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农用地质量分等上(韩)初稿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体系与参数、等别计算方法、外业调查表、提交成果格式要求
附录A(资料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体系与参数附表1-1陕西省耕地分等三级指标区划分结果备注:本表摘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附录B全国各县(市、区)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陕西省部分内容。
备注:本表摘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附录D全国各省作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中D.2.27陕西省作物生产潜力表D.56和表D.57o附录B(资料性)耕地质量等别计算方法(一)自然等指数计算1、自然质量分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评定单元各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mZWkXfgk⅛= ---------------100(1)式中:CLij——评定单元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i——评定单元编号:j——指定作物编号;k ___ 分等因素编号:fi j k——第i个如定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分值,取值为(。
〜100];Wk—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
2、评定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a)查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㈣耕地有灌溉条件时查找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无灌溉条件时查找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b)确定产量比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某区内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咎募(2)指代•作物单产式中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单产是指三级指标区内最大单产。
(c)计算评定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公式:R ij=a tj∙c Uj∙βj⑶式中:R ij——第i个评定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侬一第j种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C uj——第i个评定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βj—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d)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计算:f ERij(一年一熟、两熟、三熟时)1.[(∑Ri∕)∕2(两年三熟时)式中:R-第i个评定单元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 ii—第i个评定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农用地分等定级第三章
第三章农用地定级第一节农用地定级的方法与步骤3.1.1 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1)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农用地定级的两条思路:①从原因或本质入手,以土地质量为标准,从分析造成土地质量的原因入手,评价量化土地因素质量分值,评价土地级别;优点:客观、真实;缺点: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存在地区差异,评价因素和指标难以统一,不利于地区间比较。
②从结果或外在表现入手,对土地产出或土地收益进行修正,排除非土地因素的影响,根据修正后的土地产量或土地收益来反推土地级别。
优点:将土地级别与土地利用的结果紧密联系,有利于不同地区间土地级别的比较;缺点:非土地因素如投入强度、经营管理水平、科技水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地利用结果不稳定。
目前我国采用第一种思路开展定级工作,并形成了三种基本方法: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
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定级参评因素因子体系及其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优点:独立性强,不受有无分等结果影响;缺点:与区域为其他农用地定级结果可比性差。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结果进行修正评定农用地级别是分等结果的细化和深入;优点:充分利用分等结果,地域间土地级别可以比较;缺点:独立工作性较差。
样地法——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特征属性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定级单元特征属性分值,评价土地级别。
缺点:依赖土地分等结果,可比性差。
2)农用地定级的基本原则①合分析原则②导因素原则③土地收益差异原则④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3.1.2 农用地定级的主要步骤(1)定级工作准备(2)资料的调查收集与整理分析①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气候资料、水文资料、土壤资料、地形资料和农田基本建设情况资料;农田基本建设情况资料包括:灌溉条件、排水条件、田间道路、田块大小及平整度等。
②农用地利用条件资料包括:最近三年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土地利用条件样点基本情况资料和农业生产实测资料和农业技术试验资料。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收集农用地利用资料和经济资料,如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指定 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农业生产实测资料,农业技术 实验资料,样点土地利用条件等利用资料。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单位 面积纯收益、农村道路网分布、道路级别标准、距区域经济中心距离 等经济资料。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农用地分等应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结果可用于农用地分 等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提高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 (6)跟踪检验原则 在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应对每一步成果进行检验,并进行专家咨 询、论证,确保成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1.5 项目评估对象 农用地分等的工作对象是项目区范围内的农用地,主要是新增耕 地。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灌溉排水工程,农田防护与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暂不包 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 地。 2 总体技术路线 2.1 耕地质量等别评估办法 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农用地质量分 等定级规程》(GB/T28407-2012),本次耕地质量重估即土地开发项 目竣工后农用地分等采用因素法来进行。其技术方法如下: (1)根据项目区所在的分等因素指标区,选择影响农用地整体质量
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按标准耕作制度中所确定的基准作物 和指定作物的实际投入量计算,以单位面积投入量表示;物质投入包 括种子、化肥、农药、地膜、水电、农机具等,根据国家市场指导价 计算,农家肥按当地平均价格计算;活劳动投入包括各生产环节的劳 动力投入和必要的农田维护劳动力投入,按当地平均劳动力价格计 算。 (3)内业工作阶段
农用地分等规程
农用地分等规程现在,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农业发展需要合理分配和规划农用地。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中国政府特别编写了《农用地分等规程》,该规程旨在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
《农用地分等规程》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规定了农用地的分等原则;第二部分详细规定了农用地分等方法;第三部分规定了实施《农用地分等规程》的基本程序。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的分等原则是以农用地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基础,将不同的农用地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实现有效利用。
例如,按照土地利用潜力的不同,《农用地分等规程》将农用地分为四种等级,即:(1)一等农用地,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2)二等农用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一定的生态价值;(3)三等农用地,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生态价值;(4)四等农用地,没有明显的经济价值,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不仅在农用地分等方面,《农用地分等规程》还对实施它的基本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实施农用地分等的基本程序包括:(1)调查和评价农用地的质量,包括土地利用功能、土地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2)采用合理的分等方法,将农用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一等、二等、三等等;(3)制定农用地利用规划,定义不同等级农用地的可利用范围和限度;(4)制定合理的管理条例,促进和调节农用地的有效利用。
