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磷酸酶Km值的
AKP Km值测定
【实验操作】
1 2 3 4 5 6 7 管号 底物液 0.05 0.15 0.25 0.30 0.40 0.60 0.80
(0.04M) 碳酸缓 液(pH=10)
8 0.00
0.90 0.90 0.90 0.90 0.90 0.95 0.85 0.75 0.70 0.60
0.90 0.90 0.40 0.20
VMAX
1/2VMAX
1/Vmax
1/[s]
[S] Km
-1/Km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关系曲线
双倒数曲线
【实验讨论】
比较两个值的大小,分析实验误差产生 的原因 比较两种Km测定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0.90 1.00
蒸馏水
混匀后37℃水浴,预温5分钟左右
酶液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加入酶液后立即混匀(保持37℃水浴), 反应开始。
从加入酶液起计时至下一步 加入碱性 溶液停止反应,各管反应时间应准确一 致,为15分钟。
碱性溶液
1.0 1.0
1.0 1.0
1.0
1.0
Vmax•[S] + 1/ Vmax
本实验以碱性磷酸酶为例,用磷酸苯二钠为其 底物,生成酚和磷酸,酚在碱性溶液中与4一氨 基安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红色醌 的衍生物,根据红色的深浅可测出酶活力高低。 其反应式如下:
磷酸苯二钠+H2O AKP OH苯酚
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 K3Fe(CN)6 醌衍生物 (红色)
碱性磷酸酶Km值 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酶的Km值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测
绘制双倒数曲线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 影响
2、掌握米曼氏方程、Km值的意义及 双倒数作图求Km的方法。
一、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操作
(一)实验原理
(磷酸苯二钠法 )
O AKP
P ONa + H2O
O OH + HO P
管号
A510值
1
23
4567
8
空白 调零
【注意事项】
1、底物、血清取量务必准确。 2、 保温时间务必准确。 3、绘制双倒数曲线时,一定要过
原点
(二)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三)常规仪器的使用
2、数据结果计算
底物浓度(mmol/L) 3
4
5
6
8
12
16
0
1/[S]
1/v
(1/A510)
0.33 0.25 0.20 0.16 0.12 0.08 0.06
0.5mol/L NaOH(碱液)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4-氨基安替比林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铁氰化钾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混匀,室温放置10min左右,以8号管空白调零,于510nm比色,记录 各管的吸光度。
①直线形状 ;②计算Km值
二、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操作表、OD值纪录 (四)结果处理:作图
1、绘制矩形双曲线坐标图 2、绘制双倒数曲线坐标图、并求出Km值
ONa
碱性磷酸酶Km值的 ppt课件
碱性磷酸酶Km值的
4
Km值 ① 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的底物浓度。 ② 意义: a)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 b) Km可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c) 同一酶对于不同底物有不同的Km值。
9:17:30 9:18:00
保证每个试管的反应时间为15分钟
碱性磷酸酶Km值的
8
实验报告
• 1 绘制矩形双曲线图
• 2 绘制双倒数图,并通过双倒数图读出碱 性磷酸酶对磷酸本二钠的Km值
碱性磷酸酶Km值的
9
7
注意事项
• 1 底物和酶取样准确 • 2 保温时间准确
1
2
3
4
5
加入酶的时 间
加入碱性溶液 终止反应的 时间
9:00:00 9:00:30 9:01:00 9:15:00 9:15:30 9:16:00
9:01:30 9:16:30
9:02:00 9:17:00
6
7
9:02:30 9:03:00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碱性磷酸酶Km值的
1
影响 酶促反应的因素
底物浓度 酶浓度 pH 温度 激活剂 抑制剂
※ 研究一种因素的影响时,其余各因素均恒定。
碱性磷酸酶Km值的
2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
V
的情况下,底物浓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
矩形双曲线关系。 [S]
碱性磷酸酶Km值的
3
V ── = Vmax[S] Km + [S]
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的测定原理。
2、测定牡蛎碱性磷酸酶水解对硝基苯磷酸钠盐时的Km和Vm值u。
实验原理:1、米氏方程:V=Vm[S]/Km+[S]其中[S]为底物浓度;v为初速度;Vm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Vm/2=Vm[S]/Km+[S]Km=[S]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浓度单位。
米氏常数K是酶的一个基本特征常数。
2、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测定Km和Vm,可通过作图法求得。
最常用的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米氏方程转化为倒数形式,即:1/v=Km/Vm*1/[S]+1/Vm3、本实验测定碱性磷酸酶催化对硝基苯磷酸钠盐(pNPP)水解的Km和Vm反应式:产物对硝基苯酚pNP在405nm波长有吸收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产物pNP的含量测定并制作产物pNP的标准曲线根据催化反应产生的产物OD值从标准曲线求出产物浓度,换算成反应速度v。
