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看和谐社会构建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
龙源期刊网 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作者:长青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03期《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在对我区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规划纲要草案共十一章,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围绕布局优化、转型升级,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人才战略、制度建设、文化氛围的创造、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证规划实施的评估机制,是一个系统、细致、客观的规划报告。
规划比较重视新项目的建设。
在实施新项目投资拉动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新建项目对已建项目的升级带动作用,加强提升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解决节能减排等问题,实现新项目带动现有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
需要增强自治区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对主要产业发展相关技术的引进吸收能力与再创新能力,真正建立与我区产业发展实质相关的产学研基地、中心,扶持科技中介产业的发展,避免创新的口号化与泡沫化。
在重视技术的同时,重视流程、职能、制度等管理创新,提高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能力。
增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与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相匹配性,教育内容、方法改革实现常态经常化,有效提升自治区的内生成长动力。
要重视对地方与领导的绩效评价,建立简单有效的多维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对已建的大型项目、重点园区,自治区应建立与加强监控评价与后评价机制,防范未来的发展风险,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
规划方案对于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实现以人为先的转型轨道优化有前瞻性指导价值,体现了民生优先、创新发展、促进绿色发展、开放共赢发展的先进发展理念,这为自治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基础性和全面性的框架。
整体而言,规划是统筹的和切实可行的。
(作者系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十二五”时期,是长春加快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长吉图”战略、推进长吉一体化,统筹“三化”发展、实施“三动”战略,建设宜居城市、着力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
把握时代特征,立足长春实际,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立足新阶段,把握未来发展新机遇(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县域突破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推动城区、开发区、县域“三大板块”建设,进一步壮大“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五大重点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69.7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05%,年均增长15.1%,是“十五”末期的2倍;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是“十五”末期的2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750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15%,年均增长26.7%,是“十五”末期的3.4倍;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63.4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76%,年均增长25%,是“十五”末期的3.1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近万亿,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83%,年均增长35%,是“十五”期间的4.5倍。
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比重由10.7:46.8:42.5调整到7.3:52.5:40.2。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汽车、农产品加工等六大重点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95%,其中汽车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70.4%下降到64.5%;金融、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38.8%提高到44%。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3.12.25•【文号】•【施行日期】2013.12.2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2013年12月2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发布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全面评估《纲要》实施进展情况,推进《纲要》顺利实施,对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要求,重点围绕《纲要》明确的主题主线、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改革、重点工程等实施进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基础上,立足《纲要》实施、着眼长远发展,提出强化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纲要》实施总体顺利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纲要》主要目标实现程度良好,各项重大战略任务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经济增长超过预期目标。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3%,2012年增长7.7%,2013年上半年增长7.6%,经济增速高于《纲要》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
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宏观调控目标也基本实现。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呈上升趋势。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连续7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进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3.2%提高到2012年的44.6%。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水利建设扎实推进。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主要是理清发展思路,阐明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引导全省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前进。
第一篇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认识省情特点,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牢牢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一、“十一五”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就“十一五”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特大地震、雨雪冰冻、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提前一到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三秦大地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为“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4.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1800亿元,年均增长27.8%,总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十五”的3.4倍和3.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2万亿元,年均增长34.4%,加快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连年获得丰收,苹果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优势特色产业增势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成效明显,以西安高新区为代表的各类园区成为新的增长极;一批投资过百亿、上千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23户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中、陕北、陕南发展呈现新格局,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4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摘选)
响深 远 , 界 经 济增 长速 度 减缓 , 球 需 求 结 构 出 世 全
现 明显 变 化 , 围绕市 场 、 资源 、 才 、 术 、 准 等 的 人 技 标
竞 争 更 加 激 烈 , 候 变 化 以 及 能 源 资 源 安 全 、 食 气 粮
差 距较 大 , 科技 创 新 能力 不 强 , 业 结构 不合 理 , 产 农 业基 础仍 然 薄弱 , 乡区域 发展 不协 调 , 城 就业总 量压 力 和结构 性矛 盾并 存 , 物价 上涨 压力 加大 , 社会 矛盾
明显增 多 , 约科学 发展 的体 制机 制 障碍依 然较 多 。 制
未 来 五年 我 国经 济 社 会发 展 的宏 伟 蓝 图 , 全 国各 是 族 人 民共 同的 行 动 纲 领 , 政 府履 行 经 济 调 节 、 是 市 场 监管 、 会 管 理 和公 共 服 务职 责 的重要 依 据 。本 社
协 调 、 可 持续 问题依 然 突 出 , 要是 , 不 主 经济 增 长 的 资 源环境 约 束强化 , 资 和消 费关 系失衡 , 投 收入 分 配
城 乡发展 , 积极 稳 妥推进 城 镇化 , 加快 推进 社会 主义
从国际看 , 和平 、 展 、 作 仍 是 时 代 潮 流 , 发 合 世 界 多极 化 、 济 全 球 化 深 入 发 展 , 界 经 济 政 治格 经 世
局 出现 新 变 化 , 技 创 新 孕 育 新 突 破 , 际 环境 总 科 国
抬头 , 国发展 的 外部环 境 更趋 复杂 。 我
1 转变方式
1 1 发 展环境 .
