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整理]弯矩转角模型

合集下载

半刚性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M-θ)关系

半刚性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M-θ)关系

半刚性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M-θ)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日益频发的地震,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钢框架结构一致被认为是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而梁柱节点是地震发生时,最易破坏的部位,梁柱的连接将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为了减小地震作用下梁柱节点的破坏,我们将对不同的节点连接进行抗震分析。

前言欧洲规范中规定,梁柱的节点连接有三种:刚性、柔性、半刚性,半刚性介于刚性连接与半刚性连接之间,既能承受一定的弯矩,又能发生一定的转角。

端板连接实际就是半刚性连接,节点转角θ是指梁端上、下翼缘中心线处的相对转角。

钢结构梁柱节点的端板连接建议采用下面的构造类型:外伸式、设置端板外伸加劲肋,螺栓布置两列。

[1]图1 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一模型的设计本文共设计了5个计算模型,5个外伸端板式连接,模型参数如下表所示,主要研究参数为端板厚度以及螺栓直径。

梁柱均为焊接H型钢,H型钢梁截面尺寸为H300×200×8×12,柱截面尺寸H300×250×8×12(高度×宽度×腹板厚度×翼缘厚度),分别用M1、M2、M3、M4、M5表示。

表1 模型主要参数二计算模型的M-θ曲线计算5个模型对应的M-θ曲线,如下图所示:图2 模型的弯矩-转角(M-θ)曲线三、结论1析节点抗弯承载力,比较M2与M1,M2端板厚度增加,使螺栓拉力分布改变,从而使第一排螺栓拉力过大,导致节点过早破坏,使得M2的抗弯承载力低于M1;M3螺栓直径增大,抗弯承载力显著提高,说明螺栓直径的增大对抗弯承载力的提高非常有利;比较M4与M3,M4的抗弯承载力仍略有提高,得出在螺栓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增大端板厚度也可以提高节点的抗弯承载力。

2分析节点的极限转角,外伸端板连接均具有良好的转动能力;在上述模型中,5个外伸端板连接,其中节点极限转角最小的是M2,其端板较厚,但是螺栓直径较小,使得螺栓先于端板屈服,使得节点的极限转角较小;比较M3和M5,采用端板厚度小、螺栓直径大的节点构造,端板连接节点的极限转动能力有明显改善。

弯矩和轴拉力共同作用下梁柱平齐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

弯矩和轴拉力共同作用下梁柱平齐端板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

s L—j生L—J叫

a4 o



图 2 螺 栓 布 置( 位 : m 单 m )
第 4期
邓景龙 等 : 弯矩和 轴拉 力共 同作用 下梁柱平 齐端 板连接 的弯 矩一 转角关 系
2 7
模 型 。钢材 的弹性模量 为 2 6 1 a 泊松 比 03 材性参 数如表 2所 示 。 .  ̄ 0 MP , 0 -,
规范并未 提供 半刚性 连接 的弯矩一 转角 关系 。半 刚接钢 框架 内填 R C剪力 墙 结构 的梁 端有 较大 的轴 向拉力 ,
本文 以欧洲规 范 E 3和 E 4介 绍的组 件分析 法为 基础 , 弯矩 和轴拉力 共 同作 用下 的梁 柱平 齐端 板连接 的 C C 对
性能进行 了研究 , 出 了抗 弯承载力 、 提 初始 转动 刚度 和弯矩一 转角 关系 , 与有 限元计 算结 果进行 了对 比。 并
第 2 3卷
21 0 0年 1 2月
第 4期
苏 州科 技 学 院学 报 ( 程技 术版 ) 工
V 12 o. 3
N . o4
J un l f uh u U ies yo ce c n e h o g ( n ie r ga dT c n l y o r a o z o n r t f i e a d T c n l y E gn ei n e h oo ) S v i S n o n g
1 梁 柱平 齐端 板 连 接性 能 的有 限元 模 拟
11 有 限元 建 模 .
为 了研 究平齐 端板 连接 的性能 , 本文 采用 AN Y S S软件 , 1 梁柱 平 对 4个 齐 端板连 接算 例在 纯 弯矩及 弯矩 、 轴力 共 同作 用下 的抗 弯 承载力 、 始转 动 初 刚度和弯矩一 角关 系进行 了模拟 。连接构 造 如 图 1 示 ,螺栓 布置如 图 2 转 所 所示, 具体 尺寸参 数如 表 1 所示 。 柱顶施 加 和 Y两个 方 向的约 束 ,柱 底施 加 、 Y和 三个 方 向的约束 。 图 1 平 齐端 板 连 接 ( 位 : m) 单 m 悬 臂梁端 的集 中荷 载通过 梁端 的耦合点 施加 , 向垂 直 向下 。采用增 量加 载 方 方式 , 加载 过程分 为 4个 阶段 , 第一 阶段 , 施加 高强 螺栓 预拉 力 , 为 1 在 先 分 0

工程力学 第10章弯曲变形

工程力学 第10章弯曲变形


dy y ( x) dx
——转角方程
第一节 弯曲变形的概念
5.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曲线y=y(x)上任一点的曲率公式为
d2y 2 1 dx dy ( x) [1 ( ) 2 ]3/ 2 dx
M EI Z
1
d2y M ( x) 2 dx EI Z
y
M ( x) 适用于弹性范围内的小变形情况 EI Z
(2)通常是按强度条件选择截面尺寸,然后用刚度条件校核。
第三节
梁的刚度计算
解:(1)按强度条件选择工字钢截面型号。
M max Pl 10 4 40kNm
(2)刚度校核。梁的最大挠度发生在B截面:
不满足刚度要求。
第三节
梁的刚度计算
(3)按刚度要求重新选择截面型号
由型钢表查得:
f Pl 3 10 103 4 2 1 3 2 . 4 10 l 3EI 3 200 109 11.07,当按强度条件进行计算后,有时还须进 行刚度校核。因为虽然梁满足强度条件时工作应力并没 有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但是由于弯曲变形过大往往也 会使梁不能正常工作,所以要进行刚度校核。 为了满足刚度要求,应该使梁的最大挠度值不超过允许的范围。
(1)梁在使用时有时需同时满足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第一节 弯曲变形的概念
利用变形
卡车一轴板簧——减震装置
第一节 弯曲变形的概念
1.挠度 梁轴线上任一点(即横截面形心)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线位移称 为该点的挠度,用 y 表示。规定向下的挠度为正。单位为(mm)。 2.转角 梁任一横截面在梁变形后相对于原来位置绕中性轴转过一个角度, 称为该截面的转角,通常用θ表示,并以顺时针转向为正。 单位是弧度(rad)。

