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边塞诗鉴赏》中的《燕歌行》。
具体内容包括:对《燕歌行》的全文解读,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边塞诗的特点及背景知识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燕歌行》的全文,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韵律、意境等方面分析诗歌。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燕歌行》的韵律、意境及情感表达的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知识出发,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燕歌行》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燕歌行》原文及译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边塞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高适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3. 诗歌解读:带领学生逐句解读《燕歌行》,分析韵律、意境,讲解生僻字词。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指导学生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另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作者:高适3. 诗歌韵律:五言律诗4. 诗歌意境:边塞风光、豪情壮志5. 情感表达:忧国忧民、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边塞诗鉴赏方法,对《凉州词》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燕歌行》的理解程度,以及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边塞诗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韵律、意境及情感表达的分析。
国家一等奖选修《燕歌行》课件
用心品读
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情感
1、高度赞扬了征人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2、表现了征人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 深切同情;
3、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的事实,讽刺了将帅的腐败 无能。
4、有的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拓展阅读: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高适
初步感读 ——读准字音, 疏通文意。
旌旆 :jīng pèi 各种旗帜 逶迤 :wēi yí 蜿蜒曲折 校尉:xiào 武官名 腓: féi 草木枯萎
初步感读 ——读准字音, 疏通文意。
颜色: 瀚海: 斗兵稀: 玉箸: 绝域:
脸色、面子 沙漠 有战斗力的兵士稀少
眼泪像筷子,比喻伤心 极远之地
探究研读 ——梳理内容, 读懂情感。
感 事 ———— 抒 情
思考讨论: 《燕歌行》中写了哪些人和事?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探究研读 ——梳理内容, 读懂情感。
感 事 ———— 抒 情
出师 (1-8句)——
战败 (9-16)——
相思 (17-24)——
死战 (25-28)——
李将军: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 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 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体恤士卒
主旨——沙场征战苦:
环境恶劣 战争惨烈 相思凄苦 苦乐不均
感情诵读 ——读懂形象, 读懂情感。
感 事 ———— 抒 情
出师 (1-8句)—— 激昂 战败 (9-16)—— 悲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选修《燕歌行》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选修《燕歌行》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选修《燕歌行》的教学设计。
该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研究成效和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燕歌行》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燕歌行》中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概述;2. 《燕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3. 《燕歌行》中的政治理念和思想;4.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深入分析《燕歌行》的文本;5. 学生自主创作与表达。
教学方法1.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能够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2. 问题导向研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燕歌行》中的政治理念和思想;3. 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预,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4. 创造性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燕歌行》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燕歌行》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3. 创造性表达评价:评估学生创造性表达作品的质量和独特性;4. 研究效果评价:通过考试或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教学资源1. 《燕歌行》原文和翻译版本;2. 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3. 多媒体设备和材料。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设计,我们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政治思维和人文素养。
通过合作学习和创造性表达,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燕歌行》中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和能力。
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对教师们在高中政治选修课中教学《燕歌行》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二)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二)《燕歌行》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二)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二必修二第二单元《燕歌行》,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燕王刘备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形象。
诗中通过描绘燕王刘备的事迹,表现了他的英勇、智慧和忠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燕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领悟诗中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诗中意象的解读,修辞手法的分析,表现手法的领悟。
2. 重点:诗意的理解,诗中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燕王刘备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讲解:(1)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字词,翻译诗句。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实例分析:通过举例诗中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体会燕王刘备的英勇、智慧和忠诚。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诗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评。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诗中领悟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燕歌行》1. 诗歌背景2. 意象分析3. 修辞手法4. 表现手法5. 爱国情怀6. 英雄气概七、作业设计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3.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燕王刘备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进一步了解燕王刘备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二必修二第二单元《燕歌行》,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燕王刘备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形象。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边塞诗鉴赏》中的《燕歌行》,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
本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面,表现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和敬意。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背景、诗句解析、意境赏析、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背景、诗句含义及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边塞诗的壮美风格。
3.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认识到保家卫国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背景的了解、诗句的深入解析、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意境的赏析、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燕歌行》诗句解析资料、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壮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燕歌行》。
