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习深大建筑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并比较穿斗式木构架和抬梁式木构架的特征。
■同类型建筑于某些朝代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早期宫殿。
城市
■由于中国古代的城市几乎都筑有城墙,城门成为城墙内外人流物流流通的孔道,因此与城门相连接的道路也成为联系城内外的主干道,城市内部的主路网就由这些与城门相连的道路组成,这些道路通过城门通向城外以后,也为城门附近的关厢的形成提供了生长的轴线。而在都城之中,还有一座皇城的存在,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皇城内聚居着大量人口,同样需要同外界进行人与物的流通,因此在都城中,皇城的城门对于城市道路网的结构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哪几个方面把握一座城市? 1.地理位置(即选址,考虑与地形要素如山和水的关系以及交通问题)2.水系处理3.布局特点1)内城与外郭的关系2)道路网与城门3)各类建筑(衙署或宫殿、市场、宗教建筑、居住)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道路网的关系4.与别的城市进行比较
可供选择的实例:西安(汉唐长安)洛阳(北魏与隋唐时期)南京(六朝建康,明南京)开封(北宋东京)北京(元大都,明清北京)赣州苏州
宫殿
■1.把握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宫殿建筑单体与群体的变化过程。2.每一阶段有哪些继承和创新,同时思考在变化过程中某些特点和做法消亡的原因。
■单体读图:1.形体:屋顶形式的选择、进深与开间的大小、外部台阶的高度与级数等等,与建筑等级表征的关系。2.大木作: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使用了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表达,因此对大木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等级上的表现(如材的大小),还要注重对技术和艺术的发展进行分析。3.小木作:图案、纹样、色彩是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的皇家建筑威严展现的一个方面。■群体读图:1.“朝”、“寝”序列的分布。每部分是如何展开的,两部分如何衔接,两部分在空间处理、轴线处理上的异同。2.宫殿建筑在高程上的设计有何独特之处。
■如何读典例:注意对比。如唐大明宫与明清北京故宫;法国凡尔塞宫和明清北京故宫等。
■如何思考:1.宫殿中各种功能的建筑和区域是依据什么组织起来的,尺度是如何把握的?对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有何可以借鉴之处?2.考察一下南京明故宫遗址,探讨南京明故宫选址的出发点和依据。
住宅
■如何读文: 1.从礼制、城市制度、建筑技术等的发展理解住宅形制的演变;2.了解中国住宅主要构筑类型及其特点,体会不同住宅类型与当地文化、地理、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从聚落概念理解人类群居生活方式,了解地缘、血缘影响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
■如何读图:1.在比较中概括\抽象出传统住宅的功能原型,和今天常用住宅的功能结构关系有何区别?
2.学习各地对地方材料的使用方式:包括立面构图、构造原理、色彩搭配等;3.从路网、水系、公共空间的分布等理解聚落结构。
■如何读典例:1-北京四合院2-窑洞3-安徽村落4-安徽民居5-福建土楼6-干阑式民居7-藏族民居8-新疆民居吸取典例中利用自然条件、体现文化传统的各种经验,思考其对现实设计的影响。
■如何思考:在日常生活和旅行中关注各地住宅的形式、及其与当地生活习俗的关系,体验建筑之于生活的影响;关注民居中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各种设计手法,随时随地收集资料。
坛庙
■如何读文:1:坛庙的主体建筑是坛(露天祭台)与庙(殿宇),分析二者在不同地域、民族及不同历史阶段产生差异的原因。(相关对于祭祀对象的研究:《神灵与祭祀》)2:总结不同类型的坛庙在祭祀对象、方位、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比较皇家坛庙与地方祭祀建筑的不同。参见(曹春平论文)3:都城与礼制建筑:南郊祭天是皇帝代表自己的臣民与上帝之间的沟通,祭天的资格是天下共主的象征,祖(太庙)是祖先,社(社稷)代表以农立国之国家,因而礼制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成为都城的一个组成部份。他们各自与宫城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读图:1.注意坛庙总体布局,体会如何利用不同的建筑组织空间序列。参考傅熹年先生的研究成果,你认为傅先生的分析方式有道理吗?(引用傅先生的图)2.读光盘时,除了以上几方面还应注意建筑色彩、彩画等小木作所表征的等级;
■如何读典例:不同类型的坛庙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可选择某一类型的坛庙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群体1:分析总体布局的特点。2:体会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如何满足精神的功能
单体1:如何突出主体建筑。2:分析建筑在体量、形式、装饰、色彩、用料等方面的特点。3:单体中各种因素如何体现等级,并着重分析其象征意义
■如何思考:1. 能否找到一些国外古代的相似性质的建筑?如果有,分析其异同;如果没有,为什么?2:在坛庙建筑中,通过那几种手段达到情感的积累,用以进行不同的祭祀活动;对今天的设计有何启示?
