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三章 油藏动态地质特征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三章 油藏动态地质特征
重力驱动——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驱向井底时为重力驱 动。重力驱油要求油层倾斜大,厚度大。
5
外来补给的驱动方式 内能消耗的驱动方式
水压驱动 气压驱动 弹性驱动
溶解气驱动
重力驱动
6
第一节 注水过程的地质因素分析
一、油田开发方式 二、油田注水应考虑的地质因素
7
二、注水应考虑地质因素
油田注水是把水注入油层并将原油驱替到生产井,这一过 程是在油层内进行,油层性质和结构必然要对油田注水产 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9
2、断层和裂缝 若断层是封闭的或放射状的,则适合注水和
控制,可按断块进行注采设计。 若断层是敞开的,会破坏注水效果,特别是
出现连续敞开雁列式断层对注水效果的影响更 为严重,甚至会完全破坏注水效果。
10
在裂缝性储集层与单 孔隙储层驱油机理不 同。裂缝中是水驱油 过程。裂缝中的水与 基质孔隙中的油是水 油交换过程。
层位 S2下3
濮65井产液剖面成果(1987年)
射孔层数
射孔厚度 m
产液量 m3/d
产油量 产水量 m3/d m3/d
含水 %
流压 MPa
8
8.6
0
0
0
S2下4
6
10.6
0
0
0
S2下51+2
4
7.6
8.72
0.8
7.92 90.8 30.4
S2下53+5
3
6
104.17 7.17 97.0 93.1 30.8
38
(4)注入水水质的影响 注入水水质对油层吸水能力影响很大,应防注入 水中杂质、微生物细菌类化学物质污染油层,造 成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损害油层产能。

开发地质学培训教材-打印

开发地质学培训教材-打印

中国石油油气田开发地质培训教材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油气田开发地质培训项目组2006年4月目录1. 前言 (1)2. 非海相碎屑沉积体系 (2)2a.引言 (2)2b.低弯度曲流河体系 (2)2c.高弯度曲流河体系 (3)2d.风积体系 (5)2e.冲积扇体系 (6)3.浅海和深海沉积体系 (8)3a.引言 (8)3b.三角洲沉积体系 (8)3c.滨海沉积体系 (10)3d.深海沉积体系 (12)4. 层序地层学 (14)4a.引言 (14)4b.基本概念 (14)4c.专业术语 (15)4d.层序地层实例 (16)4e.体系域 (17)4f.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18)4g.与开发地质的相关性 (18)5.储层地球物理学 (20)5a.引言 (20)5b.术语和基本概念 (20)5c.地震采集 (22)5d.地震处理 (23)5e.地震构造解释 (24)5f.波阻抗、属性分析、直接烃类显示和4D地震 (25)i6. 裂缝性储层 (28)6a.引言 (28)6b.重要概念 (28)6c.裂缝类型 (29)6d.裂缝面特征 (31)6e.探测与量化裂缝 (32)6f.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与产率 (33)6g.数据收集与储层描述 (34)7.毛细管压力 (36)7a.简介 (36)7b.浮力和毛细管压力 (36)7c.毛细管压力方程 (37)7d.确定毛细管压力 (38)7e.排替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分布 (39)7f.雷文瑞特J-函数 (40)7g.储层封堵层 (41)7h.静水压力油藏和水动力油藏 (42)7i.毛细管压力如何控制油水界面的实例 (43)8.储层非均质性和地质统计学应用 (44)8a.引言 (44)8b.储层非均质性的类型 (44)8c.非均质性识别步骤 (45)8d.获取正确非均质性的重要性 (47)8e.为什么需要地质统计学 (48)8f.如何计算变异函数 (49)8g.变异函数模拟 (50)8h.克里格法与条件模拟 (51)8i.对象建模 (52)8j.连续高斯模拟 (54)9.地质细胞建模 (56)ii9a.引言 (56)9b.确定工区 (56)9c.数据导入与质量检查 (57)9d.框架构建 (58)9e.三维网格 (60)9f.属性建模 (61)9g.容积测定与有效厚度 (64)9h.实现评估 (66)9i 比例放大和输出 (67)9j 数值模拟和储量 (68)iii1. 前言开发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已知油藏的油气勘探和生产。

