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次贷危机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分析

次贷危机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分析

次贷危机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分析在次贷危机之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前后的背景和影响因素出发,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进行分析。

次贷危机发生在2024年,其主要起因是美国次贷市场泡沫破裂导致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我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影响。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然而,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经济下行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首先,我国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在次贷危机后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重点推进了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项目。

这一举措既提振了投资需求,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我国财政政策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降低增值税税率等。

这一举措既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又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我国财政政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民生。

为了提振居民消费,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投入。

例如,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资,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首先,央行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更多的货币流动性,增加了银行的贷款能力。

其次,央行降低了利率水平,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刺激了投资和消费需求。

此外,央行还通过直接投放货币、引导信贷投放等方式,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总的来说,次贷危机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增加投资、减轻税收负担、改善民生等方面。

这些政策举措既提振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失灵 案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失灵 案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案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案例分析】一、引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过程。

然而,并非所有的货币政策都能够如期发挥作用,有时会出现传导机制失灵的情况。

本文将通过分析案例,探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二、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典型案例。

在此次危机中,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大幅度降低利率和大规模的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具体来说,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进行了过度放贷,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三、日本失去二十年另一个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案例是日本失去二十年。

自1990年代初以来,日本一直试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然而,尽管日本央行多次降低利率并进行量化宽松政策,经济依然陷入停滞状态,通货紧缩问题也得不到有效改善。

这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日本的情况出现了失灵,甚至因为长期的失效,导致了“失去二十年”的现象。

四、原因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依赖于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当市场预期与中央银行政策的预期不一致时,就会导致传导机制的失灵。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容易导致传导机制的失灵,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传导通道更加错综复杂。

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配套也会影响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五、影响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会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

失灵的货币政策将无法有效地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容易导致经济波动和通货紧缩。

失灵的货币政策还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另外,货币政策失灵还会削弱中央银行的政策信誉和市场预期,影响货币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

六、结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是一种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需要引起政府、中央银行和市场的高度重视。

浅谈次贷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政策

浅谈次贷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政策

浅谈次贷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政策摘要:回顾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级贷款危机(subprime crisis),逾时五年,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持续影响。

尤其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前中期,我国就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政策对我国市场进行调控。

本文针对次贷危机爆发的初期和后期两个不同时期的国家调控政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次贷危机宏观经济调控微观经济调控一、次贷危机的概况次级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又名次级抵押贷款和次级按揭贷款。

一部分客户由于信用问题,无法按照正常贷款程序进行贷款,因此银行等贷款机构无法与他们签署直接贷款协议,为了满足这部分客户的要求,贷款机构发放了对客户信用要求宽松但贷款利率更高的贷款,这就是次级贷款。

次贷危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美国一些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不稳定引发的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

美国的次贷危机最早在2006年的春季开始显现,到2007年8月已经席卷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

但当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较小,随着经济危机的持续,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流动性出现严重不足、国内消费低迷、失业率高居不下等,这些导致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进出口贸易等都出现大幅度的萎缩,次贷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开始加大,2008年,美国的雷曼兄弟、美林、华盛顿互惠银行等相继破产或被国家收购,次贷危机也达到了高潮,随后美国救市法案生效、英五千亿英镑救市、全球六大央行联手降息、中国的四万亿救市等相继出现、次贷危机的影响开始逐渐被扼制。

二、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一)宏观调控,充分了解经济周期的变换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初,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面,其中2008年11月,国务院针对次贷危机给我国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决定两年内增加四万亿人民币的投资,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

这次财政政策的推出,时效性很强,在次贷危机对我国产生影响的初期,就迅速的推出,而且四万亿的投资中,中央政府投入1.18万亿,其余的部分由地方财政和民间投资负责。

次贷危机与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与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与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次贷危机是指美国2000年代初期借贷市场的崩溃,导致大量贷款违约,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等进行调控来影响经济发展。

那么,次贷危机与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哪些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 银行系统面临严重的危机次贷危机导致众多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款项,许多金融机构拥有大量这样的信用贷款,这让许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了巨大的损失。

垃圾贷款的暴涨导致大型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其中包括雷曼兄弟、美林、花旗银行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等。

随后这些金融机构崩溃,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崩盘,从而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2. 导致房地产市场崩溃次贷危机的核心问题是房地产泡沫,在许多地区,贷款人收入不足以购买他们希望拥有的财产,因此他们轻率地借贷,甚至是贷款买房投资。

这导致了从2005年到2007年房地产价格的剧透性上涨。

2007年和2008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大规模降价,许多人欠款而无法偿还,最终导致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巨大损失。

3. 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失去了大量就业机会,这导致的失业率的激增。

高失业率直接冲击了美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百年来最大的收缩。

企业投资和消费也随之减少,延缓了经济复苏。

二、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 加强国内市场的信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是2008年9月,美国央行(即美联储)宣布了紧急货币政策,使用了一些影响国内市场的“非常手段”。