实验试剂与器材:试剂:0.5μmol/mL pNP 溶液、10 mmol/L pNPP溶液、20 mmol/L MgCl2,溶液、0.1 mol/L 碳酸钠-碳酸氢钠 pH 10.1缓冲液、0.1 mol/L NaOH、碱性磷酸酶。
器材:恒温水浴锅、722分光光度计实验操作流程:1.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的制作取15支试管编号,0号一支,1-7号各二支,按下表操作:以对硝基苯酚的绝对量(μmol数)为横坐标,OD405nnm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求出PNP的摩尔消光系数(s)值。
2.反应速度测定15支试管,1-5做两组平行测定管,01-05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以01-05调零点,测定对应样品管ODq0s。
3.数据处理各管在722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405nm的OD值(OD405nm)。
从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上查出OD405nm。
相当于产物对硝基苯酚的μmol数。
碱性磷酸酶Km值的ppt课件
精选课件
1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1
2
3
4
5
加入酶的时 间
加入碱性溶液 终止反应的 时间
9:00:00 9:00:30 9:01:00 9:15:00 9:15:30 9:16:00
9:01:30 9:16:30
9:02:00 9:17:00
6
7
9:02:30 9:03:00
9:17:30 9:18:00
保证每个试管的反应时间为15分钟
精选课件
8
实验报告
• 1 绘制矩形双曲线图
• 2 绘制双倒数图,并通过双倒数图读出碱 性磷酸酶对磷酸本二钠的Km值
精选课件
9
注意事项
• 1 做如下表格
1234 5 6 7 Abs [S] 1/ABS 1/[S]
• 2 可电脑作图
• 3 若人工作图,在坐标轴上禁止出现分数(1/2,1/16)
• 4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测得Km值,因此实验报告最终 必须得出结论:Km值等于多少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精选课件
1
影响 酶促反应的因素
底物浓度 酶浓度 pH 温度 激活剂 抑制剂
※ 研究一种因素的影响时,其余各因素均恒定。
精选课件
2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
V
的情况下,底物浓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
矩形双曲线关系。 [S]
精选课件
3
V ── = Vmax[S] Km + [S]
精选课件
5
V Vmax Vmax/2
Km
❖ Km
Vmax = Vmax[S]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4-氨基安 替比林
铁氰化钾
1.0 1.0 2.0 2.0
1.0 1.0 1.0 1.0 1.0 1.0 2.0 2.0 2.0 2.0 2.0 2.0
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 以8号管
为空白,于5l0nm比色,记录各管的光密 度
精品课件
【实验结果】
1、原始数据
结果记录 1 2 3 4
5
OD
底物浓度 1 3 5 6 8 mmol/L
精品课件
Vmax•[S] V=
Km + [S]
其中Km为米氏常数, 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
碱性磷酸酶km值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碱性磷酸酶km值测定实验报告篇一: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14301050154杨恩原实验目的:1.观察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观察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3.掌握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Km值实验原理: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温度、ph及酶浓度恒定的条件下,底物浓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当底物浓度很低时,酶促反应的速度(v)随底物浓度[s]的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底物浓度继续增加时,反应速度的增加率就比较小,当底物浓度增加到某种程度时反应速度达到一个极限值(即最大速度Vmax)。
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这种关系可用米氏方程式来表示(michaelis-menten方程)即:式中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s]为底物浓度当v=Vmax/2时,则Km=[s],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测定Km是研究酶的一种重要方法。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的是直角双曲线,难以准确求得Km和Vmax。
若将米氏方程变形为双倒数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则此方程为直角方程,即:以1/V和1/[s]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
将各点连线,在横轴截距为-1/Km,据此可算出Km值。
本实验以碱性磷酸酶为例,测定不同浓度底物时的酶活性,再根据1/v和1/[s]的倒数作图,计算出其Km值。
二、抑制剂对酶促反映的影响凡能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完全丧失活性的物质,成为酶的抑制剂。
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大致上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类。
