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针灸治疗腰痛探析
基于《黄帝内经》针刺理论探讨新九针疗法的优势与特色
![基于《黄帝内经》针刺理论探讨新九针疗法的优势与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4141966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c.png)
基于《黄帝内经》针刺理论探讨新九针疗法的优势与特色
冀来喜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摘要 古九针首见于《黄帝内经》,被历代医家推崇。后师怀堂先生对古九针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创立了“新九针疗法”。
“新九针”在针具、针法、治疗思路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所创新。锋勾针将锋针、勾针、毫针三者结合于一体,泻热放血、
面部的神经及血管的通行;血管方面,颈内动脉颈 治腰”论提供了有力的解剖依据。
段稍直,后 6 段迂曲,椎动脉亦走行迂曲,尤其在 2.3 “从腰治膝”论
九针之名,《内经》中早有记载,后世医者,虽 有继承,但渐流失。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 怀堂阅古籍,参新论,将中国古代九针与现代医 学、科学技术融合起来,创立了一套独特的针灸疗 法,即“新九针疗法”,九针才重归大众以及临床应用 上都与古九针有很大区别。“新九针疗法”实用,可 操作性强,易于推广。医者针对患者不同的病症, 选用最为合适的针具和针法,取各种针具针法之 所长,并加以合理的组合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15213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课题(国中医药办新函[2020]50 号) [作者简介]冀来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tyjilaixi@
157
2021 Vol.22 No.3
医史文献
灸的疗效。
1 新九针针具的创新
古有九针(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 针、毫针、长针、大针),文字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 经》。今有新九针(镵针、磁圆梅针、鍉针、锋勾针、 铍针、员利针、毫针、火针、梅花针),首创于师怀堂 先生。与古九针相比,新九针不仅针具有了改进, 且治疗范围扩大,其突出优势和创新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点。 1.1 锋勾针分层施治,松解粘连
《内经》论腰痛
![《内经》论腰痛](https://img.taocdn.com/s3/m/a48c7d680b1c59eef8c7b4a8.png)
足阳明之筋,上循胁属肾。足阳明之脉属带脉络督脉,故阳明经气阻滞,可致阳明腰痛,如《素问·刺腰痛》云:“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吴崑注曰:“如有见者,仲景所谓如见鬼状是也。善悲者,阳明热甚而神消亡也。”以腰痛,并伴有幻视、悲伤等神志异常症状为临床特点。
厥阴腰痛
足厥阴肝经之脉,肝主筋,肝之经气阻滞则筋急,故可致厥阴腰痛,如张弓弩弦般,筋脉失于柔顺,拘急而痛。如《素问·刺腰痛》言:“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以腰痛,腰部拘急不柔顺,如张弓弩弦为临床特点。
猜你喜欢
影响人生的八大心态
高中数学重点题型解法详细分析
【音画欣赏 等你等了那么久】三种版本...
阳宅用事口诀
影视剧中十大虐心虐恋的经典情侣
最新文章
太阴腰痛,方药治疗根据病机不同分别施治,因于湿热者可选用加味二妙散;因于寒湿者可选用甘姜苓术汤加减。
少阳腰痛
足少阳之脉,循颈下胸中,循胁里下行身之侧,少阳经气不利,枢机转运失司,故身不可俯仰转侧。如《素问·刺腰痛》云:“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俯仰,不可以顾。”吴崑注云:“循循,渐也,言渐次不可以俯仰也。”以腰痛,俯仰不利,身不能转侧为临床特点。
可见虽然腰痛病因有虚实、内外之别,但总与肾相关,一般多由于肾病而有外邪所客。
肾病为本
腰为肾之外府,为肾之精气所灌注之处。肾主骨生髓,故肾之精气充足与否,多影响腰部。腰部为人身之重要关节,故肾精亏虚,不能充养于腰部,多可见腰部活动不利而疼痛,转侧不能等症。《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太阳腰痛
足太阳膀胱经,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故外感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经脉阻滞不通则为腰痛,其病为实证。如《素问·刺腰痛》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亦如《灵枢·经脉》言:“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若足太阳经脉经气不足,不能温养腰部亦可致太阳腰痛之证,其病为虚证。如《素问·疟论》曰:“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以腰痛,项背沉重难伸,腿不易弯曲为临床特点。
运用《黄帝内经》理论治疗腰痛验案一则
![运用《黄帝内经》理论治疗腰痛验案一则](https://img.taocdn.com/s3/m/31e6817b1ed9ad51f01df2eb.png)
( 2) :9 8 -1 0 2 .
