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过程2.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过程。
2. 能够分析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学会测定熔点和凝固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2. 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熔化和凝固实验的物质),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熔化成水的过程,并观察水的凝固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并学会测定熔点和凝固点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分析某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熔化和凝固特点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 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凝固: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升高。
2. 凝固特点:放热,温度降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某种物质的熔点是80℃,凝固点是20℃,这种物质在0℃时处于什么状态?(2)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3)铁的熔点是多少?如何测定铁的熔点?2. 作业答案:(1)0℃时,这种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第四章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⑵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以冰和蜡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绘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
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探究实验无论是装置、操作,还是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接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仿照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冰地熔化特点,描绘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然后针对学生对该实验的疑点,教材采用卡通画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一方面加深对冰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价,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
通过活动1的实验研究,描绘出石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别,引出熔点和凝固点。
最后将物态变化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信息浏览”介绍液晶。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用冰代替旧教材中的萘或海波,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容易成功。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一、学习主题: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3、知道熔点和凝固点;4、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要求:字迹工整)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展示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熔化和凝固主题一:熔化和凝固生活情景:夏天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吃“冰棍”,可是如果没有及时吃掉的话,不一会冰棍就消失了,只留下一滩水。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试试看。
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P95内容,找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写在随堂笔记中,针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2、阅读课本P96内容你认为熔化和凝固有什么特点呢?请大胆说说你猜想与假设。
小展示两人小对子:(对学展示)①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②交流冰的熔化温度时间图像的意义。
(3min )分享展示五人互助组:(互助展示)小组长先统计本组存在的疑难问题,组长主持对这些疑难问题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重点讨论:1、冰熔化的特点与石蜡的熔化特点;2、晶体非晶体的相关知识(7min )共同展示人共同体:A、获得任务后,5人在组长带领下进行预展规划;B、另一小组长在组长带领下熟悉展示主题所演示的主题并交流意见;C、人共同体进行主题展示小预展(5min)展示主题一:要求:结合你自己的观察,展示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②板书熔化与凝固的特点,最好列成表格③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熔化与凝固的实例建议:以小教师的身份展示展示主题二:要求:组代表板书自研成果,并标注出关键词,结合实验数据画出图像来进行展示。
根据凝固时熔化的逆过程完成凝固的展示。
②石蜡的熔化过程是不断上升的,可以和冰的熔化图像比较进行展示建议:绘图并标注关键词展示主题三:要求:①板书晶体与非晶体的定义展示。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过程本节安排三个教学板块:(1)认识晶体;(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3)液体的凝固。
1.认识晶体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不宜将本板块变为演示,要舍得投入时间,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这也是课时安排建议本节2课时的主要原因。
(1)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计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
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
其次,要探究熔化规律,自然需要将研究对象熔化,怎样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观测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或仪器?要否自己寻找或自制?这些都不要教师给定。
这些问题需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并要有所约定。
例如,各组达成借助酒精灯加热晶体和非晶体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约定定时(例如每隔 30s )记录加热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并确认当时研究对象的状态,直到熔化持续一段时间为止。
至于各组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停止加热后,熔化情况怎样?是选取冰和蜡,还是选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别的作为研究对象?是用水浴法加热,还是直接加热?都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
需知:规范完美的科学探究纯属理想模型,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组织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组探究过程的差异应视为宝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使得合作交流、讨论评价更具实际价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曲线图,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情景导入】冬天河水结成了冰,春天冰化成水;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秋天的早晨会有露,雾,霜......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 【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95第一段,回答:1.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凝固。
2.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任务二: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熔化凝固/min温度/℃分析数据1.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图线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对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在熔化和凝固前,熔化和凝固中以及熔化和凝固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
.海波凝固前,凝固中,凝固后。
【评估交流】你的结论与别人的相同吗?谁的更合理?对比海波熔化特点进行讨论练习:1、如图4-2-1所示,为某晶体的______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 状态,CD段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48℃表示该晶体的______。
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用了min的时间.DA“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通过探究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并知道有没有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一种方法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比较及图像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重、难点:1、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A、38℃;B、37℃ C、36℃ D、35℃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物质由___态变成___态。
固体2)凝固:物质由___态变成___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补充和说明:
1.实验分析题中,学生需要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掌握实验现象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2.现象解释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7.总结与反馈(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教师给予解答。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推荐阅读:《物质的状态变化》科普书籍,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更多科学知识。
-视频资料:收集有关熔化和凝固现象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短视频,展示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晶体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题型四:应用题
题目:如何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制作简易冰袋?
