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及性能研究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实验部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合成及表征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合成及表征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及表征 乙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及表征
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与表征 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与表征
表1.1 相同情况下单体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序号 1 2 3 4
单体质量 5.64 5.64 5.64 5.64
从谱图中可知,1137.95 cm-1和1132.28 cm-1,以及1264.46 cm-1体现了C—O—C的伸缩振动,3441.76 cm-1处的峰较弱,说 明,乙基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大分子引发剂。
3.乙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与表征 3.乙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与表征 • 表3.1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关系 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关系 反应时间 反应前大 分子引发 剂 4h 0.500 6h 0.500 8h 0.500 10 h 0.500 产物质量 所接单 体总质 量 1.137 0.637 1.411 0.911 1.487 0.987 1.688 1.188 接枝率
结论
• 本实验采用的是一种简便可行,研究价值高,应用前景广的聚合方
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通过采用小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通过采用小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引 发剂分别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以此作对比, 小分子和大分子引发过程再分别考察不同反应时间对聚合的影响,从 而证明反应是成功的。 • (1)通过乙基纤维素上的羟基与 2 — 溴异丁酰溴的取代反应,在乙 基纤维素上引入了较多的溴异丁酸酯基团,合成了取代度不同的大分 子引发剂。 • (2)通过PMMA的红外谱图和EC-g-PMMA红外谱图对比说明乙基纤 )通过PMMA的红外谱图和EC- PMMA红外谱图对比说明乙基纤 维素已成功接枝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并且,在反应的极限时间内, 接枝率随反应时间增大而增大。且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取代度的大分 子引发剂引发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了 不同接枝率的EC- PMMA接枝共聚物。证明了ATRP方法能使聚合反 不同接枝率的EC-g-PMMA接枝共聚物。证明了ATRP方法能使聚合反 应做到真正的活性/ 应做到真正的活性/可控。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功能高聚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功能高聚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成为高分子合成领域的研究焦点,尤其是通过可控自由基聚合制备结构精细或功能性高聚物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特别是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以其独特的优势更是吸引了广大高分子研究者,这就是通过简单的反应可以制备精细结构的聚合物。
本文选择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R-ATRP 反应中不同配体、不同溶剂以及不同反应单体对聚合可控性的影响,进一步完善R-ATRP的机理研究;第二部分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ATRP方法,结合多种合成手段制备功能高聚物的研究,包括:(1)以R-ATRP产物为引发剂引发其它单体聚合制备结构精细的双嵌段聚合物的研究;(2)利用R-ATRP所得产物端基带有的卤素原子,与小分子紫外线吸收剂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进行反应赋予聚合物分子紫外线吸收功能的研究;(3)采用R-ATRP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合成的可聚合型紫外线吸收剂制备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的共聚物的研究;(4)乳液中R-ATRP方法应用初探。
本文旨在通过对R-ATRP的系统研究,完善R-ATRP的机理并扩展R-ATRP的应用范围。
一、R-ATRP的机理研究,该部分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目标单体,二甲苯为溶剂,CuBr<sub>2</sub>为催化剂,通过聚合反应动力学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研究了分别使用脂肪族胺类配体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和N,N,N′,N′,N″-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PMDETA),以及联吡啶类配体2,2′-联吡啶(bpy)和4,4′-二异壬基-2,2′-联吡啶(dNbpy)对聚合可控性的影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m t rt nboojgt n Oo . e —poe icn a sa dS n i u e
Ke r y wo ds:ATRP;bima e il ;pr g e s o tra s o r s
在 当今社会 的生产 生活 中 , 聚合物 为基本 成分 的各 种 功能 化材料起着非常重 要 的作 用 , 如果离 开 了聚合物 很难想 象人 们 在生产生活 中会面临多大的 困难 。众 多合 成的聚合 物在 当今社 会 的 医疗 、 筑 、 输 、 建 运 电子 、 空 航 天 等 许 多 领 域 扮 演 着 非 常 重 航 要 的角色 。另外 , 多天然 的聚合 物如多糖 、 白 、 酸 、 等在 许 蛋 核 酶 生命体 的组成 、 内遗传信息传递 、 内化 学反应 等领域发 挥着 体 体 重要 的作用 。在这些所 有 的功能化 聚合 物 中, 超过 一半 的 聚合 物是利用 自由基聚合 的方法来 制备 的 J 。可见 , 自由基聚合 在 人们 的发展过程 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 用 , 而 , 然 自由基聚合 的缺 点也 限制 了它在对聚合物结构要求 比较严格 的领 域 的应 用。为 了解 决 这 一 问题 , ay se si M t azw k 教授 等人 建 立 了原 子转 移 自 由基 j 聚合 ( T P 方法 , AR ) 在温和的条件 下可 以非 常简单 的制备各种 结构 可控 的新 型聚合 物材料 。尤 其是生 物材料 领域 , 人们 利用 AR T P技术制备 了各种各 样 的药 物传输 、 因传 递 、 降解 聚合 基 可 物、 防污表面 、 医疗成像 、 菌表面 、 抗 聚合 物 一蛋 白杂合物 等生物 材料 ,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 方面对 A R T P制备生物材料 的研究进展 做 一 下 总结 。
高分子作业-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研究的意义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现阶段研究最为广泛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法之一,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可以制备出先前无法制备出来的聚合物,比如结构可控的聚合物、分子量明确的聚合物等等。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机理以及它是如何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组成以及聚合物的结构。
同时,通过对于这些特殊的纳米级大分子的自组装的研究和讨论,为那些由纳米结构修饰的物质的更好应用提供了新的渠道。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首先简单扼要地阐述了一下可控自由基聚合相比较传统的自由基聚合所拥有的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然后又详细地说明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机理及与其他可控/“活性”自由基相比,存在的优缺点。
随后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控制聚合物结构方面的应用。
另外还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制备嵌段共聚物上的应用,通过分析嵌段共聚物的性质又详细地阐述了更为复杂的共聚物,这些共聚物能够通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实现组装。
同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还被应用于制备带功能基团的聚合物以及功能纳米材料,显示出了ATRP的应用广泛性和强于其他聚合方法的优越性。
研究结果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越的功能化材料,同时还可以准确地合成出一些分子量、组成、形貌可控的大分子聚合物。
为一些在纳米结构上能够自组装的聚合物开拓了新的应用前景。
