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数学调查实验报告(3篇)

数学调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数学调查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需求以及兴趣点,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需求以及兴趣点;2. 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校高一年级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2. 实验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数学学习困难、需求、兴趣点等方面;3. 实验步骤:(1)制定调查问卷;(2)发放问卷,收集数据;(3)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学学习困难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②解题技巧不足;③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④学习兴趣不高。

(2)针对以上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②开展解题技巧培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问题意识;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数学学习需求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需求主要包括:①提高数学成绩;②掌握解题技巧;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④拓展知识面。

(2)针对以上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达成;②注重解题技巧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③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④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数学学习兴趣点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点主要包括:①数学竞赛;②数学应用;③数学趣味知识;④数学史。

(2)针对以上兴趣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举办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应用教学;③引入数学趣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④介绍数学史,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活动实验报告

数学活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数学活动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为“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铁丝、剪刀、胶带、直尺、三角板、钩码、支架等。

(2)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实验过程(1)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结构,如桥梁、建筑等,感受三角形稳定性的重要性。

(2)制作三角形框架: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铁丝和剪刀制作一个三角形框架。

要求三角形框架的边长满足一定条件,如边长比例为1:1:√2。

(3)测试三角形稳定性:将三角形框架固定在支架上,逐渐增加钩码的重量,观察三角形框架的变形情况。

(4)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

3. 实验总结(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三角形稳定性的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小组制作的三角形框架在增加钩码重量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只有少数小组的框架发生了较大变形。

2. 实验分析(1)三角形稳定性原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当外力作用于三角形时,三个角能够均匀分担外力,使三角形保持稳定。

(2)影响三角形稳定性的因素:边长比例、材料强度、受力方式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基本原理,了解了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用Mathematica使行初等变换化简矩阵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用Mathematica使行初等变换化简矩阵
'
' ' ' b1 2a1 a2 , b2 ' a1' a2 ' , b3 a1 a2
'
'
'

b ∴ 1
2a1 a2 , b2 a1 a2 , b3 a1 a2
b3 能用 a1 , a2 表示。
∴ b1 , b2
再作矩阵 B = (b1 , b 2 , b 3 a 1 ,a 2 ) ,对 B 是施行行变换使 b3 , b 2 , b1 尽量简化,输 入命令: b=Transpose[{{3,9,12},{2,5,7},{0,3,3},{1,4,5},{1,1,2}}] b//MatrixForm RowReduce[b] //MatrixForm 计算结果为: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班级 试验 内容
****
学号
****
姓名 试
用 Mathematica 使行初等变换化简矩阵
自选试验
2011.6.7
试验问题: 设 有 两 组 向 量 a1 (1,4,5) , a2 (1,1,2) , 和 向 量 组 b1 (3,9,12) ,
b2 (2,5,7) , b3 (0,3,3) ,判定这两组向量是否等价.
试验目的: 通过行初等变换化简矩阵的功能间接求得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进而判断 这两组向量是否等价,从中了解 Mathematica 在高等代数中的应用。 问题分析(可含问题的背景、相关知识、数学建模与求解的方法等) : Mathematica 中,没有提供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功能,但是提供了用 行初等变换化简矩阵的功能:行简化矩阵: RowReduce[A] 我们可以用此功能来求向量的极大无关组,因为我们有结论:矩阵的行变换不 改变列的线性关系。 试验步骤(根据问题分析及试验目的所计划的试验步骤) :

数学实验报告数据拟合

数学实验报告数据拟合

实验报告一·实验指导书解读本次实验是通过两个变量的多组记录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寻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要紧有两种:一是线性关系(一次函数);二是非线性关系(非一次的其它一元函数)。

因此本实验做两件事:一是线性拟合(练习1);二是非线性拟合(练习2、3、4)。

练习2是用多项式函数拟合,练习3是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双曲函数、三角函数、分式有理多项式函数等初等函数拟合,练习4是用分段函数(非初等函数)拟合。

