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中 学. i 罘 哥 辅导
比较 分析 商 鞅 变 法 北 魏 孝 文 帝 改革 和 王 安 石变 法 的背 景
@ 雷永 杰
摘要 : 本 文 就 我 国古 代 三 大 改 革 商 鞅 变 法 、 北 魏孝 文 帝 改 革、 王 安 石 变 法 的 背景 , 从经济 、 政治、 军事和 思想文化及 社会 生 活 习俗 方 面进 行 了 比 较 全 面 的 分 析 , 目的是帮 助 学生更 深入 学 习三 大 改 革 的 知 识 点 , 强化理解和记忆。 关键字 : 商鞅 变 法 ;北 魏 孝 弟 改 革 ;王 安 石 变 法 ;背 景 ;


商鞅变法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王 安 石 变 法 是 中 国 古 代 史 上 三 次重 大改革 , 是新课 标 、 考纲 必考 内容 , 也 是 高 三 备 考 复 习 阶 段 选修一《 重 大 改 革 回眸 》 的 重 点 内 容 。各 大 改 革 的 背 景 复 杂 , 容 易混淆 , 若从 政治 、 经济 、 军事 、 思 想 文 化 和 社 会 习俗 角 度 分 析 其 历史背景 , 对 于 改 革 内容 等 理 解 和记 忆 , 对 学 生 会 有 很 大 帮助 。 从经济学角度 看 , 商鞅变 法 、 孝文 帝改 革 、 王 安 石 变 法 都 对 不 适 应 生 产 力 发 展 的 生 产 关 系 进 行 调 整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铁 农 具 和 牛 耕 的使 用 和 推 广 , 使生产力得 到提高 , 大 量 私 田被 开 垦 出 来 。井 田制 日益 瓦 解 , 土 地私 有 制逐 渐 确立 ,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出 现, 他们要求 改革 变法 , 确保 土地 私有 , 促 进 生 产 力 发 展 。孝 文 帝改革前的北魏农耕经济 , 土地兼并 现象十分 严重 , 中 原 地 区 由

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所有这些做法意味着要对旧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政权,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欠缺和不够完善之处。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都护制,激化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起义,沉重打击北魏统治,为了巩固统治,孝文帝进行改革。宋朝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藩镇割据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皇帝专制皇权。皇权空前强化,加强了统治,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削弱
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从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学习三大改革的知识点,强化理解和记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字:商鞅变法 ; 北魏孝弟改革 ; 王安石变法 ; 背景 ;内容 ; 特点等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三次重大改革,是新课标、考纲必考内容,也是高三备考复习阶段选修一《重大改革回眸》的重点内容。各大改革的背景复杂,容易混淆,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角度分析其历史背景,对于改革内容等理解和记忆,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
从经济学角度看,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提高,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他们要求改革变法,确保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农耕经济,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人烟”。政府控制着大量的荒地,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改革势在必行。北宋初年,政府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很多自耕农沦为佃农,地主采用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少交赋税,真正纳税的土地仅占耕地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财税收入锐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地租、高利贷。在官府赋税重重盘剥下,农民生活十分困苦,战事连连,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人民的苦难,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贫弱,改革迫不得已。

著名改革

著名改革

著名改革一、管仲改革春秋、齐桓公。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

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靠国家垄断商业及其经营而致富成了强国。

管仲在位的时间长达40余年,功成名就,既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唯一成功的典范。

即使在今天,管仲的思想遗产也仍有借鉴意义。

二、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促进民族融合四、王安石变法北宋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

列宁称赞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五、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涉及,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7: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7: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doc

【主干梳理】商鞅变法一、背景:(一)大背景: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1)经济: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2)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纷纷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

(3)思想:私学的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秦国的落后与自强:(1)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目的: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②根本目的: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三、措施及影响经济措施影响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是秦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奠定了中国抑制商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3、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

政治1、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2、推行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3、制定秦律,轻罪重罚有利于变法的彻底执行,加强统治;但过于严苛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想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是一种摧残。

