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医学成像原理课件-第2章 医学影像成像的基本条件PPT课件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PPT课件
2021/5/4
25
• CT成像:自X线管发出的X线首先经过准直器形成很细的直线射束,用以 穿透人体被检测层面。经人体薄层内组织、器官衰减后射出的带有人体 信息的X线束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含有被检体层面信息的X线转变为相 应的电信号。通过测量电路将电信号放大,由A/D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 ,送给计算机处理系统处理。计算机系统按照设计好的方法进行图像重 建和处理,得出人体层面上组织、器官衰减系数(μ)分布情况,并以 灰度方式显示人体这一层面上组织、器官的图像。
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等具有
医疗情报的信息源传递给影像信息接收器,
最终以影像的方式表现,提供给诊断医生,
使医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针对医学影
像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病人的
健康状况进行判断的一门科学技术。
2021/5/4
3
精选ppt课件最新
医学影像技术包括: 1. X 线成像( radiography ) 2.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 3.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4. 超声成像(ultrasound imaging)、 5. 放射性核素成像(radiosotope imaging) 6. 可见光成像、红外成像和微波成像等。
2021/5/4
7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21/5/4
课时安排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内容 概论 放射物理基础 模拟X线成像 数字X线成像 X线成像理论 CT成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成像 核医学成像 总复习 合计
8
总学时 2
理论 2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简介 ppt
(6)X射线的生物效应。
生物组织经一定量的X射线照射,会产生电离和激发,使细胞受 到损伤、抑制、死亡或通过遗传变异影响下一代,这种现象称为X射 线的生物效应。这个特性可充分应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
9
-
3பைடு நூலகம்.1高.速2带X电射粒子线撞成击物像质原受阻理而突然减速时,能够产生X
射线。医学影像诊断所用的X线产生设备是X线管(X-ray tube,球管)。 1.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的产生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1)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有阻碍带电粒子流运动的障碍物(靶),用来阻止 电子的运动,可以将电子的动能转变为X射线光子的能量。
10
-
3X射.1线. 2的产X生射装线置主成要包像括原三部理分:X射线管、高压电源及
12
-
3②.1.人2体不X同射厚线度组成织与像X原线成理像的关系
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对比的基础,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13
-
32..1X.射2线人X射体成线像 成像原理
(2)X射线的采集与显示 ① 医用X 射线胶片与增感屏 医用X射线胶片的主要特性是感光,即接受光照并产生化 学反应,形成潜影(latent image)。
3.1.1 X线的特征
3
-
4
-
3➢.1X.射1线X在线电的磁特辐射征中的特点属于高频率、波长短
的射线 ➢X射线的频率约在3×1016~3×1020 Hz之间, 波长约在10~10-3nm之间 ➢ X线诊断常用的X线波长范围为0.008~0.031nm
5
-
31..1X.射1线X的线波粒的二象特性 征
✓X射线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统称为波粒二象 性。
医学成像技术-第2.3.1节PPT
医学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
医学影像诊断
医学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和分 析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形态、 功能和代谢等特征,医生可以准
确地诊断病情。
监测与治疗
医学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疾 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以及辅助 治疗过程,例如放射治疗和介入
治疗等。
科研与教学
医学成像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科研 和教学领域,帮助科学家和医生 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提高
04
第2.3.3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利用磁 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 振,通过检测共振信号进行成像。
可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尤其适用于脑 部、脊柱、关节等复杂结构。
可获取多方位、多参数的图像,对软组 织的分辨率高。
特点 无电离辐射,对人体无害。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
