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一元一次方程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3课时因式分解法课时作业新
专题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3课时)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
适用的方程类型
(x+m)2=n(n ≥ 0) x2 + px + q = 0 (p2 - 4q ≥0) ax2 + bx +c = 0(a≠0 , b2 - 4ac≥0)
(x + m)(x + n)=0
要点归纳
解法选择基本思路 1.一般地,当一元二次方程一次项系数为0时(ax2+c=0), 应选用直接开平方法; 2.若常数项为0( ax2+bx=0),应选用因式分解法; 3.若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都不为0 (ax2+bx+c=0),先化为一 般式,看一边的整式是否容易因式分解,若容易,宜选用因 式分解法,不然选用公式法; 4.不过当二次项系数是1,且一次项系数是偶数时,用配方法 也较简单.
x b b2 4ac 10 10,
2a
2 4.9
49 49
x1
100 , 49
x2
0.
x1
100 , 49
x2 0.
10x-4.9x2 =0 ①
因式分解
x(10-4.9x) =0 ②
如果a ·b = 0, 那么 a = 0或 b = 0.
两个因式乘积为 0,说明什么?
x =0 或 10-4.9x=0
解: x2 100 x 0, 49
解: 10x-4.9x2=0.
x2
100 49
x
50 49
2
0
50 49
2
,
∵ a=4.9,b=-10,c=0.
x
50 49
2
50 49
2
,
∴ b2-4ac= (-10)2-4×4.9×0 =100.
x 50 50,
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集体备课文稿
长兴县实验初中教师集体备课文稿一. 授课内容和课时安排授课内容:八年级下册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17. 1变量与函数、§17.2函数的图象、§17.3一次函数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变量与函数(1) 第六课时:一次函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变量与函数(2) 第七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1) 第三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1) 第八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2) 第四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2) 第九课时:一次函数的性质第五课时:函数的图象 第十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二.第16章《数的开方》授课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于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在做题时,对于正数的平方根经常出现漏解的情况;2.对于二次根式的三条性质,前两条比较容易接受,在具体的习题中也能很好的利用。
但 对于性质3:a a =2,很多同学经常容易搞错,特别是a 为负数时,2a 应该等于a 的 相反数容易出错,例如:()=-2)6(,有的同学会填-6;也有同学会写±6;3.对于二次根式的化简,部分同学还不过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相关训练;4.在实数范围内的化简、计算以及因式分解、求方程的解等等,很多同学由于多种原因,解题正确率不高;5.刚接触无理数、实数这两个概念,在区分无理数、有理数、整数、分数时,部分学生容易混淆。
三.三节内容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本章前三节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的认识,以及函数图象的认识;另外主要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教学目标是:1.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探索,学会用函数思想去进行描述和研究其变化规律;通过结合丰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逐步学会运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预测实际问题中变量的变化趋势。
2.认识并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现实生活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实例,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函数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7.2.1《原(逆)命题、原(逆)定理》教案设计
原(逆)命题,原(逆)定理教学设计通过探索逆命题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渗透着数学的形式美和内涵美,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识别两个命题是不是互逆命题,会在简单情况下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了解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难点能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性,并能运用推理的思想方法证明一类较简单的真命题,同时了解假命题的证明方法是举反例说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1、命题的概念: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2、命题可看做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3、命题有真有假。
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错误的命题是假命题.填表并思考学生思考、相互交流本环(三)深入探究,巩固概念 10分钟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如果一个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形。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如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它的两底角相等。
如果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
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如果一个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叫的角平分线上。
3)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巩固知识例2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定原命题逆命题的真假: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定逆命题的真假;①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的图形是圆。
逆命题:圆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的图形——真命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2配方法新版沪科版
8.【合肥瑶海区期中】若方程x2-8x+m=0可以通过配方
写成(x-n)2=6的形式,则x2+8x+m=5可以配成( D )
A.(x-n+5)2=1
B.(x+n)2=1
C.(x-n+5)2=11 D.(x+n)2=11
9.【原创题】若x2+4与2x-12为某个正数的两个不同的 平方根,则这个正数为_6_4_或__4_0_0___________.
