踏舞,又有芭蕾舞,还展现了现代舞,尤其是剧中舞会的场景,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如痴如醉。
同时,音乐的设置也是
非常到位的,体现主要内容,比如剧中魅力猫回忆自己过往的时候的音乐恰当的表达了此时的内容,用音乐更好的映衬内容,音乐层层推进,极富感染力,给观赏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三、自己在此课程中的一些感想
上完音乐剧课程,感到非常愉悦,被宋老师的课堂幽默和每节课精彩的音乐剧吸引,整个教学过程非常轻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了解并喜欢上音乐剧,提升了我在音乐剧欣赏反面的素养和综合素质,它不愧是一门集高尚与流行艺术于一身的艺术形式。
如今,音乐剧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喜爱,我相信,伴随着不断进步,它一定会登上艺术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张旭.《音乐剧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彭志敏.《音乐作品分析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
3、周小川.《音乐剧之旅》新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