弯矩转角模型

弯矩转角模型

从6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学者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对不同的半刚性连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部加载范围内,连接的特性表现为非线性的。

其非线性特性来自多种因素:螺栓、角钢、端板等的相对滑移和错动、局部屈服;螺栓孔与构件之间的承压接触引起的应力和应变集中;连接处梁与柱的翼缘和腹板的局部屈曲等。

对于大多数连接,与转动变形相比,轴向变形与剪切变形都很小,因而从实用的目的,只需考虑连接的转动变形。

转动变形习惯用节点的弯矩-转角函数来表达,即用θ-M关系描述节点的连接特性:fM=)(θ式中:M——作用于节点的弯矩;θ——构件端部相互之间的角位移。

国内外对这几种连接形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图2.2给出了以上五种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1],从图2.2可以看出翼缘T型键连接的刚度比较大,并且其受力的原理与外伸端板连接的原理比较相似,因此本文不讨论这种形式;顶底翼缘腹板双角钢连接的受力情况和初始刚度的计算是顶底翼缘角钢连接和腹板双角钢连接两种情况的叠加,本文也不作讨论。

在下面的分析中本文主要讨论高强螺栓外伸端板连接、顶底翼缘角钢连接、腹板双角钢连接三种连接形式。

半刚性连接的θM曲线-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了以下几种颇有影响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1]。

1、线性模型单刚度的线性模型是由Rathbum 、Monforton 以及Lightfoot 提出的,它采用初始连接刚度ki R 来代表全部加载范围的节点特性,其关系表达式为:θki R M =式中:M ——作用于节点的弯矩;θ——构件端部相互之间的角位移;ki R ——节点的初始连接刚度。

当弯矩增加到连接的使用极限后线性的模型就不适用了。

2、多项式模型Frye 和Morris (1976)年建立了多项式模型来计算半刚性节点的特性,在这个模型中θ-M 的关系用一个奇次的多项式表达:53321)()()(KM C KM C KM C ++=θ式中:K ——取决于连接类型的标准化参数;C ——曲线拟合参数。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ppt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ppt



例题 5-3
5. 求max和wmax 左、右两支座处截面的转角分别为
Fbl b Fabl b A 1 | x 0 6lEI 6lEI Fabl a B 2 |xl 6lEI
2 2
当a>b时有
max
Fabl a B 6lEI
w 0
(-) M 0
w 0
d2w EI 2 M ( x) dx M w或EIw M EI z
3.积分法求梁的挠曲线方程
d2w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EI 2 M ( x) d x x dw EI M ( x)d x C dx x o x EIw [ M ( x) dx]dx Cx D
( 6)
Fxl Fx w ( 5) EI 2 EI 2 3 挠曲线方程 w Fx l Fx ( 6) 2 EI 6 EI 根据该梁边界条件和全梁横截面上弯矩均为负值, 描出挠曲线的示意图(图c)。
转角方程
例题 5-1
2
(c)
2. 求max和wmax
(c)
例题 5-1
由挠曲线可见,该梁的max和wmax均在x=l的 自由端处。由(5)、(6)两式得 2 2 2 Fl Fl Fl max | x l EI 2 EI 2 EI 3 3 3 Fl Fl Fl wmax w | x l 2 EI 6 EI 3 EI
( 5)
例题 5-3
根据图中所示挠曲线的大致形状可知,当a>b =0处, 时,最大挠度wmax可能发生在AD段的 w1 0得 令, w1
l 2 b2 a a 2b x1 3 3 ( 6)

门式刚架端板连接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模型

门式刚架端板连接节点弯矩-转角曲线计算模型

摘 要 进行 了8个门式刚架端板连接 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 出节点构造形式、 得 端板厚度等 因素对节点 受 力性能 的影响 规律 。提 出 了门式 刚 架端பைடு நூலகம்连 接 节点 的 弯矩 一 角曲线计 算模 型 。该模 型考虑 了节点 转
域斜 向加 劲肋的 作 用 , 也考 虑 了节点 域局部 屈 曲的发 展 过程 和 节 点组 件 间的相 互 作 用 。通过 与有 限 元
第 2 卷第 2 6 期
21 0 0年 4月





