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7 直线及其方程

合集下载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的一般式、点斜式和截距式。

2. 学会将直线的几何性质与方程联系起来,分析直线的斜率、截距等参数。

3. 能够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写出直线方程。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 y1 = m(x x1)3.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x/a + y/b = 14.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直线斜率和截距的理解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借助图形展示,直观理解直线的几何性质。

3. 例题演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章: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学会利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分析直线的位置关系。

3. 能够运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斜率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直线的倾斜角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k = tanθ。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计算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斜率和倾斜角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借助图形展示,直观理解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

3. 例题演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斜率和倾斜角分析直线位置关系。

五、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章:直线方程的求解一、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点斜式、截距式和一般式。

2. 学会利用已知条件求解直线方程,如已知直线经过两点、已知斜率和截距等。

3. 能够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点斜式、截距式和一般式。

2. 已知直线经过两点的直线方程求解。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了解直线方程与几何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方程与几何问题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直线的方程形式及性质1. 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2. 直线的斜率与截距3. 直线的截距式和点斜式二、直线的方程求解1. 通过已知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2. 通过两点求直线方程3. 通过截距求直线方程三、直线方程的应用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3. 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实践。

教学过程:一、直线的方程形式及性质1. 引出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的定义及性质,让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意义。

2. 通过实例演示直线的斜率与截距的计算方法。

3. 探讨直线的截距式和点斜式的应用及意义。

二、直线的方程求解1. 通过已知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例题演练,让学生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2. 通过两点和截距求直线方程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的求解方法。

三、直线方程的应用1. 通过例题演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理解直线与曲线的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直线方程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了解直线方程与几何问题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用定比分点公式设点后求定比.(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研究直线的一般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对应概念;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化运算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材分析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表示直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教学中要讲清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2.难点:与重点相同.3.疑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点斜式、斜截式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截距式既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又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与x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x=x0,与x轴平行的直线可表示成y=y0。

它们都是二元一次方程.我们问: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二元一次方程吗?反过来,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直线吗?(二)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我们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α.当α≠90°时,直线有斜率,方程可写成下面的形式:y=kx+b当α=90°时,它的方程可以写成x=x0的形式.由于是在坐标平面上讨论问题,上面两种情形得到的方程均可以看成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对于每一条直线都可以求得它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是说,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y的一次方程.反过来,对于x、y的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1)其中A、B不同时为零.(1)当B≠0时,方程(1)可化为这里,我们借用了前一课y=kx+b表示直线的结论,不弄清这一点,会感到上面的论证不知所云.(2)当B=0时,由于A、B不同时为零,必有A≠0,方程(1)可化为它表示一条与y轴平行的直线.这样,我们又有: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方程写为Ax+By+C=0这个方程(其中A、B不全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是什么样的对应?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同一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三)例题解:直线的点斜式是化成一般式得4x+3y-12=0.把常数次移到等号右边,再把方程两边都除以12,就得到截距式讲解这个例题时,要顺便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1)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方程由于给出的点可以是直线上的任意点,因此是不唯一的,一般不作为最后结果保留,须进一步化简;(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也是不唯一的,因为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一个非零常数后得到的方程与原方程同解,一般方程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但须化为各系数既无公约数也不是分数;(3)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与截距式如果存在的话是唯一的,如无特别要求,可作为最终结果保留.例2 把直线l的方程x-2y+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和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图.解:将原方程移项,得2y=x+6,两边除以2得斜截式:x=-6根据直线过点A(-6,0)、B(0,3),在平面内作出这两点连直线就是所要作的图形(图1-28).本例题由学生完成,老师讲清下面的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一条直线可由其方向和它上面的一点确定,也可由直线上的两点确定,利用前一点作图比较麻烦,通常我们是找出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然后在两轴上找出相应的点连线.例3 证明:三点A(1,3)、B(5,7)、C(10,12)在同一条直线上.证法一直线AB的方程是:化简得 y=x+2.将点C的坐标代入上面的方程,等式成立.∴A、B、C三点共线.∴A、B、C三点共线.∵|AB|+|BC|=|AC|,∴A、C、C三点共线.讲解本例题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4 直线x+2y-10=0与过A(1,3)、 B(5,2)的直线相交于C,此题按常规解题思路可先用两点式求出AB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得到点C的坐标,再求点C分AB所成的定比,计算量大了一些.如果先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点C的坐标(即满足点C 在直线AB上),然后代入已知的直线方程求λ,则计算量要小得多.代入x+2y-10=0有:解之得λ=-3.(四)课后小结(1)归纳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及其特点.(2)例4一般化:求过两点的直线与已知直线(或由线)的交点分以这两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所成定比时,可用定比分点公式设出交点的坐标,代入已知直线(或曲线)求得.五、布置作业1.(1.6练习第1题)由下列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化成一般式:(2)经过点B(4,2),平行于x轴;(5)经过两点P1(3,-2)、P2(5,-4);(6)x轴上的截距是-7,倾斜角是45°.解:(1)x+2y-4=0; (2)y-2=0; (3)2x+1=0;(4)2x-y-3=0; (5)x+y-1=0; (6)x-y+7=0.3.(习题二第8题)一条直线和y轴相交于点P(0,2),它的倾斜角4.(习题二第十三题)求过点P(2,3),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5.(习题二第16题)设点P(x0,y0)在直线As+By+C=0上,求证: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x-x0)+B(y-y0)=0.证明:将点P(x0,y0)的坐标代入有C=-Ax0-By0,将C代入Ax+By+C=0即有A(x-x0)+B(y-y0)=0.6.过A(x1,y1)、B(x2,y2)的直线交直线l:Ax+By+C=0于C,六、板书设计[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3. 直线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直线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3. 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直线现象,引发学生对直线方程的思考。

2. 讲解直线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直线方程进行求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直线方程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

2. 课件:直线方程的演示课件。

3. 案例题库:提供一定数量的直线方程应用案例。

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色笔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教案编写: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详细教案编写。

2. 教学实践:根据教案进行教学实践,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方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2. 引导学生探索直线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如曲线方程、多维空间中的直线方程等。