[ 2 ] 段 俊 国. 中医眼科 学 [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视 网膜静 脉 阻 塞是 较 为常 见 的 眼底 血管 病 ,主要 特 征 是视 网膜 血液瘀 滞 、视 网膜 出血 和水肿 … 。一 般分 为 中央静 脉 阻塞 和分 支静 脉 阻塞 两 种类 型 。笔 者 以养 阴利 水 、活血止血立法 ,用猪苓汤与四妙勇安汤加减 ,配合 球 内注射 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 中央静脉阻 塞1 例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 1 病 案举例 单 某 ,男 ,4 2 岁 ,2 0 1 5 年1 2 月1 1 日因右 眼突 然视 物 模 糊 两 周来 我 院就 诊 。入 院症 见 右 眼视 物模 糊 ,无 黑 影 遮 挡 ,纳 眠可 ,二 便调 。舌 紫暗 苔薄 白 ,脉 弦 数 。眼科 检 查 示 视力 右 眼0 . 2 、左 眼 1 . 0 ,眼压 右 眼 1 3 . 3 m mH g 、左 眼1 4 . 3 m m H g ,双 眼前 节 未 见 明 显 异 常 ,右 眼 底 示 视 盘 边 界 不 清 ,网膜 血 管走 形 迂 曲扩 张 ,网膜 可 见 大 片火焰 状 出血 ,黄 斑 区水 肿 , 中心 凹反 光 ( 一),左 眼 底 未见 明显异常。O C T 检查示视 网膜 高度水肿增厚 ,内核层和 外 丛 状 层均 可 见积 液 ,黄 斑 区囊样 水 肿 。黄 斑 区 中心 凹 厚度8 1 7 m 。中医诊断为络损暴盲 ( 右 ),辨证为阴虚 火 旺证 。西 医诊 断 为视 网膜 中央静 脉 阻塞 。治 以养 阴利 水 、活血止血为主 ,方用猪苓汤与四妙勇安汤加减 。药 用 当归 1 5 g ,生地 2 0 g ,泽 泻 1 2 g ,猪 苓 1 5 g ,三七 5 g ,桔 梗1 2 g ,牛膝1 5 g ,密蒙花1 2 g ,玄参2 0 g 。 日l 剂 ,分早晚 温服。于入院第3 天行右眼激光光凝术 ,激光光凝术后2 天复查O C T ,O C T 检查示视网膜高度水肿增厚 ,内核层 和外丛状层均可见积液 ,黄斑区囊样水肿。黄斑 区中心 凹厚度 1 0 6 4 m 。入 院7 天后 予右 眼玻 璃 体腔 内注 射 曲安 奈 德 ,术后 3 天复查 眼底 与O C T ,可见 眼底 出血 已基本 吸 收 ,黄斑区水肿明显减轻,黄斑中心 凹厚度为5 6 7 m。 继服中药治疗 1 0 天后 ,右 眼视物较前明显清晰,复查视 力 右眼0 . 8 、左 眼 1 . 0 ,O C T 检查示 黄 斑 区水肿 消失 ,黄斑 中心 凹厚度 为2 3 0 m。好 转 出 院 ,嘱畅情 志 ,节 饮食 , 定期 复诊 。 随访半 年无 复发 。 2 体 会 视 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 “ 血证”范畴。眼部外观无 异常,仅为视力减退 ,视物模糊或伴有眼前黑影飘动 , 出血 不 多 发展 缓 慢者 ,可归 属 于 “ 视 瞻 昏渺 ” 范畴 ,眼 底大 出血视力下降急骤者可归于 “ 暴盲”范畴。 《 证治 准绳 ・ 杂病 ・ 七 窍门 》日 “ 平 日素无 他疾 ,外不伤 轮 廓 ,内不损瞳神 ,倏然盲而不见也 。” 《 审视瑶 函》、 《目经大成 》等都 沿用 了本病名 。本病病机为脉道瘀 阻 ,血溢脉外 ,瘀滞眼内阻碍神光发越。故其治疗应注 意止 血勿 使 留瘀 ,消瘀避 免再 出血 。同时 因血 不利则 为水 ,视网膜静脉阻塞多伴有黄斑水肿 ,故应以养阴利 水 、活 血 止血 为 治疗 原则 。方 中三 七 活血 止 血 、止 血 不 留瘀 ,生地 、泽泻、猪苓 、玄参活血通脉 、滋阴利水 , 牛膝 引 血 下行 ,桔 梗 载药 上 行 以达 目窍 。诸 药合 用 ,有 活血 止血 、滋 阴利水 功效 。 西 医认 为 ,视 网膜静 脉 阻塞 继 发黄 斑 水肿 是 由于黄 斑部 毛 细血 管后 小 静 脉 回流 受 阻 ,致 毛细 血管 内压 力增 加 ,内皮受 损 导致渗 漏所 致 。曲安 奈德 是一 种人 工合
_黄帝内经_论治腰痛的针灸治疗规律探析
![_黄帝内经_论治腰痛的针灸治疗规律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86c8c85fbfc77da269b172.png)
周围神经病变进程演变与六经病转归息息相关 , 六经病 变证 , 往往表里相兼 、 寒 热 错 杂、 虚 实 夹 杂, 更能体现糖 尿病周围神经炎病 症 的 特 点 。 ② 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病 变 部位涉及广 , 范围大 、损 及 多 脏 腑 ,作 为 全 身 代 谢 性 疾 病 ,与 伤 寒 论 六 经 辨 证 体 系 结 合 有 良 好 的 适 应 性 。 为糖尿病 ③ 运用六经辨证体系灵活运用经方以及合方 , 周围神经炎的辨治提供了很大的运用空间 , 较其他辨证 6 中国民间疗法 2 0 1 4年1 0 月第 2 2 卷第 1 0期
理论探讨 中国民间疗法
, ,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 2 0 1 4 V o l . 2 2N o . 1 0 C 。 腰 痛 伴 见 内 热 喘 息, 喘, 刺足少阴 , 刺郄 中 出 血 ” 乃肾 中精气亏损 , 水不制火 , 纳气失司所致 , 宜取足少阴肾经 太溪 、 涌泉等穴壮水制火 , 并刺委中出血通络之痛 。 针法 特 色 以 刺 络 放 血 为 主 : 关 于 腰 痛 的 治 疗, 4. 《 黄帝内经 》 中 论 述 最 多 的 是 采 用 放 血 疗 法, 其次是缪 刺 。 放血疗法可谓是针刺治疗腰痛的特色疗法 , 其理论 “ 。 临床应 菀陈则除之 ” 依据即是 《 素问 · 针解 》 篇所谓 : 用时应注意取穴和放血量多少 , 一般腰痛属实证多用刺 络放血法 , 常取足太 阳 膀 胱 经 上 位 于 腘 窝 中 的 委 中 穴 , 其次是在腰痛部位取相关经脉穴位或阿是穴点刺放血 ; 出血量以血色由黑转 红 为 度 ; 并 注 意 放 血 量 不 宜 过 多, 素问 · 避免因放血过多而造成相应经脉的气血亏虚 。《 “ 腰痛引少腹控 刺腰痛 》 曰: 最宜用之 。 ) ( 收稿日期 2 0 1 0 1 4 4 0 - - , 不 可 以 仰 …… 左 取 右 , 。 这种左病右取 、 右取左 ” 右病左取即是缪刺 , 病在络者
黄帝内经:素问第41章 刺腰痛
