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其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作为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指导思想。
我们就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一次简单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一)地理素养构成要素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
而其中又主要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
1.地理科学素养①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知识指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内容。
②地理科学能力:针对地理问题的相关流程:提出→收集→整理→分析→回答a.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b.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c.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d.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e.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③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方法中包含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但在地理科学素养的养成中,更要侧重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和理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
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提高生命品质为目的,他首次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品位、精神境界作为教育的目标,是地理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与03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的变化: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地理课程结构;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倡导培育和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同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均做了调整。
二、地理核心素养1、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同一学习目标,同一学习个体从不同维度的测量标准,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要求和测量,培养人,培养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最终目标,所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三维目标的升华和概括。
2.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那什么应该成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来看:地理学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特色。
所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共同素养、关键少数素养和高级素养。
也成为在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内,需要最重要进行培养的素养。
3.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乘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课程理念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应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课堂也不例外。
传统的地理课堂主要侧重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对地理事实的记忆和理解。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
例如,在学习地理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实地的观察和探究,完成一些实践性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课堂环境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传统的地理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大量的地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很是枯燥和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通过互动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样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地理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高中地理课堂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理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组研究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谈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理念
缚。因此,在地理教 学中确立新
的 教 育 理 念 是 教 学 改 革 的 首 要
任 务 ,地 理 教 育 理 念 的 转 变 由 以 下 几 方 面进 行 论 述 。
一
、
新 课 程标 准 下 地 理 教 学
教 育 理 念 对教 学 起 着指 导 和 统 率 的作 用 。 一切 先进 的教 学
我 国古 时便 注 重 对 技 能 的
培养,道 家学派创 始人老子 的名
言 “ 之 以鱼 不 如 授 之 以渔” 正 授 体 现 了这 一精 神 。 的确 ,让 学 生
改革 都 是从 新 的教 育理 念 中生
准 能 否成 功 的关 键 。
不 解 、而 又 急 于 求 知 的 时机 ,即 产 生 问题 的情 境 ,引 出 “ 球 上 地
风 的偏 向” 。
3 .使 学 生 具 备 终 身 学 习和
创造 的 能 力
知 因求 果 与知 果 索 因。 例 如: 地轴倾角为 8 度 , 球 的 若 0 地 热 带 、温 带 与 寒 带 的分 布 范 围会 有 什 么 变化 ? 2 教 学 内容 图像 化 . 直 观 性 一 直 是 地 理 教 学 所 遵循 的一条 基本 原 则。 地理 图 像 ,作 为 直 观 教 学 的 重 要 形 式 , 最 能 体 现 地 理 教 学 直观 性 特 点 , 因 为 几 乎 所 有 地 理 教 学 内容 都 需 要借 助 于 图像 方能 表 述 完 整 。
理 念 的 特 点
成 绩 的 提 高便 不是 什 么 难 事 了。 二 、地理 新课 程标 准 下 教 育 理 念 的 实 施
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地理学科教育也逐步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理念。
一、人地关系观地理学科的核心观念是人地关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色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地理空间观念地理空间观念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掌握地理要素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有趣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地图绘制、地形模型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三、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然、人文等多个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跨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地理知识。
五、地理审美观念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教师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观念,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感受地理环境的魅力。
通过欣赏地理景观、分析地理现象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能力。
六、终身学习观念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解读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解读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课程应向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地理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实践的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索,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应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以上是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概念的解读。
我相信学生们已经熟悉了地理学习的本质。
然后就有了越来越完整的初中地理新课程信息正在等待大家去吸收和掌握。
2023新版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2023新版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本文档旨在解读2023年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一、标准背景2023年新版地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制定的新一代地理课程标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升他们的地理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全面理解。
二、主要内容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内容模块:1. 地球与地理环境该模块主要介绍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构造和变动、地理环境的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可以了解地球的物理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2. 区域地理该模块主要介绍我国的区域地理,包括经济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方面。
学生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可以了解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增加对我国国土的认识和了解。
3.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该模块主要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与城市、交通与通信、农业与工业、旅游与文化等方面。
学生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 地理技能与实践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包括地图阅读、图表解读、地理调查和地理实践等方面。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针对新版地理课程标准,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地球和地理环境,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人地关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3.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科学能力。