MRI可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对 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梗塞等
有重要诊断价值。
骨骼肌肉系统
对关节、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损伤的诊断有较高准确性。
心血管系统
可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 病变。
肿瘤筛查与诊断
MRI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定性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缺点
医学成像技术-第2.3.1节
• 医学成像技术概述 • 第2.3.1节:X射线成像技术 • 第2.3.2节:超声成像技术 • 第2.3.3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 第2.3.4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
术
01
医学成像技术概述
医学成像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医学成像技术定义
医学成像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原理 和技术手段,将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 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等特征以图像形 式呈现出来的技术。
第二章医学影像成像的基本条件ppt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穿过物质层的X线光子: a.原射线束中的光子,能量和方向均未变 化,即高能成分 b.散射光子,能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被照体:信息源 • X 线:信息载体 • 接收器:接受介质(屏-片、IP、FPD…) • X线影像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与转换的过
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二、模拟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
• 数字与模拟影像的传递与形成基本相同; • 不同之处:影像的传递与形成过程中增加了A/D转
换,可进行各种处理和图像重建,最后可将数字 影像转换为可视读的模拟影像。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X线
X线的特征
1. X射线的波粒二象性
✓ X射线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统称为波粒二象 性。
✓ X射线在传播时,它的波动性占主导地位,具有频 率和波长,且有干涉、衍射、偏振、反射、折射等 现象发生。
✓ X射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它的粒子特性占主导 地位,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信息源
最全的医学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PPT课件
• (三)横向驰豫 • 1.横向驰豫机制 • MXY 的形成是由于射频脉冲激发后,自旋质子处于激发态并在XY 平面继续绕Z
轴进动,其相位趋于一致而叠加形成宏观磁化矢量。在磁场中,每个自旋都受到 静磁场B0 和临近自旋磁矩产生的局部磁场的影响。 • (三)横向驰豫 • 1.横向驰豫机制 MXY 的形成是由于射频脉冲激发后,自旋质子处于激发态并在 XY 平面继续绕Z 轴进动,其相位趋于一致而叠加形成宏观磁化矢量。在磁场中, 每个自旋都受到静磁场B0 和临近自旋磁矩产生的局部磁场的影响。
第29页/共81页
• 2.横向驰豫时间 90°RF 脉冲关闭后,在XY 平面内的MXY 以T2速率特征进行 驰豫,呈指数衰减曲线形式,如下图所示。
第30页/共81页
• T2驰豫过程符合: • 式中:MXY(t)为t 时刻的横向磁化矢量值,M0为平衡态的磁化矢量值,t 为
驰豫时间,T2 为驰豫时间常数。 • 上式中当t=T2时,MXY=M0e-1=37% M0,即MXY 衰减至最大值的37%时所
• 1.空间分辨力低 与X 线摄影、CT 等成像技术相比,MR 图像的空间分辨 力较低。
• 2.成像速度慢 不利于为危重病人及不合作病人的检查。 • 3.禁忌证多 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夹、金属假肢等病人不宜进行MRI
检查。 • 4.不能进行定量分析 因MRI 不能对成像参数值进行有效测定,所以不能
第19页/共81页
第20页/共81页
二、自旋质子弛豫
• (一)驰豫的概念 • 驰豫(relaxation):是指自旋质子
的能级由激发态恢复到它们稳定态 (平衡态)的过程。 • 驰豫过程包含着同步发生但彼此独立 的两个过程:①纵向驰豫 (longitudinal relaxation);②横 向驰豫(transverse relaxation)
医学成像技术PPT课件
第二节 医学成像技术的比较
• 应从各个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成像系统的优缺点,并指明其 临床适用范围。
一、电磁波透射成像的分析
– 用透cosvc血流的运动状态检测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医学超声成像技术超声多普勒成像原理与系统d型超声成像诊断仪dopplerultrasoundd超即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是利用声学多普勒原理对运动中的脏器和血液所反射回波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进行检测并处理转换成声音波形色彩和辉度等信号从而显示出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状连续波式多普勒系统continuouswavedoppler脉冲式多普勒系统pulsedwavedoppler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colordopplerflowimagecdfi也被称为彩色血流图colorflowmappingcfm
