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中国传统文化第8课综合实践
七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课题:探索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动手能力。
3.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1.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传统手工艺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
3.调查和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村落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2.传统节日和传统手工艺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资料。
3.调查表、问卷等用于调查的工具。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手工艺,激发他们的兴趣。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等活动。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传统节日和传统手工艺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传统节日和传统手工艺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3.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让他们收集资料并整理成报告,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小组报告结束后,给予评价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同时,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或视频等形式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4.教师自我反思:总结本次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国传统节日一、活动主题: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日期、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0分钟五、活动准备:1. PPT课件: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介绍和相关故事。
2. 活动材料:彩色纸、画笔、剪刀等。
3. 教学资源: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素材、故事素材。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2. 学生分享已知的中国传统节日,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其日期、习俗和意义。
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活动任务:制作中国传统节日的手工艺品。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选节日主题,利用活动材料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创新。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手工艺品,分享创作过程和体验。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编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选节日主题,编写富有创意的故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鼓励创新。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各组展示编写完成的故事,分享创作过程和体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易中天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之际,习近平给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286名孔子学院校长、院长回信。
他指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
百家争鸣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影响,由此链接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总结时代背景:目标导学一:老子1.图片展示介绍老子的生平与相关活动提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展示老子的思想主张和政治主张,教师总结:提示:(1)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学说代表:《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3.提问:你知道老子还有哪些朴素辩证法思想?提示: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的生平简介,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孔子个人生活历程:提示: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17篇】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17篇】教学过程1一、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2一、活动主题“探索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智慧”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xx四、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校园、社区等。
五、活动准备1. 教师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如图片、视频、故事等,制作成课件。
2. 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彩纸、剪刀、胶水、毛笔、墨汁等。
3. 联系社区或文化机构,安排参观和实践活动。
4.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六、活动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呢?”引导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技艺、古典文学等。
(2)结合具体事例,讲解传统文化的。
价值和意义,如传统节日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民间艺术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技艺可以传承民族智慧等。
3. 实践活动(1)传统节日体验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该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组织学生制作传统节日的手工艺品,如春节的剪纸、对联,中秋节的月饼等。
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2)民间艺术欣赏与创作带领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邀请民间艺人到校表演,如剪纸、刺绣、泥塑等。
让学生学习一种民间艺术,如剪纸、绘画等,创作自己的作品。
举办民间艺术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3)传统技艺学习选择一种传统技艺,如茶艺、陶艺、木工等,邀请专业人士到校指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如泡茶、制作陶器、制作木制品等。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
教材简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记,不再纯粹靠记忆、背诵、复述,不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书本里的东西,不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它将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周围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把它变成有研究价值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通过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开展社会调查、访问有关部门、做实验、统计数据等多种手段,在分析、比较、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或设计出作品。
在这里,学生将亲生体验只是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知道可以到哪里去获取知识,懂得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了解所生活的社区和世界,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真正担当起自己的学习责任。
这一切,是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通过活动所提供的发言机会,锻炼自己清晰、简短、大声的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全班同学对课外读物进行介绍与交流,初步了解课外读物世界。
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认识书籍在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进而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作风和习惯。
三个维度: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设计、调查、讨论、归纳、整理、汇报等活动,培养学生宏观设计、计划的能力,掌握合理设计、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归纳、整理、汇报等知识技能,并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书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每个人的影响。
自发的产生热爱喜欢书籍、热爱书籍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
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学生也许会有许多困惑:到哪里找问题?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如何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等等。
本书选取了贴近大家生活、具有探究意义、便于亲身实践的活动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的建议和基本方法。
它简单明了,只是起提示参考作用,学生可以把它当做学习指南。
更多的主题应该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主题一走近校园第一节我爱学校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学校,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勤学向上,为校争光。
综合实践课初一教案
