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推进温室气体减排-中国碳捕集
国内石油公司碳资产管理的实践及建议
![国内石油公司碳资产管理的实践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9ee5071bcd126fff7050bb1.png)
国内石油公司碳资产管理的实践及建议作者:贾睿孟蕾来源:《商业会计》2015年第12期摘要:石油石化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当前,国内外碳约束日趋强化、碳市场持续发展,国内石油公司通过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参与碳交易市场和发展低碳技术等途径开展碳资产管理。
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主要石油公司碳资产管理活动的基础上,对企业继续深化碳资产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石油公司 ;碳资产管理 ;碳交易 ;碳盘查一、引言化石能源的燃烧使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石油公司是化石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近年来,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整体减排成本的经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企业等主体对在碳交易或节能减碳项目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金融属性的环境资产的经营管理活动,就称为碳资产管理。
201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安排北京、天津等七个省市开展了基于“总量控制和交易”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纳入约2 000家管控单位,其中石油石化企业约50家。
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国家碳交易管理政策,全国统一碳市场有望在2016年启动,届时将有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户面临碳排放的约束。
同时,国家发改委还积极推进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
目前,国内主要石油公司都提出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并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企业经验,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碳管理,并向统筹化、专业化的碳资产管理道路迈进。
二、国内石油公司碳资产管理实践国内石油公司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代表,它们在碳资产管理及相关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一)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指导节能减碳中石油把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战略,制定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中石化把绿色低碳发展确定为公司六大发展战略之一,而应对气候变化是实施绿色低碳发展的四项重要内容之一。
中海油提出“协调发展、科技驱动、人才兴企、成本领先、绿色低碳”五大战略,把保护生态环境,创建资源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作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科技成果——二氧化碳的捕集驱油及封存技术
![科技成果——二氧化碳的捕集驱油及封存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8edde3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3.png)
科技成果——二氧化碳的捕集驱油及封存技术技术类别储碳技术适用范围石化、电力行业、CCUS行业现状二氧化碳的捕集驱油及封存技术(CCUS)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储碳技术,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燃煤电厂、油田等领域。
胜利油田已建成国内首个工业化规模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驱油与地下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包括年处理4万吨烟气的CO2捕集装置,生产的CO2纯度大于99.5%,并在特低渗透油藏上进行驱油,已累计增产原油2.6万吨,地下封存CO29.8万吨。
另外,吉林油田、中原油田、延长石油靖边油田等也已建设运营了示范项目。
技术原理将燃煤电厂、煤化工等企业排放的烟气中低分压的CO2捕集纯化出来,并进行压缩、干燥等处理后,通过管道或罐车等方式输送至CO2驱油封存区块;通过CO2注入系统将CO2注入至地下,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2地下封存;通过采出气CO2捕集系统将返回至地面的CO2回收,并再次注入至地下,实现较高的CO2封存率。
关键技术(1)低分压CO2捕集工艺优化技术;(2)CO2驱油及封存耦合技术;(3)CO2气窜井化学调堵技术;(4)CO2驱注采输系统腐蚀控制技术;(5)采出气中CO2的分离纯化技术;(6)CO2封存环境监测及评价技术。
工艺流程CO2捕集→输送→注入→油藏(驱油、封存)→采油→地面集输主要技术指标1、CO2捕集能耗低于2.7GJ/tCO2;2、CO2动态封存率50%以上;3、提高采收率5%以上;4、注采输系统腐蚀速率<0.076mm/a;5、对于CO2驱油过程中地质封存能力的评价预测误差低于10%;6、近地表在线监测系统CO2浓度测定范围为0-5000ppm,检测精度≤±5%,重现性≤±5%,信号传输距离10m;地下水中在线监测系统CO2浓度测定范围为4-1800ppm,检测精度≤±10%,重现性≤±10%,信号传输距离30m。
技术水平“大规模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封存(CCUS)技术及应用”已通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纯化技术研发及应用”通过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
我国碳捕获与封存(CCS)项目开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一)
![我国碳捕获与封存(CCS)项目开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一)](https://img.taocdn.com/s3/m/183aac79f01dc281e43af00e.png)
我国碳捕获与封存(CCS)项目开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一)摘要:本文是一份综述性研究报告,以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为背景,介绍了CCS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例如成本因素、技术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CCS技术推广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进而提出了对我国推广CCS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碳捕获与封存(CCS);二氧化碳(CO2);成本一、引言为了保护和稳定人类的生存环境,世界各国都在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努力,2009年12月7日到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在会上说1]“我国计划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可见目前我国也是非常重视二氧化碳的减排工作,近年来兴起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和国际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策略。
