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电子教案十二课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0b808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8.png)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章节一: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
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程。
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1.2 教学内容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概念。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程。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章节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组成2.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掌握各种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学会硬件设备的选型和配置。
2.2 教学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各种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硬件设备的选型和配置。
章节三: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组成3.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成。
掌握各种软件的作用和功能。
学会软件的选型和配置。
3.2 教学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组成。
各种软件的作用和功能。
软件的选型和配置。
章节四:计算机控制算法4.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
掌握常见控制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学会算法的选择和实现。
4.2 教学内容计算机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
常见控制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算法的选择和实现。
章节五: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应用实例5.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应用领域。
掌握应用实例的设计和实现。
学会应用实例的调试和优化。
5.2 教学内容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应用领域。
应用实例的设计和实现。
应用实例的调试和优化。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章节六:传感器与执行器6.1 教学目标理解传感器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熟悉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掌握执行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6.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温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执行器的类型(如电机、液压缸等)及工作原理。
章节七: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7.1 教学目标理解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基本概念。
掌握两种控制方式的原理和应用。
学会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
7.2 教学内容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基本概念。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原理和应用。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b78f7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f.png)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第一章: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概述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领域。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 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1.3 教学内容1.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
2.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程。
3.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分类。
4.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应领域。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1.5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第二章: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2.2 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 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
2.3 教学内容1.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3.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5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第三章: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包括控制器的设计、控制算法等。
3.2 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
2. 掌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控制算法。
3.3 教学内容1.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概述。
2. 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3. 控制算法及其实现。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其应用。
3.5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
第四章: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应用案例分析4.1 课程简介本章通过典型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d377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4.png)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第一章: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
2. 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程。
3. 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1.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概念。
2.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程。
3.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应用领域。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应用领域。
1.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发展历程的掌握。
3. 考察学生对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应用领域的了解。
第二章: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2.1 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 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3. 学会分析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
2.2 教学内容1.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 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3.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3. 实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
2.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对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对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分析的能力。
第三章: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3.1 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2. 理解模拟量和数字量的概念。
3. 学会分析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
3.2 教学内容1.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2.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概念。