![黄帝内经:素问第41章 刺腰痛](https://img.taocdn.com/s3/m/696b1527ddccda38376baf8a.png)
刺腰痛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翻译】腰足太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项脊尻背,好象担负着沉重的东西一样,治疗时应刺其合穴委中,即在委中穴处刺出其恶血。
若在春季不要刺出其血。
【原文】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翻译】足少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痛如用针刺于皮肤中,逐渐加重不能前后俯仰,并且不能左右回顾。
治疗时应刺足少阳经成骨的起点出血,成骨即膝外侧高骨突起处,若在夏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原文】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骨行)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翻译】腰阳明经脉发病而使人腰痛,颈项不能转动回顾,如果回顾则神乱目花犹如妄见怪异,并且容易悲伤,治疗时应刺足阳明经在胫骨前的足三里穴三次,并配合上、下巨虚穴刺出其血,秋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原文】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翻译】腰足少阴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到脊骨的内侧,治疗时应刺足少阴经在内踝上的复溜穴两次,若在春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如果出血太多,就会导致肾气损伤而不易恢复。
【原文】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翻译】腰厥阴经脉发病使人腰痛,腰部强急如新张的弓弩弦一样,治疗时应刺阻厥阴的经脉,其部位在腿肚和足根之间鱼腹之外的蠡沟穴处,摸之有结络累累然不平者,就用针刺之,如果病人多言语或沉默抑郁不爽,可以针刺三次。
【原文】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翻译】腰解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会牵引到肩部,眼睛视物不清,时常遗尿,治疗时应取解脉在膝后大筋分肉间(委中穴)外侧的委阳穴处,有血络横见,紫黑盛满,要刺出其血直到血色由紫变红才停止。
《黄帝内经》关于腰疼的论述及治疗
![《黄帝内经》关于腰疼的论述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c09a71e6c175f0e7cd13796.png)
《黄帝内经》中关于腰疼的论述及治疗现在人腰痛的发病率很好,很多人都有腰痛的情况,一般腰痛西医的治疗都认为是椎间盘的问题,都是先让你做个CT看看,如果椎间盘没有问题,西医也就没有什么治疗办法了,椎间盘有问题,那么西医就是手术,包括所谓的微创手术,效果可是强差人意。
那么中医的效果如何呢?如果你到中医院去,那么很多中医给你针灸、推拿、艾灸、膏药等,效果如何呢?应该说比西医能好些,但是也不是特别让人满意。
其实腰痛在《黄帝内经》中讲的很详细,如果按照经文来检查诊断治疗,效果是效如桴鼓,如汤泼血。
下面我们就看看《黄帝内经》是如何诊断和治疗的。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解释如下:足太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疼痛时牵引项脊尻背,好象担负着沉重的东西一样,治疗时应刺其合穴委中,即在委中穴处刺出其恶血。
若在春季不要刺出其血。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解释如下:足少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痛如用针刺于皮肤中,逐渐加重不能前后俯仰,并且不能左右回顾。
治疗时应刺足少阳经成骨的起点出血,成骨即膝外侧高骨突起处,若在夏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胫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解释如下:足阳明经脉发病而使人腰痛,颈项不能转动回顾,如果回顾则神乱目花,犹如妄见怪异,并且容易悲伤,治疗时应刺足阳明经在胫骨前的足三里穴三次,并配合上巨虚、下巨虚穴刺出其血,秋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解释如下:足少阴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到脊骨的内侧,治疗时应刺足少阴经在内踝上的复溜穴两次,若在春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如果出血太多,就会导致肾气损伤而不易恢复。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腿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内经》散脉腰痛取穴分析
![《内经》散脉腰痛取穴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72a1ac1711cc7930b7163c.png)
《内经》散脉腰痛取穴分析标签:散脉;腰痛;髌下脂肪垫;取穴;推拿;针灸《素问·刺腰痛篇》是诸腰痛针刺法的专题文献,其中散脉腰痛可以概括为膝-腰疼痛关联涉及感觉异常和内脏器官功能障碍征象。
基于推拿古代专著缺失,有感于不同理论指导下的选穴差异对临床疗效的重要影响,且针灸推拿均涉及取穴,为此,笔者现就散脉腰痛古代文献结合临床作一探讨。
1 散脉之惑中医推拿最大特色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惜早期《黄帝岐伯按摩》仅存书名而原著散佚,无法为后世推拿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甚为遗憾。
