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范君三章

合集下载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小题。

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

春天,草木萌.发,牧童liáo()亮的笛声应和着轻风流水传递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

热烈又粗guǎng()的夏雨一来,就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汗,数不清的杂草地成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

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iáo( )亮粗guǎng(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萌.( )发水藻.( )(3)下列词语中填入文段中划线处最准确的一项是()A.油然而生B.咄咄逼人C.花枝招展D.争先恐后【答案】(1)嘹犷(2)méng zǎo(3)D【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①嘹亮:拼音为,liáo liàng,指声音圆润而响亮;①粗犷:拼音为,cū guǎng,粗鲁而豪放;(2)①萌.发:拼音为,méng,指植物开始发芽;①水藻.:拼音为,zǎo,水生藻类植物。

(3)A.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用来形容思想感情,不能形容杂草,不合语境;B.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不合语境;C.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

用来形容杂草,不合语境;D.争先恐后:指竞相抢先而不肯落后。

形容“杂草”的竞相生长,符合语境;故选D。

二、选择题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加点词的词性依次是代词、动词、形容词。

B.安徒生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鲁迅写的诗歌10篇

鲁迅写的诗歌10篇

鲁迅写的诗歌10篇民国七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鲁迅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无题·大江日夜向东流朝代:现代作者:鲁迅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朝代:现代作者:鲁迅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送增田涉君归国朝代:现代作者:鲁迅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偶成·文章如土欲何之朝代:现代作者:鲁迅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无题·雨花台边埋断戟朝代:现代作者:鲁迅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学生和玉佛朝代:现代作者:鲁迅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云妄,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朝代:现代作者:鲁迅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无题·皓齿吴娃唱柳枝朝代:现代作者:鲁迅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赠画师朝代:现代作者:鲁迅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哀范君三章·海草国门碧朝代:现代作者:鲁迅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洌水,能否涤愁肠。

精选关于鲁迅的诗歌10篇

精选关于鲁迅的诗歌10篇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朝代:现代作者: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的诗2答客诮朝代:现代作者: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鲁迅的诗3悼杨铨朝代:现代作者:鲁迅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的诗4题呐喊朝代:现代作者:鲁迅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鲁迅的诗5惜花四律·细雨轻寒二月时朝代:现代作者:鲁迅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蘼已满枝。

秋夜有感朝代:现代作者:鲁迅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鲁迅的诗7赠人·秦女端容理玉筝朝代:现代作者:鲁迅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但见奔星劲有声。

鲁迅的诗8无题·大野多钩棘朝代:现代作者:鲁迅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鲁迅的诗9哀范君三章朝代:现代作者:鲁迅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鲁迅的诗10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从来一别又经年朝代:现代作者:鲁迅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高一语文范爱农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范爱农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范爱农同步测试题及答案《范爱农》同步练习(北京版必修1)一、积累•整合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巡抚(fǔ)钝滞(zhì)拟稿(nǐ)拮据(jǜ) B揖让(yī)大圜(yuán)酩酊(mǐng)雍容(yōng) C疾病(jí)吮吸(shǔn)露马脚(lòu)遂心如意(suì) D辑录(jí)恪守(kè)干细胞(gàn)数见不鲜(xiān)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大抵诋毁淡薄淡泊愚不可及 B 缘故原故事故世故倔强不屈 C 喧闹寒暄藐视渺小天翻地复 D 沉沦伦理境况景况容光焕发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出来。

A.也躬身体现B.更躬行发挥 C.更躬身体现 D.也躬行发挥 4、下列语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

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增强阅读的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一个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那么,虽死犹生的“他”究竟是谁呢?(鲁迅)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生死存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严酷的环境下,鲁迅为了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写了大量的文章,他的文章像投枪,像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让当时的政府官员和许多反动文人看了闻风丧胆。

林语堂先生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 鲁迅先生自己写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要认识鲁迅其人,我们需要研读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人生经历。

前段时间,大家已经粗略的读过这本书,今天,我们一起来透过《朝花夕拾》,认识鲁迅笔下的人物。

二、走近人物,理解形象:(一)考考你1、《朝花夕拾》的体裁是什么?原名叫什么?“朝花夕拾”的含义是什么?2、你知道《朝花夕拾》包含哪些文章吗?3、这10篇散文是一次写成的吗?你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吗?(二)讨论:书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总结)长妈妈--是一个勤劳、善良、开朗、纯朴的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农村妇女,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又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鲁迅经典诗句

鲁迅经典诗句

鲁迅经典诗句1、最热血沸腾的诗:《自题小像》《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个时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

全诗是鲁迅的独白: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肝胆照人、气贯长虹,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