十、教学反思1. 对整个直线方程教案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学案

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学案

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应用目标点击:1.掌握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和一般形式,理解参数的几何意义; 2.熟悉直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之间的互化;3.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求线段的长,求距离、求轨迹、与中点有关等问题;基础知识点击:1、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式(1)过点P 0(00,y x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ααsin co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t 的几何意义:t 表示有向线段P P 0的数量,P(y x ,)P 0P=t ∣P 0P ∣=t 为直线上任意一点. (2)若P 1、P 2是直线上两点,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则P 1P 2=t 2-t 1 ∣P 1P 2∣=∣t 2-t 1∣(3) 若P 1、P 2、P 3是直线上的点,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t 3则P 1P 2中点P 3的参数为t 3=221tt +,∣P 0P 3∣=221t t +(4)若P 0为P 1P 2的中点,则t 1+t 2=0,t 1·t 2<02、直线参数方程的一般式过点P 0(00,y x ),斜率为abk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是⎩⎨⎧+=+=bt y y atx x 00 (t 为参数)点击直线参数方程:一、直线的参数方程问题1:(直线由点和方向确定)求经过点P 0(00,y x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设点P(y x ,)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方向为直线L 的正方向)过点P 作y P 0作x 轴的平行线,两条直线相交于Q 点1)当P P 0与直线l 同方向或P 0和P 重合时,P 0P =|P 0P| 则P 0Q =P 0Pcos α Q P =P 02)当P P 0与直线l 反方向时,P 0P 、P 0Q 、Q P P 0P =-|P 0P| P 0Q =P 0Pcos α Q P =P 0Psin α 设P 0P =t ,t 为参数,又∵P 0Q =0x x -, 0x x -=tcos αxQ P =0y y - ∴ 0y y -=t sin α即⎩⎨⎧+=+=ααsin cos 00t y y t x x 是所求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P 0P =t ,t 为参数,t 的几何意义是:有向直线l 上从已知点P 0(00,y x )到点 P(y x ,)的有向线段的数量,且|P 0P|=|t|①当t>0时,点P 在点P 0的上方; ②当t =0时,点P 与点P 0重合; ③当t<0时,点P 在点P 0的下方;特别地,若直线l 的倾斜角α=0时,直线⎧+=0tx x ④当t>0时,点P 在点P0的右侧; ⑤当t =0时,点P 与点P 0重合;⑥当t<0时,点P 在点P 0的左侧; 问题2:直线l 上的点与对应的参数t 是不是一 对应关系我们把直线l 看作是实数轴,以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以定点 这样参数t 便和这条实数轴上的点P 一一对应关系.问题3:P 1、P 2为直线l 则P 1P 2=,∣P 1P 2∣=P 1P 2=P 1P 0+P 0P 2=-t 1+t 2=t 2-t 1,∣P 1P 2∣=∣ t 2-t 1∣ 问题4:若P 0为直线l 上两点P 1、P 2的中点,P 1、P 2 参数分别为t 1、t 2 ,则t 1、t 2之间有何关系 根据直线l 参数方程t 的几何意义, P 1P =t 1,P 2P =t 2,∵P 0为直线l 上两点P 1、P 2的中点,∴|P 1P|=|P 2P|P 1P =-P 2P ,即t 1=-t 2, t 1t 2<0一般地,若P 1、P 2、P 3是直线l 上的点, 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t 3,P 3为P 1、P 2 则t 3=221t t + (∵P 1P 3=-P 2P 3, 根据直线l 参数方程t 的几何意义,∴P 1P 3= t 3-t 1, P 2P 3= t 3-t 2, ∴t 3-t 1=-(t 3-t 2,) ) 基础知识点拨:1、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xx例1:化直线1l 的普通方程13-+y x =0为参数方程,并说明参数的几何意 义,说明∣t ∣的几何意义.解:令y=0,得x =1,∴直线1l 过定点(1,0). k =-31=-33设倾斜角为α,tg α=-33,α= π65, cos α =-23, sin α=211l 的参数方程为⎪⎪⎩⎪⎪⎨⎧=-=t y t x 21231 (t为参数)t 是直线1l 上定点M 0(1,0)到t 对应的点M(y x ,)的有向线段M M 0的数量.由⎪⎪⎩⎪⎪⎨⎧=-=-(2) 21(1)231t y t x (1)、(2)两式平方相加,得222)1(t y x =+-∣t ∣=22)1(y x +-∣t ∣是定点M 0(1,0)到t 对应的点M(y x ,)的有向线段M M 0的长.点拨:求直线的参数方程先确定定点,再求倾斜角,注意参数的几何意义.例2:化直线2l 的参数方程⎩⎨⎧+=+-= t313y tx (t 为参数)为普通方程,并求倾斜角,说明∣t ∣的几何意义. 解:原方程组变形为⎩⎨⎧=-=+ (2) t31 (1) 3y t x (1)代入(2)消去参数t ,得)3(31+=-x y (点斜式) 可见k=3, tg α=3,倾斜角α=3π普通方程为 01333=++-y x(1)、(2)两式平方相加,得2224)1()3(t y x =-++∴∣t ∣=2)1()3(22-++y x∣t ∣是定点M 0(3,1)到t 对应的点M(y x ,)的有向线段M M 0的长的一半.点拨:注意在例1、例2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是不同的,直线1l 的参数方程 为⎪⎪⎩⎪⎪⎨⎧=-=ty t x 21231即⎪⎩⎪⎨⎧=+=ππ65sin 65cos 1t y t x 是直线方程的标准形式,(-23)2+(21)2=1, t 的几何意义是有向线段M M 0的数量.直线2l 的参数方程为⎩⎨⎧+=+-= t 313y tx 是非标准的形式,12+(3)2=4≠1,此时t 的几何意义是有向线段M M 0的数量的一半.你会区分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例3:已知直线l 过点M 0(1,3),倾斜角为3π,判断方程⎪⎪⎩⎪⎪⎨⎧+=+=t y t x 233211(t 为参数)和方程⎩⎨⎧+=+= t331y tx (t 为参数)是否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如果是直线l 的参数方程,指出方程中的参数t 是否具有标准形式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解:由于以上两个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后,均可以得到直线l 的的普通方程 0333=+--y x ,所以,以上两个方程都是直线l 的参数方程,其中⎪⎪⎩⎪⎪⎨⎧+=+=t y t x 233211 cos α =21, sin α=23,是标准形式,参数t 是有向线段M M 0的数量.,而方程⎩⎨⎧+=+= t331y t x 是非标准形式,参数t 不具有上述的几何意义.点拨:直线的参数方程不唯一,对于给定的参数方程能辨别其标准形式,会利用参数t 的几何意义解决有关问题.问题5:直线的参数方程⎩⎨⎧+=+= t 331y tx 能否化为标准形式是可以的,只需作参数t 的代换.