二、实验打算1.用线性函数拟合程序线性拟合曲线ft1可由如下mathematica程序求出:lianxi1biao= { {100,45} , {110,51} , { 120,54} , {130,61} , {140,66} , {150,70} , {160,74} , {170,78} , {180,85} , {190,89} }ft1=Fit[lianxi1biao,{1,x},x]gp = Plot [ ft1 , {x,100,190} , PlotStyle -> { RGBColor[1,0,0]} ]fp = ListPlot [ lianxi1biao,PlotStyle->{PointSize[],RGBColor[0,0,1]} ]Show[fp,gp]a= ;b= ;f[x_]=a*x+b;dareta=Sum[(lianxi1biao[[i,2]]-f[lianxi1biao[[i,1]]])^2,{i,1,10}]修改、补充程序:要说明拟合成效,要紧从形(大多数散点是不是在拟合曲线上或周围)与量(残差是不是小)!计算残差的程序:假设对两个变量的多组记录数据已有程序biao={{x1,y1},{x2,y2},…,{xn,yn}}而且通过Fit取得线性拟合函数y=ax+b咱们能够先概念函数(程序)f[x_]:=a*x+b再给出计算残差的程序dareta=Sum[(biao[[i ,2]]-f[biao[[i ,1]]])^2,{i ,1, n}]程序说明:biao[[i]]是提取表biao的第i行,即{xi,yi}biao[[i ,1]] 是提取表biao的第i行的第一个数, 即xibiao[[i ,2]] 是提取表biao的第i行的第一个数, 即yibiao[[i ,2]]-f[biao[[i ,1]]] 即yi-(a*xi+b)实验思路1、先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2、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中的九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3、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中的八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4、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中的七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5、对练习1的十组数据中的六组数据线性拟合,并从形与量看拟合成效。

数学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数学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学实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学实验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模拟、计算和验证等方法,对数学理论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的方法,已经成为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数学实验,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一: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通过编写程序,实现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迭代法等求解方法,并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 实验二:矩阵运算实现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转置等基本运算,以及求逆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高级运算。

3. 实验三:数值积分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定积分、变积分、高斯积分等数值积分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误差和适用范围。

4. 实验四: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实现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并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稳定性、精度和适用范围。

四、实验过程1. 确定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

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算法选择、数据准备等。

3. 编写实验程序,实现实验方案。

4. 运行实验程序,收集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6.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通过实验,验证了直接法和迭代法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的有效性。

直接法在求解大规模线性方程组时具有较好的性能,而迭代法在求解稀疏线性方程组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2. 实验二:矩阵运算实验结果表明,矩阵运算的程序实现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矩阵运算方法。

3. 实验三:数值积分通过实验,验证了各种数值积分方法的有效性。

高斯积分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在求解复杂函数时,需要调整积分区间和节点。

初二数学实验报告

初二数学实验报告

初二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初二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材料
- 笔和纸
- 直尺
- 计算器
实验步骤
1. 阅读给出的实际问题,理解问题背景和要求。

2. 分析问题,构建对应的方程式。

3. 解方程,求得问题的解。

4. 验证解的合理性,确保解符合实际意义。

5. 将解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回答问题。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解决了给出的实际问题,得到了相应
的解。

解的合理性经过验证,能够满足问题的要求。

实验结论
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
的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性,解一元一次方程
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通过实验,我更加明白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以上为完整版初二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中注意理解问题、
构建方程、解方程和验证解的合理性,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际
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验的结果有效地解决了给定的
实际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并获得了对数学实际应用性的更深入认识。

【精编范文】数学实验报告模板-范文模板 (8页)

【精编范文】数学实验报告模板-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数学实验报告模板篇一:数学实验报告样本数学实验报告实验序号: 3日期:201X年 12 月 14 日1234篇二:数学实验报告模板数学实验报告题目对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201X年12月15日对成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MATLAB基础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加强大学生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能力。

2. 通过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处理方法探究的兴趣。

二、实验问题问题背景:每门课程考试阅卷完毕,任课老师都要对班中考试成绩进行统计,于是出现下面两个问题1. 统计全班人数,平均分,不及格人数及90分以上人数2. 计算0-60,60-90,90-100的成绩分布情况,绘制饼状图,凸显不及格的人。

三、建立数学模型现将以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下数学问题:现给出一个数组[a1,a2,a3······an],通过循环语句计数求出n的值,并计算数组中数值大于等于90和小于60的元素个数,绘制不同数值段(0-60,60-90,90-100)的百分比的饼状图。

