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习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习题

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了《某某公报》。

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

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A.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B.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D.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2.下图为1960—1969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

据此可以推知( )A.两大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C.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D.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4.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

在这个时代,脚踏两只船”。

“脚踏两只船”是指(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5.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6.国家主席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演练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

自主练习四__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 _一、选择题1.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2. 20世纪中叶,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A. 抗战胜利洗雪百年耻辱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 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4.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下列哪对关系制定的()A. 祖国大陆与台湾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C. 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区D.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

这些自治区的建立()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D. 民族区域自治7.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政府,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 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8. (2012·江苏学测)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4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4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4-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安徽皖江最后一卷)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

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有些意见最终体现在正式的宪法文本中。

这一工作的开展( )A.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B.确保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C.体现了宪法草案中的社会主义原则D.完成了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的任务解析:据材料“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可得出群众参政的民主政治,A项正确。

答案:A2.(2018·北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1948年5月,中国民主同盟临时总部响应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认为政治协商和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是民盟“一贯的奋斗方针”,并明确提出新政协应由“中央来召集”。

这说明( )A.民盟由参政党转变为执政党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解析: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主要是筹备新中国的建立,而且政协会议得到了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这充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民意基础扩大,B项正确。

答案:B3.(2018·江苏扬州中学5月质检)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

这表明(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位副主席3 3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9 27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C.中共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D.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与材料中“机构”“组成人员”相符,C项正确。

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

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2016·衢州学考加餐练)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反映了苏联的官方态度答案 B解析从题干可知,对于新中国成立,该报没有评论其“好坏”,A、C项带有明显的态度倾向,故错误;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苏联对于新中国成立应该是欢迎的,故D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亚洲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故B项正确。

2.(2016·宁波学考加餐练)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

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 B解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共两党及民主党派就抗战胜利后怎样和平建国而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时国民政府为中国中央政府,首都在南京与题干中“定都北平”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是为新中国成立而进行的组织筹备会议,其主要内容为定都北京、确立国家性质等,故B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确立政治制度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涉及定都问题,故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纠正党的“左”倾错误,不涉及定都问题,故D项错误。

3.(2016·余姚学考加餐练)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性质开始有了变化。

“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答案 C解析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它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1.(2016·苏州一模)“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

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2.(2016·泰州一模)右图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图标,对西藏自治区成立解读正确的是()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②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③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③3.《中国民主政治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目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

”从中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有()①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②代表具有广泛性③体现人民当家作主④呈现出渐进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4.(2016·南通、扬州三模)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

”这一讲话()A.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C.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D.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5.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总纲第二十八条修改如下(见下表),这一修改()修改前:“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修改后:“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A.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B.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C.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6.下图为浙江东阳新闻网报道的永乐自然村村民蒋有军收藏的《一辈子第一回》选举宣传画和广西梧州日报报道某市民收藏的《选民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16年6月24日,国家主席在出席某某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时指出:“弘扬‘某某精神’……全面推进某某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

”材料中的“某某精神”()A.致力于营建睦邻友好B.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C.体现了新型国家关系D.促进了亚洲各国友好2. 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这说明( )A.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某某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均为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政府积极探索人民当家做主的实施途径D.新中国成立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具备3.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道: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

现在证明是需要的。

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 )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B.有利于扩大某某政治的基础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4.“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

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5.美国《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文中的历史事件(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某某和法制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6.“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某某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1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1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周恩来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在战略上要联合一致,但任何国家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干涉他国的内政。

这表明( )A.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不利于维护国家利益B.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社会主义国家间也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反对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解析】选C。

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在战略上联合一致,同时任何国家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干涉他国的内政,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间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正确。

2.从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毛主席先后任命了14名大使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去向看,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其余派往中立国和印尼、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从出身看,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

这表明当时的外交( )A.以巩固主权为要务B.受制于国际形势C.意识形态色彩较浓D.服务于军事斗争【解析】选C。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14名大使”“有8人派往社会主义国家”“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明显不正确;B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如C表述准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加固训练】(2016·永州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选D。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故D正确。