实质是文化专制四、特点:(1)商鞅变法核心内容为“重农”和“法治”。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3)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专题: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专题: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命题分析】 本题从孝文帝改革中语言改革入 手,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归纳出孝文帝 从历史和鲜卑族自身发展角度分析“一从正音” 的必要性。第(2)题从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及对后世 的影响来分析“陆法言现象”出现的原因。
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典例透析预测探究
例1 (2010·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 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 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 (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 韵的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 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法还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商鞅在全国范围 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新法 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准许民间买卖土地 ,承认土地私有权。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推广县制,强化中央集权。新法规定,废 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而国君直接任免 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 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 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政治改革。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秦国处于割据混乱的状态,而商鞅作为秦国的宰相,意识到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大。

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法治”,他主张以法律为准则来治理国家,通过建立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来统治人民。

具体来说,商鞅变法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革除封建制度:商鞅取消了秦国的封建制度,废除了封建贵族的特权,实行九等爵位的制度,以避免贵族的势力过大。

2.实行县制:商鞅将秦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县,县级行政机构得到了强化,地方政权更加集中。

3.管理经济: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贸易,以保证国家的经济稳定。

4.战争改革:商鞅提出“兵贵精而不贵多”的理念,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充实军队的实力。

5.教育改革:商鞅重视教育,设立师范学校,在全国推广教育,为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商鞅变法的成功在于他的改革思想先进且实际有效,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并为后来秦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发生在北魏末年的南北朝时期。

当时北魏国力衰弱,社会动荡,而孝文帝担任皇帝后,意识到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挽救国家。

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依法治国”,他主张以法律为根本,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

具体来说,孝文帝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中央集权:孝文帝取消了地方世族的封号,废除了宗法制度,削弱了世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改革官制:孝文帝将官职分为九品制度,并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3.教育改革:孝文帝加强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设立官办学校,培养人才。

4.经济改革:孝文帝推行均田制,限制富商贵族的土地和财产,实行“井田制”,以改善农民的地位。

5.文化发展:孝文帝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废除了秘书机构,创建了文学作品、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的机构。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

二、内容 1.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前期:开始于公元前 年 (1)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政治 (2)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经济 (3)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军事 2.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后期:开始于公元前 年 (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经济 (2)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 (3)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习俗: 塞私门之请” 移风易俗。 习俗
(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县制的建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建立县制 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 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 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 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 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2.军事上强兵之法 . (1)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将兵法 (2)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保甲法 (3)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保马法 (4)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军器监 3.政治上取士之法 . (1)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科举改革 (2)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 改革学校制度:改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作用(目的):
①加强对人民控制,维护地方治安②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 和提高战斗力.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措施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提出发展 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 措施
影响 一定程度上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性y春质秋战都国是时期一,场铁在器和法牛家耕思普遍想使指用导,社下会代生表产力地显主著阶提高级,利从益而大的大封推建动了化社运会动经济 指的发导展。奴隶制的井田制随着私田的增多而逐步瓦解,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 思已 阶大级想部专分政被,封各建国土出地现私了有 一制系所列代变替法。运为动废。除通奴过隶变主法贵和族改的革特,权封,建发制展度封终建于经在济各,诸建侯立国地确主立
张 居 正
著者也。
——张居正《论时政疏》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2)开始: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
(3)内容:
政治
考成法
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
一条鞭法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军事
内修防备,外示羁縻
一条鞭法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 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 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 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

【文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

【⽂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变法运动,著名的有四次变法,分别是商鞅变法、北魏孝⽂帝变法、王安⽯变法还有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严刑峻法,成就强秦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物。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故称为卫鞅,⼜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称之商鞅。

在位执政⼗九年,秦国⼤治,史称商鞅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它的成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前350年,⼤规模地推⾏过两次变法。

第⼀次是在孝公六年:奖励耕织,⽣产多的可免徭役;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给予爵位等级的制度;采⽤李悝《法经》作为法律,推⾏连坐法。

第⼆次是在孝公⼗⼆年:合并乡⾢为三⼗⼀县(⼀说四⼗⼀县);废除井⽥制,准许⼟地买卖;创⽴按丁男征服办法,规定⼀户有两个男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服;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度量衡制。