四、问题求解和程序设计流程1.关于成绩,选择将成绩做成数组的形式进行处理。

2.处理则运用for-end,if-else if-end,while-end等循环语句。

3.绘制饼状图则使用一般的数学运算及一些基本绘图代码(pie命令,explode命令)。

五、上机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1.设计程序如下:a=input ('请输入成绩组 a[n]='); [h,j]=size(a); zongrenshu=j; pingjunfen=0; gaofen=0;bujige=0; yiban=0; for i=1:1:j; fenshu=a(i); iffenshu>90;gaofen=gaofen+1;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lse if fenshu<60; bujige=bujige+1;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lse pingjunfen=pingjunfen+fenshu;endend endpingjunfen=pingjunfen/zongrenshu; yiban=zongrenshu-bujige-gaofen;x=[bujige,yiban,gaofen]; explode=[1,0,0]; pie(x,explode); zongrenshu pingjunfen bujige gaofen运行结果截图: 2.由于图片大小问题,请看下一页通过输入了一组成绩数据,得出了该数据的总人数、平均分、不及格人数及高分段人数,并绘制出了相应饼状图。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AHP方法的建模与求解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AHP方法的建模与求解
[V,D]=eig(a);
tbmax=max(D(:));
L=tbmax;
CI=(L-n)/(n-1);
end
CR=CI/0.58;
clear
forn=3
a=[1 1/5 1/3;5 1 3;3 1/3 1];
[V,D]=eig(a);
tbmax=max(D(:));
L=tbmax;
CI=(L-n)/(n-1);
1.6157 1.6245 1.6334 1.6410 1.6480 1.6542 1.6581 14 1.6710 1.6754 1.6779 1.6825 1.6836
(2)建立一个AHP模型,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AHP模型
模型解释
现有一学生考虑出国读研,目前可供选择的学校有:学校甲、学校乙,学校丙。
选择最佳的学校为的是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目的都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模型。
准侧:C1学费C2学校实力
C3地理位置
目标层合理选择国外大学
准则层学费学校实力地理位置
方案层学校甲学校乙学校丙
判断矩阵表:
Z C1 C2 C3
C1 1 1/9 1/4
C2 9 1 9
C3 4 1/91
最大特征值为:3.0385
Columns 1 through 8
0 0 0.5246 0.8676 1.0795 1.2227 1.3232 1.3927
Columns 9 through 16
1.4436 1.4853 1.5158 1.5401 1.5610 1.5775 1.5919 1.6067
Columns 17 through 24
fori=1:n
forj=i:n

数学实验报告 (1)

数学实验报告 (1)

数学实验报告四实验项目名称MATLAB基础所属课程名称数学实验实验日期2012-10-10姓名(学号)周星(2010190135)成绩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实验室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plot 绘制二维图形;2. 掌握分段函数绘制;3. 掌握绘制图形的辅助操作二、 实验环境(使用软件)MATLAB V6.5三、 实验内容1. 设23sin (0.5)cos 1x y x x =++,在0~2x π=区间取等间隔101个点,绘制函数的曲线。

2. 在02x π≤≤区间内,绘制曲线0.52sin(2)x y e x π-=。

3. 生成10000×1的正态随机数矩阵,绘制直方图,要求30×1个长条。

4. 绘制曲线2cos(3)sin x t t t y t t ππ=⎧-≤≤⎨=⎩5. 已知21y x =,2cos(2)y x =,312y y y =⨯,[10,10]x ∈-完成下列操作:(1) 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颜色和线型绘制三条曲线,并在右上角给加入曲线说明;6. 绘制分段函数曲线04246()568218x x f x x x x ≤<≤<⎪⎪=⎨-≤<⎪⎪≥⎪⎩ 要求:(1)设置坐标轴范围为:横坐标范围为[0,10],纵坐标范围为[0,2.5]; (2)给图形加上标题“分段函数曲线”; (3)给X,Y 轴分别添加说明“Variable X ”和”Variable Y ” (4)用鼠标在给分段曲线每段添加图形说明四、 实验解答1.解:x=linspace(0,2*pi,100);>> y=(0.5+3*sin(x)/(1+x.^2))*cos(x);>> plot(x,y,'o-')2.解:x=linspace(0,2*pi);>> y=2*exp(-0.5*x).*sin(2*pi*x); >> plot(x,y)>> hist(x,30);4.解:>> t=linspace(-pi,pi); >> x=t.*cos(3*t);>> y=t.*sin(t).^2;plot(x,y)>> y1=x.^2;>> y2=cos(2*x);>> y3=y1.*y2;>> plot(x,y1,'b-');>> hold on;>> plot(x,y2,'g:');>> plot(x,y3,'r-.');>> hold off;>> legend('x.^2','cos(2*x)','y1.*y2');x=linspace(-10,10);6.解:x=linspace(0,4);>> plot(x,sqrt(x));>> hold on;>> x=linspace(4,6);>> plot(x,2);>> x=linspace(6,8);>> plot(x,5-x/2);>> x=linspace(8,10);>> plot(x,1);>> hold off;>> xlabel('Variable X');>> ylabel('Variable Y ');>> title('分段函数曲线');>> axis([0,10,0,2.5]);>>gtext('y=sqrt(x)');gtext('y=2');gtext('y=5-x/2');gtext('y=1');。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用Mathematica软件解微分方程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用Mathematica软件解微分方程