《农用地分等规程》是一部有益的规章制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也是农用地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
《农用地分等规程》不仅是规划农用地的有效手段,而且它也有助于推动农业发展。
目前,《农用地分等规程》已于很多地区正式实施,因此,中国农业发展将受益于此,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将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农用地分等规程》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规章制度,它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从而促进农业的繁荣发展。
耕地质量分等
江苏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农用地质量分等因素及其分级有效图层厚度(cm)有效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层和松散的母质层之和,共分为5个等级。
有效土层厚度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a)1级,有效土层厚度≥150cm;b)2级,有效土层厚度100cm~150cm;c)3级,有效土层厚度60cm~100cm;d)4级,有效土层厚度30cm~60cm;e)5级,有效土层厚度<30cm。
表层土壤质地表层土壤质地一般指耕层土壤的质地。
质地分为沙土、壤土、粘土和砾质土4个级别:a)1级,壤土;b)2级,粘土;c)3级,砂土;d)4级,砾质土,即按体积计,直径大于3mm~1mm的砾石等粗碎屑含量大于10%;坡面结构是指土壤坡面中不同质地的土层的排列次序,包括:a) 均质质地坡面构型:即指从土表到100cm深度土壤质地基本均一,或其他质地的土层的连续厚度<15cm,或这些土层的累加厚度<40cm;分为通体壤、通体砂、通体粘,以及通体砾4种类型;b) 夹层质地坡面结构:即指从土表20cm~30cm至60cm~70cm深度内,夹有厚度15cm~30cm的与上下层土壤质地明显不同的质地土层;续分为:砂/粘/砂、粘/砂/粘、壤/粘/壤、壤/砂/壤4种类型;c)体(垫)层质地剖面构型:即指从土表20cm~30㎝以下出现厚度>40cm的不同质地的土层;续分为:砂/粘/粘、粘/砂/砂、壤/粘/粘、壤/砂/砂4种类型。
盐渍化程度土壤盐渍化程度分为:无,轻度盐化,中度盐化,重度盐化4个区间,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a)1级,无盐化:土壤无盐化,作物没有因盐渍化引起的缺苗断垄现象,表层土壤含盐量<%(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2%(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b)2级,轻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2~3成,表层土壤含盐量%~%(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2%~%(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c) 3级,中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3~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4%~%(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d) 4级,重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12.07•【文号】国土资厅发[2012]60号•【施行日期】2012.12.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登记制度,满足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部研究制定了《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见附件),现予印发。
请根据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2012年12月7日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方案按照2011年部第97次专题会议精神,以及2012年研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会议和第20次部长办公会议的要求,为确保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更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等别状况,掌握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保持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
二、工作任务(一)定期全面评价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关于“土地等级每6年调整1次”的要求,依据最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采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的技术方法,每6~10年为周期,对所有现状耕地的质量等别进行全面调查评价,建立县级、省级、国家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立耕地数量质量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二)年度更新评价和监测评价更新评价:为实现耕地质量等别动态更新,保持成果现势性,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每年对耕地现状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突变性因素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按《规程》的技术方法,开展更新评价,并及时更新县级、省级、国家级耕地质量别数据库。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10月1日,由国土资源部起草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三个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这是继2003年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行业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农用地质量管理的又一次飞跃。
由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其背景是什么,将对今后的农用地管理起到怎样的深远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与估价新国标的主要起草人——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请他对国标进行解读。
数十年摸索,农用地质量管理终获国家统一标准在国家层面统一开展农用地质量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者数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
郧文聚介绍,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历史久远,早在北宋王安石时期,就使用了农用地“三等九级”的分等定级标准。
新中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我国土壤学界与地理学界引入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标准,对农用地的质量评价开展了探索性的研究。
1984年,原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进行了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主的试点工作,当时国务院在部署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时,也提出了土地评价的工作要求,但由于技术方法、经费、装备和队伍等问题未能实施。
1986年,原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和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研究制定了《县级土地评价技术规程(试行草案)》,以水、热、土等自然条件为评价因素,划分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的级别。
1989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选择了有代表性的7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
