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土力学课件 03第三章 弹性地基的应力和变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3章 土中应力与地基变形
基底接触压力
建筑物设计
上部结构 基础 地基
基础结构的外荷载
基底反力
基底压力 附加应力 地基沉降变形
此有一个突变。
图3-4 地基土层剖面自重应力分布曲线
3.3 基底压力
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 间便产生了接触压力。它既是基础作用于地基的基底压力, 同时又是地基反作用于基础的基底反力。
基底压力的分布呈多种曲线形态,不仅与基础的刚度、 尺寸大小和埋置深度有关,还与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小、 分布情况和地基的性质等有关。计算基底压力时,如完全 考虑这些因素,是十分复杂的。
Gk —基础和基础上覆土重, (kN)。对于一般基础,可近似取
Gk=GAd;
G —为基础及其上覆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m3,地下水位以 下取有效重度 ;
d —基础埋置深度(m) 。当室内外标高不同时,取平均深度计算; A — 基底面积(m 2),对矩形基础A=lb,l和b分别为其的长 和宽 。
第3章 土中应力与地基变形
本章学习要求 3.1 概述 3.2 土中自重应力 3.3 基底压力 3.4 土中附加应力 3.5 土的压缩性 3.6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 3.7 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3.8 地基变形特征与建筑物沉降观测
本章学习要求
本章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是土力学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土中应力计算与地基变形的 基本知识。
sat w
地下水位升降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a)地下水位下降;(b)地下水位上升
北航有限元第3讲弹性问题有限元方法(1)PPT课件
关于集中力的说明
II U W 1 2ijijd V b iu id V S pp iu id A
单独考虑集中力
I I U W 1 2ijijd V b iu id V S pp iu id A P iu i
体积力 分布面力 集中力
WbiuidVSp piuidA
b i 单位体积力 p i 面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弹性体系统的总势能
对于保守力场作用下的弹性体系统 总势能:
II=U-W U-弹性势能或变形(应变)能 W-外力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 弹性问题的变分原理
最小势(位)能原理 最小势能原理的等价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力载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3 简单杆系问题的有限元求解过程
F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Step 1: 几何离散——自然离散为2个杆单元 Setp 2: 单元特征分析
➢ 构造单元位移函数 ➢ 应变的表达 ➢ 应力的表达 ➢ 单元的应变能 ➢ 单元的外力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Step 3: 单元集成—系统的总势能 Step 4: 变分处理—线性方程组 Step 5: 处理位移边界条件并求解 Step 6: 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变及应力
说明: S Sp Su
满足位移边界条件: ui 0
S ij uiljdASp ij uiljd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jijdV biuidV Sp piuidA
SpijuiljdA ij,juidV biuidV Sp piuidA
[ ij,j
bi]uidV
[
Sp
ijlj
pi]uidA
[ij,j b i]u id V S p [ijlj p i]u i件
土力学第三章
向下渗流
z z u H w h
存在向下渗流,有效自重应力增大γw⊿h
A点的有效自重应力:
3.4 基底压力计算
上部结构
建筑物设计
基础 地基
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各 种荷载都是通过基础 传到地基中的。
基础结构的外荷载 基底反力 基底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 地基附加应力 地基沉降变形 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 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 基底接触压力。 暂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影响, 使问题得以简化; 用荷载代替上部结构。