3.(2016·河北名校联考)周恩来在1953年对回国述职的驻缅甸首任大使姚仲明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必做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必做训练 新人教版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3·江苏·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

B、C、D三项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

故正确答案选A。

2.(2013·南通)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答案] C[解析] 题干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特点,C项最能体现该特点。

A、B、D三项都是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内容,但与题意不符合。

3.(2013·江苏压轴卷)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非共产党人士3人;56名委员中,非共产党人士27人,几乎占一半。

这则材料说明( )A.民主党派取得执政地位B.共产党领导地位动摇C.多党制在中国形成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加强[答案] D[解析]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组成,非共产党人士占了一半,委员几乎占一半,这体现了D项所述;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2013·扬州)有这样一则长诗:“……祖国,您在哪里?……在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笔里,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里,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提升练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某某模拟)新中国成立初形象地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三大外交政策()A.一直到今天仍然适用B.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C.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D.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尊敬【解析】选B。

三大外交政策倾向于靠向社会主义苏联,疏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故B正确。

【加固训练】1952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院系调整,撤销合并了大部分院校的英语科系,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语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 477人。

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人才需求增加B.“双百”方针的提出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解析】选D。

材料中提到20世纪50年代各大院校撤销合并了英语科系,缩减德语、法语等语种,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语系人数却大幅增加,说明这一时期的院系调整主要减弱了同英法德等西方国家的联系,加强了与苏联之间交往,与外交政策有关,故D正确。

2.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

”材料中的现象突出反映了当时我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解析】选C。

由题目中的信息“1950年……市军管会……收回……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可知应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故C正确。

3.“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为此,中国()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改善同日本的关系C.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D.参加不结盟运动【解析】选A。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

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日照模拟)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某某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某某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某某,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

”这表明美国( ) 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遇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某某独立对新中国施压C[根据材料“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某某,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可知,美国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会对印度等国家产生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

]2.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A[周恩来讲话中认为,“就外交工作来说”,区别不同国家的“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说明他的这一思想突破了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界限,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于1953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外交思想尚未成为外交指导原则,故D 项错误。

]3.(2017·某某质检)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A[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英国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美国的威慑力,与中国建立“半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后

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后达标检测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

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解析:选B。

据材料“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可知反映出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故B项正确。

2.(2016·某某某某高三模拟)1949年指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某某国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A。

材料强调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符合“另起炉灶”的内容,故A项正确。

3.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

”材料中的现象突出反映了当时我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解析:选C。

由题目中的信息“1950年……市军管会……收回……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可知这应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效演练人民版【模拟预测】1.(2017·某某重点中学联考)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为新某某主义即人民某某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某某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解析】选A。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A正确。

2.(2017·某某模拟)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

此报告的背景是( )A.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宪法C.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D.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解析】选C。

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1956年,故A错误;1954年10月,《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已经诞生,故B错误;通过“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可知法制建设的迫切性,故C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故D错误。

3.(新题速递)它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某某政治建设的新篇章。

材料中的“它”( )A.见证了社会转型的巨变B.开创了某某政治的先河C.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D.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解析】选A。

据材料“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某某政治建设的新篇章”可知,它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见证了社会转型的巨变,故A正确。

4.(新题速递)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某某的模式。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知能强化练1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知能强化练1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

知能强化练(十四)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D[时间是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与苏联结盟,所以此时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在外交上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所以不会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的特殊利益,故B项错误;此时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的是经济封锁,“一五”计划主要是接受苏联的援助,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包括苏联,正是这一政策使得英国考虑经济与政治的利益,才率先承认中国,故D项正确。

]2.(2019·湖南怀化模拟)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这个政策有利于(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C[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是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即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项错误;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文装的解放军”,说明周恩来主张在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 项正确;中苏建交标志着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D项错误。

]3.(2019·广东汕头模拟)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小综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小综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小综合1.新中国某某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时期知识定位某某法制的确立(1949~1956年) 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某某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某某法制的破坏(1956~1976年) “文化大革命”——践踏破坏(1)原因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②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③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的错误,推波助澜(2)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某某法制的健全(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某某法制建设——健全完善(1)平反冤假错案(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3)健全法律体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4)基层某某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在农村,2.祖国统一3.新中国的外交(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外交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扬眉吐气:1971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2)跨洋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某某调研)在中华人民某某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某某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某某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