笔者姑且求诸《内经》。
《素问·刺腰痛篇》云:“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关于散脉的解释,杨上善认为,足厥阴、足少阳二经大络外廉有小筋,散脉是此二经别名。
《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云:“散脉,足太阴之别也,散行而上,故以名焉。
其脉循股内入腹中,与少阴少阳结于腰髁下骨空中。
故病则腰下如横木居其中,甚乃遗溲也。
”张介宾注曰:“此节云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似指阳明经为散脉,而王氏释为太阴,若乎有疑;但本篇独缺太阴刺法,而下有云上热刺足太阴者,若与此相照应,及考之地机穴,主治腰痛,故今从王氏之注。
”吴昆注曰:“散脉,阳明别络之散行者也。
阳明之脉至气街而合,故令遗溲。
”马蒔注云:“愚于此节散脉有疑,何王注便以为足太阴之地机?遍考他处又无散脉之说。
但按地机亦治腰痛不可俛仰,故从王冰注耳。
高明者正之。
”张隐庵注曰:“此论冲脉为病而令人腰痛也。
冲者,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至胸中而散,灌于皮肤,渗于脉外,故名散脉也。
冲脉为十二经脉之原,心主血脉,故痛而热,热甚生烦;其于腹者,出于气街,夹脐下两旁,各五分,至横骨一寸,经脉阻滞于其间,故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起于胞中,故甚则遗溲。
”2 散脉腰痛各家取穴分析散脉腰痛的治疗方法涉及取穴和刺法,因经脉认识差异而导致选穴不同。
《内经》论腰痛
![《内经》论腰痛](https://img.taocdn.com/s3/m/8396ed1aa2161479171128b4.png)
《内经》论腰痛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也可为某些病证的一个症状。
腰痛在《内经》中亦被称为腰背痛、腰脊痛、腰股痛、腰尻痛等。
其病变多与肾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有关。
腰又为人身俯仰转侧之枢纽 跌仆、闪挫等外伤损伤经脉亦可引发腰痛。
腰痛病性亦有虚实之分 如郑树珪《七松岩集·腰痛》所云 “然痛有虚实之分 所谓虚者 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 凡言虚证 皆两肾自病耳。
所谓实者 非肾家自实 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 为风寒湿之所侵 闪肭挫气之所得 腰内空腔之中 为湿痰瘀血凝滞 不通而为痛。
”说明腰痛不仅仅属于肾脏一脏之病。
腰痛的病因病机《内经》认为腰痛乃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腰部 阻滞经脉气血之运行所引起 或因房劳太过以致肾精亏虚、腰背失养所引起。
如王肯堂所云 “ 腰痛 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 皆标也 肾虚 其本也。
”可见虽然腰痛病因有虚实、内外之别 但总与肾相关 一般多由于肾病而有外邪所客肾病为本腰为肾之外府 为肾之精气所灌注之处。
肾主骨生髓 故肾之精气充足与否 多影响腰部。
腰部为人身之重要关节 故肾精亏虚 不能充养于腰部 多可见腰部活动不利而疼痛 转侧不能等症。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 “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
”外邪为标可致腰痛之外邪多为寒湿、瘀血等。
寒湿侵袭腰部 阻塞经络 气血不畅 加之寒性收引 湿性重着 故可致腰部双侧或单侧冷痛 难以转侧。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 “感于寒 则病人关节紧固 腰脽痛 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
”若由于闪挫持重损伤筋脉 血脉凝滞 则瘀血阻滞经脉血络而产生腰痛之证。
正如《素问·刺腰痛》云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 不可以俯仰 仰则恐仆 得之举重伤腰 衡络绝 恶血归之。
”腰痛的分类因腰为肾之外府 又因涉及诸多经脉 故腰痛《内经》主要以脏腑、经脉来分类。
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 “腰者肾之府。
”《灵枢·经脉》云 “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上)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上)](https://img.taocdn.com/s3/m/82cf896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5.png)
刺腰痛篇第四⼗⼀(上)吴德泰茶庄⽤1000天同修《黄帝内经》本期分享内容刺腰痛篇第四⼗⼀⾜太阳脉令⼈腰痛,引项脊尻 kāo 背如重状,刺其郄中。
太阳正经出⾎,春⽆见⾎。
少阳令⼈腰痛,如以针刺其⽪中,循循然不可以俛fǔ仰,不可以顾。
刺少阳成⾻之端出⾎,成⾻在膝外廉之⾻独起者,夏⽆见⾎。
阳明令⼈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
刺阳明于䯒héng前三痏wěi,上下和之出⾎,秋⽆见⾎。
⾜少阴令⼈腰痛,痛引脊内廉。
刺少阴于内踝上⼆痏,春⽆见⾎,出⾎太多,不可复也。
厥阴之脉令⼈腰痛,腰中如张⼸弩弦。
刺厥阴之脉,在腨shuàn踵zhǒng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
其病令⼈善⾔,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解脉令⼈腰痛,痛引肩,⽬䀮máng䀮然,时遗溲。
刺解脉,在膝筋⾁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变⽽⽌。
解脉令⼈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