2009年10月29日到30日“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项目:第一阶段综合总结会与后续阶段合作展望”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会上欧盟代表、中国政府代表以及各国专家学者就在中国开展CCS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了报告,报告指出目前该项目的主要难题是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困难。
国际能源署对这一技术较为看好,并预测说,到2050年,CCS技术可以减少全球20%的碳排放。
本文将针对CCS现状、机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和分析,进而谈谈对我国开展CCS项目的建议。
二、CCS的概念及机理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arboncaptureandstorage,CCS)即把工业生产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进行收集并将其安全地存储于地质结构层及其它可以封存CO2的地方,从而达到减少CO2排放、防止气候恶化的目的。
CO2捕集和封存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5]:一是从电厂中捕集CO2;二是通过管道或油轮运输捕集的CO2;三是在深海底、耗尽的油层气或可开采的煤矿底部储存CO2。
CO2捕集的主要方法有燃烧后捕集、富氧捕集和燃烧前捕集,CO2被捕获后,必须对其进行安全、长期的封存,才能最终完成控制CO2进入大气的工作。
我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现状评估和发展建议
![我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现状评估和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5b232a4da38376bae1fae3e.png)
我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现状评估和发展建议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下简称“CCUS”)技术是未来全球实现大规模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实现长期绝对减排和能源系统深度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选择。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在煤基行业和油气开采行业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规模化产业示范”、“推进工业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点示范”,为我国下一步发展CCUS指明了方向。
本文在深入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评估了“十一五”以来我国CCUS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推动CCUS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长期推动我国CCUS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我国发展CCUS的重要意义CCUS是实现我国长期低碳发展的重要选择。
国际上将碳捕集与封存(以下简称“CCS”)1作为实现长期绝对减排的重要措施。
在国际能源署(IEA)的2℃情景下,到2050年,CCS将贡献1/6的减排量;2015-2050年间,CCS累计减排占全球总累计减排量的14%,其中中国CCS的减排贡献约占1/3。
根据西北太平洋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测算,中国当前有超过1600个大型CO2排放源,包括火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技术上可实现的碳捕集量超过1 CCS与CCUS称呼略有不同但实质基本相同。
国际上常用CCS,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中国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提出CCUS,在原有三个环节基础上增加了CO2利用环节,可将CO2资源化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在现有技术发展阶段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38亿吨CO2,而通过强化采油、驱煤层气和盐水层封存等方式可封存的容量分别为10、10和1000亿吨CO2。
此外,中国源汇匹配条件好,90%以上的大型碳源距潜在封存地在200公里以内。
CCUS是实现我国煤基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虽然近些年国家已经采取了极为严格的控煤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预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煤炭消费总量仍将维持相当规模。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446593f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5.png)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 CC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减排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一、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原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碳捕集、碳运输和碳封存。
碳捕集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如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有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
燃烧后捕集是在燃烧过程完成后,从烟道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燃烧前捕集则是在燃料燃烧前将其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分离出二氧化碳;富氧燃烧捕集是采用高浓度氧气进行燃烧,从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便于捕集。
碳运输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船舶或公路槽车等方式输送到封存地点。
碳封存则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中,如枯竭的油气田、深部盐水层等,使其长期与大气隔离。
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一)技术进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燃烧后捕集技术中的化学吸收法不断优化,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捕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同时,新型的吸附材料和膜分离技术也在研发中,有望进一步提高捕集效果。