Vo. 6.N . 12 o2 Ap .2 1 r 00
S r cu a E gn e s t t r l n i e r u
门式 刚架 端板 连接 节点 弯 矩 一转 角 曲线 计 算 模 型
徐 勇 陈 以一
(. 1 同济 大学 土木 q程 学院 , - 上海 20 9 ; . 0 02 2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 海 2 0 9 ) 上 0 0 2
力机理作 出解 释 ; 一类 为基 于组 件 法 的思 想 , 另
1 引 言
端板连接节 点是 钢结 构 中常 用 的一种 梁 柱连 接形式 。从 2 纪 6 0世 0年代起 , 内外 学者试 图通 国 过不 同的方 法建立 弯矩 一转角 计算 模 型来 反 映端 板 节点 的受力性 能 , 进行 了大量 的研究 工作 。归纳 起来 , 现有的节点弯 矩 一 转角计算 模型 主要可分 为 两类 : 一类为基 于大 量试验或有 限元分析 数据 拟合
XU n Yo g ・ CHEN y Yi i
( . ol eo il n ier gT n nvr t,hnh i 0 0 2 C i ; 1 C l g f v g ei ,o ̄i i sy Sa ga 2 09 ,hn e C iE n n U ei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弯矩转角曲线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弯矩转角曲线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试验研究 3 有限元分析 3 抗震性能 2 抗弯极限承载力 2 抗弯刚度 2 平面内抗弯性能 2 半刚性 2 高强钢 1 高层建筑 1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 1 静力试验 1 隧道开挖 1 钢结构 1 钢管混凝土 1 钢框架节点 1 钢构件 1 腹杆内灌混凝土十字形圆钢管节点1 群桩 1 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 1 组合截面 1 组件法 1 端板连接构造 1 端板连接 1 稳定 1 滞回性能 1 混凝土构件 1 榫卯节点 1 木结构 1 推覆分析 1 拟静力试验 1 拟静力 1 抗震加固 1 抗弯承载力 1 抗弯初始刚度 1 弹塑性分析 1 弹塑性 1 弱轴端板连接 1 弯矩调幅 1 弯矩-转角关系 1 屈曲破坏 1 塑性铰特性 1 塑性铰 1 垫板加强 1 单边螺栓 1 单元长度法 1 半刚性连接 1 半刚性节点 1 剪力墙 1 内力重分布 1 主管中灌混凝土平面x形圆钢管混凝土节点 1 中国古建筑 1 t型钢半刚性梁柱连接 1
53 54 55 56
t型相贯节点 t型件 p–因子 p–y曲线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科研热词 钢货架 转动刚度 试验研究 计算长度系数 角钢塔k形节点 螺栓 节点刚度 耗能性能 约束 榫卯节点 梁柱节点 极限承载力 木构架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成形初应力 弯矩一转角曲线 弯矩-转角曲线 平板柱脚 后张拉整体成形网壳 双剪切 半刚性 加固材料 力学性能 刚度 三明治板 kishi-chen模型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总结100种弯矩图图例(可收藏)

总结100种弯矩图图例(可收藏)

总结100种弯矩图图例(可收藏)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要对软件(MIDAS 、SAP2000、PKPM )的计算结果进行判断,那就要对结构的弯矩和剪力图有个大概的判断。

下面总结各种结构弯矩图的绘制及图例:一、方法步骤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的某一边为分离体;●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的计算顺序;●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 图(M 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 图(M 图画在受拉一侧)。

二、观察检验M 图的正确性1、观察各个关键点和梁段的M 图特点是否相符●铰心的弯矩一定为零;●集中力偶作用点的弯矩有突变,突变值与集中力偶相等;●集中力作用点的弯矩有折角;●均布荷载作用段的M 图是抛物线,其凹凸方向与荷载方向要符合“弓箭法则”;2、结构中的链杆(二力杆)没有弯矩;3、结构中所有节点的杆端弯矩必须符合平衡特点。

各种结构弯矩图如下:(手机横屏显示更清楚)2014-06-23建筑结构by 點右側加我阅读原文举报以上为本刊根据网络内容编辑整理,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务请注明“转自《建筑结构》杂志微信”,违者必究。

​===============================本刊微信互动社区已开通(返回上页见下方),欢迎广大粉丝积极发言、讨论。

===============================​【回复关键词得到《建筑结构》分类微信】​如果您想得到某类微信,只需点击手机左上角“返回”按钮,在对话框中输入相应的关键词即可,关键词包括:“幕墙”、“超高层”、“钢结构”、“空间结构”、“核心筒”、“火车站”、“体育场”、“抗震”、 “隔震”、“减震”、“混凝土"、“周末开心一刻”、“订阅”、“投稿”、“广告”、“培训”等,我们也会根据您回复的新关键词及时对相关信息分类。