6.【中考·聊城】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 配方正确的是( A )
A.x-342=1176 C.x-322=143
B.x-342=12 D.x-322=141
7.【中考·临沂】一元二次方程x2-4x-8=0的解是( B ) A.x1=-2+2 3,x2=-2-2 3 B.x1=2+2 3,x2=2-2 3 C.x1=2+2 2,x2=2-2 2 D.x1=2 3,x2=-2 3
【点拨】∵2x2+8x-32=0,∴x2+4x=16,∴x2+4x+ 4=20, ∴(x+2)2=20,∴p=2,q=-20, ∴直线表达式为y=2x-20,∴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 限,不经过第二象限.
14.用配方法解方程:(2x+3)(x-6)=16.
解:(2x+3)(x-6)=16,
2x2-9x=34,x2-92x=17,
2.【2021·丽水】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时,配方
结果正确的是( D )
A.(x-2)2=5
B.(x-2)2=3
C.(x+2)2=5
D.(x+2)2=3
3.用配方法解方程2x2-x-6=0开始错误的步骤是(
2x2-x=6,
① ··
C
)
x2-12x=3,
②
华师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课件-第17章-17.2 1平面直角坐标系
思维训练
▪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最小 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P1、P2、 P3、…(50均5,50在5) 格点上,其顺序按图中“→”方
第一向P象解4限排(析1的:,角列由平-,规分律线1如,上)、.得:∵20P点1P95P÷1(3((4-10=,1,)5、1004P,)…7、(2…,-23P),、12P∴(1)10点(、3,,P312)0P,1)9、在∴6(-P31(1,2,)1、)、… 点P根2019(据505,5这05)个. 规律,点P2019的坐+.1,(0,m+-32))在x轴上,则点P的A坐标为(
)
▪ C.(0,-4)
D.(4,0)
▪ 6.如果电影院中“5排6号”记作(5,6),那么(3,5)表示的意义是
__________.
3排5号
▪ 7.【浙江杭州中考】P(3,-4)到x轴的距4 离是_____.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
17.2 函数的图象
1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
名师点睛
▪ 知识点1 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
▪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上画两条原点重 合、互相垂直且具有相同单位长度的数轴, 这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把其中水 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 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两条数轴的交点O叫做坐标原点.
3
基础过关
▪ 1.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位置的D是( ) ▪ A.红星电影院2排 B.北京市四环路
▪ C.北偏东30° D.东经118°,北纬40°
▪ 2.【2019·湖南株洲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
位于 ( )
D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最新沪科版初中数学课本目录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一)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 1.2 数轴 1.3 有理数的大小1.4 有理数的加减1.5 有理数的乘除 1.6 有理数的乘方1.7 近似数第2章整式加减2.1代数式2.2 整式加减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3.2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3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6一次方程组与CT课件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4.2线段、射线、直线4.3线段的长短比较4.4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5章数据收集与整理5.1数据的收集5.2数据的整理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4综合与实践浪费水资源现象七年级下册第6章实数6.1平方根、立方根6.2实数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一元一次不等式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第8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幂的运算(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14.1.2 幂的乘方)(14.1.3积的乘方)(14.1.4单项式乘单项式)(14.1.5同底数幂的除法)(14.1.6多项式乘多项式)8.2 整式乘法8.3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8.4 因式分解8.5 综合与实际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第9章分式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分式的运算9.3 分式方程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10.2平行线的判定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八年级上册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2.1平面上的点坐标12.2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第12章一次函数12.1函数12.2一次函数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13.4综合与实践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3.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3.2命题与证明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1全等三角形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5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15.1轴对称图形(13.1.1轴对称)(13.2.1画轴对称图形)1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5.3等腰三角形15.4角的平分线1/3八年级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16.2二次根式的运算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17.1一元二次方程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17.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7.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18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19.1多边形内角和19.2平行四边形19.3 矩形菱形正方形19.4 中心对称图形19.5梯形第20章数据的初步分析20.1数据的频数分布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20.3综合与实践体重指数九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1二次函数21.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1.4二次函数的应用21.5反比例函数21.6综合与实践获得最大利润第22章相似形22.1比例线段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2.4图形的位似变换22.5综合与实践测量与误差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3.1锐角的三角函数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九年级下册第24章圆24.1 旋转24.2 圆的对称性24.3 圆周角2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4.5三角形的内切圆24.6 正多边形与圆24.7 弧长与扇形面积24.8 进球路线与最佳射门角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1 投影25.2 三视图第26章概率初步26.1 随机事件26.2 等可能情况下的概率计算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26.4 概率在遗传学中的应用2/3初中数学王桂兵整理3/3。
2020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分式17.2分式的运算1分式的乘除法习题课件华东师大版
(的 指b )3数与是( b奇)3 次
aa
幂.
