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对号入座(每空2分,共28分。

)1、折叠、弯曲2、稳定、省材料3、台形、球形、锥形、柱形4、框架5、避暑御寒6、拱桥7、三角形 8、架梁9、32二、明辨是非(每空1分,共7分。

)1、√2、×3、×4、√5、×6、√7、√8、√三、火眼金睛(每空2分,共24分。

)1、A2、C3、C4、B5、C6、C7、B8、AD 9、C 10、C 11、C四、小小分析家(第1小题5分、第二小题6分,共11分。

)1、德国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什么建筑,它的功能是什么?德国建筑学家制造成功的一种"向日葵"式旋转房屋。

(2分)这种房屋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驱动房屋运动,保证房内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又能将明媚的光能储存起来,供阴天和夜晚使用,设计构思十分巧妙,独具匠心。

(3分)2、澳大利亚建筑学家设计了一种什么建筑,它的奇特之处体现在哪2个方面?澳大利亚悉尼市为迎接举世瞩目的2000年奥运会,特意设计了世界第一家跨世纪的绿色体育馆。

(2分)奇特处:1、使人能处处体会到环保的气息。

(2分)2、更奇特的是,无论是建筑的造型,还是墙壁上的装饰图案或大厅中的雕塑,均以地球,波浪,年轮,阳光,水草,叶脉,藤蔓或珍稀动物为主,使整个建筑表里如一,内外和谐。

3.用简短的语言说说你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环保、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2分)五、我爱探究(共14分)制作材料:西瓜皮、刀子、纸巾、重物(每空1分,共4分。

)制作步骤:(1)把西瓜(或其他瓜)纵向切成两半,再横向切开。

(2)把瓜瓤吃掉,留下瓜皮(拱形),每块按4~5厘米宽切下。

(3)在每两个小块之间夹一片纸巾,然后摆成拱形。

(4)在“瓜皮桥”上加重物,试一试它的承受能力。

(每空2分,共8分。

)结论:经过切割、重新组装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大的力。

(2分)六、数据分析(每空4分,共16分。

)猜想假设:圆筒形的承受力最强。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仿生》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仿生》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仿生》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仿生》单元测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30分】1、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特征,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2、人类模仿生物的特征,创造出各种人造物。

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研究,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叫作仿生学。

3、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密铺的只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六边形。

4、外形为弧形的建筑结构被称为拱形结构,人们从蛋壳中受到启示,发明了薄壳结构,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且轻便省料。

5、古希腊数学家提出了“蜂窝猜想”。

6、海豚捕食时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波,这个声波是超声波,声波遇到物体后会反射回来,被海豚耳朵接收,海豚就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海豚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7、潜艇的系统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识别等,雷达发出的声波遇到目标就会返回,从而测定目标位置、速度等,为飞机导航。

二、判断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类根据鱼利用鱼鳔上浮下沉制作了潜艇。

(错误)2、蛋壳曲面可以看成由无数的拱拼接而成。

(正确)3、薄壳结构是仿生学的具体应用。

(正确)4、建筑物没有横梁一定不安全。

(错误)5、超声波能被人耳听到。

(错误)6、海豚、声呐、B超、蝙蝠都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正确)7、人们根据动物的保护色发明了迷彩服。

(正确)8、手臂工作时,骨骼带动肌肉和关节运动。

(正确)9、相同情况下,平桥的承重能力大于拱桥。

(错误)10、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质地非常坚硬,所以蛋壳不易被握碎。

(正确)三、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1、抗压能力最强的是(C)。

A.正三棱柱B.正四棱柱C.正六棱柱2、采用蜂巢结构的妙处是(A)。

A.正六边形排列没有缝隙,有效空间最多,所用材料最少。

B.正三角形形排列没有缝隙,有效空间最多,所用材料最少。

C.正方形排列没有缝隙,有效空间最多,所用材料最少。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34分)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________行进的.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________的表面;反光效果就越好。

4、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做________。

5、凸透镜能使光线________;凹透镜能使光线______。

6、阳光可以被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凸透镜具有______作用、______作用、______作用。

8、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_________的。

9、_________模拟实验证明了光在_________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10、第一次提出阳光能分解出七种色光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

11、像电灯这样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

12、利用凸透镜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利用凹透镜_________的特性;人们制成了近视眼镜。

13、当太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_______和________。

14、太阳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着_________传播的。

15、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______。

16、镜子可以______光;从镜子里看到的物体和实际物体左右___________。

17、光在直线传播中的两个基本现象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8、放大镜和老花镜都是_________镜近视眼镜是_________镜。