端板型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模型

端板型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模型

第28卷第3期2018年9月湖南工程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H u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V o l.28.N o.3S e p.2018㊀端板型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模型∗王冬花1,亓㊀萌1,2(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合肥231131;2.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合肥230009)㊀㊀摘㊀要:弯矩-转角关系组合节点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了的转动能力㊁初始刚度和承载力,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㊁变形和整体性产生影响.参照E C3规范,结合半刚性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的性能,得出了单调荷载作用下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曲线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组合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关键词:端板连接;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中图分类号:T U39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119X(2018)03-0086-040㊀引言传统的框架分析设计中为了极大地简化了分析和设计过程,常认为梁柱连接为理想铰接或完全刚接.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理想铰接和完全刚接是不存在的,大多数都是介于理想铰接和完全刚接之间的半刚性连接[1].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研究节点的半刚性是非常有的理论意义[2].理想铰接或完全刚接虽然简化了结构分析和设计过程,但致使框架的计算模型和框架的实际状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是连接刚度影响了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和位移[3-4].弯矩-转角关系反映了组合节点的转动能力㊁初始刚度和抗弯承载,是其主要的力学性能,结构的极限承载力㊁变形和整体性能都收到弯矩-转角关系影响.因此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在组合框架分析和设计中应予与考虑.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是端板连接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该节点是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通过端板和单边高强螺栓连接而成,主要有平齐端板连接和外伸端板连接两种类型.节点区楼板内设置抗剪栓钉和连续贯穿钢筋来保证节点的组合作用.试验研究表明[5]此类组合节点具有良好的半刚性,其施工快捷方便㊁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好,且造价较低.目前国内外对弯矩-转角关系分类方法主要有欧洲规范分类方法[6]㊁美国的容许应力设计(A S D)规范分类方法[7]㊁美国的荷载抗力系数设计(L R F D)规范分类方法[8]等,弯矩-转角关系模型主要有线性模型㊁多项式模型㊁B样条模型㊁三参数幂模型等.从1972年开始,国内外学者对端板连接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9],尚缺乏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此类组合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本文参照E C3[6],结合端板连接半刚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性能,得出了单调荷载作用下此类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曲线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组合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弯矩-转角关系模型.1㊀单调荷载作用下弯矩-转角关系模型本文根据欧洲钢结构规范E C3[6]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构建了弯矩-转角关系模型,该弯矩-转角模型由弹性阶段㊁弹塑性阶段㊁和下降段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收稿日期:2018-01-18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 工程造价特色专业 (2013t s z y091).作者简介:王冬花(1984-),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组合结构.第3期王冬花等:端板型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图1㊀弯矩-转角关系模型(1)曲线的弹性段o a 段,其表达式为如下,弯矩-转角呈线性关系:M =K i θ(1)式中,节点的弹性弯矩可以达到连接塑性承载力M p 的0.62,K i 为初始转动刚度,根据以前节点的研究结果可取M ɤ0.62M p .(2)曲线的弹塑性段a b 段,弯矩与转角间呈非线性关系,其表达式为:M =K i(1.5M M p)ηθ(2)式中,η为常数,受连接类型影响.(3)曲线的下降段b c 段,弯矩与转角间的表达式为:M =K a (θ-θp )+M p (3)式中,取M a =0.85M p ,K a 为下降段刚度.那么单调荷载作用下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单调荷载作用下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表达式为:①正弯矩作用下M =K +i θ㊀(0ɤM ɤ0.62M +p )K +i (1.5M M +p)ηθ㊀(0.62M +p ɤM ɤM +p )K +a (θ-θ+p )+M +p ㊀(0.85M +p ɤM ɤM +p )ìîíïïïïïï(4)②负弯矩作用下:M =K -i θ㊀(0ɤM ɤ0.62M -p )K -i (1.5M M +p)ηθ㊀(0.62M -p ɤM ɤM -p )K -a (θ-θ-p )+M -p ㊀(0.85M -p ɤM ɤM -p )ìîíïïïïïï(5)式中,M +u ㊁M -u分别为正㊁负弯矩作用下连接抗弯承载力;K +i ㊁K -i 为分别为正㊁负弯矩作用下连接的初始刚度;K +a ㊁K -a 为正㊁负向下降段连接的刚度,K a =0.15M u /(θf -θu ),根据文献[10],K a =0.28K i ;θ+f ㊁θ-f 为连接的正㊁负向极限转角;θ+u ㊁θ-u 分别为正㊁负弯矩作用下连接抗弯承载力对应的转角,θu =1.5η/K i ;θ+e ㊁θ-e 分别为正㊁负向弹性阶段连接的最大转角;η取为常数,根据连接类型取3.图2㊀单调荷载下弯矩-转角关系模型2㊀循环荷载作用下弯矩-转角滞回关系模型循环荷载作用下连接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即恢复力模型,恢复力模型分为曲线形和折线形.为了得到循环荷载作用下组合节点的即恢复力模型,即在加载-卸载-再加载的反复过程中的约束关系.恢复力模型包括骨架曲线和滞回规则两个部分.其连接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参照折线形滞回模型,利用本文第2部分所得的单调荷载的弯矩-转角关系,参照文献[10]的骨架曲线和文献[5]的滞回规则,得到了循环荷载作用下此类组合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各折点处的数字表示出了滞回曲线的行走路线,即从第0点开始,按照数字顺序,到第点结束图3㊀循环荷载下弯矩-转角关系模型本文对比了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端板型钢管78㊀㊀㊀㊀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混凝土组合节点[5]理论与试验结果.试件的详细尺寸信息如图4和表1所示.试验采用10.9级M 20单边螺栓,单边螺栓性能及其构造见文献[7].试件具体安装见文献[5].试验程序采用美国A T C-24加载制度.主要量测了组合节点侧向位移㊁柱水平位移㊁柱端水平荷载,核心节点区楼板内纵向钢筋㊁H型钢梁㊁端板和钢管的应力分布.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对比结果如图5所示,循环荷载的作用下的对比结果如图所示图4㊀试件尺寸详图表1㊀试件尺寸一览表(单位mm )试件编号柱梁柱高梁长端板厚度1Ѳ200ˑ10300ˑ150ˑ6ˑ1034001678182ʻ200ˑ10300ˑ150ˑ6ˑ103400167818从分析比较的结果看,单调荷载作用下二者吻合度不高,主要原因是试验的过程中,由于加载装置的问题,试验在一开始便出现了滑移,才会导致,直线斜率变大,刚度变大的过程,仔细分析,其弹性阶段的直线基本平行,刚度相当.正弯矩作用下,连接的承载力试验与理论基本在同一转角,负弯矩作用下,也相差不大.循环荷载对比结果可以看到由于试验中构件可能发生了一定的滑移而产生了一定差异外,总体来看出两者总体吻合度较好,说明所得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图5㊀单调加载试验曲线与计算曲线比较图6㊀循环加载试验曲线与计算曲线比较88第3期王冬花等:端板型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模型3㊀结论本文参照E C3[6],结合端板连接半刚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性能,推到了单调荷载作用下端板型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曲线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参照折线形滞回模型规则,构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组合节点在弯矩-转角关系,将所得的弯矩-转角关系与试验的结果相比较,说明所得弯矩-转角关系模型的准确性.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N e t h e r c o tD.A.S e m i r i g i d J j o i n tA c t i o na n d t h eD e s i g n o f N o nGs w a y C o m p o s i t eF r a m e s,E n g i n e e r i n g S t r u cGt u r e s,1995,17(8):554-567.[2]㊀N a k a s h i m aM,B r u n e u M,E n g l i s hE d i t i o no f P r e l i m iGn a r y R e c o n n a i s s a n c e R e p o r to ft h e1995H y o g i k e r rN a n h uE a r t h q u a k e[R].T o y k o: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I nGs t i t u t e o f J a p a n,1995.[3]㊀王静峰.竖向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㊀L iT Q,N e t h e r c o tD A,C h o oBS.B e h a v i o r o fF l u s hE n dGp l a t e C o m p o s i t e C o n n e c t i o n s w i t h U n b a l a n c e dM o m e n t a n dV a r i a b l eS h e a r/m o m e n tR a t i o s-I I.P r eGd i c t i o no f M o me n tC a p a c i t y[J].J o u r n a lo fC o n s t r u cGt i o n a l S t e e lR e s e a r c h,1996,38(2):165-198.[5]㊀姜㊀涛.半刚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㊀C E N:p r E N1993-1-8.E u r o c o d e3:D e s i g no fS t e e l S t r u c t u r e s:P a r t1.8D e s i g no f J o i n t s,2002.[7]㊀A m e r i c a nI n s t i t u t eo fS t e e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l l o w a b l e S t r e s sD e s i g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S t r u c t u r a lS t e e lB u i l dGi n g s,C h i c a g o,I L,1989.[8]㊀A m e r i c a nI n s t i t u t eo fS t e e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o a da n d R e s i s t a n c eF a c t o r D e s i g n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S t r u c t u r a l S t e e l B u i l d i n g s,C h i c a g o,I L,1999.[9]㊀E C C S T e c h n i c a lC o mm i t t e e A n a l y s i sa n d D e s i g no f S t e e l F r a m e sw i t hS e m iGR i g i d J o i n s,1992.[10]石文龙.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M o m e n tGR o t a t i 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E n d p l a t eC o m p o s i t e J o i n t s t oC F S TC o l u m n sWA N G D o n gGh u a1,Q IM e n g1,2(1.C o l l e g e o fA c c o u n t i n g,A n h u i B u s i n e s s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H e f e i231131,C h i n a;2.C o l l e g e o fC i v i l a n dH y d r a u l i cE n g i n e e r i n g,H e f e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H e f e i23000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m a i n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 o m p o s i t e j o i n t s a r em o m e n tGr o t a t i o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h i c h r eGf l e c t st h er o t a t i o n a lc a p a c i t y,i n i t i a ls t i f f n e s s,a n d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I ta f f e c t st h e u l t i m a t e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 i n t e g r i t y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e.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E C3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a n d t h e p e r f o r mGa n c e s o f e n d p l a t ec o n n e c t i o ns e m iGr i g i dC F S Ts t r u c t u r e,t h e m o m e n tGr o t a t i 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c o m p o s i t e j o i n t su n d e r m o n o t o n i cl o a d i n g i so b t a i n e d,a n do nt h i sb a s i s,t h e m o m e n tGr o t a t i 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u n d e r c y c l i c l o a d i n g i s a l s oo b t a i n e d.K e y w o r d s:e n d p l a t e c o n n e c t i o n;C F S T;c o m p o s i t e j o i n t;m o m e n tGr o t a t i o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98。