Aw 1 A
PSi
PaVi
有效应力σ′
'u
3.2 有效应力原理
2. 有效应力原理
'u
σ:作用在饱和土中任意面上的总应力 σ′:作用在同一平面土骨架上的有效应力 u:作用于同一平面上孔隙水压力 土的变形和强度变化只取 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
3.2 有效应力原理
①变形的原因 颗粒间克服摩擦相对滑移、滚动—与 σ’ 有关; 接触点处应力过大而破碎—与 σ’ 有关。
②强度的成因 凝聚力和摩擦—与σ’ 有关 ③孔隙水压力的作用 对土颗粒间摩擦、土粒的破碎没有贡献, 并且水不能承受剪应力,因而孔隙水压力 对土的强度没有直接的影响; 它在各个方向相等,只能使土颗粒本身 受到等向压力,由于颗粒本身压缩模量很 大,故土粒本身压缩变形极小。因而孔隙 水压力对变形也没有直接的影响,土体不 会因为受到水压力的作用而变得密实。
pmax
min
y
P 6e 1 A b
3.5.2 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2、偏心荷载作用——单向偏心荷载 P b e x y
p max
pmax
min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三章
P
0.1P 0.05 P 0.02 P 0.01 P 球根 应力 球根
P
二. 水平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西罗提课题
Ph
o
x
α
x
r M’ β z M y
σz
R
τzx
τxy
σx
y
σ y τyz
z
3Ph xz2 σz = 2π R5
三. 矩形面积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1. 角点下的垂直附加应力 ——B氏解的应用 B
三. 实用简化计算
基底压力的 分布形式十 分复杂 根据圣维南原理, 根据圣维南原理,基底压力的具体分布形式对地基应 力计算的影响仅局限于一定深度范围; 力计算的影响仅局限于一定深度范围;超出此范围以 后,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分布将与基底压力的分布关系 不大,而只取决于荷载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位置。 不大,而只取决于荷载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位置。
pmin > 0
pmax
pmax
e<B/6: 梯形 e=B/6: 三角形
e>B/6: 出现拉应力区
矩形面积双向偏心荷载 P B
x
ey ex y
L
条形基础竖直偏心荷载
P e
B
P′ 6e pm = 1± ax B B m in
倾斜偏心荷载
P
v
P Ph
分解为竖直向和水平向荷载, 水平荷载引起的基底水平应 力视为均匀分布。
B
σ z = mαh ph
L z Kh = F(B, L, z) = F( , ) = F(m, n) B B
ph
L
σz
z
σz
矩形面积作用水平均布荷载时角点下的应力分布系数
《土力学》第三章土体应力计算
x
z
0
y x z
▪独立变量
x , z , xz ; x , z , xz ; F(x, z)
ij =
x 0xy xz 0yx 0 y 0 yz zx 0 zy z
ij=
x 0xy xz 0yx yy 0yz
zx 0zy z
§3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3.1 应力状态及应力应变关系
§3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3.1 应力状态及应力应变关系 §3.2 自重应力 §3.3 附加应力 §3.4 基底压力计算 §3.5 有效应力原理
§3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z
§3.1 应力状态及应力应变关系
一. 土力学中应力符号的规定
zx
∞
地基:半无限空间
o
y z
∞
xy
x
y yz
∞
x
ij=
x xy xz yx y yz
▪应变条件
▪应力条件
z
x y; z xy , yz , zx 0
x y; z xy , yz , zx 0
zx
▪独立变量:x y , z ; x y , z
xy
x
y yz
ij =
x 0xy 0xz 0yx y 0yz 0zx 0 zy z
ij=
x 0xy 0xz 0yx yy 0yz
二. 地基中常见的应力状态
4.侧限应力状态——一维问题
o x
yz
•水平地基半无限空间体; •半无限弹性地基内的自重应力只与Z有关; •土质点或土单元不可能有侧向位移侧限应变条件; •任何竖直面都是对称面
A
B
sA sB
▪应变条件
y x 0; xy yz zx 0
《土力学第三章》课件
应力张量的表达与分解
探讨三维应力状态下应力张量的 表达与分解。
主应力和主应力方向
解释主应力和主应力方向在土力 学中的重要性。
应力圆及其相关概念
介绍应力圆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
六、摩尔圈法
1
摩尔圈法概述
讲解摩尔圈法在土壤力学中的应用。
2
内部摩尔圈与外部摩尔圈
阐述内部摩尔圈和外部摩尔圈的构成与特点。
七、黑尔圈法
《土力学第三章》PPT课 件
