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读本》校本教材

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读本》校本教材

传统节日文化读本小学.言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 19 岁考公费留学, 20 岁出国去。

到了 27 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

28 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

不到 30 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凭 13 岁之前受的国学教育基础!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今天,在浮躁和喧哗中我们丢失了什么?仅仅是泛黄的书页,化尘的古人吗?我们丢失的是精神,传统文化的精神。

新时代呼唤多元文化,呼唤文化的融合,但多元和融合就等于丢失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国家被尊重被认同,在于它能坚守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民族个性民族特色。

全球化不意味要对本民族传统漠视和丢失,而是让中国更正国化。

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不会只记得12 月25 日而忘了除夕,不会只记得 2 月 14 日而忘记了七夕。

了解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也许你会渐渐喜欢。

这本小册子只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撷取了几朵小浪花,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嬉戏海边,也许你会有些不同的感受。

漂泊是天上的云回归是地上的河寻梦者的扁舟摇曳出万古风情、/. —前言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在深感自豪的同时更应继承使之发扬光大,以成为未来世界文化的中坚。

但因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它涵盖了自然、社会、人体自身、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常常令人望而生畏,扼腕兴叹,难怪被一些人评为巨大的历史包袱。

传统节日校本教材

传统节日校本教材

第一节节日的由来中国节日由来,大体的节日起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历法节气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

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

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

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

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

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

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二、原始崇拜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

龙图腾崇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

“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

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三、禁忌迷信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

小学《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传统节日文化读本目录序言前言认识传统文化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春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清明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6)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2)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其它传统节日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49附录 (64)后记海棠没有在夜色里绽放林中也没有梅花或雪莲守望了千年的沉默依旧是绿色的无言那么这路上徘徊的寻梦者可否拥有梦里忧伤的自由可否有拣尽寒枝的自守呵护夜的安宁守望绿色的风序言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

在一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认知不足。

“从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大都给了一个中性的回答,对中国古典文献、艺术和习俗也很模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传统文化中不需要被消解的是否都被消解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已经牢靠?还是有很多疑问的。

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

校本课传统节日

校本课传统节日

高一语文校本课第十课时:传统节日一、春节(一)名称: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俗称“过年”。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夏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二)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百姓。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惊惶失色,狼狈而逃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里啪啦"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走亲访友。

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校本教材之中秋节与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校本教材之中秋节与重阳节

新华一小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铭记传承发扬创新2012年09月中国传统节日《校本教材》目录第一章中秋节第一节:中秋节简介第二节:中秋节的起源第三节:丰富多彩的中秋节习俗第四节:中秋节诗词欣赏第五节:形式多样的中秋节实践活动第二章重阳节第一节重阳节简介第二节重阳节起源第三节重阳节的习俗第四节重阳节诗词欣赏第五节重阳节实践活动第一章中秋节第一节中秋节简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营丘镇中学校本课程传统节日教材

营丘镇中学校本课程传统节日教材

营丘镇中学校本课程“传统节日教育”传统节日情中华民族魂昌乐县营丘镇中学前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

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和弘扬好节日文化,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发挥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解放后国庆节、元旦等也逐渐成为我们的传统节假日。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节日资源的教育功能,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编写了本教材,力图通过课程实施取得教育实效。

限于水平,迫于时间,难免粗陋。

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社会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目录总则 (1)营丘镇中学传统节日教育计划 (3)第一课春节 (4)第二课清明节 (8)第三课端午节 (10)第四课重阳节 (15)第五课中秋节 (20)第六课国庆节 (24)总则民族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的纪念日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应当很好加以利用。

学校应当逐步确定“一节日一教育主题”,使学生受到各种良好的教育。

学校要通过入团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以及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等,使育人活动系列化、经常化、制度化、生活化。

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中国的传统节日

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中国的传统节日

贾罕小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贾罕小学前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

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和弘扬好节日文化,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发挥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解放后国庆节、元旦等也逐渐成为我们的传统节假日。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节日资源的教育功能,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编写了本教材,力图通过课程实施取得教育实效。

限于水平,迫于时间,难免粗陋。

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社会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目录前言…………………………………………………………………开发纲要……………………………………………………………第一课春节…………………………………………………………第二课清明节………………………………………………………第三课端午节………………………………………………………第四课重阳节………………………………………………………第五课中秋节………………………………………………………第六课国庆节………………………………………………………开发纲要为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时代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校本纲要

《中国传统节日》校本纲要

《中国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介绍课程名称:《中国传统节日》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授课教师:王兰授课对象:初一学生开发教师:王兰所在学校:北戴河三中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中学生必修类课程之一。

