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5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外交关系的突破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外交关系的突破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外交关系的突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

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这句话最能说明( )A.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力量壮大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解析:选 A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胜利。

毛泽东的话点明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国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本题选择A项。

2.“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

”这表明(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D.“从后门接纳中国的人”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解析:选 B 题干中“从前门进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合法程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后门接纳”是指保留台湾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即两个代表权方案,实际上是制造“两个中国”,故B项正确。

3.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C.“乒乓外交” D.中国重返联合国解析:选B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 )A.共同反对霸权主义B.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C.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D.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解析:选C 美国是推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态势是美国处于劣势,故B项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因素,但不符合“最主要”的题干要求;国与国的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应以国家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中美两国在对苏联问题上有着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共同利益”,C项正确;D项不是根本原因。

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3

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3

第二课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一、选择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标志着亚洲的觉醒。

据此回答1~2题。

1.尽管同属亚洲觉醒的范畴,但印度的民族解放斗争较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更具进步性,主要体现在()①领导阶级②主张或口号③斗争方式④斗争的主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题目实则是要求比较农民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不能用进步与否来判定,排除③。

答案:B2.(2010·改造)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亚洲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求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下列事件属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中国的义和团运动B.朝鲜的义兵运动C.印度1905~1908年反英斗争D.中国的辛亥革命答案:D3.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亚洲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求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下列事件与“争取民主”有关的是()①中国的义和团运动②朝鲜的义兵运动③印度1905~1908年反英斗争④中国的辛亥革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答案:D4.(2010·改编)《全球通史》中说:“印度兵变和义和团运动都是悲惨的流血事件……只图用武力赶走令人憎恶的欧洲人……显然是空想……但是,当诸土著民族开始采纳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以便运用这些东西来反对西方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文中“运用西方的东西反对西方”指的是()A.亚洲各国积极引进西方的武器B.运用暴力对抗暴力C.亚洲掀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运动D.利用西方人进攻西方人解析:从材料中的“当诸土著民族开始采纳西方的思想和技术”可判断C项符合题意。

A项只是利用西方的技术;B项与题干相反;D项也不符合“思想和技术”这一限制词。

答案:C5.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1.(2分)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2分)如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3.(2分)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4.(2分)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5.(2分)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6.(2分)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2011届高考历史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7

2011届高考历史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7

第三课时秦汉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1.某班同学在观察下图时,从图中汲取了以下四点历史信息,正确的应是()我国发行的纪念造纸术的银币A.汉代时期纸已成为最流行的书写材料B.至迟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C.汉代时期纸很珍贵只能用来绘制地图D.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出生在天水解析:西汉已经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是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到魏晋南北朝时,纸才代替了竹木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答案:B2.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

”提出这一说法的是()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解析:从材料可知,这本古代典籍所记载的是对月食现象的解释,是东汉张衡所作。

答案:A3.(2010·原创)以下图片反映了中国的一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根据中国的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A.汉高祖时期B.汉武帝时期C.隋文帝时期D.唐太宗时期答案:B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三教合归儒答案:C5.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①佛教②道教③墨家④儒教A.②③④B.①②C.①④D.①②④解析:三个成语典故分别出自佛教、道教和儒学(儒教),反映了三者相互融合,共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趋势。

答案:D6.(2010·模拟精选)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 专题一之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必修2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 专题一之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必修2

必修二专题一: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4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4题)元代农学家王祯撰著的《农书》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巨著。

该书体例完整,内容涉及元朝全国l1个省,力图对整个农业生产作系统全面的论述。

据此,王祯农书与《齐民要术》的不同之处有()A.是完整系统的农业科技著作B.包括农业生产各主要方面C.涉及南北方各地的农业生产D.有利于战乱后农业的恢复2.(2011年1月吉安市期末质检3题)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3.(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4题)《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4.(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28题)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5.(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5题)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6.(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2题)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7.(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2题)“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答案】D【解析】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行更有利于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和高考真题解析版汇编(历史)专题1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必修1)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和高考真题解析版汇编(历史)专题1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必修1)