2. 讲解背景:介绍诗人高适及诗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边塞戍卒的生活。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4. 意境赏析: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受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面,体会诗人的敬意和同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并进行赏析讨论。
6. 例题讲解:讲解练习册中的典型题目,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诗句解析:“大漠穷秋独长云,长河落日孤飞鸟。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4. 教学重点:意境赏析、爱国主义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燕歌行》全文,并进行赏析。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燕歌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的修辞手法。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古诗文单元,《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全文解读,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具体章节为教材第二单元《唐代诗歌》中的第三节《边塞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燕歌行》全文,掌握其文学背景和创作情境。
2. 分析高适在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领会其表达效果。
3. 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燕歌行》的整体意境的把握,以及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描绘边塞风光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高适及《燕歌行》的历史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3. 诗歌全文朗读(5分钟):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4. 诗意解读(20分钟):逐句解析诗中的难懂词汇,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解读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15分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燕歌行》2. 诗人的时代背景及创作情境3. 诗歌结构分析4. 重点词汇解释5. 主要修辞手法6. 诗歌意境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燕歌行》中你感受最深的意象,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之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在于《燕歌行》的意境把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到高适在诗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
小组讨论
01
02
03
分组原则
按照学生的兴趣、能力和 学习需求进行合理分组, 确保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 学生。
讨论主题
设置与《燕歌行》相关的 讨论主题,如诗歌的主题 思想、艺术特色、创作背 景等。
教师指导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 需巡视各组,给予必要的 指导和启发,确保讨论的 有效性。
课堂互动游戏
游戏设计
作品结构
作品风格
高适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质朴 自然,意境深远。
全诗共分四段,每段八句,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02
文本解析
主题思想
苦寒生活
诗歌中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景象 和严寒气候,展现了士兵们艰苦 的生活条件。
英勇无畏
通过描述士兵们不畏艰险、奋勇 杀敌的场面,展现了他们的英勇 无畏精神。
保家卫国
诗歌中强调了士兵们为了保卫家 园、捍卫国家尊严而浴血奋战的 决心。
主题思想概述
本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苦寒生活, 展现了士兵们英勇无畏、保家卫 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揭示了战 争的残酷和无奈。
战争的残酷和无奈
通过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和牺牲,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 奈。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概述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 特色,包括生动的场景描绘、 丰富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视角
诗歌中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具有 细腻婉约的特点,展现了人物丰富的 情感世界和内心矛盾。
03
课堂互动
提问环节
提问设计
针对《燕歌行》的主题、艺术手 法和思想内涵,设计一系列有深
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表达自己 的见解,同时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诗 歌内涵。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1)
高适《燕歌行》优质课大赛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战争与和平”中的《燕歌行》。
具体内容包括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词句分析、意境鉴赏,以及对作者高适的历史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燕歌行》,体会边塞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2. 掌握通过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分析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方法。
3. 了解高适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对《燕歌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及其情感表达的分析。
难点:理解并感受边塞诗歌所特有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投影仪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入边塞诗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人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高适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燕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分析诗句,深入理解诗歌情感。
a. 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对比手法。
b. 解读“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中的悲壮情感。
5. 意境鉴赏:讨论诗歌中所表现的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6. 例题讲解:分析“燕歌行”中“燕”字的寓意,讲解相关高考题目。
7. 随堂练习:针对诗句解析和意境鉴赏进行巩固练习,即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诗人:高适3. 关键词语:边塞、战争、死亡、英雄4. 修辞手法:对比、象征5. 情感:悲壮、豪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燕歌行》的诗句,谈谈你对边塞诗歌的认识。
答案要点:边塞诗歌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了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精神风貌。
2. 课后背诵《燕歌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诗句解析和意境鉴赏方面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昌龄《从军行》、王之涣《登鹳雀楼》等,进一步体会边塞诗歌的魅力。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燕歌行教案一等奖燕歌行教案一等奖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2、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
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3、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完整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章节:《燕歌行》诗歌欣赏。
详细内容涵盖《燕歌行》全文解读,诗歌背景,生僻字词解释,诗歌意境分析,以及创作技巧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燕歌行》的全文,理解并熟记生僻字词。
2.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意图,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创作技巧的分析。
教学重点:《燕歌行》的全文解读,生僻字词的学习,诗歌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燕歌行》全文打印稿,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古风古韵,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解读《燕歌行》全文,分析生僻字词,讲解诗歌背景。
3. 例题讲解:选取诗歌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创作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燕歌行》中的某一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意境。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全文2. 生僻字词解释3. 诗歌背景4. 创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燕歌行》全文,并分析其中一句的意境。