分式的乘除
【例1】计算:(1)
8a 3b
gb 2a
3
;(2)
2x3z y
2xz2 4y2
;
(3)
a2 2a a2
1ga12a22a
;(4)
3ab a2 a2 b2
a 3b . ab
【解题探究】i ①分式乘法的方法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
与分母相乘,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答案:(1)
9a 4 4x2 y2
(2)y-1或1-y
分式的混合运算
【例3】(8分)计算:(1)(2012·淮安中考) 2 x2 1g x 3x 1;
x x 1
(2) ( a )2 g( b)3 (ab4 ).
ba
【规范解答】
(1) 2 x2 1g x (3x 1)
x x 1
2 x 1x 1g …x ……3x…1………………………1分
②根据①的探究完成(1)(3):
8a 3b
gb 2a
3
8agb 3bg2a3
2abg4 2abg3a 2
4; 3a 2
a2 2a 1 a2 2a a 12 ga a 2 a 2 g 1 a2 a 21 a a 1
a 1(a 2)ga a 1 a 1(a 2)g1 a
a2 a
a. 1
x
x 1
=2(x-1)+3x+1 ………………………………………………2分
=2x-2+3x+1 …………………………………………………3分
=5x-1. ………………………………………………………4分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人教版北京版
附:人教版初中数学各章详细内容卜z~^_z z—z-z-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z z_^_z z_^_z z_^_z z_^_z z_^_z z_^_z z_^_z z_^_z z_^_z z_^_z z- 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2.2有理数3.3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4.4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5.5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6.2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7.1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 2 ― 一元一次方程(一)一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 3 ― 一元一次方程(二)一一去括号与去分母3. 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 1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 2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 3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z-^.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 1 相交线?6.2平行线?7.3平行线的性质?8.4平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5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9.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6第七章三角形?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0.4课题学习镶嵌?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7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元一次方程组?11.2消元?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8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 1 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4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1)?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9第十章实数?13.1 平方根?14.2立方根?10.3实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0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第十一章一次函数?11.1变量与函数?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5.2 一次函数?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1.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12.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16.2用图表描述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阅读与思考作者可能是谁?12.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1 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第十四章轴对称?14.1 轴对称?15.2轴对称变换?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6.3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第十五章整式?17.1 整式的加减?18.2整式的乘法?19.3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20.4整式的除法?15.5因式分解?观察与猜想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5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1 分式?17.1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8.1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9.1反比例函数?20.1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21.1勾股定理?2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 第十九章四边形?23.1平行四边形?24.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25.1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6.1数据的代表?27.2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 1 二次根式?22.2二次根式乘除?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小结?复习题21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3. 1 一元二次方程?24.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5.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6.1图形的旋转?27. 2 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 1 圆?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8.3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冗?24.4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研究设计跑道?小结?复习题24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 1 概率?25.2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9.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5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 1 二次函数?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30.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第二十四章相似?31.1图形的相似?32.2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33.3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34.1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 1 投影?29.2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35.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2我们周围的“数”1.3计算工具的发展1.4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2.1负数的引入2.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3相反数和绝对值2.4有理数的加法2.5有理数的减法2.6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7有理数的乘法2.8有理数的除法2.9有理数的乘方2.10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1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2.12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字母表示数3.2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3.3等式与方程3.4等式的基本性质3.5'兀'次方程3.6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4.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4.2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3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4.4点、线、面、体4.5直线4.6射线4.7线段4.8角及其表示4.9角的分类4.10角的度量4.11 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角的换算4.12 角平分线4.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14相交线与平行线4.15用计算机绘图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5.1不等式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不等式的解集5.4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5.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6.1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仰华6.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角星6.3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6.4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6.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七章整式的运算7.2幕的运算7.3整式的乘法7.4乘法公式7.5整式的除法第八章观察、猜想与证明8.1观察8.2实验8.3归纳8.4类比8.5猜想8.6证明8.7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第九章因式分解9.1因式分解9.2提取公因式法9.3运用公式法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0.1 总体与样本10.