《油田基础地质培训》课件

《油田基础地质培训》课件

目标定位
确定勘探地点的主要方法包括地质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
钻孔勘探
通过钻井,获得地下的岩心样品,进行 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测试。
石油勘探与开发工具
地震勘探
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及反射,研究 地下岩石的结构,帮助确定油气 勘探目标。
钻井工具
钻井工具用于在地下开孔并提取 岩心样品,提供地质、物理和化 学信息。
在页岩中形成的油气,需要通过水平井或压裂技 术进行开发。
油田物探技术
地震勘探
通过地震波在不同岩石中的传 播速度差异,研究地下结构。
电磁勘探
利用电磁场的变化来确定地下 岩体的性质和油气赋存情况。
重力勘探
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微弱变 化,探测地下密度变化,寻找 油气储层。
总结与回顾
1 掌握基础地质知识
测井工具
测井工具通过测量孔洞的物理性 质,提供有关岩石和地层的信息, 用于地层解释和储层评价。
地质环境与油气赋存形式
砂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页岩油气
由砂岩等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岩石组成, 适于储藏和运移石油和天然气。
由碳酸盐岩等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岩石组 成,适于储藏和运移石油和天然气。
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储层中存在流体的比例,主要用来 表示油气饱和度。
构造圈闭
构造圈闭是指地质构造中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 气的区域,通常由构造构成。
石油勘探工作流程
1
勘探指导
2
利用地震勘探和电磁勘探等地球物理技
术,确定勘探目标的具体位置和边界。
3
勘探评价
4
综合地球物理、地质和工程技术,评估 勘探地点的潜力和商业价值。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石油勘探工作的关键要素。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石油工程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精品课程的大纲,供参考:课程名称: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目标:1. 理解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基本流程;3. 熟悉油气田储层特征、地质模型和储量评估方法;4. 学习油气田开发中的地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5. 培养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1.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导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定义和作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油气田勘探-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勘探区划和勘探目标选择- 勘探测井解释和勘探评价方法3. 油气田开发- 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油气田开发计划和开发方式选择- 油气田开发的经济评价方法4. 油气田储层特征和地质模型- 油气田储层类型和特征- 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 地质模型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5. 油气田储量评估- 油气田储量评估的基本原理- 储量评估方法和技术- 储量评估结果的解读和应用6. 油气田开发中的地质问题- 油气田地质风险评估和预测- 油气田地质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油气田地质问题的案例分析7.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综合应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与油气工程的关系-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听课积极性、课堂讨论参与度等。

2. 作业和实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作业和实验,并撰写报告。

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石油开采常规地质录井培训教材课件2024新版

石油开采常规地质录井培训教材课件2024新版
别油气显示等。
钻井液录井法
包括气测录井、液测录井和固测 录井等,用于监测钻井液性能变
化、发现油气显示等。
地球物理测井法
包括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 度测井等,用于获取地下岩层的 物理参数,评价储层物性和含油
气性。
02 石油开采地质基 础知识
地层与岩石
01
02
03
地层的概念
地层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 代形成的层状岩石,包括 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钻井液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用于实 时监测钻井液性能、气体含量等参数。
数据处理系统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提供 地质、工程等方面的信息。
数据采集系统
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存 储和传输。
控制系统
对整个录井仪进行控制和操作,包括参数设 置、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
综合录井资料的获取与处理
07 石油开采常规地 质录井实例分析
实例一:某油田地质录井实例分析
油田地质概况
简要介绍油田地理位置、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及油气藏类型等。
录井方法及技术应用
详细描述针对该油田所采用的地质录井方法,如岩屑录井、岩心录 井、气测录井等,并分析各种录井方法在该油田的适用性。
录井资料解释与评价
结合录井资料,对油田的地层岩性、含油性、物性等进行解释和评价 ,为后续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01
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是指地壳中聚集了足够数量油气的圈闭构造。
02
油气藏的类型
根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
水动力油气藏等类型。
03
油气藏的特征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课件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课件

油田开发的工作流程
1
勘探与评价
确定油田的边界和储量,并评估开发潜力。
2
钻井与完井
使用钻机开采油井,并进行完井作业以确保油井的安全和可靠性。
3
生产与采收
通过注水、注汽和其他采收技术,将石油和天然气从油藏中采集出来。
油田开发中的挑战
1 技术挑战
油田开发需要解决地下复 杂环境中的技术难题。
2 环境挑战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 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为您介绍油田开发地质基础知识,包括石油概述、油田的形成、 油藏的分类、地质勘探技术、油田开发的工作流程、油田开发中的挑战以及 油田开发的前景分析。
石油概述
石油是一种天然的有机物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它是地下深处由古代生物遗骸经过长时间的地 质作用形成的。
油田开发对环境产生一定 的影响,如水资源的过度 开采和废水处理。
3 经济挑战
油价的波动和市场需求的 变化会影响油田开发的经 济效益。
油田开发的前景分析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油田开发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新的勘探技术和开采方法将有助于更高效、 可持续的油田开发。
非常规油藏
非常规油藏是指储量较低或岩石渗透性较差的油田, 采油难度较大。
地质勘探技术
1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和性质。
2 地电勘探
地电勘探利用电率和自然电位的差异来确定地下物质的分布。
3 地磁勘探
地磁勘探将测量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以了解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
油田的形成
古生物堆积
油田形成的第一步是古生物堆积,古代生物遗骸会通过各种地质作用沉积在地下。
成岩作用