3.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分析。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模拟量和数字量的概念。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电子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电子](https://img.taocdn.com/s3/m/925857eab0717fd5360cdcf7.png)
绝缘杆 接线柱
手柄 转轴 弹簧 凸轮 绝 缘 垫板 动触片
静触片
(a)
QS (b )
图1-35 HZ10系列组合开关结构图 (a) 外形; (b) 电气符号
课程回顾和小结 1、低压电气的概念 2、刀开关的结构与动作原理
思考题和作业: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1、2、3 四、简答题:1、2
教学反思: 由于能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学生兴趣还好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课题名称 常用低压电气
教学目的
①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具有合理选择、使用主要控 制电器的能力。
②熟练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具有阅读和分析电 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的能力
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具有合理选择、使用主要控制电器 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
教学难点
2节课
等。
吉安市中等专Leabharlann 学校【教学过程】电子教案
2 刀开关 刀开关又称闸刀开关, 是结构最简单的手
动电器, 如图1-32所示, 由静插座、 手柄、 动触 刀、 铰链支座和绝缘底板组成。 刀开关在低压电 路中用于不频繁接通和分断电路, 或用来将电路 与电源隔离。
按极数不同刀开关分单极(单刀)、 双极 (双刀)和三极(三刀)三种, 单刀和三刀在电 路图中的符号如图1-32所示。
课时数
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
机械控制课程设计书
![机械控制课程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8386837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9.png)
机械控制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机械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器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一定的机械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机械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策略、控制器设计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机械控制概述,介绍机械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第二章:控制策略,讲解常用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3.第三章:控制器设计,介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模拟控制器和数字控制器。
4.第四章: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机械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控制策略。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讨论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控制原理》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技术手册和案例分析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和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调试。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电子教案十课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电子教案十课](https://img.taocdn.com/s3/m/c85cc69702d276a200292e80.png)
图2-3 实现点动的几种控制线路
多地点、多条件连锁控制
有些机械和生产设备,由于种种原因,常要在两地或两个以 上的地点进行操作。例如:重型龙门刨床,有时在固定的操作 台上控制,有时需要站在机床四周用悬挂按钮控制;自电梯,人 在电梯厢里时由里面控制,人未上电梯厢前在楼道上控制;有 些场合,为了便于集中管理,由中央控制台进行控制,但每台设 备调整检修时,又需要就地进行机旁控制等等。 用一组按钮可一处进行控制,不难推想,要在两地进行控制, 就应该有两组按钮,而且这两组按钮的连接原则必须是:常 开按钮要并联,即逻辑“或”的关系;常闭停止按钮应串联,即 逻辑“与非”的关系。图2-4所示就是实现两地控制的控制 电路。这一原则也适用于三地或更多地点的控制。
课题名称
电气控制基本线路
1、熟悉电气控制基本线路 2、自锁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目的
自锁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重点熟悉电气控制基本线路 Nhomakorabea教学难点
2节课
课时数
• 联锁控制工作原理 • • 点动与长动的联锁控制 • 在生产实践中,有的生产机械需要点动控 制,有的生产机械既需要能正常工作,又需要 能点动控制。图2-3示出了几种实现点动的 控制线路,其主电路与图2-1相同。
图2-5按顺序工作时的联锁控制
• 图2-6所示是采用时间继电器、按时间顺序 启动的控制线路。线路要求电动机M1启动t 秒后,电动机M2自动启动。可利用时间继电 器的延时闭合常开触点来实现。 • •
图2-2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向工作的控制线路
课程回顾和小结 1、点动和多地控制的控制电路 2、理解联锁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
图2-4多地点控制线路
•
实现按顺序工作时的联锁控制
生产实践中常要求各种运动部件之间能够实 现按顺序工作。例如车床主轴转动时要求油泵 先给齿轮箱供油润滑,即要求保证润滑泵电动 机启动后主拖动电动机才允许启动,也就是控 制对象对控制线路提出了按顺序工作的联锁要 求。图2-5(a)所示是将油泵电动机接触器KMl 的常开辅助触点串入主拖动电动机接触器KM2 的线圈电路中来实现的。改用图2-5(b)的接法 可以省去KM1的常开触点,使线路得到简化。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5c632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8.png)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4. 学会分析与解决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概述计算机控制的概念计算机控制的特点计算机控制的应用领域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输入/输出设备3. 计算机控制原理控制算法控制信号的与处理反馈控制与开环控制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稳定判据系统稳定性的改善方法5.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实例。
3. 实验法:进行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基本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实例。
4. 实验操作:进行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实验。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 分析课后案例,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实际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3.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检查学生对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研究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机械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控制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92dd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f.png)
机械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控制系统,如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等,并明确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3. 引导学生掌握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并了解其在实际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机械控制系统的能力,能对简单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设计简单的机械控制电路,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控制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机械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的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机械控制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控制技术概述:介绍机械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使学生对该领域有整体的认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控制技术概述2.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讲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包括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3. 