例1
求解下列微分方程: 1)
y 2 (1 y) (2 y) 2
In[1]:= DSolve[(y[x]^2)(1-y'[x]) (2-y'[x])^2,y[x],x] Out[1]=
书中结果为: y x c 1/( x c) ,其中 c 为任意常数。 y z 2) z y In[1]:= DSolve[{y'[x] z[x],z'[x] -y[x]},{y[x],z[x]},x] Out[1]= {{y[x]C[1] Cos[x]+C[2] Sin[x],z[x]C[2] Cos[x]-C[1] Sin[x]}} 3)
中 1 2 3 为任意常数。 例 2 求常微分方程 y′= x2 + y2,满足初始条件 y(0)= 0 的数值解。 In[1]:= s1=NDSolve[{y'[x]==x^2+y[x]^2,y[0]==0},y,{x,-2,2}] Out[1]= {{yInterpolatingFunction[{{-2.,2.}},<>]}} In[2]:= y=y/.s1[[1]] Out[2]= InterpolatingFunction[{{-2.,2.}},<>] In[3]:= Plot[y[x],{x,-2,2},AspectRatioAutomatic,PlotRange{-1.5,1.5}]
例1 求解下列微分方程: 1) 2) 3)
y 2 (1 y) (2 y) 2
y z z y y 3 y 3 y y ( x 5)e x
例2 求常微分方程 y′= x2 + y2,满足初始条件 y(0)= 0 的数值解 例3 求函数 t 5 和 et sint 的拉氏变换 例 4 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

北科大Matlab_数学实验报告1~6次(全)

北科大Matlab_数学实验报告1~6次(全)

《数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Matlab 基础知识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4年 6月一、【实验目的】1.认识熟悉Matlab这一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基本操作。

2.掌握Matlab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

3.了解Matlab常用函数,运算符和表达式。

4.掌握Matlab工作方式和M文件的相关知识。

5.学会Matlab中矩阵和数组的运算。

二、【实验任务】P16 第4题编写函数文件,计算1!nkk =∑,并求出当k=20时表达式的值。

P27第2题矩阵A=123456789⎡⎤⎢⎥⎢⎥⎢⎥⎣⎦,B=468556322⎡⎤⎢⎥⎢⎥⎢⎥⎣⎦,计算A*B,A.*B,并比较两者的区别。

P27第3题已知矩阵A=5291⎡⎤⎢⎥⎣⎦,B=1292⎡⎤⎢⎥⎣⎦,做简单的关系运算A>B,A==B,A<B,并做逻辑运算(A==B)&(A<B),(A==B)&(A>B)。

P34 第1题用11114357π=-+-+……公式求π的近似值,直到某一项的绝对值小于-610为止。

三、【实验程序】P16 第4题function sum=jiecheng(n) sum=0;y=1;for k=1:nfor i=1:ky=y*i;endsum=sum+y;endsumP27第2题>>A=[1 2 3;4 5 6;7 8 9]>>B=[4 6 8;5 5 6;3 2 2]>>A*BP27第3题>> A=[5 2;9 1];B=[1 2;9 2];>>A>B>>A==B>>A<B>> (A==B)&(A<B)>> (A==B)&(A>B)P34 第1题t=1;pi=0;n=1;s=1;while abs(t)>=1e-6pi=pi+t;n=n+2;s=-s;t=s/n;endpi=4*pi;四、【实验结果】P16 第4题P27第2题两者的区别:A*B是按正规算法进行矩阵的计算, A.*B是对应元素相乘。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题目:根据数值积分计算方法计算山东省面积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机械工程17-1班2019年 4月15日一、问题背景与提出图1是从百度地图中截取的山东省地图,试根据前面数值积分计算方法,计算山东省面积。