石油开采常规地质录井培训教材

石油开采常规地质录井培训教材

三、岩屑录井
(3)特殊岩性法
与邻井对比,利用大段单一岩性中的特殊岩层(如大段砂岩中的泥 岩,大段泥岩中的灰岩,大段泥岩中的砂岩等)在钻时上表现出特高 或特低值,记录钻遇时间和上返至井口的时间,二者之差即为真实的 岩层迟到时间(通常也用此法对迟到时间进行校正)。
岩屑取样步骤:捞取岩屑、清洗岩屑、荧光直照、烘晒岩屑、整理 装箱
6、计算岩心收获率 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
要技术指标。
本筒岩心实长(m)
岩心收获率=
× 100%
本筒取心进尺(m)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岩心收率往往达不到100%,所以每取一
筒岩心都应计算一次收获率。一口井岩心取完了,应计算出总的岩心
收获率。如上筒井底有余心,本筒岩心长度大于该筒进尺,不得压缩,
二、常规地质录井
地质录井的概念:是随钻采集各项地质资料,实时发现、保护、评 价油气层,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地质录井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井的设计要求,取全取准反映地下情 况的各项资料,以判断井下地质及含油、气情况。
现场主要录井方法有: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录井、综合录井、物化 录井等。
常规地质录井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荧光录井、岩心录井 (钻井取心、井壁取心)、钻井液录井等。
岩心录井:通过钻井取心(结合钻时、气测、荧光、钻井液及 测试、试油等各项录井)认识地下岩层及含油气水特征,取得最直 观的第一性地质资料,称为岩心录井。
四、岩心录井
取心筒外筒
取心筒内筒
取心筒内筒下端
四、岩心录井
岩心的整理丈量 岩心出筒后要做到“二个准确”和“四个及时”即: 二个准确:恢复保持地层原始顺序准确,整理丈量准确。 四个及时:整理及时,观察落实油气显示及时,描述及时,采送样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目录第一节油田及区域地质概况1.1 油田概况 (2)1.2 区域地质概况 (2)1.3 储层物性特征 (4)第二节油田生产状况分析2.1 油田生产概况 (4)2.2 生产井与注水井情况 (4)2.3 采出程度与稳产情况 (6)2.4 含水率情况............................................2.5 油藏能量情况..........................................2.6 油田水驱曲线分析...................................... 第三节生产方案调整措施3.1 细分层系措施..........................................3.2 水平井、定向井的应用..................................3.3 井网部署与注采井网调整................................3.4 改性注水..............................................3.5 三采方式..............................................3.6 油田开发管理方式...................................... 第四节结束语4.1 结论和认识............................................4.2 实习感受与感谢........................................ 主要参考文献...............................................第一节油田及区域地质概况1.1 油田概况永安油田属胜利油区,位于山东东营市垦利县东部永安镇,东临渤海,西邻胜坨油田,油气资源密集,是胜利油田的主矿区,处于山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见图1-1)。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刘吉余主编黎文清主审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章、地球概述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水圈的循环作用:(1)净化空气和大自然;(2)源源不断的制造淡水供给陆地;(3)通过河流将陆地表面的松散泥沙及溶解物送入海洋。

2.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解面试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

3.地球的物理性质:重力、密度、压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4.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

一般为0.98~5.2℃,平均为2.5℃。

5.地温深度(地热增温级):在内热层中,温度每升高1℃所需加深的深度,以米表示。

6.地磁场由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地磁要素来表示。

7.固体潮:日月引力可以摄引地壳升降7~15cm,叫固体潮。

第二章、地质作用8.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9.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力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11.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或者构造运动。

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系指地壳或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或者垂直于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发生的大规模的升降运动。

升降运动可以引起海陆变迁、地势高低的改变、岩石的垂直位移以及层状岩石形成大型平缓弯曲。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沿着大地水准面的切线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水平位移,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大洋中脊的扩张)、挤压(板块的消减、碰撞)、平移甚至旋转,从而使岩层发生弯曲和断裂,地形上则形成山脉和盆地。

