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10.2平行线的判定讲解与例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件《平行线的判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B )
A.∠2=∠3
C.∠4+∠5=180°
B.∠1=∠3
D.∠2=∠4
达标检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3.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C )
A.∠1=∠2
C.∠1+∠3=180°
B.∠1=∠5
D.∠3=∠5
得∠1=∠2(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E∥GF
针对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已知如图所示,∠ = ∠,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 ∠ + ∠,且平分∠,试说明 ∥ 的理由.
复习回顾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AB外一点P做AB的平行线CD.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直尺和三角尺分别
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知识精讲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可以看出,画直线AB的平行线CD,实际上就是过点P画与∠2
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直尺和三角尺分别
4.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C)
A.若∠1=∠4,则m//c
B.若∠1=∠2,则a//b
C.若∠1+∠3=180,则n//c
D.若∠2+∠3=180°,则m//n
达标检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如图(1),光线AB,CD被一个平面镜反射,此时

CD
∠1=∠3,∠2=∠4,则AB // _____,BE_____DF.

7年级数学 平行线判定及性质

7年级数学 平行线判定及性质

D E EF1 23ACO知识精讲7 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模块一: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例题解析【例 1】如图,AC //DB , ∠DBC = 56 ,则∠ACB = . 【答案】124 度.【解析】因为 AC //DB (已知),所以∠DBC + ∠ACB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DBC = 56 (已知),所以∠ACB = 180︒ - 56︒ = 124︒ (等式性质)D B 【例 2】(1)如图,已知 DE //BC ,∠A = ∠C ,则与∠AED 相等的角(不包含∠AED )有 个; (2)如图,若 AB //FD ,则∠B = ,若 AC //ED ,则∠DFC = .AABC 【答案】(1)2 个;(2) ∠3 ;∠2.BD【解析】(1)因为 DE //BC (已知), 所以∠AED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A = ∠C (已知),所以∠A = ∠C = ∠AED (等量代换); (2)∠B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FC = ∠2.【例 3】如图,直线 a / /b ,则 x - y 的值等于( ) a A .20 B .80C .120D .180b【答案】A【解析】因为 a / /b ,所以 x = 30又因为3y + x = 180 ,解得 y = 50,故 x - y = 30 - 50 = 20︒ .【例 4】如图,直线 a / /b ,点 B 在直线b 上,且 AB ⊥ BC , ∠1 =A . 35B . 45C . 55D .125【答案】A【解析】因为 AB ⊥ BC (已知),所以∠ABC = 90︒ (垂直的意义)因为 a / /b (已知), 所以 ∠1 = ∠CB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1 = 55 (已知), 所以∠CBD = 55 (等量代换)因为∠2 + ∠ABC + ∠CBD = 180 (平角的意义) 所以∠2 = 180︒ - 55︒ - 90︒ = 35︒ (等式性质)B【例5】如图,直线a / /b ,c ⊥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1)∠2 +∠4 = 90 ;(2)∠1 +∠4 = 90 ;(3)∠1 =∠3 ;(4)∠3 +∠4 = 90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B【解析】(1)正确:因为a / /b ,所以∠2 与∠3 互为同位角,d又因为c ⊥d ,所以∠3 +∠4 = 90︒,所以∠2 +∠4 = 90︒;(2)错误:∠1 =∠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错误∠1 +∠3 = 90︒;(4)正确.所以本题选B【例6】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A.相等或互补B.互补C.相等D.相等且互余【答案】A【解析】分为同侧相等和异侧互补两种情况,故选A.【例7】如图,已知AB / /CD ,∠x 等于()A.75 B.80 C.85 D.95 【答案】C【解析】如图可过的顶点作平行线,那么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与角B 互补;下半部分与角D 互为内错角;所以易知∠x = (180︒-120︒) + 25︒= 85︒.A B120°xD 25°C【例8】如图,AB / /CD,MP / / AB,MN 平分∠AMD,∠A = 40 ,∠D = 30 ,则∠NMP 等于()A.10 B.15 C.5 D.7.5 【答案】C【解析】因为AB / /MP (已知)所以∠A =∠AM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MP / /CD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D =∠DM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MCAN PD因为∠AMD =∠AMP +∠DMP (角的和差),∠A = 40 ,∠D = 30 (已知)所以∠AMD = 30 + 40 = 70 (等式性质)因为MN平分∠AMD (已知),所以∠AMN =∠NMD = 35 (角平分线的意义)所以∠NMP = 40︒- 35︒= 5︒(等式性质)E【例9】如图,AB / /CD ,∠1 = (2x + 20) ,∠2 = (8x - 40) ,求∠1 及∠2 的度数.【答案】∠1 = 40︒,∠2 = 40︒. A1 B【解析】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即(2x + 20) = (8x - 40) C DF 解得:x = 10所以∠1 = 40︒,∠2 = 40︒(等式性质)H2G 1CFD3 12 4【例 10】如图,已知∠1 = 40 ,∠2 = 140 ,∠3 = 40 ,能推断出 AB / /CD / / EF 吗?为什么? 【答案】能;见解析. 【解析】由题意,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知:∠2 + ∠1 = 180︒,∠2 + ∠3 = 180︒所以 AB //CD ,CD //E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 AB //EF ,即 AB //CD //EF ,即证.N【例 11】已若∠A 的两边与∠B 的两边分别平行,且∠A 是∠B 的 2 倍少 30°,求∠A 与∠ B 的度数.【答案】∠B = 30︒,∠A = 30︒ 或∠B = 70︒ ,∠A = 110︒ .【解析】由题意可知, ∠A = ∠B 或∠A + ∠B = 180︒ ,又因为∠A 是∠B 的 2 倍少 30°,所以∠A = 2∠B - 30︒ ,即∠B = 30︒,∠A = 30︒ 或∠B = 70︒ ,∠A = 110︒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两个角的两边平行时的两种情况的讨论.【例 12】已知:如图, ∠1 = ∠2 ,∠3 = ∠B ,AC / / DE ,且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 AE / / BD .A E【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 AC / / DE (已知),所以∠2 = ∠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1 = ∠2 (已知),所以∠1 = ∠(4 等量代换)所以 AB / /C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B = ∠EC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因为∠3 = ∠B (已知),所以∠3 = ∠ECD (等量代换) 所以 AE / / B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 13】已知:如图,E 、F 分别是 AB 和 CD 上的点,DE 、AF 分别交 BC 于 G 、H ,∠ A = ∠ D , ∠ 1= ∠ 2,试说明: ∠ B = ∠ C . E 【答案】见解析 A B 【解析】因为∠1 = ∠(2 已知),∠1 = ∠AHB (对顶角相等)所以∠2 = ∠AHB (等量代换), 所以 AF / / E 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D = ∠AF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A = ∠D (已知), 所以∠A = ∠AFC (等量代换)所以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B =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 14】如图,直线 GC 截两条直线 AB 、CD ,AE 是∠GAB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 分线,且 AE / /CF ,那么 AB ∥CD 吗?为什么?【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 AE 是∠GAB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已知)所以∠GAE = ∠EAB ,∠ACF = ∠FCD (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 AE / /CF (已知),所以∠GAE = ∠ACF (两直线平行, 3A1 E2 D同位角相等)所以∠EAB =∠FCD(等量代换)所以AB / /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15】如图∠1 =∠2 ,DC / /OA ,AB / /OD ,那么∠C =∠B【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DC / /OA (已知),所以∠COA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COB +∠1 =∠C因为AB / /OD (已知),所以∠DOB =∠B即∠2 +∠COB =∠B ,又因为∠1 =∠2 (已知),所以∠B =∠C (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例16】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1 =∠2 ,试说明∠1 =∠F 的理由.【答案】见解析F【解析】因为AD 平分∠BAC (已知),所以∠2 =∠BAD (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1 =∠2 (已知),所以∠1 =∠BAD (等量代换)所以EF / /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F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C 所以∠1 =∠F (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例17】已知:如图,∠AGH =∠B,∠CGH =∠BEF ,EF⊥AB 于F,试说明CG⊥AB.【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AGH =∠B (已知)C所以HG / /C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CGH =∠BCG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 因为∠CGH =∠BEF (已知),H所以∠BEF =∠BCG (等量代换)A B所以EF / /C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G F因为EF⊥AB(已知),所以CG⊥AB.【例18】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 cm ,求三角形EBC 的面积.D【答案】8 平方厘米. A E 【解析】由题意可知:三角形EBC 与正方形同底BC,且其高即是正方形的边DC,故三角形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4 ⨯ 4 ÷ 2 = 8cm2C【例19】如图,AD//BC,BC =5AD ,求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ACD 的面积之比.2A D【答案】5: 2 .4B CBD EA G D【解析】因为 AD / /BC (已知)所以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ACD 的高相等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 S ∆ABC : S ∆ACD = BC : AD = 5:2 (两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之比)【例 20】如图, AB / /GE , CD / / FG ,BE =EF =FC ,三角形 AEG 的面积等于 7,求四边形AEFD 的面积.【答案】21【解析】联结 BG 、CG . 因为 AB / /GE(已知)所以 S∆BEGB= S ∆AEG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E FC因为 BE =EF (已知), 所以 S ∆BEG = S ∆GEF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 S ∆AEG = S ∆GEF =7(等量代换), 同理 S ∆GEF = S ∆DFG = 7 . 所以 S 四边形AEFD = S ∆AEG + S ∆GEF + S ∆DFG = 7 + 7 + 7 = 21.【例 21】已知 E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边 BC 上一点,DE 延长线交 AB 延长线于 F ,试说明CS ∆ABE 与S ∆CEF 相等的理由.【答案】见解析1A1F【解析】因为 S △ADE = S △DCF = 2 S 四边形ABCD ,所以 S △CEF = S ∆DCF - S ∆DCE = 2S 四边形ABCD - S ∆DCE ,所以 S = S - S - S = S- 1 S - S = 1 S - S ∆ABE 四边形ABCD ∆ADE ∆DCE 四边形ABCD 2 四边形ABCD ∆DCE 2四边形ABCD∆DCE所以 S ∆ABE = S ∆CEF模块二:辅助线的添加例题解析【例 1】如图,已知 AB ∥ED ,试说明:∠B +∠D =∠C . 【答案】见解析【解析】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 CF ,因为 AB ∥ED (已知)所以 AB / /CF / / ED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B = ∠BCF ,∠D = ∠DCF 所以∠B + ∠D = ∠BCF + ∠DCF = ∠BCD (等式性质) E【例 2】如图所示,已知, ∠A +∠B +∠C = 360︒ ,试说明 AE ∥CD .5FE 【答案】见解析 A E 【解析】过点 B 向右作 BF //AE ,所以∠A + ∠ABF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B +∠C = 360︒ (已知) B F 所以∠FBC + ∠C = 180︒ (等式性质) C D所以 BF /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所以 AE / /CD (平行的传递性)【例 3】如图,已知:AB //CD ,试说明: ∠ B + ∠ D + ∠ BED = 360︒ (至少用三种方法).【答案】见解析 A【解析】方法一:连接 BD则∠EBD +∠EDB +∠E =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ABD +∠BD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所以∠ABD +∠EBD +∠EDB +∠BDC +∠E =360°,即∠B +∠D +∠BED =360° 方法二:过点 E 作 EF //CD ,因为 AB / /CD (已知), 所以 EF / / AB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B +∠BEF =180°,∠D +∠DEF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B +∠BEF +∠D +∠DEF =360°(等式性质)即∠B +∠D +∠BED =360°; 方法三:过点 E 作 EF / / BA 因为 AB / /CD (已知), 所以 EF / / AB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ABE + ∠BEF = 180︒ ,∠FED + ∠ED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 B + ∠ D + ∠ BED = 360︒ (等式性质);方法四:过点 E 作 EF ⊥CD 的延长线与 F ,EG 垂直于 AB 的延长线于 G , 则有:∠B =∠BGE +∠GEB ,∠D =∠EDF +∠DFE ,所以∠B +∠D +∠BED =∠BGE +∠DFE +∠GED =180+180=360°.【例4】如图所示,在六边形 ABCDEF 中,AF ∥CD ,∠A =∠D ,∠B=∠E ,试说明 BC ∥EF 的理由.【答案】见解析 A F【解析】连接 AD 、BE B因为 AF ∥CD (已知)E所以∠FAD = ∠AD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 D 因为∠BAF = ∠CDE (已知), 所以∠BAD = ∠ADE (等式性质)所以 AB ∥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ABE = ∠BE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C = ∠FED (已知), 所以∠EBC = ∠BEF (等式性质)所以 BC ∥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 5】如图已知,AB //CD ,∠ABF = 2 ∠ABE ,∠CDF = 2∠CDE ,求∠E 和∠F 的关系.3 3【答案】∠E : ∠F = 3:2 .C【解析】过点 E 、点 F 分别作 AB 的平行线 EG 、FH .6ABD21因为 EG / / AB ,FH / / AB所以 AB / / EG / FH / /CD (等量代换)所以∠ABF = ∠BFH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CDF = ∠DFH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D = ∠DFH + ∠BFH = ∠CDF + ∠ABF (等量代换)同理: ∠BED = ∠DEG + ∠BEG = ∠ABE + ∠CDE (等量代换)因为∠ABF = 2 ∠ABE ,∠CDF = 2∠CDE3 3所以∠BFD = ∠DFH + ∠BFH = ∠CDF + ∠ABF = 2 (∠ABE + ∠CDE ) = 2∠BED3 3所以∠E : ∠F = 3:2【例 6】如图,已知:AC //BD ,联结 AB ,则 AC 、BD 及线段 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部分,当点 P 落在某个部分时,联结 PA 、PB ,构成 ∠ PAC 、∠ APB 、∠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角断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 0 °角)(1) 当点 P 落在第①部分时,试说明: ∠ PAC + ∠ PBD = ∠ APB ; (2) 当点 P 落在第②部分时,试说明: ∠ PAC + ∠ PBD = ∠ APB 是否成立?