郧文聚介绍,1989年是思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一是找到了解决成果全国可比的方法;二是把应用目标从服务科学研究、农业生产,调整到土地管理上,突出在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在农用地分等定级试点的基础上,对《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编制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讨论稿)》。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及其基本思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及其基本思路3吴 群(南京农业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南京210095) 摘 要: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农用地质量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衡量农用地综合质量高低的三要素,即土地适宜性、土地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其次,运用土地肥力理论以及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农用地质量“等-级”体系建立的客观基础及其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农用地 质量 分等定级一、农用地质量内涵广义的农用地是指直接和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养殖水面等直接用地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设施用地、农用防护林用地、农村道路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副产品加工用地和农林福利设施用地等间接用地。
中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台湾林英彦先生所著《不动产估价》中认为,狭义的农用地系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在日本农用地则专指以耕作为目的的土地。
国土资源部最近出台的《土地分类》方案将农用地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五个二级类。
本文所论及的农用地主要指的是耕地。
所谓农用地质量系指农用地自然质量和经济质量的综合反映,衡量其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是农用地适宜性及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1953年凯洛洛(Dellogg, C.E)提出了“土地质量”一词,其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旱地农业土地评价指南》中写道:“土地质量是土地的一种属性,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以其对用于特殊利用的土地适宜性的影响起作用。
”马克伟先生在其主编的《土地大辞典》中认为:“土地质量是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
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的表示。
附录F农用地分等定级推荐因素因子、分级及权重
附录F(标准的附录)农用地分等定级推荐因素因子分级及权重F1 总则F1.1 本附录所确定的13个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指标是指对农用地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农用地质量构成因子。
F1.2 由于不同地区生态条件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各评价指标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作用也不同。
本附录在总结了各地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实践经验、征求专家意见和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地区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必选评价因素,进行量化分级处理,赋予了权重。
F1.3 各地在使用本附录时,需要建立模型对其进行验证。
必要时,适当补充参选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调整权重。
验证和调整结果上报到农用地分等定级任务下达部门,经批准后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任务书中予以明确。
F2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数据采集来源F2.1 基本要求F2.1.1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的调查以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
F2.1.2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的调查应尽可能利用已有资料数据,如乡级或县级土壤普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地形图、水利资料等。
无论是利用已有资料,还是野外实地调查,评价指标都要落实到分等单元上,并填表注记。
F2.1.3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的调查方法和规程参照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它资源调查的技术规程。
F2.1.4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调查内容应逐项记录在《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调查表》(见附件F1)上。
各县可参照附件F1中的表格,绘制适合本地情况的《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及其分级调查表》。
F2.2 农用地分等评价指标F2.2.1 有效土层厚度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土层厚度是山地丘陵区土壤的土种划分标准。
因此,可以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乡级或县级成果的土种类型图中获得土层厚度数据。
F2.2.2 表层土壤质地可以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的乡级或县级土壤图上获得表层土壤质地信息。
也可以野外实地调查。
F2.2.3 剖面构型剖面构型是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用来区分平原土壤的土种类型的依据。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10月1日,由国土资源部起草的《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农用地估价规程》三个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这是继2003年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行业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农用地质量管理的又一次飞跃。
由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其背景是什么,将对今后的农用地管理起到怎样的深远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与估价新国标的主要起草人——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请他对国标进行解读。
数十年摸索,农用地质量管理终获国家统一标准在国家层面统一开展农用地质量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者数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
郧文聚介绍,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历史久远,早在北宋王安石时期,就使用了农用地“三等九级”的分等定级标准。
新中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我国土壤学界与地理学界引入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标准,对农用地的质量评价开展了探索性的研究。
1984年,原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进行了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主的试点工作,当时国务院在部署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时,也提出了土地评价的工作要求,但由于技术方法、经费、装备和队伍等问题未能实施。
1986年,原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和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研究制定了《县级土地评价技术规程(试行草案)》,以水、热、土等自然条件为评价因素,划分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的级别。
1989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了《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选择了有代表性的7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
郧文聚介绍,1989年是思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一是找到了解决成果全国可比的方法;二是把应用目标从服务科学研究、农业生产,调整到土地管理上,突出在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在农用地分等定级试点的基础上,对《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编制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讨论稿)》。
1999年,国土资源部利用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机遇,将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纳入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
DB33T 895-2013 耕地质量评定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
