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一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奋斗精神:
【表现】
①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②建设大好河山、开拓辽阔边 疆、开垦广袤良田、治理大江 大河、战胜自然灾害、建设城 镇乡村、发展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现实意义】凝聚才智、浸透 汗水、蕴含牺牲
1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团结精神:
【表现】
①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②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守 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打败 侵略者,捍卫民族自由独立
【现实意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 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 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我们的的含义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作用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四、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 五、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六、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七、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国努力培育的民族精神
美国:富有开拓精神,崇尚白手起家,追 求成功,注重个人奋斗,强调从小自立。 韩国:信奉儒家思想、团结、奋争、民族 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烈的国货观念。 日本:强烈的忧患意识,善于借鉴与创造, 忠孝至上的爱国情结。《菊与刀》
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 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古代
近代
现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社会事件:
2012年9月11日,日本签订“购岛”合同,中国民 众进行大规模反日游行,全球华人也举行规模浩大 的反日示威游行,反对日本“购岛”。中日关系陷 入紧张。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七课ppt课件
26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 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雄关漫道真如 铁”的昨天,铸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 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 动力 ③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A、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7
中
中华民族文化 根 华 魂 中华民族精神 民
族
. 深深植根于
5
“惟有民魂是值 得宝贵的,惟有 他发扬起来,中 国才有真进步”。
请概括出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
6
一、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三精神”“一魂”“一火炬”)
(1)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 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 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 部分和集中体现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的要求
回忆:文化与综合国力
.
20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 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顶住霸权主义的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文 化的影响,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21
3、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在新时期,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 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 坚定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 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 业态度。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 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高中政治必修一 2019-2020学年教案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的进程教材“探究与分享1”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到了20世纪末,我国已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如衣食住行的变迁:衣: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丰富多彩;食:匮乏、单调、营养不足→从“吃饱”到“吃好”;住:居住条件差→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行:交通条件较差→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我国的改革进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5)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6)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3.我国的对外开放(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2)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至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共23张PPT)
• (1)伟大创造精神。
• ①表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 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 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 了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 了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
• ②作用: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 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 世界前列。
• (2)伟大奋斗精神。
• ①表现: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 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 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 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 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 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当代中国, 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拥护祖国统一。
1.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胜利83周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和传 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大力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
• 2.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 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 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 怀
•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感
正确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
• (1)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 大的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 华民族之魂。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 政治生活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复习课件(20张PPT)
人民幸福的新西藏展现在世人面前。西藏的繁荣发展主要说明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②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保证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促进民族之间团结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地方在西藏自治区积极实施利寺惠僧政策。从通水通电到网络通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0、2019年3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
大会堂闭幕。关于人民政协,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政协是国家监督机关,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贵
②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建言不决策、参政不行政
③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活动准则
诗篇。这充分说明
①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
④我国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多年,17个省市通过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经济援藏等方式,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也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这表明
④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来源:z#xx#k ]
材料一: 2019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
审议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 报告的决议。作为承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全国人大代表,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带到大 会上,融入到对各项报告的审议过程中。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3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Word版含答案
清单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瓦解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1942年8月,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取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1945年初,美军已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1)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2)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3.意大利投降(1)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
(2)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4.苏德战场(1)时间:1943年后。
(2)战况:①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力图消灭该地苏军主力。
②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③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3)影响: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深化认知]北非战场是美英盟军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单独作战;苏德战场是苏联红军单独作战。
但在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配合。
清单二盟军的联合行动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和国际会议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1)背景:①1943年后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②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过程:①战役代号是“霸王行动”,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指挥。
②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强行登陆。
③盟军向法国内陆进攻,8月,巴黎光复。
(3)影响:①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②从此,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
[深化认知]欧洲第二战场相对于苏德战场(欧洲第一战场)而言,是指英美开辟的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场。
它以英国为基地,通过横渡英吉利海峡,实现了在欧洲西部的作战,并与苏德战场相呼应,直接形成了对德国的东西夹击,加速了德军的灭亡。
人教版政治必修3课件: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焦裕禄精神的内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一论述体现了什 么道理?
【提示】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密切。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 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之中。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5.教材 P75 探究问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提示】 (1)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的诗《赴 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 的《日知录·正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鲁迅的《自题小 像》。②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还有:《礼记》中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等。
下一页
3.连线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 P71 探究问题 【提示】 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教材 P72 探究问题
【提示】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一页返Biblioteka 首页下一页3.教材 P73 探究问题
【提示】 (1)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 渡,郑和下西洋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 中华文化 之中,也熔 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 之中,更彰显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事业之中。
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4学案: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2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2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含义和特征。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3.自觉树立整体观念,大局意识。
1.政治认同:支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联系观。
2.科学精神:能用联系的观点客观分析学习生活中的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01全局或发展的□02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03一;部分是事物的□04局部或发展的□05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06多。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07主导地位,整体□08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09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联系:二者是□10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11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12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13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14部分。
2.方法论要求(1)我们应当树立□15全局观念,立足□16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17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同时必须重视□18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01相互联系和□02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03整体性、□04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05优化趋向。
3.方法论意义(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06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07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08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09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10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思考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明了部分决定整体。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7章第1节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件新(共45张)
材料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 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 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 大一次会、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9年3月 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会二 次会议、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四)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2.具体观点 (6)法律的职能
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 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情感升华:当代中国的法治光辉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 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 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 展的新境界。
课堂训练
• 1.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 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策规范、社团规范等。法律规范与 其他社会规范相比,在主要内容方面的区别是
材料二
(二)我国古代的法律发展
1.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 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 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 法结合。 3.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 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7章第1节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1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七课围绕我国为什么进行法治问题,重在说明我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主要探究: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法治建设的进程,明确新时期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需要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框“我国的法治建设的历程”,回顾了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简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着重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法律依据。
通过学习本节课,知晓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教学目标1. 必备知识: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法系;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2.关键能力: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学习和初步形成运用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看待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白我国法治的渐进性。
二、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的科学性;知道我国法治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心。
2.科学精神: 通过我国法治历程的学习,明白我国法治的渐进性;通过学习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3.法治意识:知晓依法治国方略已经写入我国宪法,生活中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4.公共参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1.教学重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课件: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答案] 1.C 2.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必须注意三点:第一,前 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 广些;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不能犯“轻率概括”的错误。
议题二| 归纳推理的方法
有一次,齐景公出去打猎,上到山上碰到了一只老虎,下到湖 边看到一条大蛇。齐景公连忙回宫,叫来晏子问这是不是齐国的不 祥之兆。晏子回答说:“我也听说了一个国家会有不祥之兆,而且 有三不祥:一是有了贤明之人而大王不想知道;二是知道了也不愿 录用;三是虽然录用了却不肯信任。所谓不祥尽在于此。至于上山 见虎,那是因为山是虎的巢居;下泽见蛇,那是因为泽有蛇的洞穴。 这怎能说是齐国的不祥之兆呢?”
的变化,那么,这个 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 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 情况可能就是 这 个现 相关因素 A 与被考察 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的现象 a 有因果联系 象 出现的原因
常在 适 观察 用 认识 范 对象 围 时使
用
在科学实验 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 在很多科学中得到广 常被应
中常被采 求异法对“其他情 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 用于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或 注
场合;(2)排除
(2)两场合唯 一不同的这
用法跟求
须在判明了
情况下才能有效地
同法和求
被考察对象
与被研究对象
应用,否则结论就
意
种情况,是被 异法的简
的一部分原
无因果联系的
不可靠;(2)我们可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学习任务 1.描述与分类:归纳推理的含义、
核心素养
因果联系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