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3.10苏轼词二首课件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课件-《苏轼词两首》
C.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
意的笑,声一;生在历达经观坎“错潇坷自。洒,觉这的但功时风仍成,度能名作里保就者潜持”自伏乐着观一豪种迈浓的厚精的神,,不逃时避发现出实健,旺追爽求朗解 脱的老庄思想,觉用功来名寄事托业自还己没对有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D. 《念奴娇·赤壁成怀就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
•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定风波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
2.着力表现周瑜风流 倜傥的儒将风采。
“一时多
少豪杰”为 什么只写周 瑜?
周瑜 年龄:34 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作者怎样抒写人生如梦 的感慨的?
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
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 王安石的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
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 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 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 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 轼,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38
外
尊主忧国,渴望 建功立业
既有积极 进取的精
儒
神,又交
内
超然物外的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 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 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 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
2.本诗题为“留别”,而作者却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渲染梦境,这表 现了什么主题?
【分析探究】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来表 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的。神仙世界的 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 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难以寻觅,那就 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 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体诗的一种形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 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基础字词
瀛洲 yínɡ 剡溪 shàn 脚著谢公屐 jī 澹澹 dàn 魂悸 jì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李白(701~762),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 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 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 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 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 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 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 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 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 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鲁人版语文高二开学第一课1.1将进酒 课件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 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一些。
例句:1.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 2.都像你这样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卡片摘录
一、作者作品
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如其人,以飘逸 闻名天下。丰富奇特的想象,雄健奔放的风格,瑰玮绚 丽的色调,清丽自然的语言,令多少文人墨客掷笔长叹。 然而,这些都是李白诗歌的外在表现,要想真正领略诗 人的绝对情操和内在风骨,非得探索诗人的思想发展的 轨迹不可。《将进酒》是诗人的名篇之一,完全体现了 诗人的创作风格,从中我们可以窥睨到一些什么呢?
发散迁移 1.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白居易《运用,是本诗成功的最 大诀窍。“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化眼前之景为艺术想象, 使诗的气势更为磅礴。“千金”“三百”“十千”等夸 大的数字表述,使人感觉其豪情而不觉空泛。
2.大胆夸张。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 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数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 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 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课文内容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斗酒十千恣欢谑。 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 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这在他的 《行路难》中略有表现。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 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 程,可谓举步维艰啊。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 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 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 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
鲁人版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单元2 杜甫诗三首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_动__词__,__指__出__过__失__,__责__备____
⑤大母过.余曰 ___动__词__,__探__访__,__探__望_______ 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副__词__,__过__分__,__过__于______
(3)与
①去时里正与.裹头 ____动__词__,__给______ ②被驱不异犬与.鸡 ___连__词__,__和__,__跟__,__同______ ③向察众人之言,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_介__词__,__和__,__跟__,__同__
①武皇开边意.未已 ___名__词__,__意__图_____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__名__词__,__心__得__,__收__获________ 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____动__词__,__实__现__,___达__到_______
(7)危①②危苏.樯子独正夜襟舟危.坐_而__问_形_客_容_曰_词__,____高___名_____词____,___正__,__端__正______ ③危.言耸听 __形__容__词__,__使__人___惊_奇___的______
◆ 作者卡片 ◆ 杜甫 (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 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 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 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 苦,被称为“诗史”。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永遇乐 落日熔金》 课件(33张)
奇文共赏
从昔日的汴京到今天 的杭州,下阕中哪两个字 写出了词人的心理变化?