DB33/T 895—2013 NY/T 1121.7 土壤检测 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 1121.16 土壤检测 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耕地 cultivated land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 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 和海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3.2 土壤肥力 soil fertility 由气候、生物、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成土年龄及耕作管理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能为植物生 长提供并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土壤与养分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综合表现。 3.3 耕地地力 cultivated land fertility 在当前耕作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 力。 3.4 耕地环境质量 cultivated land environment quality 土壤中有害物质对人或其他生物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程度。本标准所指耕地环境质量界定在土壤 重金属污染和灌溉水质量等方面。 3.5
耕地质量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耕地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和清洁生产的程度,本标准所指耕地质量界定在耕地地力和耕地环境质量两 方面。
3.6 土地整治 land exploiture 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
复利用,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 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活动。
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与土地质量评价
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与土地质量评价李赞卿(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摘要: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衡量农用地质量优劣的必要手段,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兴土地学科,也是目前土地管理部门亟待开展的一项工作。
所以,对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理论、方法和程序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农用地质量评价是土地管理工作由数量型管理向质量型管理方向转变的一项基础工作。
本文通过以农用地质量及其评价为标准,阐述农用地质量评价基础上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理和原则,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质量评价1.概述农用地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资产。
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属性和功能;作为一种资产,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我国现阶段的农用地质量评价工作主要包括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3个方面,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尺度反映农用地质量。
农用地“等、级”是从资源角度定量表述农用地质量和供求状况。
他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和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区别,具有相对独立性。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主要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来确定农用地的级别,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用地的质量。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一些国家在重视城市土地定级估价问题的同时,更为重视农业地分等定级估价。
但在我国,人们还未深刻认识到农用地估价的重要意义,农用地估价工作滞后。
例如,缺乏全国统一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体系,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实践工作滞后,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三者之间不衔接等。
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它对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土地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调整农业用地结构、鼓励土地用户用地养地相结合等提供土地质量和级别状况方面的科学依据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也为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都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在耕地保护工作方面的运用
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在耕地保护工作方面的运用作者:朱青霞刘诗冬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12期随着耕地保护意识的增强,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在耕地保护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该文通过平时工作经验,总结出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更好的为耕地保护工作服务。
农用地质量分等是指通过对影响农用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出土地等级。
自1998年《土地管理法》确定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来,我国就实行着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初期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重点主要停留在“数量相等”。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了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和实行按等级折算的要求。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耕地保护意识的提高,201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将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和耕地保护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明确了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1 濮阳市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概述2011年,河南省部署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依据濮阳市具体情况,对濮阳市五县一区农用地质量进行评定。
目前,在耕地保护工作中,主要运用国家利用等进行分析。
濮阳市农用地国家利用等共划分4个等别,由五等至八等从高到低排序,其中以六等、七等居多,占据了全濮阳市耕地总面积的88.79%(见表1)。
表1 濮阳市国家级农用地利用等别表等别等指数范围耕地面积面积(hm2)占总面积比例(%)五等地 2000-2200 3202.54 1.13六等地 1800-2000 84278.11 29.77七等地 1600-1800 167131.61 59.03八等地 1400-1600 28531.91 10.08合计 283144.17 100.002 濮阳市农用地质量评价工作流程划分评价单元。
依据项目规划图,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是计算新增耕地各等别指数的基本空间单位,评价单元是由线状地物和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评价单元内部土地质量(性质)相对均一,评价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
TDT10412013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附表