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shǔ⽶,刺之⾎射以⿊,见⾚⾎⽽已。
同阴之脉令⼈腰痛,痛如⼩锤居其中,怫fú然肿。
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之端,为三痏。
阳维之脉令⼈腰痛,痛上怫然肿。
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shuàn下间,去地⼀尺所。
衡络之脉令⼈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归之。
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衡居,为⼆痏,出⾎。
会阴之脉令⼈腰痛,痛上漯tà漯然汗出,汗⼲令⼈欲饮,饮已欲⾛。
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横居,视其盛者出⾎。
飞阳之脉令⼈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
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刺腰痛篇第四⼗⼀⾜太阳脉令⼈腰痛,引项脊尻 kāo 背如重状,刺其郄中。
太阳正经出⾎,春⽆见⾎。
少阳令⼈腰痛,如以针刺其⽪中,循循然不可以俛fǔ仰,不可以顾。
刺少阳成⾻之端出⾎,成⾻在膝外廉之⾻独起者,夏⽆见⾎。
阳明令⼈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
刺阳明于䯒héng前三痏wěi,上下和之出⾎,秋⽆见⾎。
中医古籍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描述
![中医古籍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20aa0a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3.png)
中医古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描述文章标题:中医古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描述与治疗方法探究导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古代中医文献中也有对其描述与治疗方法的记载。
本文将从古籍中探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知,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分析古代医家对该病的治疗经验,以期为当代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提供借鉴。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古代医学经典中的描述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古代医学经典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独特的描述。
例如《内经》中提到的“腰脊屈伸而强痛”,《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少腹痛引腰”等症状,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相符合。
古代医家通过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患者的症状特征,为后人深入了解该病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2. 古代医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古代医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草药熏洗等。
其中,针灸疗法被认为可以舒经活络、理气止痛,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推拿和熏洗则可以帮助患者的气血畅通,促进病灶康复。
这些古代治疗方法虽然在现代医学中被边缘化,但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与总结。
3. 结合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在现代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认为是由于椎间盘退变、损伤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根受压而发生的腰腿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针对这一认知,现代医学提出了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等多种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对疾病认知上,现代医学深入挖掘了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精准的方法。
4. 个人观点与总结综合古代医家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描述,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知,我认为古代医家在没有先进医疗设备和药物的情况下,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反映了他们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深刻理解。
古籍中所蕴含的医疗智慧,对于当代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侠客行医行天下之黄帝内经刺腰痛篇 总论 (想要治好腰痛必读此文)