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0.3数据的表示10.4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10.5平•均数10.6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10.7众数10.8中位数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分式11.1分式11.2分式的基本性质11.3分式的乘除法11.4分式的加减法1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第十二章实数和二次根式12.1平方根12.2 立方根12.4无理数与实数12.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12.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2.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十三章三角形13.1三角形13.2三角形的性质13.3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3.4全等三角形13.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3.6等腰三角形13.7直角三角形13.8基本作图13.9逆命题、逆定理13.10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3.11勾股定理13.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四章事件与可能性14.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14.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4.3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八年级下册第十五章一次函数,15.1函数15.2函数的表示法15.3函数图象的画法15.4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15.5一次函数的图象15.6一次函数的性质15.7一次函数的应用第十六章四边形,16.1多边形16.2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16.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6.4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16.6中心对称图形16.7梯形16.8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17.1一元二次方程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第十八章方差与频数分布,18.1极差、方差与标准差18.2用计算器计算标准差和方差18.3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九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相似形,19.1比例线段19.2黄金分割19.3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19.4 相似多边形19.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9.7应用举例第二十章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20.1二次函数20.2二次函数的图象2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20.4二次函数的性质20.5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20.6反比例函数20.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21.1锐角三角函数21.2锐角的三角函数伯21.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21.4解直角三角形21.5应用举例第二十二章圆(上),22.1 圆的有关概念22.2过三点的圆22.3圆的对称性22.4圆周角第二十三章概率的求法与应用,23.1求概率的方法23.2概率的简单应用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章圆(下),24.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圆的切线24.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4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第二十五章图形的变换,25.1平移变换25.2旋转变换25.3轴对称变换25.4 位似变换第二十六章投影、视图与展开图,26.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26.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26.3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第二十七章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27.1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27.2探索数学问题举例第二十八章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28.1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28.2数学应用举例。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7章 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方法:
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注意是 在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一般式前提下进行的.
要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纳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像这样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
方法,叫做配方法.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 (x + n)2 = p 的形式,通过开
(x 3)2 21. 4 16
x1
3 4
21
,x2
3 4
21
.
x1 = 6,x2 = -2. (4)3x2 + 6x - 9 = 0.
解:x2 + 2x - 3=0,
(x + 1)2 = 4.
x1 = -3,x2 = 1.
5. 如图,在一块长 35 m、宽 26 m 的矩形地面上,修建
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剩余部分栽种花草,要
归纳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 根的方法叫直接开平方法.
典例精析
例1 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 x2 = 6;
(2) x2 - 900 = 0.
解:直接开平方,得 解:移项,得 x2 = 900.
x 6,
直接开平方,得
x1 6,x2 6.
x = ± 30, ∴ x1 = 30,x2 = -30.
解题归纳
上面的解法中 ,由方程①得到②,实质上是 把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 程,这样就把方程①转化为我们会解的方程了.
例2 解下列方程:
(1) (x 1)2 4 0; (2) 12(3 2x)2 3 0.
解:移项,得
解: 移项,得12(3 2x)2 3,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案 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章末复习
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法和其他解法;能够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求方程的根.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会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会用它解一些简单的问题.4.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1.进一步渗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3.进一步体会配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判别式.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它的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边回顾边画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面的运用奠定基础.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特别注意:①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②只有当二次项系数a≠0时,整式方程ax2+bx+c=0才是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说明:(1)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是以降次为目的,以配方法、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为手段,从而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2)根据方程系数的特点,熟练地选用配方法、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值得注意的问题:①一般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因式分解法,在应用因式分解法时,一般要先将方程写成一般形式,同时应使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②直接开平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③公式法和配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公式法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有人称之为万能法),在使用公式法时,一定要把原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以便确定系数,而且在用公式前应先计算根的判别式的值,以便判断方程是否有解.配方法是推导公式的工具,掌握公式法后就可以直接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了,所以一般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配方法在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时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一定要掌握好.(三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中,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Δ”来表示,即Δ=b 2-4ac,①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③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ax 2+bx+c=0(a ≠0)的两个实数根是x 1,x 2,那么x 1+x 2=-a b ,x 1x 2=a c .