2.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上下5000 年的历史,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有着许多精彩的文化内容,它包括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娱乐文化等,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间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内容,在国家课程很少涉及,所以现在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是非常少的,为了让学生更多更早地了解其精华,我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有益补充,从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结构。

本课程通过教师介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学习来解决疑惑。

学生通过搜集信息、考察来感知中国传统节日。

三、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增进社会与文化参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培养文化生活的兴趣与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课元宵节第二课春龙节第三课社日节第四课打春第五课上已节第六课寒食节第七课清明节第八课端午节第九课夏至第十课乞巧节第十一课中秋节第十二课中元节第十三课重阳节第十四课寒衣节第十五课下元节第十六课腊日第十七课祭灶节第十八课冬至第十九课小年第二十课除夕第二十一课春节第二十二课检测考察四.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一)学习方式课上学习与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组织活动相结合。

2024年谈《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

2024年谈《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

谈《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一、课程目标(一)我校博·雅教育校本课程总目标我校的博·雅教育校本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和乡土教育资源为蓝本,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培养知书达礼、文明守规、自主好学、阳光健康的小学生为总目标。

(二)《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1.了解、掌握中华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节日文化的内涵,践行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习俗,并能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

从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2.能够记忆和理解中华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节日的传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节日传说的丰厚意蕴。

3.能够背诵一些中华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节日相关诗词,并能够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4.体验“诵读节日经典——探究学习——实践导行”的学习过程。

二、编排体系(一)教材的架构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博文、约礼、善行”的办学理念,开发校本教材《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本教材体现“文化传承”和“体验活动”课程的特点,内容的选择和呈现突出文化性、实践性,注重将节日文化内涵与活动过程、方法、技能融合起来,设计具有趣味性。

本校本教材介绍的主要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主要节日的简说、传说、习俗、相关诗歌、谚语及体验活动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开展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索,使其能真正承担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重任。

校本教材《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上、下册各15课,每课需2课时完成。

传统节日校本教材

传统节日校本教材

主编:XXXX副主编:XXX XXX编委:XXXX XXXX XXXX目录第一课春节 (3)第二课元宵节 (6)第三课清明节 (9)第四课端午节 (12)第五课重阳节 (15)第六课中秋节 (18)第一课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释义: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起源: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相关传说: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

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

“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

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习俗:包年饺、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

1、去年的春节是几月几日?2、你还知道春节的哪些习俗?3、有关春节的诗句还有哪些?4、你的春节是怎样过的?第二课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释义: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校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春节1.1 教学目标了解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编写对联和贴对联的方法。

体验剪纸和做灯笼的技巧。

1.2 教学内容春节的起源和传说。

春节的传统习俗,如放鞭炮、贴对联、拜年等。

剪纸和做灯笼的技巧。

1.3 教学方法讲授春节的起源和传说。

分组讨论春节的传统习俗。

示范剪纸和做灯笼的技巧,学生跟随实践。

1.4 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和传说资料。

对联模板和剪刀、红纸等剪纸材料。

灯笼制作材料。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剪纸和做灯笼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编写对联的能力。

学生对春节习俗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章:清明节2.1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扫墓和祭祖的意义。

体验踏青和放风筝的乐趣。

2.2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起源和传说。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扫墓、祭祖、踏青等。

放风筝的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授清明节的起源和传说。

实地考察扫墓和祭祖的过程。

示范放风筝的技巧,学生跟随实践。

2.4 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和传说资料。

扫墓和祭祖的实际操作材料。

风筝制作材料。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放风筝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的态度和表现。

第三章:端午节3.1 教学目标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包粽子和做香囊的方法。

体验赛龙舟的乐趣。

3.2 教学内容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做香囊、赛龙舟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分组讨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示范包粽子和做香囊的方法,学生跟随实践。

3.4 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和传说资料。

粽子和香囊的制作材料。

赛龙舟的实际操作材料。

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包粽子和做香囊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参与赛龙舟的态度和表现。

学生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中秋节4.1 教学目标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学习赏月和吃月饼的意义。

体验猜灯谜的乐趣。

4.2 教学内容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3)清明节与端午节

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3)清明节与端午节

新华一小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铭记传承发扬创新2012年09月中国传统节日《校本教材》目录第五章清明节第一节:清明节简介第二节:清明节的起源第三节:丰富多彩的清明节习俗第四节:清明节诗词第五节:清明节的纪念方式第六章端午节第一节端午节简介第二节端午节习俗第三节端午节诗词欣赏第四节端午节文化内涵解读第五章清明节第一节清明节简介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释义清明:qing ming ①清澈明净:月夜清明。