答案:在塑料袋中加入适量的水,密封后放入冰箱冷冻层,等待水结冰后即可用作冰袋。当需要使用时,冰在袋内熔化吸收热量,达到冷却效果。
题型五:问题解决题
题目:在冬天,为什么室外的金属杆(如晾衣杆)会比木头杆更容易结冰?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实验室等,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搜索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观察不同物质的熔化、凝固过程,并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对比不同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探讨其应用领域。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和吸热放热过程【教学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块、松香、水、火柴。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实验:观察冰块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冰块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冰块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待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冰块的温度,并观察冰块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冰块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冰块受热均匀。
(3)待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
3.冰块的熔化曲线的分析(教师画出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图①)教师:大致形状如图所示。
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冰块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块是固态,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块开始熔化?(答:B点)(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冰块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块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块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4、2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班别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思考2分钟)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引出课题) 【预习导学】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的定义:_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的定义:__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阅读P、98“晶体和非晶体”回答: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略)4、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选填“有”或“ 没有”)5、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选填“ 有” 或“ 没有”)6、熔化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放热。
【思考】XXXXX:如何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合作探究】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2、猜想和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3、设计并进行实验:时间min0123456海波温度/℃状态参照课本图4100“自我评价与作业”1—4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新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熔化、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认真分析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曲线。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如栩栩如生的冰雕、晶莹的冰棱、萌萌的雪人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观察这些景象的时候它充满欣赏价值,然而当时间变长,温度升高之后它们就面目全非了,这是为什么?二、新课学习物理学中,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如冰熔化后变为水。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如水凝固成冰。
【过渡】我们现来观察一下燃烧的蜡烛,它为何会“流泪”?(一)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那么熔化和凝固有何特点?我们现以海波晶粒为对象,来探究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会不断升高。
【活动】准备: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烧杯、装有海波晶粒的试管、火柴、水等材料,我们来探究课本活动1的内容。
请大家从3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知道海波晶粒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min,数据填入下表:完成课本图4—29的温度-时间图像。
根据记录的数据与图像,分析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并填空。
当海波晶粒完全熔化后,停止加热,每隔1min记下海波的温度,绘制海波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讨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
请同学们评价课本图4—30种的问题。
【交流】仿照活动1,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活动2的内容,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不变-升高;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
【精品文档】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一、学情分析上节学生学习了物质气态跟液态之间的转化,对不同形态物体之间的转化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这节主要是学习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的现象入手,增加学生的兴趣,直接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再在学习的基础上给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二、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化冰”现象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试验探究熔化的特点,描绘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然后针对该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引出石蜡的熔化和凝固,并且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材的实验工具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实验也容易成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绘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冰融化过程的实验探究;用图象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2、教学难点:描绘晶体熔化的图象,并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五、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冰块、温度计、大试管、烧杯、石蜡六、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分析法七、教学策略课题的引入可以用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到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变化,让学生说出来,然后教师指出。