图 1二、实验目的1、学会运用matlab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问题。

2、学会运用matlab建立数学模型。

3、学会运用一些常见的数值积分计算方法结算实际问题,并了解其实际意义,建立积分模型。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将积分区间 [a , b] n等分,每个区间宽度均为h = (b - a) / n , h称为积分步长。

记 a = x0 < x1 < … < x k… < x n = b , 在小区间上用小矩形面积近似小曲边梯形的面积,若分别取左端点和右端点的函数值为小矩形的高,则分别得到两个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近似公式:Ln = h , h =ℎℎ , h =ℎ如果将二者求平均值,则每个小区间上的小矩形变为小梯形,整个区间上的值变为:ℎℎ将山东省边界上的点反映在坐标化,运用梯形公式积分计算得山东省的面积。

四、实验内容(要点)1、将山东省的地图区域在matlab中画出。

2、在坐标系上运用积分方法将所求区域的面积求出。

3、通过比例尺将山东省的实际面积求出。

五、实验过程记录(含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1、在百度地图中标识出山东省的区域范围,标明对应的比例:图 22、取出所截取图片中山东的边界的坐标,即将边界坐标化:(1)运用imread函数和imshow函数导入山东省的区域图片。

代码:运行结果:图 3(2)运用ginput函数,将边界的坐标点取出,即坐标化,并将x,y坐标分别存于x.txt和y.txt文本文件中。

代码:图 4运行结果:图 5图 6(3)加载x.txt和y.txt文本文件,将边界画出。

代码:运行结果:图 73、将整个区域进行分段,画出分段后的图形图 8图 94、对不同段进行积分,求出山东省面积代码:图10运行结果:六、实验结果报告与实验总结实验结果:计算得山东省面积为18.624万平方公里。

最新哈工大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哈工大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哈工大数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数学问题的求解,加深对高等数学理论的理解,并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1. 问题一: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描述:给定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中 a, b, c为已知系数,求解该方程的根。

- 方法:应用求根公式,即 x = (-b ± √(b^2 - 4ac)) / (2a)。

- 结果:计算得到方程的两个解,并验证其正确性。

2. 问题二:线性规划问题- 描述:给定一组线性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求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 方法:使用单纯形法进行迭代求解。

- 结果:找到最优解,并给出对应的目标函数值。

3. 问题三:概率分布与统计推断- 描述:根据一组实验数据,估计总体分布的参数,并进行假设检验。

- 方法: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确定参数,再应用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

- 结果:得出参数估计值和假设检验的结果。

实验环境:- 软件:MATLAB、Mathematica、R语言等数学软件。

- 硬件:个人计算机,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

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收集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安装并熟悉相关数学软件。

2. 实验阶段:按照实验内容,逐步完成每个问题的求解。

3. 分析阶段: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其合理性。

4. 总结阶段: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学习到的知识。

实验结果:- 问题一的解验证了求根公式的有效性。

- 问题二的最优解展示了单纯形法在解决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应用。

- 问题三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结果为实际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巩固了数学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和计算工具的应用对于理解和应用数学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

做盒子数学实验报告

做盒子数学实验报告

做盒子数学实验报告引言做盒子数学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使用盒子代替数学符号和问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探索盒子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设计实验目标1. 掌握盒子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

实验材料1. 盒子(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盒子);2. 数字牌。

实验步骤1. 给每个学生发放盒子和数字牌;2. 教师出示一个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盒子模拟解决过程;3. 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盒子和数字牌,并进行操作;4.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记录下关键步骤和思考过程;5. 学生根据结果,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理;6.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享。

实验结果实验一:加法运算实验要求:用盒子模拟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步骤:1. 将两个盒子放在桌面上,分别标记为盒子A和盒子B;2. 从盒子A中抽取出一些数字牌,表示被加数;3. 从盒子B中抽取出一些数字牌,表示加数;4. 将两个盒子合并在一起,观察总数;5. 记录盒子A中的数字牌数量和盒子B中的数字牌数量;6. 计算两个盒子中数字牌的总和,与实际观察到的总数进行比较;7. 总结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

实验结果:通过盒子模拟实验,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加法运算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了加法运算的规律和特点,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二:减法运算实验要求:用盒子模拟进行两个数的减法运算。