表B.1 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质量检验评定表编号:表B.2 混凝土及砂浆质量检验评定表编号:表B.3 工序质量检验评定表编号:编号:编号:编号:编号:表C.1 进场石骨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C.2 进场毛(块)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C.3 进场砂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C.4 进场水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C.5 进场钢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C.6 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C.7 砌筑砂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C.8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附录 D土石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D.1 土质田埂(坎)、堤、坝填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D.1(续)表D.2 田面平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D.2 (续)表D.3 (续)表D.4 洞井挖填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D.5 路基、非硬化路面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E.1 浆砌石砌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E.2 干砌石砌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E.3 砖砌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E.3 (续)表E.4 预制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E.4 (续)表F.1 钢筋加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F.2 模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F.3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G.1 塑料管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G.2预制混凝土管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G.3 小型金属管道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G.4 加工钢管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G.5 井管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G.6水泵机组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G.7 金属构件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H.2 土工膜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H.3 土工织物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H.4 沥青及辅料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H.5 植物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表I.1 工程质量缺陷备案表编号:。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的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等。
本规程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2.《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997年10月7日发布)。
第一篇总则3总则3.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与任务3.1.1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目的是:a)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统一、严格管理,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提供依据;b)为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和分布,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依据;c)为理顺土地价格体系、培育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征用补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工作提供依据;d)为实行农业税制改革,公平合理配赋征收农业税提供依据。
3.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任务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3.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对象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永久性林地、永久性牧草地和永久性水域。
3.3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体系农用地分等定级采用“等”和“级”两个层次的工作体系。
3.3.1农用地等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及其基本思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依据及其基本思路3吴 群(南京农业大学不动产研究所,南京210095) 摘 要: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农用地质量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衡量农用地综合质量高低的三要素,即土地适宜性、土地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其次,运用土地肥力理论以及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农用地质量“等-级”体系建立的客观基础及其划分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农用地 质量 分等定级一、农用地质量内涵广义的农用地是指直接和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养殖水面等直接用地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设施用地、农用防护林用地、农村道路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副产品加工用地和农林福利设施用地等间接用地。
中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台湾林英彦先生所著《不动产估价》中认为,狭义的农用地系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在日本农用地则专指以耕作为目的的土地。
国土资源部最近出台的《土地分类》方案将农用地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五个二级类。
本文所论及的农用地主要指的是耕地。
所谓农用地质量系指农用地自然质量和经济质量的综合反映,衡量其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是农用地适宜性及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1953年凯洛洛(Dellogg, C.E)提出了“土地质量”一词,其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旱地农业土地评价指南》中写道:“土地质量是土地的一种属性,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以其对用于特殊利用的土地适宜性的影响起作用。
”马克伟先生在其主编的《土地大辞典》中认为:“土地质量是土地各种属性综合影响效应的总和。
它是土地的综合属性,也是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不适宜,或适宜程度的表示。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附录A
土体 构型
障碍层 深度
有效土层 厚度
地下水 埋深
盐渍化 程度
土壤
PH值
分析单位:分析人:审核人:分析日期:
土壤 理化 分析
土壤层次 深度
分析号
PH
有机质
分析单位:分7
析人:审核人:分析日期:
表A2土地分等/定级单元资料整理表
县 乡 村
单元 序号
单元理论 标准粮总量 指数
土地利用 系数
土地经济 系数
作物名称B
作物名称C
作物名称D
作物名称E
光温生产潜力 指数(atj)
产量比系数
(3j)
表A5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指数计算表
单元号
光温生产潜力
单兀质量分
单元农用地自然 质量等级指数
作物1
作物2
作物1
作物2
表A6土地利用系数计算表
单元号
样点数
地点
样点号
1
2
3
4
样点指定作物 单产(Yj)
指定作物全国最 高单产
样点土地经 济系数(kci)
单元土地经济系数(kc):
表A9农用地等别指数计算表
单元号
单兀利用 等级指数
单兀土地 经济系数
单元等别指数
等别划分
表A10土地等(级)别面积统计表
县 乡 村
行政区 权属单位
图幅号 图斑号
土地等(级)别
合计
(公顷)
I
n
出
合计(公顷)
表A11各样点投入-产出调查表
县 乡 村
单兀序号
样点号
产量一成本指数
投入
(兀/公顷)
项目
种子
TDT10412013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规程完整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工作的原则、内容、方法、标准和成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等项目的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其他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可参照执行对土地整治项目中房屋、输配电、石方爆破等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执行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力等行业的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50203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19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L.17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JTG F80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TD/T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文件3.1 工程质量工程满足国家和土地整治行业相关标准、规划设计及合同约定要求的程度.