控制算法及应用:介绍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常见控制算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75966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2.png)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设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设备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设备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设备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设备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设备控制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设备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设备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设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控制理论、控制方法、控制策略及其在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3.设备控制技术的方法:包括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在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4.设备控制系统的应用:包括常见的设备控制系统案例分析,如PLC控制系统、变频器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设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设备控制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设备控制系统案例,使学生了解设备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设备控制系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设备控制技术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设备控制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设备控制技术的相关内容。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82a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f.png)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分类。
3. 理解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控制的概念和意义。
2. 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分类。
3.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阐述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准备:1. 教案、PPT课件。
2. 相关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讲解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分类。
3. 分析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第二章: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2. 理解拉氏变换和Z变换在机械工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教学内容:1.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2. 拉氏变换和Z变换在机械工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阐述拉氏变换和Z变换在机械工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教学准备:1. 教案、PPT课件。
2. 相关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2. 讲解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3. 讲解拉氏变换和Z变换在机械工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6833b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b.png)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3. 学习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应用案例。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原理讲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
3.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应用案例分析典型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如数控机床、等。
4.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
3. 实操法:安排实验室或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4. 辅助材料:相关论文、案例、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提问、讨论等情况。
2.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操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各占一半课时。
3. 授课顺序: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再进行案例分析和实操训练。
4. 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和课件内容,逐章讲解和实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典型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
2. 教学难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
八、教学实践1. 实践项目:动手操作实验室设备,体验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过程。
完成实操任务,如编程、调试和优化控制系统。
2. 实践要求:学生需在指导下完成实践项目。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483f8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9.png)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学时:108学时开课学期: 第2、3学期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作用、型号、电路符号和主要参数。
2.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电动机常用控制电路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保护环节。
4.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电路符号和字母标注。
5.了解常见机床控制电路的分析方法。
6.了解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选用常用的低压电器。
2.能正确绘图控制电路图的技能。
3.学会控制电路安装接线图的绘制。
4.能对简单控制电路进行检测和故障排除。
(三)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一)课程教学设计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讲授法、启发法、案例法、演示法、示范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实操法等教学方法。
(二)训练项目设计本课程训练项目包括:项目一:常用低压电器;项目二: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项目三:三相异步电动机异地控制;项目四: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项目五: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项目六: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项目七: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项目八: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项目九:典型机床控制电路。
教师根据产业特点和就业岗位需求,参照训练项目示例合理设计训练项目和方法。
训练项目一示例:接触器作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图1 接触器辅助触点作联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1、训练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按规范操作要求正确安装该控制电路并进行检测与调试。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件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03a7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9.png)
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由机械本体、传感器、控制 系统等组成,各部分相互协作实现 各种复杂任务。
机器人的控制技术
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包括运动学控制 、动力学控制、感知与决策等,这 些技术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 。
制技术的未来展 望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结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控制技术在机械设备控制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气压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压控制技术正朝 着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