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里程碑。
我国医学成像设备的发展
• 1951年 上海精密医疗器械厂试制第一台 X线机
• 1983年 第一台颅脑CT试制成功 • 1988年 第二代颅脑 CT问世 • 1990年 第三代全身CT装置研究成功 • 近期 永磁型和超导型MRI,X-刀,全
身刀等设备
第一节 医学成像技术的分类
三、形态学成像与功能成像
• 形态学成像:
X线成像显示的是人体结构的解剖学形态,对疾 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形态上的密度变化,较难在 病理研究中发挥作用。
• 功能成像:
放射性同位素能直接显示脏器功能,特别是代 谢方面的问题。
• 四、对人体的安全性
• 评价X线与放射性同位素成像给人体造成电离辐射损伤时 注意其差别: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第二章
数据采集、重建与图像显示过程
数据采集
通过X射线发生装置产生X射线,经过准直器形成扇形或锥形射线束,穿透人体后被探测 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
数据重建
将探测器接收到的电信号经过放大、模数转换等处理,得到数字信号。然后通过图像重建 算法(如滤波反投影算法)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得到CT图像数据。
图像显示
将重建后的CT图像数据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医生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缩放、旋转 、调整窗宽窗位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病变情况。
光学成像应用
主要用于眼科、皮肤科、口腔科等领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生 物医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治疗效果评估
医学影像可用于评估治疗 效果,如手术后恢复情况、 药物治疗效果等。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趋势
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发展,成像质量 不断提高,同时出现了多种新的成像技术和方法。
技术趋势
未来医学影像技术将更加注重多模态融合成像、智能 化分析和远程医疗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多模态融合成 像能够将不同成像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提供更全面 、准确的诊断信息;智能化分析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和 准确性;远程医疗应用则能够实现医学影像的远程传 输和会诊,为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优质的 医疗服务。
检查前需禁食禁水,避免胃肠道蠕动影响图 像质量;患者需去除身上金属物品,以免产 生伪影;注射造影剂后需观察患者反应,及 时处理过敏反应。
DSA图像特点与临床应用
DSA图像特点
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形态、走行及异常改变; 可去除骨骼、软组织等背景影像,突出血管 结构;可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观察血管病 变。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件
光学成像
用于皮肤、乳腺和 眼科疾病的诊断和 监测。
02
X射线成像原理
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
X射线是由高能电子撞击靶物 质(如铜、钴、铁等)时,电 子突然减速而释放出的一种电
磁辐射。
X射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 摄影效应等性质,能够穿透 一定厚度的物质,并在穿透
过程中被吸收或散射。
X射线的波长范围在0.01-10纳 米之间,其能量范围在1241.24 keV之间。
核医学成像可以用于研究脑功能和神经递 质活动,有助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神经 疾病的诊断。
THANKS
感谢观看
核医学成像的物理基础
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经历放射性 衰变,释放出射线。不同类型的 示踪剂具有不同的衰变特性,适 用于不同的医学应用。
射线检测
特殊的检测设备用于捕获放射性 信号,这些设备通常包括闪烁晶 体和光电倍增管,可以将射线转 换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
捕获的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 理后,再转换为图像数据。信号 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图像的分辨 率和对比度。
X射线成像的物理基础
当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时,不同 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 导致X射线强度衰减程度不同,
形成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X射线成像的物理基础包括吸收 、散射和干涉等物理现象,这些 现象决定了X射线在人体内的传
播方式和成像效果。
X射线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穿透人 体后的X射线强度,经过计算机 处理后形成二维或三维的医学影
超声波成像的临床应用
腹部超声
用于检查肝、胆、胰、脾等腹部器官的形态和结 构。
心脏超声
用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诊断心脏疾病。