4. 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高中地理新课标也逐渐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门涵盖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学科,高中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对高中地理新课标进行全面解读,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课程性质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课程理念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二是遵循时代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三是注重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三、课程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全球和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能力目标,即学生需要具备的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即学生需要形成的地理意识、人文素养和环保意识。
四、课程内容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注重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各圈层的基本特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
其中,自然地理部分主要涉及地球的构造、气候、水文、地貌等基本要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规律和变化趋势;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部分则主要介绍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交通、文化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新课标内容详细解读
地理新课标内容详细解读摘要:一、新课标地理课程的总体特点二、新课标地理课程的主要变化三、新课标地理课程的教学建议四、新课标地理课程的实践应用正文:一、新课标地理课程的总体特点新课标地理课程秉承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的理念,强调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课程内容结构依然沿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同时增加了地球科学教育的要求。
必修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内容性质相近,均以自然环境内容为主。
地理1偏重从地球科学的角度选择内容,侧重自然地理要素部分。
自然地理基础偏重从自然地理的学科体系中选择内容。
二、新课标地理课程的主要变化1.知识覆盖面广:新课标地理课程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既注重考查重点知识,又适当考查知识的覆盖面;既考查双基,又考查各种能力。
2.知识分布合理:难中易各层次合理搭配,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能够较准确地测试出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真实度。
3.课程内容更新:2022年版课标在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
三、新课标地理课程的教学建议1.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新课标地理课程的实践应用新课标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新课标地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使地理课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一、背景介绍地理是初中学生研究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对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材进行解读,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内容。
二、教材特点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突出实践性新课标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尤其在地理教学中更为突出。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新课标地理教材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3. 强调跨学科综合性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教材将地理与历史、生物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以下几点:1. 提倡探究式研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主动探索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导入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新课标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呈现地理概念和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评价和展望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通过突出实践性、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同时,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也为地理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然而,新课标地理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教师培训、教材衔接等问题。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加强教材编写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地理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服务。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理念(一)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过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应该表现为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对所学科目的持久兴趣。
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扎实的教育基本功、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师的这些品质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人满腔热情地从事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外,对于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设法调动并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新课程标准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
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学习模式。
但是,由于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情况也不尽相同),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学习模式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以一定的学习模式为依据,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之逐渐符合自身特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我国古时便注重对技能的培养,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体现了这一精神。
的确,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创造的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创造,这样一来,学生原有的知识就会成为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
温故而知新,以新求新,学习成绩的提高便不是什么难事了。
谈地理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四川省广安工作站李向军推荐)谈地理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四川省武胜中学屈华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状况如何,应该是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还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学生学习自主性缺失、师生之间情感性流失、能力培养创造性遗失、教学活动学科性丢失的“四失”现象。
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新理念。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显得牢不可破,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核心角色不可动摇,学生只能是被动的配角扮演者。
由此,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更多地去考虑如何教,如何完成知识传授,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过程,进而造成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缺失。
对此教师必须大胆地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前介入和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高一地理第五单元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按照教材的呈现顺序展开,但如果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提出另类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哪种方案更易理解和掌握,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通过比较,学生认为工业的区位选择可以通过下述环节来进行:①了解区位概念,宏观上熟悉区位因素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②对比具体工业城市,区分区位因素差异,以便深入理解影响因素,特别是主导影响因素;③结合案例拓展思维,应用综合方法全面分析;④典型练习精讲精练、巩固和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经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就使学生不会总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机械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应该说这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开始。