茅盾:他的《自题小像》就表示了把生命献给祖国的决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最令人敬佩的诗:《自嘲》《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在北京时,曾被北洋军阀政府免职通缉,受到一些文人的攻击和陷害,鲁迅的处境十分险恶。

面对险恶的创作环境,鲁迅诙谐乐观,对于对手不屑一顾,并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让人敬佩。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3、最有希望的诗:《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是一首满怀悲悯和希望的诗。

黎民百姓们像黑瘦的囚徒,流离失所于荒野,哪还敢有慷慨悲歌,引发动地的哀声。

我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前两句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灾难深重而又默默无言的旧中国的悲凉图景,为全诗高潮的涌起作了铺垫。

狐狸诗词 有没有关于狐狸的诗句

狐狸诗词 有没有关于狐狸的诗句

狐狸诗词有没有关于狐狸的诗句1. 关于狐狸的诗句关于狐狸的诗句 1. 描写“狐狸”的诗句有哪些1、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高翥《清明日对酒》释义: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2、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元稹《连昌宫词》释义:自从此后宫门再也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只有狐狸窜上门屋。

3、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王冕《冀州道中》释义:草丛里聚集了冻得瑟瑟发抖的动物,连狐狸也在枯掉的树木面前咆哮。

4、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高适《古大梁行》释义: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

5、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释义: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

6、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佚名《七月》释义: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7、木鸳鸯兮噰噰,狐狸兮徾徾。

——王逸《九思》释义:鸳鸯双双在歌唱,狐狸对对相依傍。

8、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杜甫《久客》释义:狐狸一样的奸诈小人何足挂齿,更凶残的权利正在奴隶人心。

9、狐狸得蹊径,潜穴主人园。

——元稹《赛神》释义:狐狸从小道的穴里潜入主人的庄园。

10、坟前列子孙,冢上卧狐狸。

——张碧山《双调锦上花·春游》释义:坟前子孙后代静默哀思,高大的墓前卧着狐狸。

2. 关于“狐狸”的古诗有哪些1.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下鞲惊燕雀,当道慑狐狸。

2.唐·元稹·《连昌宫词》——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3.明·刘基·《沁园春·万里封侯》——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

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

4.宋·陆游·《予出蜀日尝遣僧则华乞签于射洪陆使君祠使君》——狐狸不足问,力不当财狼。

安慰失去亲人的古诗词

安慰失去亲人的古诗词

安慰失去亲人的古诗词1、飙轮撕晓雾,光剑割天层。

岩凸不堪倚,云浮似可乘。

豁然开朗阔,幽邃复明澄。

跌宕千山后,犹能看日升。

崔荣江《雾天驱车行于山道》2、立意恢奇是脊梁,休耽雅俗费周章。

旧瓶精美诚良器,新酒清甘有异香。

已死陈词成粪土,初萌秀语实刍粮。

风骚端合为时作,敢与先贤较短长。

陈振家《感诗三首其二》3、万物相应是吾师,专精博约汇临池。

登高知远钟情处,风韵传神笔外诗。

刘瑞清《临帖思》4、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鲁迅《哀范君三章其一》5、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梅尧臣《书哀》6、骡市花西,鱼书天外,书生婉婉离忧。

倚天长剑,伸足踏全球。

一笑胸无博望,杯中泻,海绿眉头。

祛庐字,伦敦夜展,星火九层楼。

赵熙《满庭芳得哲生欧洲来书》7、倒挽银河水,挖出地心泉。

喝令三山五岳,赶快把家搬。

不向玉泉作揖,不向龙王许愿,戳破半边天。

高叫我来也,造海有何难。

刘永平《水调歌头题密云水库》8、破瓦残梁粗蔽雨,便是吾家,寄得身心处。

稚子犹能扶病父,人间何好能如许。

卢青山《蝶恋花吊针床上记梦二首其二》9、城居殊局促,选胜入园游。

步履刑双足,临观赏两眸。

溜圆莺婉转,坐卧草温柔。

嬉戏观童趣,时光若倒流。

傅义《闲居杂咏十五首其四》10、无主游丝袅夕阳,撩人一缕故悠扬。

回肠九曲心重结,输与风前自在长。

钱钟书《牛津公园感秋》。

鲁迅的诗

鲁迅的诗

《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亿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数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翁何时共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华,一悼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哀范君三章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廖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茶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而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去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替豆萁申冤煮豆燃豆萁,萁在斧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吊卢骚脱帽怀铅出,先生盖代穷。