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接触的熔化和凝固的现象,通过举例,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对熔化和凝固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八、教学过程学案教案设计说明学生回答:固态、液态、气态;能互相转化;学习了汽化和液一、引入:1、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它们能互相转化吗?复习上节内容,巩固化。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具体内容涉及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描述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 学生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3. 学生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及过程特点。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以及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各种晶体和非晶体材料、温度计、加热设备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冰块融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介绍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2.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其过程中的特点。
2.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差异。
3. 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及过程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课。
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以实验为基础,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观察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冰块和热水,以及各种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现象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方式。
2. 能够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难点: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温度计、计时器、实验盘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冰块,让孩子们观察它的状态,然后将它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 分组实验: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冰块、一杯热水、一个温度计和一个计时器。
孩子们需要在实验盘上记录冰块的状态变化,包括开始熔化的时间、完全熔化的时间以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 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彩笔在记录本上画出冰块的状态变化图,并记录下相关的数据。
4.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分享给其他小组,并一起讨论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难点:准确地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积极参与实验和记录。
然而,有些孩子在观察和记录时,可能会出现误差,我在课后会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他们如何更准确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新版)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3.能根据图像区分熔化和凝固,区分晶体和非晶体.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难点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教学准备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海波、石蜡、温度计、搅拌棒、停表.┃教学过程设计┃间变化的曲线.3.结论:石蜡在熔化全过程中,温度上升4.观察石蜡的凝固过程把装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观察试管中的石蜡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并每隔1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四)晶体和非晶体1.教师将海波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合起来画在同一坐标系中,组织学生讨论每一段海波处于什么状态,每一个折点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AB段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表示海波开始熔化?(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5)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凝固?(6)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全部凝固为固体?)2.师生共同总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晶体.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等都是晶体.晶体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非晶体,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都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或凝固点,非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凝固过程中要放热.课堂小结(一)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1.海波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石蜡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3.晶体和非晶体(二)你还有哪些收获和困惑?(回顾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是初中物理中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像法是一种非常直观、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像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设计】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和凝固⎩⎪⎪⎨⎪⎪⎧熔化⎩⎪⎨⎪⎧晶体⎩⎪⎨⎪⎧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凝固⎩⎪⎨⎪⎧晶体⎩⎪⎨⎪⎧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凝固点: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凝固点,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4、2 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人教版word版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一、情景引入
上物理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请同学们认真体会对联的意思,水结冰时冰的温度真的没有下降?冰化水时水温不会升高吗?你信吗?让我们来实验探究吧。
二、教材研究
问题1——冰熔化时有什么特点?