必修一专题一: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4题)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一)27题)封建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下列史实与封建专制紧密相关的是①长城②大运河图6 ③票号④军机处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5题)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宗法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2011年4月安徽江南十校12题)右图是歙县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许国八角牌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牌坊雕刻精美,气势雄伟,可谓古牌坊中的瑰宝B.该牌坊的建立,有光宗耀祖之意C.许国以大学士兼任丞相,故有能力建此牌坊D.牌坊上“先学后臣”,用意在于鼓励家乡人读书5.(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1题)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6.(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2题)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部分答案及详细解析(高清)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部分答案及详细解析(高清)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4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C解析:解析1: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制度的影响。

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后来秦汉的统一产生重要影响。

A、D与当时的史实不符,而B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

解析2:本题以董仲舒言论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的社会制度的影响,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准确把握,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

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选C。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儒学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题解答关键在于理解题意,题干明确强调: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由此可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历史影响在于形成了儒家思想天下“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

C正确。

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5题)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2011届高考历史跟踪复习检测试题26

2011届高考历史跟踪复习检测试题26

第七单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第一课时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选择题1.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以救国,从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可以看出洋务派主张兴办民用工业。

答案:C2.中国近代的外商企业、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①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②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③都是以追逐利益为主要目的④都是使用机器的近代工业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③④答案:C3.(2010·改编)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A.政治集团利益之争B.治国方略之争C.新旧道德之争D.政治体制之争解析: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主要体现在用何种方式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是原封不动地维护清王朝统治,还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

二者争辩的核心是治国方略之争。

答案:B4.对下面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说法错误的是()A.这是洋务派的天真想法,而实际上洋务运动自强不强,求富不富B.通过学习这些“洋玩意”,中国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C.这幅漫画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D.在历史上,洋务运动最终失败,说明这些“洋玩意”对中国早期近代化没起到历史作用答案:D5.(2010·改编)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向西方购买军舰等武器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解析:材料中李鸿章认识到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因此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用来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主张,展开了一场洋务运动。

「精品」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

”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于()A.调运快捷B.连接中外C.资源开发D.经济交流解析:选A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A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故B、C、D三项错误。

2.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

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上海市民对电车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3.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

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行车命运的变迁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水平。

4.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

这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解析:选D材料说明不同的车辆有着不同的行驶规定,属于近代交通文明,故材料主旨意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所以答案选D项。

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22

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22

第三课时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一、选择题1.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双方( )A.以党外合作的形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以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作为合作的政治基础C.共同组建了革命政权和军队,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D.通过北伐战争,彻底地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大革命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发动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故此题答案为C项。

答案:C2.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的原因是( )①国民革命军歼灭了陈炯明的势力,统一了两广②国民政府建立了国民革命军③有省港工人和广东农民的支持④得到冯玉祥国民军的支持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的原因。

它的巩固发生在国民革命的兴起阶段,地点主要在南方,而冯玉祥国民军主要在北方,④不是本道题的正确选项。

答案:C3.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

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解析:从“采取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的措施来看,A、B、D三项符合题意。

但A、B两项都不是发生在1924年,只有D项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D4.(2010·改编)下列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无关的是( )A.五卅运动B.国民革命军建立C.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D.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答案:C5.(2010·模拟精选)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活动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反帝斗争的发展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C.提出节制资本主张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答案:A6.(2010·改编)“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

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2

2011届高考历史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2

第二部分第十二单元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第一课时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1.(2010·改编)“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国民党在抗战中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而共产党却逐渐赢得了民心。

”你认为下列与共产党赢得民心有关的是( )①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②参加重庆谈判③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④拒绝国民党对军队的整编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答案:A2.(湖南衡阳)右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1945年的作品,画中题词为“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