头颅行万里,失计造儿童。

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无题(1931年)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赠日本歌人(1931年)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湘灵歌(1931年)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无题二首(1931年)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送增田涉君归国(1931年)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答客诮(1931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无题(1932年)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哀范君三章·其三》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哀范君三章·其三》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哀范君三章·其三近现代:鲁迅原文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译文拿起酒杯把人世来评论,你鄙视那帮隐身避世的酒徒。

醉生梦死的世界啊,微醉犹醒的你,断送了生命。

从此以后我们永远分手了,再也听不到你那激昂慷慨的议论。

啊,老朋友们一个个云消雾散而尽,我也把自己的生命看做了轻微的灰尘!注释小:看轻。

酒人:嗜酒的人。

范爱农是个有志于改革社会的人,所以他在“把酒论当世”的时候,仍然看不起那些整天喝得醉醺醺的糊涂虫。

圜(yuán):同圆。

大圜: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

酩酊(mǐng dǐng):大醉的样子。

沉沦:沉没。

终古:永久。

这一句是说这一别成了永别。

从兹:从此。

绪言:开头的有启发性的话。

这一句说,从此再也听不见范爱农的议论了。

故人:老朋友。

云散:像云一样被吹散。

轻尘:喻微不足道。

这是作者悲愤之语。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高分作文范文-浅析鲁迅对范爱农情感的变化与原因

高分作文范文-浅析鲁迅对范爱农情感的变化与原因

朝花夕拾中的最后一篇文章描写的是鲁迅的一位朋友——范爱农。

但文章中鲁迅对范爱农有一个很大跨度感情变化。

仔细梳理文章,发现文章中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改变有以下几个阶段:在文章的开头,鲁迅描写了在同乡会上与他的发生的争执:“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

”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于是又争起来。

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其中,范爱农三番五次反驳鲁迅的观点,并多次发生争执,令鲁迅颇为反感。

并写道:“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由此可见,鲁迅对范爱农几乎是恨之入骨了。

鲁迅与范爱农的再次相见是在革命的前一年,他在故乡做教员期间,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便是范爱农。

再次相识,两人相视大笑,依然是嘲讽和悲哀。

他向鲁迅说明了他一直反驳鲁迅的原因:“‘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原来这只是一个误会。

两人从此冰释前嫌,并成为很好的朋友。

后来,范爱农没了工作,鲁迅费劲心思一心想要为他在北京找工作,这无疑是体现出了鲁迅对范爱农的真诚之交。

再到后来,范爱农溺水身亡,不知是自杀、他杀亦或是失足时,鲁迅更是表达了自己与范爱农之间的情谊,写下了悼念诗:《哀范君三章》。

鲁迅谢追悼范爱农的诗

鲁迅谢追悼范爱农的诗

鲁迅谢追悼范爱农的诗
《哀范君三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12年悼念好友范爱农所写的一组五言律诗。

第一章写范爱农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他被迫致死的不幸遭遇。

第二章着重写范爱农的失望与悲观,并指出了范爱农致死的客观原因。

第三章依然是写范君,但却侧重于表现作者鲁迅失去挚友的痛惜。

三首诗反复咏叹,层层深入,极尽哀思。

哀范君三章
其一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其二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洌水,能否涤愁肠?
其三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

世味薄凉日,我血荐轩辕——对鲁迅《哀范君三章》的一些解读

世味薄凉日,我血荐轩辕——对鲁迅《哀范君三章》的一些解读
奄 J 零 l _手 j :


誉 曩
世昧薄凉 日, 我血荐轩辕
— —
对鲁 哀范君三章 一些解读
【 摘要 】 鲁迅, 作为五四时期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既在辛亥革命期间坚定 了 部分民众
的信 心 , 又在 五 四运 动 前后 做 出了直接 及 间接 性 的推 动 维 护 的贡 献, 更在 中 国共 产 党 成 立之 后 , 保护 了多位共 产 党战 士, 广泛 宣传 了马克思 主 义, 帮助共 产 国 际及 中国分 党 部 的 工作 。 样 一位 文 学 大 家, 醒 于 大圜, 这 独 而冷 观 那 炎世 , 不仅在 新 民 主主 义革 命 中 留下 了浓 重 的印 痕 , 更在 中国现 代 文 学 史册 里挥 墨 不 少。 的 许 多创 作 , 在 非 为 个 他 是
经 历 了革 命 果 实 的结 成 与被 窃 取 , 对革 命 有 更深 刻全 面地认 识 与理 解 。
二、 范爱 农其 人 生平概 况 范 爱农( 8 3 1 1 ) 1 8 — 9 2, 名肇 基 , 年 , 字斯 号 爱农 , 江 绍 兴 人 , 光 复 会 的 成 员 , 鲁 迅 浙 是 与


