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心理过程
军人心理学3
军人理想是在军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形式上讲,它一般要经过从具体形象到综合形象理想,再到概括性理想的过程。具体形象理想是以具体人物的所做所为的外部特征为自己追求的理想。这种理想多来自文学作品、文艺表演、影视传媒中的主人公形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综合形象理想是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初步概括性的理想。这种理想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还不太稳定。概括性理想是指能清晰意识到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目标的理想。
军人在复杂的活动中,往往存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动机。在这些动机中有一个是主导性动机,而其它为次要性动机。有时动机之间会发生矛盾,使人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造成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双趋式"心理冲突。指军人想同时达到两个目标,而这两种目标都会给军人带来好处,但必须从中择其一,犹如"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但又"不可兼得"的境地。如有些军人既要完成好本职工作,又要搞好在职进修,提高业务水平,这常会陷入"双趋"的两难选择。二是"双避式"心理冲突。指军人想同时回避面临的两个目标,而这两种目标都会带来不利后果,但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比如有的战士在紧张的训练中身体有病,既怕看病休息影响训练成绩,又担心带病坚持训练会加重病情。三是"趋一避式"心理冲突。指军人一方面想接近某一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可能带来的不利结果。比如,基层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常常既要大胆管理,又不想得罪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四是"双趋一双避式"心理冲突。指军人面临两个目标选择,每个目标选择既带来好处同时又伴有不利影响。比如战士有心理问题,讲出来,心理压力可以缓解,但又怕别人议论或误解;不讲出来,谁也不知道,没有舆论压力,但要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
2024版军人心理学3
开展团体心理咨询
针对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组织 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军人通 过互动交流、分享经验等方式缓
解心理压力。
提供个体心理咨询
为有需要的军人提供个体心理咨 询,针对个人情况制定心理调适 方案,帮助军人解决心理困扰。
关注特殊时期军人的心理健康
关注战时军人心理健康
战时环境对军人心理产生极大影响,应关注战时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 支持。
拓展军人心理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包括军事人员选拔、训练、作战指挥、心理战 等方面的应用。
探索军人心理学在退役军人心理健康、职业转型和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应用,为退役 军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研究水平
加强与心理学、社会学、军事学、 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形 成多学科协同研究的良好机制。
把握军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和未来方向,积极探索新的研究
领域和研究问题。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心理问题
心理训练能够帮助军人预 防和解决在军事训练中可 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 虑、抑郁、恐惧等。
心理训练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内容
心理训练主要包括认知训练、情感训 练、意志训练和个性训练等方面。
方法
实施步骤
心理训练通常按照“评估-制定计划实施训练-评估效果”的步骤进行,确 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完善心理健康评估机制
定期对军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解 决心理问题。
强化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遭遇重大挫折、心理创伤等军人进行及 时干预,避免心理问题恶化。
军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军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军人在执行任务和面对战争环境中,常常面临诸多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对任务完成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军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军人经常会遭受战争创伤,这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出现。
PTSD是一种由强烈恐惧、无助和威胁引起的心理障碍,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例如心理咨询、治疗和康复服务。
军方可以建立军队内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受创伤影响的军人提供随时可得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战争环境带来的持续压力和紧张情况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出现。
这可能会影响军人的工作效率和任务完成质量。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提供心理应对技能培训和应激管理。
军队可以提供军人们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教授他们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如认知重构、放松训练和应激管理技巧等。
此外,主管人员也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组织支持和适度的任务安排来减轻军人的心理负担。
第三,战争对军人造成的的伤害和死亡可能会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质疑。
这可能导致军人产生身份困惑和价值观的困惑。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提供精神辅导和灵性支持。
军方可以雇佣专业的精神辅导师,帮助受到打击的军人处理这些问题。
此外,为军人提供宗教和灵性资源,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也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军人在执行任务时可能面临生死考验,这可能会导致恐惧和自我怀疑的情绪出现。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建立并维护战友情谊。
战友间的互相支持和团结鼓励可以帮助军人克服恐惧和自我怀疑,增强他们的战斗意志和信心。
此外,提供实际的战场训练和演习,以增强军人的技能和应对能力,也是重要的对策之一。
最后,军人可能会面临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特别是在长时间的战争任务期间。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