另外还研究了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为新结构、更加复杂的聚合物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展望在合成聚合物化学过程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方法之一。
它将化学和物理及加工联系起来,为理性地设计和制备目标产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正是由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的发展催生出了领域的发展,例如有机化学领域中的click体系、表面化学中的响应性分子刷、生物医学中的智能的缓释药物体系等。
但是,想要完全地去理解和应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重要方法。
该方法基于特定配对的催化剂和聚合物基片,可实现对单体的精确控制,从而获得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ATRP在制备聚合物、合成复杂结构以及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TRP方法的核心是催化剂的设计和运用。
一般来说,ATRP催化剂由金属以及相应的配体组成。
金属通常选择过渡金属,例如铜(Cu)、镍(Ni)、钯(Pd)等。
针对不同单体的选择,配体也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配体有二膦、二胺和酸55等。
催化剂的设计对实现单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ATRP的聚合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引发反应、自由基转移、链增长、链终止。
首先,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生成初始自由基。
然后,中间产物与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并引发聚合过程。
在聚合过程中,自由基转移可使活性中心转移至新的链段中,实现聚合链的延长。
最后,通过链终止反应,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
ATRP方法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该方法可实现对单体的精确控制,不仅能够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布,还可以控制聚合物内部的化学结构和宏观形态。
其次,ATRP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单体,有很大的灵活性。
不同种类的单体可通过选择不同的配体和催化剂来实现聚合。
此外,ATRP方法还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有利于施工操作和提高反应的可控性。
ATRP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ATRP可用于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利用ATRP方法可以合成出线性聚合物、交联聚合物、嵌段聚合物、共聚聚合物等,从而实现对分子材料性能的调控。
另一方面,ATRP还可用于合成含有功能基团的高分子材料。
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单体引入到ATRP体系中进行聚合可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导电聚合物、光学材料、生物材料等。
总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方法,具有聚合单体控制精确、方法灵活以及可以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等优势。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方法,广泛应用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中。
ATRP是一种控
制聚合反应的方法,能够实现精确的分子权重及分子结构控制。
在ATRP反应中,通过引入一个可控制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引
发剂(ATFP)和一个可控制的亲核配体,可以实现分子聚合
物的特定结构和分子量。
ATRP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反应条件
温和,适用于多种单体和功能单体的聚合,可以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ATRP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ATRP反应,可以合成有机
与无机材料之间具有良好界面相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这种杂化材料既融合了有机物质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的硬度和耐热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合成自修复材料:通过ATRP反应可以合成具有自修复功
能的高分子材料。
自修复材料可以在受损后自动修复,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ATRP反应可以引入不同的功能单体,例如共价配位聚合物和功能高分子材料。
通过调控ATRP反
应条件和选择不同的功能单体,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如荧光材料、磁性材料和光电材料等。
总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一种重要的聚合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中,利用ATRP反应可以实现高度控制的聚合反应,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为材料科学和应用领域提供了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分析科学学报》2020年第36卷总目次 第1-6期
‘分析科学学报“2020年第36卷总目次 第1-6期研 究 报 告001 交流伏安法快速检测生活饮用水中卡那霉素残留量韩贤达,俞志刚,吴 垚,江 欢,罗 芳,向阳可佳,周偲灿,罗亚兰(1)………………………………………007 F e 3O 4@S i O 2@A g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苯唑西林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徐娅娟,黄 烁,李利军,程 昊,黄文艺,冯 军(1)………………………………………………………………013 基于活化铅笔芯电极的扑热息痛电化学传感器郑 霄,陈苏靖,李芳芳,邓 娟,郑冬云(1)……………………019 前列腺癌细胞核酸适配体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禹新良(1)……………………………………………………………026 银纳米粒子信号放大检测天蚕素B 的研究苏秀霞,徐 佳,张 婧,杨 冬,刘 欢(1)…………………………033 含碳点水凝胶荧光试纸的制备及其对F e 3+的检测赵霄向,吴永利,高建平,刘 宇,邱海霞(1)…………………159 新型二氧化硅纳米毛细管开管柱的制备及其电色谱性能的研究刘元元,李 静,王 彦,闫 超(2)……………166 原儿茶酸对人血清白蛋白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王 瑞,朱文清,郑 洁,张国文(2)…………………………171 基于智能手机二维码检测技术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快速筛查张宇航,张校亮,谭 慷,李晓春(2)………………177 超声波辅助/疏水性低共熔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多环芳烃何婷婷,周 彤,谭 婷,万益群(2)……………………………………………………………………………………183 磁性茶籽壳活性炭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三嗪类除草剂李小蒙,邵子纯,王旭坤,朱雅文,张雯宇,高仕谦,张占恩(2)……………………………………………………189 即抛型氧化石墨烯/血红蛋白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H 2O 2的测定樊 璨,裴新月,周 亮,黎夏彤,舒 婷,吴 诗,闵 清,王 诗(2)…………………………………………195 磁性F e 3O 4@T p B D 复合材料用于磁固相萃取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 马甜甜,庞月红,钱海龙,严秀平(2)……200 石墨烯-聚三聚氰胺修饰电极制备及对水果酸度测定张晓静,吴 湾,谷 慧,龙云飞,陈 述(2)………………317 改性S i O 2聚合物微球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行为霍宇平,李忠平,董 川(3).............................................324 石墨烯-管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中3种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万译文,杨 霄,黄向荣,索纹纹,何 咏,曾春芳(3)........................................................................331 几种纳米荧光能量受体的比较周国华,叶明强,吴腾育(3).....................................................................339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测定烟标印刷光油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路 萍,李 莹,王 玉,李海山,王 静(3)....................................................................................347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的林泽兰内酯B 在大鼠体内代谢研究秦伟瀚,李晓明,阳 勇,李 卿(3)................................................................................................353 