开 创 科 式 为 主 线 , 化 改革 开放 , 障和 深 保 改 善 民生 , 固和 扩 大 应 对 国际 金 融 危 机 冲击 成 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环境保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一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用能管理,加快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
推进植树造林,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推进低碳试点示范。
第二节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观测和影响评估。
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快适应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
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高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节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
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交流和战略政策对话,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建立资金、技术转让国际合作平台和管理制度。
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目录第一章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第二章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第三章迈向“四个中心”第四章构建服务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第五章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第六章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第七章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第八章建设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第九章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第十章创造安居乐业的人民生活第十一章促进和谐有序的社会管理第十二章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第十三章建设创新开放的新浦东第十四章争当改革攻坚的排头兵第十五章形成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第十六章行动纲领的实施保障附录部分指标和名词解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上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加快转型的历史选择第一节过去五年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上海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挑战,把举办上海世博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契机,把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达到1.7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8万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73亿元。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责任编辑:张少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纲要解读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纲要解读内容摘要:“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行政改革、农地征用、全面改革、财税改革、扩大内需、收入分配、城镇化、住房调控“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解读。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是以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为基本要求。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整理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1.10.11•【文号】国发[2011]34号•【施行日期】2011.10.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国发〔2011〕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取向,确定了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纲要》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为扎实做好《纲要》实施工作,国务院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工原则(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明确政府责任。
对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责任。
在统筹考虑各级人民政府事权及配置公共资源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将发展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目标任务同时分解落实到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三)科学把握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在全面落实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任务的同时,重点分解政府完成约束性指标、公共服务以及完善体制机制、制定政策举措、健全法律法规、编制实施规划等方面的任务。
二、落实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安排(一)约束性指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
(教育部牵头。
只明确一个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
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
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
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和谐社会环境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011年3月正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之后的一个月左右,《人民日报》连发五篇评论,称“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
“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种执政挑战”。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
十八大再次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社会心态。
可以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设法引导。
一、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一起的。
笔者认为,目前社会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社会心态困境。
(一)生活压力加大据2010年4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全国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但54.8%的居民表示对于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承受,30.5%的人表示“一般”,仅有14.2%的人表示难以承受。
2010年10月中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再次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
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方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在恶性压力下公众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
毛概--关于经济发展
3月12日,中央人口资 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 家主席、中央军委主 席胡锦涛主持座谈会 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兰 红光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看"十 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看 十 从建设资源节约型 二五"发展布局 二五 发展布局
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 代表朱荫湄代表呼吁 加强对新安江流域的 生态保护,开展保护 新安江流域水资源的 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 活动,将新安江水库 转变成集发电、灌溉、 防洪等多功能为一体 的水库。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来自澳门的全国人大 代表杨秀雯说,我国 水资源污染严重,浪 费很多。应当推广香 港和广州等地供水的 新方式、新技术,更 好地利用水资源,建 设节约型社会。 新华 社记者刘建生摄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 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 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友好型社会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重大而紧 迫的战略任务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应对经济 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有效途径。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保障国家 安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邹声文、江国成、 罗沙)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时明 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一重要论断,指明我国将继续把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 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 走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看和谐
