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刑法应如何应对新型网络犯罪带来的挑战
刑法修改打击网络犯罪
刑法修改打击网络犯罪网络犯罪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犯罪活动,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网络安全,我国不断加强刑法的修改和完善。
本文将从刑法修改的角度,探讨打击网络犯罪的相关措施和成效。
一、修改刑法关于网络犯罪罪名和刑罚的条款为了更好地打击网络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国对刑法中的相关罪名和刑罚进行了修改。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增网络诈骗罪: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诈骗案件不断增多。
为了更好地打击网络诈骗行为,刑法新增了网络诈骗罪,对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骗取财物、利益的行为进行惩罚,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2. 加重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是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对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刑法修改加重了相关罪名的刑罚,提高了刑事处罚力度。
3. 增设网络暴力犯罪罪名:网络暴力犯罪是指以网络为媒介散布谣言、侮辱、威胁、恐吓、敲诈勒索等行为。
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刑法新增了网络暴力犯罪罪名,并规定了明确的刑事处罚。
通过修改刑法中的相关罪名和刑罚,我国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打击网络犯罪的证据收集和调查程序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刑法修改也着重完善了相关的证据收集和调查程序。
在网络犯罪案件中,往往涉及到证据来源隐藏、跨境作案等问题,对于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刑法修改增加了对于网络犯罪的证据保全、获取、固定和鉴定等环节的规定,便于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
此外,为了加大对线索提供者的鼓励力度,刑法还明确规定对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有价值线索或协助侦查工作的举报人,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三、加强网络犯罪防控能力的建设为了增强对网络犯罪的防控能力,我国通过修改刑法,加大了对网络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具体措施包括:1. 提高网络监控和技术防范能力:刑法修改后,我国加大了对网络活动的监控力度,提高了网络安全技术的防范能力。
风险社会中传统刑法的危机
风险社会中传统刑法的危机传统刑法在风险社会中所面临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人们面临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这个风险社会中,传统刑法所面临的危机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分析风险社会对传统刑法的挑战,并探讨刑法应对风险社会的变革。
一、风险社会的兴起在传统社会中,人们面临的风险较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犯罪行为的发生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及全球化的发展,风险社会概念逐渐兴起。
风险社会指的是由于科技发展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
这些风险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恐怖袭击等,给社会秩序和个人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传统刑法的危机1. 传统刑法无法应对新型犯罪形式的挑战传统刑法主要侧重于对传统犯罪行为的惩罚和预防,例如盗窃、杀人等。
然而,风险社会中涌现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犯罪形式,如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
这些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高技术复杂性和跨国性等特点,传统刑法手段难以应对。
2. 传统刑法无法解决风险社会的根本问题风险社会中,犯罪往往是由于社会制度和环境问题所引发的。
传统刑法只是简单地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这导致犯罪问题无法有效减少,甚至有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三、刑法在风险社会中的变革针对风险社会对传统刑法的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和实施一系列创新的刑法改革措施。
1. 刑法的多元化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我们需要建立更为细致和灵活的刑法规定。
例如,针对网络犯罪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刑法,提供更为精准的规制措施和惩罚方式。
2.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整合在风险社会中,刑法无法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将刑法与其他法律领域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综合的法律体系。
例如,结合环保法律,对环境污染犯罪进行综合治理。
3. 强化预防和教育传统刑法侧重于对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进行惩罚,而在风险社会中,预防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困境及应对
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困境及应对一、概述网络暴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它通常表现为通过网络平台,对特定个人或群体进行恶意攻击、诽谤、侮辱、威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引发极端事件。
对网络暴力进行刑法规制,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面临着诸多困境。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暴力行为的追溯和取证变得异常困难,给刑法的适用带来了挑战。
网络暴力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刑法在认定和定性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刑法的滞后性也使得其在应对网络暴力这一新兴社会现象时显得力不从心。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困境及应对策略。
通过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深入剖析,结合现行刑法的相关规定,分析刑法在规制网络暴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以期能够为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网络暴力的定义与特点网络暴力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参与者往往使用匿名身份进行活动,这使得他们在发表言论或实施攻击时可以无所顾忌,也增加了追责的难度。
同时,网络暴力的发生往往不易被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其危害性。
网络暴力具有广泛性和快速传播性。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使得网络暴力的影响范围迅速扩大。
一旦网络暴力事件被曝光,就会迅速引发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形成舆论风暴。
这种广泛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得网络暴力的危害更加严重。