通过政府干预市场增加流通货币、刺激消费等,增强了国内市场的信心,减少了股票、商品等投资的波动性,提高了市场稳定性。

2. 维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维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从而保持市场的平衡。

美国央行可以借助金融工具让美元的供应量保持平衡,支持短期借贷市场和银行的流动性,从而促进经济的复苏。

2008年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2008年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评价和主张美国的政策措施:前期紧急性救援,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一.2007年上半年,次贷危机刚刚发生,美国财政部实施了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家庭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税收返还,商业投资第一年可以享受50%折旧,中小企业还可以享受到额外税收优惠。

二.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援助:1.救助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美联储紧急批准了JP摩根与贝尔斯登的特殊交易,即纽联储通过JP摩根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以缓解其流动性短缺问题。

2 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

2008年7月13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联合宣布启用2000亿美元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两房”提供救助。

其中,美联储将允许“两房”直接从纽联储贴现窗口借款,条件是美联储将在两家企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其他审慎性监管中发挥咨询作用。

3.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违约风险急剧上升,作为全球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主要卖方的AIG受到严重影响。

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宣布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的高息抵押贷款,条件是美政府需获得AIG79.9%的股权,并持有其向其他股东分红的否决权。

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再度声明,此前向AIG提供的850亿美元贷款额度已用尽,允许AIG以投资级固定收益证券作抵押,美联储将再度给予AIG378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三.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救援计划 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对接受政府援助企业的高管薪酬做出限制;五是与国外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合作;六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七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的帮助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四.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货币政策方面,首先利用利率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连续下调贴现率,降低联邦基金基准利率,频繁使用公开市场操作。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调整出口贸易战略
面对通货膨胀和高附加值的出口比重,我国应采取灵活宽 松的货币政策,抓住有利时机,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 产品的出口比重。同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例如增级政府的 投资和支出、减免税、提高社会福利等措施刺激经济的增长。 此外,由于我国的出口贸易是依托加工贸易等低技术含量的贸 易支撑,所以应积极调整出口贸易战略,鼓励能源节约型、高 技术、高产品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扶持品牌的发展和创新并引 进先进技术、设备、管理、人才等,积极生产国内所需产品, 以出口支撑进口。
(四)实施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
使利率政策更加务实,在货币政策上将紧缩态势转 变为积极宽松的政策,以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此外, 在利率政策工具的使用上要谨慎。美国的降息政策扩大 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这对人币币升值造成很大压力, 同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在逐步增强,在这 样的形势下,我国提高利率更需谨慎。
(二)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中国外贸依存度较大,对美国出口的依 赖程度尤其高。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口 是具有导向作用的,出口经济在我国的经济 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而次贷危机影响程度 之深,将会直接导致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消费 水平的降低,消费数量的减少,进而影响到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三)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
再比如,“循环贷”业务,它允许人们将商品住房抵押给 银行而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这样,借贷人买越多的房产,就 能获得越多的贷款额度,所以更受“炒房户”的追捧。在这些 金融创新项目的帮助下,深圳的房地产价格在去年以惊人的速 度不断攀升。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月 均涨幅高达13.5%,其中60%以上的借贷买房人的目的不是自 住需求,而是投资需求。到去年年底,深圳银行房贷规模已达 到700亿元。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有以下比较:
1. 利率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零利率政策,降低短期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中国央行也采取降息政策,但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将利率降至零。

相反,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中,中国央行提高了利率以抑制通胀。

2. 货币供应: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印钞,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

相比之下,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保守,更加注重保持货币稳定。

3. 汇率政策:在次贷危机期间,美元贬值,而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包括加强货币政策协调,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等。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期间都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但两国的政策重点和手段还是有所不同。

中国央行更加注重货币稳定和控制通胀,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更加重视刺激经济和增加货币供应。