12.岩浆作用: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体称为岩浆。

当地下平衡破坏或者局部压力降低时,岩浆就会向着压力低的方向流动,侵入地壳上部或者喷出。

在这个过程中岩浆与周围的岩石相互作用,改变着围岩和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

油田基础地质培训

油田基础地质培训

实例三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描述地层不整 合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不整合面的 识别标志、勘探开发方法等,分析
其成藏条件和勘探策略。
实例四
水动力油气藏。描述水动力油气藏 的地质特征、水动力条件的识别标 志、勘探开发方法等,分析其成藏
条件和勘探思路。
05
勘探开发技术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
地震勘探
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探地下的地 质情况。
02
案例二
某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地质资料解释与应用。通过测井资料精细处理、地
震资料多属性分析和岩心资料综合研究,有效预测了气藏分布范围,为
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03
案例三
某油田低渗透油藏地质资料解释与应用。通过地质调查、测井评价和地
震反演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准确刻画了低渗透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为油田增储上产奠定了基础。
02 微观非均质性
利用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手 段,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喉道 分布等微观特征。
03 层内非均质性
分析单层内岩性、物性的韵律 性、旋回性等变化特征,评价 层内流体流动规律。
0 层间非均质性 4对比不同层位之间岩性、物性
的差异程度,评价层间流体窜 流和隔层遮挡作用。
04
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
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需求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 增长,油田开发对于满足 社会需求和保障能源安全
至关重要。
技术进步
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 和进步,提高了开发效率 和采收率,降低了开发成
本和环境影响。
02
地层与构造基础
地层划分与对比
01
02
03
地层划分原则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611125课程名称:油气田开发地质英文名称:Development Geology of Oil (gas) Field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课程类型:专业教育选修课开课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天然气方向)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层学、石油构造分析、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油层物理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后续课程: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法、油气勘探综合设计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网络课程资源:无选用教材:油气田开发地质,叶庆全,冀宝发,王建新,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书:1.油藏开发地质学,彭仕芯,黄述旺,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2,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二版),黎文清,李世安,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3.砂岩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内容与方法,艾尚军,许运新,郭殿军等,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4.油气田开发地质,崔廷主,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5.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王允诚,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一'课程简介《油气田开发地质》是一门与油气田开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专业课,是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天然气)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是以油气藏的研究为核心,系统阐述了油气田开发地质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总结了当今油气田开发最新成果及开展趋势。

本课程共包括四大局部基本内容:第一局部为油气层层组划分与比照,重点介绍油气层层组划分与比照的依据和方法步骤、单砂体间联通关系确实定、单井油气层划分与比照资料的建立;第二局部为细分沉积相研究,重点介绍细分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各类砂体特征及油水运动规律;第三局部为油藏开发期地质特征,重点介绍油藏开发设计的地质决策、开发阶段的划分、油藏地质变化和油层水洗规律;第四局部为剩余油研究,重点介绍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研究方法。

该课程主要为理论教学,总学时32学时(2学分)。

1章--油气田开发

1章--油气田开发


一、课 程 简 介
油藏工程是以石油地 质为基础,关于油田开 发 设计和分析研究方法 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讲述 地下流体生产动态和开发调整。
油藏工程
认识到实践到认识 的一个辨证过程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油藏工程设计 油藏工程分析方法
成都理工大学 陈青
2020/2/29
1
二、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
油藏工程

孔密控制—用调整油层孔密的办法,以控制其注入水的推进速度,使各油层的水 线能均匀推进
补孔—因漏射,未射透或开发需要射开新油层等原因,需要再次射孔。 (三)制订配产,配注方案,开发规模 (四)全面投入开发
配产:采用分层开采的油田或区块,采油井根据合理工作制度确定的产油量。 (第7章讲述) 配注:根据周围有关油井对注水量的要求,注水井按不同层段的油层性质分 配注水量。
成都理工大学 陈青
2020/2/29
18
实例一:
新疆彩南油田是一个严格进行项目管理,严格控制投资,采用先进 实用技术,实现高速度、高水平、高效益开发的沙漠地区油田的典型。开 发设计经过四次优化,减少钻井87口,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对比, 又决定停钻17口,加上钻采工艺和地面工艺的优化,投产后指标符合程度 高,设计单井日产油14吨,实际为16.1吨,地面建设符合沙漠地区油田特 点,简捷、实用、先进、经济,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 益。
实例二:
胜利临南油田实行滚动开发,不断进行开发方案优化,充分应用三维 地震资料跟踪研究,大大提高了钻井成功率,射孔、作业均加粘土稳定剂 保护油层,联合站内一热多用,提高了热能利用率,伴生气全部处理利用 ,一年建成50万吨的生产规模,采油速度3%,实现了高速度、高效益开 发。