二、选择题。

(每空2分;共32分)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是自然光源;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营火D、蜡烛E、电灯F、玻璃幕墙2、下列镜片中;属于凸面镜。

A、家用穿衣镜B、汽车反光镜C、近视镜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仿生》测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将A4纸折成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抗压能力最强。

A.正三棱柱B.正四棱柱C.正六棱柱2.鸡蛋壳的形状是()的,是最佳的受力形状。

A.椭球形B.长方形C.正方形3.拱形结构的承受力()同种材料的平板结构。

A.小于B.等于C.大于4.B超诊断仪通过发射(),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A.X光B.单色光C.超声波5.降落伞与带冠毛的()种子的整体形状相似。

A.蒲公英B.玉米C.水稻6.塑料吸盘和八爪鱼的吸盘都呈碗状,具有()功能。

A.爬行B.吸附C.翻滚7.潜水艇是依据()仿生现象发明的。

A.鱼的沉浮B.鸭的蹼C.螳螂臂8.铁丝网和植物茎上的刺的尖锐部分都能起到()作用。

A.美观B.保护C.加重9.古代拱形桥、广场建筑、中国国家大剧院和意大利悉尼歌剧院,它们采用的都是()结构。

A.平形B.圆形C.拱形10.海洋迷彩服:用于( )。

A.陆军夏作训服B.陆军冬作训服C.海军陆战队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1.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和(),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2.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密铺的只有()、()、()。

3.人类模仿生物的()和(),创造出各种人造物。

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过程技术中的科学叫()。

4.生活中具有蜂巢结构的物体有很多,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和()等。

5.蝙蝠的飞行和捕食离不开()和()。

6.蝙蝠的探路方式叫()。

雷达就是利用类似的工作原理。

7.蝙蝠的嘴里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叫()。

8.鱼的鳍对应船的桨和橹,提供前进和转弯的();肚子里的鳔对应潜艇的蓄水舱,通过充气和注水,调节()和()。

9.人体手臂与假肢手臂存在()、()、()上的相似之处。

10.猫的耳朵是可以改变朝向的,以便清晰获得()方向传来的声音。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二)(附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二)(附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过关检测卷(二)(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下列用到声呐的是?()A.潜艇B.B超C.雷达2.下列几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萌小牛同学说:“我一只手可以轻轻松松地握碎鸡蛋,因为鸡蛋壳太薄了。

”B.小科同学说:“建筑工人叔叔戴的安全帽看起来一点都不安全,由薄薄的塑料制成,工厂一定偷工减料了。

”C.小明同学说:“骑电动车时一定要戴好头盔,头盔虽然看起来薄,但是很坚固,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头部。

”3.分组给蝴蝶、菜青虫、青蛙等小动物卡片涂上颜色,并剪下来,选一条树丛边的小路,各组将小动物卡片沿途放在其中。

我们以正常速度走过这条小路,会发现()卡片被发现得最多。

A.蝴蝶B.菜青虫C.青蛙4.在下列生物中,迷彩军服是得到了()的启示,发明创造出来的。

A.鸟B.鱼C.变色龙5.桥梁按其()可分为铁路桥、公路桥、多用桥等。

A.形状B.用途C.材料6.尼龙搭扣借鉴了()。

A.八爪鱼B.植物茎上的刺C.苍耳果实上的钩刺7.下列物体都是用同一种型号的A4纸折成的,表面积一样,抗压能力最强的是()。

A.三棱柱B.四棱柱C.六棱柱8.做手臂模型研究手臂是怎样工作的(如下图),材料与模拟对象对应相符的是?()A.硬纸板模拟的是关节B.绳子模拟的是骨骼肌肉C.铆钉模拟的是骨骼9.人们在造船的桨时,是从鱼身上的()得到的启示。

A.鳍B.流线体型C.骨架10.“蜂窝猜想”认为蜜蜂建巢的形状是()。

A.正六边形B.正三棱柱C.正方形D.三角形11.下面()画出了工作原理示意图正确的表现了声呐的工作。

A.B.C.12.快粘贴是人们根据()发明的。

A.章鱼吸盘B.荆棘上的尖刺C.苍耳果上的毛刺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3.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热传递》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热传递》

【单元检测AB卷】第二单元测试卷《热传递》(B卷)【基础训练】一.填空题(共10小题)1.铜、铁、铝按传热本领由强到弱排序是:。

2.当两物体间存在,在两物体间就会发生热传递。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热源,那么热从太阳到地球主要通过方式(选填“传导”、“对流”或“辐射”)。

