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昌县教育科学“十二五”2012年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校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研究报告
荣昌县广顺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老话题,之所以老话重提:
(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阅读时代。
(二)基于学生这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
前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围,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是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经典教育理论。
1、现代课程观
现代课程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最基本的东西是语言积累,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
“最优化”归根结底即最好的结果、最少的时间。基于此,以阅读容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基础,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核心,最终使学生形成发散的创造的思维能力,以达到阅读的高效率要求。
3、科勒涅斯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将学生引于课外阅读的正途中,让学生在墨韵书香的浸润中,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这正是将语文学习的外延拓展成生活外延的重要途径。
4、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叶圣曾指出:教学为了用不着教。因此,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总量,是实现目标的桥梁,也是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标志。
5、阅读认知理论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阅读基础和需要出发,选择与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好读书。
6、儿童阅读心理
儿童阅读心理从言语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意思变成读者思想。而要完成或提升这个复杂的过渡,需要丰富的阅读来完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促进言语的发展。
三、国外关于阅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时代的变化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语文教学中课程的改革、教法的更新,都无一例外地滞后于时代的变化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自主性课外阅读,正是让我们的学生突破语文课堂的限制,走出象牙塔,认识缤纷世界和融入多彩时代的重要途径。
国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
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市教科所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要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语文教学真正踏准时代的节拍,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总结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之后,不无启发地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实际上,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强调多读多写多体会,此一“多”字意蕴深刻。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让学生进行“主体性的自由阅读”,追求较高的阅读效率,将课外阅读纳入正轨,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关于这种指导,国正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中形象地指出:“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我觉得,教师指导课外阅读,只要作三件事:一是帮助学生选择读物,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三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老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想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