在碳运输方面,管道运输技术相对成熟,但对于长距离和大规模的运输,还需要解决一些工程和安全问题。
碳封存的地质评估和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以确保二氧化碳的安全封存。
(二)示范项目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些碳捕集与封存的示范项目。
例如,挪威的 Sleipner 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自 1996 年以来,已经成功将超过 1000 万吨的二氧化碳封存在北海的海底盐水层中。
美国的 Petra Nova 项目采用燃烧后捕集技术,每年可捕集约 140 万吨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示范项目,如神华集团在鄂尔多斯的 10 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
关于CCUS你了解多少
![关于CCUS你了解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58ae9c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c.png)
关于CCUS你了解多少?CCUS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托底性技术,也是能源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选择,关于CCUS,你了解多少?本文将从源头为您讲起。
近年来全球气候危机日益加剧,其重要原因就是全球二氧化碳(CO2)过度排放。
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我国做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重承诺。
什么是CCUS?CCUS是英文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缩写,指的是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CO2捕集是指将CO2从工业生产、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主要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和化学链捕集。
我国CO2捕集主要来源于煤化工行业、火电行业、天然气厂以及甲醇、水泥、化肥等工厂。
天然气处理、甲醇生产以及炼化制氢等由于杂质较少多采用工业分离技术,电厂等燃烧炉中烟气杂质较多,一般采用燃烧后捕集技术。
CO2输送是指将捕集的CO2运送到可利用或封存场地的过程。
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分为罐车运输、船舶运输和管道运输,其中罐车运输包括汽车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
CO2运输目前常用的是车载公路运输、管道运输。
CO2利用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CO2实现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根据工程技术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地质利用、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等。
目前规模化捕集主要用于地质利用,是将CO2注入地下,进而实现强化能源生产、促进资源开采的过程,如提高石油、天然气采收率,开采地热、深部咸(卤)水、铀矿等多种类型资源;化工利用主要包括CO2与CH4重整、CO2加氢技术等,生产合成油品、甲烷、甲酸、甲醇、乙醇等产品;生物利用包括农作物增产、生物燃料生产与环境治理等。
CO2封存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CO2注入深部地质储层,实现CO2与大气长期隔绝的过程。
按照封存位置不同,可分为陆地封存和海洋封存;按照地质封存体的不同,可分为咸水层封存、枯竭油气藏封存等。
碳捕集与封存( CCS)简介
![碳捕集与封存( CCS)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4b6d9d726fff705cc170a9f.png)
碳捕集与封存(CCS)简介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封存而与大气隔绝的一种技术。
CCS是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其重要意义在Array于:它是在继续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同时实现CO2近零排放的唯一有效技术。
CCS技术包括CO2捕集、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已有成熟技术,但在串联起来应用于大规模CO2减排时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成本,包括进行技术改造和将所捕集的一部分CO2提供利用,如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等。
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燃烧前捕集(Pre-combustion)、富氧燃烧(Oxy-fuelcombustion)、燃烧后捕集(Post-combustion)。
燃烧前捕集目前主要采用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其过程是在燃烧之前将煤气化成煤气并净化除去CO2、H2S、NOx及粉尘等,再将煤气分离得到得到H2和CO2。
H2作为燃气轮机的燃料,CO2经脱水和压缩后提供封存。
伴生的高温废气再利用来产生蒸汽供蒸汽轮机发电。
该技术的捕集系统小,效率高、用水少、环保(同时实现脱碳、脱硫、脱硝和除尘),还可与煤化工相结合,实现电、热、化工产品(氢气、甲醇、烯烃)等多联产。
IGCC的研发已列入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863计划重大项目。
富氧燃烧采用传统燃煤电站的技术流程,但通过制氧技术,将空气中占大比例的氮气(N2)脱除,直接采用高浓度的氧气(O2)与抽回的部分烟气的混合气体来替代空气,这样得到的烟气中有高浓度的CO2气体,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和封存。
该技术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最大的难题是制氧技术的投资和能耗太高。
燃烧后捕集在传统工业排放的烟道气中捕集CO2。
目前常用的CO2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利用酸碱Array性吸收)和物理吸收法(变温变压吸附),而膜分离法也发展很快,在能耗和设备紧凑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CCUS(碳捕获)专项规划
![CCUS(碳捕获)专项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dfcbe057cd184254b3535f2.png)
“十二五”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被广泛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纲要》)将“主要行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列入环境领域优先主题,并在先进能源技术方向提出“开发高效、清洁和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国家“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均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列为重点支持、集中攻关和1示范的重点技术领域。