妇产科超声
用于妇科和产科的检查,如胎儿发育、子宫和卵 巢疾病的诊断。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说课课件》
图像重建
重建后的图像经过处理, 形成可用于诊断的CT影像 。
MRI影像成像原理
磁场与射频脉冲
MRI利用强大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氢 原子核共振。
信号采集
共振信号被接收并经过处理,形成可用于诊断的 MRI影像。
分辨率与对比度
MRI影像具有高分辨率与对比度,可清晰显示不 同组织结构。
超声影像成像原理
05
医学影像技术的进展与挑战
技术进展
高精度成像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从传统的X光、超声逐渐发展到了核磁共振(MRI)、计 算机断层扫描(CT)等高精度成像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为医 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图像处理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图像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在,可以通过算法对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帮助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X线诊断应用
X线广泛应用于胸部、腹部、骨骼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如胸部 X线可以诊断肺炎、肺癌等,腹部X线可以诊断肠梗阻、泌尿 系结石等。
CT影像诊断与应用
CT成像原理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获取人体横断面 图像。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将获取的图像进行重建,形成三维图像。
CT诊断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X线影像成像原理
X线散射
X线在穿透人体组织时发生散射,产生对比度。
衰减系数
不同组织对X线的衰减系数不同,导致X线强度的 变化。
影像接收
X线穿透人体后被影像接收器接收,转换为可见 光图像。
CT影像成像原理
层状扫描
CT采用X线旋转扫描方式 ,对目标进行逐层扫描。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培训课件
X线成像技术与应用
X线成像技术
X线成像技术包括普通X线摄影、特殊X线摄影(如点片、体层摄影等)以及数 字X线摄影等。
X线成像应用
X线成像在医学诊断中应用广泛,如骨折、关节病变、肺部疾病、腹部疾病等, 同时也可用于治疗和手术导航。
03
CT成像原理及技术
CT成像原理及过程
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计算机重建图像
功能成像技术:如fMRI、ASL等,用于 研究脑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分子成像技术:利用特定分子探针,对 特定分子或生物标志物进行成像,用于 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05
超声成像原理及技术
超声波产生与性质
超声波的产生
通过高频电信号激励压电晶体或磁致 伸缩材料,使其产生振动并向外辐射 超声波。
超声波的性质
信息。
疾病治疗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疾病 治疗,如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医学教育和科研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 教育和科研,帮助医学生和科研人 员更好地了解人体结构和疾病特征 。
02
X线成像原理及技术
X线产生与性质
X线产生
X线是由高速电子撞击物质时产生的 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01-10nm。
动态容积CT
通过连续扫描和重建,获 得动态容积数据,用于评 估器官功能和血流情况。
特殊技术应用
如CT血管造影、CT灌注 成像等,可对特定部位进 行高分辨率成像,用于诊 断和治疗。
04
MRI成像原理及技术
MRI成像原理及过程
核磁共振原理
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自旋和能级跃迁,通过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实现核磁共 振信号的检测和成像。
X线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产生散射 和吸收,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不同,从而形成图像。
医学影像成像概论ppt课件
(四imaging,USI)系统(B 超、 M 超、多普勒) -- 大多是采用脉冲回波方式 成像,根据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可以直接获取扫查 平面上的人体结构图像。
优点
对人体无损、无创、无电离辐射,能提供人体断 面实时动态图像,广泛用于心脏或腹部的检查。 USI 除断面成像外,可借助多普勒原理进行超声 血流测量,用于对心血管与脑血管等疾病诊断。
88
随着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成像技术的发展
从模拟到数字图像
89
从平面到立体图像
90
从局部到整体图像
91
从宏观到微观图像 从静态到动态图像 从形态到功能图像 从单一图像到综合图像等方向发展。
92
1986,中国科健公司与美国波士顿 analogic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安科,1989 年,第一台MRI设备通过国家验收,1990 年,第一台国产MRI落户河北。
65
66
67
68
加拿大医美瑞IMRIS——术中磁共振
69
超导磁体
70
71
72
73
Local Coils Display
74
医学影像 成像原理
1
骨折
2
3
肺炎
4
5
胃溃疡