(构造勾股数,实现标准化)⎩⎨⎧+=+= t 331y t x ⇔⎪⎪⎩⎪⎪⎨⎧+++=+++=))3(1()3(13 3))3(1()3(11122222222t y t x 令t =t 22)3(1+ 得到直线l 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t 233211y t x t 的几何意义是有向线段 M M 0的数量.2、直线非标准参数方程的标准化一般地,对于倾斜角为α、过点M 0(00,y x )直线l 参数方程的一般式为,.⎩⎨⎧+=+=bt y y atx x 00 (t 为参数), 斜率为a b tg k ==α (1) 当22b a +=1时,则t 的几何意义是有向线段M M 0的数量. (2) 当22b a +≠1时,则t 不具有上述的几何意义.⎩⎨⎧+=+=bt y y at x x 00可化为⎪⎪⎩⎪⎪⎨⎧+++=+++=)()(2222022220t b a b a b y y t b a b a a x x 令t =t b a 22+则可得到标准式⎪⎪⎩⎪⎪⎨⎧'++='++=t b a by y t b a a x x 220220 t 的几何意义是有向线段M M 0的数量.例4:写出经过点M 0(-2,3),倾斜角为43π的直线l 的标准参数方程,并且 求出直线l 上与点M 0相距为2的点的坐标.解:直线l 的标准参数方程为⎪⎩⎪⎨⎧+=+-=ππ43sin 343cos 2t y t x 即⎪⎪⎩⎪⎪⎨⎧+=--=t y t x 223222(t 为参数)(1) 设直线l 上与已知点M 0相距为2的点为M 点,且M 点对应的参数为t, 则| M 0M|=|t| =2, ∴t=±2 将t 的值代入(1)式当t=2时,M 点在 M 0点的上方,其坐标为(-2-2,3+2); 当t=-2时,M 点在 M 0点的下方,其坐标为(-2+2,3-2).点拨:若使用直线的普通方程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M 点的坐标较麻烦, 而使用直线的参数方程,充分利用参数t 的几何意义求M 点的坐标较 容易.例5:直线⎩⎨⎧-=+=οο20cos 420sin 3t y t x (t 为参数)的倾斜角 . 解法1:消参数t,的34--x y =-ctg20°=tg110°解法2:化为标准形式: ⎩⎨⎧-+=-+=οο110sin )(4110cos )(3t y t t x (-t 为参数) ∴此直线的倾斜角为110°基础知识测试1:1、 求过点(6,7),倾斜角的余弦值是23的直线l 的标准参数方程.2、 直线l 的方程:⎩⎨⎧+=-=οο25cos 225sin 1t y t x (t 为参数),那么直线l 的倾斜角( ) A 65° B 25° C 155° D 115°3、 直线⎪⎪⎩⎪⎪⎨⎧+-=-=ty tx 521511(t 为参数)的斜率和倾斜角分别是( )A) -2和arctg(-2) B) -21和arctg(-21)C) -2和π-arctg2 D) -21和π-arctg 214、 已知直线⎩⎨⎧+=+=ααsin co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上的点A 、B 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点P 分线段BA 所成的比为λ(λ≠-1),则P 所对应的参数是 . 5、直线l 的方程: ⎩⎨⎧+=+=bty y atx x 00 (t 为参数)A 、B 是直线l 上的两个点,分别对应参数值t 1、t 2,那么|AB|等于( )A ∣t 1-t 2∣B 22b a +∣t 1-t 2∣ C 2221ba t t +- D ∣t 1∣+∣t 2∣6、 已知直线l :⎩⎨⎧+-=+= t351y tx (t 为参数)与直线m :032=--y x 交于P 点,求点M(1,-5)到点P 的距离.二、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例6:已知直线l 过点P (2,0),斜率为34和抛物线x y 22=相交于A 、B 两点, 设线段AB 的中点为M,求: (1)P 、M 两点间的距离|PM|; (2)M 点的坐标; (3)线段AB 的长|AB|解:(1)∵直线l 过点P (2,0),斜率为3=34cos α =53, sin α=54∴直线l 的标准参数方程为⎪⎩⎪⎨⎧=+=ty t x 54532(t 为参数)*∵直线l 和抛物线相交,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x y 22=中, 整理得 8t 2-15t -50=0 Δ=152+4×8×50>0,设这个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t 1、t 2,由韦达定理得 t 1+t 2=815, t 1t 2=425- ,由M 为线段AB 的中点,根据t 的几何意义,得| PM|=221t t + =1615∵中点M 所对应的参数为t M =1615,将此值代入直线的标准参数方程*,M点的坐标为⎪⎩⎪⎨⎧=•==•+=4316155416411615532y x 即 M (1641,43)(3) |AB|=∣t 2-t 1∣= 222114)(t t t t -+=7385点拨:利用直线l 的标准参数方程中参数t 的几何意义,在解决诸如直线l 上两点间的距离、直线l 上某两点的中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时,比用直线l 的普通方程来解决显得比较灵活和简捷.例7:已知直线l 经过点P (1,-33),倾斜角为3π,(1)求直线l 与直线l ':32-=x y 的交点Q 与P 点的距离| PQ|; (2)求直线l 和圆22y x +=16的两个交点A ,B 与P 点的距离之积. 解:(1)∵直线l 经过点P (1,-33),倾斜角为3π,∴直线l 的标准参数方程为⎪⎩⎪⎨⎧+-=+=3sin 333cos 1ππt y t x ,即⎪⎪⎩⎪⎪⎨⎧+-=+=ty t x 2333211(t 为参数)代入直线l ':32-=x y 得032)2333()211(=-+--+t t 整理,解得t=4+23 t=4+23即为直线l 与直线l '的交点Q 所对应的参数值,根据参数t 的几 何意义可知:|t|=| PQ|,∴| PQ|=4+23.(2) 把直线l 的标准参数方程为⎪⎪⎩⎪⎪⎨⎧+-=+=t y t x 2333211(t 为参数)代入圆的方程22y x +=16,得16)2333()211(22=+-++t t ,整理得:t 2-8t+12=0, Δ=82-4×12>0,设此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t 1、t 2 则t 1t 2=12根据参数t 的几何意义,t 1、t 2 分别为直线和圆22y x +=16的两个交点 A, B 所对应的参数值,则|t 1|=| PA|,|t 2|=| PB|,所以| PA|·| PB|=|t 1 t 2|=12点拨:利用直线标准参数方程中的参数t 的几何意义解决距离问题、距离的乘积(或商)的问题,比使用直线的普通方程,与另一曲线方程联立先求得交点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简便.例8:设抛物线过两点A(-1,6)和B(-1,-2),对称轴与x 轴平行,开口向右, 直线y=2x +7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长是410,求抛物线方程.解:由题意,得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y=2.设抛物线顶点坐标为(a ,2) 方程为(y ―2)2=2P(x -a ) (P>0) ①∵点B(-1,-2)在抛物线上,∴(―2―2)2=2P(-1-a )a P=-8-P 代入① 得(y ―2)2=2P x +2P+16 ②将直线方程y=2x +7化为标准的参数方程tg α=2, α为锐角,cos α =51, sin α=52 得⎪⎪⎩⎪⎪⎨⎧+=+-=ty t x 525511(t 为参数) ③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将③代入②并化简得:75212542--+t Pt =0 ,由Δ=355)6(42+-P >0,可设方程的两根为t 1、t 2, 又∵|AB|=∣t 2-t 1∣= 222114)(t t t t -+=4104354]4)212(5[2⨯+-P =(410)2 化简,得(6-P)2=100 ∴ P=16 或P=-4(舍去) 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 ―2)2=32x +48点拨:(1)(对称性) 由两点A(-1,6)和B(-1,-2)的对称性及抛物线的对称性质,设出抛物线的方程(含P 一个未知量,由弦长AB 的值求得P ). (2)利用直线标准参数方程解决弦长问题.此题也可以运用直线的普通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后,求弦长。