军队可以为军人的配偶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军人在战争中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教程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教程一、了解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重要性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是军事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士兵们在战斗中经历着高强度的心理和身体压力,需要具备坚定的意志、良好的应对能力和冷静的判断力。
通过心理行为训练,士兵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战争环境中的挑战和困难,提高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二、培养士兵的心理韧性和稳定性1. 士兵们需要学会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通过模拟战斗和战争环境、训练士兵们的心理抗压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极端情况下保持冷静和理智。
2. 建立士兵的信心和自信心。
通过真实的战场模拟训练,让士兵们亲身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战斗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自信心,提高自我评估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3. 培养士兵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团队合作训练和任务分工,士兵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集体利益,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提高士兵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1. 士兵们需要学会在战斗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战术训练和模拟战斗,培养士兵们的决策能力、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培养士兵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军事训练,士兵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和冲动,保持冷静和理智。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四、加强士兵的沟通和应对能力1. 士兵们需要学会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通过团队合作训练、战术演练和模拟战斗,士兵们能够与战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2. 士兵们需要学会应对战争环境中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通过模拟战斗和应急训练,士兵们能够学会快速反应、果断决策和有效应对,提高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五、保障士兵的心理健康和福利1.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军队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士兵们处理战斗环境中的心理压力和创伤,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2. 关注士兵的个人需求和福利。
军队应关注士兵的个人需求和福利,提供合适的休假和娱乐活动,帮助士兵们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官兵心理情况汇报
官兵心理情况汇报
近期,我部官兵的心理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需要及时进行汇报和分析。
在日
常训练和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官兵出现了情绪波动较大、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对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我们注意到部分官兵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和工作中出现了疲劳和压力
过大的情况。
由于任务的紧迫性和工作的重要性,部分官兵可能会出现身心俱疲的状态,这种疲劳状态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他们的压力,比如增加适当的休息时间、加强心理疏导等。
其次,部分官兵在训练和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和失败,导致他们出现了情绪低落
和自我怀疑的情况。
在军事训练和作战中,挫折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官兵们需要学会如何应对和克服这些困难。
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另外,部分官兵在军事训练和作战中遇到了一些刺激性和紧急性的情况,导致
他们出现了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在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官兵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但是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和恐慌的情况,这对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官兵们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他们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我部官兵的心理情况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加以
解决。
我们将加强对官兵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克服困难,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保障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
希望各级领导能够重视这一问题,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共同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军人心理学3
军人心理学3第二章 军人心理过程军人的心理过程是从认识开始的,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着认识。
认识、情感、意志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任一时间里,心理活动总是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对象,这就是通常讲的注意。
注意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却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始终,任何心理过程离开了注意都将无法进行。
第一节 军人认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一切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要以感知觉为基础。
但要真正认识客观现实的本质,揭示其发展规律,还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过程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