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推荐阅读《古诗十九首》等相关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把握,创作技巧的分析。
2. 例题讲解:选取诗歌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创作技巧。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意境。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歌意境的把握与创作技巧的分析1. 诗歌意境的把握:《燕歌行》诗歌意境宏大,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推荐优质教案:高中语文《燕歌行》
推荐优质教案:高中语文《燕歌行》。
一、《燕歌行》教案介绍《燕歌行》教案是一份涵盖多个方面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业布置等。
其中,教学方法很有特色,具体为“全生命教学法”,即以讲解教师自身的人生经验、阅读与思考的历程、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培养对生命、对自我、对人类智慧的人文情怀与认知。
二、教学目标《燕歌行》教案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燕歌行》作为一篇古代文学巨作,一方面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把握,另一方面也是一份文化宝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智慧。
通过学习和理解它,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丰富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人文素养。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燕歌行》是一份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它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必修课。
通过对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蕴和艺术价值,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培养思维能力作为一篇古代文学作品,《燕歌行》中有很多精妙绝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套路,比如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等等。
通过学习和分析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敏锐度和领悟力,挖掘思维潜能和素养。
三、教学内容《燕歌行》教案的教学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文语境介绍在讲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讲述背景、解读词句等方式来描绘诗歌的意思和情感。
2、文学语言分析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些差异,并通过对文采翻译或散文式的批慢分析进一步领会原文诗歌的丰满内涵。
3、诗歌意象分析通过分析诗歌歌词来理解其情感和意涵,比如燕子的轻灵、自由、愉悦等特点,从而领悟到对命运挑衅和不屈精神。
4、思想内涵分析从文化渊源、哲学思想、人性思考、历史背景等多角度剖析诗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方法1、精准教学教师精心设计重点难点,严谨本位,让学生学懂、理顺。
2、互动型教学采用针对文学启蒙、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方式进行教授,例如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回忆整理等。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2024年(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优质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这首古诗。
该诗位于教材第七章《壮美河山》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意境理解和诗歌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燕歌行》的字词、句式和诗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壮美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句式学习和朗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壮美,引出《燕歌行》这首诗。
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燕歌行》,指导学生掌握诗歌节奏和韵律。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教材上做好笔记。
4. 句子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意境理解:分析诗歌意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背景介绍:介绍《燕歌行》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7.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生字词: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标注拼音和解释。
3. 句子解析:列出关键句子,进行解析。
4. 意境理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燕歌行》,背诵全文。
(2)翻译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简述《燕歌行》的背景和主题。
2. 答案:(1)见教材。
(2)The green mountains stretch across the northern suburbs, and the clear waters flow around the eastern city.(3)The poem "Yan Ge Xing" describes the magnificent landscape of our country, expressing the poet's deep love for his motherland.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边塞诗选读》,主要内容为《燕歌行》的鉴赏。
该诗是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通过描绘壮丽的边塞风光和士兵的艰苦生活,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英勇与豪迈。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燕歌行》,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2. 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中所展现的边塞风光和士兵的艰苦生活,激发学生对军人的敬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燕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图片:边塞风光、士兵生活。
3. 课堂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燕歌行》的韵律美。
2. 讲解:介绍边塞诗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字面意义。
(1)诗人王之涣简介。
(2)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图片展示。
(3)诗句解析。
3. 分析诗歌艺术特色(2)对仗分析: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对仗,体会其对仗的工整美。
(3)意象分析: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理解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分析下列诗句的韵律、对仗和意象。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小组讨论:讨论《燕歌行》中所展现的边塞风光和士兵的艰苦生活。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诗人:王之涣3. 内容:边塞风光、士兵生活、英勇豪迈4. 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意象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燕歌行》的其他边塞诗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
2. 作业题目:(1)请简述《燕歌行》中描绘的边塞风光。
(2)请分析《燕歌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3. 答案:(1)边塞风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意象:黄沙、穿金甲、楼兰。
作用:展现边塞的荒凉、艰苦和士兵的英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教学目标:一.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二.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
(重点)学情分析:边塞诗,学生并不陌生,只是本课在理解上还有些困难。
需要反复诵读,加强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反复朗读,理解大意,学习对比的手法。
难点:理解主题,知人论世。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
(重点) 学时重点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
(重点)学时难点: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边塞美提到边塞,我们耳边可能会响起悠扬的笛声,曼妙的胡笳,眼前甚至会出现漫漫黄沙,缕缕炊烟。
这样的一种意境造就了盛唐的边塞诗,它就像一支雄浑的军号,吹得整个盛唐都热血沸腾了。
而高适的一首《燕歌行》更是堪称期中的代表作。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苍茫飘摇的边庭绝域,感受诗中的苍茫与雄浑。
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1、齐读课文,整体感知2、纠正字音,点评朗读3、知人论世,作者简介,解题4、探究写作原因。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1、教师引发学生由“感”引出“感”的内容,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自由赏析。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概括出本诗的主题。
3、师生在学习中共同明确诗歌中所用的手法。
活动4【活动】再次感知配乐齐读活动5【练习】背诵描写诗中写景的句子。
活动6【测试】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课后案。