直线方程的教案

直线方程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方法;
2.学习如何求解两点之间的直线方程;
3.掌握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截距、斜率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4.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直线方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重点:
1.运用点斜式、截距式、一般式求解直线方程;
2.掌握直线斜率与与坐标轴交点等概念的相互关系;
3.知道如何求解两点之间的直线方程;
4.了解直线方程在数学和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掌握点斜式、截距式、一般式三种方法求解直线方程;
2.理解直线斜率与截距等概念的相互作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把适当的公式应用到问题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问题引入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数学课堂。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直线方程”。

直线方程是我们学习函数的基础,掌握好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类型的直线都是随处可见的,如高速公路上的道路、地铁上的轨道、建筑物上的支架等等,都是直线应用的实例。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直线的求解都有很深刻的数学理论支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直线方程”。

文章太长了,机器智能只能够生成那么多,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和斜截式、两点式等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Ax + By + C = 02. 斜截式方程:y = kx + b3. 两点式方程:y y1 = (y2 y1) / (x2 x1) (x x1)4. 直线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5. 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直线方程的求法及应用。

2. 难点:直线方程在不同情况下的求解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方程的求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直线方程的图解过程。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直线方程的求法及应用。

2. 练习题:涵盖各种类型的直线方程题目。

3. 实物模型:直线图形的模型,如直尺、三角板等。

教案目录:第一章: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1.1 斜率与截距1.2 直线方程的斜截式1.3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第二章:斜截式方程2.1 斜截式方程的定义2.2 斜截式方程的求法2.3 斜截式方程的应用第三章:两点式方程3.1 两点式方程的定义3.2 两点式方程的求法3.3 两点式方程的应用第四章:直线方程的解法4.1 代入法求直线方程4.2 消元法求直线方程4.3 图解法求直线方程第五章: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直线方程与几何问题5.2 直线方程与物理问题5.3 直线方程与生活问题六、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6.1 两条直线的交点6.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6.3 直线方程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七、直线方程的变换7.1 直线的平移7.2 直线的旋转7.3 直线的缩放八、直线方程的优化问题8.1 直线方程的最值问题8.2 直线方程的线性规划问题8.3 直线方程的优化方法与应用九、线性方程组与直线方程9.1 线性方程组的定义9.2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9.3 线性方程组与直线方程的关系十、直线方程与其他数学学科的联系10.1 直线方程与函数的关系10.2 直线方程与三角函数的联系10.3 直线方程与其他数学学科的融合应用十一、直线方程的拓展与应用11.1 空间直线方程11.2 参数方程与直线方程11.3 直线方程在现代数学中的应用十二、直线方程与坐标系12.1 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12.2 极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12.3 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十三、直线方程与日常生活13.1 地图上的直线方程13.2 导航与直线方程13.3 直线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十四、直线方程与科技发展14.1 计算机图形学与直线方程14.2 机器学习与直线方程14.3 直线方程在其他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十五、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15.1 综合练习题集15.2 案例分析: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3 学生展示与讨论:个人或小组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直线与方程》的教案,涵盖了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斜截式、两点式、解法、实际应用、综合应用、变换、优化问题、线性方程组、学科联系、拓展应用、坐标系、日常生活、科技发展以及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等十五个章节。

直线的方程教案

直线的方程教案

直线的方程教案教案标题:直线的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定义,并能够用适当的术语描述直线。

2. 掌握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3. 了解和应用不同形式的直线方程。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直线的定义:通过图片或实物示例向学生展示直线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启发性问题:提问学生直线的特征,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直线的定义和特点。

知识讲解:3. 介绍点斜式方程:说明直线方程中的斜率和截距的概念,给出点斜式方程的表达形式和应用范围。

4. 介绍截距式方程:解释截距的概念,并给出截距式方程的表达形式和应用范围。

5. 介绍一般式方程:解释一般式方程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般式方程的优缺点。

实践操作:6. 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直线方程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小组合作或个人尝试解答。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推理,以巩固他们对直线方程的理解。

7.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以巩固不同形式的直线方程的应用技巧,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的方程形式。

总结和评价:8. 总结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形式的方程,提醒学生注意直线方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9. 学习评价:进行小组或个人评价,检查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理解程度,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拓展活动:10. 拓展学习: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直线方程的相关内容,如斜率的性质、直线方程与图形的关系等。

教具和资源:- 图片或实物示例-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教科书和练习题- 计算器(可选)教学时长:本教案的教学时长预计为2个课时。

教学效果评估:- 教师观察学生对直线定义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 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练习题时的应用能力。

- 学生针对评价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方案的准确性。

- 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师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

直线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的定义及意义。

2. 学会运用直线的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直线的方程的互化方法和求直线交点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 kx + b(k为斜率,b为截距)2.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 y1 = k(x x1)(k为斜率,(x1, y1)为直线上的一点)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 + By + C = 0(A、B、C为常数,且A、B不为0)4. 直线的方程的互化:斜截式与点斜式、斜截式与一般式、点斜式与一般式的互化。

5. 直线交点的求法:解直线方程组求交点坐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直线的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的定义及应用。

2. 难点:直线的方程的互化方法和求直线交点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直线的方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直线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运用练习法巩固直线的方程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方程表达方式。

2. 讲解直线的斜截式方程:解释斜率和截距的概念,举例说明斜截式方程的运用。

3. 讲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解释斜率和点的概念,举例说明点斜式方程的运用。

4. 讲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解释A、B、C的含义,举例说明一般式方程的运用。

5. 讲解直线的方程的互化:演示斜截式与点斜式、斜截式与一般式、点斜式与一般式的互化方法。

6. 讲解直线交点的求法:举例说明解直线方程组求交点坐标的方法。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直线的方程的知识。

8. 总结与拓展:总结直线的方程的重要性质和应用,提出拓展思考问题。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直线的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一条直线通过点(2, 3)且斜率为1/2,求直线的方程。

2. 案例二:一条直线垂直于x轴,且通过点(5, 0),求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适用条件,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适用条件,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适用条件,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在数学中,直线是一种最基本的平行图形,它由两个点构成并连接在一起。

据统计,直线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直线可以用不同的方程式来表示,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一元一次方程形式。