二、重视学习活动的探究性地理学科的概念和原理只有和相应的探究与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心智获得实质性发展与提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让知识走向学生,如何在给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何种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从而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精简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精简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1. 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初中生地理素养的要求,强调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观念和地理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2 课程结构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这样的结构安排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3 课程内容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户外调查、观测等活动。
2.4 课程评价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问答、地理观测、实验报告等。
3. 教学建议3.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模型、互联网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2 注重实践教学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3 培养地理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4. 结语新课程标准为我国初中地理教育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学生而努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已深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理念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对全体学生负责,引导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且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和师生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使新课程改革得以更好的实施。
下面我就以“黄土高原”为例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以及师生互动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就学生而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主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越了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
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我在讲黄土高原时,一开始就播放了“安塞腰鼓”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我在上课过程中又展示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如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等图片),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1、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学习中少不了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图,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图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抽象的地理概念。
例如:在展示黄土高原范围时,我采用多次闪烁的方式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范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地理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
又如:在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成因时,我就给学生“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形成图”,且图中的风向我制作成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一个规律:“离风的发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的颗粒也越小”。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共有5条,这些基本理念和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6条基本理念相比较,有些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有些则有性质上或者程度上的不同。
高中地理课程的5条基本理念可以概括成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以上两条理念是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课程最核心的理念。
而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上。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地理是一门探索地球表面地理环境、自然现象、人文历史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理念初中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为目标。
它强调以下几点理念:1.坚持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创新精神。
2.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3.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初中地理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自然、人文环境的构成和差异,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地图、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基本地理知识,了解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地球与地图: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
2.中国地理: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状况;了解中国的主要产业和城市的发展状况;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等。
3.世界地理:了解世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世界的主要国家、城市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4.人文地理: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多样性;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方式;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和资源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其解读
地理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应当根据学生已有的 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 , 向学生呈现探究性 问题 ,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 。从地理学科的特 点出发 , 可按如下设计思路对探究性的地理学习 活动进行设计 。
发展规律 ,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 7 ~ 9 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 , 要遵从初中阶段
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告诉我们 ,与小学 生相比 , 初中学生现实学习潜力增长了 , 随意注意 的能力提高了 ,观察 、分析 、比较 、概括 、突出重点 、 自我监督的技能发展了 , 地理课程学习活动安排 必须考虑到他们的这种心理变化 。
4.从 对学 生进行 一定 程度的 地理 科学研 究 方法训练 , 发展学生地理信息能力着眼 , 安排学生 “收集地理信息 、整理地理信息 、分析地理信息”的 活动 。
收集地理信息 :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搜集 信息 , 包括 :阅读地图 、各种图表 、访谈 、实地调查 与观测 、去图书馆查阅等等 。特别要注重信息的原 始来源 。
注重促进学生的
6 .建立 学 习结
发展 , 是新的国家《地
果 与 学习 过 程 并重
理课程标准》 贯穿始
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
终的一条主线 , 新的
习的评价 , 既要关注
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本
学习结果 , 也要关注
着以促进学生发展这
学 习 过程 , 以 及情
一基本目的 , 具体提
感 、态度 、 行为的变
出了如下基本理念 :
育工作者关注的新的
源 共 享的 开 放 性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其解读一、 教育理念的概念与内容二、 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三、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地理课程教学应遵循的主导理念四、 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地理教与学五、 地理探究学习的几个基本问题六、 对地理教学价值追求的几点认识一、教育理念的概念与内容 什么是理念 什么是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例举 什么是理念《辞海》对理念的解释是: 理念是哲学名词, 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 “理念”注释为“观念”;《汉语大词典》则把 教育理念的界定定义一: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定义二: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 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 “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
定义之三: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
现代教育理念列举科学、人文、创新融合的理念: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 征。
因此必须坚持科学、人文、创新的统一。
要善于营造一种精神氛围,一种追求真理、崇 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要体现在学生对教育的选择上, 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
简单地说,以学生发展为 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选择性”。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美国的教学注重归纳, 中国的教育注重演绎。
前者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突破和创新,但所获知识不够系统;后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但不利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
两者各有所长,亦各有 所短,因此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终身教育的理念:其基本内涵是:教育的终身连续性;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给予教育与自 我教育的统一。