3.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

4.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中也能进行。

5.热总是沿着物体从的地方向的地方传递。

6.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受热会,周围比较的空气会流过来补充,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就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

7.、和跑步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8.冬天,我们会采用很多方法来增加热量,比如多穿衣服,衣服起到的是的作用;晒太阳时,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的。

9.探究水受热冷却的变化时,在水里加点颜料的作用是。

10.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的,早上醒来,感觉被窝是的;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感觉被窝是的,这说明被子(填“能”或“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11.()是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量,使我们热起来的方法。

A.跑步B.晒太阳C.加穿衣服12.冬天穿棉服比较暖和的原因是()A.棉服能保温B.棉服能产生热量C.棉服能传递更多的热量13.水烧开时往往从壶中溢出,这是因为()A.水变多了B.水受热时体积膨胀了C.水壶受热时体积缩小了14.下列现象不属于热对流的是()A.旋转的走马灯B.电暖气取暖C.电烙铁作画15.热在()中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A.玻璃B.酒精C.金属16.下列现象中,属于热辐射的是()A.暖气片让房间暖和起来B.用汤匙搅拌热粥,勺柄会热起来C.站在火炉边烤火,手会热起来17.下列电器中,主要利用热辐射传递热量的是()A.电烙铁B.太阳能热水器C.电热水壶18.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A.慢B.也快C.都一样19.羊毛、棉花、棉布等材料导热性能差,因为在它们的空隙中有不易传导热的()A.纤维B.空气C.特殊材料20.在室内的地面铺一块干毛毯,光脚站在毛毯上5秒钟,然后再站到地板上。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一、科学知识积累及运用:(每个2分,共46分)1、太阳的高度越高,物体的影子越()。

2、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得出昼夜的变化是地球()的结果。

3、今天是农历十月初八,今晚的月相应该是()月。

4、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

5、光在()或()中是沿直线行进的,()的实验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6、()、()、()是光的三原色。

7、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表面越(),()效果越好。

8、中间()、边缘()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凸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能使光线()。

9、凸透镜具有()、()、()的作用。

二、判断题。

(16分)1、太阳高度就是太阳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2、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3、日晷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现的圆圆的月亮。

()5、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6、月相的变化是指月球自身形状的变化。

()7、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8、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领就越弱。

()三、单项选择题。

(16分)1、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A先西后东;长→短→长B先东后西;低→高→低C先东后西;长→短→长2、日晷是测量()的工具。

A体积B时间C长度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4、月相的周期变化是()。

A一年 B 一个月C一周5、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

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6、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

A早晨B中午C傍晚7、把一根铅笔斜着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向上折B铅笔向下折C铅笔变细了D铅笔变长了8、当我国是夜里12点时,下列哪些国家是白天?()A、日本B、加拿大C、新西兰D、印度四、开动你的大脑,用你的智慧,解决以下的问题。

(22分)1、把下面的光源分类。

(7分)灯光阳光萤火虫的荧火月光车灯的光星光彩虹人造光源:自然光源:非光源:2、小明上衣的胸口有一个CBA的标志,请你写出小明在镜子中看到的这个标志的样子。

2020-2021学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测试卷

2020-2021学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测试卷

2020-2021学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___,光可以分为_________光和_________光。

2.我知道_________属于自然光源;_________属于人造光源;_________属于热光源; _________属于冷光源;_________属于生物光源。

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进行的。

4.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_________”现象。

5.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_________。

6.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________。

7._________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8.在玩“借助镜子读文字”的游戏时,我发现镜子中的文字是_________的。

9.潜望镜是利用_________原理制造的。

二、选择题10.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流星B.镜子C.蜡烛11.下列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太阳B.手电筒C.蜡烛12.下列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A.太阳B.萤火虫C.蜡烛13.光的传播方向是( )。

A.直线传播B.曲线传播C.弧形传播14.在水雾中看彩虹,一般要选择( )。

A.通风处B.背风处C.任何地方15.用蒙有蓝色玻璃纸的手电筒照射白色物体,物体呈现( )色。

A.白B.蓝C.彩16.红色滤光片只允许( )色光透过。

A.红B.蓝C.白17.在圆盘上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你看到圆盘是( )颜色的。

A.白色B.灰色C.七彩18.彩虹由( )种颜色组成。

A.五B.六C.七三、判断题19.几乎所有物体都能反射光。

(______)2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物是左右相反的。

(_____)21.我们平常用的镜子是平面镜。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26分】1、液体或气体受热(),遇冷(),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2、热总是从较()的一端传向较()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作()。