然而,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如果所获得的材料不能够得到保存,任何认识活动都无法进行。
因此,记忆也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感知觉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
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觉。
(一)感觉及其分类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具有直观性和个别性的特点。
感觉是产生其它一切较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产生的过程就是接受信息的过程。
如果某一种感觉器官失去了功能,就无法感受客观事物的某种相应的属性。
但无论是对外界具体事物的反映,还是对有机体自身活动状况的反映,感觉这种心理现象都不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而只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种。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属性。
这类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是人体内脏器官所产生的感觉。
主要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二)知觉及其分类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它与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2.军人的个人心理
军火库内崭新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却封存没用,个中缘由不由得令人
深思。这其中,有伊军军事思想落后、军队体制僵化、军官腐败无 能、士兵军事和心理素质低下、伊军战斗意志瓦解等多种原因。这
一个有组织的团队。
19
《军事心理学》 (原)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基础部政教室 阎 力
我 军 团 队 训 练 项 目
20
《军事心理学》 (原)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基础部政教室 阎 力
我 军 团 队 训 练 项 目
21
《军事心理学》 (原)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基础部政教室 阎 力
6. 机智灵活
•
13
《军事心理学》 (原)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基础部政教室 阎 力
3. 遵纪守法
军队纪律的特点:重要性、完整性、强制性、自觉性 遵纪守法体现的是军人的纪律性。 纪律是军队完成任务的保障。军人的纪律性是构成军队 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能否自觉地遵守纪律,是判别军人、军队优劣的标准。 遵纪守法是军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这种组织纪律观念应 该内化为军人个人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
(蔡仁照,《走向未来》,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7月。)
6
《军事心理学》 (原)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基础部政教室 阎 力
从海湾战争工事看军队素质——英美
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英军队固然表现出了非 常高的信息作战能力、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 但是,在当时的电视镜头中,人们可以看到, 任何一支部队的英美官兵到了一个地方,第一
代化军队的进攻火力? 对待工事的态度折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教程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教程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
自我认识是指人们了解自己的特点、优点和缺点,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
军人应该有
正确的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限制,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责。
同时,应该学会控制
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影响工作效率和判断能力。
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
军人应该学会自我安慰和鼓励,保持冷静和坚强,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应对能力。
二、压力管理和适应能力
在军事活动中,军人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身体上的疲劳、心理上的焦虑、恐惧等。
军人应该具备压力管理和适应能力,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适当的锻炼、饮食和睡眠,可以有效地增强身体素质和精神抗压能力;通过及时沟通和交流,可以减轻
心理上的负担和焦虑;同时,军人还应该学会寻求并接受帮助,避免自闭和抑郁。
三、团队合作和群体心理
军事活动是一个集体行动,要求军人能够和队友紧密合作和协作,达到更好的目标。
因此,军人应该具备团队合作和群体心理,学会交流和沟通、信任和支持队友,强化团结
和配合。
通过集体讨论、团队建设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凝聚力。
总之,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自我认识、压力管理、团队合
作等方面入手,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和战斗力。
通过实际训练和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军人的
应对能力和心理韧性,为完成军事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军人心理素质标准
军事心理
军事群体心理是军事组织中成员的共同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
主要包括群体动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压力、群体效力和以群体为核心的军队士气等。
群体动力是群体活动的动向和力量,是群体成员内部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成员及成员对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越强,群体越团结,目标越一致,就越能体现军队所具有的群体特征。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间相互选择的总数目与群体成员中可能存在的相互选择的总数目之比。
群体压力是群体成员的意见和行动与群体不一致而感到孤立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
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既有保持一致、维持集体行动等积极意义,也有排斥不同意见、抑制群体创造性等消极影响。
士气是群体精神和群体意志的综合体现,是构成军队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的基本要素。
士气高低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发挥。
作战指挥心理是参战人员在战场上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
军人心理学复习提纲2.0
(三)坚持矫正与发展相统一
气质与性格的不同