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不解方程,计算两根的和或积,求式子的值.5.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步骤是: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注意:(1)审题过程是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及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要带单位;(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关键是依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判断关于x 的方程x 2-mx(2x-m+1)=x 中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项数.【分析】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然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可知,当a ≠0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解:原方程可化为(1-2m )x 2+(m 2-m-1)x=0.当1-2m=0,即m=21时,原方程整理为-45x=0,原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1-2m ≠0,即m ≠21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此时,二次项系数为1-2m,一次项系数为m 2-m-1,常数项为0.例2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2)x 2+3x+m 2-2=0的一个根中零.求m 的值. 【分析】(1)正确理解方程的根的概念;(2)要特别注意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中隐含的a ≠0这个条件.解:方程的一个根是零,即x=0,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m 2-2=0.解得m=±2.又∵m-2≠0,即m ≠2,∴m=-2例3(四川绵阳中考)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1-m)x-m 2的两个实数根为x 1,x 2.(1)求m 的取值范围.(2)设y=x 1+x 2,当y 取得最小值时,求相应m 的值,并求出最小值.【分析】(1)一元一次方程ax 2+bx+c=0(a ≠0)有实数根的条件是b 2-4ac ≥0,不要漏掉b 2-4ac=0的情况.先把方程变形成一般形式,把a,b,c 的值代入b 2-4ac,根据b 2-4ac ≥0求出m 的取值范围.(2)可由一次函数y=kx+b,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根据自变量取值范围,求出一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1)将原方程整理为x 2+2(m-1)x+m 2=0.∵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Δ=[2(m-1)]2-4m 2=-8m+4≥0,得m ≤21. (2)∵x 1,x 2=-2m+2,∴y=x 1+x 2=-2m+2,∵y 随m 的增大而减小,且m ≤21, ∴当m=21时,y 取得最小值1. 【教学说明】教师出示典型例题,让学生先尝试解答,教师予以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应着重于知识点的应用和解题方法的渗透.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x 2,则2111x x 的值为( ). A.3 B.-3 C.31 D.-31 2.关于x 的方程(a-6)x 2-8x+6=0有实数根,则整数a 的最大值是( )A.6B.7C.8D.93.在一幅长为80cm,宽为50cm 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相同宽度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 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 ).A.x 2+130x -1400=0B.x 2+65x -350=0C.x 2-130x -1400=0D.x 2-65x -350=04.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2-k 2=0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5.已知x 1、x 2是方程x 2-3x -2=0的两个实根,则(x 1-2) (x 2-2)= .6.某电动自行车厂三月份的产量为1000辆,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五月份的产量提高到1210辆,则该厂四、五月份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7.解方程:(x -3)2+4x(x -3)=08.阅读材料:为解方程(x 2-1)2-5(x 2-1)+4=0,我们可以将x 2-1 看作一个整体,然后设x 2-1=y,那么原方程可化为y 2-5y+4=0……①,解得y 1=1,y 2=4,当y=1时,x 2-1=1,∴x 2=2,∴x=±2;当y=4时,x 2-1=4,∴x 2=5,∴x=±5,故原方程的解为x 1=2,x 2=-2,x 3=5,x 4=-5. 解答问题:(1)上述解题过程,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 法达到了解方程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2)请利用以上知识解方程x 4-x 2-6=0.9.关于x 的方程kx 2+(k+2)x+4k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0?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如图,利用一面墙,用8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1)怎样围才能使矩形场地的面积为750平方米?(2)能否使所围的矩形场地面积为810平方米,为什么?【答案】1.B 2.C 3.B 4.k ≥-49 5.-4 6.10%10.解:设AD=BC=xm,则AB=(80-2x)m (1)由题意得:x(80-2x)=750解得:x1=15 x2=25当x=15时,AD=BC=15m,AB=50m当x=25时,AD=BC=25m,AB=30m答:当平行于墙面的边长为50m,斜边长为15m时,矩形场地面积为750m2;或当平行于墙面的边长为30m,邻边长为25m时矩形场地面积为750m2.(2)由题意得:x(80-2x)=810Δ=40-4×405=1600-1620=-20<0∴方程无解,即不能围成面积为810m2的矩形场地.【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进一步熟练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和提高解题能力.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3.根的判别式:Δ=b2-4ac和根与系数的关系: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教学说明】学生结合刚才所进行的复习,进行自主交流与反思,提出自己的困惑,进一步掌握全章知识.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重点是让学生加强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熟练性,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对于根的判别式这个知识点,学生还不时会在两个方面出问题:一是方程有解的时候,学生通常只考虑到△>0的情况,而漏了△=0情况;二是在对方程中某一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的分析的时候,常常会忘记对二次项系数a≠0这种情况的分析.有一部分的学生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了公式的误差记忆上,从而导致了整个运算的错误.还有一点问题就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太差,在解方程时,方法基本都已经掌握,但无法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初中数学各个版本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
1 正数和负数1。
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1。
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2.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
1 从算式到方程3。
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3。
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
1 多姿多彩的图形4。
2 直线、射线、线段4。
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2 平行及其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5.4 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
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
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
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
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
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
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
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第九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1 不等式9。
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
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11。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2章轴对称12。
1 轴对称12。
2 作轴对称图形12.3 等腰三角形第13章实数13。
1 平方根13.2 立六根13。
3 实数第14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14.2 一次函数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14。
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 整式的乘法15.2 乘法公式15。
3 整式的除法15。
4 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第16章分式16。
1 分式16。
2 分式的运算16.3 分式方程第17章反比例函数17。
1 反比例函数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19。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 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2)
2 (中考·沈阳)一元二次方程x2-4x=12的根是( ) A.x1=2,x2=-6B.x1=-2,x2=6 C.x1=-2,x2=-6D.x1=2,x2=6
知2-练
3 (中考·雅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长分别是一 元二次方程x2-4x+3=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 可以是( ) A.5B.7C.5或7D.10
则______=0,或______=0. 3.试求下列方程的根 (1)x(x-7)=0; (2)(x+1+2)(x+1-2)=0.