(3)当点 P 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 PAC 、 ∠ APB 、 ∠ PBD 之间的关系是 ,并写出动点 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加以证明.A 3A 3CCCA 3C21 B4DB 4DB4B4D【解析】(1)过点 P 作 PE // AC .因为 AC / / BD ,所以 AC / / PE / / BD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PAC = ∠APE ,∠BPE = ∠PB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APB = ∠APE + ∠BPE (角的和差)所以∠APB = ∠PAC + ∠PBD (等量代换)(2)不成立,过点 P 作 AC 的平行线即可证明. (3)分类讨论如下:①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的右侧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 ②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上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或∠PAC = ∠PBD + ∠APB 或∠APB = 0︒,∠PAC = ∠PBD (任写一个即可) ③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的左侧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2P 1 A 321随堂练习【习题1】 填空:(1) 如图(1),AB //CD ,CE 平分∠ACD , ∠A = 120 ,则∠ECD ; (2) 如图(2),已知 AB //CD , ∠B = 100 ,EF 平分∠BEC , EG ⊥ EF ,则∠DEG = .【难度】★GB A FC【答案】(1)30°; (2)50°.E图(2)C【解析】(1)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A + ∠ACD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 120 (已知), 所以∠ACD = 180 -120 = 60 (等式性质) 又因为 CE 平分∠ACD (已知), 所以∠ECD =30°(角平分线的意义)(2)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B + ∠BE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B = 100 (已知), 所以∠BEC = 180 -100 = 80 (等式性质) 又因为 EF 平分∠BEC (已知), 所以∠BEF =40°(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 EG ⊥EF (已知), 所以∠GEF = 90 (垂直的意义)因为∠DEG + ∠GEF + ∠CEF = 180 (平角的意义) 所以∠DEG = 180 - 90 - 40 = 50 (等式性质)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习题2】 填空:(1)如图,直线 a / /b ,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 42 cm 2 ,AB =6 cm ,则 a 、b 间的距离为 ;(2)如图,在三角形 ABC 中,点 D 是 AB 的中点,则三角形 ACD 和三角形 ABC 的面 积之比为 .【难度】★【答案】(1)14 厘米 ;(2) 1. 2 A D【解析】(1)三角形 ABC 的高为: 42 ⨯ 2 ÷离B 为 14 厘米;C(2)因为三角形 ACD 和三角形 ABC 高相等, 所以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即 S ∆ACD = S ∆ABC AD = 1 AB 2【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间距离及同高等底的三角形面积的之比.A B E图(1) DD.【习题3】 如图,已知 FC //AB //DE , ∠α : ∠D : ∠B = 2 : 3 : 4 ,则∠α 、∠D 、∠B 的度数分别为 .【难度】★ 【答案】∠α = 72︒ , ∠D = 108︒ , ∠B = 144︒ .【解析】因为 FC //AB //DE (已知),A 所以∠B + ∠CFB = 180(∠D = ∠C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设∠α = 2x ,∠D = 3x ,∠B = 4x ,则可列方程:180 - 4x + 2x = 3x ,解得: x = 36︒ 则∠α = 72︒ , ∠D = 108︒ , ∠B = 144︒ . 【习题4】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 3 倍多 12°,则这两个角是( ). A .42°和 138° B .都是 10°C .42°和 138°或都是 10°D .以上都不对【难度】★★ 【答案】A【解析】由题意假设这两个角分别为 A 、B ,则有: ∠A = ∠B 或∠A + ∠B = 180︒ ,又因为∠A 是∠B 的 3 倍多 12°,则有: ∠A = 3∠B + 12︒ , 即180︒- ∠B = 3∠B + 12︒,解得:∠B = 42︒,∠A = 138︒ . 【总结】本题考查两角位置关系的可能性,注意两种情况的讨论.【习题5】 如图,已知 QR 平分∠PQN ,NR 平分∠QNM ,∠1+∠2=90°,那么直线 PQ 、MN的位置关系. P Q 【难度】★★ 【答案】见解析.1【解析】因为 QR 平分∠PQN ,NR 平分∠QNM (已知)R所以∠PQN = 2∠1 , ∠MNQ = 2∠2 (角平分线的意义) 因为∠1+∠2=90°(因为),所以∠PQN +∠MNQ =180°(等式性质)2所以 PQ ∥MN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M N【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角平分线意义的综合运用.【习题6】 如图,已知:AB ∥CD ,EF 和 AB 、CD 相交于 G 、H 两点,MG 平分∠BGH ,NH平分∠DHF ,试说明:GM ∥NH .【难度】★★【答案】略.【解析】 AB / /CD (已知)∴∠BGH = ∠DH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 MG 平分∠BGH ,NH 平分∠DHF∴∠1 = 1 ∠BGH , ∠2 = 1∠DHF2 2 ∴∠1 = ∠(2 等量代换)∴GM / / H N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A B 1 2 O CBCM 1【习题7】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90°,AC =3,BC =4,AB =5,三角形内一点 O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求这个距离是多少. 【难度】★★ 【答案】1.【解析】设这个距离是 x ,则有:S ∆ABC = 6 = 1( AC + BC + AB ) ⨯ x = 6x , 解得: x = 1 .2【总结】本题可以用面积法求解比较简单.【习题8】 如图,已知 AB ,CD 分别垂直 EF 于 B ,D ,且∠DCF =60°,∠1=30°.试说明: BM / / AF . A【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 CD ⊥EF , 所以∠CDF = 90 (垂直的意义)因为∠DCF =60°(已知), 所以∠F =30°(三角形的内角F 和等于 1D 80°) BE因为∠1=30°(已知), 所以∠1=∠F (等量代换)所以 BM ∥A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垂直的意义的综合运用.【习题9】 如图,已知直线l 1 / /l 2 ;(1)若∠1 = (x + 2 y ) , ∠2 = x , ∠4 = ( y + 30) 求∠1 , ∠2 , ∠4 的度数; (2)若∠2 = x, ∠3 = y, ∠4 = [2(2x - y )],求 x 、 y 的值.1 2 3l【难度】★★【答案】见解析4 l 2【解析】(1)因为∠1+∠2=180°(平角的意义),所以 x + 2 y + x 180︒ ,即 x +y =90°因为l 1∥l 2 (已知), 所以∠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 x = y +30, 解得:x =60°,y =30°,所以∠1=120°,∠2=60°,∠4=60°; (2)因为∠3+∠2=180°(平角的意义), 所以 x +y =180°,因为l 1∥l 2 (已知), 所以∠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即 x = 4x - 2 y , 解得:x =72°,y =108°.【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度的简单计算. 【习题10】 如图, ∠ ADC =∠ABC , ∠ 1+ ∠ FDB =180°,AD 是∠FDB 的平分线,试说明 BC 为∠DBE 的平分线. 【难度】★★★ E【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 1+ ∠ FDB =180°(已知),又因为∠1 = ∠ABD (对顶角相等)所以∠ABD + ∠BDF = 180 (等量代换)所以 AB / / F 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F D CA EC 所以∠ABD =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DC = ∠ABC (已知), 所以∠ADB = ∠CBD (等式性质) 因为 AE / / FC (已证), 所以∠EBD = ∠FD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ADB + ∠ADF = ∠CBD + ∠CBE (角的和差)因为 AD 是∠FDB 平分线, 所以∠ADB = ∠ADF = ∠CBD = ∠EBC (角平分线的意义) 即 BC 为∠DBE 的平分线【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习题11】 如图,已知∠ABC =∠ACB ,AE 是∠CAD 的平分线,问:△ABC 与△EBC 的面积是否相等?为什么? D 【难度】★★★【答案】相等,证明见解析. F 【解析】因为∠DAE + ∠EAC + ∠BAC = 180 (平角的意义)又∠ABC + ∠ACB + ∠BAC = 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所以∠DAE + ∠EAC = ∠ABC + ∠ACB (等式性质)B 因为∠ABC =∠ACB ,AE 是∠CAD 的平分线(已知) 所以∠ABC = ∠ACB = ∠DAE = ∠CAE 所以 AE / / B 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AE 与 BC 间的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所以△ABC 与△EBC 的面积相等(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课后作业【作业1】 如图,AB //CD ,直线l 分别交 AB 、CD 于 E 、F ,EG 平分∠BEF ,若∠EFG = 40 ,则∠EGF 的度数是( )A . 60B . 70C . 80D . 90【难度】★【答案】B【解析】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BEF + ∠EFG = 180因为∠EFG = 40 (已知), 所以∠BEF =140°(等式性质)因为 EG 平分∠BEF (已知),所以∠BEG = 1 ∠BEF = 70(角平分线的意义)2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BEG = ∠EG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GF =70°(等量代换)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意义的运用.【作业2】 如图,AB //CD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 . ∠1 + ∠2 + ∠3 = 180B . ∠1 + ∠2 - ∠3 = 90C . ∠2 + ∠3 - ∠1 = 180D . ∠2 + ∠3 - ∠1 = 90【难度】★ 【答案】CA11B3CD21D 12 E 3【解析】由题意可得: (180︒- ∠3) + (180︒- ∠2) + ∠1 = 180︒ ,解得: ∠2 + ∠3 - ∠1 = 180︒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作业3】 若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1)一对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2)一对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3)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4)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A .3 个 B .2 个 C .1 个 D .0 个 【难度】★ 【答案】D【解析】(1)同位角不一定相等,×;(2)内错角不一定相等,×;(3)×; (4)只有当这对同旁内角互补时才成立,× 【总结】本题考查三线八角的基本运用.【作业4】 直线 a ∥c ,且直线 a 到直线c 的距离是 3;直线b / /c ,直线b 到直线c 的距离为5,则直线 a 到直线b 的距离为( ) A .2 B .3 C .8 D .2 或 8 【难度】★★ 【答案】D【解析】当直线 a 和直线 b 在直线 c 的两侧时,距离为 8;当直线 a 和直线 b 在直线 c 的同一侧时,距离为 2.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作业5】 已知:如图 5,∠1=∠2=∠B ,EF ∥AB .试说明∠3=∠C . A 【难度】★★ 【答案】略.【解析】因为∠1 = ∠B (已知)所以 DE / / B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2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 EF / / AB (已知), 所以∠3 = ∠B 所以∠3 = ∠C (等量代换) B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业6】 已知:∠1=60o ,∠2=60o , AB //CD .试说明:CD //EF . 【难度】★★l 【答案】略.【解析】设∠2 的对顶角为∠3,因为∠1=∠2 = 60o (已知),所以∠1=∠3(等量代换) 所以 AB ∥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1BCD又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 CD ∥EF (平行的传递性) E2F【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D ′ C′F【作业7】 如图,已知∠4=∠B ,∠1=∠3,试说明:AC 平分∠BAD . 【难度】★★ 【答案】略. 【解析】因为∠4=∠B (已知)所以 CD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1=∠3(已知), 所以∠1=∠2(等量代换),A B所以 AC 平分∠BAD (角平分线的意义)【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业8】 如图, AD / / BC ,BD 平分∠ABC ,且∠A : ∠ABC = 2 :1 ,求∠DBC 的度数.【难度】★★AD【答案】30°.【解析】因为 AD ∥BC (已知)所以∠A +∠AB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C又因为∠A :∠ABC =2:1(已知), 所以∠A =120°,∠ABC =60°(等式性质) 又因为 BD 平分∠ABC (已知), 所以∠DBC =30°(角平分线的意义)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作业9】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 EF 折叠后,点 D 、C 分别落在 D ′、C ′的位置.若∠AED ′=65°,则∠C 'FB 的度数为 . A E D【难度】★★【答案】65°【解析】因为翻折, 所以∠D 'EF = ∠DEF (翻折的性质) B 因为∠AED ' + ∠D 'EF + ∠DEF = 180 (平角的意义) 又∠AED ′=65°(已知), 所以∠D 'EF = ∠DEF =180 - ∠AED '= 57.5 (等式性质)2因为 AD / / BC (已知), 所以∠DEF + ∠EF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FB = ∠D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FB = 57.5 , ∠EFC = 180 - 57.5 = 122.5 (等式性质)因为∠EFC ' = ∠EFC (翻折的性质) 所以∠C 'FB = ∠EFC ' - ∠EFB = 65︒ .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翻折的性质的综合运用.【作业10】 如图,已知 AD //BC ,AB //EF ,DC //EG ,EH 平分∠FEG , ∠A = ∠D = 110 ,试说明线段 EH 的长是 AD 、BC 间的距离. A E D 【难度】★★ 【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 AD //BC (已知)所以∠A + ∠B = 180 , ∠C + ∠D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 ∠D = 110 (已知), 所以∠B =∠C =70°(等式性质)B F H G因为 AB //EF ,DC //EG (已知),D 43 C12所以∠EFG=∠B,∠EG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FG = ∠EGF = 70°(等量代换),所以∠FEG=40°因为EH 平分∠FEG (已知),所以∠FEH=1∠FEG=20 (角平分线的意义)2所以∠FHE = 180 -∠FEH =∠EFH = 9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EH 的长是AD、BC 间的距离.【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平行线间的距离.【作业11】如图,AB ⊥l ,CD ⊥l (点B、D 是垂足),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点G、H.如果∠EGB =m ,∠FGB =n ,且∠EHD = (3m -n ) ,试求出∠EGB 、∠BGF 、∠EHD的度数.【难度】★★★【答案】∠EGB = 60︒,∠BGF = 120︒,∠EHD = 60︒.【解析】因为AB ⊥l ,CD ⊥l (已知)所以AB / /CD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所以∠FGB +∠EHD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EGB =∠EH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n + 3m -n = 180 ,m = 3m -n ,解得:m = 60︒,n = 120︒.所以∠EGB = 60︒,∠BGF = 120︒,∠EHD = 60︒.【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作业12】如图,已知AB / /CD ,EG、FH 分别平分∠AEF 、∠DFN ,那么∠GEF +∠DFH = 90 ,试说明理由.【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AEF =∠CFN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CFN +∠DFN = 180︒(平角的性质)又因为EG、FH 分别平分∠AEF 、∠DFN (已知)所以∠AEG +∠GEF +∠DFH +∠NFH = 180︒(角的和差)即2∠GEF +∠DFH = 180︒,所以∠GEF +∠DFH = 90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13】如图,已知AB∥EF,∠B=45°,∠C=x°,∠D=y°,∠E=z°,试说明x、y、z 之间的关系.【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由题意,过C、D 两点分别作AB 的平行线CM、DN 因为AB∥EF(已知)所以AB / /CM / / DN / / EF (平行的传递性)N所以∠B =∠BCM ,∠MCD =∠CDN ,∠EDN =∠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B=45°,∠C=x°,∠D=y°,∠E=z°(已知)所以x - 45 =y -z (等式性质)即x -y +z = 45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注意观察角度间的关系.。