决定因素不同,气质是先天的;体现自然特征;性格是由后天社会实践决定的,反应社会属性。
可塑性程度不同,气质变化慢,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环境对性格塑造作用明显。
评价性质不同,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的评价。
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气质影响性格
导论
第一节军人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一、军人心理学的对象
军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军人在军事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
人的心理=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一)神经症
(二)心境障碍
(三)恐怖症
(四)应激相关障碍
(五)心理生理障碍
(六)癔症
(七)人格障碍
(八)精神分裂症
军人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
一、军人常见心理问题
(一)适应问题
(二)自我意识问题
(三)人际关系问题
(四)性问题
二、军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早期经验与家庭环境
(二)生活事件
(三)特殊的人格特征
(四)应对方式
(五)军人的职业方式特点的影响
三、军人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方法
(一)心理防御机制
(二)意义寻觅法
(三)认知调控法
(四)活动调控法
(五)合理宣泄法
(六)身心放松法
军人心理素质教育
一、军人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心理素质教育是我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质量建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心理素质教育是提高军人整体素质水平的基础
中国军人心理健康手册
中国军人心理健康手册在中国,军人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肩负着保卫国家、人民安全的重任。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因此,关注军人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支持,是提升我国军事实力的关键因素。
一、引言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的变化,中国军人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和关注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援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的现状、维护方法、家庭与社会支持以及促进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现状1.心理压力来源军人在履行使命过程中,面临诸多心理压力,如战备训练、执行任务、晋升竞争等。
这些压力长时间累积,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心理问题表现军人在心理压力影响下,可能出现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凝聚力以及军人的生活质量。
三、军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1.心理调适技巧为应对心理压力,军人们需要学会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运用应对压力的策略,以及开展心理疏导与沟通,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2.环境适应与调节在军事训练中,军人需要逐步适应并调节恶劣环境、高强度训练等带来的心理压力,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同时,加强团队协作,促进个人成长,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
四、家庭与社会支持1.家庭角色与关爱家庭是军人心理健康的坚实后盾。
家庭成员应关注军人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与支持,帮助他们在家庭生活中释放压力。
2.社会资源与心理援助社会应建立健全心理援助体系,为军人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
同时,充分利用政策、舆论等资源,营造关爱军人的社会氛围。
五、心理健康促进策略1.政策与制度保障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军人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与投入。
例如,完善心理选拔制度,确保军人心理健康素质;建立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实时咨询等服务。
2.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加强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军队提供充足的心理辅导人员。
军人心理学
第四章
军人集体心理
军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集体,具有明确的集体 目标,完善的组织体系,严格而自觉的纪律,和谐的集体人际 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共同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军人集 体的特殊性,加速了军人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了集体凝聚 力的形成。
第一节
军人集体心理的特征与作用
军人集体是集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军人集体是为了实现有 工艺价值的社会目标,按一定编制组织起来的、有严密组织纪 律和心理亲和力的群体。
(一)军人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为我们非常熟悉并 随时会接触和感受到的精神现象。它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心理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对待客观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 依据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形态,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 志过程,简称知、情、意。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 与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集体心理的含义 (一)集体及其特征
集体有群体发展而来,是群体的最高形式。集体较之于其 它的群体具有自己独有特征:首先,集体的合目的性。其次, 集体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再次,集体成员具有共同的思想 道德标准,密切的心理沟通。
(二)集体心理
集体心理就其根本来说实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具体地说,它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共同的劳动条件和 任务。二是对劳动条件和共同活动的结果满意程度。 集体心理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如下方面: 集体意识:主要包括集体社会目的、集体道德标准体系、
军 人 心 理 学
章节