土力学第三章PPT课件,通过引人入胜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内容,一起来学习 土壤的应力应变关系、固结与恢复、应力状态、摩尔圈法等知识。
一、Hale Waihona Puke 言本章内容概述并设定学习目标。
二、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及其类型
介绍土体的应力以及不同类型的应力。
应变及其类型
讲解土体的应变以及不同类型的应变。
应力应变关系
探讨土体中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三、一维固结与恢复
固结与恢复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一维固结和恢复的概念及其特点。
费马原理
介绍费马原理在土壤固结与恢复中的应用。
四、二维应力状态
1
圆心角法
2
介绍使用圆心角法确定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与类型
阐述土壤中的平面应力状态及其不同类 型。
五、三维应力状态
1
黑尔圈法概述
解释黑尔圈法在土力学中的应用和原理。
水平裂缝与权重线
2
探讨黑尔圈法中水平裂缝和权重线的重 要性。
八、库仑圈法
1
库仑原理
介绍库仑原理在土壤力学中的应用。
2
库仑圈法综述
总结库仑圈法的要点和作用。
九、总结
土力学第3章
应取浮重度代替。
Z γ2
H2
(2)若地下水位以下存在不透水层,在不透水层顶面处的 自重应力等于全部上覆的水、土总重。
γ3 H3
n
∑ σ cz = γ i hi + γ whw i =1
γ1 (γ1 < γ2) γ2
γ′2
自重应力的分布规律
(1)自重应力随深度增加而线性增大。 (2)自重应力在土层分界面处和地下
2 饱和土体所承受的总应力为有效应力和空隙水压力之和
σ =σ′+μ
σ′=σ −μ
2
孔隙流体
三相体系
土= 固体颗粒骨架 + 孔隙水 + 孔隙气体
有效应力:由土颗粒传递的粒间应力,σs 孔隙应力:由土中水和气传递的应力,μw μa
有效应力+孔隙应力=总应力σ
有效应力原理的推导:
由平衡条件:
σA = σ s As + ua Aa + uw Aw
K0——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
*当地基中存在地下水时:
用土的有效重度(浮重度)代替天然重度。
σ cz = γ ' z
土中任一点的自重应力实际上是土体的有效自重应力。
5
2)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
n
∑ σ cz = γ 1h1 + γ 2h2 + " γ nhn =
γ ihi
γ1
H1
i=1
注意:(1)若有地下水存在,则地下水位以下各层土的重度
9
2.基底压力分布
条形基础,竖直均布荷载
基础抗弯刚度EI=0 → M=0; 基础变形能完全适应地基表面的变形; 基础上下压力分布必须完全相同,若不 同将会产生弯矩。
土力学课件-第3章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示意图 加荷装置 反力装置 载荷板、垫块及千斤顶 沉降量测装置 百分表、基准桩和基准梁
堆重平台反力法和地锚反力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
承压板的底面积为0.25~0.5m2,对软土及人工填 土不应小于0.5m2(正方形边长为0.707m 或圆形 直径为0.798m);
2)侧限压缩模量 E s :土的试样在完全侧限条件 下竖向受压,即侧向不能变形的条件。 E s大小反 映了土体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对压缩变形的抵抗能力。
体积压缩系数 m v
回弹指数 C e (也
称再压缩指数) Ce << Cc,一般地 Ce ≈ 0.1 ~ 0.2Cc。
土的回弹再压缩曲线
3.2 土的压缩性原位测试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的确定
①有明显的比例界限a 时,取 f ak =p0 ; ③按上述两点不能确定 fak时,当承压板底面积为0.25~ 0.5m2,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 / d = 0.01 ~ 0.015 对应的荷载值为 f ak ;对中、高压缩性土和砂土,取s / d = 0.02对应荷载为 f ak 。
荷载试验对于同一土层进行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处,当 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作 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即 fak=(f ak1+f ak2+f ak3)/3
4)用测微计(百分表)按一定时间间隔测记每级荷载施 加后的读数(ΔHi); 5)计算每级压力稳定后土试样的孔隙比。
这种条件下的压缩试验称为单向压缩试验或侧限压缩试验。
土的压缩曲线
侧限条件下土样原始孔隙比的变化
土粒体积(高度)不变
土力学:地基变形PPT课件
(二)超固结土的沉降计算
计算超固结土的沉降时,由原始压缩曲线和原始再压缩曲线分别确定土的压缩指
数 计算和时回应弹按指下数列两种。情况区别C对c待:
Ce
1、 p1 p pc 2、 p1 p pc
第36页/共73页