君山区第七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及同位角内错

君山区第七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及同位角内错

11
2019 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综合检测卷四
一、单选题(18 分)
1.(3 分)在-3,0,4, 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A.-3
B.0
C.4
D.
2.(3 分)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A.由 y=0,得 y=4
B.由 3x=-5,得 x=-
C.由 3-x=-2,得 x=3+2
D.由 4+x=6,得 x=6+4
[教学说明]教师给出例题 ,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教师可选几个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答 案 , 交流各自的心得 ,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式.
(四)运用新知 , 深化理解 1.判断题 :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 ,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
行.( )
[解](1)∠α与∠3 是直线 EF 和 GH 被直线 AB 所截得的同位角 , 或∠6 与∠α是直线 AB 和 CD 被直线 GH 所截得的同位角.
〔2〕∠1 与∠α是直线 EF 和 GH 被直线 AB 所截得的内错角 , 或∠5 与∠α是直线 AB 和 CD 被直线 GH 所截得的内错角.
〔3〕∠2 与∠α是直线 EF 和 GH 被直线 AB 所截得的同旁内角 , 或∠4 与∠α是直线 AB 和 CD 被直线 GH 所截的同旁内角.
37 1
2
(3)(-7)-(+5)+(-4)-(-10);(4) 4 - 2 +(- 6 )-(- 3 )-1
13 答案:(1)-0.5;(2)0;(3)-6;(4)- 4 .
五、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对自己的自学、交流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对本节课同学们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积极表现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习题的训练,巩固有理数加法、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 教师要认真归纳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本节课教学时针 对性指导.训练以学生自主解答为主,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解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 法给学生指明解题方向.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例题及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例题及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一、【基础知识精讲】1、平行线的判定(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二、【例题精讲】专题一:余角、补角、对顶角与三线八角例题1:∠A的余角与∠A的补角互为补角,那么2∠A是()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活学活用1】如图2-79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B.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C.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D.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活学活用2】如图2-8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3和∠5是同位角B.∠4和∠5是同旁内角C.∠2和∠4是对顶角D.∠1和∠2是同位角【活学活用3】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OE⊥AB于O,图中∠1与∠2的关系是()A.对顶角B.互余C.互补D相等例题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活学活用4】如图,∠AOC +∠DOE +∠BOF = .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例题3:如图,已知∠EFB+∠ADC=180°,且∠1=∠2,试说明DG ∥AB.1 2A BCDF E G【活学活用】1、长方体的每一对棱相互平行,那么这样的平行棱共有 ( )A .9对B .16对 C.18对 D .以上答案都不对2、已知:如图2-96,DE ⊥AO 于E,BO ⊥AO,FC ⊥AB 于C ,∠1=∠2,求证:DO ⊥AB.3、如图2-97,已知:∠1=∠2=,∠3=∠4,∠5=∠6.求证:AD ∥BC.4、如图2—101,若要能使AB ∥ED ,∠B 、∠C 、∠D 应满足什么条件?ABCDOE F5、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 、b 、c 、d ,若a ∥b ,a ⊥c ,b ⊥d ,则c 、d 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相交 D .没有确定关系专题三: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110,ABC ACB 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EF ∠过点O 与BC 平行,则BOC ∠= . 2、如图,AB //CD ,BC //DE ,则∠B+∠D = .3、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B 平分∠DOE .若60DOE ∠=,则∠AOC 的度数是 .4、 如图,175,2120,375∠=∠=∠=,则4∠= .13 425、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则2∠= .【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AD ∥BC, ∠AEF=∠B,求证:AD ∥EF 。

10.2平行线的判定第3课时课件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0.2平行线的判定第3课时课件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应用格式: 因为∠3=∠2(已知) 所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1
a
4 3
2 b
三、概念剖析
思考
如图,如果∠1+∠2=180°,你能说明a//b吗?
因为∠1+∠2=180°(已知), ∠1+∠3=180°(邻补角定义), 所以∠2=∠3(同角的补角相等) 所以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
21 A
B
34
C
65 D 78
F
【当堂检测】
1.填空. ①因为∠1= ∠2 , 所以AB∥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② 因为 ∠1 + ∠3 =180o, 所以CD∥B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③因为∠1 +∠5=180o,
C
F
E
13
2 54
A
DB
所以 AB ∥ CE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当堂检测】
3.如图,已知∠B=∠1,∠ECD+∠1=180°,试说明:AB∥CD,BF∥CE.
解:因为∠B=∠1,
A
B
所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为∠1=∠2,且∠ECD+∠1=180°,
C
1D
2
所以∠ECD+∠2=180°,
F E
所以BF∥C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当堂检测】
4.已知∠3=45 °,∠1与∠2互余,试说明AB//CD.
解:因为∠1=∠2(对顶角相等),∠1+∠2=90°,(已知)
所以∠1=∠2=45°.
A
C