木结构榫卯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实用模型研究

木结构榫卯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实用模型研究

木结构榫卯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实用模型研究
木结构中,榫卯节点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其作用是将不同构件通过榫头和卯榫的互锁连接在一起。

在节点中,由于荷载作用和节点几何形状的限制,会产生一定的弯矩,所以研究榫卯节点的弯矩和转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针对木结构榫卯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模型:基于弹性模型和基于易损性模型。

基于弹性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梁理论来描述榫卯节点的受力和变形情况,通过计算节点中木材的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并考虑荷载作用和几何形状等因素,推导出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

这种模型在分析轻负载和小变形情况时,具有较好的精度和适用性,但对于大变形和高负载情况下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描述不准确。

基于易损性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考虑节点的破坏机制和承载能力,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节点破坏的机理和弯矩-转角关系。

这种模型更加贴近实际的节点破坏行为,但需要考虑木材的本构关系、接触界面的滑移等非线性因素,计算复杂度较大。

综合而言,研究木结构榫卯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实用模型需要考虑到节点的几何形状、木材的弯曲和剪切刚度、荷载作用以及节点的破坏机制等因素,并结合弹性模型和易损性模型进行分析,以实现较准确的预测和设计。

[最新]各类梁的弯矩计算公式

[最新]各类梁的弯矩计算公式

1。

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转角;MAB=4i,MBA=2i其中i=EI/L2。

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位移;MAB=-6i/L,MBA=-6i/L3。

两端固定支座,当受集中力时;MAB=-Pab(平方)/L(平方),MBA=Pab(平方)/L(平方)。

当作用力于中心时即a=b时MAB=-PL/8,MBA=PL/84。

两端固定支座,当全长受均布荷载时;MAB=-ql(平方)/12,MBA=ql(平方)/125。

两端固定1。

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转角;MAB=4i,MBA=2i其中i=EI/L2。

两端固定支座,当一端产生位移;MAB=-6i/L,MBA=-6i/L3。

两端固定支座,当受集中力时;MAB=-Pab(平方)/L(平方),MBA=Pab(平方)/L(平方)。

当作用力于中心时即a=b时MAB=-PL/8,MBA=PL/84。

两端固定支座,当全长受均布荷载时;MAB=-ql(平方)/12,MBA=ql(平方)/125。

两端固定支座,当长度为a的范围内作用均布荷载时;MAB=-qa(平方)×(6l平方-8la+3a平方)/12L平方,MBA=qa(立方)×(4L-3a)/12L平方6。

两端固定支座,中间有弯矩时;MAB=Mb(3a-l)/l平方,MBA=Ma(3b-l)/l平方7。

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固定端产生转角时;MAB=3i,MBA=08。

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铰支座位移时;MAB=-3i/L,MBA=09。

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作用集中力时;MAB=-Pab(l+b)/2L平方,MBA=0(当a=b=l/2时MAB=-3PL/16)10。