电气控制技术概述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动机作为执行机构,通过控制器对电动机 进行控制,实现各种机械动作的控制技术。
电气控制系统组成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器、电动机、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
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网络控制技术能够实现机械设备之间的信 息交互和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 利用率。同时,通过网络控制技术,可以 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设备的 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未来,网络控制技术 将进一步发展,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机 械设备控制。
新材料在机械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的控制,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降低能耗和减少人 力成本。未来,智能控制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实现更加智能化、自主化的控制,为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发展带来 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控制技术的应用
总结词
网络控制技术将机械设备与互联网技术 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特点
具有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 高效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 、农业、军事等领域。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71f4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a.png)
授课章节第一章 绪论(1) 本次课学时数2本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课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系统”、“反馈”、“反馈控制”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机械系统,能够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掌握控制系统的分类及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板书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分钟) 引言 20 研究对象——系统 15研究任务——动力学问题 10 系统问题分类 20实例分析 25教学过程设计 以控制理论为基础,引入机械自动控制的概念,进行控制基础知识和实质内涵,以及组成结构,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分析,使学生充分理解,并且学生自己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控制问题。
思考题或预习题或作业题参考资料1.胡寿松等编《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李友善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3.阳含和编著《机械控制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小结了解控制系统研究的对象与基本任务。
通过实际例子了解控制系统。
授课章节第一章 绪论(2) 本次课学时数2本次课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机械工程控制系统的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的要求等本次课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 “反馈”、“反馈控制”的概念,了解系统组成结构。
教学难点掌握控制系统的组成,性能指标,能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PPT,板书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分钟)控制系统分类 5开环控制特点分析及实例讲解 15闭环控制特点分析及实例讲解 20 反馈控制系统分类 10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25机械制造发展及控制系统应用 15教学过程设计 以机械自动控制基本概念为基础,分析其分类及组成结构,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分析,使学生充分理解,并且学生自己能举例分析生活中的控制问题。
思考题或预习题或作业题1.14、1.15参考资料1.胡寿松等编《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李友善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3.阳含和编著《机械控制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小结掌握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组成,以及各种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机电控制技术》电子教案 单元十二
![《机电控制技术》电子教案 单元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26ce24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a.png)
下一页 返回
项目1 机械制动
• 同时电磁抱闸线圈也断电, 杠杆在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 沿逆时针 方向转动, 使闸瓦与闸轮紧紧抱住, 电动机被迅速制动而停转。
• 这种控制方法在按动停止按钮时, 电动机断电, 电磁抱闸就会立即 使闸瓦抱紧闸轮,使电动机迅速制动停转, 这样重物就可以准确定 位。另外, 如果电路发生断电或者停电的紧急情况时, 电磁抱闸也 将迅速使电动机制动, 从而避免了重物下落和电动机反转造成的事 故, 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能。
• 任务2 电磁抱闸通电制动控制线路
• 通电制动控制与断电制动控制相反。电动机通电运行时, 电磁抱闸 线圈无电, 闸瓦与闸轮分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1 机械制动
• 在电动机主电路断电的同时, 使电磁抱闸线圈通电, 这时闸瓦抱住 闸轮开始制动。具体的电路原理如图12 -2 所示。
• 工作原理如下: • 合上电源开关QS, 按下启动按钮SB1, 接触器线圈KM1得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2 三相交流电动机电气制动
• 由于反接制动时, 旋转磁场与转子相对速度较高, 感应电动势很大 , 所以转子电流比直接启动时的电流还大, 必须加限流电阻加以限 制。反接制动电流一般为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0 倍。根据经验可知 , 当电动机额定电压为380V 时, 若要反接制动电流不大于启动 电流, 那么在主电路中所加的限流电阻为
下一页 返回
项目2 三相交流电动机电气制动
• 在上述制动过程中, 当制动到转子转速接近零值时, 如不及时切断 电源, 则电动机将会反向启动。为此必须在反接制动结束时, 采取 一定的措施, 保证当电动机的转速被制动到接近零值时迅速切断电 源, 不会发生反向旋转的情况。在一般的反接制动控制线路中常利 用速度继电器进行自动控制。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电子教案二十课.ppt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电子教案二十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4589970a59eef8c75ebfb304.png)
X5
X6 Y2
M2
ORB ANB OUT Y1 MPP AND X7 OUT Y2 LD X10 OR X11 ANB OUT Y3 END 答:(2)
X0
X1 Y0 X2
X3
X4 Y1
X5
X6
X7 Y2 X10 Y3 X11
X0
X1 Y0 X2
X3
X4 Y1
X5
T2
Y1 Y2
X0
X5
C2
X6 M120 X7 T0 K200
如图3-95所示梯形图的语句表。
X0
T2
X2 Y5
X4
Y10
X12
X3 Y2
Y2 X1
M120 T20 K30
2
20
3-15 用栈存储器指令写出如图 397所示梯形图的语句表。
X1 X2 X3 X4 Y0 Y1 Y2 Y3
1)
答: LD X10 MPS LD X0 OR X1 ANB OUT Y0 MRD LD X2 AND X3 LD X4 ANI X5 ORB ANB OUT Y1
X6
X7 Y2 X10 Y3 X11
3-18 画出图3-99中M120和Y3的波形。
• 3-19 用SET、RST指令和微分指令设计满足如图3-100所示的梯形图。 X11 • 答: PLS M0
X10 X11
M0 SET X10
Y1
Y1
PLF M1 M1 RST Y1
• 3-20 当输入条件X0满足时,将C8的当前值转换成BCD码送到输入元 件K4Y0中,画出梯形图。 • 答:
X0
BCD C8 K4Y0
课程回顾和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学反思: • 由于能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学生兴趣还好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星形-三角形启动的优点在于星形启动电流只是原来三角
形接法的1/3,启动电流特性好、结构简单、价格低。
• 缺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启动转矩也相应下降为原来三角形接法的1/3,
转矩特性差,因而本线路适用于电网电压380V,额定电 压660/380V,Y/△接法的电动机轻载启动的场合。
课程回顾和小结
1、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线路 2、三种起动电路的原理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电子教 案十二课
2.3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线路
通常对中、小容量的异步电动机均采用直接 启动方式,启动时将鼠笼式电动机的定子 绕组直接接在交流电源上,电动机在额定 电压下直接启动。对于大容量的电动机, 当电动机容量超过其供电变压器的某定值 (变压器只供动力用时取25%;变压器供动 力和照明公用时取5%,一般应采用降压启 动方式,以防止过大的启动电流引起电源 电压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