专题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02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2022秋•项城市期末)如图,已知∠B=∠ADE,∠EDC=∠GFB,GF⊥AB,求证:CD⊥AB.把以下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填写理由或数学式.证明:∵∠B=∠ADE(已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DC=∠D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EDC=∠GFB(已知)∴∠DCB=∠GFB(等量代换)∴GF∥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证得.【解答】证明:∵∠B=∠ADE(已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DC=∠DC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EDC=∠GFB(已知),∴∠DCB=∠DFG(等量代换),∴GF∥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GFB,GF,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023秋•道里区校级期中)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如图,已知DE∥BC,EF平分∠CED,∠A=∠CFE,那么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解:因为DE∥BC(已知),所以∠DEF=∠C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①),因为EF平分∠CED(已知),所以∠DEF=∠CFE②(角平分线的定义),所以∠CFE=∠CEF(等量代换③),因为∠A=∠CFE(已知),所以∠A=∠CEF④(等量代换),所以EF∥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⑤).【分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DEF=∠CFE,再根据角平分线得出∠DEF=∠CEF,进而得到∠CFE=∠CEF,再根据∠A=∠CFE,即可得出∠A=∠CEF,进而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EF∥BC.【解答】解:因为DE∥BC(已知),所以∠DEF=∠C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①),因为EF平分∠CED(已知),所以∠DEF=∠CFE②(角平分线的定义),所以∠CFE=∠CEF(等量代换③),因为∠A=∠CFE(已知),所以∠A=∠CEF④(等量代换),所以EF∥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⑤)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FE.等量代换,∠C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2022秋•尤溪县期末)如图,∠1+∠2=180°,∠B=∠3.(1)求证:DE∥BC;(2)若∠C=76°,∠AED=2∠3,求∠CEF的度数.【分析】(1)由已知条件可证得AB∥EF,从而有∠B=∠EFC,则得∠3=∠EFC,得证DE∥BC;(2)由(1)得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解.【解答】(1)证明:∵∠1+∠2=180°,∠2=∠4,∴AB∥EF,∴∠B=∠EFC,∵∠B=∠3,∴∠3=∠EFC,∴DE∥BC;(2)解:∵DE∥BC,∠C=76°,∴∠C+∠DEC=180°,∠AED=∠C=76°,∵∠AED=2∠3,∴∠3=38°∵∠DEC=180°﹣∠C=104°,∴∠CEF=∠DEC﹣∠3=104°﹣38°=66°.4.(2023秋•怀宁县期中)如图,已知EF∥CD,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们根据图形特征添加一个关于角的条件,使得∠BEF=∠CDG,并给出证明过程.小明添加的条件:∠B=∠ADG.请你帮小明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EF∥CD(已知)∴∠BEF=∠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ADG(添加条件)∴BC∥DG(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DG=∠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CDG(等量代换).【分析】证明BC∥DG即可解答.【解答】证明:∵EF∥CD(已知),∴∠BEF=∠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ADG,∴BC∥D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DG=∠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CDG(等量代换);故答案为:∠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G,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量代换.5.(2022秋•长春期末)请把以下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并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理由:已知:如图,∠1=∠2,∠A=∠D.求证:∠B=∠C证明:∵∠1=∠2,(已知)又:∵∠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AE∥F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F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已知)∴∠D=∠BFD(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2=∠3,故可得出AE∥FD,故∠A=∠BFD,再由∠A=∠D可得出∠D=∠BFD,故可得出AB∥CD,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2(已知),又∵∠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AE∥F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F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已知),∴∠D=∠BFD(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FD;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6.(2022秋•闽清县期末)如图,AB∥CD,E是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AE交CD于点F,∠1=∠2,∠3=∠4.求证:(1)∠B=∠D;(2)AD∥BE.【分析】(1)根据∠3=∠4,可得∠AFD=∠3,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证;(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BCD=180°,从而得到∠BCD+∠D=180°,即可求证.【解答】证明:(1)∵∠AFD=∠4,∠3=∠4,∴∠AFD=∠3,∵∠B=180°﹣∠1﹣∠3,∠D=180°﹣∠2﹣∠AFD,又∠1=∠2,∴∠B=∠D;(2)∵AB∥CD,∴∠B+∠BCD=180°,∵∠B=∠D.∴∠BCD+∠D=180°,∴AD∥BE.7.(2023春•石城县期末)如图,已知∠ABC=180°﹣∠A,BD⊥CD于D,EF⊥CD于E.(1)求证:AD∥BC;(2)若∠ADB=36°,求∠EFC的度数.【分析】(1)求出∠ABC+∠A=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BC,根据垂直推出B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EFC.【解答】(1)证明:∵∠ABC=180°﹣∠A,∴∠ABC+∠A=180°,∴AD∥BC;(2)∵AD∥BC,∠ADB=36°,∴∠DBC=∠ADB=36°,∵BD⊥CD,EF⊥CD,∴BD∥EF,∴∠DBC=∠EFC=36°8.(2022秋•淇县期末)如图,已知AD∥FE,∠1=∠2.(1)试说明DG∥AC;(2)若∠BAC=70°,求∠AGD的度数.【分析】(1)只要证明∠2=∠DAC即可.(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1)∵AD∥EF,∴∠1=∠DAC,∵∠1=∠2,∴∠2=∠DAC,∴DG∥AC.(2)∵DG∥AC,∴∠AGD+∠BAC=180°,∵∠BAC=70°,∴∠AGD=110°9.(2022秋•禅城区期末)已知:如图,点D,E,F分别是三角形ABC的边BC,CA,AB上的点,DF∥CA,∠FDE=∠A;(1)求证:DE∥BA.(2)若∠BFD=∠BDF=2∠EDC,求∠B的度数.【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证明即可;(2)设∠EDC=x°,由∠BFD=∠BDF=2∠EDC可得∠BFD=∠BDF=2x°,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FB=∠FDE=2x°,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列方程可得x的值,进而得出∠B的度数.【解答】解:(1)证明:∵DF∥CA,∴∠DFB=∠A,又∵∠FDE=∠A,∴∠DFB=∠FDE,(2)设∠EDC=x°,∵∠BFD=∠BDF=2∠EDC,∴∠BFD=∠BDF=2x°,由(1)可知DE∥BA,∴∠DFB=∠FDE=2x°,∴∠BDF+∠EDF+∠EDC=2x°+2x°+x°=180°,∴x=36,又∵DE∥AB,∴∠B=∠EDC=36°.30.(2023春•驿城区校级期末)如图,AB∥DG,∠1+∠2=180°.(1)试说明:AD∥EF;(2)若DG是∠ADC的平分线,∠2=142°,求∠B的度数.【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D=∠1,从而可求得∠BAD+∠2=180°,即可判断;(2)由题意可求得∠1=38°,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DG=∠1=38°,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AB∥DG,∴∠BAD=∠1,∵∠1+∠2=180°,∴∠BAD+∠2=180°,(2)解:∵∠1+∠2=180°,∠2=142°,∴∠1=38°,∵DG是∠ADC的平分线,∴∠CDG=∠1=38°,∵AB∥DG,∴∠B=∠CDG=38°.11.(2023秋•香坊区校级期中)完成下面推理过程,并在括号里填写推理依据:如图,已知:AB∥EF,EP⊥EQ,∠EQC+∠APE=90°,求证:AB∥CD.证明:∵AB∥EF(已知),∴∠APE=∠PEF,∵EP⊥EQ(已知),∴∠PEQ=90°),即∠QEF+∠PEF=90°,∴∠QEF+∠APE=90°,∵∠EQC+∠APE=90°(已知),∴∠EQC=∠QEF(同角的余角相等),∴EF∥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AB∥EF,∴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填空即可.【解答】解:∵AB∥EF,∴∠APE=∠PEF.∵EP⊥EQ,∴∠PEQ=90°(垂直的定义).即∠QEF+∠PEF=90°.∴∠APE+∠QEF=90°.∵∠EQC+∠APE=90°,∴∠EQC=∠QEF(同角的余角相等).∴EF∥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故答案为:PEF;∠QEF;同角的余角相等;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12.(2022秋•邓州市期末)如图,点M在CD上,已知∠BAM+∠AMD=180°,AE平分∠BAM,MF平分∠AMC,请说明AE∥MF的理由.解:因为∠BAM+∠AMD=180°(已知),∠AMC+∠AMD=180°(平角的定义),所以∠BAM=∠AMC(等量代换).因为AE平分∠BAM,所以∠BAM(角平分线的定义).因为MF平分∠AMC,所以∠AMC,得∠1=∠2(等量代换),所以AE∥M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完成填空即可求解.【解答】解:因为∠BAM+∠AMD=180°(已知),∠AMC+∠AMD=180°(平角的定义),所以∠BAM=∠AMC(等量代换).因为AE平分∠BAM,所以∠BAM(角平分线的定义).因为MF平分∠AMC,所以∠AMC,得∠1=∠2(等量代换),所以AE∥M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已知;平角的定义;等量代换;∠BAM;角平分线的定义;∠AMC;∠1=∠2;等量代换;AE∥M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3.(2022秋•桐柏县期末)完成下面推理过程.如图:已知,∠A=112°,∠ABC=68°,BD⊥DC于点D,EF⊥DC于点F,求证:∠1=∠2.证明:∵∠A=112°,∠ABC=68°(已知)∴∠A+∠ABC=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DC,EF⊥DC(已知)∴∠BDF=90°,∠EFC=90°(垂直的定义)∴∠BDF=∠EFC=90°∴B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等量代换)【分析】根据推理过程,填上依据即平行线的性质或者判定.【解答】证明:∵∠A=112°,∠ABC=68°(已知),∴∠A+∠ABC=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DC,EF⊥DC(已知),∴∠BDF=90°,∠EFC=90°(垂直的定义).∴∠BDF=∠EFC=90°.∴B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等量代换).故答案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14.(2023秋•天山区校级期中)已知,GP平分∠BGH,HP平分∠GHD,∠GPH=90°.(1)求证:AB∥CD;(2)若∠AGE=60°,求∠4的度数.【分析】(1)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1+∠3=9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BGH+∠DHG=2(∠1+∠3)=180°,进而得出AB∥CD;(2)依据对顶角相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DHG=180°﹣60°=120°,再根据HP平分∠GHD,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GPH=90°,∴△GHP中,∠1+∠3=90°,又∵GP平分∠BGH,HP平分∠GHD,∴∠BGH=2∠1,∠DHG=2∠3,∴∠BGH+∠DHG=2(∠1+∠3)=180°,∴AB∥CD;(2)∵∠BGH=∠AGE=60°,∴∠DHG=180°﹣60°=120°,又∵HP平分∠GHD,∴∠4=∠DHG=×120°=60°.15.(2023春•覃塘区期末)如图:已知,∠HCO=∠EBC,∠BHC+∠BEF=180°.(1)求证:EF∥BH;(2)若BH平分∠EBO,EF⊥AO于F,∠HCO=64°,求∠CHO的度数.【分析】(1)要证明EF∥BH,可通过∠E与∠EBH互补求得,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EBH=∠CHB 可得结论.(2)要求∠CHO的度数,可通过平角和∠FHC求得,利用(1)的结论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FHB 及∠BHC的度数即可.【解答】证明:(1)∵∠HCO=∠EBC,∴EB∥HC.∴∠EBH=∠CHB.∵∠BHC+∠BEF=180°,∴∠EBH+∠BEF=180°.∴EF∥BH.(2)解:∵∠HCO=∠EBC,∴∠HCO=∠EBC=64°,∵BH平分∠EBO,∴∠EBH=∠CHB=∠EBC=32°.∵EF⊥AO于F,EF∥BH,∴∠BHA=90°.∴∠FHC=∠BHA+∠CHB=122°.∵∠CHO=180°﹣∠FHC=180°﹣122°=58°.16.(2023春•新化县期末)如图,点E,F分别在AB,CD上,AF⊥CE,垂足为点O.已知∠1=∠B,∠A+∠2=90°.(1)求证:AB∥CD;(2)若AF=12,BF=5,AB=13,求点F到直线AB的距离.【分析】(1)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求解即可得出答案;(2)设点F到直线AB的距离为h,根据等面积法可得SAFB=,代入计算即可得出h△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证明:因为∠l=∠B(已知),所以C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因为AF⊥CE(已知),所以AF⊥BF(垂直的性质),所以∠AFB=90°(垂直的定义),又因为∠AFC+∠AFB+∠2=180°(平角的定义).即∠AFC+∠2=90°,又因为∠A+∠2=90,所以∠AFC=∠A(同角的余角相等),所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解:因为AF⊥BF(已证),且AF=12,BF=5,AB=13.设点F到直线AB的距离为h.所以SAFB=,△所以,即h=,所以点F到直线AB的距离为.17.(2023春•温州月考)如图,已知∠1=∠3,∠2=∠B.(1)试判断D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DE平分∠ADC,∠1=3∠B,求∠EFC的度数.【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判定AB∥EF,再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B,从而判定出最终结论.(2)设∠B=x,结合已知条件,分别把∠1,∠ADE,∠ADC表示出来,根据∠ADB是平角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进而求出∠EFC的度数.【解答】解:(1)DE∥BC,理由如下:∵∠1=∠3,∴AB∥EF,∴∠2=∠ADE,∵∠2=∠B,∴∠ADE=∠B,∴DE∥BC(2)设∠B=x,则∠1=3∠B=3x,∵DE∥BC,∴∠ADE=∠B=x,∵DE平分∠ADC,∴∠ADC=2∠ADE=2x,∴x=36°,∴∠ADC=2x=72°,∵AB∥EF,∴∠EFC=∠ADC=72°18.