这说明当时中国( )A.爱国统一战线聚人心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解析:依据材料“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某某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某某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可知,中国共产党吸收各某某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新政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D 项正确。

答案:D2.(2018·某某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X,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

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监督职能,据题干材料信息,材料主要说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材料无涉及,排除。

答案:B3.(2017·某某二模)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某某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某某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如下表。

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B.新某某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某某统一战线性质解析: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2016·衢州学考加餐练)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反映了苏联的官方态度答案 B解析从题干可知,对于新中国成立,该报没有评论其“好坏”,A、C项带有明显的态度倾向,故错误;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苏联对于新中国成立应该是欢迎的,故D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亚洲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故B项正确。

2.(2016·宁波学考加餐练)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

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 B解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共两党及民主党派就抗战胜利后怎样和平建国而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时国民政府为中国中央政府,首都在南京与题干中“定都北平”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是为新中国成立而进行的组织筹备会议,其主要内容为定都北京、确立国家性质等,故B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确立政治制度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涉及定都问题,故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纠正党的“左”倾错误,不涉及定都问题,故D项错误。

3.(2016·余姚学考加餐练)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性质开始有了变化。

“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答案 C解析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它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故C项正确。

4.(2016·奉化学考检测)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 C解析1912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形式上确立了民主政体,革命果实为北洋军阀所篡夺,故A项错误;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是一种党派间的合作制度,而非主权在民,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代表来自人民,而且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力,是人民主权在新时期的成功应用,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种民族自治制度,不具有普遍性、广泛性,故D项错误。

5.(2016·余杭学考加餐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B.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它维护了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D.它适合中国国情从未被修改答案 B解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可追溯至晚清的《钦定宪法大纲》,故A项错误;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中国政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够稳定,故C项错误;宪法在后来多次被修改,故D项错误。

6.(2016·杭州学考加餐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十五大 B.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C.中共十六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答案 D解析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7.(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 )①“一国两制”②港人治港③高度自治④社会主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特点,根据所学知识,①②③项正确,第④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8.(2016·普陀学考加餐练)“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

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

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

”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B.新中国成立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分析可知是指香港回归,故选C项。

9.(2016·定海查缺补漏)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答案 C解析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是正常外交活动,不能体现出中国欲摆脱两极格局影响,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思想于1953年提出,故B项错误;新中国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束缚,具有灵活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故D项错误。

10.(2016·绍兴学考加餐练)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A.提出“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日邦交正常化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 B解析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故B项正确;“一边倒”方针,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01年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D项错误。

11.(2016·舟山学考加餐练)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

据此可知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去殖民化B.政治中立C.经济独立D.区域集团化答案 A解析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根据材料中“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得出反对殖民主义,故A项正确;政治中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经济独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万隆会议虽然推动经济合作,但是尚未形成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

12.(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

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答案 A解析《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项正确;直到1979年中美两国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故D项错误。

13.(2016·丽水学考加餐练)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 )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B.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答案 D解析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故A项错误;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故B项错误;1950年中苏关系友好,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友好,2001年中俄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

14.(2016·宁波学考加餐练)对下列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答案 C解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推动全球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故A、B项错误;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加入WTO、承办奥运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故C项正确;加入WTO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无关,故D项错误。

15.(加试题)(2016·海宁学考加餐练)1949年初,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答案 C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16.(2016·绍兴学考加餐练)新中国成立,逐渐构建起新的法律体系,保障人民权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旧中国法律体系构成比较(1)分析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

《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概括材料二中提高妇女地位的方式和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特点:与旧中国相比,法律体系更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方式: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

特点: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原因:法律制度的完善,男女平等的思想。

解析(1)从表格里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法律体系比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多出了《社会法》《经济法》,说明新中国法制建设更全面。

(2)第一小问可以直接归纳材料二得出,“《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说明提高妇女地位的方式是立法;第二小问考查特点,材料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第三小问需要分析原因,可以结合法制的不断完善和男女平等思想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