知识点 1 因式分解法的依据
知1-讲
对于 (x-3)(x+3)=0. 我们知道,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0,那么这两 个因式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反过来,如果两个因式 中有一个等于0,那么它们的积就等于0.因此,有 x—3=0或x+3=0.
知1-练
1 (中考·山西)我们解一元二次方程3x2-6x=0时,可 以运用因式分解法,将此方程化为3x(x-2)=0,从 而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3x=0或x-2=0,进而得 到原方程的解为x1=0,x2=2.这种解法体现的数 学思想是( )
A.转化思想B.函数思想 C.数形结合思想D.公理化思想
2 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下列过程正确的是( A.(2x-3)(3x-4)=0化为2x-3=0或3x-4=0 B.(x+3)(x-1)=1化为x+3=0或x-1=1 C.(x-2)(x-3)=2×3化为x-2=2或x-3=3 D.x(x+2)=0化为x+2=0
配方,得(x-1)2=4,x-1=±2,
∴x1=3,x2=-1. (2)2x2-7x-6=0,
∵a=2,b=-7,c=-6,
∴b2-4ac=97>0, ∴x1=x2=7+ 97 ,
4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直接开平方法教案新版沪科版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直接开平方法【知识与技能】认识形如x2=a(a≥0)或(ax+b)2=c(a≠0,c≥0,a,b,c为常数)类型的方程,并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准确而简洁的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通过两边同时开平方,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往往由未知(新知识)向已知(旧知识)转化,这是研究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化未知为已知. 【教学重点】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1)认清具有(ax+b)2=c(a≠0,c≥0,a,b,c为常数)这样结构特点的一元二次方程适用于直接开平方法;(2)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也可能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也可能无实数解.如:(ax+b)2=c(a≠0,a,b,c常数),当c>0时,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c<0时无实数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口答题:4 的平方根是,81的平方根是, 81的算术平方根是 .2.我们曾学习过平方根的意义及其性质,回忆一下:什么叫做平方根?平方根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用式子表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2)平方根有下列性质: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是互为相反数的;②零的平方根是零;③负数没有平方根.【教学说明】 以上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归纳总结,重点强调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教师设问:如何求出适合等式x 2=4的x 的值呢?学生思考,尝试解答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由x 2=4可知,x 就是4的平方根,因此x 的值为2和-2 即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x 2=4,x =±2即此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 x 1=2,x 2 =-23.小结: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教学说明】根据平方根的求法得到方程的解,让学生将它们对应起来,然后教师将这种方法进行总结,注意方程解的写法.4.提问:怎样解方程(x+1)2=256?让学生说出解法,教师板书.解:直接开平方,得x+1=±16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 1=15,x 2=-175.教师小结:对于形如x 2=a (a ≥0)或(x+h )2=a(a ≥0)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是降次,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说明】 这里教师要对式子进行分析,然后类比上面的解法,进行求解,最后进行总结,用字母的式子表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三、示例讲解,掌握新知例1 解下列方程:(1)x 2=2; (2)4x 2-1=0.【分析】第1题直接用开平方法解;第2题可先将-1移项,再将两边同时除以4化为x 2=a 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之.【教学说明】形如方程ax 2-k=0(a k ≥0)可变形为x 2=a k (ak ≥0)的形式,即方程左边是关于x 的一次式的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常数,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此方程.例2 解下列方程:(1)(x +1)2=2;(2)(x -1)2-4 =0;(3)12(3-x )2-3 =0.【分析】 第1小题中只要将(x +1)看成是一个整体,就可以运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第2小题先将-4移到方程的右边,再同第1小题一样的解法;第3小题先将-3移到方程的右边,再两边同除以12,再同第1小题一样去解即可.【教学说明】(1)解形如(x+h )2=k(k ≥0)的方程时,可把(x+h )看成整体,然后直接开平方;(2)注意对方程进行变形,方程左边变为一次式的平方,右边是非负常数;(3)如果变形后形如(x+h )2=k 中的k 是负数,不能直接开平方,说明方程无实数根;(4)如果变形后形如(x+h)2=k 中的k =0这时可得方程两根相等.四、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若8x 2-16=0,则x 的值是 .2.如果方程2(x-3)2=72,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是 .3.如果a 、b 为实数,满足43 a +b 2-12b+36=0,那么ab 的值是 .4.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x2=169;(2)45-x2=0;(3)4x2-16=0;(4)(x+2)2-16=0【答案】1.±2 2.9或-3 3.-8【教学说明】学生易错的是开方时应该是两种情况,学生可能只写一种,所以教师要进行强调.第2题应该先两边除以2,再进行开方求解.