一、绪论 二、军人心理过程 三、军人个性心理 四、军人集体心理 五、高科技战争中军人心理 六、军人心理健康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军人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 研究对象。一门学科与另一门学科的 主要区别也在于其研究对象和特殊矛 盾性,军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为了揭 示和运用军人心里矛盾运动规律。
军人的心理压力
军人的心理压力在军事生涯中,军人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军人面临的心理压力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心理压力的原因1.职责和使命感:军人肩负着保卫国家、维护和平的责任,对此产生的职责和使命感使他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2.极端环境:在战争、创伤和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军人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和危险的状态,这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
3.与家人的分离:军人常常需要离开家人进行任务,长时间的与家人分离造成了情感上的压力,加剧了心理压力的程度。
二、心理压力的影响1.焦虑和抑郁: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军人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缺乏睡眠和失眠:军人在极端环境下工作,常常缺乏充足的睡眠,这会导致睡眠障碍和失眠问题。
3.心理创伤:战争和军事任务可能暴露军人们面对暴力、创伤和死亡的情景,这会导致心理创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三、应对心理压力的措施1.提供心理支持:军事组织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为军人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和调整心态。
2.建立社交支持系统:发展友谊和建立好的社交关系可以减轻军人的心理压力,他们可以互相支持和分享感受。
3.积极应对技巧:军人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技巧如冥想、运动等来减轻心理压力,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
4.提供适当的休假和调整期:军事组织应提供适当的休假和调整期,让军人有时间与家人团聚和放松,以缓解心理压力。
结论军人的心理压力在其职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这种压力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提供支持、建立社交支持网络以及积极应对技巧,可以帮助军人应对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军事组织应从制度层面出发,为军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怀,使他们能够克服心理障碍,继续履行使命。
官兵自杀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对策
官兵自杀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对策【摘要】自杀是现代社会人类的十大死因之一,并已成为15~35岁青年人的前3位死因。
自杀是一种针对自己的自我摧毁和面向别人的报复行为,在部队中发生率虽不高,但其后果影响是十分严重的[1]。
对部队的各项工作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自杀性心理防护一直是军事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官兵自杀;心理;对策1 军人自杀的心理过程1.1 自杀意识期某些官兵心理素质欠佳,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面临进步遭受挫折、疾病、婚恋失败等问题时,产生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崩溃,导致自杀。
1.2 自杀呼应期当事人处于犹豫、徘徊,思想上反复斗争时期。
常表现为情绪和行为失控、心神不宁、容易激惹,有时愤怒、有时闷闷不语或偷偷哭泣,对别人言行敏感、食欲不振、失眠,常不假外出,有意识引发一些意外事故等。
1.3 自杀未遂期在思想上经过了生与死的激烈斗争之后,当事人开始作出自杀的决定。
此阶段的表现与平时明显不同,当事人开始赞美死亡,热衷于收集和阅读消极伤感或一些迷信、宿命类的文学作品,心理天平也迅速开始向自杀方向倾斜,但此时自杀动机尚不强烈,自杀行为往往不够果断,甚至有些像是一种作态[2]。
此时当事人选择的自杀方式常常会给自己留有余地(如选择白天、公共场合自杀,服药量不大或毒性不强,跳楼楼层不高,割腕未伤及动脉,上吊绳索不牢、煤气浓度不够等)。
1.4 自杀完成期此时当事人有强烈的自杀动机,通常自杀时间多选择在午睡或深夜进行、地点偏僻,大多数过去都有过自杀未遂的经验教训,自杀方式果断,(如选择大剂量服用剧毒药物、枪击头部、高楼跳下或采用多重方式并用),目的是保证自杀行动的成功,部分当事人反复以各种方式自杀,至死不休,救助十分困难。
2 军人自杀的防治对策2.1 培养良好的人格人格健康的人,虽然他们的能力不尽相同,但能充分地把自己的知识、技能用于工作上,获得成就,从而带来满足和愉快,增加心理健康。
人格不健康的人,常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工作效率低下,成就不佳,加重心理负荷,导致心理障碍。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教程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教程
1.军人心理素质的培养:介绍军人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等。
同时,介绍一些培养军人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如心理训练、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等。
2. 军人心理应对能力的提高:介绍军人面对各种复杂环境和任务时的应对能力和应对策略,包括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如何调整情绪和压力、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等。
3. 军人心理失调的预防和治疗:介绍军人心理失调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
包括如何识别心理问题、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如何建立心理支持体系等。
4. 军人心理健康的保持和提升:介绍军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心理咨询和支持等。
5. 军人心理训练的实践:提供一些实际的军人心理训练案例,例如如何在训练中提高军人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如何建立健康的心理氛围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军人可以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应对能力和战斗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最新】
(一)适应问题
从老百姓到军人,从战士到班长、军官,青年军人经常要面对新的情况,扮演新的角色,执行新的任务,适应新的环境。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新兵入营后的心理适应、服役期间角色变化的心理适应、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军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退役时的心理适应等问题。其中以新兵入营后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的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明显。