葛花中异黄酮类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吴 桐,黄 彧,侯万超,夏建丽,刘春明,李赛男(3).....................359 电化学方法监测氯化胆碱离子液体-乙醇胺混合吸收液吸收C O 2黄 青,胡 杨,戴 伟,曾国平,李 杰,吴 田(3)........................................................................465 黑果枸杞中花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王天琦,马兆成,吴军民,王建国,余琼卫,冯钰锜(4)...............471 聚乙烯亚胺官能化核-壳型磁性钴纳米粒/血红蛋白传感器制备及过氧化氢的测定裴新月,黎夏彤,樊 璨,舒 婷,吴 诗,闵 清,王 诗(4)............................................................477 新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诺氟沙星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李笑轩,李利军,何雨涵,程 昊,冯 军(4)....................................................................................484 响应面法优化-高分辨质谱鉴定玛卡中蛋白熊雅茹,傅 红,杨 方(4)...................................................491 基于纳米多孔镍铂与石墨烯复合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多巴胺的检测周 行,肖 雷,杨小芳,张书飞,王庆飞,崔荣静(4)........................................................................497 金属有机骨架101(C r )-固相萃取环境水体中分散染料高仕谦,李小蒙,鲍秀敏,景建军,邵子纯,王思远,赵德泽(4)............................................................50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宋立新,张云霞,芮超凡,何 娟,谷立峰(4)...508 磁固相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测定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曲 博,王 慧,丁 杰,于爱民(4)...........................695 激光共聚焦扫描成像-荧光相关光谱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董辰博,李福才,董朝青,蔡 萍,任吉存(5)............701 聚3,4-乙烯二氧噻吩/碳纳米管/T i O 2电化学传感器构建及其在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厉 婷,徐加泉,黄卫华(5)......710 基于F e (Ⅲ)卟啉金属有机框架构建的比色传感器用于H 2O 2快速检测马敬南,祝俊伦,陈苗苗,文 为,张修华,王升富(5)........................................................................717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与光热定点释放的研究吕松伟,叶思远,尤蓉蓉,黄卫华(5)..................725 不同尺寸球形纳米金粒子修饰电极在高浓度抗坏血酸共存下选择性测定多巴胺王婷婷,杨莉莉,李 元,鲍昌昊,唐旻奕,程 寒(5)........................................................................734 新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11种β2-兴奋剂的检测徐 玮,毛乐宝,陈苗苗,张修华,王升富(5)......741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T b 3+@U i O -67-b p y d c 的宽范围p H 荧光传感器吴舜华,孙羽乘,郭小峰,王 红(5)......747 基于R u S i @P E I 纳米粒子构建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普萘洛尔戢凯伦,徐 玮,王 颖,熊成义,张修华,王升富(5)........................................................................753 镍纳米粒子自支撑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葡萄糖传感性能研究刘 珊,齐凯丽,陈荣生(5)........................759 高灵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鞘糖脂类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小鼠模型的生物标志物邓樱花,曾国平,张洪权(5) (Ⅰ)765 牛源A 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免疫检测郑冰洁,胡长敏,胡涌刚,郭爱珍(5)…………………………………………770 电化学储能电池正极界面反应活性的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原位分析王 玮,王玉娇,冯平源,周万里,王康丽,程时杰,蒋 凯(5)……………………………………………………775 基于金纳米粒子修饰石墨烯碳糊电极的同型半胱氨酸电化学传感张靖芳,郑 霄,臧柳园,郑冬云(6)…………782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衍生多孔碳材料用于同时检测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多巴胺黄乐舒,陈泇冰,鲁猷栾,郑 寅,石 震(6)…………………………………………………………………………789 基于抗多效唑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水果中的多效唑欧阳秋丽,万益群(6)………………………795 基于壳聚糖-3,6-二(苯基氨基甲酸酯)-2-(苄基脲)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蔡明兰,熊金辉,郝菊芳,何保江,柏正武(6)…………………………………………………………………………801 基于C u -金属有机骨架/石墨烯复合材料构建的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电化学传感器鲁猷栾,陈泇冰,黄乐舒,穆新伟,石 震,郑 寅(6)………………………………………………………………809 U i O -66/β-环糊精杂化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制备及应用李英杰,靳志向,秦世丽,高立娣,唐艺旻,林肖同,刘树仁(6)............................................................研 究 简 报037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金银花和山银花正丁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谱-效关系研究万 丹,张水寒,沈冰冰,袁清照,蔡 萍(1)....................................................................................042 多粘类芽孢杆菌H Y 96-2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贾 杰,郑瑞峰,李淑兰,张道敬(1)....................................047 纳米A u /核酸适配体/硅量子点荧光传感体系用于黄曲霉毒素B 1分析检测易守军,黎 燕,张 敏,何 盼,赵 敏,唐春然,曾云龙(1)............................................................052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盆炎净中3种活性成分袁志鹰,肖青青,李 哲,谢梦洲,黄 培,童巧珍,黄惠勇(1)............................................................057 与草甘膦特异结合的核酸适配体筛选及应用秦鸣蔚,张晓萌,靖 乐,宋玉竹,张金阳,夏雪山,韩芹芹(1)...063 F e 3O 4-S i O 2-氧化石墨烯-氨基酸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磁性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离分析环境水样中痕量C d (Ⅱ)顾 颖,李 萌,朱霞石(1).................................................................................069 分散微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样中3种氯霉素类和11种激素类药物残留粟有志,李艳美,周 均,尚 爽,李 芳,王兴磊(1)........................................................................075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辣椒中多种禁用着色剂李 玮,艾连峰,马育松,陈瑞春,郭春海(1)....................................................................................081 通过式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42种兽药残留张林田,陆奕娜,黄学泓,林 文,李冠斯,吕坚铃(1)........................................................................088 Q u E C h E R 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干中的80种农药残留刘 俊,杨 飞,粟有志,李 芳,李艳美(1)...095 芦荟大黄素在石墨烯/聚多巴胺/金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检测阳 敬,兰 