网络暴力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网络暴力不仅涉及言语攻击、人身威胁等直接暴力行为,还包括造谣传谣、恶意炒作等间接暴力行为。
这些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使得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难以简单地进行界定和规制。
针对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需要充分考虑其定义和特点,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保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传统刑法应如何应对新型网络犯罪带来的挑战
传统刑法应如何应对新型网络犯罪带来的挑战【摘要】随着电信网、电视网、通信网三大网络的融合趋势不断加强,以及智能手机的日趋流行,网络犯罪的形态又出现了新的变化——智能手机犯罪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智能手机犯罪在传统的网络犯罪基础上又叠加了新的网络变量,并且由于其与传统的网络犯罪相比,有着终端难以认定、运营商默许配合等特点,使得传统刑法体系难以对之进行恰当的规制、给传统刑法体系造成挑战。
对此,刑法应当做出适当的回应,从而对该类犯罪进行规制,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
【关键词】智能手机犯罪;刑法;刑事诉讼法随着电视网、电信网、通信网的功能融合,智能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智能手机不仅能够提供更及时、更迅捷的数据传输服务,而且更方便了人们通过手机进行购买、转账等经济活动。
软件下载功能使智能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终端。
但是,正因为智能手机这样的特点,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犯罪的活动也日益猖獗。
这类犯罪看似涉及金额小,但是其受害者范围非常大,因此涉案金额往往超出人们想象。
该类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权、隐私权,其主观恶性非常明显,刑法显然有必要对之做出调整。
一、智能手机犯罪的现状简析(一)我国智能手机犯罪现状1.三网融合带来智能手机犯罪的可能性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视网、电信网、通信网的功能融合,这使得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手机成为新的犯罪工具。
手机恶意扣费、手机病毒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体现了传统的网络犯罪已经出现了改变,越来越多的现实社会的犯罪,诸如盗窃罪、诈骗罪开始进入网络犯罪的空间。
而传统刑法更多着眼于更为宏观的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于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背景下衍生的新型网络犯罪,比如智能手机犯罪关注甚少。
[1]2.社会对智能手机犯罪的认知状况概览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对智能手机犯罪的认知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类犯罪的波及面广,大多数用户能意识到其危害性。
大多数用户都认为自己收到的恶意吸费短信、恶意软件是对自己权益的侵害。
新型犯罪形式下的刑法规制与司法实践探讨
新型犯罪形式下的刑法规制与司法实践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犯罪形式层出不穷,给刑法规制和司法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就新型犯罪形式下的刑法规制与司法实践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刑法规制应对新型犯罪形式的挑战新型犯罪形式主要包括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环境犯罪等多种形式。
传统的刑法体系往往无法完全适应这些新型犯罪的特点,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规制和调整。
首先,网络犯罪已成为当前犯罪形式中的一大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跨境性、匿名性等特点,给司法机关的侦查和打击带来了困难。
因此,刑法规制需要对网络犯罪进行专门规定,明确网络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以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秩序。
其次,金融犯罪也是新型犯罪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领域的犯罪行为涉及到资金流动和金融安全,一旦发生侵害,将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影响。
针对金融犯罪,刑法规制需要对各类金融犯罪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和处罚措施,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环境犯罪也是当前新型犯罪形式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犯罪频发,给生态环境和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针对环境犯罪,刑法规制需要对污染行为和破坏自然资源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罚,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和保护,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司法实践应对新型犯罪形式的挑战在新型犯罪形式下,司法实践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司法机关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和执法手段建设,提高对新型犯罪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打击效果。
首先,司法机关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新型犯罪的信息获取和侦查能力。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对网络犯罪、金融犯罪等犯罪形式的快速掌握和有效打击,提升司法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司法机关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合作,形成密切的执法合作网络。
针对新型犯罪形式,需要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执法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提高司法实践的威慑力和打击力度。
刑法与网络犯罪探究数字时代的刑法挑战
刑法与网络犯罪探究数字时代的刑法挑战刑法与网络犯罪:探究数字时代的刑法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其中网络犯罪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在数字时代,如何在刑法领域应对网络犯罪,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网络犯罪现象1. 网络犯罪的定义与特点网络犯罪是指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的犯罪活动,具有高度隐蔽性、全球化、迅速传播等特点。
它包括了网络侵犯财产、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网络散布病毒等多种形式。
2. 数字时代的刑法挑战数字时代的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难以追踪犯罪嫌疑人和证据,使得刑法手段面临巨大的挑战。
此外,涉及互联网技术的复杂性,也使得刑法机关的认定和解决网络犯罪的难度加大。
二、刑法应对数字时代网络犯罪的措施与挑战1. 完善刑法法律体系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需要完善刑法相关的法律规定,明确网络犯罪的界定、处罚标准和追诉时效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网络犯罪证据收集和保护机制,确保刑法能够顺利适用于数字时代的网络犯罪案件。