5.3 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当 p1 p pc 时,土的孔隙比变化由两部分组成,即:
第17页/共73页
5.2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 计算
4、沉降量计算公式 (一)单向压缩量公式
p1 c
p2 p1 p
s c z
e1
e2
1 e1 1 e2
Vs 1
H
H s
压缩前
s e1 e2 H
1 e1
e1 ~ p1 c
c
e ~ p 2
2
c
第18页z/共73页
Vs 1
压缩后
z
第16页/共73页
5.2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 计算
4) 计算分层 一般hi≤0.4b(b为基础宽度)。还需考虑下述条件:
A、地质剖面图中的不同土层,应为分层面。 B、地下水位,应为分层面。 C、基底附近附加应力变化大,分层厚度应小些,使各计算分层的附加应力 分布可视为直线。 5) 绘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图。 6) 计算各层压缩量及总沉降量。
第10页/共73页
5.1 土的压缩性
载荷试验成果:
反算变形模量:
s
1
E0
2
b p0
E0
1 2
s1
b p1
s p 1取比例界限 1相对应的沉降,
若无直线段,则对高压缩性土取
s1=0.002b及其对应的p;对低
s 压缩性土取 1=(0.01~0.015)b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习课件
3.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1
概述
附加应力:由外荷(静的或动的)引起 的土中应力。
只讨论静荷载引起的地基附加应力 动载由土动力学研究
2
基本假定
地基土是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 地基土在深度和水平方向都是无限的
地 表 临 空 地基:均质各向同性线性变形半空间体
应用弹性力学关于弹性半空间的理论解答
w
h h2
wi
j
上式为流土的临界条件,所以可以认为流土
的临界条件为那里的有效应力等于零
如: P85-例3-3
37
根据流网确定孔隙水应力
38
超孔隙水压力
由渗流或荷载引起的超过静水位的孔隙 水压力称为超孔隙水压力
对于稳定渗流,由于水头是常数,因而超 孔隙水压力将不随时间变化
对于荷载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将随时 间而变化,其变化规律仍然服从有效应 力原理。
根据等代荷载法原 理,将基底面积划分 成无穷多块,每块 面积趋向于无穷小,
将σz用积分表示
11
竖直均布压力作用举行基底角点下的附加应力
将 R x2y2z2 代入并沿整个基底面 积积分,即可得到竖 直均布压力作用矩形 基底角点O下z深度处 所引起的附加应力
12
竖直均布压力作用举行基底角点下的附加应力
圆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中心的附加应力
20
三、平面问题条件下的地基附 加应力
理论上,当条形基础的长度l/b趋向于无穷 大时,地基中的应力状态属于平面问题
实际工程中,当l/b≥10视为平面问题 有时当l/b≥5时,按平面问题计算,也能
保证足够的精度。
21
竖直线荷载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线荷载是作用于半无限空间表面宽度趋 近于零沿无限长直线均布的荷载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三章土的自重应力计算ppt实用资料
三、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2、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1) e<L/6, 应力呈梯形分布
pmax F G (1 6e)
pmin
lb
l
(2) e=L/6, 应力呈三角形分布
2(F G)
pmax
lb
pmin 0
(3) e>L/6, 应力重新分布
pmax
2(F 3b( l
G) e)
2
pmin 0
一、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1、单个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半空间体
一、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P
1、单个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 力
o x
r
y
q
x Rz
y
r x2 y2 R r2 z2
M
z
半空间弹性体表面受集中力作用
一、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1、单个竖向集中力下的地基附加应 力
土体产生变形的原因主要是土体中应力状态的改变(如地面荷载引起 地基中应力场的改变,在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
土体本身的性状主要指土的压缩性(或应力-应变关系),是指土体 在附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效应。
