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师的成语教学设计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数学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f2748c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8.png)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数学
教学内容:成语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词汇量。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成语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讨论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二、梳理知识
1.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成语,如“一马当先”、“落井下石”等,并讲解其意义和用法。
2.教师以丰富多彩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
三、实践演练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的分析和理解练习,让学生自行解释并使用成语进行造句。
2.教师设计成语拼图、填空等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互动。
四、实践应用
1.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演讲比赛,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2.教师设计成语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进行文章或故事创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
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学习的看法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包括背诵和应用常用成语,写作一篇关于成语的文章等。
七、拓展延伸
为学生提供更多成语学习资源和阅读材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2024“微言大义”——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_教学设计
![2024“微言大义”——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9659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6.png)
“微言大义”——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教学设计类别、特点及保留的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的特征进行考察,尤其要对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探究,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来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成语世界,共同探究成语的文化魅力。
环节一:追根溯源要想了解成语的意义,首先得弄清楚成语的起源,我们先看看成语的来源有哪些。
活动任务一:请同学们从积累的成语中,考察其出处,总结成语的来源,然后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举例1、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等表达了古人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甚至改造自然的要求,反映出古人敢于与自然争斗、无私忘我、奋斗不息的精神。
2、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刻舟求剑(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等通过小寓言故事表达对社会现象或某些行为的反思。
这不仅具有文学的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中国人许多卓越的见识往往蕴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文学,也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人的思想精华。
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能够瞭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
那里不仅趣味无穷,还可以领悟无数的世理。
3、历史典故:闻鸡起舞,破釜沉舟,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顾茅庐等通过历史故事,祖逖闻鸡起舞,项羽带兵救赵时义无反顾,廉颇负荆请罪,赵括纸上谈兵,诸葛亮三顾茅庐,表现历史人物精神或者做事态度。
4、文人作品:文质彬彬,升堂入室,不耻下问,任重道远,杯水车薪,不言而喻,出类拔萃,越俎代庖,薪尽火传,白驹过隙,逃之夭夭,锦上添花,中流砥柱,举一反三,门庭若市,世外桃源,青出于蓝,锲而不舍,沧海一粟等5、外来文化:想入非非,心花怒放,火中取栗,物竞天择等6、新生成语:白手起家,分秒必争,变废为宝等7、人民群众创造的:大海捞针、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等古代经典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来源,越是有名的著作,产生的成语就越多,根据《成语探源词典》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成语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有158条,出自唐诗的有310条,出自宋代诗词的有140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蕴含在这些成语当中。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cc32ccf78a6529647d53fb.png)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生本教育”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
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自主的课堂”,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学生的课堂”。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教学中,我将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多途径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所写,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手不释卷》是一篇激励人们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文章通过吕蒙和孙权的对话,阐明了读书的重要性,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多读书,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学成语故事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成语意义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三、【设计理念】研究生本课堂以来,我在努力打造生本课堂的同时,又把信息技术引进生本的课堂,进行网络环境下生本课堂的有效探索。
本课的设计理念有:1、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或其他途径搜集资料。
2、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想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
3、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一个“牧者”,适时“收”、“放”、“引”。
五、【教学目标】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理解课文意思。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形容耐心细致的教学风格
![形容耐心细致的教学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ae07e92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c.png)
形容耐心细致的教学风格
1、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
2、我们班的数学老师讲课非常细致。
他很有耐心、不常动怒,但是不论是学生还是其他老师都很尊敬他。
3、勤奋务实,擅长创新,授课耐心细致,课堂风格热情活泼,责任心强,是不可多得的和善而坚定的老师。
教学风格严谨又不失幽默,擅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授课风格深入浅出,理论清晰,操作精准,因其耐心,细致的手把手教学,深受众多学员爱戴,多年来桃李满天下。
5、教学风格独树一帜,诙谐幽默,耐心细致的讲解每个知识点,能够用生活语言还原教材知识点,通俗易通,深受学员爱戴。
6、在教学中将女教师的细致与耐心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学风格轻松愉悦,讲解生动,善于化繁为简,擅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教学设计3篇
![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4a47dea26925c52dc5bf9c.png)
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教学设计3篇Idiom teaching design for describing preparat ion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教学设计3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教学设计2、篇章2:表示事前做好准备的成语教学设计3、篇章3: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解析教学设计未雨绸缪这个成语就是表示提前做好准备,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成语是表示做好准备的吗?面是网小泰带来的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篇章1: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教学设计1)厉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
指准备作战。
2)历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
指准备作战。
3)膏车秣马:为车上油,给马喂料。
指准备起程。
4)清宫除道: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
打扫房屋和道路。
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5)谋为不轨: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6)枕戈剚刃:指准备杀敌复仇。
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
7)坚甲厉兵:加固盔甲,磨砺武器。
指作好战斗准备。
8)历兵秣马:磨利兵器,喂饱马匹。
指作好战斗准备。
9)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
指做好作战准备。
10)选兵秣马:选好兵器喂饱战马。
指作好战前准备。
11)练兵秣马:训练士兵,喂饱战马。
指作好战斗准备。
12)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
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13)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14)严陈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同“严阵以待”。
1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程门立雪》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程门立雪》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8c6af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4.png)
5.写作技巧: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基本写作技巧。
(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2.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杨时和程颢、程颐两位老师的故事,感受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杨时为了拜师程颢、程颐,不畏严寒,站立在雪中等候。这种行为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a.杨时为什么要站在雪地里等待老师?