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当受均布荷载时;MAB=-ql平方/8 , MBA=011。

当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活动铰支座,中间有弯矩时;MAB=M(L平方-3b平方)/2L平方,MBA=012。

横截面挠度和转角与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

横截面挠度和转角与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

横截面挠度和转角与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哎呀,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横截面挠度和转角与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

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高深,但是咱们用简单的语言来聊聊,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咱们来聊聊什么是横截面挠度。

横截面挠度就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横截面上产生的挠曲程度。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弯曲的时候,它的横截面会不会发生变形。

而转角呢?转角就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角度发生了多少变化。

比如说,咱们拿一根棍子来说吧,当棍子受到力的作用时,它会发生弯曲,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棍子的转角发生了变化。

那么,横截面挠度和转角与截面上的弯矩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说到咱们常说的一句话了:“物极必反”。

也就是说,当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时,它的横截面挠度和转角就会越大,而截面上的弯矩也会越大。

这就像是一个人在做运动的时候,如果他用力过猛,肌肉就会变得很紧张,甚至会拉伤一样。

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力度,不要让物体承受过大的压力。

当然了,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物体,还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比如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如果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大脑过度疲劳,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

所以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适度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能让自己过于紧张。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个道理呢?其实很简单,咱们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第一点,就是要学会放松。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适度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第二点,就是要学会调整。

在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就像是打游戏的时候,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就要换一种方式来解决。

第三点,就是要学会适应。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我们要学会适应这些变化,以便更好地融入其中。

这就像是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要学会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双回路窄基钢管组合塔的弯矩计算

双回路窄基钢管组合塔的弯矩计算

双回路窄基钢管组合塔的弯矩计算聂 峰 包居敏(平行空间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摘 要:目前国内铁塔基础设计均采用单腿基础最大作用力,但窄基钢管组合塔根开较小,难以满足《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中基础中心间距不宜小于其设计直径的3倍的要求。

本论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利用道亨满应力设计软件计算双回路窄基钢管组合塔的荷载情况,根据钢管组合塔基础作用力的计算原理对满应力荷载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出双回路窄基钢管组合塔的整体弯矩和水平力,为工程中窄基塔基础的计算和优化提供准确的作用力表达方式。

关键词:窄基钢管组合塔;塔身风荷载;导地线荷载;窄基塔弯矩0 引言输电线路工程中窄基钢管组合塔一般采用单个塔腿的基础作用力分别进行基础计算,单个塔腿的基础作用力包含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最大上拔力、上拔水平力以及最大下压力、下压水平力两组作用力。

在窄基钢管组合塔基础设计及优化过程中,四个塔腿基础按转角度数分别考虑最大上拔力和最大下压力工况条件下的受力情况。

由于双回路窄基钢管组合塔基础根开较小、挂线回路较多,导致基础作用力较大,特别是对于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塔位上优化计算基础,采用普通灌注桩、掏挖等基础方式时很难满足《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中“基础的中心间距不宜小于其设计直径的3倍”的要求[1]。

因此,可通过道亨满应力、TTA等软件的中间计算结果,将双回路窄基钢管组合塔的基础作用力以整体弯矩、水平力、下压力的表达方式体现,为双回路窄基钢管组合塔选择便于施工的独桩承台基础或者多桩承台基础,以满足施工和规范要求。

1 计算原理及计算模型本次工程中设计的双回路窄基钢管组合塔根开较小,塔身坡度为2 7%左右,属于细长型结构。

基础作用力采用弯矩、水平力、下压力的表达方式更能体现杆塔的具体受力情况。

窄基塔的基础作用荷载主要为塔身风荷载、转角作用力、导地线风荷载、控制工况的重力荷载。

为准确的计算基础作用力和快速的找到控制工况,可采用软件计算各种荷载并根据荷载条件按规范进行验算。

薄柔构件屈曲铰弯矩转角曲线分析

薄柔构件屈曲铰弯矩转角曲线分析
W U a g in Xi n x a g
( E C hnh i S aga 20 1 C ia F S O Sa ga, hn hi 0 00, hn )
Absr c Th o e tr tto c p c t s n e t ae fr se d r e e n s Ba e o h d fr to ta t e m m n —o ain a a i wa i v si td o ln e lme t. y g s d n t e e o mai n
i o a tee n s,w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 o e n t i p r n c mp c l me t spr p s d i h spa e .Th me tr tto ur e fmo e t a 0 l m e t r e mo n —oai n c v so r h n 5 0 e e n swe e
摘 要 本文对薄柔构件的局部屈 曲段的弯矩转角性能进行 了研究。基于屈 曲段 的受力变形特征 , 引
入 了屈 曲铰 的概念 来类 比 于厚 实截 面 中的塑性铰 。对超过 5 0个构件 屈 曲铰 的 弯矩转 角 曲线 进行 了分 0
析 。根 据 曲线形状 并结 合截 面翼缘 宽厚 比 、 腹板 高厚 比及构 件 轴压 比三 大参数 对 弯 矩转 角 曲线进 行 分
i v sia e n e tg td.Th s u v swe e c a sfe n o dfe e tc t g re sp rt r e fc o s he wi t t —h c ne s o e c r e r l s i d i t i r n ae o i sa e h e a tr :t d h—o t ik s i f r to o a g a i ff n e,te d pt t -h c n s a i fwe n h xa o c a i ft mb r o a h c t g r l h e h—o ti k e s r to o b a d t e a ilf r e r t o he me e .F re c ae o y o o u v s he s o e ft e r to r he e ne nd t e f mu a we e d rv d b sng t s a t r .The f c r e ,t c p so h ai swe e t n d f d a h o l r e ie y u i he e f co s i r s l n t sp p r c n gv e e e c s t h u h・v rmeh d f rt t e r me o o e fse d ree・ e ut i hi a e a ie r fr n e o t e p s - e t o he se lfa sc mp s d o ln e l ・ s o o