(2023春•仙居县期末)如图是一个汉字“互”字,其中,AB∥CD,HF∥GE,∠HGE=∠HFE,M、H、G三点在同一直线上,N、E、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求证:(1)GH∥EF;(2)∠CMH=∠BNE.【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证明即可;(2)延长EF,与CD交于点I.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角的等量代换证明即可.【解答】证明:(1)∵HF∥GE,∴∠HFE+∠G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HGE=∠HFE,∴∠HGE+∠GEF=180°,∴GH∥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延长EF,与CD交于点I.∵GH∥EF,∴∠CMH=∠MIF.又∵AB∥CD,∴∠MIF=∠BNE.∴∠CMH=∠BNE.19.(2022秋•东阳市期末)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G、H分别是AB、CD边上的动点,连GH,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着GH翻折,使得点B,C分别落在点E,F位置.(1)若∠BGH=110°,求∠AGE的度数.(2)若∠FHD=20°,求∠CHG的度数.(3)已知∠BGH和∠CHG始终互补,若∠BGH=α,请直接写出∠FHC的度数(含α的代数式).【分析】(1)根据折叠得到∠BGH=∠EGH=110°,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利用∠AGE=∠BGH+∠EGH ﹣180°计算可得;(2)根据折叠得到∠CHG=∠FHG,再根据平角的定义计算即可;(3)根据互补得到∠BGH+∠CHG=180°,从而求出∠CHG=∠FHG=180°﹣α,继而可得结果.【解答】解:(1)由折叠可得:∠BGH=∠EGH=110°,∵∠BGH+∠AGH=180°,∴∠AGE=∠BGH+∠EGH﹣180°=40°;(2)由折叠可得:∠CHG=∠FHG,∴;(3)∵∠BGH和∠CHG始终互补,∴∠BGH+∠CHG=180°,∵∠BGH=α,∴∠CHG=180°﹣α,∴∠FHG=180°﹣α,∴∠FHC=∠FHG+∠CHG=360°﹣2α.20.(2023春•金牛区校级期中)如图1,直线GH与直线l1,l2分别交于B,A两点,点C在直线l2上,射线AD平分∠BAC交直线l1于点E,∠GBE=2∠BAE.(1)求证:直线l1∥l2;(2)如图2,点Q在直线l1上(B点左侧),AM平分∠BAQ交l1于点M,过点M作MN⊥AD交AD于点N,请猜想∠BQA与∠AMN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P是线段AB上一点,射线EP交直线l2于点F,∠GBE=130°.点N在射线AD上,且满足∠EBN=∠EFC连接BN,请补全图形,探究∠BNA与∠FEA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C=2∠BAE,等量代换可得∠GBE=∠BA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2)设∠DAB=∠DAC=α,∠BAM=∠QAM=β,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QA,∠AMN,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补充图形,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N在AE上时,设∠EBN=∠EFC=θ,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分别表示出∠BNA,∠FEA,可的结论;②当点N在AE的延长线上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射线AD平分∠BAC交直线l1于点E,∠GBE=2∠BAE,∴∠BAC=2∠BAE,∴∠GBE=∠BAC,∴l1∥l2;(2)解:∠BQA=2∠AMN;理由如下,∵AD平分∠BAC,AM平分∠BAQ,∴,设∠DAB=∠DAC=α,∠BAM=∠QAM=β,∵MN⊥AD,∴∠MNA=90°,则∠AMN=90°﹣∠MAD=90°﹣(∠MAB+∠DAB)=90°﹣(α+β),∵l1∥l2,∴∠BQA=180°﹣∠QAC=180°﹣2(α+β),∴∠BQA=2∠AMN;(3)解:∠BNA+∠FEA=130°,理由如下,补全图形,如图所示,①当N在AE上时,∵∠EBN=∠EFC,设∠EBN=∠EFC=θ,∵l1∥l2,∠GBE=130°,∴∠BEF=∠EFC=θ,∠BAC=∠GBE=130°,∵AD平分∠BAC,,∵l1∥l2,∴∠BEA=∠EAC=65°,∴∠BNA=∠NBE+∠BEN=65°+θ,∠FEA=∠NEB﹣∠BEF=65°﹣θ,∴∠BNA+∠FEA=130°,②如图,当点N在AE的延长线上时,∠BNA=∠FEA,∵l1∥l2,∴∠BEF=∠EFC,∵∠EBN=∠EFC,∴∠BEF=∠EBN,∴BN∥EF,∴∠BNA=∠FEA.21.(2023春•义乌市校级期中)今年除夕夜长江两岸的灯光秀璀璨夺目,照亮山城的山水桥梁城市楼阁,人民欢欣鼓舞.观看表演的小语同学发现两岸的灯光运动是有规律的,如图1所示,灯A射出的光线从AQ开始顺时针旋转至AP便立即回转,灯B射出的光线从BM开始顺时针旋转至BN便立即回转,两灯不停旋转.假设长江两岸是平行的,即PQ∥MN,点A在PQ上,B、C、D在MN上,连接AB、AC、AD,已知AC平分∠BAP,AD平分∠CAP.(1)如图1,若∠ABD=40°,则∠CAQ=110°;(2)如图2,在PQ上另有一点E,连接CE交AD于点F,点G在MN上,连接AG,若∠CAG=∠CAE,∠EFD+∠DAG=180°,试证明:EC∥AB.(3)如图3,已知灯A射出的光线旋转的速度是每秒10°,灯B射出的光线旋转的速度是每秒30°,若灯B射出的光线从BM出发先转动2秒,灯A射出的光线才从AQ出发开始转动,设灯A转动的时间为t秒,在转动过程中,当0≤t≤12时,请直接写出灯A射出的光线与灯B射出的光线相交且互相垂直时的时间t的值.【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QAB=∠ABD=40°,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出∠BAP =14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AC=70°,再根据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AE=2∠CAF,进而得出,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EFD=∠AFC,∠AFC+∠ACE+∠CAF=180°,进而得出,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出∠ACE=∠CAE,即∠ACE=∠CAP,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AP=∠CAB,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出∠ACE=∠CAB,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当0≤t≤4时、当4<t≤10时、当10<t≤12时,分别画出图形,根据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PQ∥MN,∠ABD=40°,∴∠QAB=∠ABD=40°,∴∠BAP=180°﹣∠QAB=180°﹣40°=140°,∵AC平分∠BAP,∴,∴∠CAQ=∠BAC+∠QAB=70°+40°=110°;故答案为:110°;(2)∵AD平分∠CAP,∴∠CAE=2∠CAF,∵,∴,∵∠EFD=∠AFC,∠AFC+∠ACE+∠CAF=180°,又∵,∴,∴,∴,∴,∴3∠CAF=∠ACE+∠CAF,即∠ACE=2∠CAF,∴∠ACE=∠CAE,即∠ACE=∠CAP,∵AC平分∠BAP,∴∠CAP=∠CAB,∴∠ACE=∠CAB,∴EC∥AB;(3)当0≤t≤4时,如图,∵∠M'AC=10°t,∠MBM'=30°(2+t),∵AQ'⊥BM',∴∠BM'A=90°﹣10°t,∵PQ∥MN,∴∠MBM'+∠AM'B=180°,即30°(2+t)+(90°﹣10°t)=180°,解得:;当4<t≤10时,如图,∵∠N'AC=10°t,∵AQ'⊥BN',∴∠BN'A=90°﹣10°t,∵∠NBN'=30°(t﹣4),∴90°﹣10°t=30°(t﹣4),解得:;当10<t≤12时,如图,∵∠MBM'=30(t﹣10),AQ'⊥BM',∴∠AQ'M=90+30(t﹣10),∵∠QAQ'=10t,PQ∥MN,∴90+30(t﹣10)=10t,解得:,在图形的左边垂直,10t+20t﹣120+30(t﹣10)=90,综上所述,t的值秒或秒或或9.75秒.22.(2022秋•萍乡期末)已知点A在射线CE上,∠C=∠ADB.(1)如图1,若AD∥BC,求证:AC∥BD;(2)如图2,若BD⊥BC,垂足为B,BD交CE于点G,请探究∠DAE与∠C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探究结论,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D作DF∥BC交射线CE于点F,当∠BAC=∠BAD,∠DFE=8∠DAE时,求∠BAD的度数.【分析】(1)根据AD∥BC,可得∠DAE=∠C,再根据∠C=∠ADB,即可得到∠DAE=∠ADB,即可得证;(2)∠DAE+2∠C=9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到∠CGB=∠ADB+∠DAE,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有∠CGB+∠C=90°,再根据∠C=∠ADB即可得到∠DAE与∠C的数量关系;(3)设∠DAE=α,则∠DFE=8α,∠AFD=180°﹣8α,根据DF∥BC,即可得到∠C=∠AFD=180°﹣8α,再根据∠DAE+2∠C=90°,即可得到α+2(180°﹣8α)=90°,求得α的值,即可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AD的度数.【解答】(1)证明:∵AD∥BC,∴∠DAE=∠C,又∵∠C=∠ADB,∴∠DAE=∠ADB,∴AC∥BD;(2)解:∠DAE+2∠C=90°理由如下:∵∠CGB是△ADG的外角,∴∠CGB=∠ADB+∠DAE,∵BD⊥BC,∴∠CBD=90°,∴在△BCG中,∠CGB+∠C=90°,∴∠ADB+∠DAE+∠C=90°,又∵∠C=∠ADB,∴∠DAE+2∠C=90°;(3)解:设∠DAE=α,则∠DFE=8α,∴∠AFD=180°﹣8α,∵DF∥BC,∴∠C=∠AFD=180°﹣8α,又∵∠DAE+2∠C=90°,∴2(180°﹣8α)+α=90°,∴α=18°,∴∠C=180°﹣8×18°=36°,∴∠ADB=∠C=36°,又∵∠BAC=∠BAD,∴∠ABC=180°﹣∠C﹣∠BAC=180°﹣∠ADB﹣∠BAD=∠ABD,∵∠CBD=90°,∴,∴在△ABD中,∠BAD=180°﹣45°﹣36°=99°,∴∠BAD的度数为99°.23.(2022秋•鲤城区校级期末)如图①,已知AB∥CD,一条直线分别交AB、CD于点E、F,∠EFB=∠B,FH⊥FB,点Q在BF上,连接QH.(1)已知∠EFD=70°,求∠B的度数;(2)求证:FH平分∠GFD.(3)在(1)的条件下,若∠FQH=30°,将△FHQ绕着点F顺时针旋转,如图②,若当边FH转至线段EF上时停止转动,记旋转角为α,请求出当α为多少度时,QH与△EBF某一边平行?(4)在(3)的条件下,直接写出∠DFQ与∠GFH之间的关系.【分析】(1)由AB∥CD,得∠B=∠BFD,又∠B=∠EFB,得证;(2)由(1)∠EFB=∠BFD,由FH⊥FB,得∠BFD+∠DFH=90°,∠EFB+∠GFH=90°,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得∠DFH=∠GFH,命题得证;(3)由QH分别与△EBF的三边分别平行,分情况讨论处理;(4)在(3)的各种情况下,分别计算∠DFQ与∠GFH的度数,可得结论∠DFQ与∠GFH相差20°.【解答】解:(1)∵AB∥CD,∴∠B=∠BFD,又∠B=∠EFB,∴,∴∠B=35°;(2)∵FH⊥FB,∴∠BFD+∠DFH=90°,∠EFB+∠GFH=90°,∴∠DFH=∠GFH,∴FH平分∠GFD.(3)①QH与△EFB的边BF平行时,如下图1及图4,如图1,∵BF∥HQ,∴∠H+∠BFH=180°,又∠H=60°,∴∠BFH=120°,α=∠BFQ=120°﹣∠HFQ=120°﹣90°=30°;如图4,∠HFB=∠H=60°,α=∠1+∠2+∠3=360°﹣(∠HFB+∠HFQ)=360°﹣(60°+90°)=210°;②QH与△EFB的边BE平行时,如下图2,∠1=∠3=35°,∠2=∠4=30°,∴α=∠BFQ=∠1+∠2=35°+30°=65°;③QH与△EFB的边EF平行时,如下图3,∠3=∠Q=30°,∴α=∠BFQ=∠1+∠2+∠3=35°+110°+30°=175°,综上,旋转角为α=30°或65°或175°或210°.(4)α=30°时,∠DFQ=∠DFB﹣∠BFQ=35°﹣30°=5°,∠GFH=90°﹣∠EFB﹣∠BFQ=90°﹣35°﹣30°=25°;α=65°时,∠DFQ=65°﹣35°=30°,∠GFH=90°﹣∠GFQ=90°﹣(180°﹣35°﹣65°)=10°;α=175°时,∠DFQ=175°﹣35°=140°,∠GFH=180°﹣60°=120°;α=210°时,∠DFQ=210﹣35°=175°,∠GFH=360°﹣110°﹣35°﹣60°=155°;综上,∠DFQ与∠GFH相差20°.24.(2023秋•香坊区校级期中)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2=180°.(1)求证:AB∥CD;(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延长EP交CD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HPQ=45°,K是GH上一点,连接PK,作PQ平分∠EPK,若∠PHG=15°,求∠QPK的度数.【分析】(1)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即可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2)先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再根据∠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可得∠EPF =90°,进而证明PF∥GH;(3)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HPG=75°,根据角的和差及邻补角定义求出∠EPQ=60°,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解即可.【解答】(1)证明:∵∠1+∠2=180°,又∵∠1=∠AEF,∠2=∠CFE,∴∠AEF+∠CFE=180°,∴AB∥CD;(2)证明:由(1)知,AB∥CD,∴∠BEF+∠EFD=180°,又∵∠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FEP+∠EFP=(∠BEF+∠EFD)=90°,∴∠EPF=90°,即EG⊥PF,∵GH⊥EG,∴PF∥GH;(3)解:∵∠PHG=15°,GH⊥EG,∴∠HPG=90°﹣15°=75°,∵∠HPQ=45°,∴∠QPG=∠HPQ+∠HPG=120°,∵∠QPG+∠EPQ=180°,∴∠EPQ=60°,∵PQ平分∠EPK,∴∠QPK=∠EPQ=60°.25.(2023秋•吉林期中)如图①,直角三角形DEF与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在同一直线上,∠ACB=∠E =90°,∠EDF=36°,∠ABC=40°,CD平分∠ACB,将△DEF绕点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②,记∠ADF为α(0°<α<180°),在旋转的过程中:(1)当∠α=4°时,DE∥BC,当∠α=94°时,DE⊥BC;(2)如图③,当顶点C在△DEF的内部时,边DF、DE分别交BC、AC的延长线于点M、N.①求出此时∠α的度数范围;②∠1与∠2的度数和是否变化?若不变,请直接写出∠1与∠2的度数和;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DE∥BC得∠EDA=∠ABC=40°,再根据α=∠EDA﹣∠EDF可得出答案;先求出∠A =50°,由DE⊥BC得DE∥AC,进而得∠EDA+∠A=180°,由此得∠EDA==130°,然后根据α=∠FDA=∠EDA﹣∠EDF可得出答案;(2)①先求出∠BCD=∠ACD=45°,∠CDA=85°,求出当DE和CD重合时α=∠CDA﹣∠EDF=49°,当EF与CD重合时,α=∠CDA=85°,据此可求出∠α的度数范围;②连接MN,在△CMN中得∠CNM+∠CMN+∠MCN=180°,则∠CNM+∠CMN=90°,在△MND中得∠DNM+∠DMN+∠MDN=180°,即∠2+∠CNM+∠1+∠CMN+∠MDN=180°,据此可得∠1+∠2的度数【解答】解:(1)∵∠ABC=40°,∴当DE∥BC时,∠EDA=∠ABC=40°,如图①所示:又∵∠EDF=36°,∴α=∠EDA﹣∠EDF=40°﹣36°=4°,故当∠α=4°时,DE∥BC;在△ABC中,∠ACB=90°,∠ABC=40°,∴∠A=180°﹣(∠ACB+∠ABC)=50°,当DE⊥BC时,则DE∥AC,如图②所示:∴∠EDA+∠A=180°,∴∠EDA=180°﹣∠A=130°,又∠EDF=36°,∴α=∠FDA=∠EDA﹣∠EDF=130°﹣36°=94°,故当α=94°时,DE⊥BC.故答案为:4,94.(2)①∵∠ACB=90°,CD平分∠ACB,∴∠BCD=∠ACD=45°,∴∠CDA=180°﹣(∠ACD+∠A)=180°﹣(45°+50°)=85°,当DE和CD重合时,α=∠CDA﹣∠EDF=85°﹣36°=49°,当EF与CD重合时,α=∠CDA=85°,∴当顶点C在△DEF的内部时,∠α的度数范围是:49°<α<85°.②∠1与∠2的度数和不发生变化,∠1+∠2=54°,理由如下:连接MN,如图③所示:在△CMN中,∠CNM+∠CMN+∠MCN=180°,∵∠MCN=∠ACB=90°,∴∠CNM+∠CMN=90°,在△MND中,∠DNM+∠DMN+∠MDN=180°,即∠2+∠CNM+∠1+∠CMN+∠MDN=180°,∵∠CNM+∠CMN=90°,∠MDN=∠EDF=36°,∴∠1+∠2+90°+36°=180°,∴∠1+∠2=180°﹣90°﹣36°=54°.。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本节课通过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推理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产生混淆,教师需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清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3.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具,如直尺、三角板等。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例题。