均质土中竖向自重应力 成层土中自重应力 地下水位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的影响
3.2 土的自重应力计算
在荷载作用之前,地基中存在初始应力场。初始应力场常与土体自重、 地基土地质历史以及地下水位有关。在工程应用上,计算初始应力场时常 假设天然地基为水平、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土层界面为水平面。 于是在任意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均无剪应力存在。 假设前提: 假设土(岩)体为均匀连续介质,并为半无限空间弹性体。 地面
四、基底附加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p0:由于建筑物荷载,在基础底面处增加的压力。
土力学课件:第三章土中应力和地基应力分
⼟⼒学课件:第三章⼟中应⼒和地基应⼒分第三章⼟中应⼒和地基应⼒分布讲授内容:⼟中⼀点的应⼒状态和应⼒平衡⽅程,饱和⼟的有效压⼒和孔隙⽔压⼒,在简单压⼒条件下地基中应⼒分布,基底的接触应⼒,刚性基础基底压⼒简化算法,弹性半⽆限体内的应⼒分布。
⾃学内容:部分饱和⼟的孔隙压⼒、有效压⼒及孔隙压⼒系数。
重点:有效压⼒和孔隙⽔压⼒概念,饱和⼟有效压⼒和孔隙⽔压⼒计算,弹性半⽆限体内⾃重应⼒和附加应⼒的计算及其分布规律。
难点:在渗透条件下,⼟的有效压⼒和孔隙⽔压⼒计算及弹性半⽆限体内的应⼒分布计算。
突破1.通过两个试验现象,启发同学们得出饱和⼟的有效压⼒和孔隙⽔压⼒的概念,从⽽导出太沙基有效应⼒原理。
2.结合室内实验及现场测试结果,讲解基底接触压⼒的分布规律。
3.通过垂直集中荷载在弹性半⽆限体内应⼒分布的解析解,经过积分导出线状荷载的应⼒分布,再经过⼀次积分导出带状荷载的应⼒分布;通过垂直集中荷载的解析解经过⼆重积分导出局部⾯积荷载的应⼒分布。
通过思考题,启发同学们找出矩形均布荷载作⽤下,弹性半⽆限体内应⼒分布规律。
作业量:3-1,3-3,3-4,3-6,3-8。
教学要求1.了解⼟中⼀点的应⼒状态和应⼒平衡⽅程;2.了解部分饱和⼟的孔隙压⼒、有效压⼒及孔隙压⼒系数;3.掌握饱和⼟的有效压⼒原理;4.掌握⾃重应⼒的计算;5.掌握弹性半⽆限体内带状荷载和局部⾯积荷载在⼟中的应⼒分布计算及分布规律。
§3.1 ⼟中⼀点的应⼒状态和应⼒平衡⽅程讲清楚⼏种应⼒状态,从微分单元体的静⼒平衡条件出发,推导⼟中⼀点的应⼒平衡⽅程,注意⼟⼒学中应⼒符号的规定与材料⼒学的不同...............。
为了计算⼟体的变形和稳定,必须研究⼟中各点的应⼒状态和应⼒分布。
⼟体中的应⼒,就其产⽣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由于⼟体的本⾝重量⽽引起的⾃重应⼒(self-weight stress ,geostatic stress))和由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additional stress,superimposed stress)。
《地基中的应力》PPT课件
t1 F(z / a) t2
a--圆形面积的半径
查表3.5.6
44
3.6平面问题条件下的地基附加应力(l/B>=10)
利用费拉曼理论
45
46
3.6.2条形基底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
σz zsp0
s z
F( x b
,
z) b
查表3.6.1
y
B
p
x
z
x
M
z
47
3.6.3条形基底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
作用位置离墙基础前缘A点3.2m;因
土压力等作用墙背受到水平力,
H 400KN/其m 作用点距离基底面2.4m 。设地基土重度为19kN/m3,若不计
1.5m
A
墙后填土附加应力的影响,试求因P
,H作用基础中心点下深度z=7.2m处 z
M点的附加应力。
3.2m
P 2400KN/m
H 400KN/m
εx εy 0 σx σy
根据弹性力学中广义虎克定律:εx
1 E
σx
υ
σy
σz
0
σcx σcy K 0σcz
σx
1
ν
ν
σ
z
k0σz
9
2.计算点在地下水位以下
地下水位以下用浮容重γ’
地面
σcz γH1 γ'H2
γ' γsat γ w
H1
地下水位
H2
sz
sx
sy
10
3.成层土中自重应力
σz
s t
p
T
查表3.6.2
pt
ts
F( x b
土力学课件地基中的应力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采用具 有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如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加强结构连接:确保结构各 部分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能
采取减隔震措施:采用减隔 震技术,减少地震对结构的 影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 制施工质量,确保结构的质 量和稳定性符合要求,提高 结构的抗震性能
地基应力与变形的控制方法: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来减小地基应力与变形的 影响,包括合理设计荷载、选择合适的土层厚度和土质条件等。
地基变形计算方法
地基变形计算的目 的和意义