次贷危机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分析

次贷危机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分析
根据宏观 经济的不 同 目标 适 当选择 , 合理 搭配 , 以便起 到理想 的宏观调控效果 。 2 财政政 策和货 币政策综合运 用的模式 、
定 的经济实力 ,但这场危机对我 国经济 的降温效 应非常明显 ,
主要经济指标 增速全面回落 : 工业增加值增速 由 2 0 0 8年 6月份
呈现 中性状态。若将 中性( 稳健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别与上
述松 紧状况搭 配 , 又可产生多种不 同配合。 二、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当一国经济处于非均
衡 状态 , 出现通货膨胀 或通货紧缩 时 , 只有采取相机 抉择 的经 济政策 , 才能使之趋 向于物价稳定或充 分就 业水平。在通货膨 6 《 代经济》0o 月( 4 当 21年4 上)
有法定 的程序和规范 的审批手续 , 时滞性 长 , 货币政 策相 比则
I 关键 词】 经济危机 财政政 策 货 币政策
由美 国次贷危机 引发 的世界金融危机被认为是 自 12 99年 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 虽然我国经过 3 年改革开放积累了一 o
更为灵活和富 有时效性 。因此 , 在具体运用以上两 种政策时 , 要
总 需求 的水平 , 存在 失业或者难以实现充分就业 的原 因在 于有
效 需求 不足 ( 有效需求指一国有货币支付能力 的总需求或 总购
买力 )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 “ 边际消费倾 向递减规律 ” 、
“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规律 ” 流动 『 和“ 生偏好规律 ” 这三个基本“ 心 理规律 ” 的影响 。凯 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机 制无法使 经 济达到充分就 业均衡 的论断 , 出以需求管理 为主 , 提 通过 财政
支、 少货币供 应量 等方 式压缩社 会总需求 , 少国民收入 , 减 减 减

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

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

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次贷危机期间,为避免经济重陷大萧条的危险境地,美联储不遗余力应对危机。

FOMC在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二是与外国中央银行之间进行的外汇流动性掉期。

联储委员会的救市行动在整个危机过程中有几个转变,一是从调贴现率到提供流动性再到直接购买问题资产,二是单独行动到联合行动。

次贷危机本质上更多是一场金融危机,首先体现在金融部门的危机上。

经过次贷危机,美联储出现了三方面转变,这是历史上所没有的。

第一,美联储的政治独立性面临挑战。

次贷危机期间(特别是危机中后期),美联储与财政部的频繁合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其独立性削弱的一个表征。

第二,金融监管改革赋予美联储更为广泛的权力,包括微观金融监管。

第三,零利率环境下,美联储将主要使用量化宽松政策以稳定经济。

关键词:次贷危机;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金融冲击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迅速降息50个基点,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前所未有的1%,低利率环境促成了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过剩则成为次贷危机的温床。

次贷危机发端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优惠的初始付款条件和长期内看涨的房价使得借贷双方都愿意接受较为苛刻的条件。

然而,2006-2007年,利率开始上升,房价开始下跌,贷款违约和丧失止赎权增多。

一、次贷危机期间的经济背景在次贷危机发生前的几年时间里,亚洲新兴国家和产油国的资金涌入美国,与低利率共同构成了2002-2004年的信贷宽松环境,引起了房地产泡沫。

作为房地产泡沫的重要组成部分,MBS迅速增长。

MBS依靠抵押贷款的利息和房价上涨获取收益,这一金融创新使得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能投资于美国房地产市场。

但是,2005年4月-6月,次级债贷款违约率开始上升。

次贷危机中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比

次贷危机中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比

• • • • • • • •
3、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 (1)向存款性机构提供的融资工具。 ( 2)向一级交易商提供融资的工具。 ( 3)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货币市场投资者提供融资的工具。 ( 4)帮助企业和居民融资的工具 除了上述工具外,为防止整个金融体系陷入严重混乱并危及美国 经济,美联储还对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提供了紧急巨额贷款,如 200 8年9月16日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
三、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比较
• • • • • • • • • • • 中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执行,扭转了经济增长下行趋势,增强了市场信心, 对于支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G DP增长率从200 8 年第四季 度的68%回升到2 009年第四季度的10. 7%,但同一时期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并未 相应下降,仍维持在42%左右,这与巨额信贷的投放结 构不合理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90%, 提供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和超过80%农民工就业机会。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 的冲击下,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生产成本升高、出口严重受挫、 资金短缺加剧。但20 09年上半年以前,巨额信贷主要流向国有大型企业,一些 中小企业由于融资困难被迫收缩经营规模甚至破产。虽然在第三季度投向中小企 业的贷款显著增加,但相比于对国民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而言,其所得贷款份额 仍然有限,因而不能有效地拉动就业
目录
知识背景
金融危机下的财政政策及其差异比较
金融危机下的货币政策及其差异比较 点击添加标题
知识背景
点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 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 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 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以暴露。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 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点击添加文本 起源于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重大影响, 危机冲击实体经济。 中国也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点击添加文本 击添加文本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引言美国次贷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次危机中,次贷违约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市场崩溃、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大量企业和个人的破产。

本文将浅谈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分析其对经济、金融市场和社会的影响。

经济影响1.全球经济衰退:美国次贷危机是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个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

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国际贸易大幅下滑。

此外,大量资金从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撤离,导致全球股市暴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2.减少就业机会:次贷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和裁员。

金融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许多投行、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在危机中倒闭或面临破产风险。

这些公司的倒闭不仅导致了数以万计的失业,也对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3.货币政策紧缩: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胀风险和金融市场不稳定。