慧,吴其国,蓝伦礼,庄晨曦,赵 佳(1)........................................................................101 新型光催化体系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环丙沙星降解机理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梁丽娟,朱智甲,王春梦,田君梅,梁 凯,刘保江(1)........................................................................106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银耳中的8种农药残留姚清华,李 捷,柯秋璇,颜孙安,林 虬(1)....................................................................................111 基于小波变换-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的草莓糖度检测研究张 娟,原 帅,张 骏(1).................................116 基于纳米T i O 2和金纳米星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H g 2+的研究庄玉娇,巫仙群,王宇蕊,文 勉,罗贵铃,孙 伟,牛燕燕(1)............................................................121 基于荧烷的一种化学反应型探针对S 2-的识别研究黄 昆(1)...............................................................126 荧光聚多巴纳米粒子在血红蛋白检测中的应用常 超,路普亮,赵艳芳(1)................................................131 基于D -果糖合成的碳量子点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孙雪花,杨娇莉,柴红梅,高楼军(1)..............................135 三波长吸收光谱法测定药物中地奥司明张淑琼,江 虹,刘 艳,向 容,李 琴(1).................................139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愈创甘油醚对映体翟明翚,韩 爽,王 颖,陈志伟,苏立强(1).........205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橙黄决明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伍洋科,李 莎,蒋菲娅,颜 笑,刘 文(2)....................................................................................212 氯霉素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章 琦,赵 薇,韩迎红(2)......................................................217 还原氨氧化衍生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葡萄酒中三种芳香醛茅 龙,汪 耀,何振宇,林亚维(2)......223 巯基β-环糊精/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膜修饰电极间接检测3,3',4,4'-四氯联苯王清华,陈 文,蒋宇婷,钱 蕾,潘白凤(2)....................................................................................229 冬虫夏草中砷的形态分析与评价邵劲松,胡耀娟,刘苏莉,季正芯,高丽英,陈昌云(2)..............................235 一种高灵敏及高选择性荧光 关-开 分析测定谷胱甘肽的方法研究覃小宁,秦 蒙,凌芊芊,梁淑彩,鄢国平(2)...240 分散液液微萃取-悬浮固化-液相色谱法测定杂粮中的4种农药残留武文英,任丽媛,赵文霏,陈振家,荆 旭,王晓闻(2)........................................................................245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红外光谱分析马 枭,姜 红,杨佳琦,刘轩侨(2).................................250 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二异丙基萘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荣维广,梁思慧,杨 润,吉文亮,刘华良,宋宁慧(2)........................................................................255 钛酸钠纳米管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丁 绮,曹宝月,申 月(2)...................................................260 基于瑞利光散射技术检测肉食中残留氯唑西林刘 艳,黄 剑,毛小凤,何树华,江 虹(2) (Ⅱ)265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态纺织品中五氯苯酚残留李志刚(2)…………………………………………270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陈东洋,张 昊,冯家力,曾 栋,袁春晖,刘先军,李帮锐(2)……………………………………………………275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高氯酸盐彭西甜,夏珍珍,胡西洲,郑 丹,彭茂民,刘 丽,张 仙,夏 虹(2)…………………………………………280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参种植土壤中48种农药残留姚蕴恒,吴信子,白龙律,田海峰,任秀丽(2)…287 柑橘黄龙病检测的近红外光谱集成建模方法贺胜晖,李灵巧,刘 彤,刘振丙,杨辉华(2)………………………291 离子液体中噻吩的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于 洁,敖思琦,杨 俏,田 鹏,周婉秋,康艳红(2)…………………295 微流控电阻抗检测系统构建及其应用张思祥,竭 霞,胡雪迎,李 默,张英杰,周 围(2)……………………299 基于便携式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仪检测血红蛋白任肖锋,郑大威,王惠琴,张 萍,林太凤,卫晓丹(2)…………364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R u (b p y )2+3体系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邻苯二酚罗祥瑞,吴芳辉,董天涯,孙文斌,余爱民,周 东(3)………………………………………………………………369 基于磁性C 12烷基壳聚糖硅胶复合材料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酚类化合物黄琼兰,胡静荣,邢淇玮,胡晶晶,杨 珍,张慧娟(3)………………………………………………………………37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李 艳,许舒欣,刘海培,张远清,胡 玮,李小强,程文播(3)……………………………………………………379 复合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研究楚善明,苏立强,于亭亭,靳岩爽,韩 爽,王 颖(3)………………………………………………………………385 柱前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体中代森锰锌残留量杨 松,柏 杨,王文利,许乐园,高 云,王 苓,邹 楠,慕 卫(3)…………………………………………390 废水中H g 2+快速检测试纸条研制铁文利,王 莉,李春光,彭赵旭(3)……………………………………………395 自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薰衣草中挥发性成分李紫薇,李 芳,粟有志,管永正,罗新泽,韩凯乐,张学超(3)……………………………………………………400 活化碳布电化学传感器对尿酸的检测研究牛博怀,王文廉(3)………………………………………………………405 空心Z n O 微米花材料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P b (Ⅱ)方法研究黄 婷,袁光辉,张 爽,张 静(3)…………………41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肉中头孢拉定残留金晓峰,焦仁刚,赵 贵,栾庆祥,黄 鑫,章厉劼,王庆红,孙真峥,黄 瑾,周光华,雷学昌(3)……………415 一种阳离子交换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研究贺茂芳,张 博,胡娅琪,唐一梅,张育珍(3)…………………………………………………………………………421 罗非昔布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刘昭清,万 众,江 政,庹 浔(3)………………………………427 碳/金纳米电极制备及其对丁基黄药的测定冯俊燕,钱功明,徐作行,程翔宇,丰明佳(3)………………………431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氟噻唑吡乙酮及其代谢产物在热带水果中的残留量张 月,韩丙军,李萍萍,黄海珠(3)……………………………………………………………………………………435 基于适配体银纳米粒子比色传感测定A s (Ⅲ)的研究陈倩倩,顾翔源,杨泽怡,张 瑞,陆姗姗,朱颖越(3)……439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饲料中环丙氨嗪李献锐,王 娜,王贝贝,籍雪平,刘学锋(3)…………………………513 石墨烯量子点负载姜黄素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研究张秋兰,朱 智,洪 洋,倪永年(4)…………………………518 一种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Z n 2+选择性识别宋丽雪,姚媛君,董 川,韩 辉,王 丽(4)…………………523 基于抑制壳聚糖-金纳米材料类酶活性的半胱氨酸检测姜翠凤,李卓健,朱 