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一次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常数,便可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如(ax+b)2=c(a,b,c为常数,a≠0,c≥0).2.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同时直接开平方法也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两边开平方实际上是二次方程由二次转化为一次,实现了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由高次向低次的转化,是高次方程解法的一种根本途径.3.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也可能有两个相同的实数解,也可能无实数解.【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教师适当渗透相关的解题思想并进行总结,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是初中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直接开平方法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方法,它看似简单,却不容忽视.“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同时这一节的教材编写中还突出体现了“换元”、“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这一节不仅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一节课,更是让学生体验并逐步掌握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让学生的思维互相启发互相碰撞,让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充分交融.在探究过程中适当巡视,适时指导点拨,保证各小组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及时评价.对学生发现了不同解法时首先给予表扬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一元一次方程 17.5 一元二次方
x1=2,x2=3;③x+1���2��� =7 的解是 x1=3,x2=4;…请利用它们所蕴含的规律,
求关于
x
的方程
x+������(
������+1 ������
)=n+(
n+1
)(
n 为正整数
)的根,你的答
案是 x1=n,x2=n+1 .
综合能力提升练
9.已知 x 为实数,且������2+33������-( x2+3x )=2,求 x2+3x 的值.
第17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 1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1.将分式方程 1-������(5������������++21 ) = ������+31去分母整理后得( D )
A.8x+1=0
B.8x-3=0
C.x2式方程4������ − ������+������3=0 的解是 x1=-2,x2=6 .
3.若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
������-2
=
12--������������-3x
有增根,则实数
m
的值是
1
.
初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初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阶段数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解决简单代数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及常见问题的应用。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和b是已知数(a ≠ 0),x是未知数,0是常数。
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等式成立的x的值。
在一元一次方程中,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或多个)解,使等式成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非常简单,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求解:1. 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即将常数项提到等号右边(即移项)。
2. 对于方程ax = b,解为x = b / a。
如果a等于0,则方程无解或有无数多个解。
3. 对于方程ax + b = 0,我们首先将常数项b移到等号右边,得到ax = -b。
然后除以a,解为x = -b / a。
同样,如果a等于0,则方程无解或有无数多个解。
在方程中,解可以是实数或分数,具体取决于方程中的系数和常数。
有时我们需要判断方程无解还是有无数多个解,这需要根据方程的特殊情况来进行判断。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 问题一:买苹果小明去超市买苹果,苹果每个3元,他买了5个苹果后还剩下2元。
写出表示这个问题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这个方程,得出结论。
解析:设苹果的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得方程3x + 2 = 5。
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为3x = 5 - 2,即3x = 3。
解方程可得x = 1,说明小明买了1个苹果。
2. 问题二:行程计划小红去旅行,她每小时骑自行车12公里,行程计划是骑3个小时。
写出表示这个问题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这个方程,得出结论。
解析:设行程的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可得方程12x = 3。
解方程可得x = 3 / 12,即x = 0.25。
说明小红的行程时间为0.25小时,即15分钟。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因式分解法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因式分解法的原理和一般步骤
1.(滨州中考)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C)
A.a(m+n)=am+an
B.a2-b2-c2=(a-b)(a+b)-c2
C.10x2-5x=5x(2x-1)
D.x2-16x+6x=(x+4)(x-4)+6x
2.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x2+5x+4=0时,可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请写出其中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是x+1=0(或x+4=0).