社会构建
摘要:“十二五”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整体思路,围绕这样的主题和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
纲要中坚持人民的幸福为首,坚持民生优先,在收入分配、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
我们同过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理解,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和谐社会所涵盖的范围,能够为人民带来什么,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纲要、和谐社会、人民、发展、建设。
引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关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年两会出台的对未来五年的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未来的五年党和政将按照这份纲要带领广大人民谋幸福共同努力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
在这份纲要中,从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都体现出和谐社会对生产力水平提升的要求;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体现出了和谐社会对管理机制的完善和体制改革的深度要求;从对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都无不体现着和谐社会对“以人为本”的重视,处处强调着对人本身的关注。
在这部规划之中,大到对国家国防小到对个体利益都有具体的计划,和谐社会的蓝图已跃然眼前。
从“十二五”规划纲要看和谐社会构建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在今年的四中全会中又提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的目标。
这将之前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体布局,扩展为了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多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构建和谐社会是在当下,政治和社会问题多发,并且我国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这样的背景下的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
“十二五”规划纲要就是基于发展、转变、深化改革的要求而制定的。
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在这样要求下稳步构建。
1.良好的发展环境
“十一五”的成功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构建和谐社会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2.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1]无论是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和谐社会,指导思想永远不会变,那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好,发展永远是主题,如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下,我们的经济建设会更加坚定更富有成效。
规划中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目标的具体反映。
其中强调的主要目标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不断深化,从这些具体目标中又无不反映着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思想。
3.和谐社会要求市场稳定国家安定
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有稳定的市场,有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需要有健全的市场体制来保障,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维护祖国和平。
“十二五”规划中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合作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以及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均有涉及。
如今的环球在和平的大环境下却也有暗潮涌动,加强国防建设以维护人民的安居乐业,完善经济进行经济发展体制则是在“隐战场”中维护国家的安全,刚刚过去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就是最生动的表现。
唯有在军事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两方面的国家安全共同保障起来方能使和谐社会的步伐迈地更加稳健而踏实!
4.和谐社会最终是要全民幸福
社会主义最终要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现如今贫富差距之大令人嗔目结舌,这也是现阶段的重点问题之一。
农民是我国生活水平较低下的群体,但他们又是我国人口基数最大,最为重要的一个群体。
实现农民生活水平
的提升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很重要的项目。
规划中将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单立一章进行规划,也足见其分量之重。
和谐社会要求有先进的生产力,讲求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农业问题中亦是如此。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提高科技创新在农业中的贡献,要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随效率的提升便可实现农民增收渠道的拓宽,如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随收入的的持续增长,可以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最终实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规划中提及:“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健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这一番陈述正是点到了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上。
今年的“两会”期间关于幸福感地讨论十分热烈,虽然过去的五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层面的要求已经萌芽,对幸福的欲求越来越强,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全国还有贫困人口 1.5亿,他们还没有达到温饱,并不幸福;工薪阶层收入偏低,他们在物质上感受不到幸福;严重的就业压力下,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在人生价值层面感受不到幸福;房价攀升,物价走高,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面对成家立业之艰难,人民不幸福;腐败严重,国财私用,腐败者将人民的血汗钱弃之如粪土,广大人民胸中积怨,为此而不幸福。
而“十二五”规划中就这些问题有具体到各个方面的规划,比如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项中,规划中提及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要健全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制度,要整顿和规划收入分配秩序。
纵观这部规划纲要,其实无论是提高生产力,促进文化发展,还是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发展,加强国防维护和平,这些归结的最后都是要落实在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上,最终就是为改善民生而服务,就是要在人民需求渴望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满足的方面实施有措施的规划和改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也正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满足。
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和谐的重要自古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就有许许多多的论述。
天时地利虽重要,却最终还是要以人和为至善至强。
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这番话自然是氤氲着文学的气息,但是从某种意义上也正是表达出了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的真谛——就是创造一个将和谐融汇于社会的社会之美。
构建和谐社会的路上,我不禁想到张载的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宏伟发展的蓝图已经规划完毕,只待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亿万儿女为了社会和谐之美而共同努力。
注释:
[1]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第一章;
[2]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八篇引言;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图》杨桃源杨琳(评论解读)人民网2006年0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