为贯彻落实《科技纲要》和《规划》的部署,配合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有效实施,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与示范,特制订《国家“十二五”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选择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有关研究显示,未来几十年化石能源仍将是人类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要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除大力提升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外,CCUS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IPCC估算,全球CO2地质封存潜力至少为2000亿吨,到2020年全球CO2捕集潜力为26-49亿吨/年。
2(二)世界主要国家均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作为抢占未来低碳竞争优势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投入大量资金开展CCUS研发和示范活动,制定相应法规、政策以实现在全球低碳竞争中占得先机,并在八国集团、碳收集领导人论坛、清洁能源部长会议等多边框架下推动该技术的发展。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与应用进展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与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0305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a.png)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
2020年,中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各项碳减排工作正在抓紧落实。
据统计,全国已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约40个,捕集能力约300万t/a。
为进一步加快实现碳减排的重大战略目标,亟需开发积极可行的碳捕集技术。
此外,CO2也是一种重要的碳资源,可用于制造燃料、碳酸盐、肥料、制冷剂等化学品,或在油田开采中辅助驱油。
若将CO2气体高效捕集并加以合理利用,不仅可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压力,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前,燃烧后CO2捕集是工业规模上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方法,其具有再生能耗低、易于在现有工厂中改造实施等特点,在实现高效捕集CO2的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主要的燃烧后CO2捕集技术有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和低温分离法。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几种碳捕集技术的现状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对比,分析了技术优势与缺点,提出了适用分离场景的建议。
此外,还简要概括了国内外的重点碳捕集项目,介绍了混合捕集技术的研究成果,旨在为高效节能的碳捕集技术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大量排放已对全球的气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开发经济有效的二氧化碳捕集(简称碳捕集)技术。
目前,碳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和低温分离法。
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碳捕集示范项目;重点对比了各碳捕集技术的优势与缺点,同时强调了碳捕集技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指出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均难以独立实现高效、节能、经济的碳捕集分离,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分离技术,并提出了适用于分离场景的应用建议;最后简要介绍了混合捕集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混合捕集技术可能是一种突破单一捕集技术瓶颈的可行方法。
结束语与展望近年来,燃烧后捕集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实施方案(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实施方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c1767d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8.png)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二氧化碳减排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施。
通过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压缩、运输并封存至地质储层,CCUS技术可有效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二、工作原理CCUS技术包括碳捕获、碳压缩、碳运输和碳封存四个主要环节。
1. 碳捕获:通过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或膜分离法等手段,从工业烟气中捕获二氧化碳。
其中,化学吸收法主要使用胺类吸收剂,物理吸附法主要使用活性炭等吸附剂,膜分离法则利用膜的渗透性分离二氧化碳。
2. 碳压缩: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将其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以便运输和封存。
3. 碳运输:通过管道、船舶或卡车等手段,将压缩后的二氧化碳运输到地质储层或工业用途地点。
4. 碳封存:将二氧化碳注入地质储层,利用地质压力和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永久封存于地下。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项目选址:选择具有适宜地质储层的地区,评估其封存潜力。
2. 工程设计:根据选址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碳捕获、压缩、运输和封存设施,并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方案。
3. 设施建设:建设碳捕获、压缩、运输和封存设施,并配备相应的设备与人员。
4. 调试运行:调试设施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同时进行二氧化碳捕获、压缩、运输和封存的全过程模拟运行。
5. 监测与评估:对CCUS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根据监测结果优化运行管理方案。
四、适用范围CCUS技术适用于各种高碳排放行业,如能源、钢铁、水泥等。
特别是在火力发电厂、大型工业园区等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场所,CCUS技术可实现有效的减排。
此外,对于一些难以减排的行业,如钢铁和水泥等,CCUS技术也可作为其减排的可行途径。
五、创新要点1. 技术创新:CCUS技术集成了化学、物理、工程等多学科的前沿成果,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高效捕获、压缩、运输和封存。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实施方案(一)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实施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93e4ff1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8.png)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紧迫任务。