实验步骤:1. 将一个盒子标记为盒子A,另一个盒子标记为盒子B,并分别放在桌面上;2. 从盒子A中抽取出一些数字牌,表示被减数;3. 从盒子B中抽取出一些数字牌,表示减数;4. 将盒子B中的数字牌从盒子A中去掉,观察剩余的数字牌数量;5. 记录盒子A中的数字牌数量和盒子B中的数字牌数量;6. 计算盒子A中数字牌的数量,与实际观察到的剩余数量进行比较;7. 总结减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

中专班《数学实验》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

中专班《数学实验》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

PART 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中专班《数学实验》选修课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和支持。
PART 5
实践应用与推广
《数学实验》选修课的实践应用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 实践内容:设计数学实验方案,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推广方式:通过校内外讲座、研讨会、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推广
实践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效果:实验教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效果 教师反馈: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社会认可度:社会对实验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
推广价值与前景
提高学生数学素 养:通过实践应 用,提高学生对 数学的理解和应 用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促进教学改革: 通过实践应用, 促进教师对教学 方法和教学内容 的改革和创新
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实践应用, 提高学生的就业 竞争力,为社会 培养更多实用型 人才
中专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中专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专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 中专教育面临的挑战,如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教育体制改革等 中专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等
《数学实验》选修课的意义
提高数学素养: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

数学实验报告的总结

数学实验报告的总结

数学实验报告的总结引言本次数学实验旨在验证金典的两数相加的方法是否真的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将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分析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步骤1. 构造实验样本:我们选择了一组随机数作为实验样本,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2. 执行两数相加操作:我们按照金典的两数相加方法进行运算。

3. 记录实验结果: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便后续对比和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数字1 数字2 预测结果实际结果- -1 2 3 34 7 11 119 5 14 143 8 11 116 2 8 8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完全一致,证明金典的两数相加方法确实是可行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样本数较小,但结果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使我们对该方法产生了足够的信心。

金典的两数相加方法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在不需要大量计算和复杂操作的情况下,快速得到准确的结果。

这使得它非常适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特别是在需要频繁进行相加操作的场景下。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金典的两数相加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证明了它的可靠性。

我们可以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计算中,以便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适用于较小的数字相加,当数字较大时可能会产生溢出的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相加方法,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金典. (2010). 数学计算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2. 张三, 李四. (2015). 实验报告撰写指南. 中国教育出版社.致谢在此,我要对实验中帮助过我的同学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本次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是不可能的。

谢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和支持!。

八年级数学实验报告-平面几何实验报告

八年级数学实验报告-平面几何实验报告

八年级数学实验报告-平面几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巩固和提升学生对平面几何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实验材料- 直尺- 量角器- 钢笔- 白纸- 色彩笔实验步骤步骤一:画直线1. 在白纸上选择一点作为起点,使用直尺和钢笔在该点处画一条直线。

2. 使用量角器测量直线与横线的夹角,并记录测量结果。

步骤二:画矩形1. 在直线上选择一点作为矩形的一个顶点,在该点处使用量角器测量直线与横线的夹角,并记录测量结果。

2. 使用直尺在该点处画一条垂直于直线的线段,作为矩形的一条边。

3. 使用直尺在直线上选择一个长度,与第一条线段的长度相等,画一条平行于第一条线段的线段,作为矩形的另一条边。

4. 使用直尺连接矩形的所有顶点,完成矩形的绘制。

步骤三:观察与总结1. 通过观察矩形的性质,记录矩形的特点和性质,例如:两对相等的边,相对的边平行,对角线相等等。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巩固了平面几何的概念,并研究了如何绘制和观察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矩形具有以下特点:- 两对相等的边- 相对的边平行- 对角线相等这些性质使得矩形成为一个重要的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数学问题中有广泛应用。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矩形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绘制矩形的方法。

实践中观察和总结图形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并提升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次实验还培养了我的测量和绘图能力,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将积极应用所学知识,不断探索平面几何的更多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2012 年 4 月 8 日)一、实验问题1.(指派问题)考虑指定n个人完成n项任务(每人单独承担一项任务),使所需的总完成时间(成本)尽可能短. 已知某指派问题的有关数据(每人完成各任务所需的时间)如下表所示,试建模并求解该指派问题。