3.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巩固环节进行训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如操场、教室地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平行线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呈现(10分钟)介绍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通过展示PPT和教具,讲解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平行线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在此过程中,可设置一些判断题,让学生上台板书答案,以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第3课时)课件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第3课时)课件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
10.2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A
l2 l1
B

1、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初步运用它们进行简单

的推理论证

2、经历判定直线平行方法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

表达推理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科 学态度,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1 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60°,
∠2=120°,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B与CD平行,理由如下:

E

∵∠1+∠3 =180°(邻补角定义), A
13
∴∠3=180°-60°=120°
C4 2
B讲 D授
∵∠2=120° (已知),
F
∴ ∠2=∠3=(等量代换).
∠1与∠2是同位角
新 知
b
.P
学 习
2
a 1
我们能得到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
∠1与∠2是同位角
新 知
b
.P
学 习
2
a
1
图中∠1=∠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与∠2是同位角

b
.P
学 习
2
a
1
图中∠1=∠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 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二用平行
线的判定方法1
例2:如图,已知∠1= ∠3,AC平分∠DAB你 能判断那两条直

酒泉市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2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课件

酒泉市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2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课件

第一章 有理数
1.4.2 有理数的除法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3分)计算6×(-2)-12÷(-4)的结果是D( ) A.10 B.0 C.-3 D.-9
2.(3分)计算(-12)÷【6+(-3)]的结果是D( ) A.2 B.6 C.4 D.-4
3.(3分)在等式(-8-K)÷(-2)=4中 , K表示的数是( D) A.1 B.-1 C.-2 D.0
8.(4分)用计算器计算 ,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2.78÷(-3)+36×(-1.8) ; 解 : 原式≈-63.87
(2)21.5+(-3.6)÷7×(-2.3). 解 : 原式≈22.68
9.(3分)小陈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上自西向东散步 , 40分钟前 , 他在一家超市西面1 400米的地方 , 现在他走到了这家超市东面1 800米的地方 , 那么他行走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_8_0__米.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角的度量与计算
新课探究
我们用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到终边位置的旋转量来度量 角的大小 , 旋转量用〞度”来表示.
把一个周角〔即它的旋转量〕 分为 360 等份 , 每一等份叫做 1 度 , 记做 1°.
(1)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
(2)先计算哪部分比较简便 ?并请你计算出结果.
(3)利用(1)中的关系 , 直接写出另一部分的结果.
(4)根据以上分析 , 求出原式的结果.
解:(1)前后两部分互为倒数 (2)先计算后一部分比较方便.
1 (4
+112
-178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2讲 平行线的判定(1)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2讲 平行线的判定(1)