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为秦国统⼀六国创造了条件。

由于商鞅在推⾏新法时⼿段过于严酷,得罪了部分守旧贵族。

秦孝公死后不久,他即被贵族迫害,遭车裂酷刑⽽死,以⾝殉法。

商鞅虽死,但秦惠王和他的后继者都继续实⾏了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国的国势得以进⼀步发展,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1.战国初期,秦国经济、政治上,⽂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秦孝公继位,决⼼变法图强。

3.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

在孝公的⽀持下,商鞅开始进⾏变法。

改⾰内容如下:第⼀、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秦国⼈“勇于公战,怯于私⽃”。

)第⼆、实⾏什伍连坐制度(体现阶级性)以强化统治。

第三、废井⽥,开阡陌,承认私⼈占有⼟地的合法性,允许⾃由买卖⼟地。

这⼀法令正式废除了井⽥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第四、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第五、建⽴县制,县令由国君任免,强化中央集权。

第六、统⼀度量衡。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这表明商鞅变法()A.未得到司马迁的认可B.未建立正常社会秩序C.提升了秦国国力D.引发了诸侯争霸战争解析:选C“倾邻国而雄诸侯”说明商鞅变法提升了秦国国力,故C项正确。

2.《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

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秦民勇于公战,这是秦奖励军功的体现,故本题选B项。

3.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

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解析:选B商鞅之所以遭此酷刑,关键是其改革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抗,其中,变法中“军功授爵”这一措施对旧势力威胁最大,故B符合题意。

4.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族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今河北张家口一带),计口授田。

”这实际上是()A.废除土地私有制B.均田制的雏形C.实行方田均税法D.均田制已大规模推行解析:选B由“413年”“计口授田”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均田制的雏形。

A项,当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C项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D项是在孝文帝变法后,“大规模”与材料信息不符。

5.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B.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解析:选A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A。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至前338年在秦国进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被公认为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使秦国在战国时期脱颖而出。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深远,不仅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世的改革变法起到了示范作用。

2.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焘,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主要包括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内容。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北魏国力大增,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3.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又称“新法”,是我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宋仁宗时期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推行青苗法、置行在、设募役等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政治经济发展。

尽管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当时士大夫和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其对宋朝政治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一系列变法措施,都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加强国家实力,提高民众福祉而进行的重要改革。

这些变革措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示范作用。

根据题目要求,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进行综合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使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对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孝文帝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北魏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力大增,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著名的改革

古代著名的改革

古代著名的改革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

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古代改革
掌握的原则和程序:
(1)历史现象发生前的比较项主要有历史条件、原因、 目的、导火线等。 (2)历史现象本身的比较项主要有人物、内容、经过、 方式等。 (3)历史现象发生后的比较项主要有结果、性质、意 义、作用、局限性、影响、危害等。 这么多的比较项没有必要全部都进行比较,根据需要和 可能,确定几项即可。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据说,他早年经营商,后从事政治活动。 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 君位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 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 施改革。他在政治上,积极改革内政,推 行国、野分治。在军事上,改革军制,组 成3万人的常备军,加强训练。在经济上, 管仲发展生产,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 “相地而衰徵”,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 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几年之间,齐国 国富兵强。
军事上: 作 用
评价: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关于改革的评价:
(1)标准:
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有 一个,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
(2)基本思路:
首先应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 求(趋势)
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 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
军 保甲法 事 措 施
将兵法
教 改革科 育举 措 施
整顿太 学
农村住户编为保, 保丁平时种田、农 闲练兵,战时作战
固定禁军辖区和 训练的将官
科举废明经科设明 法科,进士科专考 经义和时务策
重编教科书,成绩 优秀者直接受官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增加国家 军事力量,减少军费 开支
充实边防力量
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墨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
拓展思考
1、归纳成功改革的基本要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主观条件(坚定+策略)上层+人民的支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等
2、归纳失败改革的基本要素:不能顺应历史趋势和规律顽固势力的阻挠缺乏上层支持或群众基础改革策略失误等
当堂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的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臵北门者予十金。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

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材料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材料三两张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
(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
(3)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三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

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