2.(二次指派问题)某公司指派n个员工到n个城市工作(每个城市单独一人),希望使所花费的总费用尽可能少。

n个员工两两之间每个月通话的时间表示在下面的矩阵的上三角部分(因为通话的时间矩阵是对称的,没有必要写出下三角部分),n个城市两两之间通话费率表示在下面的矩阵的下三角部分(同样道理,因为通话的费率矩阵是对称的,没有必要写出上三角部分). 试求解该二次指派问题。

3、金星第四章课后习题第1或3题任选一题。

二、问题的分析(涉及的理论知识、数学建模与求解的方法等)1)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优化模型2)根据优化模型,利用LINGO 来求解模型。

三、计算过程、结论和结果分析1. 模型:ij 44114141: 1,2,3,4: 12341 i j a 0 i j x : i j model min 1 j=1,2,3,4.. 1 i=1,2,3,4ij ij iji j ij i ij j m n a x a s t a ====⎧=⎨⎩⎧=⎪⎪⎨⎪=⎪⎩∑∑∑∑工人任务,,,第个人完成第项任务第个人不完成第项任务第个工人完成第项任务所用的时间model :sets :m/1..4/;n/1..4/;link(m,n):a,x;endsetsmin =sum (link(i,j):x(i,j)*a(i,j));for (m(i):sum (n(j):a(i,j))=1);for (n(j):sum (m(i):a(i,j))=1);data :x=15 18 21 2419 23 22 1826 18 16 1919 21 23 17;enddataend结果: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Objective value: 70.00000Infeasibilities: 0.000000Total solver iterations: 7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A( 1, 1) 0.000000 0.000000A( 1, 2) 1.000000 0.000000A( 1, 3) 0.000000 5.000000A( 2, 1) 1.000000 0.000000A( 2, 2) 0.000000 1.000000A( 2, 3) 0.000000 2.000000A( 2, 4) 0.000000 0.000000A( 3, 1) 0.000000 11.00000A( 3, 2) 0.000000 0.000000A( 3, 3) 1.000000 0.000000A( 3, 4) 0.000000 5.000000A( 4, 1) 0.000000 1.000000A( 4, 2) 0.000000 0.000000A( 4, 3) 0.000000 4.000000A( 4, 4) 1.000000 0.000000X( 1, 1) 15.00000 0.000000X( 1, 2) 18.00000 0.000000X( 1, 3) 21.00000 0.000000X( 1, 4) 24.00000 0.000000X( 2, 1) 19.00000 0.000000X( 2, 2) 23.00000 0.000000X( 2, 3) 22.00000 0.000000X( 2, 4) 18.00000 0.000000X( 3, 1) 26.00000 0.000000X( 3, 2) 18.00000 0.000000X( 3, 3) 16.00000 0.000000X( 3, 4) 19.00000 0.000000X( 4, 1) 19.00000 0.000000X( 4, 2) 21.00000 0.000000X( 4, 3) 23.00000 0.000000X( 4, 4) 17.00000 0.000000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1 70.00000 -1.0000002 0.000000 -14.000003 0.000000 -18.000004 0.000000 -14.000005 0.000000 -17.000006 0.000000 -1.0000007 0.000000 -4.0000008 0.000000 -2.0000009 0.000000 0.000000第1个人完成第2项,第2人完成第1项,第3人完成第3项,第4人完成第4项。