第2讲平行线的判定(核心考点讲与练)一、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二、直线平行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考点一:平行公理及推论【例题1】(2019春•余姚市期末)已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不同的直线a,b,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a∥b,a⊥c,那么b⊥c B.如果b∥a,c∥a,那么b∥c C.如果b⊥a,c⊥a,那么b⊥c D.如果b⊥a,c⊥a,那么b∥c【变式训练1】(2018春•杭州期中)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③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④若a⊥b,c⊥b,则a与c的关系是平行;⑤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直线;其中正确的是.【变式训练2】(2020春•椒江区期末)如图,AB∥CD,AB∥GE,∠B=110°,∠C=100°.∠BF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考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例题2】(2021秋•平阳县期中)如图,下列条件中①∠1=∠2;②∠3=∠4;③∠2+∠5=∠6;④∠DAB+∠2+∠3=180°,能判断AD∥BC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变式训练1】(2021秋•余姚市期中)木条a、b、c如图用螺丝固定在木板α上且∠ABM =50°,∠DEM=70°,将木条a、木条b、木条c看作是在同一平面α内的三条直线AC、DF、MN,若使直线AC、直线DF达到平行的位置关系,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顺时针旋转20°B.木条b、c固定不动,木条a绕点B逆时针旋转160°C.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逆时针旋转20°D.木条a、c固定不动,木条b绕点E顺时针旋转110°【变式训练2】(2021春•拱墅区期末)如图,已知∠F+∠FGD=90°(其中∠F>∠FGD),添加一个以下条件:①∠F+∠FEA=180°;②∠F+∠FGC=180°;③∠FEB+2∠FGD=90°;④∠FGC﹣∠F=90°.能证明AB ∥CD的是()A.①B.②C.③D.④【变式训练3】(2021春•萧山区期末)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D∥BC的是()①∠1=∠2;②∠3=∠4;③∠2+∠5=∠6;④∠DAB+∠2+∠3=180°.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变式训练4】(2021春•怀安县期末)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3=∠A B.∠1=∠2C.∠D=∠DCE D.∠D+∠ACD=180°【变式训练5】(2021•下城区一模)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在直线m上,分别度量:①∠1,∠2,∠C;②∠2,∠3,∠B;③∠3,∠4,∠C;④∠1,∠2,∠3.可判断直线m与直线n是否平行的是()A.①B.②C.③D.④【例题3】(2021春•椒江区期末)如图,∠A=70°,O是AB上一点,直线OD与AB的夹角∠BOD为75°,要使OD∥AC,直线OD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度.【变式训练1】(2021春•鄞州区期中)如图,下列条件中:①∠BAD+∠ABC=180°;②∠1=∠2;③∠3=∠4;④∠BAD=∠BCD,能判定AD∥BC的是.【变式训练2】(2020秋•婺城区校级期末)如图,点E是BA延长线上一点,在下列条件中:①∠1=∠3;②∠5=∠B;③∠1=∠4且AC平分∠DAB;④∠B+∠BCD=180°,能判定AB∥CD的有.(填序号)【变式训练3】(2021春•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下列四个条件:①∠1=∠2;②∠C+∠ABC=180°;③∠C=∠CDE;④∠3=∠4,能判断AB∥CD的是(填序号).【变式训练4】(2021•柳南区校级模拟)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40°,则当∠2=度时,a∥b.【例题4】(2021春•槐荫区期末)点B,E分别在AC,DF上,BD,CE分别交AF于点G,H,∠AGB=∠EHF,∠C=∠D.求证:AC∥DF.【变式训练1】(2021春•乾安县期末)已知:如图,直线l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P,Q,PM垂直于l,∠1+∠2=90°.求证:AB∥CD.【变式训练2】(2020春•岱岳区期末)将一副三角尺拼图,并标点描线如图所示,然后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1)求证:CF∥AB;(2)求∠EFC的度数.【变式训练3】(2020春•麻城市校级月考)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若已知∠1=∠2,说明AB∥CD的理由.解:根据得∠2=∠3又因为∠1=∠2,所以∠=∠,根据得:∥.【变式训练4】(2020秋•温州月考)已知:如图,∠ACD=2∠B,CE平分∠ACD.求证:CE∥AB.【变式训练5】(2019春•秀洲区期中)如图,如果∠1+∠3=180°,那么AB与CD平行吗,请说明理由.类型一、平行公理及推论【例题5】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例题与讲解

平行线的判定例题与讲解

3平行线的判定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推理符号表示为:•// 1=/ 2,••• AB// CD.(位置关系),所以在推理过程中要先写(2)平行公理的推论: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②应用时,应先确定同位角及形成相等(数量关系)来确定两条直线平行,然后再写“两线平行”.a丄b, C丄b,贝U a / c;a/ b, c/ b,贝U a/ c.AB和CD是否平行,于是找来一根笔EGB和/ GFD的度数,就知道断.题中/ EGB和/ GFD是直线AB和直线CD(墙的上下边缘)被直线EF所截时形成的同位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只有/ EGB和/ GFD 相等时,墙壁的上下边缘才会平行.D答案:/ EGB和/ GFD相等时,墙壁的上下边缘才会平行.其依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判定定理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如下图,•••/••• AB// CD.谈重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①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是证明两直线平行的原始依据; 同位角的是哪两条直线;③本判定方法是由两同位角【例11工人师傅想知道砌好的墙壁的上下边缘直的木棍,如图所示将其放在墙面上,那么,他通过测量/ 墙壁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了.请问:/ 才会平行?你的依据是什么?解析: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常根据两条直线“两角相等”EGB和/ GFD满足怎样的条件时,墙壁的上下边缘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构成的角来判谈重点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①定理是根据公理推理得出的真命题, 可直接应用;②应用时,找准哪两个角是同旁内 角,使哪两条直线平行.(2)判定定理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符号表示:如上图, •// 2=/ 4,.・.AB // CD.【例2— 11如图,小明利用两块相同的三角板,分别在三角板的边缘画直线 AB 和CD ,这是根据 _________ ,两直线平行.解析:由题图可看出,直线 AB 和CD 被直线BC 所截,此时两块相同的三角板的两个最小角的位置关系正好是内错角,所以这是根据内错角相等,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的. 答案:内错角相等【例2-21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 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1) 平行线的定义(一般很少用).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6)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析规律如何选择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①在利用平行线的公理或定理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 旁内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构成的;②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关键是看与待证结论相关的同位角或内错角是 角是否互补.A .因为/B .因为/C .因为/D .因为/ A +/ D = 180 °C +/D = 180 ° A +/ D = 180 ° A +/ C = 180 °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AD // BC AB // CD AB // CD AB // CD错解:A 或B 或D错解分析:判定直线平行所需要的内错正解:C正解思路:/ A 与/ D 是直线AB 和CD 被直 角或同旁内角找不准.条件不能推出结 线AD 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因为 / A +/ D 论.葛本方法塔本能力=180° 所以 AB // CD.要分清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否相等,同旁内【例3】 如图,直线a , b 与直线c 相交,形成/ 1,/ 2,…,/ 8共八个角,请你填 上你认为适当的一个条件: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4. 平行线判定的应用 (1) 平行线的生活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平行线,其判定平行的方法也常在生活中遇 到.如木工师傅判定所截得的木板的对边是否平行, 工人师傅判定所制造的机器零件是否符 合平行的要求……对于生活中的平行线判断,关键是利用工具确定与平行有关的角是否相等, 是利用直角尺判断同位角是否相等 ,从而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2) 平行线在数学中的运用平行线判定方法在数学中的运用主要通过角之间的关系判定两条直 .线平行,进一步解决其他有关的问题.常见的条件探索题就是其应用之一. 探索题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题型,它具有开放性,所要求的答案一般不具有唯一性.解决探索性问题,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的 能力,而且能开阔视野,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释疑点判定平行的关键判定两直线平行,关键是.确定角的位置关系及大小关系.【例4— 11如图,一个零件 ABCD 需要AB 边与CD 边平行•,现只有一个量角器,测 得拐角/ ABC =120° / BCD = 60°这个零件合格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合格”或“不合 格”).DG. JB解析:要判断AB 边与CD 边平行,则需满足同旁内角互补的条件. / BCD = 60°,•••/ ABC + / BCD = 120° + 60° = 180°.••• AB // CD.•••这个零件合格. 答案:合格若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中的任意一个条件;若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一个条件;从其他方面考虑,还可以填 / 1= / 8, / 2 =/7, / 1 + /7= 180° / 2 +/8= 180° / 4 +/ 7=180° / 3+/ 8 = 180° / 2 + ./ 5= 180° / 1+/ 6= 180° 中的任意一个条件.答案:答案不唯一,如可填下列之一:/ 1 = / 5或/ 4 =/ 5或/ 3+/ 5 = 180°…【SOS 展创新磁用考虑,可填/ 1= / 5, / 2 = / 6, / 3= / 7, /.4 =/ 3= / 6, / 4=/5中的任意一个; 考虑,可填 ”考虑,可填 / 3+/ 5= 180° , / 4+/ 6= 180°中的比较常用的 AiE •••/ ABC = 120° ,【例4—2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 =/ D , / B =/ C,试判断AD与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是360°,结合已知条件得到 / A +/ B = 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AD // BC.解: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理由:•••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是360°•••/ A+/ B+/ C+/ D = 360°•// A= / D, / B= / C,•••/ A+ / B= 180°••• AD // 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考查四边形的内角和以及利用同旁内角互补,来判定两直线平行.。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方法,以及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这些判定方法,学生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方法,以及平行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判定方法,以及平行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图、观察、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0.2《平行线的判定》课件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0.2《平行线的判定》课件
c
1
a
2 b
练习3:在铺设铁轨时,两条直轨必须是平行的,如
图,已经知道∠2是直角,那么再度量图中已 标出的哪个角,就可以判断两条直轨是否平 行,为什么?
1 2 53
铁轨
4
枕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题1:你能判断练习本的横格线是否平行吗?
问题2:地图中这两段工农路和延安路所在的 直线平行吗?怎么判断?
A E
M
CF N
44°
44°
思 考:
如图:由1= 2, 可得出AB//CD吗?请说明理由。
E
A
B
1
2
C
D
F
练习2:
(1)从∠1=∠A,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 平行?根据是什么?
(2)从∠1=∠C,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 平行?根据是什么?
同旁边内角呢?
思 考 2:
如果1+2=1800 能判定a//b吗?仿照老师 方法2的书写格式,写出推理过程。
B
D
你学会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
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平行线的定义; 5 平行于第三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练习4:如图,已知∠1= ∠C, ∠2= ∠B
(1)由∠1= ∠C,你能得出哪两条 直线平行,为什么?
M
(2)由∠2= ∠B ,你能得出哪两条直
线平行,为什么?
D
(3)直线NM和直线BC平行吗 ?为什么?
解:(1)∵ ∠1= ∠C(已知)
B
A 2
∴MN∥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2= ∠B (已知)
N 1 E
C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经典例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经典例题