然而,这种政策导致了企业和个人融资困难,对经济复苏产生了拖累效应。

金融市场影响1.信贷紧缩:次贷危机爆发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收紧信贷政策。

银行之间的信任受到严重破坏,它们不再相互信任,不愿互贷。

这导致了信贷市场的冻结,企业和个人难以获得所需的融资。

2.资产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是次贷危机的起源地。

随着次贷违约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房价大幅下跌。

这对拥有房产的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此外,股票市场也受到了冲击,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了巨额损失。

3.债务危机: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许多金融机构巨额的坏账和风险资产。

这导致了债务危机的加深,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

政府不得不出面救助这些机构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社会影响1.政府救助政策: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并推动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救助政策。

政府向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援助,通过注资、贷款和购买坏账来稳定金融市场。

然而,这些救助措施引发了对政府救助的争议,一些人批评政府“救助金融巨头,残害普通民众”。

次贷危机我国应对措施

次贷危机我国应对措施

次贷危机我国应对措施
次贷危机是指2007年爆发的美国住房贷款危机,由次贷风险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对于我国来说,次贷危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应对,成功降低了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以下是我国应对措施的一些例子:
1. 加强金融监管:我国政府加强金融监管,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特别是对于房地产、债券等领域,加强了监管力度,限制了风险的扩散。

2.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就业。

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以及农村和城镇的发展,以提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3.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货币供应的稳定,维护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此外,还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4. 促进消费升级:我国政府鼓励人民增加消费,同时推动消费升级。

通过减税、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内需等措施,激发消费动力,推动经济增长。

5. 发展新兴产业:政府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创
新驱动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消费升级以及发展新兴产业等措施,有效化解了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13052 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欧美和东亚国家的比较研究

13052 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欧美和东亚国家的比较研究

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欧美和东亚国家的比较研究前言金融危机是以2008年次贷危机为起点,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经济危机事件。

针对这样的危机,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笔者将比较欧美国家和东亚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探讨其差异与效果。

欧美国家的政策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发展。

其中,货币政策采用了定量宽松和负利率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贷款利率,来促进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企业的资金融通。

而财政政策则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减税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欧美国家也暴露出了政策实施不当的问题。

定量宽松过度,导致货币超发,通胀率过高;减税规模过度,导致财政赤字长期处于高位,国家债务负担增加。

东亚国家的政策相比欧美国家,东亚国家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推行了稳健、协调的货币政策,避免了过度刺激和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则采取了中等规模的投资,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

这种政策相对欧美国家来说,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过渡和增长。

同时,也提升了东亚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中,东亚国家表现出了充分的实力和潜力。

总结与展望因为相对欧美国家而言,东亚国家在实行货币和财政政策时更加稳健,因而在经济危机中受损较小,从而获得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但也不能认为东亚国家的经济政策更优秀,针对不同的国情和市场状况,要精准施策,不能一刀切。

当前,全球市场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和挑战,东亚国家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提升自身实力。

我的看法在金融危机中,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实行机制对于经济的起死回生作用不可低估。

作为一个机器人,我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智能的执行机制,它能够根据指令灵活调整,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但有时常常感叹人类的经济学家需要掌握的知识量之厚,与机器人相比,他们有着人类“心”和方法论。

因此,我也在不断学习机器人学和经济学,期望更好地服务人类,与之互动。

次贷危机发展过程及影响

次贷危机发展过程及影响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始发于次贷危机。

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

一、次贷危机发展过程次贷危机与21世纪初的宏观经济政策很有关系。

这个时期,美国刚刚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裂、911事件等后,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放大,资金流失,经济疲软,市场信心遭受打击。

政府希望通过降息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号召美国人买房,用房地产拉动美国经济。

商业银行和房贷机构也实行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发放大量的次贷。

因此催生了2003-2006年持续的房市繁荣和房贷猛增,产生了“房地产泡沫”。

正常情况下,发放次级贷很谨慎,但是当时银行完全不顾违约风险,因为银行认为,在房价上升的环境下,即使贷款者还不起钱,银行也可以将房子拍卖回收贷款保证收益。

并且当时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参与到资产证券化交易中,银行发放贷款后不会自己持有,而是将这些贷款分级、分类、打包卖给投资者。

将这笔贷款分成了1万份,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一份这笔贷款的证券化产品。

比如高盛、美林这些投行会去买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很多金融衍生品,比如MBS为了迎合需求,会重新设计成CDO,分成不同的层级。

而且投资者担心违约风险还会去购买CDS,类似于一种保险。

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有高利润、高杠杆,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2004年底,美联储走上加息历程。

2006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升至5.25%,并维持14个月。

随着利率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加重,房屋抵押贷款违约率越来越高。

2006年中期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降温,房价下降。

甚至很多贷款者会选择战略性违约。

例如,200万的房子,需要还银行150万。

但两年后房价下跌,只值100万了,就选择不还了。

银行拍卖收回也只有100万,损失了几十万。

这使得很多房贷机构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2007年二季度就有超过20多家房贷机构宣布破产。