3、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

4、冬天人们经常捧着热水袋暖手,这是利用()的方式来传递热量。

5、()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就能传递热量,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6、如图,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定的距离穿上一些小钢珠,然后用酒精灯对其加热。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快,()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慢。

温度上升的一样快的是()号和()号小钢珠。

二、判断题【10分】1、冬天戴手套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手套给我们提供了热量。

()2、热传导一般是在空气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3、在竖直的金属条中部加热,热量只会向一侧传递。

()4、燃烧的香冒出的烟会向下飘。

()5、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木制的筷子,这是因为木头不会导热。

()6、暖气片应该安装在窗户的上方,能加快空气的对流。

()7、不同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辐射。

()8、保温盒既能保存热的食物,又能保存冰块。

()9、建筑物的外墙加岩棉板是为了保温。

()10、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热对流。

()三、选择题【24分】1、冬天用电暖器取暖,热空气()。

A.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C.无固定运动方向2、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

A.轻巧美观B.降低成本C.减慢热传导,防止烫手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A.质量B.体积C.温度4、人站在阳光下会感到热,是因为太阳利用()的方式传递了热量。

A.热辐射B.热传导C.热对流5、一般情况下,金属传导热的本领比木头()。

A.差B.强C.一样6、冬天,在同一环境里用手触摸木头、大理石和塑料,会感到大理石更冷,这是因为()。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热传递》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热传递》

【单元检测AB卷】第二单元测试卷《热传递》(A卷)【基础训练】一.填空题(共8小题)1.实验室要加热烧杯中的水,除烧杯和火柴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2.密封在塑料袋中的水在变热的过程中,水的没有发生变化,但水的变大,所以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上。

3.夏天,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冰饮料拿在手上,手上感觉清凉了许多。

此时热传递的方向是从传到上(填“手”或“冰饮料”)。

像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我们称为,除了这种方式外,我还知道热传递的方式有、等。

4.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我们可以看到热的传递方向是从向扩散。

(填“中心”或“边缘”)。

5.地球上的热主要来自于。

太阳距地球约千米。

它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

太阳能热水器就是靠吸收辐射的热量使水变热的。

6.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中也能进行。

7.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作。

8.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说明空气是。

(选填“热的良导体”或“热的不良导体”)【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9.气温骤降,天空下起了小雨,奇奇多穿了件外套,他这样做是因为()A.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B.衣服既可以增加热量,又可以阻挡冷空气的进入C.衣服可以减缓身体本身的热量散发出去10.()方法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

A.到操场跑步B.吃点热的食物C.多穿几件衣服11.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下列属于热传导方式的是()A.冬天在野外烤火B.太阳把热传递到地球C.炒菜时火把锅热12.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A.从物体较冷的一端传向较热的一端B.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C.没有定的规律13.物体的传热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像太阳那样,不依靠其他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14.下列哪种方法可以使茶杯中的水凉得慢些()A.用扇子扇B.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C.放入冰块15.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A.用毛巾反复擦皮肤时感到热B.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C.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16.下列现象中,与热对流有关的是()A.冬天在室外用手摸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凉B.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C.将纸质的小风车放在台灯(白炽灯)灯罩的上沿,小风车会旋转起来17.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热的传递方向是()A.向金属条的两端传递B.向金属条的另一端传递C.不能确定18.下列关于热辐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热辐射是从温度低的地方传向温度高的地方B.热辐射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进行传播C.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三.判断题(共8小题)19.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水是热的良导体。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热传递有()、()和()这三种方式。

烧开水是通过()方式传播热量的;冬天,明明抱着热水袋取暖,这种传热方式属于();电烤箱、电暖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2.大勺的勺柄通常是用()或()来做的,因为这样的物体不容易(),比较安全。

3.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说明()是热的不良导体。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接触的部分应多用()的材料制作。

A传热能力强 B传热能力差 C金属2. 为了使整个房间更暖和,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

A.下方B.上方C.中间3.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A.用铁锅烙饼B.扭伤脚踝后热敷C.蜡烛燃烧发光4.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A.热传导B. 热胀冷缩C.热对流D.热辐射5. 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头发就干了。

()2. 不管什么物体,传热越快对人们生活越有利。

()3. 走马灯可以旋转是利用了热辐射的传热方式产生了推动力。

()4. 热稀饭时,用勺子搅几下会热的更快,这是因为搅动加快了热的对流。

()5. 保温盒既能保存热的食物,又能保存冰块。

( )四、连线题(共14分)1.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相连。

(6分)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热传导冬天使用暖气使房间变暖热对流用暖手宝暖手热辐射2. 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式。