性行为心理困扰。是指性行为活动在事发当时或事隔多年之后,对一部分人构成了心理困扰,并给其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比如,****就是青春期最常见的性自慰行为,也是构成青年心理困扰的重要方面之一。****算不上疾病,也不属于道德败坏。当然我们不提倡****,但要纠正社会上对****危害性的过分渲染,引导青年军人正确对待****。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军人自卑主要表现在;(1)消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明显不如他人。(2)泛化,有的人由于身体引起的自卑,使他感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及社会交往能力均不如别人。(3)敏感性和掩饰性,具有自卑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常把别人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由于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知道,因而常加以掩饰或否认,或回避与别人交往,或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心理障碍者早期家庭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他们的父母与正常个体的父母相比,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较多的拒绝态度,或者较多的过度保护或过度惩罚。因此,把握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注重早期经验和家庭环境的分析。
(二)自我意识问题
青年军人在自我发展中,既存在着自我认识、评价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同时又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如何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将是青年军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青年军人自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矛盾的倾向;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感;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的独立意识与过分的逆反心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自卑心理。
军人战斗精神生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培塑路径探讨
0.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军队在进行政治方面的工作时,对于培育军人们的战斗精神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并且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培育方式对军人们的战斗精神进行培育。国家对于这一工作的开展之所以拥有极高的重视,主要是因为战斗精神是直接影响和支配军人军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军人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精神利器。而这种战斗精神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拥有一定的生成的心理基础。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对军人战斗精神的生成方式进行探究,有利于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科学有效地对军人们的战斗精神进行良好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张江平,王明东.军人战斗精神生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培塑路径[J].知与行,2016,5(3):81-85.
[2]周宓.培育良好心理锻造军人血性[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6,17(2):1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进行良好的培育才能有所发展,因此在对军人进行培育期间,就需要进一步注重从心理学角度把握军人战斗精神生成特点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对其进行培育期间质量的提升。而在进行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时,主要包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方面的工作。
2.1促使军人对于自身的身份拥有认同感
3.结语
综上所述,军人战斗精神生成的过程不仅体现在激力阶段,同时还充分的体现在了聚力阶段,对于军人战斗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对军人的战斗精神进行培育时,就需要在培育的过程中指导军人们对于自身的身份拥有认同感,同时还要指导军人们在培育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心理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进军人战斗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为我国军事实力的提升做出更多的贡献。
军人对于自身军人身份的认同,不仅包括了对“军人职业”的角色认同感,对“军队群体”的特征拥有认同感,同时还对“军队规范”也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因此为了让军人们对于自身的身份拥有认同感,并且在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好自身的战斗精神,就需要对其做好军人身份教育方面的工作。而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引导军人正确解读军人角色和军人使命,同时还要为军人们营造一种崇军拥军的社会舆论氛围、优化爱军精武的官兵成长环境、完善保障制度和调节激励政策[2]。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军人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训练中都对于自身军人的身份拥有着极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也有利于让军人们在接受战斗精神的培育时,拥有极高的质量,有利于为促进我国军事实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
军人集体心理特征
军人集体心理特征军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集体,具有明确的集体目标,完善的组织体系,严格而自觉的纪律,和谐的集体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共同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军人集体的特殊性,加速了军人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了群体凝聚力的形成。
研究和探讨军人集体心理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加强军人集体建设和各级组织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军人心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状况:(一)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凝结性所有人一旦参军加入部队行列,就都打下军人“集体”的烙印。
军人生活在这个集体里,从起床、早操、操课、训练,到熄灯就寝,无时无刻不处在集体之中。
因此,以集体活动为中心,成为军人集体的最重要特点。