②清醒明白:神志清明。

③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天下清明|生于清明之世。

④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日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起源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

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

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风俗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

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中国的传统节日

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中国的传统节日

贾罕小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贾罕小学前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

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和弘扬好节日文化,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发挥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解放后国庆节、元旦等也逐渐成为我们的传统节假日。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节日资源的教育功能,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编写了本教材,力图通过课程实施取得教育实效。

限于水平,迫于时间,难免粗陋。

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社会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目录前言…………………………………………………………………开发纲要……………………………………………………………第一课春节…………………………………………………………第二课清明节………………………………………………………第三课端午节………………………………………………………第四课重阳节………………………………………………………第五课中秋节………………………………………………………第六课国庆节………………………………………………………开发纲要为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时代精神。

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中国的地传统节日

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中国的地传统节日

贾罕小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贾罕小学前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

深挖传统节日内涵,建设和弘扬好节日文化,创新节日活动形式,发挥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解放后国庆节、元旦等也逐渐成为我们的传统节假日。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节日资源的教育功能,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编写了本教材,力图通过课程实施取得教育实效。

限于水平,迫于时间,难免粗陋。

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社会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目录前言…………………………………………………………………开发纲要……………………………………………………………第一课春节…………………………………………………………第二课清明节………………………………………………………第三课端午节………………………………………………………第四课重阳节………………………………………………………第五课中秋节………………………………………………………第六课国庆节………………………………………………………开发纲要为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时代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教本(欣赏篇)

中国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教本(欣赏篇)

中国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教本(欣赏篇)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教育传承和宣传,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编写了《中国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教本(欣赏篇)》,旨在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教材内容本教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古代文化与艺术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和演变,培养他们对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

2. 传统节日与俗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俗的起源和意义,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通过讲解节日和俗的背后文化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3. 文化名人与经典著作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经典著作,如孔子、屈原、杜甫等。

通过研究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4. 古代建筑与工艺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和工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如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

通过研究古代建筑和工艺,学生将更加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造型美和工艺精湛。

编写目的与意义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编写《中国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教本(欣赏篇)》,我们旨在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的瑰宝。

2. 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通过研究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3. 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育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热爱,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教本(欣赏篇)》旨在让学生通过研究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小学校本教材《我们的节日》

小学校本教材《我们的节日》

小学校本教材《我们的节日》
XXX校本课程
第一期:丰富多彩的节日
我们的家乡富饶美丽,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节日吗?让我们一起制作一期电视节目吧!
一、小记者们提出问题并设计节目方案
我们要采访哪些问题呢?
1.你知道的节日有哪些?分享你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2.谈谈你所熟知的节日活动。

二、走进社会,贴近生活,进行采访和拍摄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年画、装电池,装饰居室。

除夕夜全家人欢聚一堂,享用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
称为“守岁”。

次日开始,大家会拜访亲朋好友,祝福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拨动电源开关,打开摄像机,按下录像按钮,就可以选择所需素材进行录制了。

探索新干线
1.采访长辈,了解春节的来历。

2.讨论:你熟悉的节日有哪些活动?
三、回到电视台制作室,进行节目素材的后期合成
1.检查素材。

2.整理修订文字稿本。

3.剪辑画面和声音,将片段组合成一个整体。

使用会声会影Ulead 影片剪辑软件,具有成批转换功能和捕获格式完整的特点。

它还具有图像抓取和编辑功能。

第二期:五花八门的俗
俗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性。

我们生活的城市融合了安庆八县各地的俗,你知道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俗吗?让我们一起找找,记录下来,拍下来。

二月
XXX校本课程。

中学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

中学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

民族文化教育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春节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有哪些2、知道春节来历3、身体力行过一个祥和低碳的春节4、课时:2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文名称:春节外文名称:Spring Festival其它名称:正月初一春节日期范围: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基本简介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欢度春节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开发纲要……………………………………………………………第一课春节…………………………………………………………第二课清明节………………………………………………………第三课端午节………………………………………………………第四课重阳节………………………………………………………第五课中秋节………………………………………………………第六课国庆节………………………………………………………开发纲要为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时代精神。

现制订活动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意蕴,把握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实质,使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二、教育目标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育内容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日。

四、教育形式1、通过访谈,讲故事比赛,经典诗词诵读,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把“传统节日教育”列入校本教材的重要内容,有机地引入校本教材,引入课堂,引入课外活动之中,使潜在的功能变为现实的教育功能。