这比较常见,可以解决许多基本的几何问题。

因此,识别并理解直线的不同方程式、适用条件以及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1.一元一次方程形式:y=mx+b,其中m表示斜率,b表示y轴截距。

该方程描述的是一条斜率不等于0的直线。

2.斜截式:y-y1=m(x-x1),其中m表示斜率,(x1,y1)表示直线上一点。

该方程描述的是一条斜率不等于0的直线。

3.方程形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以变换的斜率m来描述直线。

m=(y2-y1)/(x2-x1),其中(x1,y1)(x2,y2)是直线上两个不同的点。

4.点斜式:(y-y1)/(x-x1)=(y2-y1)/(x2-x1),其中(x1,y1)(x2,y2)是直线上两个不同的点。

该方程描述的是一条斜率不等于0的直线。

5.垂直方程形式:x=a,其中a是直线上的一点坐标。

该方程描述的是一条斜率等于0的直线。

三、适用条件1.一元一次方程形式及其变体适用于斜率不等于0的直线,即斜率存在时可以直接用一元一次方程形式或它的变体表示。

2.而对于斜率为0的直线,可以直接用垂直方程形式y=a来表示其斜率为0,其中a是直线上的一点坐标。

四、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1.线平行:两条不同的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即m1=m2。

2.线垂直:两条不同的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等于-1,即m1*m2=-1。

五、结论以上介绍了直线的五种方程形式、适用条件以及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

这些充分条件对于解决几何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了解相关知识。

直线与方程导学案

直线与方程导学案

第一节 直线与方程的导学案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不同时为)(2) 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包含的两方面的含义:①直线的方程是都是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②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是直线.(3) 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 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含义.考点及要求 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并会灵活的应用于求直线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梳理1.直线的倾斜角:直线_____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 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规定:直线与____平行或重 合时,倾斜角为0°.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2.直线的斜率:倾斜角a 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a 的_______叫做直线的斜率,即k =_____;当a =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______________。

3.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直线经过点(x 1,y 1)且斜率为k ,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2)斜截式: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且斜率为k ,方程为:_________; (3)两点式:直线经过)y ,(x P )y ,(x 222111、P ,且1212,x x y y 构,方程为:_________;(4)截距式: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a,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方程为:_________; (5)一般式:______________(其中A 、B 不全为0).思考探究:直线的倾斜角越大,斜率就越大,这种说法正确吗?二 小试牛刀1.已知两点,则直线AB 的斜率是 ( )A. B. C. D.33-3333-()A 3,,B -2.若0ab <,则过点110,-,0p Q b a骣骣鼢珑鼢珑鼢珑桫桫与的直线PQ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02p 骣÷ç÷ç÷ç桫,B ,2,pp 骣÷ç÷ç÷ç桫 C ,2p p 骣÷ç--÷ç÷ç桫.,02D p骣÷ç-÷ç÷ç桫3.的倾斜角为 ( ) A. B. C. D. 4.已知直线l 过点(m,1),(m +1,tan α+1),则 ( ) A .α一定是直线l 的倾斜角 B .α一定不是直线l 的倾斜角 C .α不一定是直线l 的倾斜角D .180°-α一定是直线l 的倾斜角 5若直线 过点(-1,2)且与直线 垂直, 则直线 的方程为( ) 三 方法指津1.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的步骤 (1)设所求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2)由条件建立所求参数的方程(组); (3)解这个方程(组)求参数;(4)把所求的参数值代入所设直线方程.2.求直线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在使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选择. 四 考点整合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0()y a a -+=为常数o 30o 60o 150o120【案例1】 求直线x sin θ+3y +2=0(θ∈R)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l l 2340x y -+=考点二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案例2】 过点(-5,-4)作一直线l ,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且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求该直线l 的方程.2(11)(5,1),,,34A B C A B ABp p D ??【即时巩固】已知在第一象限,,,如图。

高中数学直线及其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及其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及其方程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直线的基本定义及性质;
2. 掌握直线的方程表示方法;
3. 熟练运用直线的方程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1. 直线的基本性质;
2. 直线的方程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 利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教案复印件;
3. 钢笔、白板、擦拭布。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如何表示直线的方程?
二、提出问题(10分钟)
1. 介绍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
2. 说明直线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3. 讲解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及解题方法。

三、示范演练(15分钟)
1. 解答直线方程表示问题;
2. 演示如何根据直线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四、练习与拓展(15分钟)
1. 学生互相讨论并解答相关问题;
2. 综合应用直线方程解决复杂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直线的方程表示方法及应用;
2. 提醒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勤加练习。

教学反馈:
1. 课后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
2. 下节课继续巩固直线方程的应用。

教学延伸:
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拓展直线方程的应用范围。

直线与方程教案

直线与方程教案

直线与方程教案教案标题: 直线与方程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的基本概念,并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直线上的点来确定直线的特征。

2. 掌握直线的一般方程形式和斜截式方程形式,并能够在给定条件下转化两种方程形式。

3. 学会通过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和直线的斜率来确定直线的方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确定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课本、练习册和教学投影。

b. 熟悉直线的基本概念、一般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知识。

c. 准备针对直线与方程的示例问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a. 学生需要准备课本、练习册和写字工具。

b. 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理解直线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1. 出示图像:展示一幅包含直线的图像,激发学生对直线的认识和观察。

2. 提问学生问题:你对直线有什么认识?直线有哪些特点?探究:1. 教学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直线的特征。

2. 定义直线:给出直线的定义,并解释什么是斜率。

3. 一般方程:介绍一般方程的形式Ax + By = C,并给出一些例子。

4. 斜截式方程:介绍斜截式方程的形式 y = mx + b,并给出一些例子。

5. 示例问题:通过几个示例问题,让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转化和使用。

实践:1. 练习题: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给学生分发练习题,包括求直线方程转化和求直线方程的具体题目。

2. 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学生辅导和指导。

总结: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强调一般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2. 学生总结:请学生撰写一个简短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

拓展:1. 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如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练习评价:批改、点评学生的练习题,检查他们对直线与方程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教案直线方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教案直线方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教案直线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定义和特性。

2.掌握直线的一般方程、斜截式方程和点斜式方程。

3.能够根据直线上的一个点和斜率确定直线的方程。

4.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确定直线的性质和特征。

5.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内容:一、直线的定义与性质1.直线的定义:通过任意两个点的集合。

2.直线的特性:直线没有起点和终点、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直线上的两个点可以确定方向。

二、直线的一般方程1.一般方程的定义:形如Ax+By+C=0的方程,其中A、B、C为实数,并且A和B不同时为0。

2.一般方程的特点:可以表示任意一条直线,A/B为直线的斜率,-C/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三、直线的斜截式方程1. 斜截式方程的定义:形如y = kx + b 的方程,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2.斜截式方程的特点:可以直接读出直线的斜率和y轴截距。