地基变形计算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
地基变形计算的具 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地基变形计算的应 用范围和局限性
地基变形控制措施
土力学课件地基 中的应力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地基中的应力 概述
竖向荷载作用 下的地基应力
水平荷载作用 下的地基应力
地基应力与变 形的关系
地基应力与稳 定性分析
地基应力与抗 震设计
添加章节标题
地基中的应力概述
地基应力的概念
地基土的厚度:地基土的厚度会影响荷 载的分布,进而影响地基应力。
地基土的压缩性:地基土的压缩性会影响 其变形和承载能力,从而影响地基应力。
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地基土的排水条件会影 响其变形和承载能力,从而影响地基应力。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地基 应力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应力分布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应力分布规律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应力计算方法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应力影响因素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应力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应力关系
土力学第三章地基中的应力ppt课件
基底接触应力及简化计算
刚性根底:刚度较大,基底接触应力分布随上部荷载的大 小、根底的埋深及土的性质而异。
小荷载 极限荷载
砂性土地基
小荷载 极限荷载
粘性土地基
当根底尺寸不太大,荷载也较小时,可假定基底压力为 直线分布。
二、基底接触应力简化计算法
基底接触应力及简化计算
1、中心荷载矩形根底: P
P L
A Wx Wy
基底接触应力及简化计算
Fv B
M x Fv ey ; M y Fv ex
W为矩形底面的抗弯截面系数
x
e ex y
L
W bl 2 6
y
pmax
P16e A B
当ey 0,ex e
pmax
min
P A
1
6e B
〔特例〕
pm
i
n
P16e A B
基底接触应力及简化计算
三、根底底面附加应力
地下水位下降会引 起σ’增大,土会 产生紧缩,这是城 市抽水引起地面沉 降的一个主要缘由。
§ 3.4 基底接触应力及简化计算
建筑物设计
上部构造 根底 地基
上部构造的自重及各种 荷载都是经过根底传到 地基中的。
基底接触应力指上部构造荷载和根底自重经过根底传送,在根 底底面处施加于地基上的单位面积压力
✓ 对于重要的土坝要进展有限元分析。
土的自重应力
例:某地基土由四层土组成厚度与容重如图,试
计算每土层接触面处的竖向自重应力并画出应力
曲线。
O
h1=2.5m 11.8 2K 3 N /m3
1
1
h2=2.0m 21.6 8K 2 /N m 3
2
2
地基与基础课堂幻灯3资料
(3)慢剪;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及水平剪力的 过程中均使试样充分排水,故又称固结排水剪。
二、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图4-4 任意斜面应力状态
图4-5 应力圆
三种不同应力状态时应力圆与抗剪强度线的情况
假定:
地面是无限延伸的水平面, 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无侧向变形和剪切变形, 只能产生竖向变形。
n
cz 1h1 2h2 n hn i hi
(3-1)
t 1
' cz——在深度z处的土层自重应力,kPa(kN/m2) i ——第三层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用 ; hi ——第三层土的厚度,m;
2
(4-4)
粘性土: 1 3 tan2 (45 ) 2 c tan(45 ) (4-5)
1—加压板;2—透水石;3—环刀;4—压缩环;5—土样;6—底座
(a)受压前;(b)受压后
用环刀切取天然土样,放入圆筒形压缩容器内,土样上下各垫一块透水石,使土
样压缩后的水可自由排出。在土样上逐级加荷(p=0.05、0.1、0.2、0.3、
0.4N/mm2),每次待压缩稳定后测其相应压缩变形值s。
压缩系数与压缩模量
• 其原因:该公司大面积平整场地填土时,厚薄不均,为26m,且基槽开挖后遇暴雨浸泡填土未处理,造成严重不 均匀沉降雨成危房。
• 由此可见,必须将地基的变形值控制在建筑物允许的限度之内。
小结:地基变形的主要因素
(1)内因:由三相组成的土孔隙大,
具有压缩性; (2)外因:建筑物荷载作用于地基产生
教学地基应力及变形PPT课件
P’
B
p(x) P Mx BI
P L
B
P Pv Ph
P’ B
P Pv Ph
三. 实用简化计算
矩形面积中心荷载
P
B
x
L
y
矩形面积偏心荷载
P B
p(x, y) P Mxy Myx
A Ix
Iy
Mx P ey; My P ex
x
ey
L
ex
y
pP A
pmax
P 1 A
6e B