![侠客行医行天下之黄帝内经刺腰痛篇 总论 (想要治好腰痛必读此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274bdd4028915f804dc238.png)
侠客行医行天下之黄帝内经——刺腰痛篇总论(想要治好腰痛必读此文)侠客行医行天下之黄帝内经——刺腰痛篇总论最近很长时间都没有写文章科普正宗中医知识了,主要原因是我生气了,我是一个用民间中医程氏刺血疗法以及民间绝技挑羊毛疔来治疗常见疾病的民间医生,而不是一个专门研究中医的作家,更不是以写中医文章曲解黄帝内经文中意思忽悠大家花钱消费的江湖骗子,我写文章纯粹是因为看到网上中医乱象太严重,伪中医理论大行其道,真正的中医治病理论黄帝内经没人研究。
在网上出现的中医类文章曲解黄帝内经上面的理论忽悠人的各种中医类软文以及广告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希望大家擦亮眼睛认真辨别严防上当。
我写的中医黄帝内经科普文章和我用的治病方法虽然理论都属于黄帝内经里面的理论有联系,但是我写的文章内容和我用的民间中医治病方法联系不大好不好。
我运用以及对外传授的中医技术为民间中医程氏刺血疗法以及民间绝技挑羊毛疔疗法,而我写的文章都是以黄帝内经上面的理论内容为主一句话一句话进行详细剖析,怎么会被曲解为为自己宣传和打广告呢?难道没有发现每一篇文章对中医基础理论剖析的都非常有深度吗?我要是写文章为自己打广告宣传,我肯定写的全部都是中医刺血疗法和民间羊毛疔疗法用后的各种好呀!公开各种有效奇效高效病例呀!而我根本没有这么做,我脑子秀逗了吗?而去剖析让人难以理解的黄帝内经内容。
吃力不讨好?我写的文章跟我对外传授的民间治病技术有多少联系?联系很大吗?中医刺血疗法和民间绝技挑羊毛疔疗法和我写的文章有多少关系?竟然在文章下面评论诋毁我?也不知道这一群人脑子里是如何想的?是什么心态?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们这篇文章打算写什么呢?腰疼,对,就是常见病——腰疼。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素问脉要精微论上面是黄帝内经原文哦!我们这篇文章就深入剖析这句话看黄帝内经有很多时候就是短短的一句话看懂了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府:储藏文书和财位的地方,也指古代贵族或者官员住的大院子,按照现在人的说法就是非常豪华的房子的意思,惫是极度疲乏的意思。
腰痛-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十一篇刺腰痛论(41.1)
![腰痛-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十一篇刺腰痛论(41.1)](https://img.taocdn.com/s3/m/0940698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2.png)
腰痛-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十一篇刺腰痛论(41.1)编辑閏姥識慧 2022-01-15 07:19第四十一篇刺腰痛论第1节腰痛347页,我们讲刺腰痛论,这个腰痛,腰部的问题,足太阳脉大家都知道,从睛明一路下来,到背后到尾椎那边。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项引脊尻背如重状,下面这个字,尻,这个字我查过了,这个字念kao,看黄帝内经要去查那个辞海。
尻就是尾椎那个地方,背如重状,剌其郄中。
就是委中那个地方太阳正经,出血,春天的时候不见血。
那你只要记得,只要是太阳经,我们就找郄中,就是委中那个地方,这个是太阳证的腰痛。
春天不见血,就是因为春天是少阳,一阳初升,一个阳刚开始起升的时候,你一放血的话,阳,会伤到阳气,会让人家阳虚,所以以后,我们尽量春天的时候,不给人家放血的原因在这里面,因为是阳。
夏天阳很盛,这个就比春天好一点,那如果是少阳令人腰痛,我们针剌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症状是不可以回顾。
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的,这个是我们的膝的外骨,我们叫成骨之端出血,这个是阳陵泉的位置,在成骨外廉独起者。
夏无见血,实际上,这个地方夏天的时候,我们血比较旺,阳气也比较盛,你放点血是没有什么大碍的,它这里是因为以前我们的针比较粗,常常会放过头。
一般讲放血,并不是说扎得很深的地方放血,而是在阳陵泉的穴的周围,你有看到皮肤上一些血脉,把它放掉,几滴血而已。
所以即使是春天,夏天到无伤,没有那么严重,不是说放了很多。
那其实我们在临床上的时候,即使是冬天,我还是会放点血,为什么?因为病人,比如说病人腰痛,这个腰痛,如果是臀部是这样子,如果病人是痛到尾椎骨上面,女孩子穿高跟鞋最容易伤到那边,就是下楼梯不小心一坐,尾椎骨正好撞在水泥板上,很痛。
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下身这是委中穴,委中不对啊,膀胱经在旁边对不对,在委中下到承山的地方,承山这个地方,周围你可以看到有青筋的地方。
你发生在冬天怎么办,春天怎么办?我们照样放,因为痛得要死,你这个青筋上放血,在皮肤上刺破到青脉,血脉上刺破一点,用火罐一吸,痛就消掉很多了,这个倒不是那么强烈的说不行。
基于《黄帝内经》探讨腰痛的经络系统分层特点及针刺治疗方法
![基于《黄帝内经》探讨腰痛的经络系统分层特点及针刺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81432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a.png)
基于《黄帝内经》探讨腰痛的经络系统分层特点及针刺治疗方
法
郑为波;杨进锋;夏威夷;徐斌;徐远坤
【期刊名称】《中医正骨》
【年(卷),期】2022(34)3
【摘要】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刺是其常用疗法。
《黄帝内经》中有关腰痛的记载较为详备,尤其是书中有关不同经络腰痛特点的描述,对腰痛的针刺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对腰痛的经络系统分层特点进行了概述,并从经脉和络脉层面、经筋层面对腰痛的特点及其针刺治疗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