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性总和3.2 质量检验通过检查、量测、试验等方法,对工程质量特性进行的符合性评价3.3 质量评定将质量检验结果与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合同约定质量标准所进行的比较确认活动.3.4 单项工程由若干个单位工程组成,能够独立发挥某一类土地整治功能要求的工程项目3.5 单位工程具有相同的设计功能特点,可以组合发挥作用的工程项目3.6 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主要组成部位,可单独发挥作用,且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项目3.7 单元工程分部工程中由多个施工工序共同完成的单体结构综合体,构成工程质量评定基本单位的工程项目3.8关键部位单元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安全或功能,或效益有显著影响的基础检测部位3.9 隐蔽工程工程完工后被覆盖的工程项目3.10 中间产品工程施工中使用和生产的成品及半成品3.11 见证取样在监理机构或项目承担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对项目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现场取样检测及工序活动效果的检查、实施见证3.12 工序质量通过施工过程控制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内在质量3.13 外观质量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表质量3.14 质量事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管理、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影响使用寿命和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和危害的事件3.15 质量缺陷对工程质量有影响,但小于一般质量事故的质量问题3.16 主控项目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项目.3.17 一般项目在工程检验与评定中,除主控项目外的其他项目.3.18 平整单元在土地平整工程施工中,设计确定的某一高程范围内满足田块内部土方挖填平衡和灌溉、排水要求的地块单元4 总则4.1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包括:工程项目划分、工程质量检验和工程质量评定.4.2 工程开工前应首先开展工程项目划分工作,工程项目划分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开展.并针对不同的工程和工序制定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4.3 工程质量检验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当施工单位独立开展工程质量检验时,应配备专门的设备和人员,其承担任务应与自身的能力相适应.4.4 工程质量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优良"三级,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合格等级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或验收4.5 项目承担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按划定的工程项目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5 工程项目划分5.1 工程项目划分应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组织和合同要求进行,划分结果应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管理5.2 工程项目划分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开展.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划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详见附录A5.3 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调整工程项目划分结果时,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监理,施工等单位对项目划分进行调整和变更,并将调整结果及时归档.6 工程质量检验6.1 一般规定6.1.1 施工单位应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工程质量检验.严格落实操作者自检、班组互检、专职质量监督人员核验的质量检验制度6.1.2 施工单位应按照规划设计、相关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中间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应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严禁使用6.1.3 对涉及机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在项目承担单位或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由具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6.1.4对已建工程质量有重大分歧时,应由项目承担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检测数量根据需要确定,费用由责任方承担6.1.5 工程质量检验应逐级开展,检验完成后应如实填写"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见附录B6.1.6 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施工准备检查‘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检验,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质量检查、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质量事故检查和质量缺陷备案等6.2 施工准备检查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开展施工准备检查,经监理单位确认合格并履行开工手续后,才能进行工程施工.施工准备检查的主要内容有:a〔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b〔进场施工设备的数量、规格和性能是否符合施工合同要求c〔进场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规格与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合同要求,原材料的储存量是否满足开工后的需求;d〔测量基准点和主要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是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e〔施工管理人员是否到位,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过监理机构确认f〔施工图及技术交底工作情况g〔其他施工准备工作6.3 原材料及中介产品质量检验6.3.1 应检验的建筑材料和中间产品主要包括石料、砂料、水泥、钢筋、混凝土、砂浆、预制混凝土构件等6.3.2 主要原材料与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项目、标准和方法见附录C,一个合同段的总材料用量小于附录C规定的检查数量时,可委托由检验资格的厂家出具检验报告,未列示部分可参考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或施工技术标准;6.3.3 施工单位应及时将原材料、构配件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验结果送监理单位复核6.4 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质量检验6.4.1 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按有关采购合同条款进行交货检验和验收6.4.2 设备安装前,施工单位应检查产品是否有出厂合格证、设备安装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对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变形、受潮、损坏等问题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在征求监理和设计方后提出处理意见6.4.3 严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6.4.4 施工单位应及时将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检验和验收结果送监理单位复核6.5 单元工程质量检验6.5.1 单元工程的质量检验应按照附录D-附录H的规定进行,未列示部分可参考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施工技术标准;6.5.2 工序检测项目按土方、砌体、混凝土、设备与安装等工程类别进行确定.6.5.3 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后,应填写"工序质量检验评定表"和"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见附录B>,并报监理机构复核.6.5.4 监理机构抽检时发现不合格的检测项目和单元工程,应及时监督施工单位进行返工处理,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工程施工6.6 质量事故检查和质量缺陷备案6.6.1 一般质量问题应由施工单位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经项目承担单位,监理单位同意后实施.