6
7
8
9
10
11
间质性肺炎
12
13
14
15
周围型肺癌
16
17
18
扫描参数
TR: 300-800ms TE: 10ms左右 翻转角度:60度
FLASH-T1WI 序 列 用于显示关节软 骨可采用二维或 三维序列 加用脂肪抑制技 术更有利于软骨 的显示
医学影像成像系 2PPT课件
第一章 概 论 本章内容: 发展历程 医学成像技术分类 据成像原理及成像技术不同,医学成像技术分为: 一、以研究生物体微观结构为主要对象的生物医学显微图像学 二、以人体宏观解剖结构及功能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医学影像学
一、医学影像学 X线成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成像 核医学成像 光学成像 热成像 X线成像技术 普通X线机(荧光屏透视、电视透视、摄片) 数字胃肠(DF) 计算机X线摄影(CR) 数字化X线摄影(DR)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 乳腺X线机、牙科X线机、床旁X线机等专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第二章 放射物理基础
第一节 X线的产生 一、X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X线。 二、X线的产生 (一)产生X线的必备条件 1、电子源 钨丝加热至一定温度放出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电子云。 2、高速电子流 电子高速冲击阳极,须具备:①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间加
以高电压,通过在两极间产生的强电场使电子向阳极加速;②为防止电子 与空气分子冲击而减速和灯丝的氧化损坏,必须保持高真空度。
二、《医学影像成像系统》 遵义医学院影像教研室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将《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医学影像 设备学》整合成《医学影像成像系统》统一讲授,以设备的发展为主线,系统地介 绍成像原理、技术特点参数的同时,切入设备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易于学生理解 及知识链接。
《医学影像成像系统》——学科角色 影像检查技术理论依据 影像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影像质量控制 维护保养、设备采购 科研、技术创新
(2)管电流 连续X线强度与管电流成正比。管电压一定时,管电流愈大, 说明撞击阳极靶面的电子数愈多,X线也愈大。 (3)管电压 连续X线强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4)高压波形 供给X线管的管电压都是脉动电压,有两种形式:单相电源 的半波和全波,三相电源的6脉冲和12脉冲。脉动电压产生的连续X线强度 比峰值相当的恒定电压产生的低;三相电源产生的连续X线强度比单相电 源产生的硬线多、强度大。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培训课件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医学影像成像概述•X射线成像原理•MRI成像原理目录•CT成像原理•成像技术比较与优选•医学影像成像的辐射防护01医学影像成像概述成像系统组成与分类以X线为信息载体,利用X线照射人体部位,形成影像信息,用于诊断疾病。
X线成像系统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产生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用于诊断疾病。
MRI成像系统利用X线旋转扫描人体部位,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多角度的断层影像,用于诊断疾病。
CT成像系统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中传播的特性,获取人体内部影像信息,用于诊断疾病。
ultrasound成像系统19世纪初X线被发现,随后被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
CT技术诞生,实现了断层影像的获取。
MRI技术诞生,实现了高质量的活体成像。
functional MRI和spectroscopy技术发展,为医学影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利用X线或CT成像,检测肺部病变、肺炎、肺癌等。
胸部检查利用X线或MRI成像,检测骨折、关节病变、肌肉损伤等。
骨骼检查利用超声或CT成像,检测肝、胆、胰、脾等器官病变。
腹部检查利用CT或MRI成像,检测脑部病变,如脑出血、脑梗塞、脑部肿瘤等。
颅内检查医学影像成像的常见应用02X射线成像原理1X射线特性23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范围为0.01-10纳米。
X射线具有穿透性,能穿透可见光无法穿透的物质,如肌肉、脂肪和骨骼。
X射线具有荧光作用,能使某些物质发出可见光。
X射线管是产生X射线的装置,它利用电子枪发射电子,形成电子束打到金属靶上产生X射线。
X射线管X射线机是利用X射线管产生X射线,并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X射线机X射线管与X射线机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时,由于组织密度、厚度、原子序数等不同,导致不同部位吸收X射线的程度不同,形成了X射线图像。
X射线图像特点X射线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低的密度分辨率,可显示钙化、结石等高密度物质,也可显示软组织,但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平板探测器 • 数字X线摄影(DR)中使用两种平板探测器(FPD)作为影像信息的
接收器,即直接转换FPD与间接转换FPD。 • 直接转换FPD分为非晶硒(a-Se)为光电材料的FPD和多丝正比电离室
型(现在已很少使用)。间接转换FPD又分为CsI+a-Si和CCD摄像机两 种。
• (五)CT成像检测器