洵,夏浩浩,徒华健(4)……………528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赵超群,刘 柱,袁 堃,罗金文(4)……………53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大鼠脑组织中D -丝氨酸和L -丝氨酸的含量王 颖,张 勇,何 婷,陈荣祥(4)…541 旅游鞋鞋底物证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联合检验研究张景顺,姜 红,马 枭,王 丹,陈煜太(4)…………………………………………………………………………547 搅拌棒吸附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农业废水中二氯吡啶酸残留量王雪平,耿 悦,朱惠斌(4)…………55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铀锆铌混合材料中12种杂质元素含量杨 平,邓传东,曾 诚,盛红伍,赵 峰,乔洪波(4)………………………………………………………………559 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双酚A 和壬基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汪仕韬,纪丽君,龚 珊,夏宝林,张维益,殷晶晶,姚卫蓉(4)……………………………………………………563 基于碘-罗丹明B 复合型荧光探针测定空气中甲醛含量戴兴德,薛林科,白 莹,赵 欢,张小林(4)…………567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8种直接染料和6种合成色素白 洋,潘 城,任小英,胡朝阳,谢 勇,黄永辉,黄何何(4)……………………………………………………572 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毛思浩,刘 柱,梁晶晶,陈万勤,徐潇颖,赵超群,王 峰(4)……………………………………………………815 基于金-铜纳米复合粒子修饰的甲硝唑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郭宣利,王文廉(6)…………………………………821 展青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苹果汁分析中的应用闫士华,谢子奇,张露晓,罗云敬(6)…………827 球形F e 3O 4/氧化石墨烯磁性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常亮亮,刘 鹏,乔成芳,徐 珊,曹宝月,李 蕊(6)………………………………………………………………833 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徐潇颖,梁晶晶,赵超群,陈万勤,刘 柱(6)…………………………………………………………………………839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畜禽产品中的羟甲烯龙王 晗,赵晓亚,叶 诚,……………………………………尚吟竹,周 艳,车志彦,陈新艳,郑茜玥,谭 杰,吴建安,王 鹏(6)844 利用苏玛罐-预冷冻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空气中的108种挥发性有机物吴晓妍,谭 丽(6) (Ⅲ)85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营养强化奶粉中核苷酸含量陈万勤,陈晶燕,周 霞,陈碧莲,徐潇颖,刘 柱,梁晶晶,王 峰(6)…………………………………………857 光谱法研究甲苯达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顾佳丽,王思宇,杨 丹,黄曦瑶,何 茜,秦洪伟(6)………863 微波提取-电喷雾电离-离子迁移谱法快速筛查止咳平喘化痰类中成药中4种化学成分郭亚格,李珺沬,刘圆圆,马振宇(6)……………………………………………………………………………………869 细胞色素P 450酶C Y P 3A 4与双酚A 的相互作用研究张文强,刘红艳,唐 琳,谢世伟,易忠胜,单 杨(6)……874 多壁碳纳米管滤过型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蕉中氟唑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乐 渊,刘春华,尹桂豪,王明月(6)……………………………………………………………………………………879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大鼠肝脏中S -腺苷甲硫氨酸和S -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及应用张 宁,汪文龙,李韵晴,王新航,司露露,唐 深,陆彩玲,秦 富,李习艺(6)…………………………………884 荧光钯纳米簇的合成及用于对2,4-二硝基酚的检测杜孝艳,温广明,李忠平(6)……………………………………889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的痕量硒和锗袁 源,陈海杰,蒲海钦,李 根(6)………895 基于罗丹明-高半胱氨酸荧光探针对H g 2+的检测李爱玲,赵秋媛,王红斌,周丽波,张艳丽,谭 伟,张丽珠(6)……………………………………………………仪器研制与实验技术579 提高扫描电镜能谱空间分辨率的方法研究任小明,蔡志伟(4)………………………………………………………综述与评论143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表面活性剂检测中的应用李 琪,李青鲜,乔庆东(1)…………………………………………443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生物样品定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刘金辉,郑令娜,汪 冰,陈明丽,王 萌,丰伟悦(3)………………………………………………………………584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检验方法研究进展王继芬,唐淑臣,龚晓晓,蒋宇航,吴翟灵,桑国通,何欣龙(4)…591 R G B 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刘国宏,于竞翔,任丽君(4)…………………………………………………………………597 食品中亚硝胺类化合物分析技术研究进展孔祥一,林 鹏,方恩华,庄丽丽,郑子龙,徐敦明(4)………………615 肼基标记试剂在质谱生化分析中的应用于 越,周颖琳,张新祥(5)…………………………………………………623 病毒即时快速检测方法的发展现状刘书琳,张宇鹏,余 聪,刘昊阳,李康铭,庞代文(5)………………………630 代谢组学研究癌症代谢机制㊁纳米毒性和疾病标志物的开发胡 深(5)………………………………………………639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体外诊断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李顺基,肖育劲,陈 鹏,刘笔锋(5)………………………………646 比率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刘香梅,曹俊涛,刘彦明(5)…………………………………………………655 荧光各向异性信号放大策略研究进展范垭玲,田智全,庞代文,张志凌(5)…………………………………………662 冷榨油品质控制及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王 甜,徐淑玲,吴邦富,吕 昕,谢 亚,周爱军,陈 洪,魏 芳(5)…………………………………………671 合成纳米孔/通道的离子传输性质刘国畅,陈 威,刘笔锋,赵元弟(5)……………………………………………677 恒温无酶核酸扩增用于m i c r o R N A 分析的研究进展龚珂珂,李丰哲,王 红,王富安(5)…………………………683 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用于细胞研究进展周 莹,张国军,李玉桃(5)……………………………………………690 F e 3O 4磁性纳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罗 维,郭茹瑶,薛冰纯,王 慧,刘二保(5)…………………900 纳米材料修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李 晖,廖跃华,徐晓慧,王 彬,曾冬冬(6)……………技术交流14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海绵铪中的18种杂质元素邓传东,李 洁,孙 琳,廖志海,程思奇,赵 峰,浦晨晨(1)……………………………………………………154 碳量子点/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溴氰菊酯检测中的应用李满秀,任光明,胡文欣,刘莉莉,王苗苗(1)……304 快速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林地土壤中9种金属元素倪张林,韩素芳,莫润宏,叶彩芬,汤富彬(2)…………………………………………………………………………309 Q u E C h E R S 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咖啡中丙烯酰胺林 涛,李茂萱,邹艳虹,赵金化,范泽剑,邵金良(2)………………………………………………………………313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味精中硫化物含量刘盼西,刘丰奎,刘 聪(2)……………………………………………449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减肥类保健食品中的6种成分钟艳琴,史 莹,王丹琪,肖 双(3)……………………45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包装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中9种重金属汪仕韬,周 敏,殷晶晶,顾 咪,蒋梦苇,李 钒,姚卫蓉(3)……………………………………………………457 高灵敏瑞利光散射法测定药物及人血中美司那何树华,刘晓红,周清清,江 虹(3)………………………………461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增敏荧光法测定不同蔬菜中甲萘威张海容,何 艳,陈金娥(3)………………………………606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直接测定草甘膦和草铵膦及其代谢物杨华梅,杭 莉,刁春霞,张雪梅(4)……611 高灵敏双波长吸收光谱法测定药物中维生素B 12江 虹,刘殷子顺,李 琴(4)……………………………………906 通过式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鸡蛋中的8种兽药残留金晓峰,焦仁刚,赵 贵,栾庆祥,黄 鑫,周泽晓,王庆红,孙真峥,……………………………………………谢丽丽,郭 靖,王关吉,汤 翠,赵赞伟(6)9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拉坦噻吗滴眼液中拉坦前列素和噻吗洛尔的含量杨 园,谷亦平,崔 然(6) (Ⅳ)。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郭建华 1991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1994年获东北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