综合实践课初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2.理解综合实践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3.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技能;4.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综合实践课的概述2.综合实践课的分类3.综合实践课的意义与目标4.学科融合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应用5.综合实践项目的选择与设计6.综合实践技能培养7.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引入导入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可以通过问答、图片或视频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讲解综合实践课的概述简要介绍综合实践课的定义、目的和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让学生对综合实践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介绍综合实践课的分类讲解综合实践课的分类,如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实验、综合实践调查等,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探讨综合实践课的意义与目标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思考综合实践课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明确综合实践课的目标。
5.学科融合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应用通过示例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学科的融合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应用,如语文与科学的结合、数学与美术的结合等。
6.指导学生选择与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知识,选择适合的综合实践项目,并指导他们进行项目的设计、计划和实施。
7.培养综合实践技能介绍综合实践课中常用的技能,如观察、实验、调查、分析、判断、表达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或案例分析进行培养。
8.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引导学生将综合实践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并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对自身实践能力的认知和提升。
四、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的综合实践课案例或活动;2.实验器材、工具或材料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通过展示学生的综合实践成果进行评价;2.学生课后填写反思表,总结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意义。
2. 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的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询问学生对节日的了解和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节日的意义。
2. 教师讲解: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背景、起源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某个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章:春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春节的习俗和传统。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团聚和祝福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2. 春节的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3. 春节的食物,如饺子、年糕等。
教学活动:1. 观看春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春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食物。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三章:中秋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团聚和圆圆的月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3. 中秋节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等。
教学活动:1. 观看中秋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传说。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四章:端午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和纪念屈原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等。
3. 端午节的传说,如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端午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说。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章: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传承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主题产生背景现在的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中华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遗失。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在活动中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用学生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并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活动目的1、围绕精美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热爱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如地方戏曲),对同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活动对象学校三年级全体学生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我的心中有目标(一课时)1、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A精美的民间工艺(陶瓷、编织、笔、墨、纸、砚)B 民间艺术(戏剧、剪纸、美术、音乐等等)C风俗习惯(衣食住行、节日)D民间文学(谜语、绕口令、故事、笑话、传说等等)E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等相关方法(1)了解民间的风俗习惯、精美的民间工艺(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2)了解民间建筑、名胜古迹(通过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等方式收集关于传统文化的各类知识。
)2、这不是一般的家庭作业,而是很重要的一次独特尝试,要想千方百计完成好,但无论是查找、访问还是整理、汇报,重在过程的参与,我们不以查找的知识多少论成败,而是要看谁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努力,最积极。
第二阶段(为期一周)活动中我注意1、当你明确了研究目标后,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研究,还可以把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转变成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
七年级综合实践项目教案
教案题目:七年级综合实践项目,文化体验活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2.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项目以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主要内容,学生将通过参观古建筑、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舞蹈等活动,全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与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举例子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第二步: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介绍(2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实践项目的主题和活动内容。
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三步:分组策划(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四至六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负责策划一项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3.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活动进行体验和展示,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舞蹈、参观古建筑等。
第四步:实践活动(60分钟)1.根据小组的策划,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2.可以邀请传统文化艺术家或专家来校园进行讲解和指导,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动力。
第五步:总结(15分钟)1.学生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体验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包括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2.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成果,如手工艺品的制作完成度、舞蹈的表演水平等。
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综合实践项目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一】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
《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
能力方面: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所以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对《离骚》中部分作品的朗读、学习,体会分析其中含义,使学生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对其进行人格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对《诗经》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灿烂的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