在这个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温室气体减排手段,正逐渐引起各行业的关注。
本实施方案旨在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详细阐述CCUS技术的实施背景、工作原理、实施计划步骤、适用范围、创新要点、预期效果、达到收益、优缺点以及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工作原理CCUS技术是一种将二氧化碳(CO2)从工业和能源生产等排放源中捕获并封存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CO2捕获: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排放源中的CO2分离出来。
2. CO2运输:将捕获的CO2通过管道或船舶等运输方式,输送到封存地点。
3. CO2封存:将CO2注入到地下岩层中,并确保其长期稳定存在,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建立示范项目:在排放源较为集中的火电、钢铁、化工等行业选取试点,建立CCUS示范项目,以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 制定政策法规:制定有关CCUS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法规,包括排放控制、技术研发、税收优惠等方面。
3. 技术研发:加大对CCUS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捕获效率、降低封存成本,为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4. 推广应用:根据示范项目的经验和政策法规的引导,逐步扩大CCUS技术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
四、适用范围CCUS技术适用于各种排放源,如火电、钢铁、化工等行业。
同时,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CCUS技术也可用于提高采收率和减少排放。
此外,城市垃圾处理、生物质能源利用等领域也可应用CCUS技术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五、创新要点1. 技术创新:开发高效低成本的CCUS技术,提高CO2捕获和封存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2. 商业模式创新:探索将CCUS技术与其他产业领域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如与能源企业合作,实现CO2的规模化利用和封存。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发展研究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463c2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c.png)
CO2 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指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 CO2 进行地质利 用或注入深部地质储层,实现与大气长期隔绝的技术,封存方式分为陆上和离岸 两种。在地质利用与封存方面,国内外各项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全球范围 看,强化采油和浸采采矿技术发展较快,已开始商业化应用;其余技术中,除强 化深部咸水开采与封存技术正在开展工业示范以外,其他技术均处在中试及以下 阶段。我国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在近十年均有所发展,尤其是强化深部咸水开采 技术已从概念阶段发展到工业示范水平,但仍整体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尽管驱 替 煤 层 气 技 术 略 处 于 领 先 状 态 , 但 经 济 效 益 较 好 的 CO2 强 化 采 油 技 术 (CO2-EOR)在我国仍处于工业示范阶段,相比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的国际水平 差距明显。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前景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362281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2.png)
2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12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过程。
作为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CCUS 是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在碳捕集、输送、利用及封存多个技术环节均取得显著进展,已经具备CCUS 技术工业化应用能力;但CCUS 商业化一直面临高成本、高能耗的挑战,相关激励政策、产业部署及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未来,应加快开展CCUS 大规模全链条集成示范,科学制定CCUS 技术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CCUS 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US 是目前实现大规模化石能源零排放利用的唯一技术选择。
我国能源系统规模庞大、需求多样,从兼顾实现碳中和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未来应积极构建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主导,核能、化石能源等多元互补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2019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例高达58%;根据已有研究的预测,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的10%~15%。
CCUS 将是目前实现该部分化石能源净零排放的唯一技术选择。
US 是碳中和目标下保持电力系统灵活性的主要技术手段。
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目标要求电力系统大幅提高非化石电力比例,并提前实现净零排放,但短期内迅速提升非化石电力占比,必将造成电力系统在供给端和消费端不确定性的显著增大,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实现快速减排并保证灵活性、可靠性的多重需求,火电加装CCUS 是当前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火电加装CCUS 可以推动电力系统净零排放,提供稳定清洁电力,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在避免季节性或长期性的电力短缺方面发挥惯性支撑和频率控制等重要作用。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引用格式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引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21a1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c.png)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引用格式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引用格式引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承担着巨大的环境责任和挑战。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和企业不断努力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在CCUS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将对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并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评估和分析1. 我国CCUS技术发展现状根据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我国在CCUS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各地区的CCUS项目进展情况,包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输送管网建设、地质封存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挑战。