石油地质系列书籍

石油地质系列书籍

石油地质系列书籍
石油地质系列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
1.《中国油田地质概论》:这本书是中国油田地质学的基础教材,全面介绍了中国油田地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中国油田地质勘探技术》:这本书介绍了中国油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3.《石油地质学》:这本书是石油地质学的基础教材,系统介绍了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石油的形成、运移、聚集等方面的内容。

4.《油气地球化学》:这本书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油气成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的内容。

5.《石油与天然气运移》:这本书系统介绍了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的基本原理和模拟方法,包括油气运移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等方面的内容。

除了以上书籍,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石油地质系列书籍,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

【油田开发地质学】第7章钻井地质

【油田开发地质学】第7章钻井地质
c、切力
切力过大 →泵起动困难,砂子不易沉除,钻头易泥 包、易气浸;
切力过小 →钻井液静止时岩屑在井内下沉,易发生卡
钻,真假岩屑混杂。
d、失水量和泥饼
失水量小 : 泥饼薄而致密,一般 10ml、泥饼 2mm
渗透性地层 : k
失水量大油 泥层 岩地: 损层害:、 井降 壁低 塌产 垮量
缩经观察
变化明显。 井涌:泥浆涌出至转盘面以上不超过1米。 井喷:泥浆喷出转盘面1米以上。
2.录取内容 油气水显示、钻井液性能、水浸显示及油气上窜等资料
(四)钻井中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
1.高压油、气、水层
高压油气层——ρ↓,μ↑; 淡水层——ρ、μ、切力↓失水量增大 盐水层——ρ↓,切力和含盐量↑,μ先↑后↓
增 大 减小 剧 增 增大 增大
略 增
增大
减 小 增大 剧 增 增大
不 变
增大 不变或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 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 小 减小 减 小 减小
增 大
减小
增 大 减小 增 大 减小
五、气测录井—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
仪器半自动气测:燃烧温度
不同甲C2烷 全烃含量
色谱气测:C1 C5含量
(一)半自动气测资料应用
• 解释油气水层
(一)半自动气测资料应用
• 判断轻质油和重质油
(二)色谱气测资料应用
• 通过测定C1~C5值,并 标入一定图表中,与标 准图版对比,可判断油 气水层。
六、其他录井方法
• 1.罐装气录井
取样数量500ml以上,岩样不冲洗; 岩屑:钻井液:空间=7:2:1 地化指标及微古化石分析、罐顶气的分析

2-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二章

2-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二章
重要影响(加氢和催化),这可以说是油气有机和无机成因说的相 互融合
有机成因理论和无机成因假说,都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 究
第11页,共46页。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二章 油气成因及生油层
第一节 油气成因概述
第二节 油气生成机理
第三节 生油岩及其地化特征
第四节 生油层形成的地质条件
第12页,共46页。
第4页,共46页。
1.碳化说 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
地下深处有重金属碳化物(碳化铁等)与水作用可产生烃类
3FemCn 4mH2O 高T、高P mFe 3O4 C 3nH 8m 2.宇宙说 1889年,俄国学者索可洛夫提出:
“碳氢化合物是宇宙间固有的”
——证据:慧星等天体上发现了碳氢化合物
–主要包括无定形体和藻类体,是富氢组分
②壳质组(exinite):
–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孢子、角质、植物的表皮组织、树脂、蜡质等。包括孢子体、角质体、
树脂体和木栓质体。是富氢组分
③镜质组(vitrinite):
–是植物的茎、叶和木质纤维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凝胶体。镜质体是富氧组分
④惰质组(inertinite):
晚期成油说:沉积有机质埋藏到较大深度,到成岩晚期 达到成熟,经热降解生成大量油气
第10页,共46页。
油气的成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尽管目前油气有机成因 理论日臻完善,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由此 否定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科学价值。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宇宙化学和 地球形成新理论的兴起,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同位素地 球化学研究的深入,为油气无机成因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越来 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地球深部来源物质对沉积有机质转化为油气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教材 word版2.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教材 word版2.5

第五节盖层一、概念盖层:指在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常见的盖层有:石膏和盐岩占33%,泥岩、页岩占65%,致密灰岩占2%。

二、盖层的封闭机制盖层较致密,岩石孔径小,渗透性差;无或少开启裂缝,即使产生裂缝,由于其可朔性较好,也容易弥合成为闭合裂缝;盖层具较高的排替压力;异常压力带也能阻止油气向上逸散而成为盖层。