人与人之间地理位置越接近,越容易自然发生人际交往关系:人们相互交往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
越容易形成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感受,越容易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军人的活动以集体为中心,在连队集体内部,军人交往的距离之近、交往的频率之高,是军队之外的其他任何人群都不能比拟的。
这种因集体活动导致在时空上非常接近的因素,成为军人之间能够形成亲密无间战友关系的十分有利的客观外在条件。
(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服从性所有人都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在部队内部,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这是军队的铁的纪律,也是军队夺取胜利、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
严密的组织系统和铁的纪律,正是军人集体区别于其他群众的一个显著特征。
军人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共同活动,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军人之间大量的交往活动是上下级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既体现民主和平等,也体现集中和服从,因而军人集体的行动无不打下服从的烙印,军人集体行动的服从性与平等性并不是相互对立的。
服从性主要体现在工作关系上。
是正式组织意义上的等级关系,是非情感性的;平等性是就人格和态度而言的,包括政治上的平等和情感上的相容。
士兵要听从军官指挥,向军官学习,下级要服从上级,接受上级的指导。
但是这种服从不是被动的。
军人情感过程
跑出来
打出来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2、转移调控法:指通过转移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 的方法。
跳出来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3、自我控制法:指努力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控制 不良情绪的方法。
自我暗示法
自我激励法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4、合理情绪疗法:指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 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求助者改变 情绪和行为的问题。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
A、部队的严格管理
B、部队的严格管理是对自己过不去(认知) C、精神分裂症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学员困惑
我们一些学员认为自己参加高考,考入装甲兵工 程学院这所大学,而在这所大学里缺乏大学里的自由 氛围,管理太严格,出门不方便,不理解、感到压抑、 郁闷、抵触情绪很大。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一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二
主 要 内 容
四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三
军人情绪的管理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1、情绪宣泄法:指的是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情 景,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以 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的方法。
说出来
写出来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二)表现
1
面部表情
2
身段表情
3
言语表情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面部表情:指面部肌肉活动的模式,他能比较精细 地表现出人的不同情绪和情感。
第二章 军人的心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过程
军人心理过程
第一节 军人认识过程 第二节 军人情感过程 第三节 军人意志过程
第一节 军人认识过程
一、感觉 二、知觉 三、思维 四、记忆
一、感 觉
(一)感觉的概念 (二)感觉的种类 (三)感觉现象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 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 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 映。
识记目的明确 借助一定识记方法
做出意志努力
有意识记
识记目的不明确 不需借助识记方法
不需意志努力
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的结果比较
间隔时间 当时回忆
2天后回忆
识记性质
记住的单词数 记住的单词数
无意识记
10
6
有意识记
14
9
(学习16个单词的对比实验结果)
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
进行思维加工 理解识记材料 意义识记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 调节功能 信号功能 保健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 调节功能 信号功能 保健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 调节功能 信号功能 保健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 调节功能 信号功能 保健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
(二)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内部感觉:
肌肉运动感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三)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后象 4、感觉的空间积累 5、感觉的空间融合 6、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
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 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 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 性的变化。
3.知觉定势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当前的 活动常常会受到前面曾经从事的 活动的影响,从而带有前面活动 的特点,也称惯性。
3.知觉定势
3.知觉定势
(四)错 觉
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 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 知觉。
❖ 空间错觉 ❖ 运动错觉 ❖ 时间错觉
• 横竖错觉 • 缪勒—莱尔错觉 • 左氏错觉
❖ 接近律 ❖ 相似律 ❖ 连续律
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 则
❖ 接近律 ❖ 相似律 ❖ 连续律
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 则
❖ 接近律 ❖ 相似律 ❖ 连续律
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 则
❖ 接近律 ❖ 相似律 ❖ 连续律
1.知觉的组织性
(2)知觉的选择性
5.感觉的空间融合
6.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 ❖ 感觉补偿 ❖ 联觉
相互影响
月光曲+电 锯声,感觉 还痛吗?