可逆性抑制又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等。
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使该酶的Km值增大,但对酶促反映的最大速度Vmax值无影响。
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不影响[s]与酶的结合,故其Km值不变,然而却能降低其最大速度Vmax。
本实验选取na2hpo4作为碱性磷酸酶的抑制物,确定其抑制作用属于哪种类型。
碱性磷酸酶km实验报告
碱性磷酸酶km实验报告目录1. 引言1.1 背景1.2 研究目的1.3 重要性2. 实验方法2.1 材料和仪器2.2 实验步骤3. 实验结果3.1 数据收集3.2 数据分析4. 讨论4.1 结果解释4.2 可能影响因素5. 结论6. 参考文献7. 致谢1. 引言1.1 背景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它在生物体内起着关键的调节和催化作用。
研究碱性磷酸酶的特性和功能对于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的KM值,探究其在底物浓度与酶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碱性磷酸酶的催化机制。
1.3 重要性了解碱性磷酸酶的KM值有助于预测酶与底物之间的键合情况,进而指导药物设计和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碱性磷酸酶标准品、底物显色底物液、缓冲液等。
实验所用仪器包括分光光度计、移液器等。
2.2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浓度的碱性磷酸酶标准品溶液。
2. 配制不同浓度的底物显色底物液。
3. 在反应孔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碱性磷酸酶标准品溶液和底物显色底物液,混匀反应。
4.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曲线。
3. 实验结果3.1 数据收集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吸光度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到碱性磷酸酶的KM 值。
3.2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底物浓度下酶的活性以及KM值等关键参数。
4. 讨论4.1 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碱性磷酸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合力大小,以及酶在不同底物浓度下的活性表现。
4.2 可能影响因素在讨论部分,还可以探讨实验结果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5.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碱性磷酸酶的KM值,并对其在底物浓度与酶速率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6. 参考文献列出本实验中所涉及的相关文献,供读者深入了解碱性磷酸酶的研究现状。
7. 致谢感谢所有参与本实验的同事和支持者,以及提供实验材料和设备的单位。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酶促反应动力学 碱性磷酸酶Km值测定
米氏常数Km:描述酶与 底物亲和力的常数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 系:底物浓度越高反应速 率越快
酶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酶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pH值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pH值影响酶的活性从而 影响反应速率
Km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Km值:酶促反应中酶的活性与底物浓度的比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计算方法:通过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曲线利用米氏方程计算得出 Km值的意义: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是酶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Km值的应用:在药物设计、酶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实验目的:测定碱性磷酸酶的Km值
• 实验原理: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测定酶的活性和底物浓度的关系
• 实验步骤: . 准备实验材料:酶、底物、缓冲液等 b. 设定反应条件: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 c. 测定酶活性:通 过酶促反应速率测定酶活性 d. 测定底物浓度:通过酶促反应速率测定底物浓度 e. 计算Km值:通过酶促反应速率和 底物浓度的关系计算Km值
配制反应溶液:按照实 验要求配制反应溶液包 括酶促反应试剂、碱性
磷酸酶、缓冲液等
加入底物:在反应容器 中加入底物并记录底物
浓度
加入酶促反应试剂:在 反应容器中加入酶促反 应试剂并记录酶促反应
试剂浓度
反应开始:在反应容器 中加入碱性磷酸酶并记
录碱性磷酸酶浓度
反应结束:反应进行一 段时间后记录反应时间、
06
实验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实验结果表明碱性 磷酸酶Km值与酶 促反应动力学密切 相关
实验数据表明碱性 磷酸酶Km值在不 同条件下的变化规 律
实验结果对于理解 酶促反应动力学具 有重要意义
5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全解
0.1 mol/L NaOH (mL) 各管加入2.0 mL
OD 405 nm
以对硝基苯酚的绝对量(mol数)为横坐标,OD405nm值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求出pNP的克分子消光系数()值。
(二)测定 15支试管,1-5做两组平行测定管,01-05作为空白对照。