是 中华 民 国元 年 , 月一 日l \ 一 孑 中山在 南 京就 述 说 的成 鸟 辛 勤 培 养 的 小 乌 到 头 来 只 拿给 心 。 』 J
任 中 华 民国 临 时大 总 统 , 时 辛 亥 革命 刚刚 彼 看到 一 丝胜 利 的曙 光 , 正 是局 势 不安 , 变 也 转
第二联 “ 华颠萎 寥 落, 白眼看 鸡 虫。 ”
“ 华颠 ” 白《 汉 书 ・ 出 后 崔驷 传 》 唐 且华 “ 颠 以语 秦。 唐代 李贤 注 : ” ‘ 尔雅 》 : , 也 。 日颠 顶 守 I势 力排 挤 出校 ,9 2 7 1 日落 水 身 释 言 : E l 1 1年 月 0 华颠 , 自首 也 。 萎 , 谢 , 落 , 少 。 谓 ” 衰 寥 稀 亡。 “ 白眼 ” 自 晋 书 ・ 出 《 阮籍 》 ( 籍) :阮 “ 籍又 能 为 三、 诗歌解 读分 析 青 白 眼, 礼俗 之十 , 白眼 对 之 。 “ 见 以 ” 鸡虫 ” 出 全诗 分 为三章 , 分章 分句 解读 。 现 自杜 甫《 鸡 行 》 鸡 虫得 失 无 了时 , 目寒 缚 : “ 注 第 一章 第 一 句 ,风 雨 飘 摇 日, 怀 范 爱 江 倚 山 阁。 写 鸡 争 虫啄 食 , “ 余 ” 以喻 争 权 夺 利的 农。 ” 卑 劣 小 人 。 句 仍 是 从 实 际 情 况 延伸 开 去 。 此 白眼 ” 是范 爱 农本 身的 相貌 特 点 。 本 从作 者 “ 雨飘 摇 ” 自 诗经 ・ 风 ・ 风 出 《 国 豳风 》 中 “ 《 鸱鹗 》一 。 文较短 , 记 于下 。 _篇 全 现 九 二 六 年十 二 月 二 十 五 日发 表 莽原 》 鸥鹗 鸱鹗 , 既取 我 子 , 毁我 室 。 斯 勤 半月 刊 1 4 的《 爱农 ) 收入《 无 恩 卷2 期 范 X 后 朝花 夕

浅析鲁迅对范爱农情感的变化与原因_初二作文

浅析鲁迅对范爱农情感的变化与原因_初二作文

浅析鲁迅对范爱农情感的变化与原因朝花夕拾中的最后一篇文章描写的是鲁迅的一位朋友——范爱农。

但文章中鲁迅对范爱农有一个很大跨度感情变化。

认真梳理文章,发现文章中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改变有以下几个阶段:在文章的开头,鲁迅描写了在同乡会上与他的发生的争执:“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我非常愤恨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胆怯,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从了。

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

”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不是无理的。

……于是又争起来。

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其中,范爱农三番五次辩驳鲁迅的观点,并屡次发生争执,令鲁迅颇为反感。

并写道:“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由此可见,鲁迅对范爱农几乎是刻骨仇恨了。

鲁迅与范爱农的再次相见是在革命的前一年,他在故土做教员期间,突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即是范爱农。

再次相识,两人相视大笑,仍然是嘲讽和悲哀。

他向鲁迅说明了他一直辩驳鲁迅的原因:“‘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成心似的,终究是什么缘故呢?’‘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原来这只是一个误会。

两人从此冰释前嫌,并成为很好的朋友。

后来,范爱农没了工作,鲁迅费力心思一心想要为他在北京找工作,这无疑是体现出了鲁迅对范爱农的真挚之交。

世味薄凉日,我血荐轩辕——对鲁迅《哀范君三章》的一些解读

世味薄凉日,我血荐轩辕——对鲁迅《哀范君三章》的一些解读

世味薄凉日,我血荐轩辕——对鲁迅《哀范君三章》的一些解

周洋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鲁迅,作为五四时期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既在辛亥革命期间坚定了部分民众的信心,又在五四运动前后做出了直接及间接性的推动维护的贡献,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保护了多位共产党战士,广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帮助共产国际及中国分党部的工作.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独醒于大圜,而冷观那炎世,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留下了浓重的印痕,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册里挥墨不少.他的许多创作,是在非为个人,而是对敌人斥责,为友人纪念,将国人鞭策.
【总页数】4页(P97-100)
【作者】周洋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橐吾属(菊科-千里光族)的分类学研究(五):君范橐吾、长毛槖吾和南川橐吾原白中一些排印错误的改正 [J], 王龙;任琛;杨亲二
2.关于鲁迅《哀范君三章》的跋 [J], 乐文
3.关于鲁迅《哀范君三章》的跋 [J], 乐文
4.《胭脂虎》·刘丽君解读《红楼梦》女性管理之道及启示(连载) 第三章贾母:知
人善任的董事长——贾氏公司董事长贾母的管理之道 [J], 刘丽君
5.范爱农其人和《哀范君三章》——《鲁迅诗直寻》之一 [J], 锡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鲁迅对范爱农情感的变化与原因