它反映了当时人民( )A.喜用炮弹作材料制作花瓶B.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C.铸剑为犁、重建家园的愿望D.预祝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答案:C3.下图是讽刺国民党在抗战后( )“大劫收”A.将日本人财产据为己有B.将伪军财产据为己有C.将日伪军掠夺中国人民的物资财富占为己有D.到处掠夺人民财产答案:C4.1946年政协会议上,中共认为政治民主化是军队国家化的前提,这里的“政治民主化”主要是指( )①结束蒋介石独裁统治②废止国民党专政③成立联合政府④承认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政治民主化是针对蒋介石独裁、国民党一党专政提出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组织联合政府,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

答案:D5.(2009·试题研究)“梗电诵悉。

甚感盛意。

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中期给蒋介石的一次复电内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①为此国共进行了北平和平谈判②此次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会见有利于达成和平建国的协议③此次会晤是建立在国共两党真诚合作的基础上的④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通过材料可推断出此次会晤是重庆谈判。

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5

高三历史上册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15

第十四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第一课时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一、选择题1.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千年前的宋代,开始出现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有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对我们将再度起飞具有重要作用④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A.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答案:D2.(2018·福建文综,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里的“解放”指的是()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D.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解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答案:A4. 下图中的现象说明()A.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日益关心C.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是出售,而是散发D.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大会解析:图中所表现的是人民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关心和支持,B、C、D三项和图没有关系。

答案:A5.下图是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高三(1)班黑板上题写的“多难兴邦”四个粉笔字。

回顾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列有关“灾难”使中国人民更加坚强、更加睿智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的“师夷长技以制夷”②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维新变法③日本全面侵华期间的国共合作抗日④文化大革命后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011届高考历史跟踪复习检测试题24

2011届高考历史跟踪复习检测试题24

第四课时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选择题1.(2010·改编)“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这副对联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因为()A.国际形势严峻B.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日趋严重C.思想文化领域出现反社会主义的思潮D.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答案:D2.(2010·原创)关于下图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人物认识到“造反”是错误的B.图中人物认为“造反”是正确的C.图中人物均属于反革命D.图中人物的行为应该肯定答案:B3.一本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史少方(人名)根正苗红,又是高干子弟,在学校又是班长,所以自然而然成了学校最大红卫兵组织的头头,在破四旧、立四新上,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上,他们冲锋在前,叱咤风云,不可一世。

”这段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改革开放初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D.1957年整风运动当中答案:C4.“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疯狂迫害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

刘少奇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尊严和人格,但不起任何作用。

材料反映的最准确信息是( )①经济文化发展停滞②民主法制遭到破坏③国家法律形同虚设④人权遭到严重践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能维护刘少奇的人身权利、尊严和人格,说明当时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遭到严重践踏。

答案:B5.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

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

”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文革”的错误和成就要一分为二地区别看待B.科技外交方面的成就与“文革”时的政治生活无关C.“文革”并没有冲击到科技外交领域D.这些成就是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答案:D6.(2009·正定模拟)江苏徐州、河南郑州是我国铁路交通的枢纽,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度严重堵塞,经过采取措施后实现了畅通无阻。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15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15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跟踪训练(十五)一、选择题1.以下列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 )[解析] 给出的四部著作中起到了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

[答案] C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历史条件是( )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B.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新派的缺陷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解析]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其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而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只是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答案] C3.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蔡元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的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内涵的理解把握,该主张是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时提出来的,因此B项最符合题干要求和当时北大的实际。

[答案] B4.胡适将《新潮》与文艺复兴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

其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 )A.倡导个性解放与独立自主观念B.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解析] 题目中比较了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到两者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个性,故选A。

文艺复兴不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B项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没有为中国近代奠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D项错误。

[答案] A5.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教,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己任,以攘夺为责任”。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11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课时跟踪训练11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跟踪训练(十一)一、选择题1.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近代力学体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纪……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

”“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是指( )A.提出了量子假说B.指出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错误C.指出了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他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者D.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A是普朗克的成就,B属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属于牛顿的贡献。