p0=p-σc=p-γmh p0----基底平均附加压力 Kpa p-----基底平均压力 Kpa
σc-----土自重应力
γm-----基底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h-----基础埋深,从天然地面算起
§2-3 地基附加应力 ※ 附加应力:建筑物的荷载在土体中产生
的在原有应力基础上的应力的增量。
基础尺寸较小 荷载不是很大
简化计算方法:
假定基底压力按直线分布的材料力学方法
三. 实用简化计算
基础形状与荷载条件的组合
荷载条件
竖直中心
竖直偏心
倾斜偏心
P
矩 形
基 础 形 状条
形
L B
pP A
P’ B
p P B
P’—单位长 度上的荷载
P
x y
o
L
B
p(x, y) P Mxy Myx
A Ix
Iy
基底附加压力
地基附加应力
一. 竖直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
P
o
αr
y
x
M’
R βz
x
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z =
3 Qz
3
2 πr 5
σz=3×Q ×z ^3/(2×3.14159×r ^5) 11.94 6.83 2.11 0.63 0.21
rwh
Z
地下水下降,有效自重应力增大 地下水上升,有效自重应力减小
6
讨论题: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利用及防治
3.2基底的接触压力
一、基底的接触压力
(一)柔性基础 柔性基础的抗弯刚度很小,可以 随地基的变形而任意弯曲 (a)荷载均布时,接触压应力 p(x,y)=常数 (b)沉降均匀时,接触压应力 p(x,y)=常数 (b)
3m 4m 4m 3m 2m 1m
Q=100kN
z=2m
0.6kPa 2.1kPa 6.8kPa 11. 9(kPa) 0.2kPa
σ z 分布图
Q=100kN
2m 1m 47.8kPa 11.9kPa 5.3kPa 3kPa σ 分布图 z
21
例题3.1 Excel计算表
(1)在地基中z=2m的水平面上,不同深度处的附加应力
2
3.1 概 述 一、土中自重应力
图中: γ ′ : 土的有效重度
σ = Eε
τ = Gγ
E —弹性模量(或称 变形模量E0,可由现 场载荷试验得出)。 G —剪切弹性模量
不同深度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3
3.1概述 二、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
重力W = 重度×体积 = γ ⋅ T 浮力F = 水的重度 × 排开物的体积 = γ w ⋅ T 浮重力 = 重力 − 浮力 = T (γ − γ w ) 浮重度(有效重度)γ ′ = γ sat − γ w
3.1 概述 3.2 基底的接触压力 3.3 各种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中 的附加应力 3.4 地基的变形
1
3.1 概 述
一、土中自重应力
天然地面
σ cz = γ z
σ cz
σ
cx
= σ
cy
= K 0γ z
= τ zx = 0
γz
τ xy = τ
σ cz = γ z
z
σ cz 线
yz
1
z
σ cz = γ z
L
y
x
B
(3)圆形基础的接触压应力
Q 1 p (r ) = 2πR 2 1 − (r / R ) 2
Q
10
3.2基底的接触压力 一、基底的接触压力
(二)刚性基础 2、简化计算
Q p 实测值 计算值 应力重分布 简化计算 基底反力均匀分布
11
3.2基底的接触压力 二、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F
(一)中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柔性基础
7
(a)
3.2基底的接触压力
一、基底的接触压力
(二)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的抗弯刚度很大,受荷 后原来是平面的基底沉降后仍然保持 平面
柔性基础
荷载均布、沉降均匀,接触 压应力 p(x,y)=常数
刚性基础
8
3.2基底的接触压力 一、基底的接触压力
(二)刚性基础 1、布森涅斯克解 假定:地基是半无限弹性 体,基础底面没有摩擦力。 (1)条形基础的接触压应力
y e x b
或
F+G
M
式中: M—作用于矩形基底力矩设计值 kN.m
bl 2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 W = , m3 6
e<l /6小偏心 pmax
k
e—偏心荷载的偏心矩
e=
M F +G
m
pmin
e>l /6大偏心
在上式中,当 e=l/6时,pmin=0 当e>l/6时,pmin<0,此时属于大偏心 按下式计算
一、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1、圆柱坐标系下:
3Qz 3 σz = 2π r 5 Q σρ = 2π r 2 ⎫ ⎪ ⎪ ⎪ ⎪ ⎬ ⎪ ⎪ ⎪ ⎪ ⎭ τ zρ
Q
o
θ
ρ
r P
σt
⎡ 3ρ 2 z r − (1 − 2ν ) ⎢ 3 r+ ⎣ r Q z r σ t = − (1 − 2ν ) ( − ) 2 2π r r r + z 2 3Q ρ z τ ρz = 2π r 5
γ w h3
γ w (h3 + h4 )
′ γ 1h1 + γ 2 h2 + γ 3h3 ′ +γ 4 h4 + γ w (h3 + h4 )