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学会生存。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有国民自觉意识的人;与全国共同存在的问题,实践。
(地理学科在体现这一理念上,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素质教育理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面向 全体学生,促使学生个性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的、主动的发展。
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理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
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 有时也译作理念。
《新现代汉语词典》把“理念”直解为“理性概念”。
学会共同生活、 培养和平处世的人; 培养具有人权意识的人; 理解并增进其他国家、 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化; 形成全世界的连带意识;养成具有国际协调、 培养认识自己国家和具 认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 国际合作的态度并能由于原创性是发展成败的关键,所以它将成为评价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于营造一种适宜的环境)现代知识教育的理念: 不把获得知识本身作为目的, 而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 方法为目的。
因此, 现代教育更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方法、开发学 生智慧的过程。
二、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杨振宁: 中国的教学太注重演绎, 这种教育哲学是要你 “在你的脑子里分清什么东西是你懂 得的, 什么东西是你所不懂得的;不懂的东西不要去沾它,你要沾的东西是懂的; 一个老师,拉着你的手,走到一个你还不懂的领域里,一直到你完全懂了为止。
出来的学生, “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中国学者对杨振宁意见的引申:“逻辑——演绎” 具有单向的、线性延伸的特性,易导致学生过多地关注局部推理的细枝 末节,将逻辑推理看成是本质的东西而无暇顾及知识的本质特征和把握整体的思想, 同时也 造成思维环节的不协调——将认知活动局限于现有概念系统的逻辑框架内, 在一定程度上抑 制了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过分强调“逻辑——演绎”线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逻辑——演绎” 线索强调推理的严谨和步步有据, 妨碍了学生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然造成认识方法的局限和思维的僵化。
单一的 “逻辑——演绎” 线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动机的激发, 知的兴趣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
中国教育报: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 学习成绩的评判者, 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多年来, 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 教学, 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 己的要求“格式化” 。
教育理论工作者: 被动接受知识, 靠记忆和机械模仿获得与巩固知识; 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 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
讲授规律、 原理通常是直接指向结论, 很少让学生经历当初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 重标准答 案甚于重智慧开发; 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过于模型化和公式化, 不易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地理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
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
3. 中国的教育企图用‘灌输最多的知识'的办法来使学生赶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但事实表明 这种方法很愚蠢。
因为不可能用被动灌输和被动学习的方法来使学生现在和将来能适应时代 发展的要求,另外, 吴传钧院士:过去, 科书编得也不理想, 应付考试死记硬背, 其他科学家: 我国的科学教育是有很大的缺憾的, 造成这一缺憾的最大原因恐怕是我们鼓励人们的自由思 考、独立探索精神还很不够,忽视了理性精神,特别是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培养,忽视了 对受教育者哲学气质的熏陶。
2. 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而是让学生遵循常规,以免考试时丢分。
很少做实验或根本不做实验,使有关结论的得出缺乏事实依据。
有的在黑板上“讲实验” 学生“背实验”,来应付考试中的实验题。
4. 较少向学生全面介绍科学的社会影响,特别是较少注意引导学生把科学的应用与道德伦理等因素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5. 科学教育一直沿袭着重实用轻人文的传统,甚至出现了“只见物不见人”的极端倾向。
科学教育培养出创新更重要的在 然后来了 ”这样培养 降低了学生探索未 更糟糕的是,这种灌输削弱了学生们的自主创造性。
中学地理教育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是学生不知道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教 知识零敲碎打, 没有用地理学的观点和学说把有关知识串起来, 学生为 考完试全忘掉了。
来的学生,染上了明显的趋利性、工具性色彩。
李远哲:我们谈教改,不必从什么教育的大道理谈起;光是看「上学使得这么多人不快乐」这一件事,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理由,非要教改不可。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地理课程教学应遵循的主导理念促进学生发展,要注意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两者的融合促进学生发展,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要处理好存量知识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系促进学生发展,要处理好共同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科学与人文:学生发展的双翼科学求真,注重逻辑,给人以严谨,给人以科学判断的缜密精神。
人文求善,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给人以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让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
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用多种方式搜集信息,包括:阅读地图、各种图表、访谈、实地调查与观测、去图书馆查阅等等。
特别要注重信息的原始来源。
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把搜集的信息资料写成短文、制成表格、绘制图表和简单地图等等。
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和解释信息时,探索地理事物的模型和地理事物间的关系。
处理好存量知识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系知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统带全局的核心意义把存量知识作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发挥高效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思路的优势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发展是指个性品质的不断完善,包括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不良个性品质的矫正、克服。
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学校里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没有任何兴趣的人。
每个学生都应当从事一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一个进行心爱的劳动的“角落”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爱阅读的书籍。
总之,使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领域、在某一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充分显示其个性。
四、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地理教与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对地理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 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 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对地理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地理课程的学习,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是信息的量, 改变过分注重记忆、 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 学习方式。
具体要求:——改变“师讲生授”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 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改变单一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 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 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 位置。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传播、思辨、实践等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 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 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地理课程的教学, 应该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 知识传授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 尽量从实 际出发,提出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帮助学生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
具体建议:——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 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观念, 将注意力更多 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结论。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组织学生搜集、获取案例进行研讨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既要重视发挥现有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更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教育带来的潜在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