随后进入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师从韩哲文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活性聚合的研究工作。
综 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郭建华 韩哲文 吴平平(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上海,200237) 提要 综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研究的进展,包括采用的各种引发体系、聚合反应机理、动力学研究以及所合成的各种模型聚合物。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以方便地合成各种结构的模型聚合物,包括窄分布的均聚物、交替、无规和渐变共聚物、特殊链端的聚合物、嵌段和接枝共聚物等。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活性”聚合,自由基聚合,模型聚合物引言活性聚合是高分子化学的重要技术,是实现高分子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的重要手段。
自由基聚合和其它聚合相比有一系列优点,如它可以聚合的单体较多,能使大多数单体对进行共聚,聚合方法多,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比离子型聚合更适于工业化生产。
然而,自由基化学性质极活泼,极易相互反应而终止,要使其不发生链终止和转移反应极为困难。
因此,“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成功是高分子科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本世纪70~80年代,这方面只有一些粗浅的探索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形成非均相体系的物理方法来达到目的,如特殊条件下的固相聚合、沉淀聚合、乳液聚合等。
在这些体系中自由基被“包埋”而稳定,抑制了终止反应。
但只有个别成功的实例,难以推广[1,2]。
从90年代开始,高分子化学家着重于研究通过化学方法实现对自由基聚合的控制,这些方法具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
由于动力学原因,在自由基聚合中完全消除终止反应是不可能的。
准确地说,本文所讨论的聚合方法应称为“活性”或受控自由基聚合。
虽然不同“活性”自由基聚合采用的引发体系不同,但基本特征都是由活性种与某种媒介物可逆反应生成比较稳定的休眠种。
两者之间存在动态平衡,此平衡必须大大倾向于休眠种一端,使自由基平衡浓度很低,大大抑制了双基终止反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电化学调控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
586
应 用 化 学 第 36 卷
很好的控制ꎬ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ꎬMIPs) 的有效手段[26] ꎮ 然而ꎬ常规 ATRP 方法用于蛋白质 MIPs( PIPs) 的制备有两个主要困难[27 ̄28] :1) 聚合所需低价态金属催化剂对空气 等敏感ꎬ不易保存ꎻ2) 催化剂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一定的毒性ꎬ且常见脱除催化剂、配位剂等的 后处理工艺比较复杂ꎮ 因此ꎬATRP 若想真正应用于 PIPs 的制备还需改进ꎮ 当前ꎬ各种改进的 ATRP 方 法被不 断 报 道ꎬ 尤 其 是 2011 年 Science 杂 志 报 道 的 电 化 学 调 控 的 ATRP ( Electrochemically ̄Mediated ATRPꎬeATRP) [29] ꎮ 随着 ATRP 技术的发展ꎬ 近年来蛋白 质 作 为 ATRP 催 化 剂 也 有 报 道ꎬ 例 如ꎬ Silva 等[30] 在血红蛋白( hemoglobinꎬHb) 中加入抗坏血酸后ꎬ可以将 Hb 中 Fe( Ⅲ) 还原为 Fe( Ⅱ) 从而使 Hb 具有催化活性ꎬ成功进行了 ATRP 聚合 ꎮ Fodor 等[31] 在漆酶中加入抗坏血酸钠作为还原剂将漆酶中 Cu( Ⅱ) 还原为 Cu(Ⅰ) ꎬ成功地实现了漆酶催化的 N ̄乙烯基咪唑的 ATRP 聚合ꎮ 考虑到 MIP、eATRP 和 蛋白质催化 ATRP 的优点ꎬ本课题组前期采用 Hb 既作为模板分子又作为催化剂ꎬ利用 eATRP 方法成功 地制备了 Hb 印迹聚合物[32] ꎬ考虑到 SOD 具有与 Hb 类似的金属活性中心结构ꎬ本论文在前面工作的基 础上ꎬ使用 SOD 既 作 为 模 板 分 子 又 作 为 催 化 剂 进 行 eATRP 反 应 制 备 蛋 白 质 印 迹 聚 合 物 ( Protein ̄ imprinted PolymersꎬPIPs) ꎬ该方法不需要过渡金属离子、具有制备简单、节约试剂、保护环境等优点ꎮ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一种新型聚合物整体柱固相萃取材料初探
S H I M AD Z U 高 效 液 相 色谱 系 统 ( L C - 1 0 A T液 相
泵和 S P D 一 1 0 A检测器, S H I MA D Z U公 司) , 7 7 2 5 i 型
手动进 样 器 ( 美国R h e o d y n e公 司 ) ; HW・ 2 0 0 0色 谱 工作站 ( 南京 千谱 软件 有 限 公 司 ) ; 注射、 聚合物 分 散 度 分 布 窄 和 能进 行 二 次 引 发
甲基一 二亚 乙基 三胺 ( P MD E T A, 纯度 9 8 %) 购 于百灵 威 化学 有 限公 司 ; 溴化 亚铜 、 溴化 铜 、 四氢 呋 喃 和 甲 醇( 色谱 纯 ) 购 于北京 化 工 厂 ; 醋 酸 甲 羟孕 酮 和 醋 酸
此外 , 采 用传 统 自由基 聚合 法 制 备 得 到 的整 体 柱 不 仅 通常 具有 异质 结 构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会 影 响其 表 现 性能 ; 而且 柱体 表 面很 难 再 修 饰 具 有 多作 用 位 点 的 聚合物 链 , 这也 会在 一定 程度 上影 响其 应 用 的拓 展 , 因此探 索 发展 一种 简单 的新 方法 用来 制备 整体 柱 固 相萃 取介 质是 十分 必要 的 。 原子 转 移 自由基 聚合 ( A T R P) 是 1 9 9 5年 发 展 起来 的一 种新 型 活性 自由基 聚 合 方 法 , 与传统 自由 基 聚合相 比 , 具有 聚合 物相 对分 子质 量 可控 、 聚合 物
道 其 应 用 。 因此 , 利用 A T R P方 法 的潜 在 优 势 弥 补
体合 成过 程 如 下 : 将 交联 剂 E D MA( 0 . 5 mL) 、 致 孔
剂 甲醇 ( 0 . 5 mL ) 和 正 己烷 ( 0 . 5 mL ) 、 引发 剂 E B P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刷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刷彭慧;王娟;杨婷婷;严薇;程时远【期刊名称】《材料导报》【年(卷),期】2005(019)003【摘要】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聚合物刷(平面刷、球形刷和分子刷)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聚合物刷子的奇异构象使其具有许多新奇的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ATRP是制备具有可控结构的聚合物以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ATRP制备聚合物刷,可以有效地改变聚合物刷的组成和聚合度,从而改变聚合物刷的表面性质,设计出具有新型结构及性能的材料.【总页数】5页(P73-76,96)【作者】彭慧;王娟;杨婷婷;严薇;程时远【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武汉,430062;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相关文献】1.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偶氮苯聚合物刷 [J], 闫福丰;李彦山;豆君;李桂娟;王要丽;张治红2.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聚合物刷的研究进展 [J], 徐群娜;马建中;鲍艳3.催化剂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吸附树脂接枝聚合物刷类材料 [J], 郑永杰;张爽;田景芝4.用ATRP法构筑核壳型梯度极性的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及聚合物刷——双层聚合物刷的合成与表征 [J], 高超;钱卉;王寿柏;孔浩;王蜀珺;颜德岳5.用ATRP法构筑核壳型梯度极性的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及聚合物刷——三层聚合物刷的合成与表征 [J], 高超;钱卉;王寿柏;孔浩;王蜀珺;颜德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霉素单分散限进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识别特性研究