二、教学重点: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楚;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杂,比较难于掌握。
三、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谈话法、启情法、读书法、直观法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从甲骨文到竹帛书1、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
【七年级】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案
【七年级】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案【七年级】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案第8课中国文化的繁荣(1)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代甲骨文、历法和诗人屈原。
了解中国文字、天文学和医学在先秦时期的演变。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培养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我们进行道德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困难在于甲骨文的字体结构、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2021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带来了新的教训。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1.人:① 图1显示了著名的医生。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图2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传说很多年前,有一个日历。
合作探究:1.“集体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一下甲骨文中的“日”、“月”、“人”怎么写?你写作的基础是什么?那么,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的推理活动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你看过中医吗?中医如何看待和治疗疾病?我们称之为拥有高超医疗技能的医生。
我们常说,“神医扁鹊使死人复活”。
为什么人们如此喜欢“扁平喜鹊”4.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强化教学: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初一中国传统文化第8课综合实践
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
(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
三、教师引导点拔
堇,堇花、菜属植物的统称,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有多个品种及杂交种,三色堇的近亲。普遍生于草地或山坡,美丽的小花让人难以忘怀。堇,堇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食之甘。
第8课综合实践教学案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传统文化
总课时数
1
课题
《礼记曲礼》两则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
第10周
教材
简析
简介:《小戴礼记》亦称《小戴记》,即《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反方论题:谦虚不可能不虚伪论据:
四、练习与作业
1、背诵理解“毋絮羹、毋嚺羹”。
2、你积累的名言和诗词背诵其中的10首
3、就本节课的学习写100字左右的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毋絮羹,毋嚺羹”的意义
2、积累部分写谦虚谨慎的名言、古诗词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及思想
2、掌握一些古语的翻译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做到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做一个谦谨的人
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含义
教学方法
学生读、思、议相结合,教师精讲点拔
教具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
难点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
学
方
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学
习
方
法
1.注意梳理知识。本课内容琐碎,可指导学生在课后根据三个子目按类别列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可让学生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小结:填写本表格
春秋战国
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教师补充
教师引导进行纵向比较,
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学生讲述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思考
学生分析
评判、更正
学生小组归纳
,
学生归纳,
完成填图练习
科目
时间
成果
天
文
夏朝
记录了我国最早的一次日食。
春秋(公元前613年)
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历
法
夏朝
农历又称“夏历”源于夏朝。
商朝
历法逐渐完备,历法称为“殷历”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8.岳飞(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通用版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8.岳飞(教案)课程名称: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通用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岳飞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感受岳飞忠诚、勇敢、坚定的品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岳飞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内容:1. 岳飞的历史背景2. 岳飞的生平事迹3. 岳飞的精神品质4. 岳飞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重点:岳飞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教学难点:岳飞的影响和意义教学准备:教材、PPT、视频、图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岳飞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位是谁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岳飞,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岳飞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岳飞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感受岳飞的忠诚、勇敢、坚定。
2. 分析岳飞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岳飞的高尚品质。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岳飞的影响和意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岳飞的精神品质。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岳飞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岳飞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岳飞的精神品质。
2. 分析岳飞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岳飞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岳飞为主题,进行创意展示。
2.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岳飞的精神品质。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八课“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②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③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①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
②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③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能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具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你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吗?生:儒家思想。
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生:春秋战国时期。
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1、“百家争鸣”的含义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百家争鸣”的含义。
你们觉得什么叫“百家争鸣”?生:······师: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综合实践教学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传统文化总课时数 1
课题《礼记曲礼》两则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任课教师教学时间第10周
教材简析简介:《小戴礼记》亦称《小戴记》,即《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毋絮羹,毋嚺羹”的意义
2、积累部分写谦虚谨慎的名言、古诗词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含义及思想
2、掌握一些古语的翻译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做到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做一个谦谨的人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含义
教学方法学生读、思、议相结合,教师精讲点拔教具白板、.ppt
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点题:第8课(板书课题):综合实践
二、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
(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
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决
三、教师引导点拔
堇,堇花、菜属植物的统称,,,有多个品种及,三色堇的近亲。
普遍生于草地或山坡,美丽的小花让人难以忘怀。
堇,堇草也。
根如荠,叶如细柳,蒸食之甘。
(一)解字:
1、何为“堇”
谨:(读音jǐn),汉字。
意思是慎重;小心;恭敬地。
?勤:做事尽力,不偷懒。
觐:本义: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