“大家看这幅图片,这是一位学生站在雪地里等待老师的故事。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纠正字音和停顿。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理解成语“程门立雪”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文中出现的新字词。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些字的笔画和结构,学会正确书写。同时,我们来探讨一下成语‘程门立雪’的意思。”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程门立雪》这一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尊师重道的情感,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请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如“程”、“立”、“雪”等,每个字抄写5遍,并做到规范、美观。
2.成语造句:运用成语“程门立雪”造3个句子,要求句子通顺、形象生动,能够体现成语的寓意。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成语“程门立雪”的寓意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教学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17d6f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e.png)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一些常用成语的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热爱和积
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教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些常用成语的含义。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一些成语的基本含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成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成语: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解释、例句等方式让学生理
解成语的含义。
3. 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造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4. 温故知新:复习之前学过的成语,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成语教学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成语知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成语教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成语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85455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1.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成语教学教案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的成语教学教案展开讨论,探究成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一、成语教学的意义成语不仅是汉语表达中常见的语言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丰富多彩,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成语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成语教学中掌握了一批精美的语言材料,可以通过使用成语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说话和写作水平。
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成语不仅具有语言学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们涵盖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语教学可以让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和使用。
二、教学方法成语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授成语呢?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听写教学法:汉语中的成语众多,要记住每一个都很难,采用听写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并增强他们的听力和写作能力。
例如:通过听写“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让学生听写出其正确的写法,并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分析教学法:成语虽然表面上是一个整体,但是其真正的内涵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
将成语进行拆分和分析,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含义。
例如:对于成语“一心一意”,可以分析为“一心”指的是专心致志,“一意”指的是意志坚定,通过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拓展教学法:成语教学并不仅仅是背诵和理解,还可以通过拓展教学法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
例如:配合上一篇课文进行“一心一意”这个成语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相关思想内容,并且利用这个成语组织一些游戏或者说话练习。
三、教学环节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成语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含义,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桃李满天下》教学设计
![《桃李满天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275c05af45b307e8719776.png)
《桃李满天下》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逢教师节,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贺词便是“桃李满天下”,用以比喻老师培育的学生或人才多。
那么,“桃李”和老师有何关系呢?(板书)出示目标。
二、出示目标1、通过朗读成语故事,了解成语“桃李满天下”的来历。
2、积累赞美老师的成语和诗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三、阅读故事,体会人物品质1、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子质)2、《桃李满天下》,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3、你觉得子质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试着和同桌说一说。
4、指名读分段读一读,尤其是在朗读子质说的话语时,第一次要读出他对学生的殷切希望,第二次要读出为人师者的自豪之情。
四、出示苗苗老师的话:同学们,其实关于描写老师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比如——1、谁来说一说你知道的成语?(指名回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导有方)有教无类: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
2、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也来一起了解一下。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五、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一字之师》。
(1)自己读一读故事内容。
(2)找一找齐己最初做的诗,后来怎么改了呢?(3)修改一个字也能成为老师,这就是成语“一字之师”的来历。
六、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读一读赞美老师的成语,并进行积累。
良师益友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呕心沥血默默无闻春风化雨一字之师尊师重道师道尊严教导有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孜孜不倦德才兼备辛勤忙碌桃李满门门墙桃李鞠躬尽瘁兢兢业业良师出高徒五、积累诗句。
其实还有很多赞美老师的诗句呢!课件出示。
《高山仰止》优秀教学设计
![《高山仰止》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e2a0c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60.png)