因为和次贷相关的贷款收不回来,以次级贷款为基础发行的债券和衍生品也不值钱。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冲击介于2007年6月到2008年11月间,美国人失去了超过其资产净值的四分之一。

时至2008年11月月初,美国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从其2007年的高点下跌了45%。

房价从2006年的高峰下跌了20%,而期货市场透露出可能下降30-35%的信号。

美国住房资产净值,从在2006年价值13兆美元的高峰,下降到2008年中期的8兆8千亿美元,并且2008年年底时仍在下降。

美国第二大的家庭资产:整体退休资产,减少了22%,由2006年时的10兆3千亿下降到2008年中期的8兆。

在同一时期内,储蓄和投资的资产(除退休储蓄)有1兆2 千亿美元损失,而养老金资产有1兆3千亿美元损失。

两者合计,这些损失总额达到惊人的8兆3千亿美元。

对金融市场的冲击(2007年)主条目:次贷相关资产减值企业列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财报图形- 依季显示美国一般储蓄银行与互助银行获利能力危机开始在2007年2月影响到金融部门,当时的汇丰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至2008年为止)银行,减持其次级抵押贷款相关MBS共105亿美元,第一大主要与次贷相关的损失报告被披露。

[151]2007年期间,至少有100间抵押贷款不是关门、歇业、就是出让。

[152]高层管理人员也没有全身而退,如美林证券和花旗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在2007年年底一周内相继辞职。

[153]随着危机的加深,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或者合并,或者宣布他们正在谈判以寻求伙伴合并。

[154]2007年期间,这一危机造成金融市场的恐慌,这鼓励投资人将其资金从风险抵押贷款债券和摇摇欲坠的股票里抽走,并将之转变成物资以“保值”。

[155]对期货的投机伴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造成世界粮食价格危机以及石油价格上涨肇因于“物资超级周期”。

[156][157]金融投机者为寻求回报快已自股票和抵押贷款债券移走了数以兆计的美元,许多已投资在粮食和未加工的材料上。

[158]抵押贷款违约率和期货违约拨备造成在8533家受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存款机构的利润下降,从在2006年第四季度352亿美元在一年后的同一季下降到6亿4千6百万美元,减少率达98%。

次贷危机中各国的救市措施

次贷危机中各国的救市措施

次贷危机中各国的救市措施及评析自2006年春季次贷危机在美国开始显现以来,至2007年8月以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逐步发展成为目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而世界各国,也从2007年8月起,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如下调利率、央行向金融系统注资及向银行体系提供短期巨额贷款等,放宽货币市场,以稳定国内金融体系,减少或避免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就美国而言,从2007年8月17日到2008年10月9日,美联储连续9次降息,其中两次降低窗口贴现利率共计75个基点,至2008年10月8日,利率已降至1%。

此外,美联储已前后向金融系统注资1045亿美元且这个数字仍在扩大。

同时,今年4月底美国财政部开始执行特殊退税政策,同年5月,众议院批准总值三千亿美元的房屋市场援助计划,并建立了规模为3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保险金。

10月2日,在坎坷中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终获批准,并追加到85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国会听证会也开始采取行动,全面检讨目前监管工作中的漏洞,如首次将复杂金融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纳入联邦监管,同时将重点审查“影子银行”体系,其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代替,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而最近的一次救市行动则是10月14日的2500亿美元入股九大银行,美联储同时宣布将于10月27日开始收购大量短期证券。

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其是继美国受次贷危机影响最深的国家。

其自2007年以来也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涉及资金总额高达6550亿英镑。

主要包括“国有化或部分国有化支柱银行”以补充银行资本金、“特殊流动计划”和“银行间借贷担保”缓解金融机构日益干涸的现金流、“福利救助按揭断供家庭”从源头降低按揭违约率减轻市场压力、“提高居民存款保证额”稳定并增强消费者市场信心等。