【总页数】3页(P56-57)
【作者】郑为波;杨进锋;夏威夷;徐斌;徐远坤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探讨针刺治疗五体痹
2.基于NEI网络系统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
3.基于谷氨酸能系统障碍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
4.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探讨血脂异常治疗药物组合特征的文献研究
5.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方法研究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特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帝内经》针灸治疗腰痛探析
![《黄帝内经》针灸治疗腰痛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1b705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4.png)
《黄帝内经》针灸治疗腰痛探析
高熙静;姚贵轩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该书对针灸学理论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笔者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腰痛的条文,探析该书对针灸治疗腰痛在经脉循行、辨证论治、针灸取穴及刺灸操作方面的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总页数】3页(P2045-2047)
【作者】高熙静;姚贵轩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中医医院济南 250012;山东菏泽市牡丹江区中心医院荷泽2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在骨科临床的应用——练习太极拳对劳损性腰痛的影响
2.运用《黄帝内经》理论治疗腰痛验案一则
3.《黄帝内经》论治腰痛的针灸治疗规律探析
4.葛氏腰痛方配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寒湿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5.试述《黄帝内经》对腰痛的认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奇经腰痛的临床表现与刺法——《素问·刺腰痛论》读书笔记(二)
![奇经腰痛的临床表现与刺法——《素问·刺腰痛论》读书笔记(二)](https://img.taocdn.com/s3/m/3b27ab5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1.png)
奇经腰痛的临床表现与刺法——《素问·刺腰痛论》读书笔记(二)《刺腰痛论》是收藏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四十一篇著作,全文九百余字,论述了不同归经出现腰痛的临床表现以及其治法,并针对各种伴随症状的治疗展开论述。
为了方便理解,我将全文的条文打散,重新排列,整理成几篇读书笔记。
我在第一篇文章《六经腰痛的临床表现及其刺法》分享了六经腰痛,这次我们分享奇经八脉出现腰痛的临床表现和针刺方法。
相比较于六经腰痛,奇经腰痛的解读难度就高了许多... ...——序言第一部分不同归经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1)六经腰痛的表现详见前文《六经腰痛的临床表现及其刺法》。
(2)奇经八脉的表现①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本条文论述的是阴维脉腰痛的表现。
《类经》:“飞阳,足太阳之络穴,别走少阴者”,而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这么记载:“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因而认为此条文是阴维腰痛的表现。
阴维腰痛,痛时伴情绪异常,例如郁怒状,悲伤状,惊恐状等。
据《奇经八脉考》,阴维脉“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循经所过交会的经络多有治疗情志病的作用,故阴维腰痛常伴情志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阳明腰痛也有情志异常的表现,但是二者临床表现不同。
阴维情志异常的症状多为阴性,如抑郁,悲伤和惊恐等;阳明情志异常是阳性的,如撞鬼状,情绪大起大落。
治疗阴维腰痛,取筑宾穴,各医家理解一样,没有异议。
筑宾属少阴肾经,位于太溪与阴谷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内下方,可治疗癫狂、呕吐、疝气、腿痛等疾病。
②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所。
此条文论述阳维腰痛的表现,临床见患者腰痛,痛处突然肿大。
刺处有两种解释,马莳、张景岳、高士宗三人认为应该是太阳经的承山穴,而张志聪认为是阳维郄穴——阳交。
每天学一点《黄帝内经》(素问?刺腰论痛篇第四十一)—第四十一期
![每天学一点《黄帝内经》(素问?刺腰论痛篇第四十一)—第四十一期](https://img.taocdn.com/s3/m/a106ba9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6.png)
每天学一点《黄帝内经》(素问▪刺腰论痛篇第四十一)—第四十一期素问刺腰论痛篇第四十一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足太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后背、臀部和颈项部也疼痛,好象担负着沉重的东西一样,屈伸不利。