《高山仰止》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3、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4、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文化内涵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3、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课时建议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从题目“高山仰止”导入,问其意思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2、问:什么样的品德才是让人仰慕的的?是不是象神仙那样让人顶礼膜拜才算是高山仰止呢?明确;学生答,教师总结:其实,真正让人敬佩的人往往都是有血有肉,而不是神话的象神仙那样的人。
很多人不喜欢孔子,那是因为孔子被神话的太厉害了。
孔子师徒们实际上是一群率真的人、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坦率,喜怒哀乐皆形于表。
当孔子在途中与弟子们走散后,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将看门人说的这句话告知孔子,孔子听后不仅不恼怒,反而连声称道,说得很对。
这说明当时孔子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风趣幽默的。
今天,我们就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感受下这个孔圣人的真性情。
二、解题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2、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3、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4、宋朱熹则解释说:“仰,瞻望也。
景行,大道也。
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成语复习评课稿
![成语复习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09be07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a.png)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车老师以竞赛、抢答的方式激励学生为小组 争得荣誉,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和探究。如必 答、抢答、看图猜成语、同学互说临别赠言等多 种教学方式,师生合作,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参 与学习的积极性,效果明显! 同时在教学中也培 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情感目标的渗透在教学 中留下了应有的痕迹,实现了知识与育人的并举!
四、教学效果——扎实有效
复习课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旧知识的重复,让熟悉 的更熟悉、陌生的依然陌生,而是温故而知新。 车老师的这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安排,在师生、 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经历 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 现超越。这节课中全体学生都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 的教学总有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完善、优化的地方。 就本堂课我提两点建议与大家共同商榷。
1、若教师的粉笔字能写得刚劲有力,板书一定会更加 美观、大方。
2、若教师的激情更加饱满,语言更加抑扬顿挫,整堂 课的效果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在精彩纷呈的课堂上,师生的心 灵变得更加清灵和敞亮,目光变得更 为清澈和深邃,思想变得更为明敏和 成熟,人生变得更加充实、精彩。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12
4、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应该是生活中的语 文,而不能脱离生活。这节成语复习课中,车老师 也特别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了火眼金睛给 广告消毒这一环节,就是要告诉学生成语滥用、乱 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很普遍,希望他们能当生活的有 心人,实现了教学设施——恰到好处
本节课车老师在学生的充分配合下,采用了多种 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重点、难点。如看图猜 成语,老师呈现了一张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幻灯 片,让学生迎难而解,准确地说出了相应的成语,教 学效果好。让学习活动既有表面的语言、行为的活跃、 更有深层次的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深度的思 索,又有广泛的参与!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203a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a.png)
成语故事教案。
但是,在教育中,要让学生感兴趣,接受成语的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教育者需要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成语,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成语教学方法:成语故事教案。
一、成语故事教案的意义成语故事教案是教育者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成语的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为他们的成语学习和语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对于传统的成语课堂教学方式,成语故事教案更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成语教育的效率。
二、成语故事教案的编写成语故事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故事要生动有趣故事是成语教育的核心,好的故事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因此,教育者需要选择有趣、有趣和具有励志意义的故事,让学生想象力得以发挥,能够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成语的解释要准确在教育中,成语的解释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要准确描述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还要体现成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因此,教育者需要多方面查阅文献和专业书籍,以确保成语的解释准确无误。
3.教案的设计要合理教育者需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兴趣,合理设计成语故事教案。
教育者可以在选择故事、解释成语和讲解重点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设计,并在教案中注明教学目标和重点,为整个教育过程提供指导和依据。
三、成语故事教案的实施成语故事教案的实施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故事的讲述教育者需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在讲述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成语的解释教育者需要对讲述的成语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在解释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展开。
3.辨析和应用教育者需要在教案中指导学生辨析成语,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中。
在应用中,可以进行练习和巩固,并适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形容老师成语教学设计
![形容老师成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f9dfdc581b6bd97f19eaec.png)
形容老师成语教学设计今泰学院推荐文档形容老师的成语教学设计Idiom teaching design for teachers今泰学院推荐文档形容老师的成语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成语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
小泰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形容老师的成语,供大家参考学习。