三、盖层的性质盖层有两大类:区域盖层与局部盖层。

前者覆盖了油气运移路径,后者限定了油气聚集。

盖层可以是任何性,唯一的条件是组成盖层的岩性界面的最小排替压力要大于下伏油气聚集油柱的浮压。

对盖层的分析首先应当确定生烃、排烃的时间和位置。

只有那些在成熟生油岩之上,分布范围又大,且有储盖组合的盖层才对特定含油气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只要集中注意那些控制成因上相关的油气运移与聚集的不渗透面即可。

(一)盖层的微观性质——封闭能力盖层在特定时刻的封闭性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从孔隙或裂隙中排出同生水所需的最小压力(同生水排出即为渗漏),相邻油气要通过此封闭层,它的浮压必须要达到这一进入毛细管的最小压力。

封盖岩毛细管力的作用是将油气限制在圈闭之内。

确切地说是油滴要通过封盖层小孔隙时两种岩层之间的毛细管阻力差阻止油气的通过。

两种岩层的毛细管阻力差:∆P c = 2r ( 1/r t -1/r p )静油柱的浮力是: F r = -Z ·(ρw - ρo )g如果油柱的浮压超过盖层的油水排替压力,则油气就穿过盖层。

当然,向下的水动力流将使进入压力增加,而向上的水动力流使盖层的有效进入压力减小。

自岩石标本的“微观数据”推广到整个宏大的封闭面,其用处十分有限。

只有当封闭面是均匀的而且是非常细粒的岩性时,例如粘土岩或蒸发盐岩,随机取得的岩芯样品才会有实测的极高值,但如果致密岩有裂隙或破碎,则测得的数据完全无效。

当封闭面是横向上连续的均匀细粒岩石时,毛细排替压力的实验室测量才能提供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估计封闭层可以经受的最大油柱浮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油气田开发地质培训教材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油气田开发地质培训项目组2006年4月目录1. 前言 (1)2. 非海相碎屑沉积体系 (2)2a.引言 (2)2b.低弯度曲流河体系 (2)2c.高弯度曲流河体系 (3)2d.风积体系 (5)2e.冲积扇体系 (6)3.浅海和深海沉积体系 (8)3a.引言 (8)3b.三角洲沉积体系 (8)3c.滨海沉积体系 (10)3d.深海沉积体系 (12)4. 层序地层学 (14)4a.引言 (14)4b.基本概念 (14)4c.专业术语 (15)4d.层序地层实例 (16)4e.体系域 (17)4f.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18)4g.与开发地质的相关性 (18)5.储层地球物理学 (20)5a.引言 (20)5b.术语和基本概念 (20)5c.地震采集 (22)5d.地震处理 (23)5e.地震构造解释 (24)5f.波阻抗、属性分析、直接烃类显示和4D地震 (25)i6. 裂缝性储层 (28)6a.引言 (28)6b.重要概念 (28)6c.裂缝类型 (29)6d.裂缝面特征 (31)6e.探测与量化裂缝 (32)6f.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与产率 (33)6g.数据收集与储层描述 (34)7.毛细管压力 (36)7a.简介 (36)7b.浮力和毛细管压力 (36)7c.毛细管压力方程 (37)7d.确定毛细管压力 (38)7e.排替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分布 (39)7f.雷文瑞特J-函数 (40)7g.储层封堵层 (41)7h.静水压力油藏和水动力油藏 (42)7i.毛细管压力如何控制油水界面的实例 (43)8.储层非均质性和地质统计学应用 (44)8a.引言 (44)8b.储层非均质性的类型 (44)8c.非均质性识别步骤 (45)8d.获取正确非均质性的重要性 (47)8e.为什么需要地质统计学 (48)8f.如何计算变异函数 (49)8g.变异函数模拟 (50)8h.克里格法与条件模拟 (51)8i.对象建模 (52)8j.连续高斯模拟 (54)9.地质细胞建模 (56)ii9a.引言 (56)9b.确定工区 (56)9c.数据导入与质量检查 (57)9d.框架构建 (58)9e.三维网格 (60)9f.属性建模 (61)9g.容积测定与有效厚度 (64)9h.实现评估 (66)9i 比例放大和输出 (67)9j 数值模拟和储量 (68)iii1. 前言开发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已知油藏的油气勘探和生产。

开发地质师的职责是:(1)确定剩余油气的开发井位;(2)了解储层物性和生产层位的横向连续性,有助于解释现有的井动态;(3)确定油气地质储量及其不确定性;(4)探寻额外储量,包括现有井产油后遗漏的产层,更浅部或更深部的产层以及现有油田的扩边井或者新油田的发现。