(8分)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1.你有没有注意到学校的老师有的喜欢用不锈钢水杯,有的喜欢用塑料杯子,那么,在不锈钢杯和塑料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快?这是什么原因?2.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时,我们会适当增加衣物,那么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了吗?请解释原因。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质量监测试题(时限40分钟)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1.郝琦心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进行了如下实验,蜡烛燃烧的光会穿过小孔(黑点代表小孔)落在对面的纸屏上。

请你根据学到的科学知识在方框内画出墙壁上出现的蜡烛火焰影像,这种科学现象叫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2.艾克雪学习了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做了如下实验,并进行了记录。

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图乙所示,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红色和黑色。

亲爱的同学们,请把准备好的蜡烛、带孔的纸板、镜子等摆放在实验桌上,边操作边思考边答题,把你本单元的收获展示出来吧!3.谭究学习了平面镜的特点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像如右图所示,这时的时间是7:50,这个实验说明:平面镜成像特点为左右相反。

(2)将一支铅笔立在两面平面镜之间,改变两面平面镜之间的夹角,记录你看到的像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4.在好多停车场的拐角处都有一面如右图中的镜子,(1)它是凸面镜,这种镜子的特点是:_镜面凸出,成正立缩小的像,使观察范围更大_(2)你在哪里还见过这种镜子?__汽车广角镜、反光镜__5.在虚线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面镜或透镜。

两个平面镜的夹角镜中像的个数我的发现30°11夹角越小,镜中像的个数越多60° 590° 3120° 2180° 16.周末,小丽和妈妈去逛公园,她们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和光有关的现象,请你分析现象,做出正确解释。

(1)阳光下,小丽和妈妈漫步在小湖边,地面上留了她们的影子,影子的形成与______光沿直线传播_____有关。

(2)在湖水中划船时,小丽和妈妈发现进入水中的那部分船桨好像折断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折射____形成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过关测试卷B(含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过关测试卷B(含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过关测试卷B(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间发生热传导现象的条件是()。

A.不能接触B.必须接触C.接不接触都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传递热的方式往往都独立存在的B.太阳在中午光照最强,热辐射传递的热量最多C.烤箱传递热量的主要方式是热传导3.走马灯是利用了()原理制成的。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4.将同样大的冰块放入下面各种杯子中,冰块融化最快的是()。

A.铁杯B.塑料杯C.陶瓷杯5.杯子里的水受热部分会上升,比较冷的部分会下降,于是不断循环,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各部分,使整杯水热起来,这种传热方式叫()。

A.热辐射B.对流C.热传导6.下列()是热的不良导体。

A.铁B.泡沫C.锡箔纸7.电暖器是利用()的方式来工作的。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8.热传导的条件不包括()。

A.物体间接触B.要有温度差C.必须在物体中心处加热9.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木制筷子,这是因为木头()导热。

A.不会B.不容易C.容易10.在新冠肺炎防控常态化下,我们每日都要测量体温。

把水银体温计夹在腋下测量,这种热量传递的方式是()。

A.热对流B.热传导C.热辐射二、填空题11.热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 ),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

12.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_________,冷水会_________,形成_________。

13.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______种方式。

14.太阳通过_________ 方式向地球传递热。

15.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 )。

16.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热时,杯子下层的水受热会( ),上层的水会( ),于是不断循环流动,最后整杯水都热起来。

17.热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学校年级姓名
一、填空题。

(24)分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2、凸面镜使人看起来变,凹面镜则使人看起来变。

3、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4、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5、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6、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7、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8、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二、判断题。

(12分)
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
2、我们可以用面向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
3、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
4、光线从两种透明物体之间穿过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
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
6、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

(√)
三、选择题:(18分)
1、牛顿通过(1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①三棱镜②凹透镜③凸透镜④平面镜
2、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2 )正确。

①铅笔向上折②铅笔向下折③铅笔变细了④铅笔变长了
3、阳光下绿色的物体,它反射的光是(B )
A. 白光
B. 绿光
C. 红光
4、有关光的行进说法正确的是(C )
A、S形
B、曲线
C、直线
5、关于小孔成像说法正确的是(C )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下列光源是自然光源的有(C、E )
A、日光灯
B、荧光棒
C、阳光
D、蜡烛
E、萤火虫
四、问答题:(18分)
1、小孔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吗?为什么?
答:是的,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3、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五、画图题。

(12分)
1 .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本题学生自己画图进行解释
2 .怎样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或后脑勺)的潜望镜?请画出原理图。

六、实验题:(16分)
1、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2、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注:实验题的答案为参考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支持92
中立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