3、利用纪念祠等公共场所及民间大型节庆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社区实践活动。

4、通过广播站、班刊、校刊、标语等等平台,加强传统节日教育的舆论宣传工作民族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的纪念日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应当很好加以利用。

我校逐步确定“一节日一教育主题”,使学生受到各种良好的教育。

学校要通过入团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等,使育人活动系列化、经常化、制度化、生活化。

五、具体措施:1、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教育资源。

对传统节日进行梳理,对其教育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如春节——感恩、元宵节——团圆、清明节——缅怀先贤、拓展文明、亲近自然、端午节——爱国情怀、中秋节——爱家孝亲、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

2、确定“一节日一教育主题”。

如五四青年节——永远跟党走、党的生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军节——向最可爱的人学习、教师节——尊师重教、国庆节——祖国在我心中。

3、通过入团、升旗仪式,以及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到敬老院义务劳动等,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等。

六、主要工作1、我们将一年中的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整理出来,使活动时间、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开展工作。

我们将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工作,努力打造出“一条爱国主线,串起多彩亮点”的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

2、重视挖掘工作。

深入挖掘节日的教育因素,适时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成功体验,达到抒发真情,感恩祖国,奉献社会的目的,形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念。

3、突出传统节日。

像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把他们继承下来。

我们深入挖掘其传统的教育因素、文化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教育意义。

4、加强传统项目。

像“学雷锋活动月”、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等传统教育项目,我们不但继承好原有的教育作用,还要开拓出更宽更广的教育作用。

5、加强内引外联。

内部通过入团宣誓、升国旗仪式,外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共建、志愿服务活动等,努力拓宽节日教育活动渠道,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等。

七、使育人活动系列化、经常化、制度化、生活化。

1、系列化:对今年的节日进行统一的整理,排成一览表,深入挖掘出一条主线的系列化教育。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应该以其为主线,其他的为辅助。

2、经常化:提前安排,注重过程,把握时机,加强指导,注意提升。

3、制度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加强管理,评价总结;表彰奖励,通报批评。

4、生活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用学生力所能及,还能理解接受的方式组织活动,使学生既受到教育,又能愉悦身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八、组织领导组长:杨勇组员:高亮于永林屈宗诗阴猛吴立平第一课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释义: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起源: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相关传说: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

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

“年”晚上来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

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习俗:包年饺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节假日教育活动设计《网络上过春节》一、简介本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题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必要的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发挥“穿针引线”的导向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声、色、光、形并茂的网络资源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辽阔的视窗,也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而迅速便捷的网上学习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尝试自主探究型教学成为可能。

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

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二、教学目标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师生搜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查找相关网站的网址;教师把有关资料下载到局域网中进行整理并制作出全新的学习网页;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具备利用Internet在网上浏览、收集种类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1、在悠扬的民乐《茉莉花》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动情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板书课题)3、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点评:悠扬的民乐渲染出古朴清新的氛围,多彩的画面宛如在学生眼前展开了一幅民族风俗的长卷,学生沉睡的记忆被唤醒,对民族风俗文化的亲近、向往之感油然而生。

(二)网络学习,认识春节1、(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同学们,大家最喜欢的春节到了,让我们一起走入欢快的春节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教师制作的“春节网”浏览学习,该网站的主要板快为:美丽传说、缤纷饮食、多彩活动、心情故事)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①讲一讲春节的传说;②演一演春节的活动;③画一画春节的景象;④谈一谈春节的经历;⑤……3、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4、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读网上“心情故事”中的《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谈谈感受。

5、请学生再进行“猜猜看”活动,师动情总结: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

(配乐《常回家看看》)注意: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网上搜索水平及语文阅读水平有限,应在课前精选相关资料,自建了板快分明、富有童趣、便于阅读的虚拟网站。

学生如鱼得水般畅游在网络世界,领略着春节丰富的民风民俗。

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更使课堂高潮迭起,充满了春节欢快热烈的气息。

(三)了解其它传统节日1、教师提供以下网址,请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一个传统节日自由浏览:略忽略.nationculture.666/略忽略.chinesefolklore.666/略忽略/yxj/index.htm略忽略/ch-jieri/index.htm略/info/jr/6/dwj.htm略忽略/815/index.html2、选择同一内容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作展示准备。

3、各小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汇报。

点评:对于其它的传统节日,本课教学仅要求学生有所了解。

所以,我们提供了一些相关网址,让学生直接上因特网浏览学习,广泛涉猎我国的民风民俗,学生收获颇为丰盛。

而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共享了各自的学习成果,也弥补了个体学习的空白和缺漏。

(四)课外延伸,编辑小报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办一期电脑小报。

第二课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释义: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