四、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形如y-y₁=k(x-x₁)的方程,其中(x₁,y₁)为直线上的一个点,k为直线的斜率。

2.点斜式方程的特点:可以通过直线上的一个点和斜率来确定直线方程。

教学过程:一、直线的定义与性质(20分钟)1.引入直线的定义,解释直线是通过任意两个点的集合,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性质。

2.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和图形演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3.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和图形演示直线上的两个点可以确定方向。

二、直线的一般方程与斜截式方程(20分钟)1.讲解一般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2.教授如何从一般方程中读出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3.教授如何根据直线上的一个点和斜率确定斜截式方程。

三、直线的点斜式方程(20分钟)1.讲解点斜式方程的定义和特点。

2.教授如何根据直线上的一个点和斜率确定点斜式方程。

3.指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运用点斜式方程。

四、直线方程的应用(20分钟)1.带领学生分析几何问题,运用直线方程解决问题。

直线的方程教案

直线的方程教案

直线的方程教案直线的方程教案一、引言在数学学科中,直线是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

学习直线的方程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的方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二、知识概述1. 直线的定义:直线是由无限多个点组成的,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直线的特征:直线没有宽度和长度,可以延伸到无穷远。

3.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是用来表示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三、直线的一般方程1. 一般形式:Ax + By + C = 0,其中A、B、C为常数,A和B不同时为0。

2. 解析法推导:通过解析几何的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直线的一般方程。

假设直线上有两个点P(x₁, y₁)和Q(x₂, y₂),斜率为k,则直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y - y₁) = k(x - x₁)。

3. 例题练习:通过给定两个点的坐标,学生可以练习推导直线的一般方程。

四、直线的斜截式方程1. 斜截式定义: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一种常用的表示直线的方程形式,形如y=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2. 斜截式推导:通过解析几何的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假设直线上有一个点P(x₁, y₁),斜率为k,则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可以表示为:y= k(x - x₁) + y₁。

3. 例题练习:通过给定直线上一点的坐标和斜率,学生可以练习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五、直线的截距式方程1. 截距式定义: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是一种常用的表示直线的方程形式,形如x/a + y/b = 1,其中a和b分别为x轴和y轴上的截距。

2. 截距式推导:通过解析几何的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假设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分别为a和b,则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可以表示为:x/a + y/b = 1。

3. 例题练习:通过给定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学生可以练习推导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六、直线方程的应用1. 直线的图像:通过直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绘制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性质和特点。

直线方程问题高中数学教案

直线方程问题高中数学教案

直线方程问题高中数学教案
主题:直线方程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直线的基本性质,理解直线方程的表示以及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构建直线方程并求解相关问题。

一、直线的基本性质回顾
1. 直线的方程形式:一般式、点斜式、截距式等;
2. 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
3. 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

二、直线方程的表示与应用
1. 根据直线上的两点求直线方程;
2. 根据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求直线方程;
3. 求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4. 求直线与直线的交点。

三、直线方程问题的应用
1. 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的直线方程问题;
2.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的直线方程问题。

四、综合练习与思考题
1. 练习基本性质的应用;
2. 练习直线方程问题的求解;
3. 练习实际应用问题的解答。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应用直线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检查与反思
1. 查看学生的练习情况;
2. 分享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以上教案范本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直线方程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直线及其方程

直线及其方程
(2)经过点A(-1,-3),倾斜角等于直线y=3x的倾斜角的2倍.
例3已知直线l:kx-y+1+2k=0(k∈R).
(1)证明:直线l过定点;
(2)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的取值范围;
(3)若直线l交x轴负半轴于A,交y轴正半轴于B,△AOB的面积为S(O为坐标原点),求S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的方程.
课题
直线及其方程
学习目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重点难点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例1.经过P(0,-1)作直线l,若直线l与连接A(1,-2),B(2,1)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k和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变式1.(1)若直线l与直线y=1,x=7分别交于点P,Q,且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1,-1),则直线l的斜率为()
A.B.-C.-D.
导学过程
基础知识自测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________与直线l________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________.
②倾斜角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
(2)直线xcosα+y+2=0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A.∪B.∪C.D.
例2根据所给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1)直线过点(-4,0),倾斜角的正弦值为;
(2)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

直线及其方程概念教案

直线及其方程概念教案

直线及其方程概念教案教案标题:直线及其方程概念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直线的定义,并能够区分直线与曲线的不同。

2. 学生能够掌握直线的方程表示方法,包括点斜式、斜截式和一般式。

3. 学生能够应用直线方程解决与直线相关的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直线及其方程概念的相关章节。

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白板笔。

3. 学生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步骤:引入:1. 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例如:在一个城市规划中,学生需要设计一条直线道路连接两个重要地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探究:2.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桌子的边缘、图书馆的书架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直线的特征。

3. 引导学生探究直线的定义,即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路径,其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连线都在这个路径上。

概念讲解:4. 使用白板或黑板,绘制一条直线,并解释直线的定义。

5. 介绍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a. 点斜式:y - y₁ = m(x - x₁),解释斜率m和已知点(x₁, y₁)的含义。

b. 斜截式:y = mx + c,解释截距c和斜率m的含义。

c. 一般式:Ax + By + C = 0,解释系数A、B和C的含义。

示例演练:6. 提供一些直线方程的示例,并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方程绘制直线。

7. 给学生一些直线的图形,要求他们根据已知的直线图形写出方程。

练习与应用:8.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包括求解直线方程、绘制直线等。

9. 引导学生将直线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求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等。

总结:10. 复习直线的定义和方程表示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要点。

11. 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关于直线及其方程的问题。

拓展:1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教材或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直线及其方程的应用领域,如几何、物理等。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作业本。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直线的方程学案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直线的方程学案