平行线的判定一、知识回顾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想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记做a∥b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二、典型例题例1:直线a、b、c中,a∥b,b∥c,则直线a与直线c的关系是()A.相交 B.平行C.垂直D.不确定解答:由于直线a、b都与直线c平行,依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推出a∥b,故选B.例2:下列说法中可能错误的是()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D.若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解答: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正确;B、应为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则可以做无数条,故本选项错误;C、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故本选项正确;D、若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直线垂直的定义,本选项正确.故选B.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及推论,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解答: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错误,应强调在同一平面内.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错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没有交点.C、正确.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错误,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选C.例4:(2010•桂林)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则∠3的同旁内角是()A.∠1 B.∠2 C.∠4 D.∠5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同旁内角的定义:“同旁”指在截线的同侧;“内”指在被截两条线之间.可据此进行判断.解答:由图知:∠3和∠2在截线EF的同侧,且都在被截直线AB、CD的内侧,所以∠3和∠2是同旁内角,故选B.例5:(2009•桂林)如图,在所标识的角中,同位角是()A.∠1和∠2 B.∠1和∠3 C.∠1和∠4 D.∠2和∠3分析:同位角就是: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同侧的位置的角.解答:根据同位角、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进行判断,A、∠1和∠2是邻补角,错误;B、∠1和∠3是邻补角,错误;C、∠1和∠4是同位角,正确;D、∠2和∠3是对顶角,错误.故选C.例6:(2009•台湾)图中有直线L截两直线L1,L2后所形成的八个角.由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条件可判断L1∥L2()A.∠2+∠4=180° B.∠3+∠8=180° C.∠5+∠6=180° D.∠7+∠8=180°分析:结合图形分析两角的位置关系,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解答:∵∠3+∠8=180°,而∠4+∠8=180°,∴∠3=∠4,∴L1∥L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B.例7: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数目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AD.A.1个B.2个 C.3个 D.4个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要结合图形认真观察,看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形成的角.解答:①因为∠1=∠4,所以AB∥CD.故此选项错误;②因为∠2=∠3,所以BC∥AD.故此选项错误;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故此选项正确;④因为∠1+∠2+∠C=180°,所以AB∥CD.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例8:如图,∠1=30°,∠B=60°,AB⊥AC.①∠DAB+∠B=多少度②AD与BC平行吗AB与CD平行吗试说明理由.分析:(1)由已知可求得∠DAB=120°,从而可求得∠DAB+∠B=180°(2)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D∥BC,∠ACD不能确定从而不能确定AB与CD平行.解答:①∵AB⊥AC,∴∠BAC=90°,又∠1=30°,∴∠BAD=120°,∵∠B=60°,∴∠DAB+∠B=180°(7分).②答:AD∥BC,AB与CD不一定平行.(3分)理由是:∵∠DAB+∠B=180°∴AD∥BC(4分)∵∠ACD不能确定(5分)∴AB与CD不一定平行.(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平行线的判定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会识别“三线八角”.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和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有关的说理问题.1.平行线及其基本性质(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直线AB,CD平行,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2)理解平行线概念的注意事项①两直线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一种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当已知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反之亦然;②“同一平面”是平行线概念的前提,因为在空间里,“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就是平行线;③两条线段平行或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基本性质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3)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1个 B.2个C.3个 D.0个解析:(1)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2)正确;(3)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因为如果这一点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答案:A2.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1)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如图,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l(相当于“基准线”)所截,①∠1与∠5分别在被截直线a,b的相同的一侧,并且位于直线l的同旁,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②∠5与∠3都在被截直线a,b之间,并且位于直线l的两旁(交错),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③∠5与∠4都在直线a,b之间,并且位于直线l的同旁,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2)对“三线八角”的理解①理解同位角要抓住一个“同”字,既“位置相同”,其意思是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和被截的两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同左或同右).②理解内错角要抓住“内”字和“错”字,即夹在被截直线之内和位于截线的两旁.③理解同旁内角要抓住“同”字和“内”字,即夹在被截两直线之内和位于截线的同旁.④上述三类角反映的是角与角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数量关系,因此,不论被截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都存在上述三类角.⑤这三类角总是成对出现的,且每一对角都有一条公共边.【例2】如图,(1)∠2与∠4是直线__________和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_所截而得的__________.(2)∠1与∠3是直线__________和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_所截而得的__________.解析:∠2与∠4的公共边是ED,另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是BC,EF,所以是直线BC,EF被ED所截;∠1与∠3的公共边是BC,另两边所在的直线分别是AB,ED,所以是直线AB,ED被BC所截.答案:(1)BC EF ED同位角(2)AB ED BC内错角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3-1】如图,推理填空.(1)因为∠A=__________(已知),所以AC∥ED( ).(2)因为∠2=__________(已知),所以AC∥ED( ).(3)因为∠A+__________=180°(已知),所以AB∥FD( ).(4)因为∠2+__________=180°(已知),所以AC∥DE( ).解析:因为要说明AC∥ED,所以第三条直线可以是AB,BC,DF,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三类角总是成对出现的,且每一对角都有一条公共边,若与∠A相等或互补的角的公共边在直线AB上,则顶点为E,于是∠A=∠BED;与∠2相等或互补的角的公共边在直线DF上,顶点为F,所以∠2=∠DFC,∠DFC+∠DFA=180°;同理可得∠A+∠AFD=180°时AB∥FD.答案:(1)∠BE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F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F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DFA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3-2】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b的是( ).A.∠1=∠3 B.∠2=∠3C.∠4=∠5 D.∠2+∠4=180°解析:本例可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采用排除法使问题得以解决.A中∠1与∠3为内错角,由∠1=∠3可得a∥b;C中∠4与∠5是两个相等的同位角,可得a∥b;D中∠2与∠4是两个互补的同旁内角,可得a∥b;只有B不能确定.答案:B4.平行线的画法(1)借助三角尺画平行线的基本步骤如下: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简单地说就是“两靠一移一画”.“两靠”:是指把三角板的一边靠在已知直线上,直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边上;“一移”:三角板靠在直尺上移动到已知点;“一画”:沿三角板的边缘画直线.如下图.(2)除上述画平行线的方法外,还可以借助方格纸来画平行线.如图中AB∥CD,EF∥MN 等.【例4-1】如图,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它的一组对边在长方形木板的边缘上,另一组对边中的一条边为AB,请用尺规作图,过点C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条边.分析: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一个平行四边形,只要保证过点C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条线段即可.解:过点C画出与AB平行的线段,如图.【例4-2】如图,请过点P画AB的平行线.分析:把线段AB看作一个4×2的长方形的对角线,再把点P作为一个4×2的长方形的顶点,按照相同的对角线的方向画出即可.解:如图所示,P C就是所要画的平行线.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1)定义法:根据定义两个角共涉及三条直线(或射线或线段),两角的一边分别在两条直线上,而另一边在同一直线上,两角有“共线边”是定义的实质,抓住“一边共线”便不难识别.(2)简化法:“简化”就是排除次要的部分,把复杂图形中需要识别的图形无关的部分略去不考虑,使隐藏于其中的基本图形显现出来,如图中的∠1和∠2是否是同位角?将∠1和∠2的两边描粗,可知两角无共线边,故∠1和∠2不是同位角.(3)分离图形法:把有一边共线的两角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两角关系便一目了然,如要找出下图中的用数字标注的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我们可以把有公共边的两角,从图中分离出来,形成如图所示的简单图形,这就容易识别出∠1和∠5是同位角,∠3和∠5,∠3和∠4,∠4和∠5是同旁内角,∠2和∠4是内错角.(4)形象感受法a.同位角的边构成形如字母“F”状.如下图,∠1与∠2为同位角.b.内错角的边构成形如字母“Z”状.如下图,∠M与∠N为内错角.c.同旁内角的边构成形如字母“U”状.如下图,∠M与∠N为同旁内角.【例5-1】如图,判断∠2和∠B是不是同位角.分析:本题易错认为∠2和∠B是同位角,其实∠2和∠B是由AF,AC,AB,BC这四条直线组成的,因而它不属于“三线八角”,即它们不是同位角.不难看出:∠1和∠B,∠EAC和∠B是同位角.解:不是.【例5-2】如图,∠1和∠2是哪类角?分析:首先找到构成这对角的三条直线a,b,c,其中c为截线,然后去掉无关的直线d,则原图简化成为下图,这样便知∠1和∠2为同位角.解:∠1和∠2为同位角.【例5-3】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MN所截,交于E,F两点,EG是一条射线,图中共有多少对同位角?有多少对内错角?有多少对同旁内角?分别指出这些角.分析:确定三线八角,关键是找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图中出现四条线,需要将它进行分解,这样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原图分解为如下两种情况:(1)图形(a)中有同位角2对,内错角1对,同旁内角1对.(2)图形(b)中有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2对.解:共有同位角6对,内错角3对,同旁内角3对,它们分别是同位角:∠MEG与∠EFD,∠GEF与∠DFN,∠MEB与∠EFD,∠BEF与∠DFN,∠AEM与∠CFE,∠AEF与∠CFN;内错角:∠GEF与∠CFE,∠AEF与∠DFE,∠BEF与∠CFE;同旁内角:∠GEF与∠DFE,∠AEF与∠CFE,∠BEF与∠DFE.6.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汇总常用的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如下:(1)用定义来判定,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判定.(3)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判定.(4)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判定.(5)类似于等式的性质,若a∥b,a∥c,那么b∥c,即用“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来判定.(6)用“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来判定.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较多,选用哪种方法来判定两直线平行,要根据已知和图形中的条件确定.(5)只有具备三条以上的直线平行时应用,(6)有两条垂线的时候应用,也可以用90°角作为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来判定.【例6-1】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2,直线AB和CD平行吗?为什么?分析:因为∠1和∠3是对顶角,所以∠1=∠3.因为∠1=∠2,所以∠3=∠2.根据同位角相等判定两直线AB与CD平行.解:平行.∵∠1=∠3(对顶角性质),∠1=∠2,∴∠3=∠2(等量代换).故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6-2】如图,∠α=∠A,∠β=∠B,判断MN与CD平行.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形特点,可选择的思路是:由∠A=∠α推出AB∥DC,由∠β=∠B推出AB∥MN,最后根据推论得到MN∥CD.解:因为∠A=∠α(已知),所以AB∥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因为∠β=∠B(已知),所以AB∥MN(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MN∥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7.两直线平行条件的实际应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三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在应用时关键是找准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生活实际问题中,经常会遇到平行线的判定.因此掌握好平行线的判断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1)从实际问题中抽取数学问题.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平行问题.(2)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判定方法.即根据不同角选择不同的判定方法.(3)根据相关的判定方法进行说明.【例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第一次向左拐45°,再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一段后,第二次向右拐45°,请判断这辆汽车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分析:画出图形,借助于图形理解“向左拐45°”、“向右拐45°”的含义.方向是否相同,即两个方向是否平行,可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解: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理由是: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EBC=∠DCF=45°,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BE∥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