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顶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

21. 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种者己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以也有很人程度提高.但社会贫富差距明显

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各国税制的改革B.土地买卖的加剧

C.铁犁牛耕的推广D.井田制度的瓦解

22. 2021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23.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宋代成都“席帽行范氏,自先世贫而未仕则卖白龙丸,一日得官,止不复卖;城北郭氏卖豉亦然,皆不肯为市井商贾或举货营利之事”。这种现象

A.不利于商业的发展B.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高

C.打破了坊市的限制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4.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

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重视农业生产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25.“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旨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木抑末”

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26.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工商业城市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

日受值”的现象,它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外商企业

B.民间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

27.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

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表明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28.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④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29.16、17世纪的欧洲通货膨胀,币值下跌,物价大幅上涨,此称“价格革命”。直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A.中世纪城市复兴发展B.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

C.中西贸易的巨额逆差 D.农业生产的急剧下滑

30.“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31.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兴衰关系封建经济繁荣和政权安危

B.小农经济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世界地位

C.小农经济兴衰与否关系到农民生活是否稳定

D.小农经济稳定与否是对封建统治者褒贬的依据

32.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①刀耕火种②铁器牛耕③曲辕犁④翻车、筒车⑤都江堰⑥农学知识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3.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34.《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35.假设唐代一位洛阳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在居住区开了一家绸缎店

②带着飞钱经大运河从江南运送地方特产到长安

③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④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6.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

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7.“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视念有所淡化

D.资本士义萌芽出现

38.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商业贸易环境渐宽

B.区域商贩无利可图

C.政府默认舍本逐末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39.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4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放弃了一切对外贸易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二、简答五(共1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0 分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材料二“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