2. 加强国际合作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的特点,因此,刑法的应对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的方式来实现。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打击欺诈、侵权、网络恐怖主义等跨国网络犯罪行为。
3. 增加科技手段供给数字时代的网络犯罪需要与时俱进,刑法机关应积极引入科技手段,提升对网络犯罪的应对能力。
例如,通过发展智能化分析技术,大数据挖掘等手段,提高对网络犯罪的侦查和打击效率。
4. 增加信息安全教育预防总比惩罚更为重要,加强对民众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规避网络犯罪的风险。
这包括对密码安全、网络购物安全、网络付款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让公众成为网络犯罪的守护者。
三、数字时代刑法应对网络犯罪的成功案例1. 网络巨头与执法机构的有效合作许多知名互联网企业与执法机构合作,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刑法如何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
刑法如何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给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网络犯罪成为了刑法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将从刑法角度探讨网络犯罪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入侵与攻击网络犯罪中最为常见的行为之一是入侵与攻击,即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资源,窃取、破坏信息,给个人隐私带来极大危害。
刑法应对这类行为的挑战在于技术手段日益复杂和隐匿性高,传统刑法的力量难以涵盖所有的网络犯罪行为。
针对这一挑战,刑法应不断与科技进步保持同步,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研究和理解,提高司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更准确地鉴定入侵与攻击行为的性质和程度。
同时,刑法应设立更严格的法律条款,明确网络入侵与攻击的法律界限,并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措施。
二、网络诈骗与虚假宣传网络诈骗和虚假宣传已成为当前网络犯罪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通过虚假宣传来欺骗个人或企业,非法获取利益,网络诈骗是网络犯罪的一种常见形式。
刑法应对这类网络犯罪的挑战在于诈骗手法日益多样化和巧妙化,且难以被受害人及时辨认和揭穿。
针对这一问题,刑法应建立起稳定和完善的预防机制,加大对网络诈骗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防骗意识。
此外,刑法还应当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提高对有关刑事责任的追究力度。
三、网络侵权与盗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便利化,网络侵权和盗版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的盗版作品和侵权行为给知识产权所有人带来了巨大损失。
刑法应对这一挑战在于追踪和打击网络侵权和盗版行为十分困难。
要有效应对,刑法需要明确盗版和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提高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门槛,同时建立健全起诉机制和便捷的举证程序,提高维权成本和打击力度。
四、数据泄露与隐私保护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泄露和滥用问题一直存在,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网络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隐私数据,使个人和机构面临着严重的风险。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
浅谈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电子设备等现代通信技术手段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犯罪日益增多,其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刑法规制,以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平。
本文将就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进行浅谈。
网络犯罪的种类和特点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网络盗窃、网络敲诈等。
这些犯罪行为大多以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或进行交易为手段,具有隐蔽性、跨境性、匿名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司法机关的打击和侦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且,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常常利用技术手段来规避打击,导致打击难度加大,给处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网络犯罪直接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网络犯罪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网络犯罪还破坏了网络空间的健康环境,侵害了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危害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平,已成为全球各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刑法规制。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多项打击网络犯罪的相关罪名,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网络诈骗罪等,对网络犯罪行为予以了严厉惩处。
我国还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对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提出了更加全面和严格的要求,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依据。
除了单纯依靠刑事法律手段惩治网络犯罪,我国还在打击网络犯罪方面采取了多种综合手段,包括完善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监管、加强国际合作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保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公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上,各国也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新型犯罪形态对刑法适用的挑战与应对
新型犯罪形态对刑法适用的挑战与应对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犯罪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新型犯罪行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行为,而是涉及到网络、金融、环境等更加复杂的领域。
这些新型犯罪形态对传统刑法的适用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边界模糊和证据不充分等三个方面探讨新型犯罪形态对刑法适用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手段。
网络犯罪、数据侵权等新型犯罪行为的兴起使得犯罪手段变得隐蔽而高效。
传统刑法的制裁手段和规则相对滞后,无法有效适应这些新兴犯罪行为。
例如,传统刑法面对互联网金融诈骗等犯罪行为时,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罪名以及刑罚量刑的依据。