该课程首要目的是增长学员的见识、向学员提供实用的工具,使学员成为更优秀的开发地质师。

开发地质师和勘探地质学家不同,勘探地质学家总是用很少的数据提出一个宽泛的油气区带概念,从而精选出远景区。

而开发地质师一般有更多的数据,能做出更细致的描述,而且必须思考一些勘探地质学家没有考虑的细节问题(表1-1罗列了这些问题)。

该课程虽没有涉及所有问题,但它提供了一些基本技巧和哲学思想来帮助学员开展工作,从而达到回答所有问题的目标。

该课程的另一目的是帮助学员了解如何建立地质细胞模型,包括如何综合利用其他学科的信息以及了解建立这些模型所需的时间。

关于地质细胞建模通常有一套常规流程,显示了不同的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但针对每一个具体项目,其流程图都必须作些改动,但它还是为地质细胞建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模板。

地质细胞模型已经成为地质学家获取数据、解释数据的主要工具。

这些模型也包含了石油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油藏工程师们提供的信息,可以用于开发计划、储层可视化和地质导向井。

为了建立这些模型,地质学家必须要在许多重要领域有所专长,包括如下六个方面,这也是本次学习的重点:●沉积体系:了解储层中砂体可能的几何形态、横向连续性和储层物性。

●层序地层学:了解关键层面的性质、它们在储层中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它们对液体流动的阻碍隔挡作用。

●储层地球物理学:确定储层构造、断层作用和井间区域的属性变化。

●地质统计学:使用随机技术建立参数的分布,如相类型、孔隙度和渗透率。

●毛细管压力:在模型中分配含水饱和度,并把它与岩石性质变化相联系。

●地质细胞建模:了解建模方法、流程,及油藏工程师等如何使用这些结果。

12. 非海相碎屑沉积体系2a.引言非海相碎屑沉积体系包括低弯度曲流河、高弯度曲流河、风积和冲积扇沉积环境(图2a-1)。

高弯度曲流河体系能形成良好的储层,因为它们净毛比高,颗粒粗大,呈席状分布。

低弯度曲流河体系的净毛比总是比高弯度曲流河体系低,并且砂体大小和横向延伸有限。

风积储层也是优良的储层,因为它们清洁、分选性好。

与之相反,冲积扇储层相对罕见,因为它们的颗粒大小、分选度和粘土的含量差别很大。

本章解释了砂岩和页岩如何在各种环境中沉积并保存,以及如何在岩心和测井中识别。

同时也讨论了不同砂体类型的规模、形状和连续性,及其内部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主要非均质性。

2b.低弯度曲流河体系低弯度曲流河体系包括砂岩和砾岩沉积,一般粉砂和泥的含量较少,是由一系列低度弯曲到中度弯曲河流流经海滨平原时形成的。

与高弯度曲流河体系相比,它具有多个河道。

与辫状体系相比,它的河道之间没有永久性心滩(图2b -1)。

河流体系中的砂岩和砾岩沉积集中在沙坝,这些沙坝包括纵向、侧向和横向的沙坝(图2b-2)。

纵向沙坝的长轴平行于流向,而横向沙坝则于流向垂直并向下游移动。

侧向沙坝沿河岸排列,在洪水期被淹没,表面沉积粗粒物质。

除了这些基本的沙坝类型,还识别和归类出很多其它类型(图2b-3)。

这些沙坝并不静止,而会迁移,并且随时间的推移,遭受破坏或增长(图2b-4)。

沙坝的上游部分堆积颗粒粗大的砂砾,测井特征为块状,而下游部分堆积细粒的砂和粉砂,为向上变细的测井特征(图2b-5)。

低弯度曲流河体系主要由块状、席状或扁平的砂体组成,具有相对较高的侧向连续性。

它们被不连续的粉砂质砂岩层分隔,有时也被不连续薄层页岩所分隔。

2最常见的页岩类型为泛滥平原页岩、河道充填页岩和覆盖在各种沙坝之上的薄层页岩。

其中最重要的是泛滥平原页岩,其侧向延伸可达数百米。

页岩连续性的主控因素是后期河流作用的侵蚀,会形成侧向不连续的渗透性夹层而不是隔层。

表2b-1小结了低弯度曲流河体系的典型储层特征。

低弯度曲流河砂岩储层为世界石油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评估,至少有300亿桶剩余证实石油储量和400,000亿立方英尺剩余证实天然气储量。

其中阿拉斯加北坡的普拉德霍湾油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北美最大的油田(图2b-6),有120亿桶的可采石油储量和470,00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