最短时间为70.2.模型:ab ai bj mn ij : 12345ci : 12345d :i j c :a b 1 i a x =0 i a i j a b 1 j b x =0 j b 1 m n x =0 m n mod el min d *ij pe ⎧⎨⎩≠≠⎧⎨⎩⎧⎨⎩员工,,,,城市,,,,第人与第人的通话时间城市与城市的通话费率人去城人不去城(,)人去城人不去城人去城人不去城:5555ab ai bj i=1j=1i=1j=15151c *x *x 1 n=1,2,3,4,5s.t. 1 m=1,2,3,4,5mn m mn n x x ==⎧=⎪⎪⎨⎪=⎪⎩∑∑∑∑∑∑()model :sets :pe/1,2,3,4,5/;ci/1,2,3,4,5/;lin(pe,ci):x;lin1(pe,pe):d;lin2(ci,ci):c;endsets min =sum (lin1(i,j):d(i,j)*sum (lin2(a,b):c(a,b)*x(a,i)*x(b,j)));for (pe(m):sum (ci(n):x(m,n))=1);for (ci(n):sum (pe(m):x(m,n))=1);for (lin:bin (x));data :d=0 1 1 2 31 02 1 21 2 0 1 22 1 1 0 13 2 2 1 0;c=0 5 2 4 15 0 3 0 24 0 0 0 51 2 0 5 0;enddataend结果:Loc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Objective value: 50.00000Objective bound: 50.00000Infeasibilities: 0.000000Extended solver steps: 18Total solver iterations: 802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X( 1, 1) 0.000000 14.00000X( 1, 2) 0.000000 0.000000X( 1, 3) 1.000000 5.999996X( 1, 4) 0.000000 0.000000X( 1, 5) 0.000000 6.000000X( 2, 1) 0.000000 16.00000X( 2, 2) 0.000000 9.999992X( 2, 3) 0.000000 0.000000X( 2, 4) 1.000000 1.999992X( 2, 5) 0.000000 0.000000X( 3, 1) 0.000000 14.00000X( 3, 2) 0.000000 6.000000X( 3, 3) 0.000000 0.8523365E-08 X( 3, 4) 0.000000 0.000000X( 3, 5) 1.000000 0.000000X( 4, 1) 1.000000 7.999996X( 4, 2) 0.000000 0.000000X( 4, 3) 0.000000 5.999996X( 4, 4) 0.000000 6.000000X( 4, 5) 0.000000 14.00000X( 5, 1) 0.000000 0.000000X( 5, 2) 1.000000 1.999981X( 5, 3) 0.000000 0.000000X( 5, 4) 0.000000 9.999981X( 5, 5) 0.000000 15.99998D( 1, 1) 0.000000 0.000000D( 1, 2) 1.000000 0.000000D( 1, 3) 1.000000 0.000000D( 1, 4) 2.000000 0.000000D( 1, 5) 3.000000 0.000000D( 2, 1) 1.000000 0.000000D( 2, 2) 0.000000 0.000000D( 2, 3) 2.000000 0.000000D( 2, 4) 1.000000 0.000000D( 3, 1) 1.000000 0.000000 D( 3, 2) 2.000000 0.000000 D( 3, 3) 0.000000 0.000000 D( 3, 4) 1.000000 0.000000 D( 3, 5) 2.000000 0.000000 D( 4, 1) 2.000000 0.000000 D( 4, 2) 1.000000 0.000000 D( 4, 3) 1.000000 0.000000 D( 4, 4) 0.000000 0.000000 D( 4, 5) 1.000000 0.000000 D( 5, 1) 3.000000 0.000000 D( 5, 2) 2.000000 0.000000 D( 5, 3) 2.000000 0.000000 D( 5, 4) 1.000000 0.000000 D( 5, 5) 0.000000 0.000000 C( 1, 1) 0.000000 0.000000 C( 1, 2) 5.000000 0.000000 C( 1, 3) 2.000000 0.000000 C( 1, 4) 4.000000 0.000000 C( 1, 5) 1.000000 0.000000 C( 2, 1) 5.000000 0.000000 C( 2, 2) 0.000000 0.000000 C( 2, 3) 3.000000 0.000000 C( 2, 4) 0.000000 0.000000 C( 2, 5) 2.000000 0.000000 C( 3, 1) 2.000000 0.000000 C( 3, 2) 3.000000 0.000000 C( 3, 3) 0.000000 0.000000 C( 3, 4) 0.000000 0.000000 C( 3, 5) 0.000000 0.000000 C( 4, 1) 4.000000 0.000000 C( 4, 2) 0.000000 0.000000 C( 4, 3) 0.000000 0.000000 C( 4, 4) 0.000000 0.000000 C( 4, 5) 5.000000 0.000000 C( 5, 1) 1.000000 0.000000 C( 5, 2) 2.000000 0.000000 C( 5, 3) 0.000000 0.000000 C( 5, 4) 5.000000 0.000000 C( 5, 5) 0.000000 0.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1 50.00000 -1.0000002 0.000000 -10.000003 0.000000 -6.0000004 0.000000 8.0000006 0.000000 -0.8674480E-057 0.000000 -10.000008 0.000000 -16.000009 0.000000 -14.0000010 0.000000 -12.0000011 0.000000 -22.00000第一个人去第三个城市,第二个人去第四个城市,第三个人去第五个城市,第四个人去第一个城市,第五个人去第二个城市 ,最低费用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