浅析鲁迅对范爱农情感的变化与原因

浅析鲁迅对范爱农情感的变化与原因朝花夕拾中的最后一篇文章描写的是鲁迅的一位朋友——范爱农。

但文章中鲁迅对范爱农有一个很大跨度感情变化。

仔细梳理文章,发现文章中鲁迅对范爱农的情感改变有以下几个阶段:在文章的开头,鲁迅描写了在同乡会上与他的发生的争执:“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

”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于是又争起来。

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其中,范爱农三番五次反驳鲁迅的观点,并多次发生争执,令鲁迅颇为反感。

并写道:“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由此可见,鲁迅对范爱农几乎是恨之入骨了。

鲁迅与范爱农的再次相见是在革命的前一年,他在故乡做教员期间,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便是范爱农。

再次相识,两人相视大笑,依然是嘲讽和悲哀。

他向鲁迅说明了他一直反驳鲁迅的原因:“‘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原来这只是一个误会。

两人从此冰释前嫌,并成为很好的朋友。

后来,范爱农没了工作,鲁迅费劲心思一心想要为他在北京找工作,这无疑是体现出了鲁迅对范爱农的真诚之交。

再到后来,范爱农溺水身亡,不知是自杀、他杀亦或是失足时,鲁迅更是表达了自己与范爱农之间的情谊,写下了悼念诗:《哀范君三章》。

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经典诗句

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经典诗句

【导语】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字豫⼭,后改豫才。

鲁迅是⽂学家、思想家,五四新⽂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学的奠基⼈。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鲁迅的经典诗句,欢迎阅读!【篇⼀】 【篇⼀】 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荐轩辕。

——鲁迅《⾃题⼩像》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为孺⼦⽜。

——鲁迅《⾃嘲》 3.躲进⼩楼成⼀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嘲》 4.灵台⽆计逃神⽮,风⾬如磐暗故园。

——鲁迅《⾃题⼩像》 5.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此际⾏。

——鲁迅《赠⽇本歌⼈》 6.还家未久⼜离家,⽇暮新愁分外加。

——鲁迅《别诸弟三⾸·庚⼦⼆⽉》 7.精禽梦觉仍衔⽯,⽃⼠诚坚共抗流。

——鲁迅《题三义塔》 8.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9.⽂章如⼟欲何之?翘⾸东云惹梦思。

——鲁迅《偶成》 10.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鲁迅《偶成》 11.⾎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地发春华。

——鲁迅《⽆题·⾎沃中原肥劲草》 12.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鲁迅《⽆题·⾎沃中原肥劲草》 13.尘海茫茫浓百感,⾦风萧瑟⾛千官。

——鲁迅《⾟亥残秋偶作》 14.诅咒⽽今翻异样,⽆如⾂脑故如冰。

——鲁迅《报载患脑炎戏作》 15.如磐夜⽓压重楼,剪柳春风道九秋。

——鲁迅《悼丁君》 16.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耀⾼丘。

——鲁迅《悼丁君》 17.云封⾼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

——鲁迅《⼆⼗⼆年元旦》 18.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新春。

——鲁迅《⼆⼗⼆年元旦》 19.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20.何期泪洒江南⾬,⼜为斯民哭健⼉。

——鲁迅《悼杨铨》【篇⼆】 【篇⼆】 1.⽆情未必真豪杰,怜⼦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2.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於菟。

——鲁迅《答客诮》 3.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

——鲁迅《莲蓬⼈》 4.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历史(心得)之浅析鲁迅先生眼中的辛亥革命

历史(心得)之浅析鲁迅先生眼中的辛亥革命

历史论文之浅析鲁迅先生眼中的辛亥革命浅析鲁迅先生眼中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鲁迅先生对这次革命的积极意义,对英勇奋斗、慷慨悲歌的革命者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颂。

他深刻揭示了革命的种种弊端,以警示后人。

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就不能公正地评论辛亥革命,也就不能很好地评价鲁迅先生了。

(一)鲁迅先生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比较真实地把革命前的社会现实展现出来,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翻开小说集《呐喊》、《彷徨》,就能看到清末社会黑暗、闭塞,人民生活困苦、绝望等悲惨的景象。