应对这一挑战,刑法应当进行相应创新和修订。
首先,应加强对新型犯罪形态的研究和监测,及时了解犯罪手段的变化,为刑法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可以对新型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和定义,明确其危害性和社会危害,并针对不同的犯罪形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最后,刑法制定者应加强与科技界的合作,共同解决新型犯罪形态的挑战,构建多方合作的反犯罪机制。
二、边界模糊导致的困扰新型犯罪形态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和边界,使得刑法的适用变得困难和复杂。
例如,虚拟货币的出现使得金融犯罪不再局限于传统金融领域,而是跨越虚拟和实体的界限。
此外,新型的犯罪行为也常常与权益保护、个人隐私等法律领域产生纠葛。
刑法适用于相关领域的调整和适应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刑法应强化领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首先,各领域的相关法律应该进行协调修改,明确各领域之间的关系和边界,为刑法适用提供明确的法律基础。
其次,建立起跨领域的协作机制,刑法适用时可以依托其他法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这样的合作机制可以更好地处理边界模糊和交叉问题,提高刑法的适用效率和准确性。
三、证据不充分的挑战与应对新型犯罪形态往往具有隐蔽性和高度技术性,使得相关证据不易获取。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数据犯罪刑法规制的挑战与应对
内容摘要
总之,构建网络数据犯罪刑法规制体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综合 考虑法律、技术、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我们需要明确网络数据犯罪的种类和 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刑罚措施,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和协调,共同维护网 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参考内容三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伴随网游产业的繁荣,外挂犯罪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游戏的公平性 和正常运营。因此,如何有效规制网游外挂犯罪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 演示将对我国网游外挂犯罪的刑法规制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 支持。
2、外挂犯罪的现状与危害
近年来,我国网游外挂犯罪呈高发态势,严重破坏了游戏公平性,损害了游 戏运营商的利益,并对玩家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此外,外挂犯罪还可能导致 网络安全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3、外挂犯罪的特点
3、外挂犯罪的特点
网游外挂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技术手段多样、涉及地域广泛等特点。同时, 外挂犯罪还可能与其他网络犯罪交织,给侦查工作带来困难。
内容摘要
其次,我们需要构建完善的网络数据犯罪刑法规制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 刑法、刑事诉讼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等。 在构建刑法规制体系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犯罪行为的性质、特点、危害等因素,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刑罚措施,以实现对网络数据犯罪的全面打击和有效惩治。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刑法规制体系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其有效实施。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数据犯罪 刑法规制的挑战与应对
目录
01 一、数据犯罪的成因 及特点
03 三、应对措施建议
02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网络犯罪如何应对新型犯罪威胁
网络犯罪如何应对新型犯罪威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问题。
新型犯罪威胁不断涌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网络犯罪威胁,以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财产和社会安全。
本文将探讨网络犯罪的威胁和应对方法。
一、网络犯罪威胁的形式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网络犯罪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黑客通过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获取机密信息并进行滥用,给个人和组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2. 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进行的欺诈行为。
骗子通常冒充银行、政府机关或其他合法机构,以获取个人敏感信息并骗取钱财。
这种诈骗手段千变万化,对我们的财产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3.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包括网络购物诈骗、虚假招聘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等。
骗子通过伪造网站或虚假广告进行欺诈,导致用户在网络交易中蒙受损失。
这些网络诈骗的手段狡猾,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
4. 数据泄漏数据泄漏是指个人或组织的敏感信息被非法获取或披露。
由于信息的泄漏,个人隐私暴露在网络空间中,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而且,这些泄露的数据可能被用于未授权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犯罪的风险。
二、应对网络犯罪的策略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要应对新型犯罪威胁,首先要提高个人和机构的网络安全意识。
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轻信不明身份的信息和链接。
同时,组织应加强员工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2.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应对网络犯罪的重要手段。
机构和个人应当采取多种安全措施,如安装防火墙、加密数据、更新防病毒软件等,保障网络系统和信息的安全。
3. 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面对网络犯罪威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网络犯罪。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和渠道,及时分享和传递有关网络犯罪的情报,共同应对新型犯罪威胁。
法学如何应对新兴科技对法律的冲击与挑战
法学如何应对新兴科技对法律的冲击与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兴技术对法律的冲击与挑战也日益显现。
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法学应当积极回应新兴科技对法律所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法律框架,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就法学如何应对新兴科技对法律的冲击与挑战进行探讨。
一、法律立法与修订的灵活性面对新兴科技的冲击,法律立法和修订必须保持灵活性。