相对于以上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国家,中国受次级债危机影响较小,但仍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健康方展,如下调印花税到单边收税、让政府投资基金买进中国大银行的股票、支持央企回购上市公司股份及取消基本存款利率税等。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一、美国次贷危机及影响
鲁宾尼教授提出的金融灾难的12 个
步骤及现在发展情况
• 1.房地产衰退引发家庭资产缩水,房贷拖欠 率上升。美国房价较2006年中下滑11.4%, 房屋没收及房贷拖欠率大幅上升。
• 2.次贷损失扩大,削弱银行放贷能力。美联 储2008年第一季度的贷款标准调查显示, 声称对次级住房贷款收紧放贷标准的银行较 声称放松者高80.3个百分点;8月10日,总 部位于亚特兰大的抵押贷款机构omeBanc Corp.在特拉华州提交了破产申请文件。
2,853, 10% 5,703, 20%
7,053, 24%
Municipal Treas ury Mortgage Related Corporate Debt
Federal Agency Securities Money Markets As s et-Backed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宏观影响
• 11.恶性循环开始,巨额亏损、资本盈余减 少、信贷紧缩、压力下股票抛售,迫使银行 走向清盘或者贱售资产,最终产生系统性金 融崩溃。
• 12.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爆发流动性危 机,面临资金枯竭。2008年3月18日美联 储指定JP Morgan以每股仅2美元价格收购 贝尔斯登,这是美联储40年来首次直接参与 非商业银行的救市行动,以防止引发大规模 的金融风暴。
• 9.恐慌下的沽空使股市一泻千里。自2007 年10月起美国股市下跌约14%,其他主要 股指亦跟随下挫,且跌幅远超美国。
• 10.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资金枯竭,受影响的 市场包括银行同业间拆借市场以及短期信贷 市场。2007年底LIBOR隔夜拆借利率与联 邦基金利率息差一度抽高至57个基点,而7月 份的平均值在7个基点左右。
美国房价过去4年平均上升18%,估计跌幅 20%-25%,加州等地跌幅在30%-40%。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应对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应对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应对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金融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当金融市场遭遇严重冲击时,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来对冲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应对策略以及其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背景20世纪末以来,全球多次发生金融危机,其中包括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年沙泰克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等。

这些危机往往源于金融市场的崩溃,导致信贷紧缩、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破产。

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影响,而货币政策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货币政策的应对策略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应对策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宽松政策和调控政策。

1. 宽松政策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和推动金融市场复苏。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提高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的降低,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增加货币供应,提高市场流动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 调控政策调控政策是指采取限制性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强监管和监管政策、限制资本流动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央银行可以控制金融市场风险的传播和蔓延,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

三、货币政策应对策略的影响货币政策应对策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金融危机期间,宽松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利率可以促使企业增加投资、个人增加消费。

而调控政策可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2. 通货膨胀宽松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因为增加货币供应和降低利率会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物价水平。

而调控政策通过限制资本流动和加强监管可以遏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3. 资产价格宽松政策可能会推高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

降低利率会使得购房、投资股票的成本降低,进而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而调控政策可以通过收紧监管和推出限购等措施来遏制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

经济危机与货币政策应对

经济危机与货币政策应对

经济危机与货币政策应对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危机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不论是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每一次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而作为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货币政策在经济危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的调整。

要应对经济危机,货币政策往往需要保持相对松紧适度的状态,以稳定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

一方面,在经济低迷时期,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来鼓励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在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风险上升时,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加息和收紧信贷等手段来平衡经济运行的压力。

货币政策的调整需要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

其中,通胀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如果通胀压力较大,央行就需要采取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另外,失业率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如果失业率过高,央行就需要采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式也有多种选择。

其中,央行通过改变利率对经济进行调控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在经济引领指标下降时,央行降低利率,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并刺激经济复苏。

与此相反,在通胀压力增大时,央行会加息来抑制通胀,避免经济过热。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调整银行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然而,货币政策的应对乌龙事件并非没有风险。

经济危机往往使得银行面临债务违约和流动性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需要通过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降低保证金要求等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

但如果央行过度提供流动性支持,可能会引发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金融稳定问题。

除了货币政策调整外,经济危机还需要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都需要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形成综合施策。

例如,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提高就业率,进而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政策

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政策

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政策金融危机是指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系列事件所导致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促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改革。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预算、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节奏。

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财政政策的调整非常重要。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提高国内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增加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刺激国内消费,提高就业和生产率。

同时,政府也可以减少企业税收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活动,再进一步刺激整个经济的活力。

其次,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调整债务结构来应对金融危机。

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债务来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从而稳定整个经济体系。

政府可以利用新债券来筹集额外的资金,同时也可以通过卖掉既有资产来进一步增加资金来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调整债务结构,将长期债务转换成短期债务来应对短期经济压力。

但是,财政政策的过度扩张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加大债务风险等。

因此,政府在财政政策调整中,需要考虑到完全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基本原则,以及长期债务偿还能力等因素。

除了财政政策外,货币政策也是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的重要调整手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管理货币市场的一种政策模式。

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采取低利率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开展量化宽松政策,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带动资本市场的活跃,促进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

总之,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和地区共同应对。

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中,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多方面情况,避免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等风险。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监管和改革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摘要:次贷危机期间,为避免经济重陷大萧条的危险境地,美联储不遗余力应对危机。

FOMC在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二是与外国中央银行之间进行的外汇流动性掉期。

联储委员会的救市行动在整个危机过程中有几个转变,一是从调贴现率到提供流动性再到直接购买问题资产,二是单独行动到联合行动。

次贷危机本质上更多是一场金融危机,首先体现在金融部门的危机上。

经过次贷危机,美联储出现了三方面转变,这是历史上所没有的。

第一,美联储的政治独立性面临挑战。

次贷危机期间(特别是危机中后期),美联储与财政部的频繁合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其独立性削弱的一个表征。