《孔乙己》、《祝福》中的“鲁镇”,《阿Q正传》中的“未庄”,便是清末社会的缩影。

农民、妇女、下层知识分子在这里受尽压迫,物质资料极其匮乏——阿Q“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靠做短工为生,晚上仅栖身于土谷祠;孔乙己则在乞讨和偷摸中苟延残生。

精神上备受摧残——祥林嫂一生受尽凌辱,直至死前还受地狱恐怖的折磨,恐惧由于自己曾经再嫁,“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男人还要争”;阿Q则一味用“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伤痕累累的躯体和心灵。

而骑在阿Q头上的赵太爷,将孔乙己打折了腿的丁举人,用冷酷的封建礼教把祥林嫂驱向绝境的鲁四老爷,却是那样的道貌岸然,颐指气使,“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

①鲁迅用自己无数的伟篇,告诉后人一个真理:压迫愈甚,反抗愈烈。

貌似沉寂的中国大地,地火正在运行、奔疾。

深受重压的人民,定会奋起搏击。

当革命风暴骤起的时刻,连那本不觉悟的阿Q,也迫于“生计问题”,决定“铤而走险”,去投奔“革命党”。

当武昌起义、绍兴光复的消息传来,一向“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的范爱农,脸上露出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笑容,也高兴地上城来找鲁迅,“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②这表明当时的中国,亟待一场疾风暴雨般的民主革命的洗礼;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和欢迎革命的到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有关《朝花夕拾》主要人物的课外资料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有关《朝花夕拾》主要人物的课外资料

捡拾温馨的回忆,汲取前进的力量——《朝花夕拾》阅读交流课外资料一、关于阿长的资料1、《阿长的结局》——周作人顺便来一讲阿长死吧。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作“做妈妈”)。

平常也不回家一直到了临死;或者就死在主人家里。

戊戌(一八九八)年闰三月十一日,鲁迅离家往南京进学堂去。

局年十一月初八日.四弟椿寿以急性肺炎病故,年六岁。

这在伯宜公去世后才二年,鲁老太太的感伤是可以想象得来的……本家的远房蛐娌有谦少奶奶,平常同她很谈得来,便来劝慰。

可以时常出去看戏排遣……长妈妈本来是可以不必去的,反正她不能做什么事,鲁老太太也并不当做用人看待,这回请她来还是有点优待的意思,虽然这种戏文她未必要看c她那时年纪大概也并不怎么大.推想总在五十六十之间吧.平常她有羊癫病即是癫痫,有时要发作,第一次看见了很怕,但是不久就会复原,也都。

司空见惯”,不以为意了。

不意那天上午在大雨中,她又忽然发作,大家让她躺倒在中舱船板上,等她恢复过来.可是她对了鲁老太太含糊的说了一句,“奶奶,我弗对者!”以后就不再作声.看看真是有点不对了……长妈妈夫家姓余,过继的儿子名五九,是做裁缝的,家住东浦大门楼,与大树港相去不远。

那船是一只顶大的“四明瓦”。

撑去给她办了几天丧事,大概很花丁些钱。

2、《朝花夕拾》十篇,其中有四篇提到阿长,分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猫鼠狗》《五猖会》,另有《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的。

这样,阿长成了《朝花夕拾》的第一女主角。

鲁迅用轻盈的语言,向阿长倾述了非常温柔深切的怀念。

二、父亲参考资料1、《风筝》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的挽歌——鲁迅《哀范君三章》史实证析哀范君三章(1912年)鲁迅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我于爱农之死,为之不怡累日,至今未能释然。

昨忽成诗三章,随手写之,而忽将鸡虫做入,真是奇绝妙绝,辟历一声,群小之大狼狈。

今录上,希大鉴定家鉴定,如不恶,乃可登诸《民兴》也。

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能已于言乎?二十三日,树又言。

注释:原诗最初发表于1912年8月21日绍兴《民兴日报》,署名黄棘。

1934年鲁迅把第三首编入《集外集》时题作《哭范爱农》,“当世”作“天下”,“自”作“合”,“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作“幽谷无穷夜,新宫自在春”。

许寿裳《怀旧》:“先兄读了,很赞美它;我尤其爱‘狐狸方去穴'的两句,因为他在那时已经看出袁世凯要玩把戏了。

”①《诗·鸱鸮》:“风雨所飘摇。

”②白眼:《晋书·阮籍》:“(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鸡虫: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鸡虫暗指排挤范爱虫的自由党主持人何几仲,故“奇绝妙绝”。

③荼苦:《诗·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④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