由于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法律往往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因此及时修订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法学应关注新兴科技的现状并研究其影响,以帮助立法者精确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时予以充分考虑。
同时,法学还应当积极推动跨领域合作,与科技领域的权威人士、学者进行沟通合作,以便更好地了解新技术的特性和潜在影响,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决策者。
二、培养全面复合型法学人才新兴科技对法律的冲击和挑战要求法学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背景和复合型的能力。
传统法学课程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必须予以改革和调整。
在法学教育中,应加强对科技背景知识的培养,扩展法学人才的视野,不仅仅是在法律领域具备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相关科技领域的基础知识,以更好地应对新兴科技对法律的冲击。
此外,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学习与科技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全球合作与共治机制新兴科技的发展是跨国性的,因此国际和跨国的合作与协调对于应对新兴科技的冲击至关重要。
法学应倡导并积极参与建立全球合作与共治机制,发挥法学的智力优势和思考力量,推动国际合作和法的交流。
通过制定共同的法律规范和最佳实践,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协调,以应对新兴科技对法律的冲击。
此外,应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项目,共同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应对新兴科技的法律挑战。
四、加强法律监管与网络安全新兴科技对法律的冲击和挑战也包括网络安全问题。
法学应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监管,并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明确网络安全的法律责任和法律标准,加大网络犯罪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网络的安全。
法律科技与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法学的应对策略
法律科技与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法学的应对策略在法律科技与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之下,法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寻求适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分析数字化时代对法学产生的挑战,并探讨法学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一、法律科技与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法学面临了一系列挑战。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挑战:1. 数据管理与隐私保护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存储和处理。
这些数据涉及到个人隐私,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2. 社交媒体与言论自由的冲突: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的言论自由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网络欺凌等问题。
如何在维护言论自由的前提下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法学面临的挑战。
3. 人工智能与法律责任的界定: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断扩大,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合同等,这些都带来了新的法律责任的问题。
如何界定人工智能产生的损害或错误归责成为法学需要解决的难题。
4. 网络犯罪与打击手段的匹配: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对于打击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
如何调整法律手段以适应网络犯罪的发展成为法学面临的挑战。
二、法学的应对策略面对这些挑战,法学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对策略:1. 加强法律科技研究:法学界需要加大对于法律科技的研究,了解科技对法律的影响和挑战。
通过开展研究,可以为法学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2. 制定和修订法律法规: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法学需要及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科技发展。
特别是针对数据管理、隐私保护、网络犯罪等问题,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
3. 加强法律教育和人才培养:法学界需要加强对法学学生和从业人员的法律科技教育,培养懂科技的法学专业人才。
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科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4. 推动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新型犯罪手段与刑法修订
新型犯罪手段与刑法修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型犯罪手段不断涌现,给社会治安和个人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刑法修订迫在眉睫。
本文将就某些新型犯罪手段和相关刑法修订进行探讨。
首先,网络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手段,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个人和企业。
通过网络进行的欺诈行为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因此,刑法在修订中应该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提高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
除了对犯罪分子惩罚力度的加大外,相关诈骗手段也应当列为刑法的修正案,以便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诈骗手段。
其次,移动支付的普及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全新的风险。
随着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广泛应用,电子支付犯罪也日益增多,给个人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而刑法在这方面的修订,需要着力打击电子支付犯罪,并更加细化相关犯罪行为。
同时,相关的技术和监管手段也需要不断完善,以提高对电子支付犯罪的有效打击能力。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犯罪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
通过分析大数据来进行犯罪行为,犯罪分子能够更加隐蔽地进行犯罪活动。
这种犯罪手段不仅对个人隐私造成了侵犯,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刑法修订中,应该注重对大数据犯罪的界定和打击,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监管机构的能力,以确保社会的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此外,虚拟货币的兴起也为新型犯罪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虚拟货币作为一种匿名交易方式,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走私和非法交易等犯罪活动。