奇文共赏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 笑语。”前文已说无心赏玩, 谢绝了朋友的相邀,此时词人 却为何要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 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 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 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 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 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最大的特色是对比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美好景致 元夕的热闹 往昔繁华
愁苦心情 词人孤苦 如今衰败
拓展训练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解析下面这首词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前文已说无心赏玩,谢绝了朋友的相邀, 此时却为何要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 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这里写出了晚年的李清照在情感上的一种尴尬。 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 加深内心的痛苦——触景伤情 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在今 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聊以慰藉 这种矛盾的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有 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 悲凉。
永遇乐
李清照
易安印象
她是一管饱蘸深情的羊毫, 柔而无锋,于月满西楼时,低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她是一支笔挺峭拔的紫毫, 刚劲锋利,在颠沛流离中,书写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周芳政
易安印象
她是一叶轻快的兰舟,以轻 愁作桨,划出的却是最美的涟漪,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是一艘孤独的舴艋舟,以 勇气为帆,在时代的逆流中寻寻 觅觅,冷冷清清,载不动许多愁。 ——王晓玥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苏轼词二首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 (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对曰:‚柳郎中 (柳永) 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苏轼的书法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 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宋仁宗景佑 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 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以作诗讪谤朝 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由祐年间,调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 学士知制诰、杭州知州、颍州知州。不久又以写文章 讥斥朝廷的罪名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接着再 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儋县)安置。1100 年被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水调歌头 Wò quán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 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 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 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 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 风。 欹(qī):倾斜 杳(yăo)
政治上他既反对王安石比 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 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 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 生涯十分坎坷。 思想上 他出 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 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 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 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 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玉成 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 广博,立意新奇,“吞五湖 三江”的气象。
籁(lài)
1、诵读课文后,找出写景的句子? 2、这些写景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 的情怀? 3、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中把 “舞”改为“起”好不好? 有人说白头翁实际上是作者人生的 真实写照!你同意吗?你觉得浪涛和 白头翁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4、词末作者引用关于宋玉的典故,作者 是否赞成“雄风”与“雌风”之说法?
高中语文《杜甫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1 鲁人版选修1
忆
况无月边 乃家是秋 未问故一
舍 弟
休死乡雁
兵生明声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魂欲不胜簪。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塞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 郎,世称杜工部。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 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 史”。
•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 主。
• 有《杜工部集》。
蜀相
丞 相 祠 堂 何 处 寻, 锦 官 城 外 柏 森 森。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 隔 叶 黄 鹂 空 好 音。 三 顾 频 烦 天 下 计, 两 朝 开 济 老 臣 心。 出 师 未 捷 身 先 死, 常 使 英 雄 泪 满 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推己及人的胸怀
边 清急
新 苦 多 悲 长 落 沙天 停 恨 病 秋 江 木 白高
高 浊 繁 独 常 滚 萧 鸟猿
酒 霜 登 作 滚 萧 飞啸 杯 鬓 台 客 来 下 回哀 。 , 。 , 。 , 。,
寄有露戍
书弟从鼓
长皆今断 不分夜人 达散白行
月 夜
,,,,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3.11《六州歌头》创作背景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3.11《六州歌头》创作背景
此词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
当时西夏屡犯边界,贺铸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任管界巡检(负责地方上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捕捉盗贼等的武官)。
虽然位卑人微,却始终关心国事。
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乱,新党变法的许多成果毁于一旦;对外又恢复了岁纳银绢、委屈求和的旧局面,以致西夏骚扰日重。
面对这种情况,词人义愤填膺,又无力上达,于是挥笔填词,写下了这首感情充沛、题材重大、在北宋词中不多见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豪放名作。
打印版。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宋词部分)理解性默写学案(刘)
《唐诗宋词选读》(宋词部分)理解性默写学案1.柳永《雨霖铃》上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也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缠绵的感情基调。
2. 《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离别时两情相依、难舍难分的伤感之情,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3.《雨霖铃》上阙中虚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雨霖铃》下阙直抒胸臆,抒发双重悲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雨霖铃》全词情景交融、最为人称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柳永《望海潮》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杭州城街巷河桥之美丽、居民住宅之雅致及整个都市人口之繁盛。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杭州城郊外钱塘江堤上,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写出了钱塘江水的壮阔。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同时也表现了市民,主要是富贵人家,穷奢极侈的生活。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有湖、山、秋月、桂花、荷花。
细致的描述了西湖的自然环境。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第14课《扬州慢》教学课件 (共24张PPT)
他人心中的扬州
杜牧心中的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心中的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姜夔心中的扬州
作 者 简 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 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 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 失意,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 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他多才多 艺,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工于书法,精 于鉴赏。生前与很多文人学士有密切的往 来。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 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著有《白石道人 诗集》等。
归纳总结,学有所获
写法特点
情景交融,移情入景, 以乐景写哀情 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
善于化用前人诗境入词
他人心中的扬州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他人心中的扬州 江城子
(宋)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