氯霉素单分散限进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识别特性研究吴姗姗;孙治安;田央;周彦强;刘华春;龚波林【摘要】以自制的单分散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PGMA/EDMA)为固相基质,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制备氯霉素单分散限进分子印迹聚合物(CAP-MRAM-MIP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A)、元素分析和接触角等方法对其表征,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的结果表明,与氯霉素单分散限进非印迹聚合物(CAP-MRAM-NIPs)相比,CAP-MRAM-MIPs具有更大的孔径和孔体积.CAP-MRAM-MIPs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排阻能力为97.2%;对CAP的最大吸附量为56.7 mg/g,分配系数(Kd)为34.42 mL/g,印迹因子(α)为2.25.将CAP-MRAM-MIPs用于分离富集牛奶中的CAP,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3.5%~102.6%.【期刊名称】《分析化学》【年(卷),期】2019(047)003【总页数】8页(P471-478)【关键词】氯霉素;单分散限进分子印迹聚合物;牛血清白蛋白;吸附;固相萃取【作者】吴姗姗;孙治安;田央;周彦强;刘华春;龚波林【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银川750021;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银川750021;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银川750021;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银川750021;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银川750021;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AP)因其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常被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过量使用常导致动物源食品中的CAP残留量过高,人类长期食用会引起再生性障碍贫血等血液病,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1~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聚合物刷的研究进展
图3从表面接枝示意图
Fig.3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graft-from'’
3聚合物刷的应用
聚合物刷由于具有一系列奇异的构象和新奇的性质而 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聚合物刷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以
下几个方面。
2.2.1接枝到表面(链转移法) 所谓“接枝到表面”是指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使带有功
而形成聚合物刷(见图2)。与物理吸附不同,这种聚合物“刷
子”的结构比较密实,可抵抗普通化学环境的侵蚀。但是,这
种方法通常只能使得一部分聚合物分子固定在基质表面。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微分子链在基质表面上难于扩散,不易于 到达接枝点进行反应。
(2)化学阀。近年来,关于聚合物刷研究的新领域是利 用聚合物刷作为化学阀。ho等[7_90将对pH值和氧化还原
侧链,分子刷将呈现柱状形态,反之,分子刷将呈现球状形
态。在高密度下,聚合链从基质表面垂直伸展开,每条聚合
链像刷子上的一根毛,其微观形态如图1所示。聚合物刷之 间互相排斥的作用力源于其内部的渗透压。不管在聚合物 刷狭窄的内部环境还是外部表面区域,聚合物刷分子链的伸
展都处在一种自然的能量平衡状态。在这种平衡状态下,聚
R‘+X—M。”1-Y/Ligand
甲酯(M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通过RA盯共聚制备pc)-
ly(MA-co-HEA),作为乳酸(LLA)开环聚合的大分子引发 剂。然后,又合成了含溴的大分子引发剂。由苯乙烯的AT—
RP反应制得目标聚合物poly(MA-co-HEA)一g-(PLLA-b-
逸j\髯 'Termination
过渡金属种M7+1・反应得到目标产物R-M~X,同时产生还
・87・
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表面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基本原理及最新进展
自由基引发剂先引发产生,然后再遇过渡金属络合
物逆向产生休眠种,可以达到同样的反应效果,因 此被称为“ 可逆的 ATRP” 或“ 反向的 ATRP”[l2];
其二是不用过渡金属络合物( 盐) 作催化剂,自
94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5 年
由基引发产生的自由基( IN!) 即可吸引原子或 (基团)产生新的引发自由基及休眠种 IN—X:
(l)引发反应速率大大高于链增长速率:Ri }Rp, (2) 不发生链终止反应:Rt = 0,(3) 链转移反应
被完全消除:Rtr = 0。在这样的活性体系中所生成 的聚合物的浓度[N]与活性中心的浓度[ M] 及 引发剂的浓度[ I] 相等。
[ N]=[ M]=[ I] 所生成的聚合物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聚合度
去活” 可逆反应使得体系中游离基浓度处于极低,
迫使不可逆终止反应被降低到最低程度,而链增长
反应仍可进行,从而实现“ 活性” 聚合[l0]。
由于在这种聚合反应中,只是将自由基活性种
的浓度加以控制,链终止和链转移被极大地抑制
了,所以这种聚合反应只能是可控聚合或“ 活性”
聚合,而不是真正的活性聚合。同时,在这种可控
配位剂是 ATRP 引发体系研究中的热门课题, 它具有稳定过渡金属和增加催化剂溶解性能的作
用。通常均相体系可较好地控制产物的分子量和分 子量分布[21 - 24]。Patten 等人[25]为增进卤化亚铜在 聚合体系中的溶解性,在配体联吡啶的 4,4'位上 引入可溶性的侧链( 这种侧链至少含有 4 个碳才 能满足要求),以 4,4 ' - 二特丁基 - 2,2 ' - 联吡 啶、4. 4'- 二正庚基 - 2. 2 ' - 联吡啶、4,4 ' - 二 (5 - 壬基) - 2,2 ' - 联吡啶代替 2,2 ' - 联吡啶, 实现了均相的 ATRP。但取代联吡啶价格高昂,且 聚合速率比非均相体系慢得多。Percec,sawamoto, Teyssie,Haddleton,Matytjaszewski 等对配体作了进 一步的拓展,用廉价的多胺. 亚胺替代昂贵的联吡 啶。他们发现烷基胺类与卤化亚铜络合物的氧化还
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粒子
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粒子
刘虎;易昌凤;徐祖顺
【期刊名称】《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30)4
【摘要】成功合成原子转移自由基用的引发剂,并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法,以此引发剂制备出聚合物粒子.用红外光谱(FT-IR)对引发剂及聚合物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光子相关光谱(PC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合物粒子的形貌、粒径和粒径分布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粒子大小均一,小于100 nm,分散性较好.
【总页数】4页(P384-387)
【作者】刘虎;易昌凤;徐祖顺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6.33+4
【相关文献】
1.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超大孔聚合物微球 [J], 虞天;许成楠;于嫄;赵飞飞;潘一廷;刘才;黄永东;张荣月
2.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表面聚合物接枝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J], 夏烈文;吕宝强;刘凡;刘钟燕;李静;罗军
3.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偶氮苯聚合物 [J], 刘长玲;王怀宇;宋岩
4.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电化学调控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 [J], 刘雨桐;赵梦元;李思雨;杨艺菲;孙越
5.原子转移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 [J], 刘虎;朱严瑾;易昌凤;徐祖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低表面能嵌段共聚物的开题报告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低表面能嵌段共聚物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嵌段共聚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涂料、胶粘剂、纤维、水凝胶、微流体等。
嵌段共聚物通常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体组成,这些单体分别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互相不相容,从而导致形成嵌段结构。
在嵌段共聚物中,每种单体组成的区域被称为“块”,且不同块之间通常形成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相”。
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结构赋予其许多独特的性质,如低表面能、高稳定性、降低粘度、流体可控性以及增加界面交互等。
因此,嵌段共聚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如医学、材料、化工等。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是一种较新的高分子化学合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个活性自由基和一个靶向基中的单体分子分子间进行重复加成,从而形成聚合物。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聚合物结构可控、适用于多种单体等优点,逐渐成为了合成嵌段共聚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然而,传统的ATRP法在合成嵌段共聚物时易于出现以下问题:1)共聚物相对应单体的催化剂选择难度大;2)催化剂的选择会影响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3)共聚物存在高于期望层面的嵌段结构,较难控制等。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便更好地合成低表面能嵌段共聚物。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新型的低表面能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前景。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该方法在合成新型嵌段共聚物中的优势及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