因此,在刑法修订中,应该对虚拟货币犯罪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严厉打击虚拟货币犯罪活动。
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关监管机制,以防止虚拟货币的滥用和相关犯罪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新型犯罪手段的出现给社会治安和个人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为了保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刑法修订迫在眉睫。
然而,仅仅修订刑法并不足以解决问题,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监管和犯罪手段的研究,以及提高执法部门的打击能力。
刑法修正案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
刑法修正案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活动也愈发猖獗。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跨境性,传统的刑法手段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不断完善刑法体系,推出了多项修正案,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
本文将从刑法修正案的内容、意义以及对网络犯罪的打击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刑法修正案的内容和意义为了兼顾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安全的维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刑法修正案。
这些修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增设网络犯罪相关罪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网络犯罪层出不穷。
刑法修正案增加了多个网络犯罪相关罪名,如网络侵犯个人信息罪、网络诈骗罪等,使得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能够更加精准地加以惩处。
2. 严惩网络暴力行为网络暴力是近年来网络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针对网络暴力行为,刑法修正案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增加了网络暴力相关罪名,如网络谩骂罪、网络恶意侵扰罪等,为受害者提供了更好的司法保护。
3. 加强对黑客攻击的打击黑客攻击是网络安全的一大威胁。
刑法修正案对黑客攻击行为进行了更加清晰的界定,并增加了黑客攻击相关罪名,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便更加有效地打击黑客犯罪活动。
这些修正案的实施对于维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增设网络犯罪相关罪名,使得网络犯罪行为无法绕过法律的制裁,有效震慑了潜在的网络犯罪分子。
另一方面,严格打击网络暴力等行为,有利于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黑客攻击的打击,则有助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国家关键信息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二、刑法修正案对网络犯罪的打击效果刑法修正案的推出,对于打击网络犯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修正案的实施使得网络犯罪行为受到了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以往,由于相关罪名不完善,网络犯罪分子常常能够通过技术手段逃避法律追究,现在则不同了。
网络犯罪分子如果被定罪,将面临更重的刑罚,这对于阻止网络犯罪具有威慑作用。
数字化时代的网络犯罪对法律保护的挑战
数字化时代的网络犯罪对法律保护的挑战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犯罪形态,网络犯罪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网络犯罪在数十年间从无到有,从简单的电信诈骗到复杂的黑客攻击,不仅给个人和组织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法律保护构成了巨大挑战。
首先,网络犯罪的匿名性和边界模糊性给法律保护带来了困扰。
在传统犯罪中,常常可以通过目击证人、物证等手段顺藤摸瓜,侦破犯罪案件。
而在网络犯罪中,犯罪分子可以轻易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跨境操作使犯罪行为难以追踪。
此外,网络犯罪的边界模糊,常常涉及到跨国、跨地域等复杂因素,使得执法部门在追捕和起诉犯罪分子时遇到种种困难。
其次,技术的迅猛发展让网络犯罪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隐蔽化。
黑客攻击、电子盗窃等高科技手段的出现,使得犯罪分子可以在不经意间窃取他人的个人信息、财物甚至国家机密。
例如,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事件屡见不鲜,一旦个人敏感信息落入黑客手中,其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网络犯罪的隐蔽性也增加了打击行动的难度,警方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应对网络犯罪威胁。
此外,网络犯罪的跨界性和全球化特征对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刑法体系往往只关注国内犯罪行为,而网络犯罪常常涉及跨国界操作,加之不同国家对数字化时代犯罪的法律认识和标准存在差异,使得国际间网络犯罪的追捕难以达成一致合作。
此外,面对恶意软件、网络攻击等威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协调。
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网络犯罪挑战的同时,法律保护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首先,各国政府加大了网络安全领域的立法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例如,中国颁布的《网络安全法》,明确了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措施和法律责任。
其次,执法部门加强了技术装备和人才培养,提高了对网络犯罪的侦查和打击能力。
例如,通过加强黑客攻击的溯源技术,不断提高网络犯罪的侦破效率。
此外,国际合作在网络犯罪打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不仅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冲击。
为了有效打击这类犯罪活动,我国刑法设立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内涵、构成要件、司法适用以及立法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网络犯罪治理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将首先对该罪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法律地位和社会危害性;接着分析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因果关系等;然后结合典型案例,探讨该罪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针对当前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网络犯罪治理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工具是信息网络,针对的是信息网络,破坏的也是信息网络。
对信息网络犯罪予以打击,有助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利于营造安全稳定有序的网络环境。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自己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帮助的行为,会促进他人犯罪实施,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本罪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既包括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具体行为,也包括明知他人可能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