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
归纳总结,学有所获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 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 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 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 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 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给予词人极高 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 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 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 之响。”
全词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 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 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 城万劫不复的灾难。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 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 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 残和败坏景象。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 了“黍离之悲”的主题。全词行文的基调都 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 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 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 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 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鲁人版-语文-高二-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4.13《贺新郎》注释及译文
4.13《贺新郎》注释及译文贺新郎1·甚矣吾衰矣邑2中园亭,仆3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4,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5。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6。
问何物、能令公喜7?我见青山多妩媚8,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9。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10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11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12。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13。
知我者,二三子14。
词句注释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
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
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妩媚:潇洒多姿。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浊醪(láo):浊酒。
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之句“大风起兮云飞扬”。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引《南史·张融传》的典故:“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知我者,二三子: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白话译文我已经很衰老了。
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水调歌头 课件(15张)
•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背诵这首词 。
• 板书设计: 天 上
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人间 郁闷 惆怅
起舞弄清影
人间 释怀 超脱
—祝愿
赏月————怨月————释怀————
再见
下片除开头写月移光转而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第 一句就把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光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带 出因离愁别苦而“无眠”的月下人。月圆了人却不能团圆, 词人不禁埋怨起一轮明月了:“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 圆?”意思是:月亮你不应有什么憾事,为什么偏偏在人 离别的时候显得格外的圆?此设想甚奇,但词人又调转笔 锋,作了一番宽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所以实在用不着特别地悲伤。这样层层推进,愈进愈深, 释却离怨,于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能够不为离愁别绪所 束缚的乐观思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愿别 离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 好的景色。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达观思想
写作特点: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难堪的压抑, 词人的豁达胸襟仍处处可见。他把“天”和“月”都 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 美丽的境界。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到 底上一问人生。在就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 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启迪。可见,寓哲理于情理之中, 是这篇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首次几乎句句写月,词意优美,令人玩味不尽。 全词既充溢着浪漫清怀,又抒发现实感受,字里行间 都流露出词人乐观豁达的情绪。这首词中寻得安慰, 称誉它为最好的一首中秋词,并不为过。
词一开篇接连两个发问,其一,天上的明月是从什 么时候开始有的?其二,不知月亮上,“今夕是何年”? 这样的问题李白也曾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 杯一问之。”相比之下,苏轼这一问,问得更加痴迷。 很明显,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把酒问月, 并想象着月宫今夕的情景;但他想到月宫的清寒,又不 免迟疑起来,于是,诗人转而安慰自己:在天上起舞, 只有冷清的影子相随,怎么比得上留在温暖的人间呢? 词中隐约透露出再现实中苦闷难谴,欲求解脱的情绪。 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 马,谁.怕.”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加点的词语表现了 词人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 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 洒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莫听”“何妨”“谁怕” 是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同行皆狼狈”,其“独不 觉”,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
明确:“山色有无中”指最美的风景其实就是 在或有或无之中,对于自己人生境遇要善于变换角 度去体悟,懂得祸兮福兮的道理,不要太在意一时 一处的得失。
(2)下片那句写白头渔翁驾一叶小舟出没浪涛之中的 形象,实写还是虚写,为什么?
明确:虚写。写的是想象之景,而且这 个渔翁的形象正是词人自己从容应对社会 风浪的象征。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 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 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深层含义是 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 会成为过去。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 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2.内容感知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 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 充满全篇。
《定风波》
此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 象,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 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
1.注音
偓.佺.( wòquán ) 杳.杳( yǎo ) 料峭.( qiào )
欹.枕( qī ) 天籁.( lài )
2.写对字形
xiù 绣 帘 yòu 诱 惑 山清水xiù 秀 x吟iāxoiào俏诮 瑟 xiāo 峭 管
料qiào 萧 qiào 啸 丽 讥qiǎo 箫
suō 蓑 衣
āi
哀叹
3.解释词义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 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 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 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 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 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 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 有重要成就。
第三单元
苏轼词二首
1.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川眉山人, 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 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 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 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 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 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 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窗户湿青.红.:_漆___色__鲜__ 润 掀 未舞解一 庄.生 叶.天 白籁头翁 ,刚 :._道小.__有_舟_雌__雄_ :硬___说_____ 何妨吟.啸.且徐行:_放___声__吟__ 咏 回首向.来.萧瑟处:__方___才___
(1)《水调歌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上片第三句 中说“认得”了醉翁语“山色有无中”的深意,那么这 个深意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