下部储层由非均质的三角洲前缘和下三角洲平原砂岩组成,而上部则由较为均质的低弯度曲流河砂岩和砾岩组成,其间夹有泛滥平原、废弃河道和上覆页岩。

除了页岩,重要的非均质储层还有开放骨架砾岩。

它们以侧向延伸的砾质沙坝形式发育,由于在二次采油时吸收了大部分注入的水或气,会成为高渗透层。

2c.高弯度曲流河体系高弯度曲流河体系是河道长度与谷底直线距离比值超过1.5的河流体系。

相对较低的坡度,较高的沉积物悬浮载荷和河床载荷的比值,粘性的河岸物质和相对稳定的排泄区,有利于形成高弯度曲流河。

现今河道体系迁移的侧向距离称为河道带宽度,而河道带本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泛滥平原内部(图2c-1)。

河道带随时间在泛滥平原上的迁移,可以切断部分现行河道(图2c-2)。

高度弯曲河道带中最重要的储层砂体是边滩(图2c-3)。

边滩发育在环状弯曲河道的内侧,在那里河流速度较低,砂粒可以沉积下来。

相反,在另一侧河流速度快,侵蚀加剧的一侧,称为侵蚀岸。

边滩以基底突变,向上变细为特征,并被含有植根泥层覆盖(图2c-4)。

在砂体内部,总是从下到上由粗的沙砾层向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以及波状层理转变(图2c-5)。

高弯度曲流河体系的第二种砂体类型是决口扇(图2c-6)。

决口扇是洪水期河流冲破堤岸在泛滥平原上沉积形成的。

决口扇主要由悬浮物质沉积而成,因此比边滩沉积粒度更细,粉砂质含量更高。

其整体形状为叶状,因此其垂直于流向3剖面砂体呈透镜状,而平行于流向的截面呈三角形(图2c-7)。

除了边滩和决口扇以外,高弯度曲流河体系的其他要素包括天然堤,沼泽,牛轭湖和泛滥平原沉积物。

天然堤是邻近河道且被加高的地区,包括粉砂岩和极细砂岩等河滩沉积物。

向边部逐步过渡为更细的泛滥平原相粉砂和粘土,以及黑色的富含有机泥土的沼泽(图2c-8)。

泛滥平原沉积物在岩心中具有红色被氧化的特征,而沼泽物质则是含植根的泥岩和煤。

牛轭湖呈新月形,水体静止,位于废弃河道(牛轭)的弯曲部分(图2c-9)。

细粒的粉砂和粘土(废弃河道充填物)最终填满了这些湖。

在高弯度曲流河体系内,边滩和河道发育的砂岩渗透率最高(图2c-10)。

决口扇的渗透率基本上都要低1~2个数量级,而堤岸和泛滥平原沉积物则被认为没有储集性。

这些类型的砂体是否值得钻探或开采,关键是要确定砂体的连通程度。

在净毛比低的储层中,砂体可能不连通,或者只沿着河道延伸方向局部连通(图2c-11)。

随着净毛比的增加,连通性将增加,因而,不仅所有的砂体可以传递压力,也可以使用注水这样的二次采油技术有效地采出油气,其关键是因为这样体系的砂体足够富集,且有足够的储集空间,这些砂体下切交错叠置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区域内横向连通复合河道带(图2c-12)。

这就产生了更多的含沙区域,这些区域可以通过地震成图,给钻井定位(图2c-13)。

大部分高弯度曲流河体系很复杂,包含复合的砂体,区域延伸的砂体到孤立的砂体。

德克萨斯东南的Stratton 油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借助地震数据,可以解释出其含有多种砂体类型(图2c-14)。

表2c-1小结了高弯度曲流河体系储层的典型特征,以及如何从其他沉积体系(包括低弯度曲流河体系)中识别它们。

显然,低弯度曲流河体系和高弯度曲流河体系是两个极端,某些河流体系同时显示了上述两种体系的特点(图2c-15)。

只有综合了足够岩心、测井和地震数据,才能了解这些体系的真实特性。

42d.风积体系在北海二叠系赤底统组,墨西哥湾侏罗纪地层和其他很多地区,都有风积物和沙丘产出油气的现象。

风积储层一般没有其它沉积体系那么厚,但因为清洁、分选性好,所以品质很高。

沙漠大约覆盖了地球陆地表面的20%,但风积沙丘(图2d-1)大约只覆盖了沙漠的四分之一,而其他区域则由冲积扇,油气带,多石平原和侵蚀高地组成。

这些沙丘形状各异,受风向和风速控制(图2d-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