酶液(mL )
测定管各加0.2 mL酶液
反应时间
37℃,精确反应10分钟
0.1 mol/L NaOH(mL)
各加2 mL
酶液(mL )
空白管各补加0.2 mL酶液
OD405
(三) 数据处理
各管在722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405nm的OD 值 (OD405nm) 。 从 对 硝 基 苯 酚 标 准 曲 线 上 查 出 OD405nm相当于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含量(mol数), 计 算 出 各 种 底 物 浓 度 下 的 初 速 度 vo ( 单 位 以 molL-1min-1表示),取倒数1/v填入表内。以 1/v对1/[S]作图,求出酶催化pNPP水解的米氏常
实验九 碱性磷酸酶米氏常 数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
(Vm)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测出碱性磷酸酶 在以对硝基苯酚磷酸为底物时的Km 和Vm值。
二、原理
酶促反应v-[S]曲线
v
[S]
推导出米氏方程为:
v Vm[S] Km [S]
其K中m[S为]为米底氏物常浓数度;v为初速度;Vm为最大反应速度;
管号
0 12 3 4 5 6
pNP含量 (mo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碱性磷酸酶km值测定
推导过程
整理得:
([Et]-[ES])[S] [ES] K2+K3 K1
=
K2+K3 K1
(2)
令:
= Km (米氏常数)
则(2)变为: ([Et]-[ES]) [S] =Km [ES]
整理得:
[Et][S] [ES]=─── Km + [S] K3[Et][S] V=──── Km + [S]
酶促反应模式——中间产物学说
k1 k2 k3
E+S
ES
E+P
中间产物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
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 式( Michaelis equation)。
V= ── K + [S]
m
Vmax[S]
[S]:底物浓度 V: 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 Vmax:最大反应速度(maximum velocity) Km: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
然后,以吸光度直接表示不同底物浓度时的酶反应速度, 即以吸光度的倒数作纵坐标以底物浓度的倒数作横坐标,按 Lineweaver-Burk作图法求出Km值。
【试剂】
1.酚试剂 2.2.5mmol/L磷酸苯二钠基质液 称取磷酸苯二钠635m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加 氯仿数滴以防腐,置于冰箱中可保存1年之久。
【实验讨论】
Km值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 米氏方程度表达式是什么,如何求出Vmax和Km?
3.碱性缓冲液(pH-10.0) 称取无水Na2CO3 6.36g和NaHcO3 3.36g,先以适量蒸馏水溶 解,再定容至1000ml。
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此式为直线方程,以不同的底物浓度1/[S]为横坐 标,以1/V为纵坐标,并将各点连成一直m,由此可以 正确求得该酶的Km值,如图所示。
本实验以碱性磷酸酶为例,测定不同底物浓度 的酶活性,再根据Lineweaver-Burk法作图,计算 其Km值。 可以作为碱性磷酸酶底物的物质很多,底物反 应的酶对于不同的底物有不同的Km值。本实验以磷 酸苯二钠为底物,由碱性磷酸酶催化水解,生成游 离酚和磷酸盐。酚在碱性条件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 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红色的醌衍生物,颜 色深浅和酚的含量成正比。根据吸光度的大小可以 计算出酶的活性,也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知酚的含 量,进而算出酶活性的大小。反应式如下:
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教研室
[目的与要求] 1. 通过碱性磷酸酶米氏常数的测定,了解其测定方 法及意义。 2. 学会运用标准曲线测定酶的活性,加深对酶促反 应动力学的理解。
[原理]
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时,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 的温度、pH和酶的浓度等等,在环境的温度、pH和 酶的浓度一定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 关系表现在反应开始时。酶促反应的速度(V)随底 物浓度(S)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若继续增加底物浓 度,反应速度的增加率将减少。当底物浓度增加到 某种程度时,反应速度会达到一个极限值,即最大 反应速度(Vmax),如图37所示
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这种关系可用 Michaelis-Menten方程式表示。
V = Vmax[S]/(Km+[S])
上式中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Km为米 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而其中V则表示反应的 起始速度。当V= Vmax/2时,Km =[S]。所以米氏常数是 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因此 Km 的单位以摩尔浓度(mol/L)表示。 Km是酶的最重要的特征性常数,测定Km值是研究酶动力学 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多数酶的Km值在0.01-100(mmol/L) 间。
碱性磷酸酶km值测定误差分析
碱性磷酸酶km值测定误差分析
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酶,它参与了人体内的多种代谢过程。
测定ALP酶值可以辅助诊断肝胆道疾病、骨骼疾病等多种疾病。