知识点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方程(x-1)(x+2)=0的解为(A)
A.x1=1,x2=-2
B.x1=1,x2=2
C.x1=-1,x2=-2
D.x1=-1,x2=2
4.方程m(m-5)=6(m-5)的解是m=6或m=
5.
5.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1)x2-2x=0;
解:x(x-2)=0,
∴x=0或x-2=0,
∴x1=0,x2=2.
(2)x2-3x-4=0.
解:(x-4)(x+1)=0,
∴x-4=0或x+1=0,
∴x1=4,x2=-1.
知识点3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
6.解方程x2-2x=4,最好的方法是(C)
A.直接开平方法
B.公式法
C.配方法
D.因式分解法
7.解一元二次方程(y+2)2-2(y+2)-3=0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因式分解法.
综合能力提升练
8.方程x(x-2)+x-2=0的解是(D)
A.x=2
B.x=-2或x=1
C.x=-1
D.x=2或x=-1
9.若x2+4x+4=0,则代数式的值为(A)
A.-3
B.3
C.-
D.
10.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和6,第三边长是方程x2-6x+8=0的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A)
A.13
B.11
C.11或13
D.12或15
11.方程(x+4)(x-1)=6可化为的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为(D)
A.x+4=6或x-1=1
B.x+4=3或x-1=2
C.x+4=-1或x-1=-6
D.x+5=0或x-2=0
12.已知方程(x+y)(x+y-1)-12=0,则x+y的值为(D)
A.13
B.4
C.-3
D.4或-3
13.若x2+3x+5的值为9,则x的值为1或-4.
14.当x=-1或-2时,分式的值为0.
15.方程2(x-3)2=x2-9的解是x1=3,x2=9.
16.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3mx+(m2+3m-4)=0有一个根是0,那么m=-4.
17.按要求解下列方程:
(1)2x2+6=7x(公式法);
解:将原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得2x2-7x+6=0,
. ∵a=2,b=-7,c=6,b2-4ac=49-48=1,
∴x=,
∴x1=2,x2=.
(2)2x2-3x+1=0(配方法);
解:(2x-1)(x-1)=0,2x-1=0或x-1=0,
∴x1=1,x2=.
(3)(y+2)2=(3y-1)2(因式分解法);
解:∵(y+2)2-(3y-1)2=0,
∴(y+2+3y-1)(y+2-3y+1)=0,
即(4y+1)(-2y+3)=0,
∴4y+1=0或-2y+3=0,
∴y1=-,y2=.
(4)2(x-3)2=x2-9(适当的方法).
解:∵2(x-3)2=(x+3)(x-3),
∴(x-3)(2x-6-x-3)=0,
即(x-3)(x-9)=0,
∴x-3=0或x-9=0,
∴x1=3,x2=9.
18.已知x2-5xy+6y2=0(xy≠0),求的值.
解:原方程可化为(x-2y)(x-3y)=0,
∴x-2y=0或x-3y=0,
∴x=2y或x=3y,
∴=2或3.
拓展探究突破练
19.阅读下面的例题:
解方程:x2-|x|-2=0.
解:(1)当x≥0时,原方程化为x2-x-2=0,
解得x=2或x=-1(不合题意,舍去);
(2)当x<0时,原方程化为x2+x-2=0,
解得x=-2或x=1(不合题意,舍去).
∴原方程的解为x=2或x=-2.
请参照例题解方程:x2-|x-1|-1=0.
解:(1)当x-1≥0,即x≥1时,原方程化为x2-(x-1)-1=0,即x2-x=0,解得x=1或x=0(不合题意,舍去);
(2)当x-1<0,即x<1时,原方程化为x2-(1-x)-1=0,
即x2+x-2=0,
解得x=-2或x=1(不合题意,舍去).
∴原方程的解为x=1或x=-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