报告还对CCUS技术在工业、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展现了我国在碳减排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 CCUS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还重点介绍了我国与国际合作伙伴在CCUS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情况。
报告中提及了我国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的CCUS合作协议和项目合作成果,突显了我国在 CCUS技术发展中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意愿。
此举不仅有助于我国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也为全球碳减排合作提供了有益示范。
3. 我国CCUS政策和法规环境我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加强碳排放管理和减排措施至关重要。
我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对我国有关CCUS政策和法规环境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补贴政策等相关内容。
通过对报告中提及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在CCUS领域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政府部门和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决策和实践。
碳捕集技术在工业减排中的应用
![碳捕集技术在工业减排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e685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1.png)
碳捕集技术在工业减排中的应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工业领域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
碳捕集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排手段,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碳捕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起来,防止其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工业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碳捕集技术方法。
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包括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
燃烧后捕集技术适用于传统的燃煤电厂和工业锅炉等设施。
它是在燃烧过程完成后,从烟道气中分离和捕获二氧化碳。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吸收法,通过使用化学溶剂如胺类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加热等方式将二氧化碳解吸出来,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和回收。
燃烧前捕集技术则主要应用于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发电和工业过程。
在燃烧前,先将燃料转化为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并进行分离和捕集。
富氧燃烧捕集技术是通过使用高纯度的氧气代替空气进行燃烧,从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废气,便于后续的捕集和处理。
这些碳捕集技术在不同的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力行业,尤其是大型的燃煤电厂,燃烧后捕集技术可以帮助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安装碳捕集装置,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发电设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在钢铁行业,由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采用合适的碳捕集技术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
例如,通过改进高炉炼铁工艺,结合燃烧前捕集技术,可以在源头降低二氧化碳的产生,并进行有效的捕集和处理。
化工行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
在合成氨、甲醇等生产过程中,采用碳捕集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碳捕集技术在工业减排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成本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碳捕集设备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溶剂消耗、能源消耗等方面。
碳捕集技术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
![碳捕集技术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5272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2.png)
碳捕集技术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日益严重,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众多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策略中,碳捕集技术作为一项具有潜力的减排手段,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碳捕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业生产或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捕获和分离,以防止其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多个高碳排放行业。
在电力行业中,传统的火力发电站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在燃烧后的废气中实施碳捕集,可以大大减少电厂的碳排放。