直线的方程〖考纲要求〗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个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双基回顾〗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角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规定:当直线和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_ __,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2、直线的斜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过两面点P (x 1,y 1),Q (x 2,y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_______________. 41、直线9x -4y =36的纵截距为………………………………………………………………………( ) (A )9 (B )-9 (C ) -4 (D ) 94-(3、直线经过点P (-2,-1)并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和为0,则此直线方程为 .4、两点A (x 1,y 1),B (x 2,y 2),在方向向量为a =(1,k )的直线上且AB =t ,则|y 1-y 2|=________(用t ,k 表示).〖典型例题〗1、若2π-<α<0,则直线y =xcot α的倾斜角是……………………………………………………( )(A ) (B ) (C ) (D )x 2(A )α (B )απ-2(C )2πα- (D )απ+2、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经过点P (x o ,y o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o =k (x -x o )表示.(B )经过任意两不同点P 1(x 1,y 1), 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C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1=+bya x 表示. (D )经过定点A (0,b )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kx +b 表示. 5、求将直线x -y 3+=2绕点()3,2逆时针旋转12π后所得直线方程.6、求过点P (0,1)的直线,使它夹在两已知直线l 1:2x +y -8=0和l 2:x -3y +10=0间的线段被点P 平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解析几何 学案47 直线及其方程导学目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自主梳理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①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________与直线l________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________.②倾斜角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 (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________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________,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 (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线的方向向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P 1P 2→,其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当斜率k 存在时,方向向量的坐标可记为(1,k).3.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已知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 (A 2+B 2≠0)和坐标平面上的直线l ,如果直线l 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____________的解,并且以方程Ax +By +C =0的任意一个解作为点的坐标都在__________,就称直线l 是方程Ax +By +C =0的直线,称方程Ax +By +C =0是直线l 的方程.45.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且线段P 1P 2的中点M 的坐标为(x ,y),则⎩⎪⎨⎪⎧x = ,y = ,此公式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公式. 自我检测1.(2011·银川调研)若A(-2,3),B(3,-2),C ⎝⎛⎭⎫12,m 三点共线,则m 的值为( )A .12B .-12C .-2D .2 2.直线l 与两条直线x -y -7=0,y =1分别交于P 、Q 两点,线段PQ 的中点为(1,-1),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 .-32B .32C .23D .-233.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A .经过定点P(x 0,y 0)的直线不一定都可以用方程y -y 0=k(x -x 0)表示B .经过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来表示C .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可以用方程x a +yb=1表示D .经过点Q(0,b)的直线都可以表示为y =kx +b 4.(2011·商丘期末)如果A·C<0,且B·C<0,那么直线Ax +By +C =0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5.已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与向量a =(1,2)垂直,且直线l 过点A (1,1),则直线l 的方程为( )A .x -2y -1=0B .2x +y -3=0C .x +2y +1=0D .x +2y -3=0探究点一 倾斜角与斜率例1 已知两点A (-1,-5)、B (3,-2),直线l 的倾斜角是直线AB 倾斜角的一半,求l 的斜率.变式迁移1 直线x sin α-y +1=0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 )A.⎝⎛⎭⎫0,π2 B .(0,π) C.⎣⎡⎦⎤-π4,π4 D.⎣⎡⎦⎤0,π4∪⎣⎡⎭⎫3π4,π 探究点二 直线的方程 例2 (2011·武汉模拟)过点M (0,1)作直线,使它被两直线l 1:x -3y +10=0,l 2:2x +y -8=0所截得的线段恰好被M 所平分,求此直线方程.变式迁移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 (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2)经过点A (-1,-3),倾斜角等于直线y =3x 的倾斜角的2倍.探究点三 直线方程的应用例3 过点P (2,1)的直线l 交x 轴、y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求使: (1)△AOB 面积最小时l 的方程; (2)|P A |·|PB |最小时l 的方程.变式迁移3 为了绿化城市,拟在矩形区域ABCD 内建一个矩形草坪(如图),另外△EF A 内部有一文物保护区不能占用,经测量|AB |=100 m ,|BC |=80 m ,|AE |=30 m ,|AF |=20 m ,应如何设计才能使草坪面积最大?探究点四 数形结合思想例4 已知实数x ,y 满足y =x 2-2x +2(-1≤x ≤1).试求y +3x +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变式迁移4 直线l 过点M (-1,2)且与以点P (-2,-3)、Q (4,0)为端点的线段恒相交,则l 的斜率范围是( )A .[-25,5]B .[-25,0)∪(0,5]C .(-∞,-25]∪[5,+∞)D .[-25,π2)∪(π2,5](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1·临沂月考)已知直线l 经过A (2,1)、B (1,m 2) (m ∈R )两点,那么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0,π) B.⎣⎡⎦⎤0,π4∪⎝⎛⎭⎫π2,π C.⎣⎡⎦⎤0,π4 D.⎣⎡⎭⎫π4,π2∪⎝⎛⎭⎫π2,π 2.若直线l :y =kx -3与直线2x +3y -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π6,π3B.⎝⎛⎭⎫π6,π2C.⎝⎛⎭⎫π3,π2D.⎣⎡⎦⎤π6,π2 3.点P (x ,y )在经过A (3,0),B (1,1)两点的直线上,那么2x +4y 的最小值是( ) A .2 2 B .4 2 C .16 D .不存在 4.(2011·宜昌调研)点A (a +b ,ab )在第一象限内,则直线bx +ay -ab =0不经过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5.(2011·包头期末)经过点P (2,-1),且在y 轴上的截距等于它在x 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l 的方程为( )A .2x +y =2B .2x +y =4C .2x +y =3D .2x +y =3或x +2y =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6.过两点A (m 2+2,m 2-3),B (3-m -m 2,2m )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则m =________.7.直线x +(a 2+1)y +1=0(a ∈R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8.