第二,金融监管改革赋予美联储更为广泛的权力,包括微观金融监管。

第三,零利率环境下,美联储将主要使用量化宽松政策以稳定经济。

关键词:次贷危机;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金融冲击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迅速降息50个基点,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前所未有的1%,低利率环境促成了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过剩则成为次贷危机的温床。

次贷危机发端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优惠的初始付款条件和长期内看涨的房价使得借贷双方都愿意接受较为苛刻的条件。

然而,2006-2007年,利率开始上升,房价开始下跌,贷款违约和丧失止赎权增多。

一、次贷危机期间的经济背景在次贷危机发生前的几年时间里,亚洲新兴国家和产油国的资金涌入美国,与低利率共同构成了2002-2004年的信贷宽松环境,引起了房地产泡沫。

作为房地产泡沫的重要组成部分,MBS迅速增长。

MBS依靠抵押贷款的利息和房价上涨获取收益,这一金融创新使得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能投资于美国房地产市场。

但是,2005年4月-6月,次级债贷款违约率开始上升。

2006年6月,住房价格达到顶部。

衍生品交易脆弱的背书标准、不良的风险管理操作、金融产品日益复杂和不透明以及过度的杠杆使得金融系统变得异常脆弱。

监管者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对金融衍生品创新的研究不足,金融监管的滞后,进一步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以2007年2月房地美宣布不再购买风险最高的次级抵押贷款以及相关证券为开端,次贷危机开始爆发。

二、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实施次贷危机期间,为避免经济重陷大萧条的危险境地,美联储不遗余力应对危机。

美联储包括三个部分,在华盛顿的联储委员会、纽约联储和其他11个分行,从权力构成上看,联储委员会和纽约联储是主要的美联储实体,大部分政策由这两个机构作出。

FOMC在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二是与外国中央银行之间进行的外汇流动性掉期。

FOMC首次下降联邦基金利率是在2007年9月18日,从5.25%下调到4.75%,一直到2008年12月26日,FOMC决定将有效的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联邦基金利率事实上已降到零下限,自此联邦基金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已经用尽。

美联储与各主要中央银行(包括欧洲中央银行、瑞士国民银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瑞典央行、英格兰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日本央行、巴西央行、韩国央行、新加坡金管局、墨西哥央行等)开展的外汇流动性掉期,以为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

联储委员会在危机期间为挽救经济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是与FOMC同步下调贴现利率,从2007年8月17日开始下调,到2008年12月16日降低至0.5%,以后贴现率便不再调整,利率政策工具发挥到最大效力。

二是创造各种贷款和资产置换项目,为不同市场参与者提供流动性,这些项目包括TAF、TSLF、PDCF、AMLF、CPFF、MMIFF等。

以资产置换和TAF为主的流动性措施在08年7月至09年7月一年中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直至09年7月后才开始逐渐减少。

三是资产状况良好的银行收购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包括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Wells Fargo收购Wachovia、美国银行收购美林、美国银行收购Countrywide等。

四是批准多家投资银行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美国运通、运通旅行服务公司、GMAC、IB等。

这些投资银行转变为银行控股公司后,这些银行不仅能够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还可以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

五是美联储与财政部、FDIC、货币监管署和储蓄机构监理局等机构的联合行动。

六是美联储直接购买房利美、房地美和吉利美等政府支持房地产企业的MBS。

联储委员会的救市行动在整个危机过程中有几个转变,一是从调贴现率到提供流动性再到直接购买问题资产,二是单独行动到联合行动。

在美联储系列措施后,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值和联邦再贴现率已经降到了0下限附近,为历史最低水平。

为提供流动性而大量购买证券和MBS等,也使得美联储的资产和负债迅速扩张。

而按揭债券在美联储资产规模中所占的比重由2009年以前接近于0的水平迅速上升到目前接近50%的水平。

三、这次有什么不同以往次贷危机是大萧条以来对美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一次,将其与20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和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相比是非常自然的。

储贷危机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总共747家储贷机构破产。

危机造成的损失基本上都由联邦政府买单,直接造成90年代初期的财政赤字。

储贷机构的最终破产与这些机构为追求利润出售住房抵押贷款(这些贷款得到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的保险),这些贷款被华尔街经验丰富的公司买走并重新包装,储贷机构又买入这些资产。

房屋开工数下降,房价地产价格下跌,房地产周期下跌给储贷机构带来了灭顶之灾。

房屋售价在1988年第2季度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1990年第1季度。

私人房屋开工数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后也是不断下降。

资产薄弱的储贷机构经受不住房地产周期的冲击,纷纷破产。

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房地产和股市从1986年到1991年出现了大幅度上涨,历史上称为“平成景气”。