”⑤大圜:《吕氏春秋·序意》:“爰有大圜在上。

”⑥绪言:《庄子·渔父》:“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

”《哀范君三章》是鲁迅于1912年7月22日夜在闻知友人范爱农溺水而逝的消息后写下的悼亡诗篇。

最初以“黄棘”的笔名发表于1912年8月21日绍兴《民兴日报》上。

辛亥革命这场20世纪初席卷中国大地的风暴与鲁迅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小说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药》、《头发的故事》、《风波》等大都以辛亥前后的东南社会为背景,以辛亥革命为题材。

在这些小说中鲁迅剖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但是这些作品都是在鲁迅经历了革命的失败,经过一段时期深刻的反思而得出的结论。

辛亥前后鲁迅所留下的文字并不多,事涉辛亥革命的更属凤毛麟角。

因此《哀范君三章》为我们了解当时鲁迅的真实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本文仅就《哀范君三章》的有关史实试图作一些浅显的证析。

一1912年,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

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依然强大的封建反动势力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在略为喘息之后如同天边反扑而来的乌云时时刻刻威胁着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辞职,代表着封建复辟势力的袁世凯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一时间满清旧臣占据了中央政府,重建封建帝制的阴谋正在暗中秘密酝酿。

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也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国时局的发展。

混乱的局势提供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的有利时机。

1912年5月,英国武装入侵西藏;6月,沙俄铁骑踏开新疆大门;日本、德国又接踵而至……在内外交困之中,辛亥革命所带给中国的希望之光又迅速地暗淡了下去。

1911年11月5日,杭州光复。

绍兴官府惶恐万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密谋着对策。

11月6日,绍兴宣布独立。

第二天,即11月7日,范爱农就兴高采烈地拉着鲁迅“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当时,武昌首义之后各地所建立的革命政权大多被立宪派所篡夺,如原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即旅长)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曾赞成杀害鉴湖女侠秋瑾的旧官僚、立宪预备会的汤寿潜被推举为浙江省都督;而绍兴在独立之后原绍兴知府程赞清则摇身一变成了绍兴军政分府府长,曾力主“平毁秋墓”后隐匿于绍兴的原浙江巡抚衙门刑名师爷章介眉出任军政分府治安科长,“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都开始“咸于维新”了。

当然,民国肇始总还是要有一些新气象的。

11月,鲁迅和范爱农的老相识、革命党人王金发率领着数百名革命军在民众一片“革命胜利”、“中国万岁”的欢呼声中进了绍兴城。

进城伊始,王金发立即改组了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分府,自任都督,逮捕了章介眉。

继而又宣布免除一年钱粮、崇平价米等与民生息的政策,颁发安民通告十则。

同时,王金发还接见了鲁迅、范爱农等一批旧日的朋友。

作为新政之一,王金发任命鲁迅为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并给予校款二百元。

鲁迅又介绍范爱农出任学堂学监一职。

但好景不长,“绿林大学出身”的王金发刚进城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

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不久,越社负责人、以前的学生宋紫佩来拜访鲁迅,提出办一份报纸来监督绍兴军政分府,希望发起人能借重鲁迅、陈子英、孙德清等人的名字。

鉴于王金发等革命党人的兑变,鲁迅答应了这个请求,并建议报纸命名为《越铎日报》。

铎,原指大铜铃,后泛指警钟。

鲁迅希望新办的报纸能使王金发等人警醒。

1912年1月3日,《越铎日报》第一期出版。

在创刊号上鲁迅以“黄棘”的笔名发表了《〈越铎〉出世辞》一文,文章热情地歌颂了辛亥革命:“国士桓桓,则首举义旗于鄂。

诸出响应,涛起风从,华夏故物,光复太半,东南大府,亦赫然归其主人。

”但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再一次使鲁迅看清了这场革命的本质。

对于这份“开首就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的《越铎日报》,王金发渐渐有了怒意。

他不仅送了五百元钱贿赂报馆,甚至传言要用手枪打死鲁迅等人。

1912年3月,《越铎日报》馆终于被一群士兵捣毁,报刊发起人之一孙德清的大腿上还挨了一枪刺。

与此同时,鲁迅因批评报社某些人员接受王金发的贿赂而与他们发生分歧。

此时山会师范学堂的经费也因王金发的“怒意”而断了来源。

这些情形促使鲁迅决意离开故乡绍兴。

这时正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出任教育部总长。

时在部中工作的许寿裳向蔡元培极力举荐鲁迅,于是蔡元培便托许寿裳延聘鲁迅来教育部工作。

对于鲁迅赴南京教育部任职,范爱农也很赞成,但感于老友的远离还是觉得颇为凄凉,说:“这里又是这样,住不得。

你快去罢……。

”二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蔼农。

浙江绍兴皇甫庄人,1883年4月9日(清光绪九年三月初三)诞生在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中。