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38分)9.(12分)已知两点A (-1,2),B (m,3),求: (1)直线AB 的斜率k ; (2)求直线AB 的方程;(3)已知实数m ∈⎣⎡⎦⎤-33-1,3-1,求直线AB 的倾斜角α的范围.10.(12分)(2011·秦皇岛模拟)已知线段PQ 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1,1)、(2,2),若直线l :x +my +m =0与线段PQ 有交点,求m 的范围.11.(14分)已知直线l :kx -y +1+2k =0 (k ∈R ). (1)证明:直线l 过定点;(2)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 的取值范围;(3)若直线l 交x 轴负半轴于A ,交y 轴正半轴于B ,△AOB 的面积为S ,求S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学案47 直线及其方程自主梳理1.(1)①正向 向上 0° ②0°≤α<180° (2)①正切值 tan α ②y 2-y 1x 2-x 12.(x 2-x 1,y 2-y 1) 3.Ax +By +C =0直线l 上 4.y -y 0=k(x -x 0) y =kx +b y -y 1y 2-y 1=x -x 1x 2-x 1 x a +yb=1(a ≠0,b ≠0) Ax+By +C =0(A 、B 不同时为0) 5.x 1+x 22 y 1+y 22自我检测1.A 2.D 3.D 4.C 5.D 课堂活动区例1 解题导引 斜率与倾斜角常与三角函数联系,本题需要挖掘隐含条件,判断角的范围.关键是熟练掌握好根据三角函数值确定角的范围这一类题型.解 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2α,由题意可知:tan 2α=-2-(-5)3-(-1)=34,∴2tan α1-tan 2α=34.整理得3tan 2α+8tan α-3=0.解得tan α=13或tan α=-3,∵tan 2α=34>0,∴0°<2α<90°,∴0°<α<45°,∴tan α>0,故直线l 的斜率为13.变式迁移1 D [直线x sin α-y +1=0的斜率是k =sin α, 又∵-1≤sin α≤1,∴-1≤k ≤1.当0≤k ≤1时,倾斜角的范围是⎣⎡⎦⎤0,π4, 当-1≤k<0时,倾斜角的范围是⎣⎡⎭⎫3π4,π.]例2 解题导引 (1)对直线问题,要特别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求直线方程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就是根据所求的具体直线设出方程,然后按照它们满足的条件求出参数.解 过点M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是y 轴,它和两已知直线的交点分别是⎝⎛⎭⎫0,103和(0,8), 显然不满足中点是点M(0,1)的条件.故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kx +1,与两已知直线l 1、l 2分别交于A 、B 两点,联立方程组⎩⎪⎨⎪⎧y =kx +1,x -3y +10=0,① ⎩⎪⎨⎪⎧y =kx +1,2x +y -8=0,② 由①解得x A =73k -1,由②解得x B =7k +2.∵点M 平分线段AB ,∴x A +x B =2x M ,即73k -1+7k +2=0,解得k =-14.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 +4y -4=0.变式迁移2 解 (1)设直线l 在x ,y 轴上的截距均为a , 若a =0,即l 过点(0,0)和(3,2),∴l 的方程为y =23x ,即2x -3y =0.若a ≠0,则设l 的方程为x a +ya=1,∵l 过点(3,2),∴3a +2a=1,∴a =5,∴l 的方程为x +y -5=0,综上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2x -3y =0或x +y -5=0. (2)由已知:设直线y =3x 的倾斜角为α, 则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2α.∵tan α=3,∴tan 2α=2tan α1-tan 2α=-34. 又直线经过点A(-1,-3),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y +3=-34(x +1),即3x +4y +15=0.例3 解题导引 先设出A 、B 所在的直线方程,再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表示出△ABO 的面积,然后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求最值.确定直线方程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根据题目条件确定点和斜率或确定两点,进而套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写出方程,此法称直接法;二是利用直线在题目中具有的某些性质,先设出方程(含参数或待定系数),再确定参数值,然后写出方程,这种方法称为间接法.解 设直线的方程为x a +yb=1 (a>2,b>1),由已知可得2a +1b =1.(1)∵2 2a ·1b ≤2a +1b =1,∴ab ≥8.∴S △AOB =12ab ≥4.当且仅当2a =1b =12,即a =4,b =2时,S △AOB 取最小值4,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4+y2=1,即x +2y -4=0.(2)由2a +1b =1,得ab -a -2b =0,变形得(a -2)(b -1)=2,|PA|·|PB|=(2-a )2+(1-0)2·(2-0)2+(1-b )2 =[(2-a )2+1]·[(1-b )2+4] ≥2(a -2)·4(b -1).当且仅当a -2=1,b -1=2, 即a =3,b =3时,|PA|·|PB|取最小值4.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y -3=0.变式迁移3 解 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则E(30,0),F(0,20),∴线段EF 的方程为x 30+y20=1(0≤x ≤30).在线段EF 上取点P(m ,n), 作PQ ⊥BC 于点Q ,PR ⊥CD 于点R ,设矩形PQCR 的面积为S , 则S =|PQ||PR|=(100-m)(80-n). 又m 30+n20=1(0≤m ≤30), ∴n =20(1-m30).∴S =(100-m)(80-20+23m)=-23(m -5)2+18 0503(0≤m ≤30).∴当m =5时,S 有最大值,这时|EP||PF|=30-55=5.所以当矩形草坪的两边在BC 、CD 上,一个顶点在线段EF 上,且这个顶点分EF 成5∶1时,草坪面积最大.例4 解题导引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所求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借助数形结合,将求最值问题转化为求斜率取值范围问题,简化了运算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 由y +3x +2的几何意义可知,它表示经过定点P(-2,-3)与曲线段AB 上任一点(x ,y)的直线的斜率k ,由图可知:k PA ≤k ≤k PB ,由已知可得: A(1,1),B(-1,5), ∴43≤k ≤8, 故y +3x +2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43.变式迁移4 C[如图,过点M 作y 轴的平行线与线段PQ 相交于点N.k MP =5,k MQ =-25.当直线l 从MP 开始绕M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MN 时,倾斜角在增大,斜率也在增大,这时,k ≥5.当直线l 从MN 开始逆时针旋转到MQ 时,∵正切函数在(π2,π)上仍为增函数,∴斜率从-∞开始增加,增大到k MQ =-25,故直线l 的斜率范围是(-∞,-25]∪[5,+∞).]课后练习区1.B 2.B 3.B 4.C 5.D6.-2 7.[34π,π) 8.x +y -5=09.解 (1)当m =-1时, 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1分)当m ≠-1时,k =1m +1.(3分)(2)当m =-1时,AB 的方程为x =-1,(5分)当m ≠-1时,AB 的方程为y -2=1m +1(x +1),即y =xm +1+2m +3m +1.(7分)∴直线AB 的方程为x =-1或y =xm +1+2m +3m +1.(8分)(3)①当m =-1时,α=π2;②当m ≠-1时,∵k =1m +1∈(-∞,-3]∪⎣⎡⎭⎫33,+∞,∴α∈⎣⎡⎭⎫π6,π2∪⎝⎛⎦⎤π2,2π3.(10分) 综合①②,知直线AB 的倾斜角α∈⎣⎡⎦⎤π6,2π3.(12分) 10.解 直线x +my +m =0恒过A(0,-1)点.(2分)k AP =-1-10+1=-2,k AQ =-1-20-2=32,(5分)则-1m ≥32或-1m ≤-2,∴-23≤m ≤12且m ≠0.(9分)又m =0时直线x +my +m =0与线段PQ 有交点,∴所求m 的范围是-23≤m ≤12.(12分)11.(1)证明 直线l 的方程是:k(x +2)+(1-y)=0, 令⎩⎪⎨⎪⎧ x +2=01-y =0,解之得⎩⎪⎨⎪⎧x =-2y =1, ∴无论k 取何值,直线总经过定点(-2,1).(4分)(2)解 由方程知,当k ≠0时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2kk,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k ,要使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必须有⎩⎪⎨⎪⎧-1+2k k ≤-21+2k ≥1,解之得k>0;(7分) 当k =0时,直线为y =1,符合题意,故k ≥0.(9分) (3)解 由l 的方程,得A ⎝⎛⎭⎫-1+2k k ,0,B(0,1+2k).依题意得⎩⎪⎨⎪⎧-1+2k k <0,1+2k>0, 解得k>0.(11分)∵S =12·|OA|·|OB|=12·⎪⎪⎪⎪1+2k k ·|1+2k| =12·(1+2k )2k =12⎝⎛⎭⎫4k +1k +4≥12×(2×2+4)=4, “=”成立的条件是k>0且4k =1k,即k =12,∴S min =4,此时l :x -2y +4=0.(1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