211030063_网络犯罪新样态与刑法应对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CFX035)作者简介:张智辉(1954—),男,陕西武功人,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姜 娇(1994—),女,湖南武冈人,湖南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
① 具体内容参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2/t20210203_71361.htm,最后访问日期2022年10月13日。
② 虽然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判决文书并不完全,无法保证所有判决信息均及时录入,因此,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判决书份数必然小于实际的发案量,但是这些统计能够反映网络犯罪一个基本的发展样态,对于本文样本研究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③ 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网络犯罪”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和案件名称检索后,可以看到,网络犯罪的案件,在2012年为1例,2013年为1例,2014年为4例,2015年为14例,2016年为27例,2017年为64例,2018年为91例,2019年为161例,2020年为1695例,2021年为18845例,2022年1月至今为6984例。
具体案件来源参见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s://wenshu.court.gov.cn/website/wenshu/181217BMTKHNT2W0/index.html?s8=022023 3No 3,2023 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3年3月Mar.,2023网络犯罪新样态与刑法应对张智辉,姜 娇(湖南大学 法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摘要:网络空间中的犯罪形式呈现出犯罪领域集中化、犯罪行为新样态、犯罪对象新样态以及危害后果新样态等诸多变化。
针对这些变化,我国刑法积极作出回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应对网络犯罪分子的新型攻击手段
如何应对网络犯罪分子的新型攻击手段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分子也在不断创新他们的攻击手段,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我们的网络安全,了解并应对这些新型攻击手段至关重要。
网络犯罪分子的新型攻击手段可谓花样繁多。
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是“钓鱼攻击”的升级版本。
过去,钓鱼攻击可能只是通过发送虚假的电子邮件来骗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但如今,它们变得更加逼真,甚至会模仿知名网站的页面布局和设计,让用户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输入敏感信息。
另一种令人担忧的新型攻击是“勒索软件攻击”。
网络犯罪分子会通过各种方式将勒索软件植入受害者的设备中,然后对其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并要求支付赎金才能解锁。
这种攻击不仅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对于企业来说,更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还有一种不容忽视的手段是“供应链攻击”。
网络犯罪分子不再仅仅针对单个目标,而是瞄准目标所依赖的供应链,如软件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等。
通过攻击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从而波及到众多与之相关的用户和企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新型攻击手段呢?首先,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关键。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
对于收到的邮件,尤其是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资金操作的,一定要仔细核实发件人的身份和邮件内容的真实性。
同时,要定期更新密码,并使用复杂且独特的密码组合。
其次,企业和组织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这包括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设备,并及时更新和维护这些设备的软件版本。
同时,要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攻击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再者,数据备份也是应对网络攻击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备份重要的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离线的安全位置。
这样,即使遭遇勒索软件攻击或数据丢失,也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减少损失。
如何应对刑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如何应对刑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2023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刑侦工作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难点。
如何应对这些难点,成为了刑侦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科技、人才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法律方面在法律方面,刑侦工作面临的难点主要是针对新型犯罪的应对措施。
例如,网络犯罪、虚假广告等新型犯罪不断出现,其手法复杂多变,打击难度也颇大。
针对这些问题,刑侦部门需加强与法律部门的协作,加强法律研究和法律制定,提高打击新型犯罪的法律手段和效力。
同时,加强对新型犯罪的研究和洞察,及时更新打击手段和方法。
二、科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犯罪的方式逐渐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刑侦工作面临了越来越多的科技难点。
例如,数字证据的获取和认证、维护网络安全、打击网络犯罪等。
应对这些问题,刑侦部门不仅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最新科技知识和技术,与科技的发展同步,抢占科技制高点。
三、人才方面当前,面对刑侦工作中的各项难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换言之,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刑侦专业人才,才能应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犯罪形势。
针对这一点,刑侦工作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和更优秀的人才投身于刑侦工作。
同时,加强对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刑侦工作保驾护航。
四、综合应对以上三个方面只是应对刑侦工作中的难点的一些方面,实际上,只有把以上三个方面做好,才能真正做到针对刑侦工作中的难点做到全面应对。
针对涉及隐私和安全等方面的犯罪问题,刑侦部门需要加大在技术和法律方面的探索,确保行动的合法和有效。
针对犯罪多样化的特点,刑侦部门需要加强对犯罪手法和模式的洞察和掌握,不断更新和改进打击手段和方法。
只有全方位地应对刑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才能确保打击犯罪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结语刑侦工作是维护社会安定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