C是对伽利略科技成果及作用的正确表述。

[答案] C2.下列对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伽利略等人的研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牛顿个人的巨大努力D.同时代众多科学家的通力合作[解析] A项是当时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和条件;B项是该体系产生的基础;C项是该体系产生的主观条件;牛顿力学体系是牛顿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创新,故D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 D3.某班同学在制作《近代物理学的成就》手抄报时,画了下面一幅漫画。

他要表达的是( )A.伽利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在自然现象启发下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定律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D.任何科学规律及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偶然的因素[解析] 图片“星星、月亮”“树木”“人”,描述的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项正确。

4.“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B.量子论的提出C.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D.相对论的提出[解析] 20世纪初,普朗克的量子论把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推进到微观世界,故选B项。

[答案] B5.他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他以超乎寻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

”此人可能是( )A.哥白尼B.牛顿C.达尔文D.普朗克[解析] 牛顿力学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解释了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

2011高三历史大纲版课时跟踪检测: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2011高三历史大纲版课时跟踪检测:世界近现代

2011高三历史大纲版课时跟踪检测: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2011高三历史大纲版课时跟踪检测:世界近现代

第二课时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一、选择题1.“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段材料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答案:C2.(北京宣武区)古代欧洲人们一直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当成真理,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后,也一度被看作绝对权威的理论,相对论出现后,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决的难题。

这说明()A.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会否定更多的真理B.社会不断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也不断进步C.人类永远无法找到真理D.经典力学体系已经过时,为社会所抛弃答案:B3.(2009·上海宝山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29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

50年以后,当哥哥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你认为应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A.相对论B.量子理论C.万有引力定律D.质量不变答案:A4.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解析:“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的科学家是牛顿。

牛顿的力学体系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意义。

海王星的发现证明了这一点。

答案:B5.根据下面17世纪至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统计表,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①科技发展史上美国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②科学技术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③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④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第一课时伟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的宋代,开始出现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一百
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有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对我们将再度起飞具有重要作用
④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
答案:D
2.(2009·福建文综,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里的“解放”指的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D.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解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答案:A
4. 下图中的现象说明()
A.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日益关心
C.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是出售,而是散发
D.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大会
解析:图中所表现的是人民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关心和支持,B、C、D三项和图没有关系。

答案:A
5.下图是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高三(1)班黑板上题写的“多难兴邦”四个粉笔字。

回顾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列有关“灾难”使中国人民更加坚强、更加睿智的有( )
①鸦片战争后的“师夷长技以制夷”②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维新变法③日本全面侵
华期间的国共合作抗日④文化大革命后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①、②、③、④均是在“灾难”下不屈抗争、探索的表现。

答案:A
6.(2010·改编)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A.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B
7.下列各项表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走自己的路”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赎买政策②《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③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④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答案:D
8.(2010·改编)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 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 500万……和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D.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答案:B
9.(2010·模拟精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

其“弓”、“箭”、“弦”是指()
①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②长江中下游如“箭”③京九铁路如“弦”④京
广铁路如“弦”⑤小浪底工程如“箭”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④⑤D.①③⑤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的情景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正确理解“弓”、“箭”
和“弦”的形状以及所代表的意思,根据地图可判断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长江如“箭”,京九铁路似“弦”。

答案:A
10.下列新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建设成就,其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①②D.②①③
解析:宝成铁路建成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是在“文革”期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1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
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农民签下这份契约,说明( )
A.农民意识到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经济
B.农民要求加强党的领导
C.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民要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源于农民自己。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契约,按户承包集体耕地,实行包产到户,从而改变了以往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下集体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方式,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答案:D
12.(2010·模拟精选)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这30多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
请回答: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通过材料一说明这一改革的主要作用和成果。

(2)从小岗生产队3名队干部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精神?
(3)根据材料二,用史实说明中国实现了哪些方面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实现
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1)主要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成果:使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2)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

(3)史实: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南方谈话”
深化了改革开放;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关键因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
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实再认再现能力。

第(1)问要注意关键词“中国式革命道路”和“建设成就”来回答。

第(2)问可结合材料中“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以及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实际上考查了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可根据所学知识解答。

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

(3)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