形容老师的成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勤勤恳恳良师益友桃李芬芳教导有方辛勤劳碌教无常师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师道尊严研桑心计一字之师尊师重道春风化雨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尽职尽责才高八斗诲人不倦废寝忘食一丝不苟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德才兼备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形容老师的成语解释:今泰学院推荐文档埋头苦干解释: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兢兢业业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无私奉献解释:好无私心的奉献,比喻好人好事的崇高精神。
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废寝忘食解释: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尽心尽力解释:指费尽心力。
出处:《晋书·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关于高中语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高中语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ed472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7.png)
关于高中语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师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韩愈关于尊师尊道的论述及其思想意义。
2.借鉴本文的实证和实证方法。
3.积累文言文知识,掌握“川、石、聪”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义、叶、泽、禹、胡、苏”等虚词的用法,辨析古今同义词。
4.树立尊师重教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中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第一课教学过程中两节课的课时分配。
当我们在初中介绍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篇叫做“马硕”的课文。
马硕其实就是“马硕”。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章“说关于教师”和“说关于教师的风格”,这被称为“教师说”。
“说”是一种强调讨论的文体。
它可以先描述,然后再讨论。
它也可以与评论相结合。
2.韩愈(768-824),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作家、哲学家、散文家。
他的祖籍是河北省昌黎,又名“韩昌黎”。
晚年,他在官署当侍应生,又名“韩礼郎”。
“文”在他死后也被称为“韩文公”。
他的作品被收录在《长礼先生作品集》中。
摘要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了“文学载道”、“文学与道相结合”的观点。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朴实。
他提倡学习先秦两汉优秀的散文传统,提倡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
因此,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
第三,自魏晋以来,家庭地位制度一直非常严格,可以分为高级和低级。
家庭地位观念严重破坏了师徒学习的氛围。
到了唐代,魏晋以后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沿用至今。
从韩愈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来看,可以从柳宗元的《安卫中立批评家的道书》中看出。
柳宗元说:“从魏晋以后,人民受益的不是教师。
这个世界上没有老师。
是的,他笑了,以为自己是个疯子。
杜汉玉不顾这些习俗,拿它们开玩笑。
由于对面部表情的抗拒,他在毕业后开始学习,并写了《世说》一书,想成为一名教师。
石国群聚在一起骂骂咧咧,指着牵引,又加了一句。
《诲人不倦》教学设计
![《诲人不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e6098b58fafab068dc02d8.png)
《诲人不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愤、悱、与、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把握变式句的特点和作用,并积累文中的成语。
2.分析孔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领悟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愤、悱、与、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把握变式句的特点和作用,并积累文中的成语。
2.分析孔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领悟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中有言:“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幻灯展示)这座坐落在泗水旁的曲阜孔庙中的杏坛,也许是中国最为动人的景致了。
它是路,无尽头地延续并日益宽广着中国历史的命脉。
它又是一座使这条命脉始终沸腾着青春活力的熔炉,锻造着也拓展着天下教师与学生的智慧与情感。
有了这座杏坛,原本只有官员与百姓的人世上,便多出了一群叫做“知识分子”的人们。
当然,这座杏坛更是一种永不涸竭的源头,潺潺地,便洇湿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心灵,并使这种潮湿,氤氲成河流,湖泊,山峦,或森林。
于是世界就热闹了,也有了味道。
孔子,从此也就成了中国人世世代代再也无法回避的存在与话题。
(学生齐读)二、解题切入问:课题“诲人不倦”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在课文中出现在第几章?具体怎么解释?明确: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4)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超凡入圣的人,也不是仁人君子,但只是学而不厌,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罢了。
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诲人不倦是仁者的风范。
公西华说得好,“这正是我辈弟子无法达到的人生境界。
”我也深有同感,一方面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常常是感到诲人有倦。
你们看老师,常常面有菜色,带着心理和生理疲倦;另一方面又感到教书育人是神圣的,庄严的。
它是一种事业,我们再疲倦也要坚持下去。
成语典故悬梁刺股教学设计3篇
![成语典故悬梁刺股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ca1c755901020207409c65.png)
成语典故悬梁刺股教学设计3篇Teaching design of idioms and allusions成语典故悬梁刺股教学设计3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成语悬梁刺股意思教学设计2、篇章2:成语典故悬梁刺股教学设计3、篇章3:成语悬梁刺股造句教学设计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那些呢?下面是小泰带来的成语典故悬梁刺股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章1:成语悬梁刺股意思教学设计形容刻苦学习。
篇章2:成语典故悬梁刺股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骨。
篇章3:成语悬梁刺股造句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1、本周阿富汗国际会议讨论的主题既熟悉又严肃。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17b80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c.png)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背景;2.掌握正确的运用方式,能在适当的场合运用成语;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听、说、读、写等。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2.教学素材:负荆请罪相关的图片、视频、课文等;3.教学资料:课件、教材、习题、作文纸。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负荆请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成语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对其含义有什么了解。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解释,使学生了解“负荆请罪”是古代人负荆千里,主动去请求原谅的意思。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成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思考成语的背后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步骤三:例句解读(15分钟)教师选取多个负荆请罪的例句,让学生通过阅读例句,猜测成语的意思并解释。
教师可以适时提供正确的答案,并引导学生从例句中领悟到成语的运用方式。
步骤四:课文学习(20分钟)教师选取一篇包含负荆请罪成语的课文,先由教师自己阅读整篇文章,然后让学生跟读。