km值是代表酶和底物之间反应速率的基本指标之一,km 值越小,则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高,反应速率也越快。
误差分析如下:
1. 环境影响:ALP酶在不同的温度、pH等条件下反应速率可能会有所变化,环境条件变化对测定km值会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需要严格控制测定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2. 操作技能:km值的测定需要精准的实验操作和技术熟练度。
实际操作中,不同的实验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经验不同也会对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3. 样本数量:样本数量如果太少,不足以覆盖实验误差,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建议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值。
4. 仪器误差:使用不同的仪器和试剂盒,也可能会对km值的测定产生影响。
为了保持实验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需要严格控制试剂品种、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试剂盒等。
总结一下,减少ALP酶测定km值误差的方法主要有:控制实验条件的相对稳定性、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增加样本数量、使用统一的仪器和试剂盒等。
碱性磷酸酶km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碱性磷酸酶km实验报告篇一:碱性磷酸酶Km值得测定(1)碱性磷酸酶Km值得测定原理在适宜条件下,酶促反应的初速度随底物浓度【s】增大而增大,当底物浓度达一定时则反应趋于稳定,反应速度最大。
关系可用米氏方程表示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将米氏方程变形为双倒数方程对1/s作图可算出Km步骤,以1/V结果由y=9.2961x+1.1465算出当y=0时x=-0.233,继而算出Km值=8.11mmol/L讨论计算出来的Km值与查资料所得到的值有一定的差距。
实验是粗测,本身存在实验误差,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也造成误差,所以导致与实际值差距较大。
尿蛋白定性检测原理加热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溶液ph等于pI时溶解度最小。
步骤1.取大试管一支,加入5ml澄清尿液。
2.用试管夹持试管上端,酒精灯加热尿液斜面至沸。
(:碱性磷酸酶km实验报告)3.滴加5%乙酸2~3滴于尿液表面,轻轻混匀局部,加热。
结果未加热部分是澄清,加热部分浑浊明显讨论正常尿液中不会出现浑浊,本实验尿液加入了蛋白质。
尿液中如果出现沉淀则说明出现了病症。
分子筛层析(凝胶过滤法)原理多孔凝胶对不同大小分子的排阻效应,使不同分子分离。
大分子先出,小分子后出。
步骤1.取5~8滴4mg/ml蓝色葡萄聚糖液和4滴2mg/ml重铬酸钾液混匀。
2.将层析柱出水口打开,缓放柱内液体至凝胶柱表面加入混匀的待层析液。
3.从上口缓加蒸馏水,成2~3cm高水柱,出水口用小试管接水。
4.在上口加洗脱液洗脱。
每支小试管接1cm液体,并编号。
5.观察不同小试管的液体颜色的变化。
结果讨论分子筛层析能够大致的分离分子量不同的物质,但是分离的物质不纯有杂质,实验时间也相对较长,操作复杂。
篇二:实验名称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比活性测定与动力学分析实验日期20XX年10月25号实验地点生化实验室合作者指导老师总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碱性磷酸酶(AKp或ALp)是一种底物特异性较低,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多重磷酸单脂化合物的酶,需要镁和锰离子为激活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max :最大反应速度 (maximum velocity) Km:米氏常数 (Michaelis constant)
Km值 ① 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 的底物浓度 。 ② 意义: a)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 b) Km可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 亲和力; c) 同一酶对于不同底物有不同的 Km值。
V Vmax Vmax /2
Km
? Km
Vmax = Vmax[S]
2
Km + [S]
[S]
Km=[S]
Km值与Vmax 值的测定
双倒数作图法
V=
Vmax [S] K m +[S] 两边同取倒数
1/V=
Km
1/[S]
Vmax
+ 1/Vmax
(林-贝氏方程)
注意事项
? 1 底物和酶取样准确 ? 2 保温时间准确
加入酶的时 间
加入碱性溶液 终止反应的 时间
1
9:00:00 9:15:00
2
9:00:30 9:15:30
3
9:01:00 9:16:00
4
9:01:30 9:16:30
5
9:02:00 9:17:00
6
7
9:02:30 9:03:00
9:17:30 9:18:00
保证每个试管的反应时间为15分钟
碱性磷酸酶Km 值的测定
影响 酶促反应的因素
底物浓度 酶浓度 pH 温度 激活剂 抑制剂
※ 研究一种因素的影响时,其余各因素均恒定。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
V
的情况下,底物浓度
பைடு நூலகம்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
矩形双曲线 关系。 [S]
V= ─KVmm─+ax[S[S] ]
[S]:底物浓度
[S] V:不同 时的反应初速度
实验报告
? 1 绘制矩形双曲线图
? 2 绘制双倒数图,并通过双倒数图读出碱 性磷酸酶对磷酸本二钠的Km 值
注意事项
? 1 做如下表格
1234 5 6 7 Abs
[S]
1/ABS
1/[S]
? 2 可电脑作图 ? 3 若人工作图,在坐标轴上禁止出现分数 (1/2,1/16) ? 4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测得Km 值,因此实验报告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