范爱农3岁丧父,5岁丧母,与妹妹范云姑靠祖母抚养成人。

范爱农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徐锡麟任该校副办(副校长),兼算学、测绘、体操教习。

在徐锡麟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才生,也是徐锡麟的得意门生之一。

1905年冬,范爱农随徐锡麟夫妇及陈伯平、马宗汉等人赴日本留学。

当时正在日本学习的鲁迅曾应陈子英之约前往横滨迎接,就在这时开始与范爱农相识。

见面之际,由于一些琐碎的小事,鲁迅与范爱农之间产生了误会。

1907年,徐锡麟、秋瑾等人因起义失败而惨遭满清政府杀害。

消息传到日本,群情激奋。

留日学生秘密开会,决定派一位同情中国革命的日籍人士前往绍兴去接徐锡麟的眷属来日。

同时举行集会,悼念徐锡麟、秋瑾诸先烈,谴责满清政府的暴行。

在会上,鲁迅等人提议“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但是这一主张立即遭到了范爱农的反对。

鲁迅“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认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可见当时争执是很激烈的。

其实两人之间的分歧主要还是由于误会而造成的,范爱农的冷漠自有他难言的苦衷。

就在1907年7月15 日(农历六月初六)秋瑾烈士在绍兴殉难的那一天,两江总督端方给满清政府驻日使臣杨枢发了一份密电,全文如下:东京,清国使署杨大臣鉴:瀛,逆匪徐锡麟之弟徐伟供称,同党沈钧业,号馥孙,浙绍人,系早稻田学生,现寓牛区东乡方家;又会稽人范肇基,号爱农,在物理学校,均有通逆谋乱确据。

祈随时密察两生举动,不论其何时回国,先期电知,以便设法密拿。

切勿稍露痕迹为要。

范爱农既是被满清政府“暗察举动”并“设法密拿”的“逆匪同党”,他的一言一行必须更为谨慎小心。

况且在他看来,向残暴的满清政府发什么通电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杀的杀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当然是范爱农在悲愤之际所说的偏激之辞。

后来,范爱农因祖母病故不得不回到绍兴老家。

虽然满清政府没有对范爱农施以毒手,但终因他是徐锡麟的得意门生,又是“有通逆谋乱确据”的“逆匪同党”,故“受着轻蔑,排挤,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1910年夏,范爱农因不愿与有谋害秋瑾烈士之嫌的代理监督杜海生共事,辞去绍兴府中学堂舍监一职。

是年8月15日,鲁迅在给许寿裳的信中写道:“前校长蒋姓,去如脱兔,海生检其文件,则凡关于教育者,竟无片楮,即时间表亦复无有,君试思天下有如此学校不?仆意此必范蔼农所毁以窘来者耳。

斯人状如地总能如是也。

”离开学堂之后,范爱农只好回到皇甫庄“躲在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糊口”。

1910年8月,鲁迅应邀回到绍兴,在绍兴府中学堂任监学兼博物教员。

这一年,他与范爱农又见面了。

自此,范爱农每次进城必定拜访鲁迅。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以前的误会尽释,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绍兴光复之后,鲁迅介绍范爱农出任山会师范初级学堂监学,共同从事革命运动。

但是王金发所领导的绍兴军政分府让鲁迅、范爱农甚感失望。

1912年3月在鲁迅离绍赴宁任职后不久,范爱农给鲁迅写了一封信,由于此信反映了当时绍兴的政治环境和范爱农的坚强性格,兹抄录如下:豫才先生大鉴:晤经子渊,暨接陈子英函,知大驾已自南京回,听说南京一切措施与杭绍鲁卫,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

弟于旧历正月二十一日动身来杭,自知不善趋承,断无谋生机会,未能抛得西湖去,故来此小作勾留耳。

现承傅励臣函邀担任师校监学事,虽未允他,拟阳月杪返绍一看,为偷生计,如可共事,或暂任数月。

罗扬伯居然做第一科课长,足见实至名归,学养优美。

朱幼溪亦得列入学务科员,何莫非志趣过人,后来居上,羡煞羡煞。

令弟想已来杭,弟拟明日前往一访。

相见不远,诸容面陈,专此敬请著安。

弟范斯年叩,廿七号。

《越铎》事变至此,恨恨,前言调和,光景绝望矣。

又及。

此后不久,范爱农被山会师范学堂新任监督、绍兴孔学会会长傅励臣及该校职员、绍兴自由党头目何几仲等人排挤出学校。

一时之间范爱农和他的妻儿衣食无着,只好寄食于旧日留学日本时的同学、时任浙江军政府教育司司长沈复生(即前文《端方密电》中所提及的沈均业)杭州的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