在跟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暂停,对关键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步骤五:讨论与实践(2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实际运用情境进行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段对话或情景剧。
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结合自身经验和背景,展示成语的正确运用。
步骤六:作文练习(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负荆请罪”的作文。
作文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文。
步骤七:总结与展示(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展示他们的小组活动成果和作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程门立雪》课文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程门立雪》课文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2e83ff05087632311212ce.png)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程门立雪》课文及教学设计【导语】《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
本课通过描述宋朝学者杨时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时,不愿意打扰老师午睡,宁愿在风雪中等待这一故事,使学生体会他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相传,有一次,他和一个同学在读书时争论起来。
为了尽[jǐn]快弄清问题,他们就冒着鹅毛大雪,专门去请教程颐(yí)老师。
他们走到程老师家门口,看见程老师坐在椅子上睡着[zháo]了。
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程老师正在休息,咱们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们就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一边默(mò)默地背书,一边静静地等候着。
过了很久,程老师醒来,发现两个学生站在大雪纷飞的门外,就急忙把他们拉进屋里,心疼(tén�溃┑厮担骸巴獗哐┱饷创螅�你们为什么不进屋呢?”杨时望着程老师慈祥(cíxián�溃┑拿嫒荩�rón�溃�,诚恳地说:“老师,您正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教学设计一】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能较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
3.会用“非常”“急忙”写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词语造句,练习讲故事。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2.指导学生记忆字形,规范书写。
3.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告诉学生“程门立雪”是个成语,课文《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这个成语故事。
2.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3.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破句的地方。
3.检查学生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褒贬误用的成语-教学设计公开课
![褒贬误用的成语-教学设计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b2f7f0d0eff9aef8951e0693.png)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一、贬义成语: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繁文缛(rù)节:缛:繁多。
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
含贬义,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负隅(yú)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东不正当的东西。
弹冠相庆: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多用于贬义。
也指坏人得意的样子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
闪烁其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藏头露(lù)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刚愎(bì)自用:愎:任性。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煊赫(xuānhè)/烜赫(xuǎnhè)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含贬义。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
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dān):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罄(qìng)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老师的成语教学设计Idiom teaching design for teachers
形容老师的成语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
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成语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
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
方面。
小泰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形容老师的成语,供大家参考学习。
形容老师的成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勤勤恳恳良师益友桃李芬芳教导有方
辛勤劳碌教无常师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一字之师尊师重道春风化雨呕心沥血
孜孜不倦尽职尽责才高八斗诲人不倦废寝忘食
一丝不苟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后继有人默默无闻孜孜不倦德才兼备
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形容老师的成语解释:
埋头苦干
解释: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
兢兢业业
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无私奉献
解释:好无私心的奉献,比喻好人好事的崇高精神。
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废寝忘食
解释: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尽心尽力
解释:指费尽心力。
出处:《晋书·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
一丝不苟
解释: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桃李争妍
解释:桃花李花竞相开放。
形容春光艳丽。
默默无闻
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
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
孜孜不倦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
德才兼备
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
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处: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
春风化雨
解释: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
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
诱:引导,教导。
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潜移默化
解释: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指
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示例:这本身就增加了政府潜移默化介入日常管理的风险。
和蔼可亲
解释:和蔼:和善。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
无微不至
解释:微:微细;至:到。
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勤勤恳恳
解释:形容勤劳踏实。
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
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