ABAQUS如何画弯矩转角关系[技巧]

ABAQUS如何画弯矩转角关系[技巧]

如何画弯矩-转角(或曲率)曲线用板单元作的箱型梁,用referece point 和coupling,kinematic surface约束,在参考点上加弯矩,如何画弯矩-转角(或曲率)曲线?导出弯矩-时间曲线,再导出转角-时间曲线在excel或者origin里做数据处理可以吗?当然,你实在要在abaqus里面做可能也可以Tools->XY Data->create->operate on XY data...我没用过用数据处理里的 combine功能Tools->XY Data->create->operate on XY data然后如图所示,怎么选取原来的参考点呢,参考点是的性质是什么呢,unique node,element node ,integration point还是什么,然后画它的弯矩时间曲线,转角时间曲线,保存,然后在T ools->XY Data->manage里面edit保存的曲线,取出弯矩列,转角列,在Tools->XY Data->create->keyboard 里面粘贴两列数据,就可以画弯矩转角曲线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办法选取到参考点(加载弯矩的点),哪位能给点意见?另外请问刚才那位说的combine在那个地方呢?combine在Tools->XY Data->create->operate on XY data 打开后的对话框右边的“Operators”里面找到。

形式为combine((x,x)),括号内的两个x代表你你要输入的值,第一个数值为x轴、第二个为y轴的数值。

看到combine了。

有什么办法画出参考点上的载荷时间曲线呢?还有参考点的转角时间曲线,然后画出弯矩-转角曲线。

直接框选参考点大概的位置就可以了,会出现一个红点。

只是在框选后才能看到,怎么样让参考点在选取之前就能看到呢?[attach]161906[/attach]我也想输出弯矩-时间曲线,可是为什么我的FieldOutput里找不到你上图中的CF和CM输出量呢?请问你在Step中是怎么设置FieldOutput的?谢谢!。

[2018年最新整理]弯矩转角模型

[2018年最新整理]弯矩转角模型

从6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学者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对不同的半刚性连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部加载范围内,连接的特性表现为非线性的。

其非线性特性来自多种因素:螺栓、角钢、端板等的相对滑移和错动、局部屈服;螺栓孔与构件之间的承压接触引起的应力和应变集中;连接处梁与柱的翼缘和腹板的局部屈曲等。

对于大多数连接,与转动变形相比,轴向变形与剪切变形都很小,因而从实用的目的,只需考虑连接的转动变形。

转动变形习惯用节点的弯矩-转角函数来表达,即用θ-M关系描述节点的连接特性:fM=)(θ式中:M——作用于节点的弯矩;θ——构件端部相互之间的角位移。

国内外对这几种连接形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图2.2给出了以上五种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1],从图2.2可以看出翼缘T型键连接的刚度比较大,并且其受力的原理与外伸端板连接的原理比较相似,因此本文不讨论这种形式;顶底翼缘腹板双角钢连接的受力情况和初始刚度的计算是顶底翼缘角钢连接和腹板双角钢连接两种情况的叠加,本文也不作讨论。

在下面的分析中本文主要讨论高强螺栓外伸端板连接、顶底翼缘角钢连接、腹板双角钢连接三种连接形式。

半刚性连接的θM曲线-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了以下几种颇有影响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1]。

1、线性模型单刚度的线性模型是由Rathbum 、Monforton 以及Lightfoot 提出的,它采用初始连接刚度ki R 来代表全部加载范围的节点特性,其关系表达式为:θki R M =式中:M ——作用于节点的弯矩;θ——构件端部相互之间的角位移;ki R ——节点的初始连接刚度。

当弯矩增加到连接的使用极限后线性的模型就不适用了。

2、多项式模型Frye 和Morris (1976)年建立了多项式模型来计算半刚性节点的特性,在这个模型中θ-M 的关系用一个奇次的多项式表达:53321)()()(KM C KM C KM C ++=θ式中:K ——取决于连接类型的标准化参数;C ——曲线拟合参数。

半刚性连接的弯矩转角模型

半刚性连接的弯矩转角模型

半刚性连接的弯矩----转角模型Sang-Sup Lee (韩国)本文提出了一个表达半刚性连接M-θ非线性关系的二维模型。

通过控制形参数α和n,所提出的模型能较为精确的描述几乎各种连接形式的M-θ关系。

由于这两个形参数没有物理意义,因此通过半分析方法得到了初始刚度K i和塑性刚度K p,用以优化α和n的数值。

本文还得到了几种常用的半刚性连接的K i和K p。

24(2002),pp227-237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的滞回特性J.Bentel (澳大利亚)本文介绍了一项旨在研究混合梁----柱节点特性的实验,10件大比例连接试件中,有4件单调加载,6件接受周期荷载。

本文描述了实验细节以及6件周期加载实验的结果,单调加载的实验见另文。

所有连接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柱、钢梁以及一个连接键组成。

首先进行的是单调加载实验,其结果用于指导以后的周期加载实验。

每一个试件都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即钢管壁与梁相连。

结果发现,只要连接处的柱面具有使两端先行出现塑性铰的承受力,试件就会处于稳定状态,并具有较好的延性水平,延性水平的大小只与梁及实验本身有关。

24(2002),pp29-38双面角钢连接在剪力作用下的弯矩—转角特性K.Hong (韩国)双面角钢连接,是与梁腹板相焊接,与柱翼缘用螺栓连接的一种连接方式。

本文研究了螺栓净距及角钢厚度对连接特性的影响问题,建立了该种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

本文的研究应用了软件包ABAQUS。

本文还介绍了一项旨在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实验,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几何和材料条件均等同于理论分析。

24(2002),pp125-132Steel Structures连续混合桥预制桥面板的研究Sung-pip Chang (韩国)应用标准形预制桥面板是一种快速施工方法,它不仅能满足修复的需要,对新桥的施工建设也是一种经济的做法。