目前,常见的碳捕集方法包括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
燃烧后捕集技术相对成熟,它通过化学吸收剂(如胺溶液)与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将其捕获并分离出来。
燃烧前捕集则是在燃料燃烧前对其进行气化处理,将产生的合成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然后再将清洁的气体用于燃烧发电。
富氧燃烧捕集则是采用高纯度的氧气替代空气进行燃烧,从而得到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废气,便于后续的捕集处理。
钢铁行业也是碳排放的大户。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如高炉炼铁和炼钢环节,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用基于化学吸收或物理吸附的碳捕集技术来降低碳排放。
例如,利用活性炭或沸石等吸附材料来捕获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水泥行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碳排放挑战。
水泥生产中的熟料煅烧过程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通过引入新型的碳捕集技术,如膜分离技术或低温蒸馏技术,可以有效地捕获和回收这部分二氧化碳。
化工行业中的一些生产过程,如合成氨和甲醇生产,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采用特定的化学吸收剂或变压吸附技术,可以实现对这些二氧化碳的高效捕集。
然而,碳捕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
碳捕集设备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吸收剂的采购、设备的维护以及能耗成本等。
这使得许多企业在考虑采用这项技术时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72cc23c5da50e2524d7f67.png)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仍采用注水开发,这就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对此,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
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密度是1.977克/升。
当温度压力高于临界点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发生变化:形态近于液体,黏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
这时的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其溶解性、穿透性均超过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如果将二氧化碳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它就能够有选择性地把该物质中所含的极性、沸点和分子量不同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萃取出来的混合物在压力下降或温度升高时,其中的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的二氧化碳气体,而被萃取的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二氧化碳与萃取物就迅速分离为两相,这样,可以从许多种物质中提取其有效成分。
二氧化碳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
在二氧化碳与地层原油初次接触时并不能形成混相,但在合适的压力、温度和原油组分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形成混相前缘。
超临界流体将从原油中萃取出较重的碳氢化合物,并不断使驱替前缘的气体浓缩。
于是,二氧化碳和原油就变成混相的液体,形成单一液相,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地层原油驱替到生产井。
应用混相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一个关键性参数是气体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MMP),MMP是确定气驱最佳工作压力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因为混相驱油比非混相驱油能采出更多的原油,所以希望在等于或略高于MMP下进行气驱。
如果压力远高于MMP,就容易造成地层破裂,无法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其结果是不仅不能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还会降低经济效益。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报告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6af534f111f18583d05ad2.png)
1- 12- 42.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引导CCUS 技术发展 (6)2.2 CCUS 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9)2.3初步建成一批CCUS 试点示范 (12)2.4 CCUS 成为国际技术合作重点领域之一 (15)3- 163.1-已投运全流程项目试点与示范 (17)3.1.1神华集团10万吨/年CCS 示范工程 (17)3.1.2中石化胜利油田电厂4万吨/年CO 2捕集与EOR 示范 (19)3.2 CO 2捕集技术研发与试点示范 (21)3.2.1中国华能集团3000吨/年捕集试验和12万吨/年捕集示范 (21)3.2.2重庆双槐电厂1万吨/年碳捕集工业示范 (23)3.2.3华中科技大学富氧燃烧技术研发与35MWt 小型示范 (24)3.2.4 中国华能绿色煤电天津400MW IGCC 电站示范 (26)3.2.5国电集团2万吨/年CO 2捕集和利用示范 (28)目 录3.2.6连云港清洁能源科技示范项目 (29)3.2.7 CO2化学吸收剂研究与开发 (30)3.3 CO2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试点 (31)3.3.1中石油吉林油田CO2 EOR研究与示范 (32)3.3.2中联煤利用CO2强化煤层气开采项目 (34)3.3.3新奥集团微藻固碳生物能源示范项目 (35)3.3.4中科金龙CO2制备化工新材料项目 (36)3.4 CO2封存技术研发与试点 (37)3.4.1 中国CO2封存潜力评价 (37)3.4.2 CO2封存有关研究 (39)404.1 碳收集领导人论坛(CSLF) (41)4.2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项目情况 (42)4.3 中美清洁能源中心(CERC) (43)4.4中欧/英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项目(NZEC) (44)4.5中澳CO2地质封存合作项目(CAGS) (45)4.6 中意CCS技术合作项目(SICCS) (46)1.中国发展CCUS 技术的基本原则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之一。
中国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
![中国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9357f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1.png)
中国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中国的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正在努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加
