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复习问答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包括: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2、克拉克值:把地壳中每种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值称为克拉克值。
3、元素的丰度:根据大陆地壳中(地下16Km以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4、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原子排列顺序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5、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6、非晶质体: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
7、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9、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1、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常把Na2O 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
12、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13、矿物的发光性:指矿物受外加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4、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理和硬度,其次有延展性、脆性、弹性和挠性等。
15、矿物的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这些平面称解理面。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16、矿物的脆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为脆性。
17、矿物的延展性:是矿物在锥击或引拉下,容易形成薄片或细丝的性质。
18、矿物的弹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作用取消后,则能使弯曲变形恢复原状的性质。
19、矿物的挠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20、矿物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矿物的密度是非常重要的性质之一,因为它反映了矿物的化学组分和晶体结构。矿物的密度指矿物单位体积的重量。矿物的相对密度是矿物在空气中的重量(P克)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21、矿物的磁性:指矿物能被永久磁铁或磁铁吸引或排斥的性质。
22、水平构造: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这种构造出现在构造运动影响较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或下降的地区,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水平构造中较新的岩层总是位于较老的岩层之上。不同地点同高程上,出露同一地层;同一地点,老地层在低洼处,新地层在较高的位置。
23、倾斜构造: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倾斜构造带常常是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也可以是大区域内的不均匀抬升或下降造成的。此时岩层仍保持下老上新的层序。
24、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弯曲形成的构造。在地壳岩石中褶皱弯曲的规模差别很大,从显微构造直到巨大的构造盆地和地槽带均属褶皱构造。
25、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由于岩层受力发生脆性破裂而产生的构造。
26、节理:节理是当岩层、岩体发生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显著位移时的断裂构造。它是野外常见的构造现象,一般成群、成族出现。
27、断层:是岩体发生较明显位移的破裂带或破裂面。断层是地壳中广泛存在的地质构造,形态各异,规模不一。断层深度可达数千米,断层延伸最长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千米。
28、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29、内力地质作用:是因地球内部能产生的地质作用,这类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深处,有的可波及到地表。它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或发生变质,或发生物质重熔,以至形成新岩石。
30、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31、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800~1200℃)熔融体。
32、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风化带以下,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响,在固态下转变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33、地震:地震是岩石中积蓄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快速颤动。地震发源于地下深处,并波及地表。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运动引起岩石断裂而发生的。
34、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35、矿石:矿物集合体。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矿物
中加工提取金属或其他产品。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玄武岩是属于岩浆岩,石灰岩是属于沉积岩。
3、按岩浆岩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划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4、相对地质年代的四级时代单位依次是宙、代、纪、世。
5、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6、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3、4、
7、9的矿物依次为:方解石、萤石、石英和刚玉。在野外,通常用小刀、指甲来粗略测试矿物硬度,小刀的硬度是5.5左右,指甲的硬度是2.5左右。
7、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交代作
用变形和碎裂作用等几种。
8、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方式,其综合产物是土壤。
9、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三
种。
10、残积物是风化作用产物,坡积物是片流地质作用产物,河流的沉积物为冲积物,冰川堆积物为冰碛物。
11、根据褶皱的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倒转褶皱斜歪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12、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3、地质学对人类社会担负着两大使命,分别为寻找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
14、赤道半径为(6,378.2)km,两极半径为(6,356.8)km。赤道周长为(40 075.24)km。
15、决定岩浆性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SiO2),根据它的百分含量可把岩浆分为(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 45-53%))、(中性岩(SiO2 53-66%))和(和酸性岩(SiO2 >66%))四类。
16、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纵)波,其次是(横)波,最后记录到的是(横)波;说明(纵)波比其它形式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