h3
γ 4 , γ′4
h4
不透水层面
z
5
3.1 概 述 三、地下水位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的影响
σcz
原地下水位
变动后地下水位
h
变动后地下水位
h
原地下水位
rwh
2Q 1 p( x) = πB 1 − ( 2 x / B ) 2
B x 实测值 P(x) 计算值
9
x=0 x = B/2
2Q p( x) = πB
p (x) = ∞
应力重分布
3.2基底的接触压力
一、基底的接触压力
(二)刚性基础 1、布森涅斯克解 (2)长方形基础的接触压应力
4Q 1 p ( x, y ) = 2 π BL 1 − (2 x / B) 2 1 − ( 2 y / L) 2
pmax =
2( F + G ) 3kb
pmax
3k=3(l / 2 – e)
13
3.2基底的接触压力 二、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二)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 矩形基础在双向偏心荷载作 用下,若 pmin ≥ 0 则矩形基底边缘四个角点 处的压力可由下式计算
pmax ⎫ F + G M x M y ± ± ⎬= pmin ⎭ A Wx W y
d —基础埋深,从天然地面算起,m。
15
3.3 各种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一、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二、线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三、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四、面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P
布森涅斯克解 假设地基土为弹性半空间体
M(x、y、z)
半空间表面
y
x
z
16
3.3 各种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2)在荷载作用点下不同深度处的附加应力
z 0 1 2 3 4 R 0 0 0 0 0 r =sqrt(z ^2+R ^2) 0 1.000 2.000 3.000 4.000 Q 100 100 100 100 100 σz=3×Q×z ^3/(2×3.14159×r ^5) ∞ 47.75 11.94 5.31 2.98 22
σ
σ
cz —天然地面任意深度z处水平面上的竖直自重应力。
cx 、
σ
cy —天然地面任意深度z处竖直面上的水平自重应力。
K0 —土的侧压力系数或静止土压力系数。由实测或经验公式确定。 ν 如: K0 = ,K0 =1− sinϕ 1−ν
τ
xy
、 τ
yz
、 τ
zx —天然地面任意深度z处土单元体的剪应应力。
o
ρ
x
r P
σx
σy
σz
σz
τ zx τ
yx
τ z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τ xy
σ y τ yz τ xz
σx
直角坐标系下 19 的应力分量
3.3 各种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一、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直角坐标系下的位移分量
u u u
z
x
⎡ z Q 2 (1 − ν ) ⎤ = + ⎢ ⎥ 4πG ⎣ r 3 r ⎦ ⎡ z Qx 1 − 2ν ⎤ = − ⎢ ⎥ 4πG ⎣ r 3 r (r + z) ⎦
在地基上作用一集中力 Q=100kN,要求确定: (1)在地基中z=2m的水平面上, 水平距离r = 0、1、2、3、4m处各点 的附加应力 σ z 值,并绘出分布图; (2)在地基中r =0的竖直线上距地 基表面z = 0、1、2、3、4m处各点的 附加应力 σ z 值,并绘出分布图; 解(1) 3 Qz 3 σz = 由公式 2 πr 5 计算表见下页,计算结果绘 于图中 同理(2)计算表见下页,计 算结果绘于图中
2
⎫
式中:
G:土的剪切弹性模量 G =
E 2(1 + ν)
E:土的弹性模量,土力学中称为土的变形模量E0
当z=0时, 地表沉降为
Q (1 + ν ) 2 (1 − ν ) Q (1 − ν 2 ) = u z ( x , y ,0 ) = 20 2πE r π Er
例题3.1(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
2
y
=
⎡ z Qy 1 − 2ν ⎤ − ⎢ ⎥ 4πG ⎣ r 3 r (r + z) ⎦
2 (1 − ν ) ⎤ Q (1 + ν ) ⎡ z ⎫ uz = ⎢ 3 + ⎥ ⎪ ⎪ 2πE r r ⎣ ⎦ ⎪ ⎪ ⎪ ⎪ 1 − 2ν ⎤ ⎪ Qx (1 + ν ) ⎡ z ⎪ ∴u = x ⎢ 3 − ⎥⎬ ⎬ 2πE r (r + z) ⎦ ⎪ r ⎣ ⎪ ⎪ 1 − 2ν ⎤⎪ Qy (1 + ν ) ⎡ z ⎪ uy = ⎢ 3 − ⎥⎪ ⎪ 2πE r (r + z ) ⎦ ⎪ ⎭ ⎣r ⎭
18
3.3 各种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中的附加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