强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 建设碳捕集和储存设施。
中国已经开始建设碳捕集和储存设施,利用这些设施可以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捕集并封存,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 推广绿色交通。
中国正在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
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
4. 实施碳交易制度。
中国已经开始实施碳交易制度,通过碳排
放权交易的方式来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
5. 发展碳捕集和利用技术。
中国正在积极发展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用的化学品或燃料,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挑战。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101
长垣外围
(一)非混相驱的树101试验区见到较好效果
室内实验评价:细管实验表明,树101区块扶杨油层为非混相驱;CO2注 入能力明显强于水驱,CO2驱启动压力梯度是水驱的37%;注CO2后地层原 油膨胀能力较强,膨胀系数可达1.7以上 油井不压裂投产,初期单井日产油2.9吨,与压裂投产树16水驱区块 相当。通过分类精细管理,采油速度连续三年保持在1%以上 采取超前注气 6 个月,油层吸气能力较强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达 130%,有效厚度吸气比例在84.6%以上,明显高于同类注水区块
以油田自产天然气中副产 CO2 为气源,建立碳
捕集、注入和回收回注全流程密闭,实现“驱油”经
济效益与“减排”社会效益双赢
天然气藏开发及CO2-EOR与埋存示意图
自2003 年以来,针对特低渗油藏的三种对象开展了 4
个CO2驱油现场试验,探索该类油藏有效开发的新途径
水驱难以动用的油层,注气建立有效驱动体系 水驱动用效果差的油层,注气改善开发效果
水敏性强的油层,改变驱替方式
大庆油田注CO2试验情况表
区块名称 树101 芳48 树16 贝14
注气时间(年)
渗透率(mD) 注采井数(口) 原始地层压力(MPa) 混相压力(MPa) 水敏程度 混相特征
2007
1.06 35/87 22 32.2 中水敏 近混相
2003
1.26 15/30 20.2 41.2 中水敏 非混相
2011
0.8 33/50 22.6 31.9 中水敏 近混相
2011
1.2 29/101 17.6 16.6 强水敏 混相
水驱动用状况
注气目的
水驱难以动用
建立驱动体系
水驱难以动用
建立驱动体系
水驱效果差
改善开发效果
注水困难
改变驱替方式
汇报提纲
一、二氧化碳驱研究背景
二、二氧化碳驱矿场试验效果 三、主要技术成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攻关思路
一)长垣外围扶杨油层发育差,水驱难以有 效动用 ● 渗透率低,流度低,属特低渗透储层 水驱开发效果较差 水驱压裂投产初期单井日产油<1.5t,目 前<0.7t,采油速度低于0.46%
(二)海拉尔油田兴安岭油层水敏性强, 水驱开发效果差 强水敏的海拉尔油田注水状况差,采油 速度低、递减率高,2013年底(加密前) 单井日产油1.5t
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驱油技术 研究与实践
二O一六年四月
大学驱开发;长垣外围油田油层 厚度薄、物性差,采用水驱开发。此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的海拉尔油田及外蒙的塔木察格油田
海拉尔油田 大庆长垣
新肇油田
长垣外围
• 开展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推进温室气体减排 • 大庆油田外围特低渗油藏储量一直是油田难舍的“鸡肋”, 有着数亿吨的难采储量。大庆外围属于低渗透油藏,开发 难度大,被称为“注不进水、采不出油”。与其它驱油技 术相比,二氧化碳驱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收 率提高等显著优点,并且其特殊性质能够形成驱替,且对 地层没有污染,非常适合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近些年来, 针对外围特低渗油藏水驱难动用、动用效果差和海拉尔强 水敏储层,在外围油田相继开展了二氧化碳驱试验。据测 算,对于“三低”油田来说,二氧化碳驱可在水驱基础上 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左右,是改善开发效果、保障原油 稳产的现实途径。也是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 的示范工程,有利于推进温室气体减排。
•
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驱年注入二氧化碳量约20万吨,并且 2014年二氧化碳驱年生产原油2.5万吨,2015年规划产量 为7.7万吨。 • 大庆油田专门成立了二氧化碳驱项目经理部,加速二 氧化碳驱工业化推广进程。据了解,目前,大庆油田二氧 化碳驱主要分布在五处:榆树林油田树101区块和海拉尔 油田贝14区块两个工业化试验区块、采油八厂芳48扩大性 试验区块、采油十厂源121-3先导性试验区块,以及正在 进入方案设计阶段的采油七厂的一个井组。目前已建成注 气井54口,油井95口。榆树林油田成功实现超前注气,目 前已投产注气井21口。其中,树101扩边区采取集中注气 方式投产注气井11口,正常注气9口,平均单井注入压力 18.7兆帕、日注12吨,已累积注气8311吨;树151区块采 取活动注气方式投注新井10口。 •
汇报提纲
一、二氧化碳驱研究背景
二、二氧化碳驱矿场试验效果 三、主要技术成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攻关思路
在室内实验评价的基础上, 2007年开始优选长垣外 围树 101 区块、海拉尔贝 14 区块开展 CO2 驱先导性矿场试
验,2014年进入工业化矿场试验阶段
海拉尔油田
大庆长垣
贝14
新肇油田
•
• 在近混相驱的榆树林油田,实现难采储层的有效动用,预 测采收率21%,比水驱提高9个百分点。混相驱的海拉尔 油田,改善强水敏储层的开发效果,预测采收率28%,比 水驱提高10个百分点。根据现场试验和测算,在二氧化碳 驱累积注气量30万吨,预测二氧化碳埋存量可达28万吨, 剩余二氧化碳反出量经提取密闭循环后,重新注入地下油 层驱油,最终可使注入的二氧化碳在地下全部埋存。 • 项目实施后,预计二氧化碳驱油每年密闭注入地下二氧化 碳30万吨,年产油量可达6万吨左右,可为油田原油生产 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一定贡献。
• 发展二氧化碳驱的关键之一是气源。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项目经理部副 经理庞志庆介绍说,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驱的气源,一部分需要外购, 通过汽车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从徐深气田天然气中分离出来,通过 管线输送。 • 针对徐深气田多个区块产气中含碳量较高的实际,大庆油田建设了徐 深九天然气净化厂,并于2013年10月竣工。这是大庆油田首套以醇 胺法脱除天然气中二氧化碳为主工艺的天然气净化处理装置,天然气 日处理能力达200万立方米,每日可完成18万立方米的二氧化碳尾气 回收处理量。 • 2015年1月,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对这个净化装置进行了提压、 增量考核。这个装置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原料气处理量大 幅增加。目前,大庆油田徐深九天然气净化厂将每天处理的约300立 方米液态二氧化碳,提供给大庆榆树林油田用于二氧化碳驱油。 • 技术人员介绍说,深层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16%左右,随着大 庆油田深层气加快上产,今年徐深气田气井气日产量也有所攀升,分 离出来的二氧化碳产量也会相应增加,这为大庆油田二氧化碳驱规模 不断扩大奠定了气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