质量事故应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共同调查,分析施工原因,明确责任,研究提出处理方案,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施工单位实施6.6.2 发生质量事故后需进行设计变更的,应由原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需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应由项目批复单位对设计变更方案进行审定.6.6.3 施工过程中,单元工程个别部位或局部达不到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未能及时进行处理的工程质量缺陷问题,应以工程质量缺陷备案形式记录备案<见附录I>6.6.4 质量缺陷备案表应由监理机构组织填写,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各参建单位代表在质量缺陷备案表上签字,有不同意见的应明确记载.6.6.5 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后,应按施工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的原则调查施工原因,查明事故责任,研究处理措施.6.7 数据处理6.7.1 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应符合以下规定:a〔检查取样应具代表性,应符合相关取样规则和要求b〔检查方法及仪器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c〔检测数据过程操作应遵循相应的操作步骤及规范6.7.2 检测数据严禁修改和舍弃,检测数据应及时归档,对可疑数据,应及时检查分析原因.由监理单位作出结论.7 工程质量评定7.1 一般规定7.1.1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主要依据有:a〔国家级相关行业工程施工技术标准b〔经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设计变更c〔厂家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d〔工程承发包合同中采用的技术标准e〔工程施工期及试运行期的试验和观测分析成果f〔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验证明或出厂合格证7.1.2 工程质量评定主体工序质量和单元工程质量应由施工单位质检部门组织自评,监理单位抽检并核定,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应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监理单位全面复核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应在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评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复核和评定.7.2 合格标准7.2.1 单元工程及工序工程质量合格标准单元工程及工序质量达到以下标准视为合格:a〔主控项目全部合格b〔一般项目中允许偏差的项目50%以上达到合格标准处理后的不合格单元工程及工序质量评定执行以下规定:a〔全部返工重做的,重新评定质量等级;b〔经加固补强并经设计和监理单位鉴定达到设计要求的,评定为合格7.2.2 分部工程质量合格标准分部工程质量达到以下的标准视为合格a〔所含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b〔质量事故及质量缺陷已按要求处理,经检验合格c〔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质量合格7.2.3 单位工程质量合格标准单位工程质量达到以下标准视为合格a〔所含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b〔工程施工期间及试运行期间,各分部工程运行满足设计和合同约定的要求7.2.4 单项工程及质量合格标准单项工程质量达到以下标准视为合格a〔所含单位工程质量全部合格b〔工程施工期间及试运行期间,各单位工程运行满足设计和合同约定的要求7.3 优良标准7.3.1 单元工程质量优良标准单元工程质量达到以下标准视为优良a〔主控项目全部合格b〔一般项目中允许偏差的项目70%以上达到合格标准c〔隐蔽工程以及关键部位质量全部合格全部返工重做的,经检验达到优良标准的,可评定为优良7.3.2 分部工程质量优良标准分部工程质量达到以下标准视为优良:a〔所含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70%以上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未发生过质量事故;b〔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质量合格c〔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齐全.7.3.3 单位工程施工质量优良标准单位工程质量达到以下标准视为优良:a〔所含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70%以上分部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主要分部工程质量全部为优良,未发生过质量事故;b〔单位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齐全c〔工程施工期间及试运行期间,各分部工程运行满足设计和合格约定的要求;7.3.4 单项工程质量优良标准单项工程质量达到以下标准视为优良:a〔单位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70%以上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主要单位工程质量全部为优良;b〔工程施工期间及试运行期间,各单位工程运行满足设计和合同约定的要求.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程项目划分表工程项目划分表见表A.1<规范性附录>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B.1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质量检验评定见表B.1B.1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质量检验评定见表编号:表B.2 混凝土及砂浆质量检验评定表B.3 工序质量检验评定见表B.3表B.3 工序质量检验评定表编号:表B.4 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编号:表B.5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编号:表B.6 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编号:表B.7 单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编号:<规范性附录>进场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检验评定表C.1 进场石骨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C.1C.2 进场毛<块>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C.2<规范性附录>土石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D.1 土质田埂<坎>、堤、坝填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D.1<规范性附录>砌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E.1 浆砌石砌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E.1.E.2 干砌石砌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E.2<规范性附录>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F.1 钢筋加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F.1F.4 混凝土构件装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F.4<规范性附录>设备与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G.1塑料管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G.1<规范性附录>其他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H.1农用管井洗井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见表H.1<规范性附录>工程质量缺陷备案表工程质量缺陷备案见表I.1表I.1工程质量缺陷备案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水 分、CO2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件 适宜情况下,理想作物群体在当地
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农作物的理论产量。
光、热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
高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03 术语和定义
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条件下,区域内农作物产量水平最高的若干农用 地质量分等单元。一般情况下,标准样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最好,它们在 本区域内所处位置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灌溉与排水等条件的综合 特征最优。
4. 7
成果
农用地质量分等的主要成果如下: d)数据库成果; e)标准样地成果; f)基础资料汇编。
a)文字成果; b)图件成果; c)数据表格成果;
成果的编绘按第16章要求。
4. 8 相关技术应用
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图形处理。
05
准备工作与资料整理
任务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成果验收;
技术工作组织的具体内容如下:
4. 4
技术工作组织
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建立农用地质量分等标准参数体系,包括光温(气候)生
产潜力指数、标准耕作制度,并进行全国成果汇总;
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产量比、指定作物最大产量、指定作物最大“产量一 成本”指数,汇总省级成果等;在全国农用地质量分等技术指导机构的统一指导下, 与相邻省(区、市)就指标区划分、主导因素选择等事宜进行协调; 市、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基础数据、图件等资料的收集与外业补充调查、成果 检验、汇总等; 具体承担单位负责农用地质量分等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图件编绘、实地检验等。