治疗时应刺其合穴委中穴,即在委中穴处刺出其恶血。
若在春季不要刺出其血。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俛仰,不可以顾。
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出血。
足少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痛如用针刺于皮肤中,逐渐加重不能前后俯仰,并且不能左右回顾。
治疗时应刺足少阳经成骨的起点阳关穴,刺出血,成骨即膝外侧高骨突起处,若在夏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
刺阳明于_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阳明经脉发病而使人腰痛,颈项不能转动回顾,如果强行回头,则神乱目花出现幻觉,并且容易悲伤,治疗时应刺足阳明经在胫骨前的足三里穴三次,并配合上、下巨虚穴刺出其血,秋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
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
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足少阴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到脊骨的内侧,治疗时应刺足少阴经在内踝上的复溜穴两次,若在春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如果出血太多,就会导致肾气损伤而不易恢复。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
刺厥阴之脉,在_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
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厥阴经脉发病使人腰痛,腰部强急如拉紧的弓弩弦一样,治疗时应刺足厥阴的经脉,其部位在腿肚和足根之间鱼腹之外的蠡沟穴处,用手摸到有珠串样不平的地方时,就用针刺之,如果病人常沉默寡言或精神抑郁时,可以针刺三次。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疏疏然,时遗溲。
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解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会牵引到肩部,眼睛视物不清,时常遗尿,治疗时应取解脉在膝后大筋分肉间(委中穴)外侧的委阳穴处,有血络横见,紫黑盛满,要刺出其血直到血色由紫变红才停止。
刺腰痛篇
![刺腰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867543783e0912a2162ad3.png)
•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幾幾然,目(目巟)
• 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陰市、三里); • 上熱, 刺足太陰(地機);
(目巟)(一作沉沉)欲僵仆,刺足太
陽郄中出血(委中)
•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 • 上熱,刺足厥陰;
•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湧泉、大鐘); • 大便難,刺足少陰(湧泉); • 少腹滿,刺足厥陰(太衝); • 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束骨、京骨、 崑崙、申脈、僕參);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
•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 饮已欲走。 • 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跷上(承山上)郄下(委中下)五寸横居, 视其盛者出血 • 穴位:承筋 • 会阴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从腰中通过骶部的一条支脉。 • 张志聰註:「任脉起於至阴,与督脉交会,分而上行, 故名会阴。」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
• 腰痛,痛上怫然肿, • 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疑为:少阳)合腨 shuǎn下间,去地一尺所。 • 穴位:承山或飞扬(疑为:阳交,因阳交为 少阳与阳维交会穴,也在腨下间,与飞扬同 是去地一尺)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
• 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 恶血归之, • 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 穴位:委阳、殷门 • 衡络之脉有二:1.足太阳膀胱经在太腿后外侧的支脉;2. 带脉,带脉横络腰间。 • 张志聪注:衡,横也。带脉横络于腰间,故曰横络之脉。
足少阴令人腰痛
• 腰痛,痛引脊内廉, • 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 • 穴位:复溜 • 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
• 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 • 刺厥阴之脉,在腨shuàn踵zhǒng鱼腹之外, 循之累累然同,乃刺之 • 穴位:蠡沟 • 其病令人善(有书无此字)言默默然不慧,刺 之三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