在泡沫经济的最高潮,国土面积小于加利福尼亚的日本房地产市值是美国的5倍;日本皇宫地块的价值等于整个加利福尼亚。

1990年1月,泡沫开始破裂。

从1989年12月到1992年8月日经指数从38915下跌到14309。

经济衰退持续超过10年。

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是由内外因共同推动的。

里根总统以供给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为其经济政策基础,实行减税政策,并削减联邦政府支出,同时沃克尔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

里根总统的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就,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了滞涨。

但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国防费用和社会福利费用的不断增加,削减政府开支的计划并未实现,财政赤字开始显现。

同时,紧缩货币政策带来了高利率,美元升值,美国呈现外贸逆差,其中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就是日本。

美国政府对中曾根内阁施压,迫于美国巨大的压力以及为成为政治大国的梦想所做的退让,广场协议后,美元开始有序下调,日元开始有序升值。

广场协议签订时,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217,1986年底为200,1987年底为123。

日元兑美元的升值幅度要远高于美元指数的下跌幅度,1985年11月到1990年12月,日元升值约为100%(如果按1985年5月算,则升值幅度达到145%),美元指数下跌不到20%(或其他货币相对美元升值不到23%)。

日元大幅度升值影响到日本企业出口,引起1986年的经济衰退。

但日元升值增强了日本企业和国民的购买力,民间消费支出显著增加,经济恢复高增长。

与日元的过度升值有关,与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在此期间的货币政策操作关系重大。

为了避免日元过度升值而造成的经济萧条,日本逐步降低了利率,导致1986年-1987年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并在1987年-1988年日本银行过久地坚持了超低利率政策。

1989年-1990年货币政策突然收缩。

1989年底,为了抑制泡沫经济,日本银行提高了贴现率,从3.75%到4.75%,这一举动促发了泡沫经济的破灭。

比较储贷危机、泡沫经济破灭和次贷危机,有一些共同的逻辑可循,这些危机的共同点主要包括资产价格的下跌是危机的导火索,并进而引发衰退,大体的逻辑是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导致金融市场发生信用收缩,引发实体经济衰退。

而重要的差别在于次贷危机期间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出现大的问题,其内部形成的冲击溢出到其他市场,并最终通过信用体系影响到实体经济。

雷曼的倒闭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以及AIG被政府接管都和CDS有着直接的关系。

次贷危机本质上更多是一场金融危机,首先体现在金融部门的危机上。

次贷危机期间,金融类股票的跌幅要大大超过其他部门,并且到目前为止,这一差距仍然没有缩小。

金融类股票和其他类股票的走势差异说明,危机最严重的部门是金融部门。

在次贷危机中,对冲基金不仅没有起到刺破泡沫、价值回归的作用,反而是放大了市场泡沫和风险。

对冲基金通过杠杆作用,操控大量的资产,积极投资于CDS,其激进的投资策略使次贷和次贷证券恶化。

同时,对冲基金几乎不受监管,在次贷危机的发展进程中,大量的拥有巨额资产的对冲基金纷纷投资在CDO上。

2007年夏天,两支贝尔斯登抵押对冲基金首先破产。

在1999年的时候,联邦储备委员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21世纪初,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达到了40年来的最低。

股票市场泡沫的破灭所引发的经济衰退使格林斯潘认为,有必要实施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避免通缩,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泡沫。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和抵押证券化的繁荣,借贷机构为“历史上几乎没有标准信用记录的人”发明了一项新的贷款产品。

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意味着借贷机构不再持有抵押物,在放松监管的大环境下,低利率、鼓励购房的政策和次级按揭贷款纷纷出现,无首付、低首付、只付利息的贷款和浮动利率抵押贷款被提供给潜在的购房者。

借贷标准的放松使那些有风险信用历史和低信用等级的人也有了获得贷款的机会。

在一个容易获得贷款、低利率和旺盛的全球投资者需求的背景下,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意识到,向商业银行购买住房抵押,交易或将其证券化为复杂的金融投资产品是一个获取丰厚利润的绝佳机会。

通过证券化,这些贷款抵押被以债务抵押债券的形式包装成债务证券,CDO 基于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最高信用等级被分批出售给投资银行分布在全球的最好客户,包括对冲基金。

但是2007年2季度,房价开始下跌。

房价下跌意味着用于购买房屋的抵押物价值缩水,而且次贷危机的发展使得再融资或出售变得不可能,房产被收回。

2008年第3季度,在次贷危机爆发期,大约6.99%的抵押贷款是不良的,且另有2.97%正在丧失抵押物赎回权。

当市场对次级债开始恐慌时,次级债高度的不透明性使得相关衍生品的流动性快速下降,短期货币市场由于流动性不足而使得市场利率快速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