哎… 不…痛 了
感觉补偿
某种感觉消失后,其它感 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 补作用的现象。
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 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 生了感觉的现象。
联觉
第一节 军人认识过程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 调节功能 信号功能 保健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 调节功能 信号功能 保健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 调节功能 信号功能 保健功能 感染功能 迁移功能
第三节 军人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行动的阶段 三、军人意志品质
3、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
感到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
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 记忆过程。
第二节 军人情感过程
一、情绪与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一、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 编索错觉 • 庞氏错觉
• 奥氏错觉 • 楼梯错觉 • 赫氏方格
• 横竖错觉 • 缪勒—莱尔错觉 • 左氏错觉
• 编索错觉 • 庞氏错觉
• 奥氏错觉 • 楼梯错觉 • 赫氏方格
第一节 军人认识过程
一、感觉 二、知觉 三、思维 四、记忆
三、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二)思维的分类 (三)思维的一般规律 (四)影响思维的因素
问题:求内切圆半径为10厘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问题呈现方式一
问题呈现方式二
2.心理定势
A.S.Luchins量水实验
A B
C
D
序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水桶容量
A
B
C29321127314
163
25
18
43
10
9
42
6
20
59
4
23
49
3
15
39
3
28
76
3
18
48
4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 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 人的需要是否满足的反映。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绪是指有机体受 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 生物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 的暂时性较剧烈的态度及 其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 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 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需要角度 发生角度 稳定程度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1. 组织性 2. 恒常性 3. 知觉定势
1.知觉的组织性
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 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选择性 ❖ 知觉的理解性
1.知觉的组织性
(1)知觉的整体性
在对感觉信息组织加工的过 程中,人们把事物的部分属性综 合起来,整体地把握事物,即知 觉的整体性。
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 则
(二)记忆的种类
1. 形象记忆 2. 情景记忆 3. 语义记忆 4. 情绪记忆 5. 运动记忆
(三)记忆心理的基本过程
识记
保持
再认/回忆
1、识记
• 识记的种类 • 影响识记的因素
识记的种类
• 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 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 根据识记材料是否有意义 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一、感觉 二、知觉 三、思维 四、记忆
二、 知 觉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分类 (三)知觉的特性 (四)错觉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 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解释过程。
(二)知觉的分类
❖ 空间知觉 ❖ 时间知觉 ❖ 运动知觉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 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 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 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阶段
(一)准备阶段 (二)执行阶段
(一)准备阶段
(一)准备阶段
➢动机斗争和目的的明确 ➢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动
计划的制定
(二)执行阶段
(二)执行阶段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发动和制止
情绪 生物需要 较早
情境性
情感
高级的社 会性需要
较晚
稳固性 长期性
二、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 心境
(一)情绪的种类
2.激情
(一)情绪的种类
3.应激
(二)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二)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二)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是 指过去记住的事物不能正确回忆或 再认,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遗忘的干扰抑制说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倒摄抑制
实验组 学习A材料 学习B材料 回忆A材料
控制组 学习A材料
休息 回忆A材料
前摄抑制
实验组 学习A材料 学习B材料 回忆B材料
控制组 休息 学习B材料 回忆B材料
14
36
8
所求水量
D 20 100 99 5 21 31 20 18 25 22 6
3.认知结构
所求的答案是什么? 已知的条件是什么? 个人已有的经验能否符合
问题解决的需要?
例一
用六根火柴搭成四个等边三角形。
例二
4.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 只看到某些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 不到它的其他功能。
在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过程中,由于 经验的作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知觉对象,即知觉的选择性。
1.知觉的组织性
(2)知觉的选择性
1.知觉的组织性
(3)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感觉信息的 整合过程中,人们往 往借助经验辅助对当 前信息的理解,以便 形成清晰、完整的知 觉。
2.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 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 象并不因此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即 知觉的恒常性。
•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分为: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三)思维的一般规律
➢提出问题 ➢认识问题 ➢确定目标 ➢价值判断 ➢拟制方案 ➢分析评估 ➢选择满意方案 ➢审核验证 ➢实施
(四)影响思维的因素
1. 问题的呈现方式 2. 心理定势 3. 认知结构 4. 功能固着 5. 动机强度
1.问题的呈现方式
• 编索错觉 • 庞氏错觉
• 奥氏错觉 • 楼梯错觉 • 赫氏方格
• 横竖错觉 • 缪勒—莱尔错觉 • 左氏错觉
• 编索错觉 • 庞氏错觉
• 奥氏错觉 • 楼梯错觉 • 赫氏方格
• 横竖错觉 • 缪勒—莱尔错觉 • 左氏错觉