预制桥面板系统设置板与梁的抗剪连接以及板与板间的横向连接。

为设计该类型桥作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Perform-3D软件介绍[精制材料]

Perform-3D软件介绍[精制材料]

实操应用
15
埋入的梁可以采用刚性梁+有限转动刚度的Release,当然也可以采用普通梁单元,然后通过调整梁刚度放大
系数实现同样的效果。
填充板单元
用来模拟框架中的填充墙
可以是弹性的也可以是非弹性的,每个单元由四个 节点和一个基本组件构成。该单元只有剪切刚度和剪切 强度,抗拉刚度和弯曲刚度以及平面外刚度均为0。所 以,只能在被框架构件四周约束或者等效约束的情况下 可以使用。
汇报人:葱
实操应用
39
实操应用
7
柱单元
柱单元弹塑性模型的模拟方法
弦转角模型 塑性铰模型 塑性区模型 细分的有限元模型
实操应用
P-M-M 铰
8
柱单元
P-M-M相关曲面
考虑P-M-M铰,可以通过Xtract等截面计算软件,考虑
配筋、配箍率,混凝土的约束强度来计算提取抗拉强
实操应度用 ,抗压强度,平衡点轴力和弯矩,P=0时的弯矩。
好处:可以考虑多种不同材料,不同钢筋布置等 缺点:定义麻烦,所有混凝土纤维面积之和必须
与被分配的单元的截面面积保持一致,因此当墙 截面变化时需要重新定义。
实操应用
14
连梁单元
Perform-3D剪力墙单元节点无转动刚度,因此当墙单元与梁单元连接时,梁单元相当于是铰接。为了实现 梁单元与墙单元刚接,可以通过在墙单元中埋入一定刚度的梁单元。如下图所示:
Auto Size只需要给出配筋率,程序根据配筋率计 算钢筋面积As,然后将它平均分配到整个截面上。
好处:截面定义简单,当截面尺寸变化时同样适 用
缺点:不能控制钢筋的布置,如约束边缘构件的 配筋。
实操应用
13
剪力墙单元
固定划分尺寸(Fixed Siz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6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的学者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对不同的半刚性连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部加载范围内,连接的特性表现为非线性的。

其非线性特性来自多种因素:螺栓、角钢、端板等的相对滑移和错动、局部屈服;螺栓孔与构件之间的承压接触引起的应力和应变集中;连接处梁与柱的翼缘和腹板的局部屈曲等。

对于大多数连接,与转动变形相比,轴向变形与剪切变形都很小,因而从实用的目的,只需考虑连接的转动变形。

转动变形习惯用节点的弯矩-转角函数来表达,即用θ-
M关系描述节点的连接特性:
f
M=
)

式中:M——作用于节点的弯矩;
θ——构件端部相互之间的角位移。

国内外对这几种连接形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图2.2给出了以上五种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曲线[1],从图2.2可以看出翼缘T型键连接的刚度比较大,并且其受力的原理与外伸端板连接的原理比较相似,因此本文不讨论这种形式;顶底翼缘腹板双角钢连接的受力情况和初始刚度的计算是顶底翼缘角钢连接和腹板双角钢连接两种情况的叠加,本文也不作讨论。

在下面的分析中本文主要讨论高强螺栓外伸端板连接、顶底翼缘角钢连接、腹板双角钢连接三种连接形式。

半刚性连接的θ
M曲线
-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了以下几种颇有影响的弯矩-转角关系模型[1]。

1、线性模型
单刚度的线性模型是由Rathbum 、Monforton 以及Lightfoot 提出的,它采用初始连接刚度ki R 来代表全部加载范围的节点特性,其关系表达式为:
θki R M =
式中:M ——作用于节点的弯矩;
θ——构件端部相互之间的角位移;
ki R ——节点的初始连接刚度。

当弯矩增加到连接的使用极限后线性的模型就不适用了。

2、多项式模型
Frye 和Morris (1976)年建立了多项式模型来计算半刚性节点的特性,在这个模型中θ-M 的关系用一个奇次的多项式表达:
53321)()()(KM C KM C KM C ++=θ
式中:K ——取决于连接类型的标准化参数;
C ——曲线拟合参数。

此模型可以很好的代表θ-M 关系,但在某个范围内它会达到并通过高峰点,出现负刚度,使刚度失去了意义。

3、幂函数模型
幂函数模型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和得出的,是一个半经验的连接模型。

最简单的幂函数模型是二参数模型,其形式如下:
b aM =θ
式中:a 、b ——两个曲线的拟合参数,且a>0、b>0。

一般说来,二参数模型不能很好的代表连接的θ-M 特性,如果要求精确的结果,就不能使用这种模型。

Colson 和Louveau(1983)按照三参数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提出了一个幂函数,其形式为:
]
)/(1[1n u ki M M R M -=θ 式中:ki R ——连接的初始刚度;
u M ——极限抗弯承载力;
n ——与连接有关的形状参数。

此模型仅有三个参数,使得计算需要的数据大大减少,称为三参数模型。

KiShi 和Chen(1990)[21] 提出了一种类似的三参数模型,其形式为:
)
/1(])/(1[1n n u ki M M R M -=θ 或者 :
n n k i R M /10])/(1[θθθ
+=
式中:ki R ——连接的初始刚度;
θ——梁柱间的相对转角;
0θ——参考塑性转角,ki u R M =0θ;
M ——连接的约束弯矩;
u M ——极限抗弯承载力;
n ——与连接有关的形状系数。

Colson-Louveau 和KiShi - Chen 模型中,初始刚度ki R 和极限弯矩承载力u M 是计算曲线的限制值,指数n 为形状参数,用来调节θ-M 关系曲线中初始刚度和极限弯矩曲线部分的曲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