原子间距为同一数量级,在1*10-10m左右。X线的波长短,光子能量大 ,故穿透物质的能力强。 • X线的穿透性不但与其波长(λ)有关,还与物质的性质、结构有关。 一般物质的原子序数(Z)高、密度(ρ)大,吸收X线多,X线穿透性 差。 • X线对人体不同组织穿透性能的差别,是X线摄影和透视的基础。
• (二)射频电磁波 • 产生MR信号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能产生共振跃迁的自旋不为
• 各种医学图像的视读方式:硬阅读和软阅读。 • 硬阅读:即是将各种成像技术得到的医学图像通过暗室处理、激光打
印机等打印成X线照片影像、CT影像、MR影像等,然后通过这些照片 影像进行视读。 • 软阅读:即是将各种成像技术得到的医学图像通过工作站,或由网络 传输到工作站,然后在工作站的影像显示器上进行视读。 • 两者各有其优点,但后者可以进行各种图像处理,使影像信息更清晰 ,有利于诊断;同时可以进行图像储存与传输,远程会诊等。但是影 像显示器的空间分辨力不如照片影像。
• (三)成像板
• 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使用成像板(IP)作为影像信息的接收 器。CR系统中,透过人体的X线入射到IP时,X线量子被IP的光激励发 光物质层内的荧光颗粒吸收,释放出电子,其中一部分电子散布在成 像层内呈半稳定状态,形成潜影;将形成潜影的IP进行激光扫描时, 半稳定状态的电子转换为光量子,发生光激励发光(PSL)现象,光 量子被光电倍增管检测到,将光信号传化为电信号并放大,再经模/ 数(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后形成数字影像。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信息影响传递与形成 • 第二节 信息源 • 第三节 影像信息载体 • 第四节 影像信息接收器 • 第五节 影像视读
➢ 广义的摄影:是应用光或其它能量来表现被照体的信息状态,并以可 见的光学影像加以记录的一种技术。X线摄影、X线透视、CT、MR 等成像均需要具备有一个成像系统,成像系统即是将信息载体表现出 来的信号加以处理,形成表现信息影像的系统。
• (一)屏-片系统 • 屏-片系统即增感屏与X线胶片组合系统,它作为透过被检体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人
体信息的接受介质,或称作带有人体信息的X线接收器。其工作原理是 :透过人体的X线到达增感屏的荧光体层时激发荧光体发出荧光,并将 荧光强度分布传递给X线胶片,与X线胶片感光乳剂层中的卤化银( AgX)发生光化学反应,即形成银颗粒分布的潜影(Ag原子);在潜 影的催化下,已经过X线曝光的胶片经显影加工处理,将胶片上大量的 AgX还原成Ag原子;大量的Ag原子形成二维的光学密度(D)分布,形 成了模拟X线影像的X线照片。
• 人体组织结构大至可分为骨骼、肌肉、脂肪及空气四大类,对X线的 衰减按骨骼、肌肉、脂肪、空气的顺序逐渐减弱,这种衰减差异的大 小就形成了X线影像的对比度。然后通过各种影像接收器(探测器) 进而形成可见的X线影像。
• X线在透过人体时,主要发生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两种作用形式的 衰减。是以肌肉和骨骼为例,显示不同能量的X线在两种组织中发生 效应的比率。
• CT成像是X线经过准直器形成很细的直线射束(或扇形射线束),穿 透人体被检测的体层面,经人体薄层内组织器官衰减后射出的X线( 投影P)到达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检测器接收透过被检体层后的X线束 强度(I),然后将这含有人体信息的X线强度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 通过测量电路将电信号放大,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计 算机处理系统处理,重建出人体层面上组织结构对X线的衰减系数(μ )的灰度图像。
• (二)影像增强器-X线电视 • 由于X线有荧光作用,在X线透视成像中,透过人体的X线照射到荧光
物质时,荧光物质的原子被激发或电离放射出可见的荧光。
• 早期的X线透视成像就是将透过人体的X线照射到荧光屏上使其成为透 视X线影像的,这种荧光影像强度很弱,只能在暗室中观察阅读。
• 现在的X线透视成像是将透过人体的X线照射到影像增强器,影像增强 器将荧光影像亮度增强,然后输入X线电视,使之成为可见的视频影 像。
• (二)磁共振成像 • 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定义知道磁共振信号的强弱与人体组织的氢
质子密度密切相关。在人体各种组织结构中,1H占原子数量的2/3,而 且1H为磁化最高的原子核,所以目前生物组织的MRI主要是1H成像。
第三节 影像信息载体
• (一)X线 • 本质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很短,大约与晶体内呈周期(规则)排列的
• (六)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
• 磁共振成像(MRI)系统中应用各种成像感应线圈来检测MR信号。方 法是采用两个互相垂直的线圈,分别进行射频发射和MR信号的接收, 因此也叫双线圈感应法或交叉线圈法。在常用的XYZ直角坐标系中,常 将发射线圈置于X轴上,接收线圈加在Y轴上,与静磁场B0垂直。
第五节 影像视读
零的原子核(1H)、静磁场(B0)、产生一定频率(1H发生共振的拉 莫尔频率)电磁波的射频磁场。从三个条件中可以看出射频(RF)电 磁波是产生和传递MR信号的信息载体。
第四节 影像信息接收器
• 医学影像成像中常用的接收器有: 1. 模拟X线成像中的屏-片系统 2. 计算机X线摄影(CR)中的成像板(IP) 3. 数字X线摄影(DR)中的平板探测器(FPD) 4.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中的检测器 5. 磁共振成像中的接收线圈等
➢ 成像程序为:能量→信息信号→检测→图像形成。 ➢ 成像三大要素:成像的信息源(被检体)、信息载体与信息接收器。
第一节 信息影响传递与形成
• 一、模拟X线信息影像的传递与形成
第二节 信息源
• (一)X线成像 • X线与物质的作用,X线成像是X线束进入人体后,一部分被人体组织
结构吸收和散射,另一部分透过人体沿原方向向前传播。X线通过人 体组织时是按照指数规律衰减。当X线的衰减以光电吸收为主时,被 检体的线衰减系数μ 与人体组织的Z、ρ存在着如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