三、研究内容(1)综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及其在嵌段共聚物合成中的应用情况。
(2)合成低表面能嵌段共聚物。
选择不同的共聚单体,调控亲疏性及功能性,研究不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条件下嵌段共聚物结构的形成。
(3)结构表征。
利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等技术研究低表面能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分布。
(4)性能评价。
测试低表面能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质、水接触角等性质。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在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含糖聚合物刷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在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含糖聚合物刷一、背景介绍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是一种材料,其内部具有较大的孔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分离、催化和吸附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扩展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的应用范围,可以通过表面接枝含糖聚合物刷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特定生物分子的识别性能。
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是一种强大的化学工具,可以用于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含糖聚合物刷的制备。
二、原理介绍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是以卤代烷基为引发剂,以具有卤代烷基的共聚物为交换试剂,在一定的条件下使试剂链段和聚合物链段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实现分子量的调控和结构的控制。
将含有活性基团的糖基聚合物引发剂引发在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即可实现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含糖聚合物刷接枝。
三、实验步骤1. 制备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洗涤并干燥备用。
2. 合成含有活性基团的糖基聚合物引发剂。
3. 将糖基聚合物引发剂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加入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
4. 将接枝后的含糖聚合物刷修饰并表征其结构和性能。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成功在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含糖聚合物刷,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含糖聚合物刷的接枝密度和结构可通过反应条件进行调控,接枝后的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对特定生物分子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五、结论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在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含糖聚合物刷,可以实现超大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改性和功能化,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 附实验 测试 了其 吸 附选 择 性 。
的吸 附性 能进行 了研 究。结 果表 明 , 在S i O 表 面成 功 的合成 了具 有 多孔 结构 的分 子 印 迹 层 , 分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对二 苯 并噻 吩表 现 出良好 的特 异 性 识 别性 能 , 吸附 动 力学满足 准二级 动 力学方程 , 等温 线符 合 F r e u n d i c h
生 物脱 硫 l 3 ] 。由于 在 深 度脱 硫 过 程 中 没有 选 择 性 , 这
厂) ; 气相 色谱 仪 ( 7 8 9 o A, 美 国安捷 伦 公 司 ) ; 傅 里 叶变 换 红外 光谱 仪 ( Ni c o l e t Ne x u s 4 7 0 , 美 国尼 高力 公 司 ) ;
化 学试 剂公 司 , 试 剂均 为市 售分 析纯 。
1 引 言
近年来 , 我 国部 分地 区雾 霾 天气频 现 , 燃 油 中 的硫 氧 化 物是导 致 这种 现象 产生 的物 质之 一 。二 苯并 噻 吩
B S A2 2 S电子 天平 ( 北 京 赛 多 利 斯 科 学 仪 器 有 限
VP ) , 阿拉 丁公 司 ; 乙二 醇 二 甲基 丙 烯 酸 酯 ( E GD— MA) , 阿拉 丁公 司 ; 三 乙胺 , 西格 玛奥德 里奇 公 司 ; 3 - 氨
关 键词 : 二苯 并 噻 吩 ; 表 面 分 子 印迹 聚 合 物 ; 原 子 转 移 自由基 聚 合法 ; 吸 附性能
肖思 思 等 : 原 子 转 移 自 由基 聚 合 法 制 备 表 面分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及 性 能 研 究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9 7 3 1 ( 2 0 1 3 ) 2 4 — 3 6 1 1 - 0 5
原 子 转 移 自 由基 聚 合 法 制备 表 面 分 子 印 迹 聚 合 物及 性 能研 究
摘 要: 采 用原子 转移 自由基聚 合 法 , 以二 苯并 噻吩 型 的表面 分子 印迹 聚合 物 ( T i O @ MI P ) , 通 过 扫描 电 镜、 红外 光谱 、 N。 吸 附实 验 对 其 形 态 和结 构 进 行 了表 征, 并通 过静 态 吸附实 验对其 吸 附性能 进行 了测试 , 考 察 了该 吸附剂 的动 力 学 、 等 温线 、 热力 学 特 性 , 最 后 通 过在 模拟 油 中进 行 的 对 D B T及 其 结 构 类 似物 的竞 争
些 脱硫 技术 可 能 会 对 辛 烷值 产 生 影 响 。因此 , 研 制 一 种 具 有高 脱 硫 能 力 和 选 择 性 的 吸 附 剂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分 子 印迹 聚合 物 是 一 种 对 特定 目标 分 子 具 有 高 度
特 异识 别 能力 和 选 择 性 的新 型仿 生 识 别 功 能 材 料 l _ 4 ] 。
中 图分类 号 : T Q3 1 7 文献标 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9 7 3 1 . 2 0 1 3 . 2 4 . 0 2 0
丙 基 三 乙氧 基 硅 烷 , 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 ; 溴 化 亚 铜 ( C u B r ) , 西格 玛奥 德里 奇公 司 , 9 9 ; 2 - 溴 异 丁酸 乙酯 , 西 格玛 奥德 里 奇 公 司 , 9 8 ; 三苯基膦 , 阿拉 丁 公 司 , 9 9 A; 0 抗 坏血 酸 , 阿拉丁公司, 9 8 ; 钛 酸 四丁 酯 , 南 京
肖思 思 , 邱 春 孝 , 徐 婉 珍 , 姜 博 , 马鹏 飞 ,王 宁伟。
( 1 .江 苏大学 环境 与安 全工 程学 院 , 江苏 镇江 2 1 2 0 1 3 ;2 .江苏 大学 材 料科学 与 工程学 院 , 江 苏 镇江 2 1 2 0 1 3 ; 3 .江苏 镇 江 出入 境 检验检 疫局 , 江苏 镇江 2 1 2 0 1 3 )
等 温线模 型 , 吸 附热 力 学研 究表 明吸 附 以熵 驱 动 为 主
的 自发 的 吸 热 过 程 。
2 实 验
2 . 1 试 剂 及仪 器
二苯 并 噻 吩 ( D B T) 、 苯并 噻吩( B T) 、 4 - 甲基 二 苯
并噻 吩 ( 4 - MD B T) ; 阿拉 丁 公 司 , 4 一 乙烯 基 吡 啶 ( 4 一
为模 板 分子 , 4 一 乙烯 基 吡 啶 为功 能 单 体 , 在 s i O 表 面 合 成 了适合 分 离油 品 中二 苯 并噻吩 的新 型表 面分 子 印
迹 聚合 物 。利 用傅 里 叶 变换 红 外光 谱 、 N 吸 附 实验 、 电子扫描 电 镜 对 印迹 聚合 物 的 结构 和 形 貌 进 行 了表
公 司) ; S HZ 一 8 2气 浴恒 温振荡 器 ( 江苏金 坛市 大 中仪器
( D B T) 作 为燃 油 中典 型 的含 硫 化 合 物 , 对 其 进 项 分 离 和监 测 已 经 成 为 大气 污 染 控 制 防 治 领 域 的热 点 。 目 前, 常用 的脱 硫 技术 包 括 : 催 化 脱 硫『 1 ] 、 氧化 脱 硫 和
F l o wS o r b 1 I 2 3 0 0自动 吸附仪 ( 美 国 Mi c r o me r i t i c s I n — s t r u me n t 公 司) ; J S M一 7 0 0 1 F 热 场 发 射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日本 电子 株式会 社 ) 。 2 . 2 合成 步骤 2 . 2 . 1 S i O2 的合 成及 活化 在室温下 , 配置浓度为 0 . 1 mo l / L的 Na C 1 溶 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