面对刑侦工作中的各种难点问题,需要从法律、科技、人才三个方面来探讨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刑法应如何应对新型网络犯罪带来的挑战
传统刑法应如何应对新型网络犯罪带来的挑战
随着电视网、电信网、通信网的功能融合,智能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智能手机不仅能够提供更及时、更迅捷的数据传输服务,而且更方便了人们通过手机进行购买、转账等经济活动。
软件下载功能使智能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终端。
但是,正因为智能手机这样的特点,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犯罪的活动也日益猖獗。
这类犯罪看似涉及金额小,但是其受害者范围非常大,因此涉本文由收集整理案金额往往超出人们想象。
该类行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权、隐私权,其主观恶性非常明显,刑法显然有必要对之做出调整。
一、智能手机犯罪的现状简析
(一)我国智能手机犯罪现状
1.三网融合带来智能手机犯罪的可能性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视网、电信网、通信网的功能融合,这使得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手机成为新的犯罪工具。
手机恶意扣费、手机病毒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体现了传统的网络犯罪已经出现了改变,越来越多的现实社会的犯罪,诸如盗窃罪、诈骗罪开始进入网络犯罪的空间。
而传统刑法更多着眼于更为宏观的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于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背景下衍生的新型网络犯罪,比如智能手机犯罪关注甚少。
[1] 代写论文
2.社会对智能手机犯罪的认知状况概览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对智能手机犯罪的认知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类犯罪的波及面广,大多数用户能意识到其危害性。
大多数用户都认为自己收到的恶意吸费短信、恶意软件是对自己权益的侵害。
(2)认为所涉金额太小,不愿意因此而投诉、甚至报案。
希望能有一个代表智能手机用户群利益的组织承担该类诉讼责任。
(3)认为该类犯罪与传统刑法上的网络犯罪有不同,刑法有必要对之进行单独调整。
从上述三点可以看出,第一,智能手机的危害已经为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所知,可见其存在现状日益猖獗;第二,确有必要考虑刑法对这类行为该如何调整,显然现行《刑法》第285、286、287条对该类犯罪调整不足。
(二)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体系对智能手机犯罪案件的调整2011年常州市警方侦破全国首例制作“娱乐伴侣”手机病毒恶意扣费案件,炮制病毒的成都某数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采用一种非常隐蔽的手段,利用手机病毒,向全国27个省市1159万手机用户发送了诱骗短信,使10多万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其中仅江苏省就有3万多人被非法扣费,从中非法获利100多万元。
最终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刑法对传统的网络犯罪的规制来适用于该案。
虽然该案最终成功结案,但是,我们还是会发现,计算机终端无限扩大导致的刑法评价困境。
[2] 毕业论文
二、未来我国刑法体系应当如何评价智能手机犯罪案件
(一)关于如何定罪——针对智能手机犯罪,几种《刑法》的修改方式
所谓刑法修改,即是指基于某种目的或者需要,由有权修改刑法的机构对现行刑法的内容作出相应调整,或者改正刑法条文中所存在错误的一种立法活动。
[3]关于智能手机犯罪,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现有《刑法》已经不能恰如其分地适用于该类犯罪。
为了贯彻“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原则,《刑法》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对传统《刑法》中计算机犯罪概念做扩张性解释,包含智能手机犯罪在《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点击数量”、“注册会员数”成为了认定“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类犯罪的依据。
但是根据对检察院办案的调研,我们发现,该司法解释中的“点击数量”并未在实践中成为认定标准。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一个网络犯罪集团可能会有多个服务器,一些服务器设备甚至在外国,这就使得检察院无法进行查处,也使得与这些服务器相关的点击数不能计入定罪量刑因素。
再者,点击数很难证明为就是游客访问的数量,被告往往抗辩这是他们为了提高网页的知名度而自己或雇人点击的,这就给检察官举证带来了困难。
再结合上述对全国首例智能手机犯罪案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传统《刑法》中计算机犯罪概念进行扩
张性解释,并不能恰如其分地适应智能手机犯罪在我国的现状。
毕业论文
2.设立新罪,专门规制智能手机犯罪有学者认为,智能手机只是传统网络犯罪的一种工具,其本质上仍是网络犯罪,甚至有学者认为,利用智能手机诈骗,智能手机仍然只是一种工具,所以其本质上是诈骗罪。
笔者认为,根据犯罪构成四要件说,犯罪的客观方面显然是决定一类行为应当归属何种犯罪类型的因素之一,[4]智能手机犯罪的特点就在于其工具——智能手机有着能够波及更广范围受害人、通过小额的诈骗和扣费谋取大量不正当利益。
所以,将智能手机看作传统的网络犯罪、诈骗罪是不妥的。
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智能手机犯罪的主体主观方面有明显的恶意,客观方面实施行为的手段有特殊性,客体即公民的隐私权、财产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又因为如上所述,仅仅对现行《刑法》第285“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86“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87条“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提示性规定”的内容进行扩张解释,并不足以在定罪、量刑上对智能手机做出适当的调整。
因此,我们认为,确有必要通过刑法单独立法。
一种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便构成犯罪,构成犯罪方能受刑法调整。
三、观点综述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智能手机犯罪作为网络犯罪中的一种新类型,其后果严重;具有犯罪团伙,且该犯罪团伙成立的目的即为
实施该类特殊犯罪;具有广泛的社会受害群体,社会危害性严重,并且随着三网融合的趋势日渐加强,最终三网全部融合,这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会日趋严重,所以刑法有必要对之进行打击。
又根据对全国首例智能手机犯罪案件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目前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扩张解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仅仅对现有计算机犯罪进行扩张解释,并不足以应对智能手机犯罪的现状。
智能手机犯罪在我国的现在存在“计算机终端无限扩大导致的刑法评价困境”、“网络犯罪共犯形态变异引发的刑法评价真空”、“犯罪对象由服务向财产的转变导致刑法评价无力”的特点。
因此我们建议刑法能对之进行单独调整,新增加一个条文专门应对智能手机犯罪。
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四、从智能手机犯罪的发展看未来刑法体系规制网络犯罪的方向
我们认为,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类似智能手机犯罪的新型网络犯罪具有“计算机终端无限扩大导致的刑法评价困境”、“网络犯罪共犯形态变异引发的刑法评价真空”、“犯罪对象由服务向财产的转变导致刑法评价无力”的特点,刑法体系必须从以往的规制模式中进行进化,即刑法面对不同类型网络犯罪的规制调整,必须呈现出比以往更主动积极的特点,也就是不能仅仅对传统网络犯罪不断进行扩张解释,而应该认识到网络犯罪演进形态的特殊性,从而大胆地对之做出单独规制。
否则,刑法将会通过此一时的解释解决此一时的问题,而不能应对未来更多的、
莫测的网络犯罪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