参照课本图4-27,把装有一些小冰块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慢慢的给小冰块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的状态的变化。
结果表明: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 ;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
问题2——水的凝固时温度会变吗?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并观察水会不会结冰?水结冰是什么过程,想想水要结成冰要达到什么条件?
结果表明:水放入冷冻室后,温度渐渐 ;到达 ℃时开始结冰;结冰过程中温度保持 ;当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温度 。
三、典例分析
如图4.3.1为某物质受热熔化的曲线,这种物质是 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 ℃,计时初温为 ℃,熔化过程一共用了 min ,AB 段物质处于 态,BC 段处于 态,CD 段处于 态。
解析:我们从冰熔化中知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答案:晶体;40;10;8;固;固液共存;液。
四、达标训练
1、无线电维修人员,经常用电烙铁对断开的电路用焊锡进行焊接,
在焊接过程中,焊锡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锡的熔化过程需要 热;凝固过程需要 热。
2、小明在做一种物质凝固的实验时,数据记录如下表: (1)据实验数据在如图4.3.3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该物体凝固过程不断放热,温度 ,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
(3)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时他们把冰
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4、甲、乙两盆水中都有冰块,甲在太阳下,乙在房间内,一会儿后两盆水中都有未熔化的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盆中的水温比乙盆中高
B、两盆水温相同
C、乙盆中的水温比甲盆中高
D、无法确定
5、保温瓶内,有一定量0℃的水,现向瓶内放一小块—2℃的冰后,盖好瓶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的水结成冰
C、冰和水数量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6、如图4.3.4所示表示某固体熔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只吸热,不升温
B、BC段只吸热,不升温
C、CD段只升温,不吸热
D、BC段不升温也不吸热
7、如图4.3.5所示,一烧杯中有大量冰块,试管中也有冰块,现把试管放在烧杯中,不接触烧杯底,用火给烧杯中冰块缓慢加热,烧杯中冰块熔化了一半后,则试管中的冰块
()
A、不会熔化
B、全部熔化
C、一半熔化
D、一小半熔化
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
A、体温计
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1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利用水,使菜窖内的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致被冰坏。
11、国外研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
人们穿上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下降时倍感温暖,其中
的原因是。
12、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受热熔化并汽化吸收了火箭与空气作用产生的热量
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D、冬天,湖水结冰
14、如图 4.3.6所示,能表示沥青熔化图象的是
()
15、2007年冬,我国湖南广西等地下起大雪,致使公路路面积有大量的冰雪,当时为了能使公路通车,工人们在公路上洒盐,请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6、阅读短文运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揭秘。
“雪怪”之谜
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在从东京飞往孟买的航程中,不幸在喜马拉雅山上空陷入了云团,最后坠落在喜马拉雅山中,气温在零下20~30℃。
在奋力迎救中,有一名幸免于难的男青年向记者发布过一则令人惊异的消息,在喜马拉雅山中,他见到了神秘的喜马拉雅山雪怪,他描述道:那是飞机坠毁的第二天早晨,我从昏睡中醒来正在绝望之际传来了脚步声,向客舱外面望去,看见一个浑身黑毛的家伙正在寻找雪地上飞机的残片,这时我马上意识到这就是雪怪!当时我又紧张又激动,虽然天很冷,但风已停止了,我克服了恐惧,从怀里掏出钢笔,又从口袋里拿出纸,把雪怪画了下来,记者亲眼目睹了用蓝色墨水画的雪怪。
(1)你认为这名青年向记者发布的“雪怪”是真实的吗?()
A、是
B、不是
C、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2)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五、中考试题
(2008年北京市)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表中
(1)该物质的熔点是℃。
(2)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或“液”)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4min到8min温度一直保持0℃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是不断上升的,这就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0℃熔化,说明2℃已熔化完毕,说明已处在液体。
答案:0 晶体液
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答案:B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右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六、课堂测评
1、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这个温度叫该物质的,冰的熔点是:℃。
2、海波通过加热后,由固态的海波变为液态的海波,是海波的过程;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变为冰块,这是水的过程。
3、在松香、冰、食盐、玻璃、石蜡、橡胶、石墨、海波、铁块、沥青中,属于晶体的有:,属于非晶体的有:。
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晶体的凝固图象是()
5、冰的熔点是0℃,则温度为0℃时它()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把0℃的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水凝固从而使冰增多
B、由于冰熔化从而使水增多
C、冰与水都不会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
根的是()
A、铅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40℃的气温
C、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D、—210℃的氧处于固态
4.3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
二、教材研究
问题1 0,不变,上升
问题2 下降,0 ,不变,下降。
四、达标训练
1、熔化、凝固,吸,放。
2、(1)(2)不变,48℃。
(3)晶体
3、B
4、B
5、B
6、B
7、A
8、C
9、雪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气温降低,因而造成“化雪冷”;下雪与化雪是相反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因而“下雪不冷”。
10、水凝固放出热量。
11、该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12、D 13、A 14、A 15、目的是为了降低盐水的凝固点 16、(1)B (2)海拔高达几千米的喜马拉雅山上,即使在无风雪的时候,气温也在零下20~30℃,这种温度下,钢笔水早已凝固,即使在身上没凝固,一拿出来,很快就会凝固了;因此那位青年不可能用蓝墨水在纸上画出雪怪。
(3)可以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一些事情的真伪进行判断。
五、课堂测评
1、不变,熔点,0 ;
2、熔化,凝固;
3、冰、食盐、石墨、铁块、海波;松香、玻璃、石蜡、橡胶、沥青);
4、A ;
5、D ;
6、C ;
7、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