活动7【作业】作业背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燕歌行》教学目标:1.把握本诗所写战争的四个阶段2.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3.学会横向比较边塞诗.学情分析:学生在新高二阶段,虽有一定的诗歌学习经验,但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尚处模糊阶段,课外迁移不够,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
重点难点:1.把握本诗所写战争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2.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理解本诗复杂的主题3.学会横向比较边塞诗,体会本诗的“集大成”之处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导入:说起诗歌,人们就会想到唐代。
唐代国力强盛,海纳百川;唐诗也因此百花齐放,流派纷呈。
其中,边塞诗派气质浪漫、一往无前,就连送别也别具一格。
比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扫送别的阴霾,带来万丈豪情。
就是这样一位大诗人,却并没有像李白、杜甫、王维等人一样,被新旧唐书收录到《文苑传》里,为什么在《文苑传》中没有高适呢?我们今天通过欣赏他的《燕歌行》,解答这个问题。
活动2【讲授】燕歌行教学流程(一)初读感知,走进文本1.明确“燕歌行”体例特征:是乐府古题,始于曹丕,主要写思妇的闺怨之情。
燕在河北省北部,“歌行”是一种诗体,句数及字数不定,格律比较自由,篇幅较长。
我们学过哪些歌行体诗歌?琵琶行、长歌行、长恨歌等。
2.古人读诗,讲究“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也就是说通过诵读来体味诗歌的情感和气韵。
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朗读诗歌。
读完正音正字。
3.现在给几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请结合注释,弄懂词义。
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诗歌的小序部分呢?注意到的请举手。
我们再读一下小序部分。
看它交代了些什么?它交代出写作的时间和原因。
交代了直接原因,是哪一句?——感征戍之事。
征戍事,具体到本文,也就是写了一场战役。
既然是叙事,就一般会有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那请大家一起来给这场战役分分层次,看看每一节在写什么?。
可以自由讨论。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燕歌行》,该诗为唐代诗人高适所作,收录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全文解析,重点在于理解其背景、意境、修辞手法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第10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燕歌行》,体会其意境美和韵律美。
2. 分析高适在诗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及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出对古典诗词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随后展示《燕歌行》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初步感受诗词的魅力。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燕歌行》,体会其韵律美,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3. 背景介绍:讲解高适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 诗词解析:逐句分析诗句,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内容:高适简介、诗句解析、情感体验、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燕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边塞辽阔、壮志凌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边塞诗人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解析:逐句分析诗句,讲解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 作业设计:分析《燕歌行》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
一、诗词解析1. 诗句的逐句分析:对《燕歌行》的每句诗进行详细解读,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意象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课题:燕歌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2、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3、把握诗歌谴责边将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二、新课讲授1、文学知识(1)产生(2)主要内容(3)艺术特点(4)代表作家: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开始,边塞诗人逐渐增多,到了盛唐,遂成为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
2、知人论世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
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3、创作背景4、解题“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
曹丕的《燕歌行》写的是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的旷怨之情。
高适沿用了这个乐府旧题,但在内容上却突破了以往的传统。
5、播放音频,梳理字音6、整体感知“汉家烟尘在东北……单于猎火照狼山"—出师“山川萧条极边土……力尽关山未解围”—身陷重围“铁衣远戍辛勤久……寒声一夜传刁斗"—士卒及家人的痛苦(两地相思)“相看白刃血纷纷……至今犹忆李将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三、赏析内容1、出师(1)译文(2)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的气势?(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明确: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战争的失败做铺垫。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
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燕歌行高适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燕歌行高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设想】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
2.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
3.划块赏析。
4.知人论世,明确背景。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决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将领,但是怎样看待和理解战争,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最熟悉战争和了解战争的诗人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
二.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见文后注释1。
2.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诗既有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有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的深刻见解;既有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的热情颂扬,又有对将领奢靡生活的强烈不满;既有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又有对朝廷用人不当的讥讽嘲弄。
全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不愧为“盛唐边塞诗压卷之作"。
二、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边塞诗的特点,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意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其现实批判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其现实批判意义。
(二)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知人论世,明边塞诗1.作者简介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
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
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播放视频《高适:唐代唯一封侯的诗人》(《长安三万里》)2.解说标题“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歌行”即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以七言为主。
“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读
找一找
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将军
李广,汉武帝时名 将,汉朝对匈奴的战争 大小70余仗,他都参加 了,英勇善战,匈奴闻 风丧胆。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汉文帝:“惜乎,子 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 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司马光:“效 不识,虽无功, 犹不败。”
悠悠羌笛,漫漫胡笳, 缕缕孤烟,茫茫风沙……
燕 歌 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 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 《燕歌行》以示,适感 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知人论世
开元十八年,落魄失意的高适, 萌发了安定边疆,建功立业,以求进 身的志向。 开元二十年,他北游燕赵,干谒 边将,以期入幕戎。结果身遭弃置, 在边地浪游达三年之久。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