4.2
原
则
04 总则
4.3.1 工作准备
工作准备的内容如下:
编写任务书、编制有关表格、准备图件;
收集现有资料并进行整理。
4. 3. 2 外业补充调查
现有资料不能满足分等工作要求,包 括资料不足、不实、不详、陈旧等, 进行外业补充调查。依据农用地分等 野外调查导则进行。
4.3 内容
4. 3. 3
计算分等单元各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 质量分;
计算农用地自然等指数并初步划分 农用地自然等别;
计算各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 经济系数并划分等值区;
计算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经 济等指数并初步划分农用地利用等 别、农用地经济等别。
4.3 内容
4. 3. 4 确认和整理成果
需要确认和整理成果的具体内容如下: 对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校订、确认; 编制图件、文字报告; 设立标准样地永久性标志; 成果归档。
农用地质量分等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等别序列为目的。在
实际操作上,农用地质量分等是在国家、省、县三个层次上开展。 县级分等成果要在本县域范围内可比;省级协调汇总成果要在本
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主要 省域范围内可比;国家级协调汇总成果要在全国范围内可比。 是指耕地。
4. 1 对象
农用地质量分等的工作对象是县级行 分层控制原则
内业处理
内业处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划分分等单元,编制分等单元图;
根据标准耕作制度,确定基准作物、指 定作物,查各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 潜力指数,确定产量比; 划分分等指标区或样地适用区,并确定 各指标区的分等因素或分等特征属性;
编制“指定作物一分等因素一自然 质量分”关系表或分等特征属性自 然质量分加(减)规则表;
标准耕作制度
standard farming system
光温生产潜力
solar and 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其他环境因 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光、热、 水气候资源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达到的 最高产量。即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一步
a)分等区域和范围;
b)工作程序及方法; c)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 d)组织领导;
e)工作人员、时间安排、经费预算;
f)预期成果。
5.2 表格准备
5.3 资料收集
5.3.1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坡型、地形部 位等; 水文: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等;
农用地质量分等以定量计算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结果可用于农用
地质量分等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提高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 的精度。。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 析相结合原则
跟踪检验原则
在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中,对每一步成果进行检验,并进行专家齐 询、论证,确保成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19231-2003, GB/T 21010-2007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03 术语和定义
农用地 agriculture land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 草地、农川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农用地质量等
agriculture land quality grade
5.3.2 农用地利用资料 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指定作物的 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农 业生产实测资料,农业技术实验资 料,样点土地利用条件等。
5.3.3 农用地经济资料
单位面积耕、播、收的机械投入费用,单位 面积的水、电、柴油等费用,单位面积的种
子、化肥、农药、地膜等费用,当地的劳动
力价格、农产品运输费用和农产品价格等。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 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质量等别。
农用地自然等 agriculture land physical quality grade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光温、气候资源条件和土地条件下,根 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质量等别。
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 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 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 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 地质量等别。
出的农用地质量等别。
农用地利用等 agriculture land utilization quality grade
03 术语和定义
基准作物
criterion crop
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 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
标准样地
standard farmland
农用地质量分等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和用于描述农用地质量 分等标准样地特征的因素体系的总和。
标准样地体系
standard farmland system
农用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合分析原则
农用地质量分等是以造成等别差异的各种相对稳定因素的综合 分析为基础。
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和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部土地质 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显著差异。
分等 单元
yield ratio
当地基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与各种指定作物单 位面积实际产量之比。
产量比
03 术语和定义
土地利用系数 land use coefficient
用来修正土地的自然质量,使达到接近土地的实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
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
03 术语和定义
standard farmland practical area
样地 适用区
采用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需要划分样地适用区,是指依 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他适用 区的最小单元。样地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特征与其适用区的其他 分等评价单元的特征应具有相似性。
grade unit
03 术语和定义
农用地经济等
agriculture land economic quality composite grade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 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 和平均土地利用条件下,根 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 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
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
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指定作物
a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因素指标区
factor index area
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 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他指标 区的最小单元。
际产出水平的系数,计算公式:
03 术语和定义
“产量一成本”指数
ratio of yield to cost
用来表达作物种植中资金投入的效率水平计算公式:
用来表达实际资金投入效率与当地最大投入效率的接近程度,计算公式:
土地经济系数
land economic coefficient
03 术语和定义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 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 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用的农作方式。
土壤:土壤类型、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
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盐碱状况、剖面构型、障碍 层特征、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保水供水状况、土壤中 砾石含量和地表岩石露头度等;
农田基本建设:灌溉条件(水源保证率、灌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