陵墓
■如何读图:1. 从图中认识陵墓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陵园建筑的组成关系,以及在处理地形时采用的手法。2.认识陵墓中墓表、石像生、牌坊等建筑小品形象,并注意各个时代的风格演变。
■如何读典例:1、首先注意选址以及与地形的关系2、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生死观对于陵墓的影响3、每个时期的陵墓型制对前时期的继承和创造以及变化的原因
中国古代建筑形制与活动密不可分,注意不同的陵墓形制与相应祭祀活动的关系。
以山为陵,以山为阙,以山为穴
塔
■如何读文:1.把握塔的类型划分,及其相应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象特征。(可
参阅《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部分章节郭湖生主编)2.典型实例,了解一下各类型的演变过程及各个时期的一些特点。
■如何读图:1.平面特点;外部形象;基本构造。(可参阅罗哲文著的《中国古塔》,记述了中国古塔的起源和发展、类型和构造及重要古塔的介绍)2.不同材料的应用对其构造及形象的影响。
■如何读典例:1.书上塔的典例是一些基本案例,可参阅其它案例。2. 分析各典例在体量、形式、装饰、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如何思考:1.塔的起源,演变过程及与寺庙的关系。2.塔的形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石窟
■如何读文:1、石窟的原型为印度的石窟寺;2、石窟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且年代较早;根据以上提示,具体方法如下:1、学习古建筑,溯源很重要。适当地了解印度石窟寺的基本组织结构及形式,有助于弄清石窟在中国是如何发展的,在原型的基础上走出了多远,如何为我所用;2、掌握石窟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可以从侧面了解中国历史上宗教信仰、社会风气、建筑建造理念的演变及阶段性特征;3、有兴趣着者不妨在中国地图上标示出石窟的分布图,这样能够直观地了解古人建造石窟时对地理、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如何读图:1、综合石窟的建造年代及平面图,注意石窟单洞平面布局的演变;(如塔院型向佛殿型的转变)2、石窟是雕刻、绘画等艺术的综合体,并且保留了大量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如涡卷,希腊柱式等),多关注这些内容,有助于明白中国古建筑发展并非一成不变;3、(这一点纯属个人兴趣)石窟中常将宗教故事绘成或刻成连环画的形式,丰富多彩,且表现手法多变,如有机会亲临现场,不妨细细品味,收益良多。
■如何读典例:1、了解石窟建造的年代背景至关重要,因为技术、审美观念、统治者情趣等等都会影响石窟的建造布局,雕刻手法,色彩对比等;2、注意典例中普遍与个别的建筑形象,思考有些流传下来,有些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特别关注建筑的细部处理,包括建造与装饰部分。
■如何思考:1、石窟可以让观者见到许多似乎不属于中国古建筑的东西,但它们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一段时间,那么为什么会消亡呢?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条文化错综促进,通过石窟的学习,对这一点应有更深的认识;2、关于石窟的文字及图片通常都是雕刻、彩绘等,很少有人从大局上来讲的。以前我对石窟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这些单个东西上。今年去古建筑考察,倒是使我对选址、山川形势等产生了兴趣,比如对比一下龙门与云冈,个中趣味自能体会;3、暑假古建筑考察时,我觉得云冈的雕刻不如龙门的生动,回来后看了看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古代雕塑史》,发现他亦有同感,究其原因,梁先生倒未说得很明白,只好自己看看别的论述,倒也有趣。讲这些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学石窟(对于整个古建筑学习都一样)时多留心,然后肯定会有兴趣和问题,再趁热打铁,多学一些书本课堂以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